资料:土壤的组成、结构和成分

土壤组成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组成的体系。土壤的基本成分是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这些组成成分在土壤中彼此相互结合、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

矿物质颗粒构成土壤的基本骨架,腐解的有机质包在矿物质颗粒表面,形成不可分割的复合体。空气中的水汽占据着孔隙,并经常处于相互消长之中。固体物质中含有颗粒状的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包括动植物残体及其转化产物和活动的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土壤矿物质一般占土壤总重量的 95~98%,有机质占土壤总重量量的1~5%。

在土壤固相物质的颗粒之间存在着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孔隙,其中充满了液体和气体。液体就是指土壤中的水分,其中溶有离子、分子及胶体状态的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气体就是土壤中的空气,它与大气成分基本相似,但二氧化碳比大气多,而氧气却较少,水汽经常处于饱和状态。它们相互融合,构成一个动态的、协调的有机整体。

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是土壤团聚体的总称。各种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除质地为纯砂者外,各级土粒很少以单粒状态存在,常由于种种原因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片或土块。

不同土壤或同一土壤的不同层次,其结构体的大小、形状和性质都是很不一致的。这些结构体表现出的特征,是土壤的内外因素综合反应的结果。

土壤结构直接影响土壤的松紧和孔限状况,影响土壤耕作和农作物幼苗出土、扎根的难易程度。因此,土壤结构体是调节土壤肥力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土壤结构体按其形态和性质可分为两大类:1.不良结构体,有块状结构体、片状结构体和柱状或棱柱状结构体;2.良好结构体,又称团粒结构体或粒状结构体。土壤胶结成团块,形状似立方体或球形,其结构单元沿长、宽、高三轴呈均衡发展,直径范围一般为0.25~10毫米,其中以1~3毫米最为理想。团粒结构体是调节土壤肥力的基础,每一个小团粒就像一个水库和一个小肥料库。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肥力较高。

土壤的成分

一般来说,土壤是地球的最上层,我们在其上挖、犁,植物在其上能生长。土壤覆盖了陆地的大部分。一个地区土壤的类型依赖于许多因素,包括当地的气候和降雨、地形、水在本地区的运动、矿产成分和形成土壤的岩石碎片、栖息在土壤里的动物、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附近的人类活动等等。这些变化的因素使得每一种土壤具有特殊的混合成分。大部分土壤是如下物质的混合物:

成土母质的形成

土壤来自岩石。最初,地壳由大块坚硬的固态岩石组成。后来,这些岩石的外层缓慢地碎裂成越来越小的碎片。最终形成了石头、卵石和沙砾。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在地球表面生活和死亡。它们的遗骸同地壳里的石头、卵石和沙子混合,形成了土壤。地壳的最外层是土壤。

大块岩石能通过多种途径裂成小块。风、水、热量和寒冷都能使岩石碎裂。当风长时间地把沙粒吹向巨岩时,岩石较软的一些层次会慢慢被磨蚀。这使得岩石上出现洞眼和裂缝。洞眼和裂缝逐渐增大,最终使岩石裂成较小的片块。

溪涧河流里的流水也会把巨岩裂成碎片。水流动时,会夹带小块岩石。这些小块岩石会冲擦巨岩。发生这种情况时,较大的岩石就会被磨蚀成较小的片块。较小的片块接着又会被水带走,去磨蚀别的较大块岩石。

太阳的热量也能使岩石碎裂。在阳光的照射下,岩石变得非常热。如果这些岩石突然冷却,它们就可能开裂。因此,温度的剧烈变化能使岩石裂成较小的片块。

冰也能使岩石碎裂。下雨时,雨水会汇聚在岩石的裂缝内。如果天气变得非常之冷,裂缝中的水就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会变大。这就会使得裂缝变宽。裂缝很快就会变得宽到使岩石裂成较小的片块。

刮目相看“小蚯蚓”

我国科学家不仅从特种蚯蚓中分离出具有抗栓溶栓作用的“蚓激酶”,并成功实现产业化,还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这引起了人们对蜒蚓的关注。

最近几年,人工养殖蚯蚓、开发利用蚯蚓的热潮正席卷全球。美国目前约有300个大型的蚯蚓养殖企业,成立了“国际蚯蚓养殖者协会”。日本蚯蚓养殖业已经遍布全国,大型的蚯蚓养殖场超过200家。

“小蚯蚓,大产业。”小小蚯蚓,作用大得很,不仅可以食用,还能治病等。现在我们就来仔细观察这个我们平常不以为然的小动物。

1.蚯蚓:人类熟悉的可爱动物

蚯蚓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熟悉和普通,以至于我们都快要忽略它的重要性了。

蚯蚓进食的时候,会促进植物成分的分解,使得其中有的营养成分渗入土中。它们不断地在土里掘洞,使空气循环流通,也使雨水可以适量排走。如果没有蚯蚓,泥土很快就会变得坚硬,毫无生命力。

将泥土堆放在一边或直接将其吞下作为食物,蚯蚓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掘出洞穴。有些蚯蚓把吞咽下的泥土带到土表,又以小土粒或蚯蚓粪的形式将其排泄出来。

蚯蚓也会伸出洞外,拖一些地上的植物残叶为食。在一年中,5000平方米草地上的蚯蚓可以将7——18吨重的土壤带到地表。它们就是这样耕地,或者翻地的。

蚯蚓的身体是由环节组成的,绕在身上的宽带被称为鞍状条绞:即生殖带。交配后,这里就会生成卵袋以保存虫卵。

蚯蚓没有眼睛和耳朵,但它的身体对于震动非常敏感。当感觉到敌人的行动,比如说一只鼹鼠在附近挖土,它们常会逃往地表。如果一条蚯蚓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它具有再生这部分的能力,新的体节将生长在身体的前后两端。

2.改良土壤处理污泥蚯蚓堪称环保专家

蚯蚓喜食畜禽粪便、有机废物垃圾,产出高蛋白质的蚯蚓鲜体及高质量的有机肥,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利用蚯蚓处理垃圾不仅可以节约由于烧毁垃圾所要耗费的能源,而且经过蚯蚓处理过的垃圾还可以成为优质的肥料,这种技术在发达国家应用十分普遍。目前各国正积极研究利用蚯蚓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以及造纸、酿酒、食品、屠宰、制革、果品加工的废液及残渣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公司养蚯蚓5亿条,每天可处理废弃物200吨。在日本,养殖3300万条蚯蚓就可以每天处理1000吨造纸污泥。我国清华大学、上海环境工程学院对蚯蚓处理城市有机垃圾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取得可喜成果。现北京市也正在利用蚯蚓处理城市有机垃圾。一些企业利用城郊牛场粪便养殖蚯蚓,不仅改善了牛场周边环境,消灭了污染,又给牛场带来了经济效益。

一般养殖蚯蚓的土地经过三年就可变成高产丰产田。据美国研究者估计,每667平方米园土中有I00万条蚯蚓,相当于每年常有3个老练园丁每日轮流工作8小时,以及有10吨肥料施入土内。

有些国家还利用蚯蚓来处理重金属元素、农药及放射性有毒物质的污染。蚯蚓对这些有毒物质的富集力很强,比如蚯蚓对重金属镉、铅、汞等的聚集力比土壤大2.5至7.2倍。因此,蚯蚓有“环境净化装置”的美称。

3.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小小蚯蚓可做大餐

蚯蚓的营养成份非常齐全,蛋白质的含量高于一般食用肉类,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9种氨基酸,还含9%至10%具有鲜味的谷氨酸,脂肪含量也比较低。在欧洲、非洲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人们常以蚯蚓为原料,烹调成各种菜肴、制成罐头和各种花色食品等。

在国外食用蚯蚓较为普遍,新西兰的毛利族人以8种蚯蚓作为食用的佳品和礼物,互相赠送。美国和大洋洲,非洲地区的某些国家,用清水和玉米面养蚯蚓24小时,让它们排除肠内的泥土,然后剖体洗净、切碎,烹调成菜肴或磨制成酱,或制成煎蛋饼和苹果汁、奇异饼等。日本营养学家认为:“像蚯蚓这种养殖容易,营养价值高的动物,可能有一天会成为人类肉食的重要来源。”日本现已开发出蚯蚓食品200多种。我国科研部门将蚯蚓做成营养丰富的保健品已投放市

场。蚯蚓在台湾省是个热门的商品,光是食品方面用途就很广,可以将蚯蚓作为通心粉和地龙糕的主要原料,作为菜肴的还有各种名称,例如“地龙凤巢”就是用蚯蚓炒蛋,“龙凤配”是用蚯蚓炖鸡,“千龙戏珠”是地龙煮鸽蛋。因为蚯蚓可以制成20多种的烹调菜肴和点心,所以在当地被成为“蚯蚓大餐”。

与食用相比,世界每天被垂钓者消耗的蚯蚓量也非常惊人。日本每年用于垂钓的蚯蚓约8万公斤,营业额达3.2亿日元。在美国,每天备有专用的冷藏车将蚯蚓送往各销售点供制作垂钓饵料。

4.长条爬虫身是“宝”蚯蚓入药治大病

蚯蚓还有药用价值。我国古代在医药上广泛地使用蚯蚓。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经记载,蚯蚓可以配制40多种中药,用蚯蚓粪配制的药方有21种。所治病症有:伤寒热结、风热头痛、惊风、尿闭等。

蚯蚓体内含有一定的酶氨酸,能促进身体表面外周血液的循环,增强散热,有解热的功能。

当今蚯蚓在国内外医药方面的开发应用又有新的突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努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从特种蚯蚓中分离提取有效成分制成溶栓新药,成功地开发出被国内外认可的首个口服抗栓溶栓生物技术药物——百奥蚓激酶胶囊,突破了抗栓溶栓药物不能口服的禁区,成为蚯蚓在现代医学应用上的典范。

近年来,国内有的研究单位发现蚯蚓组织中含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物质,作用较强。随着蚯蚓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发展,它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将会更充分地显示出来。

5.穿肠而过成肥泥蚓粪亦有利用价值

作花卉肥:用蚓粪作基础原料加入各种花卉所需营养,配制成各种花卉专用肥。也可用蚓粪直接养花,不会因量大而烧根,无毒、无味、卫生安全,吸收室内有毒气体,属绿色环保优质肥。

作草坪肥:蚓粪含有氮、磷、钾三要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并含有其它肥料没有的18种氨基酸,具有独特的团粒结构,无毒、无味。蚓粪保水、保肥,通气性好,便于好气性微生物繁殖,利于根系发育。加入草坪生长所需的无机肥,既有速效性,又有长效性,还可改良土壤,是各国高尔夫球场、足球场建植草坪的首选肥。

作蔬菜肥:加入蔬菜所需营养无机肥,拌和成蔬菜肥,肥料与蚓粪比为1:5为宜。蚓粪具有对肥料成分吸附保持的功能,可防止氨、钾流失,并能慢慢地向植物补给养分。而且由于减少了磷酸与土壤直接接触的机会,可防止磷酸被土壤固定,有提高植物对磷酸吸收利用的功能,因而能促进作物生长而增产。据中国农科院土肥所试验表明:用于大棚蔬菜可提早成熟10—15天,增产30%。据资料介绍,美国在2005年将三分之二食品基地,花卉、草坪全部应用蚯蚓粪。

小资料

何谓蚓激酶

蚓激酶是从特种蚯蚓中采用现代生化分离技术提纯的多组分酶制剂,包含纤维蛋白溶酶和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成份,具有直接溶解纤维蛋白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血栓和血管栓塞性疾病。

目前国内外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通常采用尿激酶和链激酶。这些药物在溶解血栓的同时有导致出血的倾向,常危及病患生命,且价格昂贵。而蚓激酶具有疗效确切,安全便利和价格低廉的优点。蚓激酶胶囊是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自主开发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心脑血管血栓类疾病防疗的新型口服抗栓溶栓药物。

资料:土壤的组成、结构和成分

土壤组成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组成的体系。土壤的基本成分是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这些组成成分在土壤中彼此相互结合、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 矿物质颗粒构成土壤的基本骨架,腐解的有机质包在矿物质颗粒表面,形成不可分割的复合体。空气中的水汽占据着孔隙,并经常处于相互消长之中。固体物质中含有颗粒状的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包括动植物残体及其转化产物和活动的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土壤矿物质一般占土壤总重量的 95~98%,有机质占土壤总重量量的1~5%。 在土壤固相物质的颗粒之间存在着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孔隙,其中充满了液体和气体。液体就是指土壤中的水分,其中溶有离子、分子及胶体状态的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气体就是土壤中的空气,它与大气成分基本相似,但二氧化碳比大气多,而氧气却较少,水汽经常处于饱和状态。它们相互融合,构成一个动态的、协调的有机整体。

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是土壤团聚体的总称。各种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除质地为纯砂者外,各级土粒很少以单粒状态存在,常由于种种原因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片或土块。 不同土壤或同一土壤的不同层次,其结构体的大小、形状和性质都是很不一致的。这些结构体表现出的特征,是土壤的内外因素综合反应的结果。 土壤结构直接影响土壤的松紧和孔限状况,影响土壤耕作和农作物幼苗出土、扎根的难易程度。因此,土壤结构体是调节土壤肥力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土壤结构体按其形态和性质可分为两大类:1.不良结构体,有块状结构体、片状结构体和柱状或棱柱状结构体;2.良好结构体,又称团粒结构体或粒状结构体。土壤胶结成团块,形状似立方体或球形,其结构单元沿长、宽、高三轴呈均衡发展,直径范围一般为0.25~10毫米,其中以1~3毫米最为理想。团粒结构体是调节土壤肥力的基础,每一个小团粒就像一个水库和一个小肥料库。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肥力较高。 土壤的成分 一般来说,土壤是地球的最上层,我们在其上挖、犁,植物在其上能生长。土壤覆盖了陆地的大部分。一个地区土壤的类型依赖于许多因素,包括当地的气候和降雨、地形、水在本地区的运动、矿产成分和形成土壤的岩石碎片、栖息在土壤里的动物、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附近的人类活动等等。这些变化的因素使得每一种土壤具有特殊的混合成分。大部分土壤是如下物质的混合物:

土壤的结构组成

土壤的结构组成 1. 引言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资源,是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壤的结构组成对于土壤的肥力、水分保持能力、通气性等性质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壤的结构组成,包括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孔隙结构、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等方面。 2. 土壤颗粒组成 土壤主要由颗粒状物质组成,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矿物质是土壤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占土壤总质量的大部分。常见的土壤矿物质有石英、长石、云母等。这些矿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对土壤的肥力和结构起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植物残体、动物残体和微生物等有机物质。有机质对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并促进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和通气性。 3. 土壤孔隙结构 土壤中存在各种不同大小的孔隙,包括微孔、介孔和大孔。这些孔隙对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通气性和根系生长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微孔是土壤中最小的孔隙,直径一般在0.001毫米以下。微孔能够吸附和保持水分,是土壤中水分的主要贮存空间。介孔是土壤中较大的孔隙,直径在0.001毫米至 0.1毫米之间。介孔能够保持一定量的水分,并提供通气的通道。大孔是土壤中最 大的孔隙,直径在0.1毫米以上。大孔主要负责排水,防止土壤过度湿润。 土壤孔隙结构的合理分布对土壤的肥力和水分管理至关重要。合理的孔隙结构能够保持适度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4.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的肥力和结构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有机质主要由植物残体、动物残体和微生物等有机物质组成。 植物残体是土壤中最主要的有机物质来源,包括根系、茎、叶和果实等。植物残体在土壤中分解,释放出有机质和养分,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和能量。 动物残体也是土壤中的重要有机物质来源,包括动物尸体、粪便等。动物残体在土壤中分解,释放出有机质和养分,为土壤提供养分和改善土壤结构。

20.土壤的组成

教学课题 20.土壤的组成教学课时 1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粘土、砂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 2、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3、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4、会记录探究实践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5、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去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和保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粘土、砂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 教学难点 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粘土、砂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知道了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等作用,岩石破碎的现象叫风化。岩石在风化的作用下碎裂,继续风化,碎裂成小石子和沙,如果继续风化,会怎样呢?(更细更小的微粒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土壤。)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土壤中有什么》,研究土壤,寻找土壤源于岩石的证据。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1.根据你平时对土壤的观察,你认为土壤中有什么? 2.这是一些土壤,你打算怎样观察? 3.请你用肉眼仔细观察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土壤,把你的发现记录在作业本28页的记录表上。比比谁的眼睛更敏锐,哪小组合作效率高,用肉眼观察记录好的小组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放大镜,进行更细致地观察。 4.交流观察新鲜土壤的收获。(板书:水、沙子、动植物残留物等) 5.为了方便观察,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干燥的土壤,借助牙签,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有什么发现?能给他们分分类吗?怎样区分呢? 6.交流土壤颗粒的观察发现:(结合学生发言板书:沙砾、沙、粉沙、黏土等)地质学家对这些颗粒进行分类:直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称为沙砾(也就是我们平时说

土壤的成分

土壤是地球岩石最表层经亿万年风化和生物活动所形成的物质。迄今为止,绝大多数作物都是在土壤上栽培。土壤是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的交汇点。普通人常常认为土壤只是固体。其实,土壤由固体颗粒、土壤溶液和土壤空气三部分组成。土壤由固体颗粒构成有大小孔隙的土壤结构,土壤水分(溶液)占据土壤的中小孔隙,土壤空气占据土壤大孔隙。 土壤固体大颗粒称为砂粒,中等粒径的颗粒称为粉粒,细小颗粒称为粘粒。根据三种土粒含量不同,将土壤分为12类,其中较为典型的有三种:砂粒含量特别多的是砂土;粘粒含量特别多的是粘土;而砂粒、粉粒、粘粒三者比例相等的是壤土。壤土的土壤耕性最好,土壤水气比例最易达到理想范围,土壤温度状况也较易保持和调整,也就是说,壤土的土壤物理性质最理想。砂土往往气多水少,温度易偏高。粘土则水多气少,温度易偏低,紧实粘重。 土壤水气比例对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有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影响土壤中一些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水多气少使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铁、锰等离子大多还原为有效态,但也容易从土壤中淋失。 土壤矿质颗粒和有机质颗粒都带负电,对土壤中的阳离子有吸附性。土壤粘粒所能吸附的盐基阳离子总量称为阳离子交换量,土壤粘粒上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不断进行交换,达成动态平衡。施肥或通过其它途径进入土壤溶液的养分阳离子大多先被土壤粘粒吸附,待植物根系吸收利用掉溶液中的养分阳离子时,被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再逐渐解吸释放进入土壤溶液,补充被吸收的部分。养分由土壤到植物的机理当然比这样简单的描述要复杂得多。 阳离子交换量中钙、镁、钾、钠四种碱性离子所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比叫做盐基饱和度。做盐基饱和度较高的土壤肥力较高,土壤pH值也较高。 土壤pH值包括土壤活性酸度和潜在酸度。土壤活性酸度土壤溶液中表观的H+活度,而潜在酸度与阳离子交换量(又称土壤缓冲能力)有关。 现在越来越强调土壤管理的重要性。土壤管理主要涉及对土壤物理性质的保护,同时兼顾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耕性、土壤肥力和防止土壤侵蚀有关。 土壤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四种成分有机地组成。 按容积计,在较理想的土壤中矿物质约占38—45%,有机质约占5—12%,孔隙约占50%。按重量计,矿物质占固相部分的90—95%以上,有机质约占1—10%。 土壤的功能:为陆生植物提供营养源和水分,是植物生长、进行光合作用,进行能量交换的主要场所。土壤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要素。 土壤环境问题主要有: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贫化,和土壤污染等。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1 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构成的复杂的多相体系。土壤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生物;在固相物质之间为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孔隙,孔隙中存在水分和空气。土壤是以固相为主,三相共存。三相物质的相对含量因土壤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异。土壤组分的比例(体积分数)为:矿物质约45%,有机质约5%,水20%~30%,空气20%~30%。 1.1土壤矿物质 矿物质是土壤中最基本的组分,重量占土壤固体物质总重量的90%以上。矿物质通常是指天然元素或经无机过程形成并具结晶结构的化合物。地球上大多数土壤矿物质都来自各种岩石,这些矿物经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从母岩中释放出来时,就成为土壤矿物质和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矿物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类。 ⑴原生矿物:指在物理风化过程中产生的未改变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的造岩矿物,如石英、云母、长石等,属于土壤矿物质的粗质部分,形成砂粒(直径在2.00~0.05mm之间)和粉砂(直径在0.05~0.002mm之间)。原生矿物主要有四类:①硅酸盐类矿物;②氧化物类矿物;③硫化物类矿物;④磷酸盐类矿物。 ⑵次生矿物:指原生矿物晶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均有所改变。次生矿物包括:①简单盐类;②三氧化物;③次生铝硅酸盐。其中,三氧化物和次生铝硅酸盐是土壤矿物质中最细小的部分,常称为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褐铁矿和三水铝土等,它们形成的粘粒(直径小于0.002mm)具有吸附、保存呈离子态养分的能力,使土壤具有一定的保肥性。 1.2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指土壤中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有机质按重量计算只占土壤固体总重量的5%左右。土壤有机部分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原始组织及其部分分解的有机质和腐殖质。原始组织包括高等植物未分解的根、茎、叶;动物分解原始植物组织,向土壤提供的排泄物和死亡之后的尸体等。这些物质被各种类型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土壤物质的一部分。因此,土壤植物和动物不仅是各种土壤微生物营养的最初来源,也是土壤有机部分的最初来源。这类有机质主要累积于土壤的表层,约占土壤有机部分总量的10%~15%。有机组织经由微生物合成的新化合物,或者由原始植物组织变化而成的比较稳定的分解产物便是腐殖质(humus),约占土壤有机部分总量的85%~90%。腐殖质是一种复杂化合物的混合物,通常呈黑色或棕色,性质上为胶体状,它具有比土壤无机组成中粘粒更强的吸持水分和养分离子的能力,因此,少量的腐殖质就能显著提高土壤的生产力。 1.3土壤生物

土的主要成分

土的主要成分 中文称为“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植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基础条件。它由不同成分构成,其成分变化极大并且因地而异,但总的来说,可以把土壤分成三大类:矿物质、有机质和水分。 矿物质是最重要的土壤成分,占土壤总体量的45-50%,分类上又分为母质矿物质、晶体粒子矿物质、气体矿物质和水溶性矿物质,其中母质矿物质和晶体粒子矿物质是最重要的,除了为土壤提供了物质结构(母质矿物质)和体积(晶体粒子矿物质),还能吸附和储存水分、气体和活性物质,参与水溶液的稳定,还可以促进生物的活动。 有机质是土壤的第二重要成分,占土壤重量的2-10%,是土壤的最多样的组成部分,有机质主要来自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腐殖质,包括各种有机分子组成。土壤有机质的主要作用是能为土壤提供水分、磷素、钾离子和有机酸等,同时也是有机物质的吸附剂,可以稳定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分解,影响土壤中大量物质的转化、移动和迁移,同时也是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重要维生素来源。 最后是水分,它是土壤中组成比例最小的成分,但却是土壤动态形成和作用最重要的因素,一般而言,水分在湿土里占土壤重量的50-60%,在干土里可占到70-90%。水分能够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能够破坏晶体粒子,减小空隙比率,对植物的吸收和运输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的三大类成分是土壤主要成分。这些成分在发挥着不同的作

用,共同影响着土壤的表观性质,从而促进和调节着土壤的生产力和提供生活空间以及资源条件给各种植物和动物。土壤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地,是肥沃和富饶的源泉,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土壤保护,减少污染,改善土壤质量,以确保土壤的环境功能和生物活性。

土壤的基本组成

土壤的基本组成 土壤是地球表面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土壤是由各种无机和有机物质组成的,并且经过自然界中水、气、生物、岩石等因素的作用而形成。本文将对土壤的基本组成进行探讨。 一、土壤的无机物质 土壤的无机物质是指土壤中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矿物质、盐类和水分。其中,矿物质是占土壤重量中最大的一部分,矿物质的主要构成成分是由于地球内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形成的天然矿物质,如石英、长石、膨润土等。矿物质是影响土壤物理性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其大小、形状、分子结构的不同,直接影响土壤容重、孔隙度、透水率等物理参数。 盐类是指所有可以在水溶液中形成离子的化合物。土壤中的盐类可以来自外部环境,如海水、气候因素等,也可以来源于土壤本身,如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产物。盐类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它们会通过根系进入植物体内造成萎蔫和死亡。 水分是指土壤中存在的水分,水分对于土壤生物和植物生长非常重要,因为它提供了植物所需的水分和生物所

需的湿度。水分的存在也直接影响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土壤颗粒的密度、颗粒度和孔隙度等。 二、土壤的有机物质 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是指由生物活动形成的碳元素化合物。有机物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了土壤的生物化学性质,如有机质的含量越高,土壤的肥力就越高。土壤中的有机质来源于植物叶片、根系和枝干等,以及动物的排泄物、尸体和碎屑等。这些产物在土壤中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和分解,逐渐形成了有机物质。有机物质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料、保持水分和改善土壤质地,并且还可以通过与土壤粒子的相互作用达到吸附、钝化和解毒等作用,是一个极为复杂但至关重要的分子体系。 三、土壤中的生物质 生物质指土壤中的所有生物活动的成分,包括细菌、霉菌、线虫、昆虫、动物等。这些微生物和动植物坚信在土壤中,它们可分解有机物质,从而释放出在植物和细菌生长的过程中所需的养料。生物质对于土壤的形成和土壤的性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结语:所以可以看出,土壤是一个由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和生物体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体系。每种组分在土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影响了土壤质地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土壤的长期保护和合理使用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

土的组成成分

土的组成成分 土是地球表面的一种物质,由多种不同的成分组成。这些成分包括有机物、无机物、水分和空气。下面将详细介绍土的组成成分。 一、有机物 有机物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已经死亡的植物和动物的遗体以及它们的分解产物组成。有机物的分解产物包括腐殖质、腐植酸等。这些有机物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土壤的肥力。 二、无机物 无机物是土壤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矿物质、土壤颗粒和土壤结构。矿物质是由各种不同的化学元素组成的晶体,如石英、长石、云母等。这些矿物质在土壤中起到了提供养分和储存水分的作用。 土壤颗粒是土壤的基本单位,包括沙粒、粉粒和粘粒。沙粒是直径大于0.05毫米的颗粒,粉粒是直径在0.05毫米到0.002毫米之间的颗粒,粘粒是直径小于0.002毫米的颗粒。这些土壤颗粒的不同比例和结合形式决定了土壤的质地和透气性。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和组合形式。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团聚结构、疏松结构和块状结构等。团聚结构是指土壤颗粒通过有机物和粘土矿物质黏合在一起,形成块状或颗粒状的结构。疏松结构是

指土壤颗粒之间存在较多的孔隙,有利于水分和气体的运动。块状结构是指土壤颗粒通过胶结物质黏合在一起,形成块状的结构。土壤结构的不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 三、水分 水分是土壤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土壤中的水分主要来自降水和灌溉。水分在土壤中以毛细管力和重力作用下分布。毛细管力使水分能够在土壤颗粒之间上升,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重力则使多余的水分向下排出,避免土壤过湿。 四、空气 空气是土壤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土壤中的空气主要来自土壤孔隙中的空间。空气在土壤中起到通气和氧气供应的作用,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呼吸和生长。土壤中的空气含氧量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以上是土的组成成分的详细介绍。土的组成成分包括有机物、无机物、水分和空气。这些成分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土壤的肥力、质地、透气性和保水性。了解土的组成成分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剖面的组成

土壤剖面的组成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场所,也是人类和动物的生存空间。它不仅是地貌的一部分,而且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构成土壤的不同组成部分有助于它的适应性和养分状况,有利于植物发育。因此,了解土壤剖面的组成,对于土壤科学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土壤剖面组成由水、岩石沉积物、有机物、矿物质和空气组成。水是土壤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因此有助于植物生长发育。岩石沉积物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供土壤的坚固性和平坦性,这对植物生长发育很重要。此外,它还有利于植物的抗性,可以保护植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有机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供土壤的肥力和根际生物多样性。有机物含有许多有用的养分,如磷、氮、铁等,这些养分可以促进植物健康成长。此外,它还可以促进土壤的水分吸收,稳定土壤结构,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矿物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有三种:沉淀物、矿物质和元素。沉积物包括钙、硫酸钠和水铝酸钙等,它们可以稳定土壤结构,它们的量取决于岩石的类型。矿物质主要有铝、铁、钙、硅、铜、锰等,它们可以提供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元素是土壤中最小的物质,它们包括氧、氢和氮等,它们是土壤中大部分养分的来源。 空气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土壤保持良好的水分状况,并能提供植物所需的氧气。空气的含量取决于土壤的比表面积、成分

结构和空隙率等因素,它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以上是构成土壤剖面的组成。每种成分都具有自己的作用,相互作用可以改善土壤的性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壤剖面,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总之,土壤剖面的组成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而且也是土壤科学研究的重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土壤剖面的组成由此可以得出重要的结论。其次,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不同成分的作用,以及土壤剖面中个体成分的作用机理,以期更好地改善土壤的质量,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育环境。

土壤的组成

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资源之一,是支撑植物生长和提供养分的 重要依托。它是一种复杂的自然体系,由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微生 物生物和空气等多种成分组成。土壤的组成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 态系统的平衡起着关键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土壤的组成。 首先,土壤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物质。这些无机物质包括矿物颗粒、水分、气体和细粒胶体。其中,矿物颗粒主要有沙、粉砂和黏土。沙 粒最大,直径在0.05-2.0毫米之间,粒径较粗,透水性好;粉砂粒度 介于沙和黏土之间,透水性较好;黏土粘合性强,粒径最小,小于 0.002毫米,透水性差。水分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于土壤颗粒间隙中。气体主要是土壤中的空气成分,包括氧气、二氧化碳和 氮气等。细粒胶体则是指土壤中颗粒粒径小于0.002毫米的有机胶体 和氧化铁胶体等。 其次,土壤的有机物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物质是由死 去的动物和植物残体经过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它包括有机质和养分。有机质的含量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有机质中含有丰富的碳、氢、氧等元素,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并能保持土壤的透气 性和保水性。土壤中的养分包括氮、磷、钾等,它们是植物生长所必 需的营养物质,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和原料。 再次,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是土壤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微生 物是土壤中生物多样性的代表,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线虫等。它们在土壤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学功能,如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养分的 循环和提供水分等。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关键参与者,对土壤的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最后,土壤中的空气也是土壤的组成部分之一。土壤中的空气主 要存在于土壤颗粒间隙中,与土壤中的水分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土壤的 生态环境。土壤中的空气含有丰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它们对土壤的 生物呼吸和植物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一、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环境中特有的组成部分,是位于陆地表面呈连续分布,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的组成包括固相 (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 等三相物质四种成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一种特殊物质。 按容积计,在较理想的土壤中,矿物质约占38—45%,有机质约占5—12%, 土壤孔隙约占50%, 土壤水分和空气存在于土壤孔隙内,三 相之间亦经常变动而相互消长。按重量计,矿物质可占固相部分的90—95%以上,有机质约占1 —10%左右。 (一)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来源于地壳岩石(母岩)和母质,它对土壤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影响很大。土壤中的矿物质由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或土粒)组成的。 自然界的土壤都是由很多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各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重量百分数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也叫土壤质地。 (二)土壤有机质 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等死亡残体,经分解 转化逐渐形成有机质,即腐殖质,土壤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部 分,约占有机质总量的50—65%。腐殖质不是单一分子的有机质,而是

在组成、结构和性质上具有共同特征,又有差异的一系列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在土壤中可以呈腐殖酸或腐殖酸盐类存在,亦可以铁、铝的凝胶状态存在,也可与粘粒紧密结合,以有机-无机复合体 等形态存在。这些存在形态对土壤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影响,对土壤肥力有重大作用。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包括:糖类(碳水化合物)、木质素、有机氮、脂肪、蜡质、单宁、木栓质、角质、有机磷及灰分等。 土壤中的有机质组成 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结构:一般把土壤颗粒(包括单独颗粒、复粒和团聚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及其稳定程度,孔隙的分布和结合的状况称为土壤的结构。土壤中的ca\卩6!3+等多价阳离子及有机质,腐殖质都有胶结剂的作用,参与土壤颗

简述土壤的基本组成

简述土壤的基本组成 一、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各种矿物质胶结而成的,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岩石风化物、母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和水体。母质主要是母岩,它是未经受其他地质作用改造而残留下来的,是组成土壤最基本的物质,包括碎屑岩、粘土岩和化学岩。原生矿物主要是各种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还有硅酸盐、铝土矿、铁矿、高岭石、绿泥石等。 二、土壤的类型和特性:①土壤的形态②土壤的成分③土壤的 构造④土壤的肥力三、土壤的分类方法及各类土壤的特点和主要性状:四、土壤的生产功能: 1、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保肥性、保水性等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 2、土壤的酸碱度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3、土壤的地形部位、地形坡向等不同,反映了土壤垂直分布的规律。五、土壤污染源及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六、土壤的酸碱度的概念:土壤pH值的含义土壤pH值是土壤酸碱度的简称,是指土壤在一定的条件下,用标准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提,所得到的以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横坐标,以酸根离子的浓度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的斜率。它表示土壤酸碱程度,也是土壤重要的农化指标之一。七、土壤酸碱度的评价:八、我国土壤酸碱度的变化趋势和存在问题:九、防止土壤酸化的主要措施: 1、调节土壤酸碱度2、改良酸性土壤3、加强土壤水利建 设4、客土改良5、施用石灰6、秸秆还田7、使用石膏或磷石膏改良土壤酸度8、增施有机肥料9、种植喜酸植物十、土壤的盐碱化及其

危害:十一、盐碱地的分类:主要是指在淡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类的土地,因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并且向土壤中心迁移,致使土壤养分和性状恶化,土壤结构破坏,最后引起耕地丧失的过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