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转染原理
脂质体转染mrna细胞原理
脂质体转染mrna细胞原理
脂质体转染mRNA细胞的原理是利用脂质体作为载体,将目的mRNA包裹在其内部,然后通过与细胞膜融合让mRNA进入细胞质,最终达到将目的mRNA表达出来的目的。
脂质体是由磷脂和胆固醇等组成的微小囊泡结构,与细胞膜结构相似。
其内部的疏水层可以容纳水溶性的物质,包括mRNA分子。
脂质体转染mRNA的步骤如下:
1. 准备目的mRNA:目的mRNA是指需要转染到细胞内进行表达的mRNA,可以是外源的mRNA,也可以是经过In vitro 转录合成的人工合成mRNA。
这些mRNA一般会在实验室中事先准备好。
2. 制备脂质体:将脂质体粉末或液体悬浮液溶解在适当的缓冲液中,形成脂质体溶液。
脂质体通过磷脂的双层结构来包裹mRNA,形成稳定的脂质体-mRNA复合物。
3. 混合脂质体与mRNA:将目的mRNA与脂质体溶液混合,并进行充分的混合和搅拌。
这样就可以使mRNA和脂质体发生相互作用,形成脂质体-mRNA复合物。
4. 转染细胞:将脂质体-mRNA复合物加入到需要转染的细胞培养液中,使其与细胞接触。
脂质体复合物会与细胞膜融合,从而使脂质体内的mRNA进入细胞质。
5. mRAN转录和表达:在细胞质中,脂质体释放的mRNA会
被细胞的核糖体识别,进而进行mRNA转录和翻译,最终使
该mRNA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得到表达。
脂质体作为转染载体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制备简单、生物相容性好等。
但是,脂质体转染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转染效率较低、引起细胞毒性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对转染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转染效率和减少毒性。
脂质体转染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总(精)
脂质体转染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大全日期:2012-06-25 来源:互联网作者:青岚点击:3644次摘要:细胞转染的方法主要包括: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基因枪、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法、多种阳离子物质介导、病毒介导的转染等, 理想的细胞转染方法是具有高转染效率、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小等, 本文主要介绍细胞转染常用的方法 -脂质体转染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等。
找产品,上生物帮 >> >>细胞转染的方法主要包括: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基因枪、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法、多种阳离子物质介导、病毒介导的转染等, 理想的细胞转染方法是具有高转染效率、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小等,本文主要介绍细胞转染常用的方法 -脂质体转染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等。
脂质体 (lipofectin regeant, LR 试剂是阳离子脂质体 N-[1-2, 3-Dioleyoxy , Propyl]-n, n , n-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DOTMA和 Dioleoyl photidye-thanolamine(DOPE的混合物 [1:1(w/w]。
它适用于把 DNA 转染入悬浮或贴壁培养细胞中 ,是目前条件下最方便的转染方法之一。
转染率高,优于磷酸钙法,比它高5~100倍,能把 DNA 和 RNA 转染到各种细胞。
用 LR 进行转染时, 首先需优化转染条件, 应找出该批 LR 对转染某一特定细胞适合的用量、作用时间等,对每批 LR 都要做:第一,先要固定一个 DNA 的量和DNA/LR混合物与细胞相互作用的时间, DNA 可从1~5μg和孵育时间 6小时开始,按这两个参数绘出相应 LR 需用量的曲线,再选用 LR 和 DNA 两者最佳的剂量,确定出转染时间 (2~24小时。
因 LR 对细胞有一定的毒性,转染时间以不超过 24小时为宜。
细胞种类:COS-7、 BHK 、 NIH3T3、 Hela 和 Jurkat 等任何一种细胞均可作为受体细胞。
脂质体转染原理及操作步骤
脂质体转染原理及操作步骤脂质体转染是一种常用的基因传递技术,用于将外源的核酸(例如DNA、RNA)转入细胞内。
脂质体是由人工合成的类似于细胞膜的双层脂质膜组成,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因此可以用来包裹并传递外源核酸进入目标细胞内。
本文将详细介绍脂质体转染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脂质体由两个疏水性脂质尾部和一个亲水性脂质头部组成,形成类似生物细胞膜的双层结构。
这种双层结构使得脂质体可以包裹水溶性的外源核酸,并形成脂质体-核酸复合物。
当复合物与细胞膜接触时,由于脂质体的类似性,这些复合物可以与细胞膜融合,并释放外源核酸进入细胞。
然而,简单地将脂质体-核酸复合物添加到细胞培养基中并不能有效地将外源核酸转入细胞内。
为了提高转染效率,常常需要使用电穿孔或钙磷共沉淀等方法,以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完整的脂质体转染试剂盒。
-DNA或RNA溶液。
-靶细胞。
-无菌操作条件下的实验室。
2.重组脂质体的合成:-按照试剂盒说明将脂质体复合物合成。
-使用无菌的工具和试剂。
3.核酸引物的制备:-将外源DNA或RNA与引物混合,使其形成核酸复合物。
4.细胞处理:-将培养皿中的细胞进行冲洗,去除培养基。
-将适量的细胞培养基添加到培养皿中,以保证细胞的正常生长。
5.导入核酸:-将所制备的核酸复合物滴加到细胞培养基中。
-将细胞培养皿置于无菌环境中,以便细胞吸收和利用核酸。
6.细胞培养:-按照细胞类型和所使用的培养基,将细胞置于恰当的培养条件下,并进行培养。
-根据需求添加所需要的生长因子和抗生素。
7.观察和分析:-在一定的培养时间后,观察细胞是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 使用适当的实验方法(如PCR、Western blot等)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以上是脂质体转染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脂质体转染是目前常用的基因传递技术之一,可以用于研究基因功能、疾病治疗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转染效率和特异性将逐渐提高,为研究和治疗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转染试剂的作用原理
转染试剂的作用原理一、转染试剂的基本概念转染试剂是一种用于将外源基因或其他生物分子转移到目标细胞中的化学物质。
转染试剂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变细胞的通透性,使外源物质能够进入细胞内,并达到转染的目的。
转染试剂在基因治疗、基因表达研究和细胞工程等领域广泛应用。
二、转染试剂的分类转染试剂按照机理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转染试剂包括:1.脂质体(Liposome):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微小囊泡,可与细胞膜融合,将目标物质转移到细胞中。
2.内源蛋白介导的转染:通过利用特定的蛋白质,如病毒衣壳蛋白或细胞内运输蛋白,将目标物质转移到目标细胞中。
3.阳离子聚合物:阳离子聚合物具有正电荷,能够与负电荷的DNA或RNA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转染入细胞。
4.高分子基质:高分子材料如凝胶、纤维或微球等可用于载体,将目标物质与细胞接触,实现转染。
5.电穿孔:利用电场或离子流导致细胞膜破裂,使目标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
三、脂质体转染试剂的作用原理脂质体是一种常用的转染试剂,其作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与DNA结合:脂质体通过与目标DNA相互作用,形成脂质体-DNA复合物。
脂质体由于其亲油性能与DNA中的疏水部分相互作用,同时脂质体表面带有正电荷,可以与DNA的负电荷相吸引。
2.细胞摄取:脂质体-DNA复合物与细胞膜结合后,脂质体会在细胞膜上形成微囊泡。
随后,微囊泡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出脂质体-DNA复合物进入细胞质。
3.脱脂质体:脂质体在细胞质中逐渐失去其亲油性,释放出DNA。
由于脂质体-DNA复合物在细胞膜上的微囊泡中形成的电位差,使得DNA被吸引到细胞核附近。
4.核入:DNA由细胞质进入细胞核,最终与染色体结合或进入细胞核内的胞浆,实现转基因。
四、脂质体转染试剂的优缺点脂质体转染试剂具有一些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选择使用:优点:1.安全性:脂质体转染试剂大多采用合成非病毒载体,通常比病毒载体更安全,不会引起病毒感染及遗传毒性。
脂质体转染原理及操作步骤
脂质体转染原理及操作步骤
脂质体转染是一种常用的基因传递方法,通过将目标基因以及负载该基因的脂质体添加到细胞培养物中,使其与细胞膜融合,并将基因导入到细胞内。
脂质体转染的操作步骤如下:
1. 提取脂质体:首先,从脱脂牛奶或其它来源中提取脂质体。
可以通过超声处理、离心等方法将脂质体分离出来。
2. 混合目标基因与脂质体:将目标基因与脂质体混合,目标基因可以是质粒DNA、RNA等。
将基因加入脂质体溶液中,进
行充分混合。
3. 孵育:将脂质体-基因混合物在室温下孵育一段时间,通常
为15-30分钟。
这一步主要是让脂质体与基因充分结合。
4. 加入细胞:将孵育好的脂质体-基因混合物加入需要转染的
细胞培养物中。
细胞种类可以是哺乳动物细胞、脊椎动物细胞、细菌等。
5. 孵育细胞:将细胞培养物保持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孵育一定时间,让细胞充分吸收脂质体-基因复合物。
6. 收获转染细胞:经过一定时间的孵育后,可从培养物中收获转染细胞。
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后续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脂质体转染的效率与脂质体组分、浓度、孵育时间、细胞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进行参数优化才能达到较高的转染效果。
脂质体转染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大全
脂质体转染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大全细胞转染的方法主要包括: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基因枪、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法、多种阳离子物质介导、病毒介导的转染等,理想的细胞转染方法是具有高转染效率、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小等,本文主要介绍细胞转染常用的方法-脂质体转染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等。
脂质体(lipofectin regeant,LR)试剂是阳离子脂质体N-[1-2,3-Dioleyoxy,Propyl]-n, n,n-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DOTMA)和Dioleoylphotidye-thanolamine(DOPE)的混合物[1:1(w/w)]。
它适用于把DNA转染入悬浮或贴壁培养细胞中,是目前条件下最方便的转染方法之一。
转染率高,优于磷酸钙法,比它高5~100倍,能把DNA和RNA转染到各种细胞。
用LR进行转染时,首先需优化转染条件,应找出该批LR对转染某一特定细胞适合的用量、作用时间等,对每批LR都要做:第一,先要固定一个DNA的量和DNA/LR混合物与细胞相互作用的时间,DNA可从1~5μg和孵育时间6小时开始,按这两个参数绘出相应LR需用量的曲线,再选用LR和DNA两者最佳的剂量,确定出转染时间(2~24小时)。
因LR对细胞有一定的毒性,转染时间以不超过24小时为宜。
细胞种类:COS-7、BHK、NIH3T3、Hela和Jurkat等任何一种细胞均可作为受体细胞。
一、脂质体(liposome)转染方法原理脂质体(liposome)转染方法原理:脂质体((Iiposome)作为体内和体外输送载体的工具,已经研究的十分广泛,用合成的阳离子脂类包裹DNA,同样可以通过融合而进人细胞。
使用脂质体将DNA带人不同类型的真核细胞,与其它方法相比,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好的重复性。
中性脂质体是利用脂质膜包裹DNA,借助脂质膜将DNA导入细胞膜内。
带正电的阳离子脂质体,DNA并没有预先包埋在脂质体中,而是带负电的DNA自动结合到带正电的脂质体上,形成DNA-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从而吸附到带负电的细胞膜表面,经过内吞被导入细胞。
质粒转染的原理
质粒转染的原理(2011-10-22 12:32:05)转载▼标签:转染科研教育分类:细胞/动物转染DEAE-葡聚糖(Diethylaminoethyl (DEAE)-dextran):这个早在1965年出现的转染方法差不多是最古董级的方法之一了,直到现在竟然还有少数人坚持采用。
带正电的DEAE-葡聚糖或polybrene多聚体可以结合带负电的DNA分子,使得DNA复合物结合在带负电的细胞表面。
通过使用DMSO或甘油获得的渗透休克,也可能是细胞内吞作用,使得DNA复合体进入细胞。
DEAE-葡聚糖仅限于瞬时转染,可重复性好,转染时要除掉血清。
磷酸钙共沉淀转染:最早是在1973年开始采用的。
氯化钙+DNA+磷酸缓冲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的极微小的磷酸钙-DNA复合物沉淀粘附到细胞膜表面,借助内吞作用进入细胞质。
沉淀颗粒的大小和质量对于转染的成功至关重要,pH值,钙离子浓度,DNA浓度,沉淀反应时间,细胞孵育时间乃至各组分加入顺序和混合的方式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重复性不佳。
现在还会操作这种古董级方法的人怕已经不多啦。
比起DEAE法这个更容易得到稳定转染,但是转原代细胞比较困难的。
电穿孔法:通过短暂的高场强电脉冲处理细胞,沿细胞膜的电压差异会导致细胞膜暂时穿孔。
DNA被认为是穿过孔扩散到细胞内。
电脉冲和场强的优化对于成功的转染非常重要,因为过高的场强和过长的电脉冲时间会不可逆地伤害细胞膜而裂解细胞。
理论上说电穿孔法可用于各种细胞,而且不需要另外采购特殊试剂。
可是需要昂贵的设备——这个一次性投资可不便宜,而且每次转染需要更多的细胞和DNA——因为细胞死亡率高,所以每种细胞电转的条件都需要优化,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现在,由于电转染技术的革新以及新型电转染仪的面世,电穿孔法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脂质体:中性脂质(lipid)是利用脂质膜包裹DNA,借助脂质膜将DNA导入细胞膜内。
带正电阳离子脂质体(Cationic liposomes)则不同,DNA并没有预先包埋在脂质体中,而是带负电的DNA自动结合到带正电的脂质体上,形成DNA-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据认为一个约5kb 的质粒会结合2-4个阳离子脂质体,从而吸附到带负电的细胞膜表面,经过内吞被导入培养的细胞。
脂质体介导转染法的原理与应用
68 7
4
Be sD a T d  ̄ u o. 0 1 2 8 47 l0 A t  ̄ns l n 120 .2( ):5 。
4 63
1 脂 质 体 的 组 成 和 制 备 . 1 1 组 成 脂 质 体 的 脂 类 . 现 有 的商 业 化
脂质 体 均 为 阳离 子脂 类 与 中性 脂 类 的 复 合 体 , Lp fcA N Lpfci 等 , 性 脂 如 ioetMIE、 ioet n 中 粪 多 为 二 油 酰 磷 脂 酰 乙 醇 胺 ( P 其 DO E) 中, 阳离子脂类 起 主要 作用 , 过静 电作用 与 通 D A形成 D A 脂 复 合 体 并 引 导 D A 进 入 N N 一 N 细胞 ; P DO E起 辅 助 作 用 . 定 脂 质 和 胞 内促 稳 D NA释 放 , 为 辅 助 脂 类 称 阳离子脂质 体 主要 分 3类 : 1 ( )人 工 合
关 键 词 : 质 体 ; 离 子 脂 质 体 ; 染 脂 阳 转 中 图分 类 号 : 8 3 Q 1
脂 胺 S 为 已知 的 唯 一 纯 天 然 的 脂 类 阳离 A,
子 脂 粪 根 据 所 转 的 细 胞 种 类 不 同 , 在 细 胞 存 选 择 问 题 , 可 能 与 细 胞 表 面差 异 有 关 这 12 脂 质 体 的 制 备 方 法 . 磷 脂 在 水 中 能 与 水 相 互 作 用 自发 形 成 脂 膜 , 此 制 备 脂 质 因 体 的 关 键 在 于 如 何 形 成 大 小 适 当 、 封 率 高 包 的 囊 泡 根 据 分 散 方 法 的 不 同 , 备 方 法 分 制 为 机 械 分 散 法 ( 手 摇 法 、 声 波 法 等 ) 钙 如 超 、 融 合 法 、 机 溶 液 分 散 法 、 相 蒸 发 法 、 污 有 反 去 剂法等 。制备 的主要 步骤 为 : 1 ( )将 脂 质 材 料溶于有 机相 中 , 一 定条件下 去除溶剂 , 在 使 脂 质 干 燥 形 成 薄 膜 : 2)使 脂 质 分 散 形 成 所 ( 需 大 小 的 囊 泡 ; 3)包 裹 D A; 4) 纯 化 脂 ( N ( 质 体 ;5 ( )转 染 : 为 了 获 得 满 意 的 脂 质 体 , 需 要 综 合 利 用 上 述 方 法 手 摇 法 形 成 的 脂 质 体 是 多 层 囊 泡 ML V ( llm l rvs l) 但 大 小 不 均 一 且 不 能 muta el ei e , i a c 保 护 D A免受核 酸酶 的降解 。 M V经 超 声 N L 波 处 理 则 变 为 小 的 单 层 囊 泡 (mal nlme— s lu i l a lrvs lsS V) U a ei e ,U 。S V体 积 小 , 裹 效 率 低 c 包 且 不 能 包 裹 较 大 分 子 量 的 核 酸 如 今 , 用 运
细胞转染实验方法步骤详解
细胞转染实验方法步骤详解实验方法原理上图所示是脂质体介导转染的示意图,它显示了外源质粒进入细胞的一般过程。
外源基因进入细胞主要有四种方法:电击法、磷酸钙法和脂质体介导法和病毒介导法。
电击法是在细胞上短时间暂时性的穿孔让外源质粒进入;磷酸钙法和脂质体法是利用不同的载体物质携带质粒通过直接穿膜或者膜融合的方法使得外源基因进入细胞;病毒法是利用包装了外源基因的病毒感染细胞的方法使得其进入细胞。
但是由于电击法和磷酸钙法的实验条件控制较严、难度较大;病毒法的前期准备较复杂、而且可能对于细胞有较大影响;所以现在对于很多普通细胞系,一般的瞬时转染方法多采用脂质体法。
利用脂质体转染法最重要的就是防止其毒性,因此脂质体与质粒的比例,细胞密度以及转染的时间长短和培养基中血清的含量都是影响转染效率的重要问题,通过实验摸索的合适转染条件对于效率的提高有巨大的作用。
上图是本次实验采用的脂质体中阳离子组分的结构的示意图。
本次实验采用的脂质体是promega公司的TransFast脂质体试剂,它是一种阳离子脂质体和中性脂质体的混合物,是对于本次实验中采用的293T细胞优化的转染试剂。
实验材料293T细胞MyoD表达质粒EGFP表达质粒试剂、试剂盒DMEM培养基青霉素FCSPBSEDTA转染试剂链霉素小牛血清仪器、耗材微量移液器Tip头涡旋振荡器恒温水浴箱台式离心机培养皿转染管离心管观察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CCD实验步骤一、细胞传代1. 试验准备:200 ul/1mlTip头各一盒(以上物品均需高压灭菌),酒精棉球,废液缸,试管架,微量移液器,记号笔,培养皿,离心管。
2. 弃掉培养皿中的培养基,用1 ml的PBS溶液洗涤两次。
3. 用Tip头加入 1 ml Trypsin液,消化1分钟(37℃,5%CO2)。
用手轻拍培养瓶壁,观察到细胞完全从壁上脱落下来为止。
4. 加入1 ml的含血清培养基终止反应。
5. 用Tip头多次吹吸,使细胞完全分散开。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8脂质体转染
ß-半乳糖苷酶(ß-gal)表达比较
转染试
LIPOFECTAMINE2000
剂家族
•提供对大多数细胞最高的转染活性
•在含血清时的效果无可匹敌
•对常用于蛋白表达的细胞系非常适合
•建议使用96孔板进行高通量应用
LIPOFECTAMINE PLUS
•对于多数贴壁细胞的转染效率较高
•使用方便,不需要对DNA和阳离子脂质体试剂的量进行优化
LIPOFECTIN •对内皮细胞的转染效率较高 •用于寡聚核苷酸的转染效果已证实
293FECTIN •专门针对293细胞的转染 •对293细胞的转染表现出最佳效果
图1. 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获得高转染效率 细胞在含有血清的生长培养基中铺板,第2天使用LIPOFECTAMINE 2000在24孔板中 转染(BE(2)C细胞不使用血清)pCMV·SPORT-βgal。加入复合物后24小时使用X-gal 对细胞染色。根据LIPOFECTAMINE 2000剂量-反应曲线确定最佳点。
脂质体转染步骤
• 1.培养好的细胞接种24孔细胞孔板,3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CO2培养箱培养,待细胞 密度为80~90%,约24h。
• 2. 待转染质粒与脂质体混合物制备: • A液:转染质粒0.8ug稀释至无血清F12培养基中50ul,混匀,室温放置
5min; • B液:脂质体2ul稀释至50ul无血清F12培养基中,混匀,室温放置5min; • A、B液混匀,室温放置30min,该混合液在30min~6h内稳定。 • 3. 取出细胞孔板,弃培养液,用hanks液洗涤2次,待用。 • 4. 到时间后,将混合物导入细胞中,加入0.4ml无血清DMEM培养基,
上海opti-mem转染试剂原理
上海opti-mem转染试剂原理上海opti-mem转染试剂是一种常用于细胞转染实验中的试剂,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将外源DNA分子有效地引入到目标细胞中。
该试剂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化学方法,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得外源DNA能够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质中。
下面是关于上海opti-mem转染试剂原理的详细介绍:1. 上海opti-mem转染试剂的成分:上海opti-mem转染试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脂质体和DNA复合物。
脂质体是由一种正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聚乙烯亚胺或脂肪酸酯化合物)和胆固醇等组分构成的,它们能够与DNA形成可逆的复合物。
DNA复合物则是由目标DNA分子与脂质体形成的复合物,通过这种复合物,外源DNA能够进入到细胞内。
2. 上海opti-mem转染试剂的作用机制:-第一步,脂质体与DNA复合物的形成:脂质体与目标DNA形成可逆的复合物,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来进行的。
脂质体中的正带电离子通过与DNA的负带电离子相互作用,使得DNA与脂质体相结合。
-第二步,脂质体与细胞膜的结合:通过与细胞膜上的负带电成分相互作用,脂质体能够与细胞膜上的带电成分相结合。
这种结合主要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第三步,细胞膜的改变:脂质体与细胞膜结合后,会改变细胞膜的组织结构和特性,使得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这个过程中,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会发生重新排列和重新组装,从而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
-第四步,外源DNA的进入:由于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外源DNA能够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质中。
一旦进入到细胞质中,外源DNA就能与细胞内的各种分子(如细胞核、细胞器等)相结合,从而实现转染。
综上所述,上海opti-mem转染试剂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得外源DNA能够进入到细胞中,并与细胞内的各种分子相结合。
这种转染试剂具有简单、高效、可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细胞转染实验中。
细胞转染的方法有哪些?
细胞转染的方法有哪些?
1. 脂质体法。
中性脂质体是利用脂质膜包裹DNA,借助脂质膜将DNA导入细胞膜内。
带正电的阳离子脂质体则不同,DNA并没有预先包埋在脂质体中,而是带负电的DNA自动结合到带正电的脂质体上,形成DNA-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从而吸附到带负电的细胞膜表面,经过内吞被导入细胞。
脂质体法始于1987年,此法的出现使得转染效率、转染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大大提高。
阳离子脂质体细胞毒性相对较高,对不同的细胞可能会干扰细胞的代谢。
2. 电穿孔法。
通过短暂的高电场电脉冲处理细胞,沿细胞膜的电压差异会导致细胞膜的暂时穿孔。
DNA被认为是穿过孔扩散到细胞内的。
电脉冲和场强的优化对于成功的转染非常重要,因为过高的场强和过长的电脉冲时间会不可逆地伤害细胞膜而裂解细胞。
理论上说电穿孔法可用于各种细胞,且不需要另外采购特殊试剂,但需要昂贵的电转仪。
此法每次转染需要更多的细胞和DNA,因为细胞的死亡率高。
每种细胞电转的条件都需要进行多次优化。
3. 病毒介导的感染。
感染需要将目的基因克隆到特定的病毒体系中,经过包装细胞的包装得到改造后的病毒,再进行感染。
优点是转染效率特别高,尤其是难以转染的原代细胞、活体细胞。
缺点是构建病毒周期长,环节多,易出错,费用也高。
4,非脂质体转染。
最新的纳米聚合物转染试剂,如Entranster 试剂,纳米材料,细胞毒性小,转染效率高,渐渐成为各大实验室的首选转染试剂。
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原理及其研究近展(值得看)
3 脂质体转染法的应用 3 & $ 核酸传递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 在对生物大分子的传递过程中, 脂质体是十 分有效的载体, 无论对微生物细胞还是对植物细胞抑或对哺 乳动物细胞导入外源 ’ 脂质体的包裹就能对抗核酸酶 ( ), 的消化。 4 5 6 7 8 9 :等以脂质包裹链霉菌染色体 ’ ( ) 对棒状链酶 菌和天蓝色链酶菌营养缺陷型原生质体保温。在 0 , 的促 进下, 二 者 发 生 融 合, 并在再生子代中检出具有来自供体 ’ ( ) 遗传标记的菌落达到2 #! $ " #的比率。 核酸也能通过脂质体导入植物的原生质体, 烟草花叶病 毒; 也有报 ( ) 在有 0 , 时可籍 < = > 导入烟草原生质体, 道带正电荷的 < = > 可以增加放射性 ’ ( ) 和极及染色体结 合的比 例。另 一 个 相 似 的 实 验 报 道 了 包 裹 在 带 负 电 荷 的 < = > 中的大肠杆菌 ; ( )
〔 〕 O 染N种, 磷酸钙只能转染$种, 脂染素有$种不能转染 。
胆固醇及其衍生物作为阴离子脂质同样能高效率转染 细胞, ) 4 = P 4等用E种不同的胆固醇衍生物和 % D * C 形成的 脂质体转染细胞均获得了较高的转染率。由于存在血清, 体 内转染时一般的转染介质效率均不高, L ; I H @ 4 ;等应用 % F M ( ) 在! ! $ J % D * C J F 4 = Q ! J " / O K J " / O K " R* 0 : 存在下进行体 外转染, 得到了高的转染率, 体内转染也同样有效, 这样说明
造及其功能, 从而发现了膜的融合及内吞作用。最早证明脂 质体能把 % / 人 & ’ 十分有效地引入动物细胞的实验是从鼠 杂种细胞系 (( 中分离出的中期染色体包裹到脂质 ) * + ,- ) 体中, 并用以转染 ( 结果转化率比裸露染色 ) * + ,- 的细胞,
质粒转染技术
质粒转染技术质粒转染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中。
本文将从质粒转染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质粒转染技术的原理质粒转染是指将质粒DNA导入目标细胞中,使其表达外源基因。
质粒是一种环状的双链DNA分子,通常存在于细菌细胞中,具有自主复制的能力。
质粒转染技术利用质粒的特性,将外源基因插入质粒中,然后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使质粒进入细胞内,从而实现外源基因的表达。
1. 钙磷法:将质粒DNA与钙盐形成复合物,然后将复合物添加到细胞培养基中,通过细胞摄取复合物实现质粒转染。
2. 电穿孔法:利用电场作用使细胞膜发生短暂通透,从而使质粒DNA进入细胞内。
3. 热激法:将细胞与质粒DNA进行热激处理,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实现质粒转染。
4. 脂质体转染法:利用脂质体与质粒DNA形成复合物,然后加入细胞培养基中,通过脂质体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使质粒DNA进入细胞内。
三、质粒转染技术的应用1. 基因功能研究:通过转染特定的质粒载体,可以实现对目标基因的过表达、沉默或突变,从而研究基因在细胞中的功能。
2. 基因治疗:将治疗相关的基因载体转染到患者的细胞中,通过表达特定的基因来治疗疾病。
3. 转基因生物制备:通过转染特定的质粒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或动物细胞中,从而制备转基因生物。
4. 药物筛选:将药物相关的基因载体转染到细胞中,通过观察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评估药物的疗效。
5. 蛋白表达:将目标蛋白基因载体转染到细胞中,使细胞表达目标蛋白,用于蛋白的纯化和功能研究。
质粒转染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中,实现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治疗、转基因生物制备、药物筛选和蛋白表达等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质粒转染技术将在生物医学研究和生物工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脂质体转染原理
脂质体是磷脂分散在水中时形成的脂质双分子层,又称为人工生物膜。
最初,人们只是运用脂质体模拟生物膜,研究膜的构造及功能,从而发现了膜的融合及内吞作用,因而可用作外源物质进入细胞的载体
阳离子脂质体表面带正电荷,能与核酸的磷酸根通过静电作用将DNA分子包裹人内,形成DNA一脂复合体,也能被表面带负电荷的细胞膜吸附,再通过膜的融合或细胞的内吞作用,偶尔也通过直接渗透作用,将DNA传递进入细胞,形成包涵体或进入溶酶体其中一小部分DNA能从包涵体内释放,并进入细胞质中,再进一步进入核内转录、表达。
可以不换无血清的培养基,只要用无血清的培养基配质粒DNA稀释液和脂质体稀释液即可,一定混匀并注意孵育时间,然后再加到含血清的细胞培养基中混匀就行了。
这是先铺板待细胞贴壁并汇合到一定程度的转染方式。
另外,对于有些细胞,也可以同时转染,即将孵育好的DNA和脂质体混合液(用无血清培养基稀释)加入消化下的细胞悬液,混匀再铺板即可。
通常来讲,后者的转染效率不如前者高,但对于一些应用此方法转染效率比较高的细胞而言,能节省些时间。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上述那种转染方法,都要注意一个脂质体毒性的问题,说明书中建议在转染4-6 h换去转染培养基并不会影响转染效率,这点因细胞而异。
说明书建议用无血清培养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血清中会有DNase和RNase. 尤其对于RNA 的转染,更加要注意降解问题. 所以我觉得对于一般的DNA质粒转染, 但是我觉得如果要是担心降解尤其是RNA降解的话,还是用无血清培养基要安全些.。
师姐整理之细胞转染技巧
师姐整理之细胞转染技巧1、细胞转染有脂质体转染,病毒转染、电转染、磷酸钙法、显微注射….下⾯主要讲最常⽤的脂质体lip2000介导的细胞转染。
2、转染效率影响因素:1、细胞种类,细胞状态,2、质粒⼤⼩,3、转染试剂。
3、转染前细胞的状态和密度都⾮常影响转染效率和后期的实验结果。
转染时细胞的密度为50%-80%较好,同时注意在转染后收细胞时的密度不要过爆。
⽐如转染质粒到细胞内,48⼩时后做WB,那么此时细胞的密度最好不要长满. 因为细胞长的过爆严重影响细胞的状态(周期进程阻滞,凋亡增加等)从⽽影响实验结果。
⼀般为前⼀天下午铺板,第⼆天上午进⾏转染,48⼩时候收细胞进⾏功能检测。
4、不同的质粒和脂质体最佳搭配⽐例不同,转染前,应该摸⼀个最佳配⽐。
质粒:脂质体=1:1,1:1.5, 1:2, 1:2.5, 1:3, 1:3.5的梯度⽐例来检测最佳转染⽐例(⼀般质粒有带荧光,可以通过观察每组荧光强弱来判断转染效率,没有荧光的只能通过qPCR来检测各组转染效率)。
5、质粒的纯度影响转染效率:1、脂质体转染基于电荷吸引原理,如果DNA不纯,如带少量的盐离⼦,蛋⽩,代谢物污染都会显著影响转染复合物的有效形成及转染的进⾏。
2、含有内毒素的质粒对细胞有很⼤的毒性作⽤。
建议使⽤QIAGEN公司的超纯质粒抽提试剂盒。
6、转染时,⼩⼼轻柔的将lip2000加到培养基中并轻轻混匀(说明书上的⽤词为:Mix gently),避免粗暴⽤⼒吹打,会导致脂质体失效。
opti-MEM培养基提⾼转染效率。
转染后6⼩时更换培养基,⼀是lip2000具有⼀定毒性,⼆是培养基需要更换成有⾎清培养基。
9、⽀原体污染会严重影响细胞转染的效率,且⽀原体污染不会像细菌污染那么明显可见,转染前可以⽤环丙沙星杀⼀杀⽀原体。
10、转染后效率的检测:1、观察转染后细胞荧光情况。
2、qPCR验证。
3、WB检测敲减或者过表达蛋⽩。
11、转染后发现转染效率不⾼,可以通过两种⽅法:1、复转染,即转染后12-24⼩时再次进⾏转染,前提是该细胞对脂质体的耐受性较好,转染后细胞死亡数较少。
脂质体转染法的原理及特点
脂质体转染法的原理及特点脂质体转染法是一种常用的转基因技术,通过利用脂质体作为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细胞中,从而实现基因转染。
其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脂质体结构: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和胆固醇等成分组成的球形结构,其外层为亲水性头基团,内层为疏水性脂肪酸基团。
这种结构使得脂质体能够结合并包裹DNA,形成脂质体-质粒复合物。
2. 细胞摄取:脂质体-质粒复合物可以与细胞表面脂质脂质双层膜进行相互作用,导致脂质体被细胞摄取。
一旦摄取到细胞内,脂质体会与细胞内的膜融合并释放质粒DNA。
3. 质粒DNA释放:脂质体在细胞内融合后,会导致质粒DNA从脂质体中释放出来。
质粒DNA由于具有负电荷,会与细胞内的阳离子结合并进入细胞质中。
4. 核入侵:释放的质粒DNA需要穿越细胞核膜才能进入细胞核。
质粒DNA可以通过凝胶蛋白小孔或核膜内的核膜孔进行通过,进入细胞核。
5. 基因表达:一旦质粒DNA进入细胞核,可以与细胞的内源性转录因子结合并转录成mRNA。
mRNA会进一步被转化为蛋白质,从而实现外源基因的表达。
脂质体转染法的特点包括:1. 简单易行:脂质体转染法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适用于一般的实验室条件。
2. 高效率:相对于其他转染方法,脂质体转染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可以使较大数量的细胞获得外源基因。
3. 适用广泛:脂质体转染法可以应用于多种细胞类型,包括哺乳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昆虫细胞等。
4. 低毒性:相对于病毒载体转染法,脂质体转染法的毒性较低,不会对细胞产生明显的损伤。
5. 稳定性较差:脂质体转染法所转染的外源基因在细胞中会存在过期的情况,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来维持外源基因的稳定表达。
293T细胞转染
手轻拍培养瓶壁,观察到细胞完全从壁上脱落下来为止。 (4) 加入 1ml 的含血清培养基终止反应。 (5) 用 Tip 头多次吹吸,使细胞完全分散开。 (6) 将培养液装入离心管中,1000rpm 离心 5min。 (7) 用培养液重悬细胞,细胞计数后选择 0.8X106 个细胞加入一个 35mm 培养皿。 (8) 将合适体积完全培养液加入离心管中,混匀细胞后轻轻加入培养 皿中,使其均匀分布。 (9) 将培养皿转入 CO2 培养箱中培养,第二天转染。
细胞转染实验 1.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外源基因导入真核细胞的主要方法—脂质体介导的转染。 了解外源基因进入的一般性方法,观测外源蛋白的表达(绿色荧光蛋 白),为染色准备实介导转染的示意图,它显示了外源质粒进入细胞的 一般过程。 外源基因进入细胞主要有四种方法:电击法、磷酸钙法和脂质体介导 法和病毒介导法。电击法是在细胞上短时间暂时性的穿孔让外源质粒 进入;磷酸钙法和脂质体法是利用不同的载体物质携带质粒通过直接 穿膜或者膜融合的方法使得外源基因进入细胞;病毒法是利用包装了 外源基因的病毒感染细胞的方法使得其进入细胞。但是由于电击法和 磷酸钙法的实验条件控制较严、难度较大;病毒法的前期准备较复杂、
细胞转染 1)转染试剂的准备
A. 将 400ul 去核酸酶水加入管中,震荡 10 秒钟,溶解脂状物。 B.震荡后将试剂放在-20 摄氏度保存,使用前还需震荡,。 2) 选择合适的混合比例(1:1-1:2/脂质体体积:DNA 质量)来 转染细胞。在一个转染管中加入合适体积的无血清培养基。加入合适 质量的 MyoD 或者 EGFP 的 DNA,震荡后在加入合适体积的转染试剂, 再次震荡。 5) 将混合液在室温放置 10—15 分钟。 6) 吸去培养板中的培养基,用 PBS 或者无血清培养基清洗一次。 7) 加入混合液,将细胞放回培养箱中培养一个小时。 8) 到时后,根据细胞种类决定是否移除混合液,之后加入完全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质体转染原理
脂质体转染是一种常用的基因传递工具,可以将外源DNA有效地引导进入目标细胞。
其原理基于脂质体的特殊结构和细胞膜的特性。
脂质体是由疏水性和亲水性分子组成的结构,可以形成类似细胞膜的双层结构。
在细胞培养条件下,脂质体会与目标DNA 结合,形成脂质体/DNA复合物。
当脂质体/DNA复合物与目标细胞接触时,由于脂质体与细胞膜的亲和性,复合物可以通过与细胞膜融合的方式进入细胞。
一旦脂质体/DNA复合物进入细胞,复合物会被内吞作用包裹成内吞体,内吞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溶酶体内嘌呤体。
在溶酶体内,复合物会被酸性环境和溶酶体内含的酶分解,释放出DNA分子。
最后,释放出的DNA会进入到细胞核中,并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相结合,启动目标基因的表达。
脂质体转染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三个步骤:脂质体与DNA结合形成复合物,复合物与细胞膜融合进入细胞,复合物在细胞内释放DNA并进入细胞核。
这个过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用于将外源DNA引导进入目标细胞,实现基因传递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