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表现
食管平滑肌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食管平滑肌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食管平滑肌瘤是一种起源于食管平滑肌的良性肿瘤,多见于食管中段,其次是下段,颈段罕见。
临床上,大多数病变发生在壁间,其余可发生在腔内、外膜下和少数弥漫性肿瘤,使食管肌层呈广泛的肿瘤增生。
食管良性肿瘤很少见,约占所有食管肿瘤0.5~0.8。
由于症状较轻或无症状,患者往往不求医,或被临床医生忽视。
近年来,由于症状较轻或无症状,患者往往不求医。
X随着线路等检查技术的进步,发现的病例逐渐增多,其中90%食管平滑肌瘤。
1.病因食管平滑肌瘤的病因尚不清楚。
它发生在食管内固有肌层,也可来自食管壁内的血管肌层和迷走的胚胎肌组织。
食管小平滑肌瘤的研究表明,74%平滑肌瘤起源于内环行肌,18%起源于黏膜下肌层,8%起源于外纵行肌。
肿瘤向腔内外膨胀,97%肿瘤生长在壁内,2%纵向生长,1%肿瘤突入食管腔,带蒂如息肉。
起源于内环行肌的平滑肌瘤多沿食管长径生长,由于粘膜和粘膜下阻力低,突出到腔内。
起源于粘膜下肌层的平滑肌瘤更容易突入腔内,甚至呈息肉状。
起源于外纵肌的平滑肌瘤可以生长在食管外,有时被误认为是纵隔肿瘤。
2、发病机制食管平滑肌瘤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主要是纵向肌,大部分在食管壁内,即粘膜外壁。
一些突出的管腔呈息肉状,蒂与食管壁相连,并有自口呕吐的报告。
这些患者在呕吐时也可能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
食管平滑肌瘤发病部位的外国文献报告在食管下段、中段和上段很常见。
国内报告在食管中段很常见,其次是下段和上段。
绝大多数肿瘤是单发的,少数是多发的,多发的不确定,从2到10多个不等。
由于病程长度不同,大小差异很大,有人报告了最大直径28cm,最小直径1cm,但85%肿瘤直径肿瘤一般形状不同,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约占所有病例60%,不规则(姜形)占10%,马蹄形占8%,螺旋不规则形状,如螺旋形、哑铃形、条索形、结节形或分叶形,或环绕食道。
肿瘤表面光滑,纤维膜完整,质地坚韧,易与食管粘膜分离。
食管平滑肌瘤切面可见纵横交错的肌束,血管稀少,灰白色或黄色,切面有时可见灶性出血、液化或钙化。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发布时间:2021-02-24T14:52:32.51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3期作者:唐艳春[导读] 对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唐艳春河池市中医医院病理科广西河池 547200 [摘要]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
方法:对本院2016年2月~2020年7月所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呈现高表达的是CD34和CD117,分别达到:76.92%、92.31%的阳性率。
在其中,全部病例的S-100、SMA 阳性表达以局灶弱阳性为主要表现,而全部病例呈现desmin 阴性。
结论: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是以CD34和CD117高表达来作为辅助参考的重要考依据。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比较常见于消化系统的原发性间叶性肿瘤,通常以中老年为高发人群,而其好发部位则是胃与小肠。
以肿瘤的发生部位及形态学表现为依据,可将其进行神经源性肿瘤与平滑肌肿瘤的分类。
由于胃肠道间质瘤具有多变的形态,就很难去鉴别诊断神经鞘瘤与真性平滑肌瘤。
本研究对抗体免疫组化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回顾分析,以便能从理论上为临床诊断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⒈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对本院2016年2月~2020年7月所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这其中有43例为男性,3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小为56岁,最大为86岁,年龄平均为(67.78±4.12)岁。
①患者的纳入标准为:以胃肠道间质瘤经病理活检所确诊,并具备腹部包块、腹部胀痛、消化道出血、排便不畅、贫血等临床症状和完整的临床资料。
②患者的排除标准为:与其他严重系统疾病合并,而且不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
1.2方法采取结蛋白(desmin)、S-100蛋白(S-10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骨髓干细胞抗原(CD34)、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抗体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查全部患者,检测则以免疫组化 SP 二步法完成,从迈新公司购入试剂。
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
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年第l1卷第5期】MedlrmongVd.11Nn.52001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龚美琳,耿道颖,潘玉萍,沈天真(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故射科上海2ooo4o)【摘要】目的:探讨cr在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收集了12倒(男8倒,女4倒,平均年龄56.1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瘤(5例)和平滑肌肉瘤(7倒).12倒均作cT检查,其中3例作了胃镜检查,6例作了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结果:胃是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最好发部位,除直接浸澜和远处转移提示为恶性外,肿瘤太,分叶状,不均匀强化及溃疡形成均提示平滑肌肉瘤可能性太.结论:cr在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精肌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优于胃镜和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关键词】胃肠道;平精肌瘤;平滑肌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81442;R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011(2001)05—0320—03CT.mIal扣gofk-岫Ⅱ咖lindlelomyosarcamminthegastlxCmtestlnaltractGONGMei-l&tCENG—,PANY~-.cag,凸f.D~onentofRM/dogy,H,m~,anHosp/ta/,FudaaUn/ve~,S,.'m~ha/2OOO4O,Ch/aa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dJagl3D~cvalueofCTefficacyinthegastroint~Lalleiomyomaar dleiemyamrcoma.Methods:12e.~tse$(8men,4wc~nen,meaIlage56.1years)ofgastmlntesthudllaetconfirmedbypatho lo~"wemexmni~tedwithcr(n=l2),bari?umⅡalstLl曲(n=6)aI】dgastroscopy(n=3).Results:Thestmxme~isthecommonestsiteofldomyomasandlelomyo 6arconms,Inaddi-liontodfcatu~sofdirectim'az,iondistantmetastasissuggesdtfi~gmalignmaey,thelargesize, lobdatedcontour,heterogeneom既-hanceme址and11】0nafavorlngthepossibilityofleiomycsa,c,~aCo~dumml:Wefoundthatincha(她d;i.lgleiomyomasandleiomyc~arcaramofthegastmlntestJnaltractCT.e,xalnJnafionwaBsi~it$ca.tlysuperiortot heothertwomethods.cTfeaturesareusefulindifferentiatinglelomy~aaandleiemycearcc~naofthegastmintesfinalllaet.【Keywords】Gastrointestinaltract;Leiemyoma;Leion~osarcoroa;Tcxnoo:aphy.X-mycomputed胃肠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是胃肠道壁内最常见肿瘤[1l,以往临床诊断均采用胃肠道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检出率较低,目前随着采用cT配合检查,大大提高了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定性诊断[.在与其它肿瘤的鉴别诊断上,CT也有很大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l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34~84岁,平均56.1岁.其病理分类为:平滑肌瘤5例,平滑肌肉瘤7例.病变位于胃7例(胃底贲门处2例,胃体部5饲),十二指肠1例,空肠4例.临床表现为腹痛2例,腹部包块8饲,消化道出血4例,腹胀1例.所有病例均行Cr检查,其中平扫加增强扫描8例,仅作平扫4例.采用机器hnaDn—c150全身CT扫描机.采用平扫加增强后双期扫描或实质期扫描,造影剂采用Omnlpaque100m1.注射速率为3—5ml/s.12例CT扫描中,将2饲CT原始资料输送到工作作者简介:龚黄琳(1964一).女.上海市人,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滴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320站行图像后处理,利用Insit软件包行模拟内窥镜检查.2结果l2例术前均行CT扫描,术前3例诊断为平滑肌瘤,9例诊断为平滑肌肉瘤;术后证实为平滑肌瘤5例,平滑肌肉瘤7例,2例误诊为平滑肌肉瘤.定性诊断率为83%.6例术前行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术前诊断平滑肌瘤3例,平滑肌肉瘤2例,未发现病变者1例;术后证实平滑肌瘤2例,平滑肌肉瘤4例.术前2饲平滑肌肉瘤误诊为平滑肌瘤.1例未发现病变,定性诊断率为50%.3例术前行胃镜检查,术前1例诊断为平滑肌瘤.2例诊断为溃疡性癌;术后证实平滑肌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术前2例误诊,定性诊断率为33%.胃部肿瘤最大径线2.5~30.ocm,平均9.9cm,十二指肠肿瘤最大径线8.Ocm,空肠肿瘤最大径线2.5—4.5cm.平均13.4cm.所有病例的平扫CT片上均能清楚显示肿块影,与胃肠道关系密切,其中向腔内生长4例.向腔外生长为主4医学髟像学杂志∞叭年第l1卷第5期!:!!.立羔固l胃平惜肌肉癌.胃体太弯铡觅部分寒^睦内肿块轮廓光整胃牯膜向右推穆匣2十二指脑平滑肌肉瘤.十二指脑圈略扩大t水平段觅不觏皿I宝髟团3胃平惜肌肉瘤.cT平扫见巨大舯块,密度不均匀囤4十二指脑平柑肌肉瘤.十二指肠水平段平滑肌肉癌囤5胃平滑肌肉瘤.增强cr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固6增强cr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例(图I),向腔内,外生长4例(图2).平扫呈等密度8例,呈低等混合密度4例,平均值为30—4511U (图3,4);增强扫描(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强化以周边明显,呈现分隔状,cr值为70—9911U,中央为低密度区(图5,6).2例cr显示有腹水,I例显示肝左叶受侵及肠系膜上动,静脉受累外,其它均未发现有腹腔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灶.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各I例,模拟cT胃镜结合2D图像检出,表现为局部突入胃腔内,粘膜展平,结合2D横断面图像,可清楚显示肿块位于粘膜下.6例作胃肠道钡餐造影患者中,能清楚显示有龛影者3例(50%),其中平滑肌肉瘤2例.平滑肌瘤I例.另外3例术前诊断为平滑肌瘤1例,平滑肌肉瘤I例,未发现病变者I例,术后证实为平滑肌肉瘤2例,平滑肌瘤I例.胃镜检查3例,术前诊断为平滑肌瘤1例,胃溃疡型癌2例,手术病理证实平滑肌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3讨论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是少见肿瘤,仅占胃肠道肿瘤的I%3%,它起源于胃肠道平滑肌,位于粘膜下,胃镜诊断有一定困难.笔者报道3例行胃镜检查中仅I例确诊,2例误诊为胃癌.而行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者6例,5例能显示有胃肠道粘膜下或胃肠道外占位性病变,3例误诊,I例未发现病变.而cr检查均能清楚显示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及肿块内部有无坏死,周围组织浸润及转移情况.在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辅助诊断方面,cT有极大的价值,特别是对于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定性方面更是优于胃肠钡餐造影检查和内窥镜检查.文献报道胃是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最好发的部位,本组报道病例中, 60%发生于胃,大多数位于胃体部大,小弯侧近胃底区,由胃壁向外突出生长或向内,外生长,这与文献报道相符台.本文5例平滑肌瘤中,其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均匀或不均匀密度肿块,增强后有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有时中央可见低密度区.肿瘤边缘一般光滑,肿瘤处胃壁受压弧形内凹,胃内壁光滑,有时可向胃腔外生长,但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而本组7例平滑肌肉瘤多数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瘤内常伴有低密度囊变区, 增强扫描肿瘤为不均匀强化,尤以肿瘤周边明显强化,呈分隔状.中心为低密度区多见.肿块往往向腔内,外生长,局部胃壁可凹凸不平,有时可见造影剂及气体影,据文献报道,肿块内的囊性区域是由于肿瘤周边血供丰富,而中央血供较差,引起中心坏死或出血所致【3l4J.一般多见于平滑肌肉瘤,但若平321医学髟像学杂志2001年第11卷第5期JMed滑肌瘤长得过大,以致血供相对不足,也可引起肿瘤中心发生坏死,故依据这个特征来鉴别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有时有一定困难.本文报道的平滑肌肉瘤,有l例浸润肝左叶,2例出现腹水而腹腔淋巴结未见转移,所有l2例病例均未见到钙化.CT与胃肠道钡餐造影和胃镜不同,它不仅可直接显示肿块本身,而且对病变的形态,发生部位显示的更清楚.既可了解胃肠道腔内情况,又可清楚显示肿瘤向腔外生长情况及周围器官侵犯范围,故作胃镜或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显示为阴性或仅表现为胃粘膜下病变,而作CT检查可弥补此不足.因此,当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或胃镜检查发现胃肠道有压迹,胃肠道腔内又无明显软组织肿块突人,局部胃壁形态改变或蠕动波减弱时,应考虑到此类肿瘤的可能,应用Cr检查有助于诊断.参考文献:[1]胨星荣,沈无真垒身cr和Mm[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杜,1994695—696.[2]关长群,刘振春.陈新,等.胃肠遭平滑肌类肿瘤与胃癌的影像学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1,25:149—151[3]Ch,m}U,BytmJy.唧JKA,el.c船nk&妇Jleinr~yorra蚰j ki砌y吼madifferenfiafi~[J].Jc0呵^B【Tc~ogr.1998,22:回一74[4]Al胂A,yesunagaT,Y蛐0S.etalR0cfindln~0ftl_l口llmandlei~:repotdtwocase~[J]Coat,putMImagingcTaph.1993.17:125一l3l[5]Dizmc~dT.D~nton.ParksTGSmoothlTIlsdeIIthe?n~ltaryta-~t[J].AnnRCall.1990,72:316—320(收稿日期:2.0D一05—27謦回日期:2001一O1一ID)(车文编辑:崔国明)(上接317页)靶点,并以此为中心进行手术设计.3.2对切口及骨瓣的设计框架立体定向及导航手术均可完成病变的精确定位,因此可以尽量的选择小切口及开小骨瓣进行手术,设计切口及骨瓣时完全不必担心找不到或不能很好的暴露病变,尤其适合作为"锁孔"及内窥镜手术的辅助工具,实现微刨及精确定位的完美结合,从而减少病人的损伤及术中的出血,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3.3对颅内病变的切除两种技术均可在影像资料的辅助下准确地导向病变,因此可以尽可能的使用小切口,小骨瓣甚至"锁孔"开颅,尤其对于脑皮层表面无异常表现的脑深部病变,避免了穿刺或多处切开皮层.另外神经导航系统在镜下导航或观察棒的帮助下,结合导航手术计划可避开脑重要功能区,以最短距离到达靶区.当遇到用肉眼难以分辨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界限时,特别是二次手术,术后肿瘤残留,复发,放疗及化疗后,由于肿瘤体积较小且正常结构已改变或组织已变性时,导航系统可实时在工作站监视器的影像上显示手术部位,显微镜到达病变的距离和方向,指导医师准确移动显微镜J.这是框架立体定向技术所无法比拟的,特Ⅱ是其定位头架的放置+限制了显微镜的使用及手术操作.总之,应用影像辅助的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及神经外科导航系统进行颅内病变切除是当今神经外科322的前缘,尽管能够帮助神经外科医生准确地找到病灶,但病灶切除范围,程度仍需要依靠医生的经验及技术,并不能替代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单独完成手术,而是作为一种精确定位并完成部分操作的手术辅助工具,.参考文献:[1]1Jn&,dl0n碰0ftrnnsplantalicninhⅢ~n目Ⅱk刚一[J].Tren~Netumsei,1991,14:376[2]田增民,剂宗惠.cr,MR1}导立体定向手术[M].觅段国升,朱诚,主编.手术学全集.神经外科卷北京:^民军医出版社,1994.540—541.[3]NJeJute]UNewm肌棚80fnr鹏ryintherealm0fteeh一|10I.:P0b6,p~tlea]Jtie*,r魄hd圆[J]r鹏ry,1996,38:625—639]‰ikJ,Lakfis~lmiY.Ulta'asourdcon~ednm0guidedhralngLl目J_.JH—rg,1993,79:36—42.【5]Z日~0L,ⅥnasFC.Bee~lleR.Adv~eed~Ⅲnail—g曲_mIIsigaT.b|c曲.peintegrated~-ith肌blfiareds/stemInhm出N,K.‰neuro~,ery[M].Tokyo:Sringer-V erlag1997.43—55.[6]杜固宏.周良辅.神经导航系统在颅脑手术的初步应用[J].中国临床抻经科学,1998.6:94—97[7]JohnR,R~insc*tJrskunbasetIIInl船,Aerltiead喇pmiBBlandclinical serle~nginmge~tidnnee【JJN㈣OinNAM1996,7:297—31l[8]赵立元,王忠诚赵继宗,等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显徽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198—201.(收稿日期:2001—03—12修回日期:2001—06—12)(车文编辑:盂繁禄邹清旭)。
100例胃平滑肌肿瘤切除术后护理观察
100例胃平滑肌肿瘤切除术后的护理观察【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在治疗胃平滑肌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方面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胃平滑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即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在病情变化,心理以及生活能力方面的情况。
结果通过对比结果显示,在对胃平滑肌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后,患者在病情好转,心理以及生活能力方面的情况较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改善,并且并发症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和常规护理相比,舒适护理更加的人性化,而且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对于患者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关键词】胃平滑肌肿瘤;手术;护理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2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71-01胃平滑肌瘤是起源于平滑肌组织的良性肿瘤,在临床上以间质性良性胃部肿瘤最为常见,由于直径小于2cm的平滑肌瘤在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这使得其实际发病率更高[1]。
另外,由于该病在临床上表现的症状没有特异性,因此通常会导致误诊而使得患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造成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所以值得引起临床重视,早期发现,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此外,研究发现,如果胃平滑肌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护理不当,十分容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对于病人术后康复具有严重影响,因此,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极为重要。
为此,我院选取了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胃平滑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胃平滑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即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
老年性胃平滑肌瘤17例临床诊治分析
本组 1 7例 , 年龄 5 ~ 8岁 , 均 6 - ; 中 , 1 97 平 53岁 其 男 0例 ,
女 7例 。 程 1 月~ 病 个 5年 。 全组 病例 均经手 术及 病理学 证实 。
1 . 床 表 现 2临
由于 本病 的生 物 学特 性 与 胃的其 他肿 瘤 的显 著 差异 , 因 而治疗 方 式 有 明显不 同。 目前本 病 的术 前确 诊率 较 低 , 献 文 报道 为 3 %~ 5 如何 提 高本 病 的术 前诊 断率 , 治 疗该 病 5 4 %。 是 的基 础 根据 本组 经 验 , 合文 献资 料 分析 , 们认 为 有 以下 结 我
果, 活检 阴性 并不 能排 除本 病 的存在 。
胃镜 活检 者 ,0例 (65 活 检结 果 为平 滑 肌 肿瘤 , 他 1 7 .%) 其
为 “ 性 炎 症 ” 慢 。 14术 前 诊 断 情 况 .
胃平滑 肌瘤 对 化疗 放疗 均 不敏 感 . 物疗 法 效果 还 有 待 生 进 一 步研 究 。 手术 是治 疗本 病 唯一 手 段 。 术 原则 : 全切 除 手 完
诊 的病理 检 查进 行肿 瘤 的综 合 分析 , 是提 高本 病 临床 确诊 率 的关 键 。 免盲 目扩大 手术 范 围可 减 少术 后患 者 生理 、 避
心理 及精 神 上不 必要 的损伤 。同时 发现 , 后 出现 胃肠 功 能紊 乱 应该 引起 足 够 的重视 。 术
【 键 词】 关 胃平滑 肌 瘤 ; 断 ; 疗 诊 治 f 中图分类号】 7 52 R 3. 【 文献标识码】C
① 上 消化 道 出 血 : 组 1 例 ( . %) 出血 , 中 , 血 本 4 7 8 有 7 其 呕
平滑肌肉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CT
➢ 较大分叶状肿块,实性为主,可见囊变、坏死区,钙 化少见,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侧支循环多见
➢ 血管内平滑肌肉瘤表现与癌栓一致,血管扩张,腔内 病灶不均匀强化,管腔近乎完全梗阻
➢ 周围侵犯:肾脏、肝脏、肾上腺、胰腺、胃、脊柱 ➢ 转移:肺(65%)、肝脏(53%)、腹膜(53%)、肌肉
可血行转移至多种器官, 肺是最常见转移器官, 其次 是肝。
概述
➢ 是腹膜后第二常见的原发肉瘤,可起源于血管平滑肌、 腹膜后间隙平滑肌、胚胎残余平滑肌等
➢ 是起源于腹膜后大血管(下腔静脉、肾静脉、性腺静脉 等)最常见的肉瘤
➢ 生长方式: 完全血管外生长(62%) 完全血管内生长(5%) 同时血管内外生长(33%)
➢ 典型表现为腹膜后体积较大的软组织肿物,常见坏死、 出血、囊变,钙化不常见,增强中度强化,累及下腔 静脉的可见管腔内外肿块,有时可见肝、肺转移
➢ 影像学对于明确肿块与腹膜后器官和血管的解剖关系, 发现转移灶有重要作用,有利于确定手术方案,明确 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
(41%)、骨(35%)、淋巴结(35%)
血管外生长
血管内生长
影像学表现-MRI
➢ 肿瘤实性成分:长或等T1信号,稍长T2信号 ➢ 坏死区:长T1长T2信号 ➢ 出血:T1WI呈较高信号 ➢ 增强:实性成分不均匀强化 ➢ 黑血序列:腔内断
➢ 与肿大淋巴结相鉴别 ➢ 与其它腹膜后原发恶性肿瘤相鉴别 ➢ 与发生部位周围脏器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相鉴别
治疗和预后
➢ 手术切除:完整切除明显改善预后,由于其有大血管 侵犯,术中常涉及下腔静脉、肾静脉等大血管的切除 和重建
➢ 放疗、化疗:放化疗不敏感;新辅助治疗有利于减少 肿瘤体积、以便切除阴性边缘;辅助放化疗可减少局 部和远处复发
胃肠道间质瘤11例临床病理诊断论文
胃肠道间质瘤11例临床病理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in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消化道间叶肿瘤,其形态多样,排列结构多样,与胃肠道典型平滑肌瘤、神经鞘瘤较难鉴别。
20世纪80年代前认为,消化道间叶性肿瘤主要是平滑肌源性肿瘤,但20世纪80—90年代,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研究发现绝大部分消化道间叶性肿瘤并不是具有平滑肌的电镜及免疫表型特点,缺乏特异性细胞分化,于是提出胃肠道间质肿瘤这一概念,本文通过11例gist的光镜水平的详细观察与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文献复习,以进一步学习gist的形态学特点和良、恶性诊断标准。
1 资料与方法选择本院1995年1月—2010年10月间的诊断的11例原诊断为平滑肌肿瘤或gist的手术标本,其中发生于胃6例、小肠4例、结肠1例。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呕吐、或超声检查发现肿块。
2 结果2.1 一般资料本组年龄36—74岁,男性7例、女性4例。
临床常见症状为大部为腹痛、腹部不适为主,表现无特异性。
2.2 病理检查肉眼观察:肿物直径在3.0—12cm,切面编织状或鱼肉状,部分可见出血或坏死。
组织学观察: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肿瘤细胞形态主要以长梭形细胞为主,胞浆丰富,弱嗜酸性、,可见核端空泡;或长梭形,瘤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或旋涡状排列或栅栏状或轮辐状排列。
另一种由上皮样圆形或多角形细胞构成,胞质丰富,呈弥漫状排列。
2.3 免疫组织化学 11例gist中cd34阳性表达8例、vimentin 阳性表达10例,cd117阳性表达9例、actin阴性表达10例、s-100阴性表达9例。
3 讨论 gist属比较少见的肿瘤,近年来又有增加的趋势。
gist 过去是依据光学显微镜下出现类似平滑肌样结构而诊断的,但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的广泛应用及电镜对这类肿瘤的检测,认为过去经典的胃肠道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中具有典型平滑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病例不足50%,而且每例肿瘤的免疫表型是多种多样,因此免疫组织化学在鉴别胃肠间质瘤中有重要意义。
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附24例报告)
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附24例报告)
桑卫东;王贵和;赵铁军
【期刊名称】《腹部外科》
【年(卷),期】2000(013)005
【摘要】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近10年间收治的胃平滑肌肿瘤24例.结果平滑肌瘤9例,平滑肌肉瘤1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和腹痛.内镜、X线钡餐和B型超声术前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23.5%、40.4%和50%,三者联合检查阳性率达87.5%.24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胃楔形或部分切除16例,胃大部切除7例,全胃切除1例.结论内镜、X线钡餐和B型超声联合检查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胃楔形或部分切除是首选的外科手术方式.
【总页数】2页(P303-304)
【作者】桑卫东;王贵和;赵铁军
【作者单位】244000,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244000,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244000,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胃平滑肌肿瘤的MR诊断:附2例报告 [J], 肖治明
2.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1例临床分析) [J], 蒋奎荣
3.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附13例报告) [J], 陈锋夏;扬作衡
4.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9例报告) [J], 于跃明;何景利
5.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附10例报告) [J], 陈少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肿瘤病理
(四)、GIST的流行病学特点
GIST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0.2%,
在美国每年新发生约3000-5000例。
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 发病高峰在50-70岁之间。
(五)、GIST的分子病理学改变
95% 的GISTs中可检测到c-Kit
基因突变,该基因表达酪氨酸激 酶。
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增加有助于 GISTs 细胞的生长与生存。
2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现代免疫组化技术的发 展,逐渐明显区分了GISTs和平滑肌肉瘤的特征。
3 基于这些发现,1983年Mazur和Clark引入“胃 肠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s)”这一术语。
(二)、基质间质细胞
胃肠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 又称“卡哈尔”细胞。ICCs是肠肌丛 中的起博细胞,其作用是通过连接肠道的平滑肌细 胞与自主神经纤维,协调肠道蠕动。
P-J息肉:粘膜肌层的平滑肌排列呈分支束 状,胃小凹上皮增生、延长,囊性变。
P-J息肉
(二) 胃腺瘤(gastric adenama)
又称腺瘤性息肉(adenamatous polyp), 多发于胃窦部,通常单发,体积较大,多为广 基,表面可有绒毛.镜下腺瘤由增生的腺体构 成,间质少,部分腺上皮细胞呈不典型增 生.胃腺瘤与大肠腺瘤相同,可分为,管状腺 瘤 ( tubular adenoma ) , 绒 毛 状 腺 瘤 ( villous adenoma ) 和 管 状 绒 毛 状 腺 瘤 (tubulovillous adenoma).胃腺瘤可发生 癌变.
1 c-kit的正常生物学功能
c-Kit的激活对不同的细胞有重要作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影像诊断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影像诊断摘要目的:探讨ct及胃肠钡餐检查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瘤(4例)和平滑肌肉瘤(11例)作回顾性分析。
15例均行ct检查,8例行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
结果: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多好发于胃,除直接浸润和远处转移提示为恶性外,肿瘤不规则或分叶状、不均匀强化、中心坏死、溃疡形成以及临近胃肠壁不均匀性增厚提示平滑肌肉瘤可能性大。
结论:ct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明显的应用价值,优于胃肠道钡餐检查。
关键词胃肠道平滑肌肿瘤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胃肠道平滑肌肿瘤是胃肠道最为常见的间质性肿瘤,其中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是胃肠道非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者。
提高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定位定性诊断能力是我们临床工作需要尽可能解决的问题。
现就我院搜集的15例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ct及胃肠道钡餐检查的影像征象作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胃肠道平滑肌瘤4例平滑肌肉瘤11例,共计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2~86岁,平均573岁。
病变位于胃9例(胃底贲门处2例,胃体部5例,胃窦大弯侧1例),十二指肠1例,空肠3例,回肠2例。
临床表现为腹痛8例(533%),腹胀4例(26 7%),腹部包块9例(600%),呕血3例(200%),黑便10例(66 7%)。
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ge highspeed fx/i螺旋ct扫描仪检查。
ct均行了平扫加增强扫描。
方法是空腹4~6小时,扫描前10分钟静脉推注654-2 20mg,并口服清水1000ml,充盈胃和十二指肠,采用仰卧位,扫描层厚3~10mm,pitch =1。
造影剂采用omnipaque 100ml,注射速率为2~3ml/秒。
8例进行了胃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采用岛津ex-ii500ma遥控胃肠检查仪。
结果大小:该组肿瘤中胃部肿瘤最大径线27~321cm,平均104cm;十二指肠肿瘤最大径线50cm;空肠肿瘤最大径线25~4 8cm,平均34cm;回肠肿瘤最大径线约37~59cm,平均48cm。
胃平滑肌瘤与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观察
胃平滑肌瘤与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观察胃平滑肌瘤和胃肠间质瘤是两种常见的胃肠道肿瘤,这两种肿瘤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其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对这两种疾病的临床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我们将介绍一下胃平滑肌瘤和胃肠间质瘤的概念和流行病学特征。
胃平滑肌瘤是起源于胃黏膜下层平滑肌细胞的良性肿瘤,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男女发病率相近。
而胃肠间质瘤则是一种来源于胃肠道间质组织的肿瘤,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
这两种肿瘤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具体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分析这两种肿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
首先是胃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组织特征。
镜下观察可见,胃平滑肌瘤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状或分叶状,质地硬实,切面灰白色或灰黄色。
组织学表现为葡萄簇状或扭曲排列的平滑肌细胞,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胞质丰富,胞浆淡红色,核分裂象相对较少。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见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HHF-35、SMA等平滑肌肌动蛋白,CD117(C-kit)和DOG1免疫组化呈阴性表达。
胃平滑肌瘤具有低度恶性潜能,虽然少数病例会出现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但大多数病例具有较好的预后。
其次是胃平滑肌瘤的影像特征。
胃平滑肌瘤在超声、CT和MRI检查中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肿瘤轮廓清晰,边界光滑,界限清晰,无包膜。
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性强化,少数病例可见坏死、囊变和出血表现。
而内镜检查可见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清楚,质地硬实,可见红色瘤体。
镜下可见瘤细胞排列紧密,核分裂象较少。
胃平滑肌瘤和胃肠间质瘤在临床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上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通过对这两种疾病的特征进行深入了解,可以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为患者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食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分析
管壁处 充盈缺损较 浅 , ( ) 源于基 层 的肿 瘤 : 2起 此种肿 瘤多 为平 的是外 压性改变 , 滑肌瘤 , 无 蒂之膨 胀 性生 长 , 呈 质坚 实 , 食管两壁常 同时向一 侧偏移 。( ) 3 食管平
其 多为圆形 或椭 滑肌瘤 :通 常肿瘤均 不 同程 度地 突向食 在食 道 的 良性肿瘤 中 ,有 起源于食 有包膜 , 形态 大小 不一 , 单 可 呈 但 管壁 肌层的平 滑肌瘤 和起源 于黏膜 或黏 圆形 , 发或多 发 , 小于 豆粒大 到数十 管 腔 内, 圆形 或半 月形 , 不造 成管腔 厘米不等 [。 3 平滑 肌瘤 可向腔 内或腔外生 狭 窄 . ] 肿瘤表 面的黏膜光滑完整 。 膜下 层 的息 肉 、 瘤 、 肪 瘤 、 维瘤 及 腺 脂 纤 或呈哑铃状 同时 向腔 内外 突 出, 致管 食管平 滑肌脂 肪瘤是 起源 于黏膜层 血管瘤等 r。其 中 以平 滑肌瘤多见 , 1 _ 病理 长 . 对侧管 壁柔软 , 较 或黏膜 下层的 良性 肿瘤 , 当罕见 , 相 国内 将食 管 良性 肿瘤按病 理 和起源 的不 同分 腔变形或 偏心性狭 窄 , 小的肿瘤 边缘 光滑 、 锐利 ; 大的肿瘤 外 外文献 鲜有此类 报道 。虽然上 消化道造 较
一
肿瘤鉴 别十分 困难 ,查 阅文献 未见有 报 自患病 以来 , 精神 尚可 , 食欲佳 , 睡眠好 , 度影 ,相 当于气管分 叉下方食 管腔 内可 道 , 近 我院 经手术 、 理证 实 1 , 最 病 例 特 二便 正 常 , 重无 明显 减 轻 , 往史 : 体 既 既 见异 常 的软组 织密度 影 ,略偏 向右侧并
显恶 心 呕 吐 . 呕 血 及 黑 便 . 嗳 气 、 1 m. 无 无 腹 上端 起于第 6胸椎 上缘 , 向下 延 1 . 胃镜 检 查 c 并 .3 2 食 管 距 门齿 1 m. 9c 见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体会
( 收稿 日期 :0 80 -8 20 -22 )
胃肠 道 间质 瘤 的 临床 病 理 特 征 及 诊 治 体 会
齐凤 杰 。 树鹏 赵
( 宁 医学院 附属 第一 医院 , 宁锦 州 110 ) 辽 辽 20 1
维普资讯
山东 医药 2 0 08年第 4 8卷 第 l 9期
作用 [ , 3 故对于治疗吻合 口肿瘤 复发导致 的狭 窄更 ] 有优越陛。冷冻治疗后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观 察。 近 3 来 , 0a 冷冻治疗 曾因冷冻治疗设备 的不足 而影响其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 J北京库蓝 医疗设 备有 限公司生产 的 冷冻治疗机及其配套 的腔 内 软管冷冻探头 , 解决 了临床上所遇到的很多难点 , 经 临床验证 , 该设备有 以下几个优点 : ①将软管冷冻探 头直接捆绑在纤维内镜上 , 同插入食管腔 , 一 操作方 便陕 , 捷 患者痛苦大大降低 。② 冷冻探头可直接测 温, 很容易检测局部冷冻的温度。③设备安全性好 , 采用 C O 作为制 冷剂 , 不会达 到深低温 , 温度可控
胃肠 道 间质 瘤 ( IT 是 源 于 消 化道 的 最 常 见 GS )
的间叶组 织来 源 的肿 瘤 , 以往 常将 其 误 认 为 胃肠 道
试剂 盒 、 A D B显 色液 均 购 自福州 迈 新 公 司 。将 蜡 块
标 本 制成 4 I 连 续 切 片 , 脱 蜡 、 苯 、 化 后 进 m x 经 脱 水
1 资料 与方 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临床资料 选择锦州医学院附属第 一医院病 . 理科 19 ~ 06年存档的 胃肠道 间叶组织来 源的 9 8 20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性 的研究成 果使 G S s成 为一 个 定 义清 晰 、 断 明 确 的疾 IT 诊 病 , 引导 了选 择性 酪 氨 酸激 酶 抑制 剂 伊 玛 替 尼 [m n i 并 i aib t
氨酸 激酶 。它是 H ry— ukr a 科 肉瘤 病毒 癌基 因 v ad Z cem n猫
k 的同系物 。Kt 白的 天然配体 是 干细胞 因子 [ t i t i蛋 s m— e clfc rS F 也 称 肥 大 细 胞 生 长 因 子 , 因 子 (te fc elat ,C , o 铁 s l a— e
维普资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医学 20 年 06
笠! 鲞簋
・
1 465 ・
胃肠 道 问质 肿 瘤 的临 床 病 理特 征
沈 雯雯‘ 宜芬 ,章
【 指示性摘要 】 胃肠道问质肿瘤 ( I s 是 胃肠 道间 叶性肿瘤 中最 常见 的类 型 , : GS ) T 表达 Kt 白, C j 细 i蛋 向 a l a
3 病 理 机 制
点之一 , I 期临床试验仍在美 国和欧洲进行 。 其 I I
1 定 义
20 年 4月 , 国国 家健 康 协会 ( a oa Istt f 01 美 N tn l ntue o i i s
He t, I 专 门召开 了有关 G S s 会议 。会议将 GS s l ah N H) IT 的 IT 定义 为具有 表达 Kt 白的一组 胃肠 道问 叶性 肿瘤 , C j i 蛋 向 a l a 细胞分化 ( 或起源于 C j 细胞 ) 。但是 , 们同时发现 , a l a 人 少
胃肠道间质瘤70例临床分析
1 ) c m, 3 8例 直 径 超 过 5 c m, 良性 、 恶性各 1 4 例, 潜在 恶性 1 0例 ; 3 2例 直 径 低 于 5 c m, 良性 1 5例 , 恶
性 4例 , 潜在 恶性 1 3例 。所有 标本 均光镜 下找到 上皮 样 细胞 、 梭 形 细胞 。免 疫 组化表 达检 测结 果 :
CD1 1 7 ( +) 6 5例 , 占9 2 . 8 ; CD3 4 ( +) 3 9例 , 占5 5 . 7 ; S MA( 一) 5 9例 , 占8 4 . 3 ; S 一 1 0 0( 一) 5 1
பைடு நூலகம்
例, 占7 2 . 6 。结论 : GI S T 的 主要 治疗 手段 为手 术 , C Dl 1 7 、 C D 3 4等 免 疫 标 记 物 的 检 查 可 提 高 对
其诊 断 率 。
主题 词 胃肠 道 间质 瘤/ e 断 胃肠 道 间质 瘤/ 治疗 预 后
【 中图分 类号】 R6 5 6 . 6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 章编号1 1 0 0 0 — 7 3 7 7 ( 2 0 1 3 ) 0 6 — 0 6 8 9 — 0 2
进展; 1 5例 患 者术 后 中高 危 复 发风 险 , 中危 1 O例 , 高
危 5例 , 予 甲磺 酸伊 马替尼 口服 , 1次 4 0 0 mg , l d 1次 , 共 服用 1 年 。术 中发 现 转 移 1 9例 , 予姑息切除, 术 后
收治 胃肠 道 间质瘤 患者 7 0例 , 男3 4例 , 女 3 6例 , 年 龄 2 1 ~7 2岁 , 平 均 年龄 ( 4 9 ±1 0 . 9 ) 岁, 超过 4 O岁患 者 5 9 例, 占8 4 . 3 。病 变 部 位 主要 为 食 管 2例 , 占2 . 9 ; 胃3 8例 , 占5 4 . 3 , 其 中 胃体 1 9例 , 胃窦 1 1 例, 贲门
36649426
密度 明显不 均匀强 化 1 3例 , 中 6例 有 明显 的囊 性 变 , 其 5
例 有 肠 系 膜 淋 巴结 肿 大 。 增 强 后 见 肿 块 均 匀 性 中 等 强 化 1 8例 , 明显 不 均 匀 强 化 1 5例 。
3 讨论
查后, 每隔2 i依 次检查 每一组小肠 , 至一部分钡 通过 0r n a 直
文 献 标 识 码 :B
胃 肠 道 平 滑 肌 肿 瘤 ( at it t a S o sl G son sn l mot Muc r ei h e
T m r, IMT 并 非 少 见 , 占 消 化 道 肿 瘤 的 2 左 右 , u osG S ) 约 % 临 床 表 现 比较 隐 匿 。 随 着影 像 设 备 的 不 断 更 新 发 展 , 其 是 尤 螺旋 C T增 强 扫描 的 应 用 , G S T 的检 出 率 有 了 明 显 提 对 IM 高 。 现 将 我 院 和 邻 近 医 院 2 余 年 来 资料 较 全 的 GS T影 0 IM 像 学 资 料进 行 总结 分 析 , 一 步 探 讨 其 在 胃肠 钡 餐 造 影 与 进 C T检 查 中 的表 现 特 点 , 高术 前 诊 断 能 力 。 提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8例 , 呈表面缺损状或 深部穿 凿状 ,1例未 见肿块 表面 溃 1 破 , 有 肿 块 内 陈 旧 性 出血 及 组 织 变 性 改 变 。 ( ) 组 腔 但 2本 内型者钡餐造 影主要 表现 为充 盈缺损 ,1例平 滑肌 瘤 ,3 2 1 例呈边缘 光滑的类 圆形充盈缺损 ,8例平 滑肌 肉瘤 中 , 9 1 有
G S T的 x 线 和 c IM T征 象 。结 果 : 胃肠 道 平 滑 肌 肿 瘤 2 1例 , 滑 肌 肉 瘤 l 平 8例 , 瘤 大 小 3~7 5c 等 , 内型 肿 . m不 腔 2 1例 , 外 型 1 腔 8例 , 溃 疡 者 1 。 结 论 : IMT的 影像 学 表 现 与 肿 瘤 生 长 方 式 有 关 , 像 学检 查 对 G S 有 8例 GS 影 IMT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表现
*导读:胃肠道平滑肌消化道出血,主要为便血,此外有37.5%的患者表现为腹部肿块,部分有腹痛(21.3%),少数表现为便秘,约有3%的患者出现消化道梗阻,8.8%的患者临床上无任何症状,贫血,4%的患者表现有体重减轻。
……
胃肠道平滑肌消化道出血,主要为便血。
此外有37.5%的患者表现为腹部肿块,部分有腹痛(21.3%),少数表现为便秘,约有3%的患者出现消化道梗阻,8.8%的患者临床上无任何症状。
贫血,4%的患者表现有体重减轻。
来源于胃的消化道平滑肌肿瘤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和腹痛,少数患者可摸到肿块。
Davis等[7]分析总结425例胃平滑肌瘤中,54.6%~59.1%的患者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的患者占36.5%~37.9%。
小肠平滑肌肿瘤则以梗阻为主要表现。
由于这些肿瘤富含血管,故发生在十二指肠的肿瘤易形成溃疡,且可发生大出血。
少数患者发生肿瘤中心坏死,并引起肠穿孔。
小肠的平滑肌肿瘤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有时可以存在很多年而未被发现。
据报道有41%的LMs和10%的LMSs会发生肠套叠[5]。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及消化道内镜脂肪组织。
内镜超声引导下的针刺活检会使80%的胃平滑肌来源的肿瘤得到术前正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