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墨家兼爱观的正当内涵及其现代意义_刘清平

合集下载

墨家的“兼爱”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墨家的“兼爱”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墨家的“兼爱”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自秦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尊为正统思想,为封建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但是,在现代,我们还要以儒为尊吗这并不是说儒家思想不好,但我们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在新时代的潮流下,如何选择思想,何者更能满足现代发展的需要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在阅读相关书籍的时候,我对墨子的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其一些深刻醒世的道理所折服,这也是现代急功近利社会所迫切需要的思想,与社会发展所倡导的价值观也有共通之处。

墨子有很多重要的文章,除《兼爱》外,还有《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天志》、《明鬼》、《非乐》、《非命》、《非儒》等。

但他的兼爱一直贯穿在整个思想体系中。

“墨子唯兼爱,是以尚同;唯尚同,是以非攻;唯非攻,是以讲求备御之法”。

一、墨子兼爱之于“乱”墨子对社会的“乱”有自己的见解:不爱而起乱。

“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由小家而至大家,其乱之因皆可由“无爱”而起,人人爱自己而不兼爱。

在现实,因为一己私心而造成骨肉分离、背信弃义的事让人司空见惯,心透凉。

而墨子的提醒世人“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因此他主张君主“视人之国若视其国”,家主“视人之家若视其家”,每个人“视人之身若视其身”(《非攻》),人与人相爱,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则无乱矣。

墨子的兼爱在很大程度上与和谐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

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凝聚剂,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核,而兼爱也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兼爱”的意思是视人如己。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了视人如己的“兼爱”思想,大家相互间就更容易消除隔阂,开展正常交往。

在和睦相处的情况下去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安定有序,并维护人民大众的整体利益,最终形成一个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它们都要求人们互相爱护、互相尊重,爱别人就象爱自己一般。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简析墨子“兼爱”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简析墨子“兼爱”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简析墨子“兼爱”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作者:张泽惠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8期摘要:墨子的核心思想主要是“兼爱”,更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本文主要对墨子“兼爱”思想进行简要解析,从中探究“兼爱”思想的意义,并升华到现实意义之中,旨在为人际关系、社会和谐及生态和谐服务。

关键词:墨子;兼爱;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B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130-01一、兼爱的基本内容“兼爱”一说,最初见于《墨子》。

他宣扬“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

在墨子看来,兼爱便是平等的爱,无差别的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的友爱。

墨子说:“视人之国如视己国,视人之家如视己家,视人之身如视己身。

”在墨子看来,兼爱是人与人之间所应该达到的,不分你我,平等爱人。

一方面是对人们百姓的一种爱,是不分贵贱贫富的,一视同仁的,平等的爱;另一方面,则是更深层次的,对于整个国家,大自然,宇宙的一种兼爱。

墨子认为兼爱不被其他因素所阻碍。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

”这句话便表明墨子主张天下之人皆相爱,是不受差距的影响的,旨在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社会状态,以此来改变社会的人际关系,促使社会和谐。

在“兼相爱”同时,墨子还提出“交相利”,“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以为,爱和利都是互相的,“交相利”提倡人们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谋取福利,并且反对相互之间的争夺。

墨子说的“利”并非是片面的一己私利,而是一种社会的共同利益。

对于墨子来说,利是兼爱的手段,利人就是利己。

墨子把兼爱和人们利益的平等互利相结合起来,所希望的便是通过兼爱解决社会矛盾。

而墨子的兼爱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也有极为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兼爱的现实意义(一)构建人际关系和谐与个人内心和谐在如今的社会之中,提倡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墨子的平等爱人,视人如己的思想,正与我们如今社会提倡的和谐不谋而合。

墨家兼爱观的现代意义

墨家兼爱观的现代意义

墨家兼爱观的现代意义2015-09-02来源:共识网作者: 刘清平摘要:墨家兼爱观在强调“不可坑人害人,应该爱人助人”的正当原则、主张“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平等观念、提倡“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的民主意识等方面,具有儒家仁爱观难以比拟的巨大优势,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克服当代西方权利、平等观念的某些缺陷。

因此,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展开中国现代文化理念的创造性研究的时候,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从作为“民间小宗教”的墨家那里汲取这些积极的资源。

“兼爱”是墨家最独特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墨家能够成为先秦“显学”的主要原因。

尽管在儒家缺乏根据的攻击责难下,墨家兼爱观在中国古代官方意识形态采取“独尊儒术”的立场后便影响式微,但它本身不仅消解了儒家仁爱观的内在悖论、比后者更深刻更合理,而且还在正当原则、平等观念、民主意识等方面包含着可贵的思想内涵,在当前的现代化背景下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当代西方权利、平等观念的某些缺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部分地由于“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要略》)的缘故,墨子的兼爱观是从孔子的仁爱观直接发展而来的,以致他在强调“兼爱”的时候也常常运用“仁”、“仁义”等带有儒家特色的语词。

不过,墨子同时又富于原创性地克服了孔子仁爱观的内在悖论,由此在百家争鸣中自成一派。

在孔子哲学中,“仁”的意蕴相当丰富,但其核心内涵无疑是群体性的“爱人”、“泛爱众”,亦即要求人们爱每个人或一切人。

由此出发,孔子不仅常常把仁视为一种融合各种德性于一身、能够代表人的高尚品格的总合德性,而且主张“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把仁说成是评判道德善恶的基本标准。

不过,由于孔子同时又认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论语·学而》)的原则,并因此认为不是仁、而是孝才构成了人生的终极价值,结果导致他在出现冲突时陷入为了维护特殊性血缘亲情、不惜否定普遍性仁者爱人的深度悖论,乃至肯定了“三年无改”、“父子相隐”这些“损人利亲”的做法。

论墨家思想“兼爱”和“节用”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精选文档】

论墨家思想“兼爱”和“节用”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精选文档】

论墨家思想“兼爱”和“节用”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五千多年历史长河滚滚,神州孕育出灿烂繁荣的华夏文化,而中国政治思想则是璀璨华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政治思想形成了以深层次文化底蕴为内涵的文化体系,在整个体系中先秦诸子思想为中国文化的根脉所在,无疑该特别重视,其中最重要的儒、墨、道、法四家中,墨家又尤其不可忽略。

与战国时期其他诸家相比较,墨子的思想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墨子的许多言论都是针对一些具体的社会现象而发的,这反映墨子的思想学说实际上以实用为原则。

墨子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兼爱。

以兼爱为出点发,墨子提出了非攻、尚贤等主张。

在国家的经济政策上,墨子从实用出发,提出了节用、节葬等主张。

一、“兼爱”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兼相爱当做是解决一切社会根本问题的根本途径,以为使人们“兼相爱,交相利”是制止社会动乱的根本办法。

“兼爱”,就是要求人与人之间实行普遍的、无差别的互相友爱。

所谓“兼相爱”,就是“视人之国,若其国;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身,若其身。

”使彼此的利益兼而为一。

这样,“为彼,犹为己也”,就会彼此相爱,从而达到“交相利”。

“兼爱”思想对于个人而言,可以正确认识自身,恰当处理日常人际关系;对国家而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社会,保护人类共同拥有的地球家园,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当代核心价值。

随着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沟通、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他们由原来的陌生、独立逐渐形成一个或由共同爱好,或由相同属性而建立的交际圈,这就自然需要建立相互关爱和谐的关系,其中的价值原则俨然可以由“兼爱”构成。

近年来,在各个城市奔走助人的“义工”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兼爱”是一种追求大爱的理想,物欲横流的价值社会里,现代人常常迷失自我,生活往往充斥着冲突、纠纷、矛盾,但是,“兼爱”思想有益于唤醒人们心底深处对于爱的渴求,因为“人性善”。

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全国人民伸出的友爱之手,到王家岭矿难全社会的关注,玉树地震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人们,我们的社会还是充满了大爱。

墨子兼相爱思想及对现代的意义

墨子兼相爱思想及对现代的意义

014墨子兼相爱思想及对现代的意义冯 璟(四川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00)摘 要:当今,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复杂,人情越来越淡薄,道德滑坡甚至崩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出现一片极为奇伟浩大的景观。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道德思想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已经基本确立,之后几千年的政治、道德、文化思想都能在那里找到源头或雏形,所以研究那个时代的思想至关重要。

墨子兼爱思想就是那个时期形成的,是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的重要思想,挖掘这一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墨子;兼爱;现代意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封建经济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东东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变革:争夺土地的斗争日益激烈,土地所有、占有、使用关系日趋多样化;剥削方式由西周的“籍田以力”转变为力役加租税,家庭个体生产逐渐普遍化,奴隶制在减弱和缩小;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

工商业有了迅速发展,私人工商和官工商形成抗衡的力量。

政治上:(1)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卿大夫势力崛起,家臣活跃,民的地位提高。

周天子统治地位的衰微,导致了形成若干个大小不同的政治中心,它们之间相互对立、争夺。

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

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

战争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

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

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最终以武力征服各诸侯国,统一中国。

(2)君主集权化双线双层发展,诸侯在积极进行集权活动,防止大权旁落;卿大夫也利用战争,千方百计扩大自己的权力,与诸侯相抗衡。

诸侯于大夫尽管运作的方向不同,但是都朝着集权的方向运动。

(3)生产力发展、社会大变动带来了政治的活跃,带来人的个性的某种解放、人的价值的提高,上帝观念和周天子的权威受到蔑视等等,但是这种政治活动只是从一种君主专制向另一种君主专制的发展。

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墨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提出了以“兼爱”为主旨和核心的一系列思想,并全面的阐述了“兼爱”思想的内涵。

本文解读了墨子“兼爱”的主要内容文化理念——“兼相爱”;经济思想——“交相利”;外交思想——“非攻”。

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从以下四方面阐释了“兼爱”思想的现代意义: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各国之间平等友好地相处。

标签:墨子;兼爱思想;现代意义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了世界两大主题,著名的思想家墨子以“兼爱”为理论基础,提出了“非攻”等治国思想。

他主张不发生战争,爱戴天下人,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新形势下,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举措,不仅关系个人的生活幸福,对于国家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墨子的“兼爱”思想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具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1墨子“兼爱”思想解读1.1文化理念——“兼相爱”。

墨子在其“兼爱”的思想中所表述的这种爱,不是狭隘的爱,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情感。

他放眼社会,把这种爱的外延扩大,指出社会成员应该相互关爱,这是一种大爱的格局。

墨子提出的这种爱,并不是单纯从自身出发或者是他人出发,而是站在天下人的角度提出“兼爱”。

所以,墨子的这种“兼爱”中既有“公爱”,也同时存有“私爱”。

这两种爱,相互连结,共同构建出了“兼爱”的思想。

1.2经济思想——“交相利”。

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什么会有冲突呢?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因为有利益相争。

基于这样的现实思考,墨子提出在促进利益和谐的基础上实现世界的和谐。

在其思想理论中强调:“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令国家百姓之不治也,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

”他认为,“兼爱”不应该附带诸多功利主义色彩,而应该以个人的行为本身对他人或者是社会产生的效应来判别这个人行为是否善恶。

论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论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论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墨家思想较为接近当今社会价值观。

相对于儒家的君臣父子、道家的修仙问道之流,墨家提倡的"兼爱"更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

不受血缘宗法制度束缚,使"爱"兼及一切人。

近两百年西方一直压倒东方。

作为东方的主体,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思想,一个体系来抵抗西方,但是当时的传统儒家思想无法适应科技时代,那么中国古代最讲逻辑思维,最讲科学理论的墨家就顺理成章的有了登场机会。

这就有了梁启超先生提倡的"墨学救国",让墨家自历史长河走出来,重现人间。

一、墨子所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强本节用等观点,比较全面地体现和阐释了人与人、国与国、国家与人民、生产与消费等方面的和谐思想,在中国的和合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渊源之一;
二、儒学、墨学相通互补是中国文化的主体结构,墨学和儒学都追求社会的和谐,希望建立起没有战争,没有争夺,不尔虞我诈而是互助友爱的社会;
三、墨子的思想有其正确性和可能性,只要力行实践,可以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四、研究墨子思想,借鉴其学说的精华,对于人类正确认识自身、认识外界,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社会,保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论墨家兼爱观的正当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论墨家兼爱观的正当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论墨家兼爱观的正当内涵及其现代意义作者:刘清平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3期[摘要]墨家兼爱观在强调“不可坑人害人,应该爱人助人”的正当原则,主张“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平等观念,提倡“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的民主意识等方面,具有儒家仁爱观难以比拟的优势,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克服当代西方权利、平等观念的某些缺陷。

因此,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展开中国现代文化理念的创造性研究时,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从作为“民间小宗教”的墨家那里汲取可贵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墨家;兼爱;正当;平等;民主“兼爱”是墨家最独特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墨家能够成为先秦“显学”的主要原因。

尽管在儒家缺乏根据的攻击和责难下,墨家兼爱观在中国古代官方意识形态采取“独尊儒术”的立场后便影响式微,但它本身不仅消解了儒家仁爱观的内在悖论,比后者更深刻、更合理,而且还在正当原则、平等观念、民主意识等方面包含着可贵的思想内涵。

这些思想在当前的现代化背景下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当代西方权利、平等观念的某些缺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墨子的兼爱观是从孔子的仁爱观直接发展而来的,部分原因在于他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要略》),以至于他在强调“兼爱”时也常常运用“仁”、“仁义”等带有儒家特色的语词。

不过,墨子同时叉富于原创性地克服了孔子仁爱观的内在悖论,由此在百家争鸣中自成一派。

在孔子哲学中,“仁”的意蕴相当丰富,但其核心内涵无疑是群体性的“爱人”、“泛爱众”,亦即要求人们爱每个人或一切人。

由此出发,孔子不仅常常把“仁”视为一种融合各种德性于一身、能够代表人的高尚品格的总合德性,而且主张“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把“仁”说成是评判道德善恶的基本标准。

不过,由于孔子同时又认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论语·学而》)的原则,并因此认为不是“仁”而是“孝”才构成了人生的终极价值,结果导致他在出现冲突时,陷入为了维护特殊性血缘亲情而不惜否定普遍性仁者爱人的深度悖论,乃至肯定了“三年无改”、“父子相隐”这些“损人利亲”的做法。

墨子“兼爱”思想的当代意义解读

墨子“兼爱”思想的当代意义解读

倡导新型人际关系模式
平等相待
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人人平等,反对等级制度和特权思想。这种平等相待的原则有助 于打破传统的人际关系模式,推动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模式。
互助合作
墨子认为,“兼爱”需要人们之间互助合作,共同谋求幸福。这种互助合作的精神有助于 增强人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墨子认为,通过“兼爱”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在当代社会,这种思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增 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倡导和平
墨子主张“非攻”,即反对战争和暴力,强调和平解决争端。这种思想对于当代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具有重 要启示,有助于推动世界和平进程。
未来研究方向及实践价值展望
01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民众生
活困苦。
儒家思想盛行
02
当时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但墨子认为儒家思想过于繁琐且
不符合实际情况。
追求平等
03
墨子主张通过“兼爱”来实现社会的平等与和谐,消除社会的
不公和战争。
“兼爱”思想内涵与特点
无差别之爱
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地爱所有人 ,不分亲疏贵贱。
尚同思想
墨子提倡“尚同”,即追求思想统一和社会 和谐,消除社会矛盾和冲突。
反对攻伐
墨子认为战争是最大的不义,他主张通过和 平手段解决争端,反对攻伐。
实用主义
墨子的思想具有实用主义倾向,注重实践和 应用,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02
“兼爱”思想在当代社会 应用
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1 2
倡导平等与公正
墨子的“兼爱”思想强调无差别地爱所有人,这 有助于消除社会中的偏见和歧视,促进平等与公 正。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墨家学派和儒家在战国时期被并称为“世之显学”(《韩非子-显学》)。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十大思想主张,并以“兼爱”为核心,其他九项作为“兼爱”的基础深化与拓展。

墨子谈兼爱,可惜生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版图吞并时代,统治者只看中他的守城术。

但是他的“兼爱”思想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对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繁荣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墨家兼爱现实意义Abstract:Mohist and Confucianism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as known as the "World's school of learning" ("Han Fei - significant learning"). He proposed a "universal love", "non-offensive", "Wise", "still the same" "Heaven," "Ming Ghost", "non-life", "Music", "prudence", "festival funeral", ten thought advocates, and "Universal Love" as the core, the other nine as "universal love" basis to deepen and expand. Mozi talk about universal love, unfortunately born in an era of jungle territory annexed by the rulers defenders look in his surgery. But his "universal love" thinking in today's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market economy, harmony, prosperity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have a positive sense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 Mo-tse; Universal love; Realistic significance兼爱: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论墨子的“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墨子的“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墨子的“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墨子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兼爱”思想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它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我国德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关键词】:墨子;兼爱;现实意义墨子是我国先秦时代继孔子之后又一位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家。

他姓墨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但其一生的活动范围却远远超出鲁国,前后到过宋、齐、卫、魏、楚等国,还在宋昭公时做过宋国大夫。

他所创立的墨家,是当时唯一可以与儒家相抗衡的学派,因而与儒家齐名,时称“儒墨显学”。

墨子的学说,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宗旨,以“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天志”、“明鬼”为内容。

其中,“兼爱”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兼爱”代表了墨子理想社会中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其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血缘宗法制度。

一、“兼爱”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墨子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这一时期正处于社会大动荡、大改组的时代,一方面社会发展中各种新的事物纷纷涌现,表现出强劲的内在活力;令一方面,激流汹涌必使沉渣泛起,社会的各种弊端、阴暗面亦暴露无余。

墨子认为,这种乱世的产生,其根源就在于人们之间的“不相爱”。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墨子?兼爱中》)。

为了医治社会混乱的病根,墨子提出了“兼爱”并不遗余力地加以宣传,以代替流行的“别爱”,克服社会的各种弊端,使天下内乱得治。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社会现象的最终根源存在于社会的经济生活之中,人们的道德状况是由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状况决定的。

墨子把社会的病根完全归之于社会的道德状况,这显示了他的历史局限性。

但他至少看到了私有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弊病,意识到了道德的巨大社会作用,提出了“兼爱”的德育思想,他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的美好愿望是值得肯定的。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墨子,又称墨子朱墨,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工程师和社会改革家,主要代表了兼爱主义。

兼爱是墨子的核心思想,主张以爱为中心,取消贵族的特权,消除社会不平等,追求和平与共荣。

墨子的兼爱思想主要表现为:一、爱的无私和平等。

墨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不论贫富、高下、贤愚,不应因为个人利益而歧视他人。

二、爱的关怀和大爱。

墨子主张人人都应该彼此关怀和关爱,不断地向善、向大爱迈进。

大爱可以消除战争、灾难等对人类的伤害,推动人们走向和平、安宁和美好的未来。

三、爱的宽容和友爱。

墨子认为所有的人应该平等相待,不应该因为他人的失误而惩罚和施加责任,而应该尽量包容和容忍,互相帮助和充满友爱之情。

兼爱思想的这些特点,与当今的社会和理想有很高的重合度,现代社会形势繁复,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压力相对较大,很多人涌现出不平等和歧视的情感,这表示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兼爱思想,将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践出新的精神格局。

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信仰、地域等,让我们与不同的群体、人员产生了冲突与摩擦。

因此,兼爱思想对我们的现实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它为社会和谐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首先,兼爱思想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提供指明方向。

保持平等,不分贫富,不分种族、肤色、性别等,使人们树立起珍视人的价值的观念,让全社会的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和平的乐趣。

此时的社会将是一个亲和力和自然亲密度更高的社会,能够率领我们走向和谐与繁荣的人生之路。

其次,兼爱思想可以为我们打造共同发展的平台。

从“天下为公”的角度来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可以把不同的人汇聚在一起,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将固有的激烈竞争转化为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

这种理念对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特别重要,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无限创造力,提高整体的绩效和效率。

最后,兼爱思想可以为我们的心灵修养提供根基。

试论墨子“兼爱”思想的哲学内涵及

试论墨子“兼爱”思想的哲学内涵及

试论墨子 “兼爱”思想的哲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文/杨琳摘要: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墨家学派作为当时的代表学派之一,其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作为墨家思想奠基者的墨子,其所提出的以“兼爱”为思想核心的理论学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前进方向有着重大的影响意义。

本文通过对“兼爱”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进行分析,从“兼爱”思想入手,思考其对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使“兼爱”思想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更好地推动我们再上一层新台阶。

关键词:墨子,兼爱,交相利,平等引言墨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深远的影响,至今墨家思想依旧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因此,聚焦墨家的“兼爱”思想,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并思考其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墨子“兼爱”思想的主要内容1.“兼爱”思想的内涵墨家所讲的“兼爱”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无需区分身份的高低贵贱之别,同等的爱每一个人,这种爱是不拘泥于亲疏贵贱的,没有等级差别之分的平等的爱。

“兼”字有整体、全部的意思,《说文解字》说:“兼,并也。

从又持秝。

兼持二禾,秉持一禾。

”[1]便是说“兼”即一手同时抓住二禾,可引申为全体、无差别之意。

对于“爱”墨子并没有做出特别的解释,但“兼爱”这一概念却明显可以看出是以“爱”为基础的。

“爱”本身拥有着很多层的意思,一是讲对某人或某物有着较深的情感,二是讲一种爱惜、爱护之情。

墨子所说的“兼爱”,是在强调“爱”的多层含义之上加以修饰,扩大了爱的适用范围,强调了爱的外延和广泛性,要求天下各人都能爱得一视同仁。

“兼爱”的思想,表达着墨子希望君王能够爱民如子、政治清明的美好愿望。

并且因为墨子代表的是当时小生产者的利益,也就是社会底层百姓的利益,因此也就更直接地表达了平民百姓对心目中理想君王的美好设想,以及对社会秩序稳定、和谐的强烈渴望。

而对于此,墨子认为解决的办法就是要让人们相亲相爱。

“兼爱”是以人与人和谐、相爱的相处方式来解决社会纷争、动荡问题,“兼爱”侧重的是人精神层面的东西,讲人们之间要真诚相爱、互惠互利的思想。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墨子·兼爱》是墨子有名的学术思想,也是春秋战国思想家们普遍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墨子说,“兼爱”是社会上深深植根的道德原则,每个人都应遵守。

根据“兼爱”思想,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爱孝的普遍的原则,如父母子女的恩爱、夫妻的相互体谅、兄弟之
情以及朋友之间的真诚友爱,以及贫富之间的宽容和互相尊重,运用到社会中,让社会处
处气氛温暖祥和。

现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及其其他社会中都存在着不平等、不和谐的问题,少数人拥有着大多数人没有着拥有的权力、财富和优待,整个社会存在着极其显著的贫富
差距。

这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着极大的障碍。

而墨子的兼爱思想,给予了大家一
种有力的道德准则,以平等、公平的方式去消除这种贫富差距,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此外,墨子的“兼爱”思想,也牵动着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

古代中国,经常会有君臣、上下、子孝、夫妻等社会关系,他们还常常因为争权夺利而引发冲突,肆
虐不羁和妄为混沌。

面对这种情况,墨子以“兼爱”思想,提倡以尊重、恩爱、宽仁、公正、文明、忍让等方式来尊重相互关系,维护社会间的和谐,服务于实现社会的发展。

所以,墨子的“兼爱”思想是有着现实意义的,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是以“兼爱”方式去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是社会发展和和谐发展的保障。

亲爱忌异而待人,
平等进行博爱;礼信守诫,承情展蠢;以尊重施以恩,以备共荣共败;贵贱一律,伦理兼施,工作和谐,心境独立,让大家都能在社会中获得到应有的机会和平等的待遇。

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作者:郭雅琼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5期【摘要】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民的思想日益的趋向多元化,社会上出现了不少的道德缺失的社会现象,追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时将变得尤为的重要,我们回归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那个时代的思想界是一幅极为壮阔的景观。

同样优秀的墨家思想也产生与于那一个时期,是中华民族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宝贵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墨子兼爱现代意义一、墨子、墨家学派、《墨子》简介(一)墨子墨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

一般而言,人们认定,墨子,姓墨名翟,春秋时期鲁国人,有人认为是宋国人或是楚国人。

①生卒年不可确考,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指出:“或曰并孔子时,或日在其后”,大约生活于公元前468年至前390年之间(一说生活于公元前490年至前403年之间,还有一说生活于公元前475年至前390年之间)。

②又据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考证而知:即大约生在,孔子50岁到60岁之间,(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到吴起死时(约公元前381年),墨子已经去世了差不多40年了。

(二)墨家学派墨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极为有影响力的思想流派,墨子是该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的代表人物。

墨家学派招收的学生大多数是来源于社会的低层百姓。

墨家学派的弟子都有着敢于吃苦,勇于维护正义的责任感。

按照墨家学派的规定,墨家学派的弟子必须到各个国家去传播其学术思想,在各个诸侯国做官的墨家弟子必须要将自己做官的俸禄捐出,在学派中担任首领的人物更需要起到表率和带头作用。

(三)《墨子》《墨子》一书,由墨子及其弟子著述,据《汉书·文艺志》所记载,共计七十一篇。

历经两千余年之久,由于墨家的衰落,现仅存五十三篇。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汉后墨学衰落近两千年了,“乾隆四十一二年间,汪容甫最初治此学……至光绪间十九年,孙仲容‘覃思十年’,集诸家说,断以已所心,得成《墨子闲诂》盖自此书出,然后《墨子》人人可读。

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摘要:百家争鸣的时代,各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思想。

墨家的创始者墨子也不例外。

本文主要分析墨子的兼爱思想,以及在春秋战国时代不被采用的原因,同时联系实际分析墨子兼爱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思想价值,主要从个人道德修养,人际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其时代价值。

关键词:墨子、兼爱、空想性、现代意义墨子(公元前480—公元前420)宋国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宋昭公时曾做过宋大夫,但以后地位下降,接近劳动者,做过工匠,被称为“贱人”,“北国鄙人”。

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者。

墨子的一生都在为扶危济困的正义事业而奔忙,他与弟子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提出一套而又独具特点的学说,这就是墨学。

墨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墨子》一书中。

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等十大主张,这些构成了墨家思想的整个思想体系。

“兼爱”思想一、兼爱就是对一切人无所不爱,不分远近,不分等级,普遍广泛地爱所有的人。

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兼爱中》)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墨子·尚贤下》)兼相爱交相利就是不分人与我,不只是单方面的爱自己,而且还要爱别人。

不是单方面的是自己有利,而且还要使别人有利。

墨子认为,兼相爱就要大家树立把别人的国看成自己的国,把别人的家看成自己的家,把别人的身体看成自己的身体。

有了这种思想就能把别人与自己同等看待了。

而且他还认为必须我先做那些爱和有利于别人亲人的事,然后别人再报答我的爱和有利于我的亲人的事,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不会互相残害了。

这样人与人之间就平等了,也就是“爱无差等”二,一切人间的怨恨、篡夺乃至天下大乱,其根源在于人们不相爱。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墨子·兼爱中》)而只要实行兼爱,一切不道德行为也就都没有了,天下也就大治了: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兼爱上》)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上》)兼爱或相恶是国家治乱的枢纽,兼爱则治,相恶则乱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

浅议墨家“兼爱”思想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浅议墨家“兼爱”思想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浅议墨子“兼爱”思想在当今的现实意义【摘要】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有重要影响力的一家,墨子作为墨家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之一便是“兼爱”,提倡无差别、平等的爱。

这样的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被统治者所采用,但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墨子的兼爱思想显示出了其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兼爱墨子思想现实意义【正文】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诸子百家针对如何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墨子提出了“兼爱”的观点,对于儒家主张的有差别、有等级的“仁爱”进行了批判。

由于当时的统治者需要一种有力的思想来巩固政权,墨子的思想并没有被统治者接纳。

而到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墨子的兼爱思想已经悄然成为当今时代的追求之一。

对于墨子“兼爱”观点的提出背景,我们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社会正处于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时期,传统的宗法制度逐渐瓦解,亟需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汉书·艺文志》)墨子及其门徒大多出于下层武士,自然对于当时的社会动荡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关注平民的社会生活,反对贵族统治和传统宗法制度,渴望改变社会地位和安定的生活。

“墨子出于游侠,兼爱正是游侠职业道德的逻辑的延伸。

”1墨子认为,导致社会动荡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起不相爱”(《墨子·兼爱》),人与人之间争斗多了,关爱少了,因而需要提倡“兼爱”来恢复社会秩序,认为天下的每个人都应该给予一切人同等、无差别的爱。

把目光投向今天,当今的社会也需要“兼爱”。

如今的社会已经实现了人人地位上的平等,没有高低贵贱的分别,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普遍看重个人的经济利益,社会贫富差距也被拉大,因而再次出现了人们“起不相爱”的情形,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向别人伸出援手,社会道德水平出现了滑坡,见义勇为的现象大量减少,冷漠成为了社会的常态。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墨子的“兼爱”思想有必要进行大力弘扬,唤起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构建和谐温暖的社会。

墨子的“兼爱”思想及现代意义-2019年精选文档

墨子的“兼爱”思想及现代意义-2019年精选文档

墨子的“兼爱”思想及现代意义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一社会背景下, 墨子从身处社会底层的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 提出了一系列维护其阶级利益的思想。

其中, “兼爱”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和核心。

在当时百家争鸣的思想界, 墨子思想成为百家中的重要一家。

墨子将“爱”的观念社会化、完善化, 相对于儒家的“偏爱” 是一种进步, 此外, “兼相爱”还与“别相恶”、“交相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克服社会动乱、加强安定团结、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

这一思想对当今建设和谐世界, 推进全球化、现代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墨子“兼爱”思想的历史背景墨子生活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正值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

这一时期的周王朝势力衰微, 已经无力维护大一统的局面; 社会上因诸侯争霸、贵族倾轧导致战火连绵、民不聊生、纲纪废弛、礼乐崩坏。

这种动荡的社会局势使处于社会下层的庶民、奴隶等倍受摧残。

墨子出身工匠, 是小私有劳动者和平民中的一员。

墨子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当时的社会现状使他对这种摧残有深刻的感触, 因此, 他的思想中含有反对贵族统治、诸侯争霸, 渴望稳定有序的社会秩序的内容; 同时, 他关注平民的劳动者的社会经济生活, 渴望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 反对传统的周礼和宗法制度。

墨子曾经“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但又抛弃了儒学,另立新说。

在墨子看来, 儒家不反对贵族特权和统治者的奢侈浪费, 这会使劳动者“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墨子的思想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天志”、“明鬼”等等, 其中“兼爱”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和核心。

二、墨子“兼爱”思想的内容1. 墨子的“兼爱”与儒家的“仁爱”。

儒家从氏族宗族血缘关系出发, 提出“仁爱”思想。

“仁爱”思想最深沉的心理基础就是血缘之间的亲子之爱,所谓: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浅谈墨家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墨家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墨家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浅谈墨家“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和儒家并称当世两大显学。

墨子作为墨家的始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天志”,“明鬼”十大思想主张。

其中的“兼爱”思想是其思想核心,其它九项主张都是在这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正如梁启超《墨子学案》所言:“墨学所标纲领,虽说十条,其实只从一个基本观念出来,就是‘兼爱’”。

“兼爱”是墨家思想的精华,它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和对今天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在墨子看来,人与人之间应该相爱。

《墨子·兼爱中》有言:“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他认为天下混乱的真正原因是人不相爱。

既然人们不相爱是世间战乱、灾难的根源,那么墨子便提出他“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墨子·兼爱中》)的“兼爱”思想,他认为只有这样天下的“祸篡怨恨”才会“不起”,只有这样才可以“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兼爱中》),从而人们对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这种无差等的爱就能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这样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世间太平,天下大治的局面。

儒家推行的“仁爱”是“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墨子·非儒》)的差等之爱。

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这种随着亲缘疏远而递减的亲亲之爱与墨家的无差等的兼相爱大相径庭。

所以孟子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墨子也认为儒家推崇的“执有命者”是“天下之大害”(《墨子·非命上》),二者似乎水火不容。

但据《淮南子.要略》中的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服丧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0卷第3期2010年5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40,No .3M ay 2010[收稿日期]20091218[本刊网址·在线杂志]http ://ww w .jou rn als .zju .edu .cn /s oc [在线优先出版日期]20100317[作者简介]刘清平,男,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西文化比较、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美学等方面的研究。

主题研究:东方现代文化观念创造及对全球的影响DOI :10.3785/j .issn .1008-942X .2009.12.182论墨家兼爱观的正当内涵及其现代意义刘清平(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上海200433)[摘 要]墨家兼爱观在强调“不可坑人害人,应该爱人助人”的正当原则,主张“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平等观念,提倡“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的民主意识等方面,具有儒家仁爱观难以比拟的优势,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克服当代西方权利、平等观念的某些缺陷。

因此,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展开中国现代文化理念的创造性研究时,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从作为“民间小宗教”的墨家那里汲取可贵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墨家;兼爱;正当;平等;民主On the Implications of Righteousness in the MohistConception of ″Universal Impartial Love ″Liu Qingping(Institute for Adv anced Stud y in Social Scienc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China )A bstract :The M ohist conception o f ″universal impartial love ″highlights the ancient precept of righteo usness .The M ohist asser tion of ″harming no o ne and loving fellow humans ″stresses the concept of equality and endor ses the primitiv e idea of democracy .In these aspects ,it not only surpasses the parado xical Confucian idea of ″hum ane love ″in large measure ,but also helps us co rrect some defects in the m odern Western ideas of ″rights ″and ″equality ″.Key words :M ohism ;universal impartial love ;rightness ;equality ;democracy“兼爱”是墨家最独特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墨家能够成为先秦“显学”的主要原因。

尽管在儒家缺乏根据的攻击和责难下,墨家兼爱观在中国古代官方意识形态采取“独尊儒术”的立场后便影响式微,但它本身不仅消解了儒家仁爱观的内在悖论,比后者更深刻、更合理,而且还在正当原则、平等观念、民主意识等方面包含着可贵的思想内涵。

这些思想在当前的现代化背景下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当代西方权利、平等观念的某些缺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60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0卷一墨子的兼爱观是从孔子的仁爱观直接发展而来的,部分原因在于他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要略》),以至于他在强调“兼爱”时也常常运用“仁”、“仁义”等带有儒家特色的语词。

不过,墨子同时又富于原创性地克服了孔子仁爱观的内在悖论,由此在百家争鸣中自成一派。

在孔子哲学中,“仁”的意蕴相当丰富,但其核心内涵无疑是群体性的“爱人”、“泛爱众”,亦即要求人们爱每个人或一切人。

由此出发,孔子不仅常常把“仁”视为一种融合各种德性于一身、能够代表人的高尚品格的总合德性,而且主张“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把“仁”说成是评判道德善恶的基本标准。

不过,由于孔子同时又认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论语·学而》)的原则,并因此认为不是“仁”而是“孝”才构成了人生的终极价值,结果导致他在出现冲突时,陷入为了维护特殊性血缘亲情而不惜否定普遍性仁者爱人的深度悖论,乃至肯定了“三年无改”、“父子相隐”这些“损人利亲”的做法[1]。

墨子兼爱观在发展孔子仁爱观的基础上,成功消解了后者的这一悖论。

一方面,他强调的“兼相爱”可以说把仁的群体性内涵发挥到了极致:“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

”(《墨子·小取》;下引《墨子》只注篇名)换言之,只有无所不包地爱助一切人,才是真正的“爱人”;反之,如果只愿爱助某些人,不愿爱助所有人(“不周爱”),便属于“不爱人”。

另一方面,墨子又不像孔子那样以孝悌为本推出仁爱,而是主张以兼爱为本推出孝慈。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兼爱上》)这种见解不仅在理论上更有逻辑的内洽力(如果天下人都能做到“兼相爱”,父母子女之间就不会有“不孝不慈”的现象),而且还能在实践中克服孔子悖论所导致的恶果,因为它不再把团体性的孝慈凌驾于群体性的兼爱之上,更不会赞同人们为了血缘亲情否定普遍兼爱。

事实上,墨子虽然没有直接反驳孔子“三年无改”、“父子相隐”的主张,却严厉斥责了那些出于亲情动机否定普遍兼爱的举动。

例如,他在批评“损人利国”、“损人利己”的同时,也批评了凭借血亲团体性否定普遍群体性的“损人利亲”现象:“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

”(《兼爱中》)再如,他还反对周公分封制中重用“骨肉之亲”的任人唯亲做法,倡导“不党父兄”(《尚贤中》)、“不义不亲”(《尚贤上》)。

这些都可以表明:墨子的兼爱观要比孔子的仁爱观更深刻、更合理。

然而,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却认为,“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

其实,文本材料清晰地显示,墨子根本没有否认父慈子孝、君惠臣忠的意义,相反还明确要求:“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兼爱上》)。

就此而言,孟子对墨子的责难明显缺少文本根据,只能表明他是怎样狭隘地恪守儒家“有父有君”的立场以及对墨家缺乏“同情理解”。

不过,正是孟子这种缺少根据的曲解指责,最终导致墨家在以君本位和父本位的宗法血亲礼制为深度结构的中国古代社会后继乏人。

所以,朱熹曾用赞赏孟子的口吻指出:“孟子虽不得志于时,然杨墨之害,自是灭息,而君臣父子之道,赖以不坠”[2]272;冯契则以肯定墨家的态度指出:“中国的封建制和宗法制紧密联系,墨家兼爱学说对宗法制有破坏作用,所以不受欢迎”[3]8。

二儒家的有意扭曲当然不足以遮蔽墨家兼爱观的积极内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准确而明晰地阐发了“不可坑人害人,应该爱人助人”的“正当”原则。

“正当”(rig htness )是西方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相当于中国古代哲学在伦理意义上说的是非之是、对错之对。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像罗尔斯这样的西方自由主义者,也很少对“正当”作出实质性的界定,而常常把它笼统地解释成人们应该履行的义务。

其实,“正当”的核心内涵可以归结为“不可坑人害人,应该爱人助人”这个悠久而质朴的道德直觉(交叠共识),今天则可以用现代语言表述为:“尊重每个人的应得基本权益”,因为侵犯和损害人的应得权益就是坑人害人,维护和增进人的应得权益就是爱人助人[4]。

孔子的仁爱观一方面明显有“应该爱人助人”的要求,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另一方面也潜含着“不可坑人害人”的规范,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他也是因此才在“苟志于仁无恶也”的命题中,把“仁”视为区分善恶的基本标准的:倘若一个行为符合仁,没有坑人害人,而是爱人助人,它当然不会是恶的,一定是善的;反之,倘若一个行为违背仁,没有爱人助人,而是坑人害人,它当然不会是善的,而一定是恶的。

可是,如上所述,孔子又在内在悖论中赞同人们为了偏袒亲情私利而不惜损害他人,结果陷入了坑人害人、损人利亲的不正当。

相比之下,墨子的兼爱观不仅通过强调“爱人利人”、“兼相爱,交相利”,把“应该爱人助人”的意蕴发挥到极致,而且还通过反对“恶人贼人”、“别相恶,交相贼”,清晰地凸显了“不可坑人害人”的意蕴,并因此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提出了“公义”、“正义”等概念,赋予了“义”以“不坑害任何人”的普遍性内涵。

这一点与孔子说的“义”在内涵上含混不清,甚至偏重于“君臣之义”———如《论语》中的“使民也义”(《公冶长》)、“务民之义”(《雍也》)、“不仕无义……君臣之义”(《微子》)等———形成了鲜明对照。

诚然,后来孟子和荀子都凸显了儒家仁爱观的“不可坑人害人”意蕴,所谓“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孟子·公孙丑上》)、“杀一无罪非仁也”(《孟子·尽心上》)、“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孟子·尽心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荀子·王霸》)、“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荀子·议兵》)。

不过,从先秦哲学的发展脉络看,这些看法显然与墨子率先站在公义立场上斥责“恶人贼人”并强调“杀一人谓之不义”(《非攻上》)分不开。

张岱年就此指出:“墨子最崇尚义,孟子的注重义,将义与仁并举,大概是受墨子的影响。

”[5]268从这个角度看,后世儒者一直认为儒墨之争的实质是义利之辨,并因此指责墨家只强调“利”而不重视“义”,明显也是对墨家的有意曲解。

进一步看,墨子又以“天意”、“天志”作为普遍性兼爱和公义的保证,强调“天”不仅自己对人“兼而爱之、兼而利之”,而且要求人们“相爱相利”,禁止人们“相恶相贼”。

“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