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介入治疗的新突破

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介入治疗的新突破
房 间 隔 切 开 术 , 开 启 了 先 天 性 心 血 管 畸 形 介 入 治 疗 则
儿 童 的 经 皮 气 囊 肺 动 脉 瓣 成 形 术 ( ec tn o s p rua e u
b l o umo ayv luo lsy P P 术 后 远 期 随 al np l n r av lpa t , B V) o
年来 , 介入 与 手术联 合 的“ 嵌 ’ 镶 ’ 治疗 方法 , 部 分 复 杂 在 先 天性心 血 管畸形 的 治疗 中 , 挥越 来越 重 要 的作 用 。 发 栓塞 术 、 堵 术 、 囊 成形 术 、 封 球 支架 置 人 术 和 房 间 隔 切 开术 等多 种 介人 技术 日趋 成 熟 , 天 性 心脏 病 介 人 治 先
肺 动 脉 瓣 关 闭 不 全 发 生 率 为 3 , 肺 动 脉 瓣 膜 置 换 7 需 患者为 9 l 。 3 一 1 2 以 法 洛 四 联 症 为 代 表 的 复 杂 性 先 天 性 心 血 管 畸 .
形 修 补 术 后
选 治疗方 法 。对 于 室 间 隔 缺 损 , 入 治 疗 迄 今仍 存 争 介
管 畸形 图谱 》 出版 , 志 着儿 童先 天性 心 血管 畸 形研 的 标 究新 时 代 的 开 始 。1 3 9 8年 , 由美 国 波 士 顿 Gr s o s和 Hu br b ad成功 完成 的第 1例 动脉 导 管 结 扎 术 , 志 着 标 现代 外科 治 疗 的 开 始 。而 1 6 9 6年 , a h id完 成 的 R s kn
议 , 要 在 于 以心 律 失 常 为 主 的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问 题 , 主 且 其 发 生 存 在 相 当 的 非 预 测 性 , 期 效 果 尚 待 观 察 。 近 长

经皮瓣膜成形术

经皮瓣膜成形术

经皮瓣膜成形术
何芳显
【期刊名称】《日本医学介绍》
【年(卷),期】1991(012)008
【摘要】1977年Gruntzig发表了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取得了良好疗效,此后对心脏瓣膜病特别是对瓣膜狭窄症也开始试用球囊导管来治疗。

考虑到肺动脉瓣狭窄,即使发生瓣膜关闭不全和栓塞,其危险性也比较少,因此最先完成其瓣膜成形术。

1982年Kan等发表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不作开心手术,而用经皮插入球囊导管扩张的方法,以后称为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

【总页数】2页(P355-356)
【作者】何芳显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2
【相关文献】
1.小儿经皮球囊肺动脉瓣膜成形术的护理 [J], 杨惠珍;莫水娣;伍柳丝
2.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J], 何国祥
3.经皮球囊肺动脉瓣膜成形术治疗小儿肺动脉瓣狭窄 [J], 崔泽敏;吕兴;蔡定邦;文忠
4.经皮球囊肺动脉瓣膜成形术治疗小儿肺动脉瓣狭窄 [J], 崔泽敏;吕兴;蔡定邦;文

5.何谓经皮球囊扩张瓣膜成形术?有何临床意义?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最新进展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最新进展
1958 ➢瓣膜置换术——国内1965年 ➢经导管介入治疗——2000年
2020/3/12
经皮肺瓣球囊扩张(PBPV) 二尖瓣球囊扩张(PBMV) 主动脉瓣球囊扩张(PBAV) 三尖瓣球囊扩张(PBTV)
4
新型心脏瓣膜病变治疗方法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
➢ 经导管二尖瓣环成形术/修复 术
2020/3/12
33
手术过程
股动脉穿刺
置入大鞘
根部造影
导丝过瓣
球囊扩张
置入瓣膜
瓣膜释放
造影结果
2020/3/12
34
术后管理
• 长期随访:瓣膜功能、瓣周漏、再狭窄、瓣叶血栓等; • 术后抗栓:建议终身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同时一定时间内结合氯吡格
雷 (自膨式:3个月,球扩式:6个月); 抗凝? • 长期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使用抗生素;
其中,主动脉瓣环内径为选择置入瓣膜型号的最主要依据
2020/3/12
28
TAVI(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 TAVI的适应症 ◆ 术前评估 ◆ 手术过程 ◆ 术后并发症
2020/3/12
29
手术过程
• 血管入路的建立 • 导丝进入左心室 • 装载瓣膜 • 球囊扩张 • 释放瓣膜 • 退出输送系统及缝合血管
18
TAVI 适应症
• 绝对适应症
1、老年重度主动脉瓣钙化性狭窄: 超声心动图示 : 跨主动脉瓣血流速度≥4.0m/s 跨主动脉瓣压力≥40mmHg 主动脉瓣口面积<0.8 cm2
2、患者有症状,如心悸、胸痛、晕厥,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以上(该症状为AS所致) 3、外科手术高危或禁忌 4、解剖上适合TAVR 5、三叶式主动脉瓣 6、纠正AS后的预期寿命超过1年

经皮瓣膜置换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现状

经皮瓣膜置换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现状
李 奋
上海 交通 大学 医学 院 附属上 海儿 童 医学 中心 ( 上海 2 0 2 ) o 17
摘要 : 近年 来 ,随 着 介 入 材 料 和 方 法 学 的进 展 ,采 用 经 导 管 的 方 法 进 行 瓣 膜 置 换 已 取 得 成 功 ,并 开 始 了
初 步 的 临 床应 用 , 已成 为 心 血 管 疾 病 介 入 治 疗 的 新亮 点 。 文章 主要 介 绍 经 皮 肺 动 脉 瓣 置换 术 及 经 皮 主 动 脉 瓣 置换
维普资讯
临床 儿科杂 志 第 2 6卷 第 5期 2 0 0 8年 5月 J Ci e it Vo.6 No5 Ma . 0 8 l P dar 1 . y 2 0 n 2

35・ 7

专家笔谈 ・
经皮 瓣 膜 置换 术 在 先天 性 心脏 病 中的 应 用现 状
采 用 经 导 管 的方 法 进 行 瓣 膜 置 换 已取 得 成 功 ,并
并 发 症 与 死 亡 率 的上 升 。近 年来 随 着 材 料 和 方 法
学 的进 展 ,采 用 非 开 胸 的方 法 进 行 经 皮 肺 动 脉瓣
置 换 术 ( ee t eu umo a av m l t in p rua o sp l n r vlei pa a o . n y n t
Re e t t h d a c fc t ee - a e t r s a d t c n lge , p r u a e u mp a t t n o c nl wi t e a v n e o ah trb s d ma e i n e h oo is y h l a e c tn o s i l na i f o
( P da 。0 82 ( )3 j 3 7 Ja t/t 20 ,6 5 :7_ 7 ) r .

非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可压缩性支架瓣膜置换术的新进展

非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可压缩性支架瓣膜置换术的新进展
国 际 心血 管 病 杂 志 2 0 0 9年 3月第 3 6卷 第 2期 It ado acDsM arh n C rivs i, c J
— —
! : ! : !

75 ・
非 体外 循 环 下行 二 尖瓣 可 压缩 性 支架 瓣 膜 置换 术 的新 进 展
杨新伟 王 毅 峰 综 述 王 志 农 审 校
【 键 词 】 瓣 膜 支 架 ; 尖 瓣 置 换 术 ; 体 外 循 环 关 二 非
1 研 究 背 景
特异 的荧光标 志 ; 2 易 发生 左 室 流 出道 梗阻 , () 这 与支架瓣 膜锚 定 后 对 二 尖 瓣 前 叶有 前 向推 力 有 关 ;3 二尖瓣 特殊 的解剖特 点干扰 了带瓣 膜支架 () 开伞 、 确定位 和锚 定过 程E3 目前 的技 术还 不 精 1。 4
目前经 皮瓣膜置 换术仅 限于 主动脉 和肺 动脉 的半 月形瓣 膜 , ̄ 由 于 支 架瓣 膜 锚 定 的二 尖 11 。 0 2
瓣 瓣 环 与 冠 状 动 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 脉 瓣 之 间 的 紧 密 毗 邻 关 主
系, 以及二尖瓣瓣 下装 置 ( 索 、 腱 乳头 肌等 ) 人造 对 瓣膜 功能的 干扰 , 经皮 途 径 治疗 二 尖瓣 疾 病 仅 限 于修 复术 , 且治疗 效 果参 差不 齐_ 1 。
瓣 狭窄 患者在 经 皮二 尖 瓣 扩 张术 后 , 可 行此 类 也 手 术 。置入支 架瓣膜 可 以保 护或 暂时改 善重 度二 尖瓣 反 流 患 者 的 左 室 功 能 , 而 降 低 手 术 死 从
亡 率 。
没有 发生左 室流 出道梗 阻 。 由此验 证 了在非体 外 循 环下 经心尖 途径 行二 尖瓣支 架瓣 膜置 入术 的可

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新生儿重症肺动脉瓣狭窄的护理

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新生儿重症肺动脉瓣狭窄的护理
中图分类 号 : R 5 4 2 . 5 文献标志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7 — 9 6 8 8 ( 2 0 1 3 ) 0 2 — 0 2 3 4 — 0 2
和度、 心率 、 血压 以及心 功能的情况 , 及时发 现并处 理并 发症 , 为医生提供 第一 手资 料 , 是提 高新生儿 采用 经皮

2 3 4 ・
S o u t h C h i n a J o u na r l o f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s , Ma rc h 2 0 1 3 , V o l 1 9 , N o 2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6 8 8 . 2 0 1 3 . 0 2 . 0 3 1
所 有新 生儿 明确诊 断后 即使用 前 列 腺素 E 1( P G E 1 ) 开 放 动脉 导管 。
1 . 2 治疗方法
脉瓣 仅轻度 反流 。
3 护 理
3 . 1 术前护 理 3 . 1 . 1 用 药护理 所有 新生 儿 明确诊 断 后 即使用 前列 腺
所有患 儿均 给 予气 管插 管 。 呼 吸机辅 助 呼吸 , 静脉 复 合麻 醉 , 动脉 血压监测 。行右 心导管检查 及造 影 , 用 5 F右 冠状 动脉导 管及 0 . 3 6 m m( 0 . 0 1 4 i n ) 导 丝建立 轨道 , 交换 导
1 资 料 和 方 法
球 囊扩 张 ( 球 囊大 小为瓣 环 直径 的 1 . 0 ~ 1 . 2倍 ) , 完 成成 形 术 。术后 记录 右 l f , 室及肺 动脉 压力 , 右心 室造 影评估 肺动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并发症研究进展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并发症研究进展

系毗邻 ,A I T V 的手术期间和术后可以发生不 同程度的传导
阻滞 。置 入 C rV le支 架 系 统后 不 同程 度 的房 室 传 导 阻 oe a v
滞和左束支阻滞发生率 均明显 增加, 心内电生理发现 A H
和 H 间期 均 较术 前 延长 , 终术 后 有 1% ~ 6 的病 人 V 最 9 4%
2 8 肾功 能损伤 .
T V 患者有 较 高 的慢性 肾功能 受 损发 AI
生率。根据不同的诊断标准 , 急性 肾功能损伤 的发生率在
1% ~ 0 0 7 %之 间。发生 急性 肾损伤 的独 立危 险 因素包 括 心
肌梗死病史、 围手术期输血、 术后白细胞计数、 高手术风险 积分 ( g t u S O E 、 1 ii E r C R ) 慢性阻塞性肺病、 o sc o 高血压 。 。 因为术 中要应用对比剂 , 因此术后有较高 的急性肾功能受
B C r a e自膨胀 支架 释放 系统 ) :oe l V v 通 讯作 者
重的血流动力学症状 , 必须进行补救性地在原瓣膜 内再次
置入 瓣膜 。

4 4・ 0
J un lfMii l vs eMei n , u 2 1 ,o. , o4 o ra o n l I ai dc eA g,0 2 V17 N . ma y n v i
微创 医学 2 1 第7卷 第4期 0 2年
Junl f nm l vs eMei n ,0 27 4 o ra o Miia yI ai dc e2 1 ,( ) l n v i

4 03 ・
经 导 管 主 动 脉 瓣 植 入 术 并 发 症 研 究 进 展
徐先 增 综 述 黄 凯 审校

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控中心2021年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质控报告(上)——瓣膜病篇

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控中心2021年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质控报告(上)——瓣膜病篇

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控中心2021年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质控报告(上)——瓣膜病篇转自: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公众号结构性心脏病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泛指一大类先天性或获得性以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和心肌病等。

我国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开展较晚但发展迅速,10余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为顺应技术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质控策略,将原有的先心病介入质控中心和心外介入质控中心合并,成立了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控中心,以加强对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的规范及管理。

现对近年来心脏瓣膜病介入技术质控工作进行回顾:经导管主动脉瓣介入技术自2002年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TAVR)应用于临床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TAVI的适应症从最初应用于高危和不能外科手术的患者,逐步放宽到中危、低危的患者。

2020年底发表的AHA/ACC指南以及2021年发表的ESC/EACTS指南,都已将适应症调整为不根据危险度评估、而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病变特点进行选择,使得TAVI有了更广的适用人群。

预计目前全球的TAVI手术量已超过80万例,而且仍在以每年20万例以上的速度增长。

我国的TAVI技术开展较晚,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开始引进国外器械,进行早期临床应用。

2012年阜外医院完成了第一例国产瓣膜Venus A-valve的临床应用。

此后近5年时间,TAVI技术主要应用于各临床试验,手术例数较少,为TAVI发展的初期阶段。

2017年,启明医疗Venus A-valve瓣膜以及杰成医疗J-Valve瓣膜获准在国内上市,标志着国内TAVI大规模临床应用的开始,国内的经导管主动脉瓣治疗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截止2021年底,国内累计完成TAVI手术超1.3万例,仅2021年就完成TAVI手术7173例,超过了之前所有年份手术量的总和,发展趋势迅猛。

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新进展

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新进展

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新进展孙仕怀(综述);王琦光(审校)【摘要】Pulmonary valve regurgitation is common seen in pulmonary valve ring expansion an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less seen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expansion, Marfan syndrome, and pulmonary valve prolapse.This is also a common long-term complications after tet-ralogy of Fallot radical correction.Pulmonary valve regurgitation may lead to right ventricular dilatation, 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nd fatal arrhythmias.All of this have direc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long-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At present, the treatment of the primary disease and right heart failure and arrhythmia is important.But the patients with right ventricular volume overload,progressive right heart fail-ure and severe organic pulmonary valve regurgitation need pulmonary valve replacement surgery.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 replacement surgery has been relatively mature, and the technolog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with improved valves, stents, delivery systems and surgical path.The progress of 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 replacement surgery i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多见于肺动脉瓣环扩大和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动脉主干扩张导致的功能性关闭不全,较少见于特发性肺动脉扩张、马凡氏综合征、肺动脉瓣脱垂,也是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一种常见的远期并发症。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进展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进展
p d z to f t e t iu p d v l e v r u i n u o l s y f r i ia i n o h rc s i a v e s s rng a n l p a t o
hn r upd a n lpat. A n w o cp J . JTh rc igtc si n uo lsy e cne t ] oa i E
发 展 , d re An esn等r 对设计 的 自膨 胀 支架 瓣 膜及 2 输 送 系统 进 行 了动 物实 验 。We b等[ 将 支架 瓣 b 5 膜 、 张球 囊和 弯度 可控导 管组 合成一 个 整体 , 扩 能 够 更加 准 确 的定 位 和 释 放 。Atma n等 通 过 t n 对 羊实施 经皮 肺 动 脉 瓣 支架 置 换 术 , 合 比较 了 综 各 种输 送 系统 的优 劣 。输送 系统 的创 新和 改进 也 使 经皮 主 动 脉瓣 膜 置 换 术 由 理 想 转 化 为 临 床 应 用 。C iir等 于 2 0 r e b 0 2年实施 了第 一例 人体 经 皮 主动 脉瓣膜 置 换术 , 后 于又 发 表 了一组 6例 随
主动脉 瓣狭 窄和关 闭不 全是 常见 的心脏 瓣 膜
疾 病 , 因主要 有 风湿 性 心 脏 病 、 天 性 畸 形l 、 病 先 1 ]
学、 耐久性 等 做 了研 究 。现在 C iirE wad r e— d rs支 b 架瓣 膜 已进 行 了临 床试验 。本 文就 对经 皮主 动脉
瓣 置换术进 展 做一综 述 。 1 瓣膜输 送 系统
( 文编 辑 : 媛 嫒 ) 本 丁
经 皮 主 动 脉瓣 置换 术 进 展
张 灏 王 铀综 述 胡建 强审 校
【 要】 主 动脉 瓣狭 窄和 关闭不 全是 常见病 和 多发病 , 摘 外科 开胸 瓣膜 置换 手术 创伤 大 , 经皮主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研究进展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常常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不适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开胸手术切除狭窄的瓣膜并植入人工瓣膜,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手术风险也较高。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 implantation,PPVI)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风险低等优点,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得到应用。

PPVI技术介绍PPVI技术是一种经皮非手术治疗狭窄肺动脉瓣的方法,其核心技术是通过介入手术的方法将球囊扩张的人工瓣膜植入到原有瓣膜位置,起到替代原有瓣膜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目的。

该技术利用经导管置入的工具将球囊置于狭窄的瓣膜位置,然后通过扩张球囊放置人工瓣膜,在扩张球囊被取出前将人工瓣膜固定在狭窄瓣膜的位置上,取出球囊后即可完成手术。

整个操作过程通过全身麻醉和显像技术进行掌控,手术时间通常在1-2小时内,术后通常可以迅速恢复。

PPVI治疗效果PPVI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效果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证实。

一项发表于2016年的meta分析研究统计了23个来自不同机构的研究,共包括640例患者,结果显示PPVI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总治愈率为97.4%,平均植入时间为45.14分钟,人工瓣膜的稳定性和功能性也得到了保障。

另外还有一项针对1-3岁儿童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PPVI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有效率为83%,并且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并发症低发。

PPVI的临床应用PPVI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目前已经被应用于多种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的肺动脉瓣狭窄患者。

比如在儿童方面,PPVI不仅可以治疗普通肺动脉瓣狭窄,还可以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例如不完全性右心心脏畸形、双向性蓝心病等等。

在成人方面,PPVI技术同样适用于多种右心疾病,比如肺动脉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后瓣膜退变等等。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手术技术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手术技术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手术技术引言: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虽然有效,但存在创伤大、恢复缓慢等缺点。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手术技术成为一种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替代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心脏瓣膜介入手术技术及其应用。

一、主要介入手术技术1. 经皮二尖瓣置换/修复(TAVR)经皮二尖瓣置换(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简称TAVR)是目前用于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或缩窄的主要介入手术技术之一。

该技术通过导管穿刺入体进行操作,而无需开胸进行传统手术治疗。

TAVR可分为经股动脉途径和经颈动脉途径两种方式,具体选择取决于患者个体情况。

经皮二尖瓣修复则是通过在二尖瓣环上植入支架和波形环,恢复二尖瓣的正常功能。

2. 经皮肺动脉瓣置换(TPVR)经皮肺动脉瓣置换(Transcatheter Pulmonary Valve Replacement,简称TPVR)是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缺陷引起的肺动脉瓣功能障碍的介入手术技术。

这种技术将人工瓣膜通过导管植入到患者原有的肺动脉位置,从而恢复肺动脉的正常功能。

相比传统开放性手术,TPVR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势。

3.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TAVI)经皮主动脉瓣置换(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简称TAVI)是一种用于治疗老年人主动脉狭窄的介入手术技术。

该技术通过导管穿刺入体进行操作,将人工瓣膜插入到受损的主动脉位置。

TAVI相对于传统开胸手术来说更加安全和有效,特别适用于高龄患者和合并有其他病症的患者。

二、技术优势与应用范围1. 无需开胸手术介入手术相较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具有更小的创伤,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介入手术通过穿刺入体进行操作,而无需进行开胸手术,创伤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康复负担。

2. 可同时治疗多种心脏瓣膜病介入手术技术可以同时处理多种不同类型的心脏瓣膜问题,例如同时修复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损伤。

TAVI(经皮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并发症分析

TAVI(经皮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并发症分析

TAVI(经皮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并发症分析一、TAVI简介经皮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简称TAVI)是一种通过导管将人工主动脉瓣膜植入到患者原有主动脉瓣膜位置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TAVI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二、TAVI并发症TAVI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然而,由于手术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并发症仍然存在。

以下是TAVI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1. 血管并发症- 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穿刺部位疼痛、出血、血肿。

- 股动脉血栓形成:可能导致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 腹主动脉夹层:较为罕见,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2. 心脏并发症- 主动脉瓣反流:新植入的瓣膜可能发生反流,影响心脏功能。

- 瓣膜钙化:新植入的瓣膜可能发生钙化,影响其功能。

- 瓣膜血栓形成:可能导致瓣膜功能异常。

3. 神经系统并发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能出现短暂性的神经功能障碍。

- 脑卒中:较为严重,可能导致长期神经功能障碍。

4. 呼吸系统并发症- 肺炎:手术后可能由于免疫力下降、呼吸不畅等原因诱发。

- 肺栓塞: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5. 消化系统并发症- 急性肾衰竭:由于造影剂、低血压等原因可能导致。

- 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指标升高。

三、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为了降低TAVI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应进行充分的评估,术中术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旦出现并发症,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及时处理。

预防措施1.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筛选合适的患者。

2. 术中严格掌握导管操作技巧,避免反复穿刺。

3.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处理方法1. 血管并发症:及时压迫穿刺部位,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2. 心脏并发症:密切监测心脏功能,给予药物治疗,严重者需再次手术。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研究进展肺动脉瓣膜狭窄(PS)是心脏瓣膜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的介入治疗方法在手术创口和并发症方面存在优势,使其逐步取代了外科手术。

该研究就当前PBPV的治疗方法和术后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在先天性心脏病中,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是较常见的。

PS发病率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8~10%,其中在新生存活的婴儿上发病率约为0.05%。

从地域上看,亚洲的发病率比欧洲的发病率高,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

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遗传、环境、饮食因素有关。

PS治疗的传统方法是在低温、体外循环下,通过外科手术切开狭窄的瓣膜或进行瓣环及流出道成形。

该方法存在需开胸、手术创伤大、风险高、输血、疤痕、恢复慢等缺点,死亡率为0%~20%[2],有5%~10%患儿术后中远期出现再狭窄,需第2次手术治疗。

1982年Kan等首次成功为一个8岁的肺动脉瓣狭窄儿童患者进行了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 ,PBPV)[3]。

我国从80年代中期在各大城市尝试PBPV并日趋成熟。

1 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由于肺动脉瓣结构异常造成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在血流动力学上的变化表现为右心室收缩时肺动脉瓣不能正常张开完全,导致右心室排血受阻,右室收缩压升高,继发右心流出道心肌肥厚、右心增大,进而继发三尖瓣返流、右心功能改变甚至衰竭,长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可导致狭窄的瓣膜后受湍流冲击而出现肺动脉窄后扩张。

根据PS病理解剖位置,可将其分为3个类型:瓣膜型、瓣下型和瓣上型。

其中瓣膜型最为常见,约占90%。

瓣膜型有3种亚型[4]:圆顶型,发育不良型和沙漏样畸形伴瓶样瓣窦型。

除临床症状和体征外,肺动脉瓣狭窄的主要辅助诊断方法有: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CT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

心脏导管室年度总结(3篇)

心脏导管室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心脏导管室作为心血管疾病诊疗的重要场所,其发展速度和诊疗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心脏导管室在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现将2023年度心脏导管室工作总结如下:一、技术发展1. 经导管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2023年,我国经导管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

全球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TEER)植入量增长迅速,从首次植入至突破10万植入量历经16年,突破20万植入量仅用3年时间。

其中,MitraClip系统在我国获批上市,为二尖瓣反流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2.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2023年,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技术(TAVR)作为结构领域的领跑者,其年度进展尤为引人注目。

在低危患者中,TAVR具有不劣于外科手术的长期效果,且在新发房颤与严重出血方面显著低于外科手术。

3. 介入治疗新技术在2023年,我国心脏导管室在介入治疗新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ASD)、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TVP)等。

二、设备更新1. 购入高端设备为提高诊疗水平,2023年,我国心脏导管室购置了多台高端设备,如3.0T磁共振、64排CT、多导联心电图机等。

2. 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方面,我国心脏导管室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如引进了美国GE公司最新一代的Innova ION 4D血管造影机、德国西门子公司的Artis Zeego血管造影机等。

三、管理优化1. 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为提高诊疗质量,我国心脏导管室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2. 加强人员培训2023年,我国心脏导管室加大了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水平。

3. 完善管理制度为提高工作效率,我国心脏导管室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如优化工作流程、加强设备维护等。

四、临床成果1. 治疗成功率提高2023年,我国心脏导管室在各类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治疗成功率不断提高。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t n r b e v d d rn ~ 3 n h f o I w— p e a n t n Co e u i n P V sa k n f a e e f c i e e s -o l swe e o s r e u i g 2 o 0 mo t so ] f o u x mi a i . n l so BP i id o f , f tv . a y t — o s e o e a e a d e o o c t e a e t s i s e d o u g r o . p r t n c n mi h r p u i n t a fs r e y f rPS c
b t e ih e til n umo ay wa 1 3 2 . mmHg,n h ai fb l o / av ig wa . S 0 1 . e ewen rg tv n rcea d p l n r s5 . 5 4 2 : a d t e rtoo al n v le rn s1 3 士 . 7 Th o i e it o t p r t ee fc se c l n t △ P< 2 rmHgi 5 6% o h a e . orse o i o t e o l a mm d aep so e ai fe twa x el twih v e 5a n9 . ft ec ss N e tn ss roh rc mp i — c
[ e od ] P l rr tn s P rua e u alo umo ayv luo lsy Ovr reb l o K yw rs umo ̄ ys oi e s ec tn o sb l np l nr av lpat o el g al n a o
先 天性 心 脏 病 肺 动 脉 瓣 狭 窄 (umo ayaet p l nr t[- o s , S 的传 统 治 疗 方 法 为 深 低 温、 循 环 下 开胸 手 iP) s 停 术 , 92 前 K n等[ 次 成 功地运 用 经 皮球 囊肺 自l 8 年 a 首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新进展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新进展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新进展【摘要】近年来,我国人口面临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们社会压力不断增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亦随之明显增加。

在治疗心脏瓣膜病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往往由于患者年迈、合并症多样化以及开胸等外科手术史的后遗症等方面原因,导致治疗开胸手术心脏瓣膜后产生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1]。

但在采取心脏瓣膜修复术或置换治疗后,取得临床效果显著[2]。

如今,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现笔者就近几年来对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新进展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新进展【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34-021 心脏瓣膜病的病因主要为[3-5]:(1)风湿热导致的瓣膜损害,风湿性心脏病患病率达0.183%。

(2)中老年瓣膜退行性心脏瓣膜病逐年增加,退行性改变表现为钙化,粘液变性等,主动脉瓣钙化65%以上,增厚发生率为29%,狭窄发生率2%,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为75%。

(3)代谢障碍性瓣膜损害。

(4)先天性瓣膜病。

心脏常受损的瓣膜[6]:①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以及主动脉瓣等方面的狭窄和关闭不全。

2 治疗的新进展2.1 二尖瓣反流的介入治疗二尖瓣反流主要是指器质性二尖瓣反流以及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前者主要是由风湿性病变导致,后者主要由左室结构重新构建而导致[7]。

治疗该类疾病,目前主要采用外科二尖瓣成形术或者二尖瓣置换术,而在介入治疗该疾病方面主要采用经皮二尖瓣修复术以及经皮二尖瓣成形术[8]。

2.1.1 经皮二尖瓣修复术经皮二尖瓣修复术是在外科二尖瓣修复手术基础上形成的alfieri技术[9]。

alfieri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使二尖瓣口的有效面积有所减少从而使得其发生的反流程度得到缓解。

介入方式采用mitraclipltm系统为典型,通过右心房以及房间隔的穿刺与借助钳夹缝合前后瓣叶等一系列手段,使二尖瓣双出口得以形成,二尖瓣反流程度得到控制与缓解[10-11]。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缺损治疗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缺损治疗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缺损治疗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马星星;高智耀;张义和【期刊名称】《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17)005【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combined with atrial septal de-fect occluder closure de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septal defect(ASD)combined with pulmonary stenosis(P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38 cases of ASD patients with PS,the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 were improved,underwent PBPV treatment PS and AmpIatzer occluder ASD.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the pulmonary valve transvalvular pressure difference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immediately TTE were performed after surgery to observe atrial septal without residual shunt,and after 1 months,3 months and 6 months,TTE was performed. Results 38 cases of patients underwent PBPV surgery and AS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were successful.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PBPV,post-operative catheter measurement of PG,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ultrasound measured PG,Vmax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All patients in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TTE showed ASD complete closure,occluder in good position,not on the adjacent tissue influence,no residual shunt atrial septalsurgery. After 1 months,3 months and 6 months TTE were checked,no occluder shift,no other complications of atrial septal,no residual shunt,18 secondary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patients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effective treatment. Conclusion After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ASD in diameter,position and other associated symptoms and the defect edge in the preoperative condition,PBPV combined with ASD occluder defect treatment of ASD combined with PS is effective and safe,and can achieve good clinical results.%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缺损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8例ASD合并PS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同期行PBPV治疗PS和AmpI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记录比较每例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肺动脉瓣跨瓣压差(PG)和最大流速(Vmax),患者于术后立刻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观察房间隔有无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复查TTE,观察疗效.结果 38例患者同期行PBPV术及ASD介入封堵治疗均获得成功.与PBPV术前比较,术后导管测量PG、右心室舒张末压、超声测量PG、Vmax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于术后即刻TTE显示ASD封堵完全,封堵器位置良好,未对毗邻组织产生影响,未见房间隔有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复查TTE,未见封堵器移位,未见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房间隔未见残余分流,18例继发右室肥厚患者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在术前检查对患者ASD的直径大小、位置、其他合并症状及缺损边缘的情况有详细了解的前提下,PBPV联合ASD封堵器闭合缺损治疗ASD合并PS是有效而且安全的,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总页数】4页(P509-512)【作者】马星星;高智耀;张义和【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脏血管医学中心陕西延安 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脏血管医学中心陕西延安 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脏血管医学中心陕西延安 716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带孔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J], 陈火元;朱鲜阳;盛晓棠;张端珍;王琦光;韩秀敏;崔春生;庚靖淞2.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J], 石萍;杨杰;杨敏;刘莉莉;孙若鹏;赵翠芬;王玉玮3.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同期行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J], 代政学;张玉顺;王海昌;贾国良;刘建平;王小燕4.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上狭窄及低氧血症1例 [J], 李俊锋;张莎;白元;许旭东;赵仙先;秦永文5.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儿童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狭窄及瓣上狭窄的临床分析 [J], 庹娟;陈沅;李谧;易岂建;吕铁伟;计晓娟;白永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的研究进展潘文志,周达新,葛均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心内科 上海 20032)通讯作者:葛均波 Email:ge.junbo2@zs-hospital.sh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PPVI )是最早运用于临床的经皮瓣膜置换技术,2000年即有临床成功运用的报道[1]。

但是,相对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 VI ),PPVI 影响力较有限,发展相对缓慢,人们对之了也解较少,这是因为重度肺动脉瓣反流(PR )的患者相对较少,且与主动脉瓣反流相比PR 对人体影响较缓和,故人们对PR 不够重视。

然而,近年来,人们开始对PPVI 更加关注,主要因为:一方面,越来越多研究显示,重度PR 会对患者长期预后会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器械的改进及经验的积累,PPVI 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断提高。

本文对PPVI 进展作一回顾总结。

1 PPVI 的适应证PR 反流少见,医源性因素目前是临床上最常见、最具临床意义的病因,也是目前PPVI 最主要的适合人群。

在国内,法洛四联症(TOF )等有右室流出道(RVOT )及肺动脉狭窄的患者行手术矫正过程中普遍行RVOT 跨瓣补片术(RVOT 、肺动脉纵向切开后加补片以扩大管腔内径)以解除RVOT 及肺动脉狭窄,会使得肺动脉瓣环扩大、瓣叶对合不良(有些患者术中甚至切除病变的肺动脉瓣),导致明显的PR 。

而国外许多中心则会在RVOT 置入带瓣膜人工血管,虽然短期之内不会有PR ,但长期应用后,人工血管会出现钙化导致RVOT 梗阻,且其生物瓣膜会出现功能退化导致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这种综合征被称之为RVOT 功能不全,是目前国外报道的PPVI 主要适应人群。

单纯性PR 早期耐受性较好。

TOF 术后出现PR 者,在最初10~20年内不出现症状。

但慢性PR ,可导致右心负荷增加、右心扩大,继而引起右心衰、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室颤、房扑、房颤)甚至是猝死,同时由于扩大的右心挤压左心室导致左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下降、运动耐力降低),进一步恶化患者的临床状态。

持续性室速及心脏性猝死是PR 患者最严重的不良事件,TOF 修复术后患者10年内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每年0.06%,但10年之后达每年0.20%,其危险因素包括RVOT 补片、男性、高NYHA 分级、QRS 波宽度>180 ms [2]。

由于长期的PR 会对患者长期预后造成不良影响,人们就提出肺动脉瓣置换(PVR )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PVR 及PPVI 术。

然而,关于PVR 的益处,目前研究数据还不够多,特别是缺乏长期随访结果,且各研究结果不一致。

可以肯定的是,对于某些人群,PVR 术能明显带来益处,然而,是否实施PVR 需要权衡受益程度及手术风险,其次是需要确定手术的时机。

对于症状明显者,毫无疑问PVR 是合理的,至少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对于无症状者,PVR 的适应证目前暂无明确的、统一的标准。

200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 )指南建议对严重PR 合并中至重度右室功能不全或扩大者行PVR 是合理的,但并未对中至重度右室功能不全或扩大做出明确的定义[3]。

可以肯定的是,手术的时机是有上限的。

数个研究显示,当右室舒张末容积指数超过160~170 ml/m 2或收缩末容积指数超过80~90 ml/m 2,患者术后右心室将不能缩小至正常(右室舒张末容积指数<100 ml/m 2)[4,5]。

这就是意味着,PR 患者在右室扩大到上述水平之前就应该手术,否则即使将来手术效果将很差。

至于PVR的下限阈值,虽然缺少有力证据,Geva和Dave根据他们的经验提出右室舒张末容积指数>150 ml/m2作为PVR的阈值[6]。

但有更激进者研究显示对右室舒张末容积指数<150 ml/m2行PVR也是可行的[7]。

对于PPVI效果方面研究目前也较缺乏,但可以肯定的是,PPVI相对于外科手术创伤性更小、手术风险更低,对于外科手术高危患者尤为合适,因此,PPVI的适用范围可能相对较广。

然而,目前PPVI对患者RVOT的解剖有一定要求。

参考Geva的建议[8]并综合前述的文献,我们总结PPVI 的适应证为:①患者存在中重度的PR(磁共振测量反流指数>25%),合并或不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或RVOT管道狭窄;②有症状,包括运动耐量下降、右心衰症状及相关的心律失常导致的症状(心悸、黑曚、晕厥等);无症状者有以下1种以上情况者:三尖瓣中度以上反流;右室舒张末容积指数>150 ml/m2;右室收缩末容积指数>70 ml/m2;右室射血分数<45%;QRS波宽度>180ms;RVOT瘤样扩张;与右心扩大有关的心律失常(室速、频发室早、房扑或房颤);③RVOT-肺动脉主干解剖学上合适,直径在16~22 mm(随着瓣膜支架的改进该标准在不断变化)。

2 PPVI的器械目前比较成熟的PPVI器械系统有两种:Medtronic公司的Melody瓣膜系统和Edwards公司的SAPIEN瓣膜,均属于球囊扩张介入瓣膜。

前者已经通过FDA批准应用于PPVI手术,后者正在积极进行FDA批准的Ⅱ期名为COMPASSION临床研究(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ID NCT00676689)。

Melody装置组成为在铂-铱球囊扩张式合金支架上缝制有三叶式牛颈静脉瓣膜。

扩张时植入瓣膜的内径变化范围较大,为10~22 mm,这归功于静脉瓣所制瓣叶的良好弹性和较大的瓣叶结合面。

输送系统设计为球囊内球囊导管,常规尺寸为18~22 mm,配有装配系统。

SAPIEN瓣膜最初设计是用于TA VI,但已经得到CE(CONFORMITE EUROPEENNE)认证被批准用于PPVI。

目前推出的最新一代的Edwards SAPIEN-XT瓣膜支架采用钴铬合金为材料,更为坚固,体积更小,压缩性更好,最小可通过18F鞘管输送;重新设计的瓣膜确保即使关闭压力较时低瓣膜也能关闭,同时耐久性也增加。

该瓣膜目前有20mm、23mm、26mm和29 mm等型号。

以上两种瓣膜支架使用时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预先在RVOT置入一个支架,以加强肺动脉支架牢固性,减少瓣膜支架的冲击力,从而减少瓣膜支架断裂的发生率[9]。

这两种瓣膜支架适用于RVOT-肺动脉瓣环内径在16~22 mm患者,绝大多数为TOF置入人工血管通道的患者,对于RVOT-肺动脉瓣环内径大于22 mm,上述瓣膜支架并不能适用。

在早期,曾有学者对数个RVOT扩张患者置入Melody瓣膜支架,结果支架脱落发生率很高[10]。

一些学者开始着手于研发适合于伴有RVOT扩张PR的瓣膜支架。

Boudjiemline及其同事[11]在部分试验病例中在较大RVOT置入“漏斗减压”支架,然后在漏斗减压支架内置入瓣膜支架。

另外进行的研究是采用两端大、中间直径小的瓣膜支架,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12]。

Schievano等设计一种沙漏状的镍钛合金支瓣膜架,并用它为一位RVOT内径35 mm患者成功实施PPVI术[13]。

在国内85%以上的TOF患者接受了采用跨瓣补片的RVOT扩大术,肺动脉瓣环内径远远大于22 mm,故上述两种国外瓣膜支架基本不适合我国患者,设计适合我国患者的瓣膜支架迫在眉睫。

杭州启明公司已研发出适合我国患者的Venus P瓣膜支架,在2013年东方心脏病学会议期间葛均波教授使用该瓣膜支架已成功为2例TOF术后合并重度PR且RVOT扩大的患者实施PPVI术。

目前国际上临床使用的Medtronic Melody及Edwards SAPIEN系统均为球囊扩张瓣膜,形态为直筒状,置入前需要预先在RVOT植入一个固定支架,还需要2个扩张球囊,故费用较昂贵,且不适合于RVOT扩张患者。

而Venus P为镍钛合金的自膨胀瓣膜支架,形态上为双喇叭状(缝有三叶猪心包制成的瓣膜),置入前无需在RVOT预先放置固定支架,无需扩张球囊,使用更为简便、经济,更为重要的是目前肺动脉瓣环适用范围为16~27 mm(随着经验积累将来适用范围可能更大)。

该瓣膜支架已在上海中山医院进行临床试验。

3 PPVI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3.1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是PPVI最严重的并发症,迄今为止报道的2例PPVI术中死亡均为瓣膜支架压迫冠状动脉所致。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或者右心室流出道异常的患者通常合并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或者肺动脉流出道与冠状动脉位置异常。

在进行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或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过程中可能导致冠脉动脉狭窄。

为了避免此类并发症,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测量球囊扩张肺动脉同时予非选择性或选择性冠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与肺动脉毗邻关系及受压迫情况,以确保之后植入的瓣膜支架不会压迫冠状动脉。

3.2 肺动脉夹层 肺动脉管壁夹层通常发生在管壁有钙化病变及周围有疤痕组织的情况下,肺动脉夹层或者剥离是一种潜在的重大不良事件,因此手术前必须准备好外科手术。

急性血胸需紧急放置胸腔引流管和必要时进行带膜支架的植入以隔离破裂的肺动脉。

Melody肺动脉置换系统早期在欧洲研究中发生肺动脉夹层比例为1.9%(3/155),其中1例患者由于长时间复苏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10]。

该置换系统在美国的研究中,发生肺动脉夹层破裂的报道为1.5%(2/136),其中1例患者进行了紧急外科手术,另1例患者则行带膜支架植入术[14]。

3.3 肺动脉穿孔 肺动脉瓣置换手术过程中需要一根坚硬导引钢丝引导下将22-26F输送鞘送至肺动脉瓣位置,该过程可能导致肺动脉穿孔损伤,出现无症状性肺出血或者血胸。

Melody肺动脉置换系统早期研究中发生肺动脉穿孔比例1.3%(2/155)。

该置换系统在美国的临床研究中发生比例相近[1.5%(2/136)][14]。

另外Edwards公司的SAPIEN 瓣膜在COMPASSION临床研究的33例患者中发生2例[15]。

该情况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下可用一个扩张球囊压迫肺动脉穿孔处,以争取足够时间来进行带膜支架植入手术或者修补穿孔的肺动脉外科手术。

3.4 吊床效应 吊床效应是指静脉壁从支架上分离导致支架内再狭窄。

这种效应在早期Melody肺动脉置换系统研究中曾有报道,一旦发生则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取出置换的瓣膜。

但是改变了瓣膜设计之后,成功解决该类问题。

新设计的瓣膜和支架之间沿着静脉壁全程缝合,之后未再有相关报道[16]。

3.5 支架断裂或者移位 支架断裂或移位是PPVI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裸支架植入后约有20%~43%左右的患者在随访中发现支架断裂。

和主动脉根部不同,RVOT/肺动脉主干在心脏周期的活动度较大。

心室收缩期时RVOT被下拉并发生扭转,对植入支架产生较高张力。

一些情况下支架局部断裂不影响血流动力学,没有临床症状,但需要对患者密切监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