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时间轴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笔记、提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笔记、提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纲要求】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新文化运动。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
5、科学发展观。
◇【课程标准】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探讨其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4、概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内容。
◇【知识整合】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睁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A、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并且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对世界大势一无所知。
(2)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益加剧。
(3)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
(“西学东渐”)。
(4)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B、代表人物及主张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1)、早期维新派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2)、维新思潮A、背景:a、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
b、甲午战败,一方面民族危机加深,另一方面证明“中体西用”洋务运动的失败。
c、西学的不断传播。
B、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见上图表)。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有哪些核心因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1、社会因素:甲午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
《马关条约》的签订加剧了民族危机。
2、经济政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C、维新变法思想对近代社会的作用:a、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完整版).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月考复习提纲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背景:政治:王室衰微,分封宗法制遭到破坏。
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阶层:士阶级活跃。
文化: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间。
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3. 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二、孔子和早起儒学。
孔子(名丘,字仲尼,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1. 思想核心是“仁”。
2. 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
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民本)3. 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符合礼的要求强调社会秩序。
4. 主张有教无类。
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
孟子(名轲,代表新兴地主阶级)1. 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2. “提出民为主,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3. 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所以要用仁政来回复和充实人的善性。
孟子提出的“仁政”:1.民有恒产。
2.省刑法,薄赋税。
3.勿夺其时。
荀子(名况,代表新兴地主阶级)1•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
2•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即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
3. 认为人性本恶。
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行善。
荀子语录:1.制天命而用之。
2.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名聃,代表没落奴隶主阶层)1. 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强调一切顺应自然,提倡清净无为,知足寡欲。
2. 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3•认为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
有天、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变化的。
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法、术、势)1•主张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震慑臣民。
提出系统的法制理论。
2. 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
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韩非子语录: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doc
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III)复习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节“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发展演变学习要求: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为例,了解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背景:(文科)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3.文化教育上,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士人的活跃起来,冲破礼法束缚,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根本原因:社会大动荡和大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
二、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儒(孔子、孟子和荀子)、道(老子和庄子)、法(商鞅、韩非子)、墨(墨子)。
1.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孟子、荀子)(1)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1主要思想观点:A.提出“仁”与“礼”学说,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主张“德治”。
C.注重政治和人事,对鬼神抱敬而远之的态度。
%1教育贡献:A.是最早创办私学的人之一,主张“有教无类”。
B.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六艺)。
C. 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促进我国文化教育发展贡献巨大。
整理“六经”;言论集《论语》。
(2)孟子:%1战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著作《孟子》,被尊为“亚圣”。
%1主要思想:A.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
B.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仁政”学说。
C.提出“君轻民贵”的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1战国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内容,著作《荀子》一书。
%1主要思想:A.在天人关系上,提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B.他对“礼”的思想进行深入讨论,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主张礼法并用。
孔子创立儒学之后,经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专题一一,百家争鸣时代背景:1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迅速增长,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 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3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份自由的思想家(活动主体)孔子和早期儒学(积极入世)【孔子:春秋时期】核心思想:“仁”{孔子先进的思想}“礼”{落后的思想,主张以礼治国,崇尚西周的等级制度}“克己复礼”,推行“德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宇宙观: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教育观:有教无类整理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后《乐》亡佚,成为“五经”孟子【战国时期】政治观发挥孔子“德治”的思想,提出“仁政”学说他提出的“民贵君轻”思想成为早期中国的民本思想伦理观仁义礼智“性本善”荀子【战国末期】他在儒学的基础上同时吸收了法家的思想政治观主张仁义,礼法并施哲学观天行有常(宇宙变化有规律)制天命而用之(懂得规律运用自然)主张“性恶论”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老庄之学(消极避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事物的两面性老子和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老子【春秋时期】哲学思想“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庄子【战国时期】主张“齐物”(万世万物的本质一样)逍遥无为老庄崇尚自然法家思想韩非子【战国时期】将“法(法规)”“术(手段)”“势(权势)”三者糅合为一“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变则备变”主张改革,以法治国,君主集权汉代以后,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亡,法家思想融合于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墨家的主张以严明的纪律著称“兼爱”“非攻”百家争鸣的影响①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各家思想推动了社会的变革②初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以后2000多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二,汉代儒学(已经吸收了各家学派的精华,不是单纯的早期儒学)罢黜百家(人物:董仲舒)背景: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治:王国问题,边境问题,社会问题日趋严重,急需救国方略思想:黄老之学已经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威胁: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大一统维护政治大一统丞相权重,威胁君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有利于皇帝实施“仁政”抑制暴政土地兼并,利用“三纲五常”维持社会秩序匈奴的威胁新儒学的特征1 儒学的神化,提高了儒学的实用性2 外儒内法新儒学的内容1 “大一统”“独尊儒术”2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加强君权,抑制暴政,缓和阶级矛盾3 “三纲五常”措施1 重用儒生2 把儒家经书作为国家规范教科书3 开始兴办太学4 实行察举制影响积极 1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并且开始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为建立大一统政权提供思想基础消极 3 百家争鸣的局面彻底结束,(汉武帝之后)抑制了其他学说的正常发展------------------------------------------------------------------------------------------------------------------------------ 太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汉武帝时期出了建立太学以外,还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点都是维护统治者需要,加强君主专制统治三,宋明理学儒学表现形式背景: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更是直接冲击着儒学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被进一步削弱;唐代中期以后,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1 程朱理学(唯心客观主义){格物致知} “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①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源,天理是最高范畴宇宙自然—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社会—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个人—指人的个性②方法论格物致知③对人的生活要求: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指“三纲五常”程:程颢和程颐兄弟合程“二程”朱指朱熹2 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朱熹区分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完整版)(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形成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阶级上:士阶层兴起并受到重用。
二、各家代表人物及主张1、儒家思想(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A.主要思想主张:A.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
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
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B.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C.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D.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E.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2)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A.思想——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理观:“人性本善”说。
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B.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②“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三时间轴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时间轴复习提纲
必修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民版历史必修Ⅲ复习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儒家:孔子:⑴提出“仁”与“礼”的学说;⑵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⑶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⑷教育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孟子:⑴“仁政”学说;⑵君轻民贵。
荀子: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⑵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⑴“道”是世界的根本;⑵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如:有和无,福和祸等)。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齐物”、“逍遥”。
法家:韩非:⑴严刑峻法;⑵加强君主集权;⑶主张变法。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
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儒学的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大一统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三、宋明理学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心学的创立者:陆必渊(“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异端”李贽:⑴批判程朱理学;⑵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黄宗羲:⑴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⑵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⑶学术上:“经世致用”。
顾严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其主张被梁启超总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船山遗书》。
批判“孤秦陋宋”,主张“循天下之公”。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造纸术发明和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明:西汉。
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
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适用于各版本教材)
历史必修三1百家争鸣的背景,意义2孔子早期儒学思想主张3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4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5儒家思想与治国之道6百家争鸣的出现,含义,意义7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异同8中国古代儒家,法家和道家的治国思想9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和意义10汉武帝“举贤良对策”的背景,意义1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13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背景原因14秦汉时期统治思想的演变及原因15现代“以德治国”与儒家提倡的“德治”比较16法家主张“法治”与今天的“”依法治国的区别和借鉴意义17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特点,实质18陆王心学代表人物,主要内容,特点,实质19魏晋隋唐儒学发展的特点20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时代,主要思想,实质,特征)21李贽主要著作,主要思想主张22黄宗羲的主要著作,主要思想主张23顾炎武主要著作,主要思想主张24王夫之主要著作,主要思想主张2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得到发展的原因和影响26韩非子,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不同看法产生的原因及认识27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主要思想及历史意义28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思想观点29智者学派思想与苏格拉底等学者的思想比较30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背景,意义和影响31文艺复兴的背景,表现,实质,核心与意义32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主要思想和意义33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作品34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35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36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和意义37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实质,历史意义38全面认识人文主义(含义,核心,特点)39主要启蒙思想家的观点40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核心,性质,影响41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三者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42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43四大发明过程和外传44四大发明历史意义45中国古代十进位值制计数法和割圆术46古代天文历法的地学47古代中国在农学方面的贡献48古代中国在医学方面的贡献49古代中国在建筑艺术方面的贡献50古代中国造船业和航海技术51中国古代发展的原因5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53中国古代科技从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的原因54《诗经》的地位和艺术价值55屈原的《楚辞》56汉赋的特点57宋词的来源,原因,简况,元曲的简况58唐诗的发展59宋词的发展60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61明清小说的发展62促成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繁荣的社会环境63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因分析64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及基本特征65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66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演变和特点67杂剧的形成和发展历程68明代传奇的形成和发展69清代戏曲的发展京剧的产生,发展,表演特色70元朝戏曲繁荣和衰落的原因71经典力学创立背景,奠定基础,建立标志,重大意义,历史局限72相对论背景,重大意义73量子论背景,提出过程和主要内容,重大意义74综合认识物理学成就的历史意义75.18世纪下半旗至19世纪生物学领域的革命性进展76世界神创说,上帝创世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比较(主要观点,形成原因,主要影响)77蒸汽机背景,过程,意义78电气技术的运用背景,过程,意义,影响79互联网的诞生条件,原因,影响,面临的问题80蒸汽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电力对人类社会的影响81知识经济产生的原因,条件,和影响8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83现代信息技术对世界局势的影响84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消极影响85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过程的比较86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级87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原因88开眼看世界的背景,代表人物,主张89新思想萌发的条件,新思想内涵,目的,倡导者,特点,影响90“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背景,目的,内容,代表,评价91维新思想的背景,内容,发展,影响92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比较93洋务派和维新思想主张的比较94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的比较95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比较96.19世纪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目的和发展历程97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性质,评价,结果98新文化运动的内容99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发展历程10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原因10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历史必然性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102近代中国历史上思想领域四次论战的认识10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104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评价105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起因,内容,实质,意义10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目的,指导思想,内容,意义,认识107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108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纲领的异同109毛泽东思想的背景主要内容,创立过程,意义110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和条件111中共七大时毛泽东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原因11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思想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113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过程,理论本质,理论要点1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历史条件,根本任务115重大会议的探索116“三个代表”思想创立的背景和目的117正确理解“三个代表”118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原因11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比较120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12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122我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123我国现代科技发展的原因124“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背景,目的,含义,意义125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培育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126“科教兴国”战略及其历史意义127“双百”提出的背景,提出,基本精神,评价128“双百”提出后的重要成就129“双百”方针的贯彻所受的干扰破坏130文艺的春天131“双百”提出的背景,必要性和现实意义132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133人民教育制度创立的措施及特点134中国教育较大发展的表现135邓小平对中国教育所做的贡献13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教育事业得到发展的表现137当前国家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措施138当前教育面临的挑战的原因和应对策略139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140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或启发14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主要特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42主要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143主要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144.20世纪苏联主要文学作品的特点145.19世纪以来世界主要文学反映的时代背景146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美术的时代背景,147主要特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48新古典主义美术代表作品的艺术价值149浪漫主义美术代表作品的艺术价值150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151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152印象画派美术代表作品的艺术价值153现代主义美术代表作品的艺术价值154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155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156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比较157爵士乐和摇滚乐的比较158.19世纪音乐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形成原因159现代主义音乐反映的时代特点160.20世纪流行音乐的特点161电视传播媒介的优势和局限性162影视艺术的发展特点163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时期?历史背景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其中,后来成为主流思想的是哪一家?流派:道家学派的老子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
主流:儒家学派。
3.百家争鸣的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百家争鸣的影响?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5.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及其思想主张?孔子;他的核心思想是仁。
仁就是爱人,要实现仁就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民;行为主张:克己复礼,教育主张“有教无类”,首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6.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影响?主张“有教无类”影响: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7.孔子对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的贡献?其言行载于何书?编订古籍《诗》《书》《礼》《乐》《易》《春秋》后称“六经”;他的言行载于《论语》一书。
8.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两位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各是什么?孟子,荀子;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实行“仁政”;主张“性本善”的伦理观。
荀子主张:“性本恶”的伦理观,“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
“仁义王道,以德服人”9.法家集大成者代表人物是谁?其生活的时期及其主张?其影响是什么?韩非子。
战国末期。
主张君主以法治国,君主专制;影响:符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趋势。
10.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及影响?其著作?董仲舒;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形势;“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宣扬了“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著作:《春秋繁露》11.董仲舒把百家中哪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儒学思想?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1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及影响?(1)起用儒学者参政。
历史 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学派的形成。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形成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⑴经济:井田制崩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⑵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候、士大夫崛起⑶阶级关系:“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⑷思想文化: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观点: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
2、“百家争鸣”的含义: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学者、思想流派,相互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 ------------→诸子百家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商鞅3、影响: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1、孔子创立儒家思想⑴创立:春秋晚期⑵基本内容:①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主张“克己复礼”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包含了民本思想;③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垄断。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进步性:A、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B、提高人民地位,促进生产发展保守性:主张恢复周朝制度,维护奴隶主的统治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⑴孟子的思想①政治思想: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②君民关系: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思想;③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⑵荀子的思想①政治思想:施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君民关系: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③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三.道家、法家和墨家1. 道家:①老子:道家创始人,春秋晚期楚国人。
高中历史必修三时间轴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时间轴复习提纲
必修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
——动乱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
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
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
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一)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演变一、春秋战国形成:1、春秋孔子:(1)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2)政治上提倡“为政以德”。
(3)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
(4)教育上主张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学思结合。
2、战国孟子:(1)思想核心是“仁政”。
(2)重民,主张“民贵君轻”。
(3)人性本善。
(4)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3、战国荀子:(1)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2)人可以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
(3)主张“性本恶”。
(4)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从而成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二、西汉发展成为正统:1、董仲舒与新儒学:(1)思想:“大一统”。
(2)基础:“天人感应”学说。
(3)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主张:A、君主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B、提出“三纲五常”的人伦道德标准。
(5)特点: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道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三、宋明时期形成理学: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成为集大成者。
元朝将他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2)主张:A、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理”。
B、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C、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1)陆九渊:A、提出“心即理也”,“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B、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
(2)王守仁: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四、明清反思、批判理学,儒学发展:1、“异端”思想家李贽:(1)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权威。
(2)主张个性自由发展,男女平等。
(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认“天理”的存在。
2、王夫之:《船山遗书》(1)批判宋明理学,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文综考点历史必修三的期末复习提纲
文综考点历史必修三的期末复习提纲在高中阶段,文综考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考试,往往关乎学生的高考成绩和未来的学业规划。
其中,历史作为文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需要我们认真复习和掌握。
而历史必修三是历史科目中的重中之重,为期末考试的复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就历史必修三的期末考点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复习提纲。
一、第一章:明末清初社会矛盾加剧和封建统治危机深化1、明朝晚期出现的刺秦画像、史实派、经世致用学派对中国新时期思想文化的影响。
2、明末清初的社会矛盾,如农民起义的原因、主要反抗对象和影响。
3、明朝末年封建统治危机的表现、原因和后果,如勾结剥削阶级、虚耗国力、外族侵略等。
4、清朝建立后,对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和改革措施。
二、第二章:晚清的民族危机和西方列强的侵略1、晚清时期的新兴派别和思潮,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2、晚清的农民起义、义和团运动等民族危机的表现、原因和影响。
3、列强侵略中国的手段和目的,如《不平等条约》、侵占领土、掠夺财产等。
4、列强入侵后中国的改革和反侵略斗争,如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等。
三、第三章: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1、五四运动的背景、起源和主要内容,如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思想等。
2、五四时期的思想倾向,如马克思主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在中国的发展。
3、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如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程、革命战争和建立新中国等。
4、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和历史作用,如民主思想的蓬勃发展、社会变革与进步等。
以上就是历史必修三的期末考点提纲,其中包含了必修三的三个章节的考点内容和复习要点。
要想顺利通过历史必修三的考试,需要同学们在复习期间要重点掌握这些考点,并融会贯通,在考试时更容易得到高分。
最后,希望本文能对同学们的期末考试复习提供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时间轴复习提纲
必修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建国以来的重现代大科技成就中国
的科——“百花齐放,技教百家争鸣”育
与
文学
艺术—现代教育
的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双百”方针的提出——曲折的年代
—文艺的春天
—人民教育的奠基
——动乱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