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宗教改革
高中历史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岳麓版必修3(1)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标】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列表归纳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观点。
通过角色扮演,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实质和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教学重点】简述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要思想观点及评价。
【教学难点】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二、多媒体展示学生预习问题,并评价。
1、神学是不是宗教迷信?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区别?赎罪券、教阶制度是什么?1、3、5、、7、9、11组2、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主要思想如何体现人文主义,思想有何异同?1、3、4、6、7、8、9、10、12组3、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什么?4、5、6、7、8、10组(1)宗教神学不同于迷信。
宗教一般是由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仪礼、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
(2)图示宗教的发展并简单讲解(3)原罪——(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
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所犯的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源。
(4)“赎罪券”——天主教认为,世人“犯罪”后,就失落了上帝的宠爱,必须悔罪做善功以赎罪。
但个人所做善功不足以完全补罪,教会可从功劳宝库中取而赠补之。
14世纪以来,这类赠予的方式,逐渐演变成出售赎罪券的方式来进行。
在销售“赎罪券”时,他们到处宣扬: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本人甚至已死亲属的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
(5)教阶制——是基督教逐渐形成的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天主教实行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从教会中心至地方神职人员等级依次为:教皇-枢机主教即红衣主教-首主教-总主教-主教-神父。
岳麓版 历史必修三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国家的分裂、落后,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教会剥削沉重,罗马教廷与德国的矛盾异常尖 锐;
没有强大的王权,反倒有利于各种反教会思想 的存在。
二、马丁· 路德发起宗教改革运动
(一)马丁· 路德
1、序幕: 《九十五条论纲》 2、思想主张: (1)因信称义
因信称义说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 神职人员 。 其“信”是与生俱来的、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 之中的东西。
油画《主教的俱乐部》
主教的宫邸艳丽 奢华,追随者们 在一同“探讨” 球艺的问题。他 们把教会变成了 一个奢靡的俱乐 部,优雅的谈论 着艺术、音乐和 戏剧。却少有提 及信仰的问题。
荷兰画家布罗尼穆斯. 博斯1470年作的油画 《愚人船》。这幅画描 绘了在荒宴中纵情声色 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 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 糕点。中世纪教会中所 谓圣者的愚蠢与自负加 上他们生活中的堕落、 益发使他们成为了人们 嘲弄的对象。
从以上材料,同学们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从以上材料,同学们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天主教奢侈腐化,搜刮财富用于享乐,不利 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已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 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 盾,引发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
一、欧洲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
(一)经济: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宗教: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激化社会矛盾 (三)政治:民族国家,民族观念的形成 (四)文化:文艺复兴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促使人们思想解放和观念的更新。
加尔文的实践,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其信仰 者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先驱,推动了欧洲近代化.
四、宗教改革的地位和影响
(一)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 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 独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共33张PPT)
关 于 “ 赎 罪 券”
马丁路德
教皇利奥十世
亚尔伯特是通过贿赂教皇的手段当上美因兹大主教的。贿 赂使他欠下银行3万弗洛林的债,为了还债,他自愿充当教皇的 代理人,负责替教皇兜售“赎罪券”。在销售“赎罪券”时, 他到处宣扬:购买“赎罪券”的人,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 上帝赦免本人的罪以及已死亲属的灵魂的罪,死者的灵魂就立 刻被从炼狱中拯救出来。消息传到路德耳中,他怒不可遏。
《使徒们领圣餐》,为约斯·凡·根特所作。这幅画中有明显的中 世纪造型特征:构图庄重对称,人物无个性,气氛冷峻,廊柱林 立,背景阴暗,隐含着幽静神秘。
婴儿洗礼:仪式由
一位牧师主持,在
洗礼盆周围举行,
由生父母和教父母
把孩子抱到洗礼盆
前接受洗礼。牧师
以父亲、儿子和神
信徒洗礼:包含着三种象征意义:1、
接受洗礼者浸入水中,这显示他们正在和 基督一起为罪恶而死;2、接受洗礼者在 水下的浸一小会儿表示他们和基督埋葬在
对欧洲尤其德意志的严重压榨; 具体体现:森严的教阶、繁琐的仪式;
僵化的教规、贪婪的敲诈;
二、宗教改革的过程
(一)马丁·路德改革(德国) 1、直接原因: 1)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 2)教皇向教民兜售赎罪券;
2、改革内容:
1)主张“因信称义”学说,认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 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天主教的圣餐仪式通常在每个周日举 行一次,而且每周至少举行一次。
领圣餐:
罗马天主教把他们的圣餐仪式叫做“弥撒”(Mass),日 常的弥撒仪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承认罪恶;念经仪式,这包 括诵读从《圣经》、某段布道和《尼西亚信经》里挑选出的三 段经文;吃圣餐。在圣餐仪式上,牧师为面包举行圣体礼,然 后把圣饼献给上帝并把它分给每个礼拜者。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件(共29张PPT)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练习巩固
2.16世纪以前的欧洲,当你问:“你是什么
人?”,得到的回答是“我是某家族的。”;16
世纪后,得到的回答是“我是天主徒”或“我是
新教徒”。18世纪后,得到的回答是“我是某国
中世纪的火刑柱
思想:垄断人们的意识形态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领域 必要性
可能性
经济 政治
最大的封建主 教权高于王权,腐败
文化 禁锢思想
导火线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讨论:15-16C 转型下的欧洲
例2材料1 “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 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追求 发财致富的梦想受到教会轻商思想的严重阻碍。
中学西渐
同时传教士又把中国文化(儒家思想)带到欧 洲,为启蒙运动提供支持,形成中学西渐。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
例4材料1 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 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 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教会土地 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兜售赎罪券
经济:欧洲最大封建主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材料2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 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 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问2:据材料可知,教皇与国 王的权力如何?
卡诺莎之辱
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高中历史必修3笔记(岳麓版)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宗教改革)16C一.背景1.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
2.政治上: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3.思想上:文艺复兴推动自然科学的产生,各国人文主义思想的活跃。
4.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向德意志人们兜售赎罪券。
二.实质新兴资产阶级领导的,得到城市手工业者、农民、小经济地主、部分君主支持的反对罗马教皇、反对天主教会、反封建的政治活动。
三.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标志: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关于赎罪劵的功效》。
2.主张:(1)强调因信称义。
(2)只要内心真诚忏悔、悔罪,就会能得到赦免。
(3)肯定圣经的权威,简化教会仪式。
3.影响:(1)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序幕。
(2)改革后创立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教鼎 13-1立的新局面。
(3)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四.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扩展)1.背景:(1)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全欧。
(2)受到路德学说的强烈吸引。
2.兴起:1536年出版了《基督教原理》。
3.主张:(1)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2)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是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是无法改变的。
4.影响:(1)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做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2)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五.16C宗教改革影响: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经济上: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了道路。
3.思想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促使人们思想得到 13-2解放。
4.社会上: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
六.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异同点相同点:1.都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权威》
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 条论纲》,标志着德意 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至今在德国仍流传着这样一则马 丁·路德的小故事:一年夏季马丁·路 德在返乡探亲途中,突遇暴风雨,电光 闪烁,火球落在他的脚前。他自念死期 临到,仆倒在地,大呼:圣安娜救我! 我愿意成为一位修士。瞬间雨过天晴, 结果他平安归家。为了守此誓约,虽遭 到家人大力反对,他仍坚决投进奥古斯 丁修会,专心侍奉神。进入修道院后, 他从事最卑贱的工作,开关大门,敲钟 扫地,清理房间,甚至在额富德城街上 逐门逐户乞食,期望修道士的刻苦生活 可以拯救他。
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权威》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权威》
购买“赎罪券”
为什么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发生?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发生的原因: “德国是教皇的奶牛”,请判断:
A、德国的养牛业发达 B、德国是罗马教皇的 牛奶供应国 C、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剥削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权威》
购买“赎罪券”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权威》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标内容: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 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权威》
一、宗教改革背景 什么叫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概念:在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大 背景下,16世纪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广大农民 和城市平民强力响应、个别国家君主支持的对封 建天主教会展开猛烈冲击并使天主教会发生分裂、 涌现出反映资产阶级的基督教新教派的宗教变革 运动。 ➢宗教改革实质: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 社会思想改革运动,它为西欧资本主义的进一步 发展开辟了道路。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权威》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3《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件(31张)(共31张PPT)
教皇出售赎罪券
1517年,路德在维登堡教堂大门 上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导火线:
1517年教皇印制大量“赎罪券”向教民兜 售。马丁· 路德对此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 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 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
为什么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发生?
材料:对于罗马教皇来说 ,意大利是它的老巢,法 兰西和西班牙是两个动辄 诉诸武力的超级大国,英 格兰又远在海峡彼岸,因 此只有积弱不振的近邻德 意志是可以任意欺凌压榨 的最佳对象。教会巨大的 财政开支在很大程度上要 靠老实的德国人来支付, 德国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 德国:德国四分五裂,是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人文主义宗教观 合理性,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都主张信仰 得救
两位改革家 思想的异同 ?
异:加尔文的先定论 (更激进)
都否定罗马 教皇的权威
都体现了人文主义 精神
思考:宗教改革的实质?
1、这场改革由哪个阶级发动? 新兴资产阶级 2、矛头指向何方?
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
思想、社会
3、在哪些领域进行?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扩展)
欧洲宗教改革第二 位伟大人物加尔文
1536年《基督教原理》
思想核心:“先定论”
上帝 永生与永罚
选民
弃民
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 否定了教皇信仰权威、否定封建主的特 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权,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甲:人生来是有罪的 ,只有尊崇上帝,忠 实地履行圣礼,通过 苦修才能得到上帝 的恩典。
乙:只要虔诚地信仰 耶稣就可灵魂得救, 无须经过烦琐的仪 式。
1 甲乙各代 表谁的观点? 2 二者主张 甲:上帝是不与 有何不同? 乙:每个教徒,只要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课件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植根在日耳曼民族心灵深处的民族意识的增强,要求改革的呼
声日益高涨。各路诸侯都希望得到绝对的政治主权……利奥十
世派人在德国兜售赎罪券,导致后来发生的一切。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 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 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 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一种复生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代文化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 革 …… 享 受到 了 “ 文艺 复 兴 ” 所 开 拓 出 来的 人 文 主 义 的影 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 依 据 所 学 知 识 指 出 作 者 所 说 “ 这 两 个 意 义 是 都 不 错 的”的依据。 (2)从材料二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宗教改革 比文艺复兴“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约化,以便节省时间与金钱发展工商业,故 A 项正确。 答案:A
主题二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 (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 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
解析:材料反映了 15 世纪时欧洲资产阶级、王权与天主教会 在经济上的矛盾,人文主义思潮产生于 14 世纪意大利的商业 城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 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王权的政治革命,与题意不符,故 B 项 错误;C 符合题意,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信仰问题, 故 D 项错误。 答案: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第一篇章 吐旧纳新追潮流(改革的背景)
1483年路德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小镇,他父 亲是一个小矿主,当时矿冶、制革等手工 业部门中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他的 父母信奉天主教,但不过分热诚。
材料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和阶级的新变化 是?
研习法律 。 突遇暴雨,发愿为修士。 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加入修道院。
通过补充材料,了解马 丁路德对待教权和世俗王权 的态度。
第二篇章 披荆斩棘呼自由(改革的内容)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517年 路德张贴《九十五 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 的序幕。
第二篇章 披荆斩棘呼自由(改革的内容)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塔上经验” 路德在修道院的隐居塔 上孤独地冥想罗马书中 的诗句时,他突然发现 了他所寻找的: “因为神的义,正在这 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 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 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 得生。”
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文化:基督教三足鼎立;
解放思想,传播发展了人文主义
课堂巩固,知识运用
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 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 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 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A 赎罪券的增加仅仅是贪婪之心
B 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D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拓展延伸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 改革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涉及领域和群体的角 度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不同。
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文化领域,局限于 上层知识分子群体; 而宗教改革还是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较 广泛。
挑战教皇的权威 ——欧洲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 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③上帝是不与油嘴之人直接交往的,只有在我们教士的 主持下,才能聆听到上帝的福音;否则,就要受到永世
惩罚。 因行称义
④每个教徒,只要自己面对《圣经》,真诚忏悔,就可直 接与上帝心灵沟通,无须你们所谓尊贵的教士,凡信徒
皆为祭司。 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反对出售赎罪券 B.改变天主教的仪式和教义 C.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D.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
信仰得救
(一)马丁·路德在德国的宗教改革
天主教会 因行称义
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
靠遵守教阶制度, 通过神职人员, 复杂的圣礼得救
靠信仰得救,读《圣经》、 与上帝直接对话,简化仪式
实质是维护教皇绝 对权威,为教皇垄 断神权服务
实质:否定教皇权威,信仰自 由,灵魂自主。具有鲜明的人 文主义色彩。
④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下列有关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B.改革后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 的局面 C.德国宗教改革风靡全欧 D.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 的依据
(二)加尔文在瑞士的宗教改革
• 材料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 于信仰而不在于行善,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 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 “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 天堂;弃民则相反。
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马丁·路德和德国贵族提出,要摆脱 罗马教廷的掠夺,建立不受教廷统辖的、独立的国家教会, 并用本民族语言举行祈祷活动。1555年,双方缔结了《奥 格斯堡合约》,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这一原则 A.强化了德意志诸侯对臣民的人身控制 B.加速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进程 C.使宗教信仰和民族国家发展联系起来 D.阻碍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进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问题: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进行?
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 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 皇帝不得不依赖教会的力量……教会的力量非常 强大。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 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 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
原因:罗马教廷对德 国的剥削最为严重。
(1)经济: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材料二:14-15世纪民族观念的崛起,新兴资产阶级需 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和适合本阶级需要的世俗化的文
化的体统系一(, ,2)而 残政教 酷会 迫治为害:维异天护教主自徒教己和会的其成利他为益进欧,步肆人洲意士强阻。化挠天王欧主权洲教的各会障国成碍
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 材料三: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文艺复
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卡诺莎之辱”
材料一: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 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 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 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 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 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 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 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 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
马丁路德
关 于 “ 赎 罪 券 ” 辩 论
教皇利奥十世
• 教皇派: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进钱柜叮当一响,买主挂记的 那个人的灵魂就立刻从炼狱直飞天堂;
• 路德派:很显然,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 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
• 志为转移 • 教皇派:“圣礼”是把上帝的恩典传授给圣徒们的必不可少的媒 • 介,如果没有我们尊贵的教士主持,你们就不可能获得上帝的恩 • 典,永远不能得救。上帝啊!真的不可饶恕啊。 • 路德派: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到自己真诚忏悔,都可以直接 • 与上帝发生关系而无须教会的媒介,你们自以为很崇高吗?信 • 仰的唯一依据就是《圣经》,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 教皇派:要多行“善功”,上帝永远偏爱那些实行禁欲、过贫穷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
中世纪雕塑 《安东尼.奥索》
《西斯廷圣母》
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
——我的信仰我做主
问题1:宗教改革前马丁· 路 德的身份是什么?
问题2:他的主要宗教理论是 什么? 问题3:他的宗教理论产生了 什么影响?
马丁· 路德是什么身份呢? 天主教徒(修士)
他想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灵魂得救呢? 苦行、修炼 罗马之行给他的思想带来了怎样的冲击呢? 意识到天主教会的腐败、贪婪,对 教义产生怀疑,开始决心进行改革
在英国出现什么经营方式?
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出现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经济: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促进了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
天主教会的神权受到打击, 世俗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 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
为欧洲从中世 纪向现代社会 迈进开辟了道 路,促进了欧 洲社会的转型。
教会兜售赎罪券
(四)意义
1、宗教改革在德国拉 开序幕 2、性质:这是反对天 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 革运动。 3、结果:改革后创立 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 台,与原来的天主教、 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 新局面。
信徒比例 天主教:50% 新 教:40% 东正教:10%
加尔文宗教改革
1、加尔文的宗教理论是 什么?
2、他的宗教理论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呢?
(一)理论 有人说:“加尔文的宗教理论是对马丁路德宗教理论 的继承和发展。”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继承:信仰才能得救
发展:“先定论”
先定论
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穷 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 法改变。
(二)意义 材料一:我自己个人奋斗,发家致富,不是我自己贪财,而是 上帝要我去当商人,让我去奋斗的,因为上帝早就定好了。所 以,个人财富是合法的,谁都要尊重,不可以夺走。 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材料二:上帝从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 “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意志 无法改变的。这并不意味着基督徒可以对他们在世上的行 为漠不关心,谁是“选民”,谁是“弃民”,可以通过上 帝的呼召体现出来。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 “选民”和“弃民”的标志。而人必须通过自己的奋斗取 得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件
依据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 析说明14~16世纪的西欧发生了哪些变化?
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这是宗教改 革勃兴的社会根源。当时西欧社会发生的变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 面:在经济上,随着生产力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 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在政治上,资产阶级和 新贵族的形成,有力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出现
原罪:原罪是人类始祖 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命 令偷吃禁果所犯的罪行, 传给后世子孙,是人类 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根源。 救赎:人类因有原罪而 无法自救,上帝(天主) 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 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 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 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 跟随耶稣的人都能得救。
“原罪”
“救赎”
一、穿透黑暗的曙光(宗教改革的背景) ——教皇、教会的特权(或地位)
二、冲破樊篱的呐喊(宗教改革内容)
青年路德是个品学兼优的好 学生,然而一场暴风雨改变了他 的命运,甚至改变了整个欧洲社 会。 1505年7月2日 ,返校路上 的路德突遇暴雨闪电,他吓坏了, 脱口而出:
“圣安娜,救我! 我愿意成为一名修士!”
修士路德发誓终身不婚,过着禁食、抑欲、守夜的苦修生活,希望得到救赎。 路德还获得了两次到罗马教廷参观学习的机会,然而天主教会、教皇的权威和腐败,却 让他很失望甚至愤怒。
路级争人教德要取的的在的求精个和路摆主神性 现德脱张 自实的“神体 由的革因学现 和人命信—束了 反身主称—缚这 封依张义罗,一 建附。”竹打时 的的它的风破强期不从潜《天烈蓬合神台宗主愿勃理学词教教望发性角里通会。展。度包史精的论含简神资证着编独产了解》裁阶宗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传统儒学财富观念。
材料二 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 望。它强调,要想成为上帝的选民,除了靠上帝预先安 排之外,还必须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作为。新教伦理不 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 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一个人是虔诚的信徒,首 要条件就是他必须做好自己的世俗工作——劳动,只有 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才可以更好地荣耀上帝。即使 是经济上富有的人也不能逃避劳动。新教禁欲主义的节 俭必然要导致资本的积累,强加在财富消费上的种种限 制,使资本用于生产性投资成为可能,从而也就自然而 然地增加了财富。
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这说
明宗教改革( )
B
A.消除了宗教与世俗间的矛盾
宗教改革破除了
B.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世俗的精神垄断 罗马天主教会在
上帝和信徒之间
C.建立了西欧各国的民族宗教
的中介作用
D.实现了现实生活与宗教世界的和谐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否定了教会权威,促使理性时代到来;
材料 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提出了“三种秩 序”的理论。路德认为:“在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是 不可侵犯的,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政府必须掌 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教会又 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 于天国之中或信仰者的心灵之中,是绝对精神性的、 不可见的。后者存在于人间,但只是一种世俗的组织 ,如同政府和家庭一样,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 方,归世俗的政府管理。” 依据材料,概括路德的核心思想
政府的权力是最高的,教会和家庭要服从政府的领导
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有利于民族意识发展;抨击了天 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三)评价 (1)实质: (2)积极 经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政治:世俗政权地位上升,增强欧洲民族意识,
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文化:摧毁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思想解放
A.挑战权威 C.崇尚理性
B.否定神性 马丁并不否定基督 D.倡导民主 教的信仰
2. 加尔文
材料一: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 仰而不在于善行;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 根据和权威。
材料二:加尔文把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 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 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在路 德遭到失败的地方,加尔文却获得了胜利。加尔文的 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
B
资本主
C.教会腐败是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义经济
D.马丁·路德完全否定了天主教教义
的发展
罗马教会 因行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教徒(信仰上帝) 上帝 直接对话、得救
我的信仰由教会 做主
我的信仰由 我 做主
“因信称义”的实质——否定教皇的权威
(二)内容 1. 马丁路德 (1)主张: ①因信称义 (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二)内容 1. 马丁路德 (1)主张: ①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
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
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
,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
靠赎罪券。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天主教、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 B.马丁·路德强调信仰的重要性
美国的纸币,你发现有何特点? IN GOD WE TRUST.
宗教改革(16世纪)
基督教的演变
基督教 一世纪诞生
1054年第一次分裂
天主教(西派)
东正教(东派)
16世纪第二次分裂
天主教
新
路德派 教加尔文派
英国国教派
(一)背景
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
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
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
②肯定《圣经》权威,否定教皇权威。 ③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价教会。 (2)影响: 新教产生,基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西联系
以下是16世纪东两方两位思想家的言论,其共
同之处是( )
A
马丁·路德:“教皇和自己的会议,只有当其
行动和法令与《圣经》相一致时,人们才有
必要服从。
批判教会教皇权威
李贽:“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 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 后为正脉也”批判孔子权威
他(路德)破除了对权威的崇拜,却恢复了 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 变成了僧侣。 ——恩格斯
学者钱乘旦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直
接后果并不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恰恰相反,16、17
世纪的欧洲正是由于新教的出现才使得宗教情绪变得
更为强烈。”其依据在于新教( A.排斥世俗生活
)D
文艺复兴的推动
宗教改革
(一)背景
材料: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发展, 市民阶层也逐渐兴起,对教会的大一统神 权与正统神学的统治极其不满,于是酝酿 出反教会的市民“异端”思想。市民的 “异端”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神 权的合法权威,反映了市民阶级建立“民 族教会”或“廉价教会”的愿望,为16世 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遗 产。
材料三: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 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 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当德国的路德 教变成诸侯手中的驯服工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却在荷 兰创立了共和国,并且在英国,特别是在苏格兰,创 立了有力的共和主义的政党。
2. 加尔文 (1)主张 ①信仰得救;肯定《圣经》权威,否定教会权威;简化
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
宗教改革
(一)背景
材料:在新航路的开辟后,伴随着西欧 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 发展起来。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教会 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不满 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3.英国国教 (1)内容:
增强王权
(三)评价: (1)实质: 早期资产阶级以宗教为外衣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的一场政治运评价
有学者指出:“宗教改革克服了罗马天主教会在灵魂与
肉体、天国与人间、理想与现实之间造成的二元对立以
及由这种对立而导致的信仰虚假和道德堕落,把基督教
B.对人的束缚更严苛
C.主张信仰自由
D.加剧宗教信仰狂热
(三)评价 (1)实质 (2)积极 经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政治:世俗政权地位上升,增强欧洲民族意识,
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文化:摧毁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思想解放
(3)局限性 借助宗教形式,未彻底与封建势力决裂场政治 运动
“所有的节日都应该废除,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 。假若有意要保留圣母和较大圣徒的节日,就应 当把他们并入礼拜日,或在节日仅举行一个早晨 弥撒,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时间。”该
中世纪末期宗教“异端”思想的影响。
宗教改革
(一)背景: 1.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文艺复兴是萌芽阶段)
2. 政治: (1)民族国家的形成,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王权 (2)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德意志深受教会压榨,矛盾
尖锐 3. 文化: (1)中世纪末期宗教“异端”思想的影响。 (2)文艺复兴的推动。
作用:否定教会的“因行称义”,使人获得 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三)内容 1. 马丁路德 (1)主张: ①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作用:否定教会的“因行称义”,使人获得 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材料二 教皇不是圣经的最后解释人,信徒人人都可直接 与上帝相通而成为祭司,无需神父作中介。
(一)背景
宗教改革
材料: 16世纪,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
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 还从德意志掠取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 “教皇的奶牛”。德意志深受教会压榨,矛盾尖锐
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 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15世纪开始,英 国、法国、西班牙等领土明确的国家开始形成, 也正是这一时期开始才出现了“英国人”、“法 国人”、“西班牙人”这样的民族概念,这些国 家后来被称为民族国家。
3.英国国教 至尊法案(1534年):
首脑: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 会议:教会召开宗教会议,事先必须经过国王的 同意。 教规:现行教规须经国王指定人员审查。 法庭:教会法庭的职权移交国王法庭。 保留: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财产:没收修道院的房屋、土地、贵重物品及其 他一切财产,转归王室所有。
民族国家的形成,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王权
宗教改革
(一)背景
材料: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 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 进行揭露和批判,宣传个人的自由、平等和 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 著名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在1503年发表了 《基督的战士手册》,强调信仰发自内心, 而不在于外在的礼仪。1509年他撰写《愚人 颂》,对教皇和上层教士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这些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
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
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
在( ) A.抨击罗马教廷
A
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
教皇出巡
宗教改革
(一)背景
材料一: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 的封建主,占据了天主教世界土地的1/3,并 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 式搜刮钱财。政治方面,声称王权来自教会认 为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教皇鼓吹教权高于王 权,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在思想文化领域, 它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精 神支柱。在社会生活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天主 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天主教徒,一个人 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