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的三重性_科学、反思与行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Z
本里,“我”开始隐退,文化和仪式仿佛在特定时 星 -●
间、特定地点自主的发生,“我”在确认了事件的真
41
NATIONALITIES
JN口J徽N G.尻洪凰:民族愚钾:夏惺:种手、反墨匈仃动思与行动
尺 实性之后就退场了,退场反而进一步确认了事件 的权威。所渭的田野,也经常被类比为物理、化学

的实验室,回顾调查过程也如同撰写实验报告。通 过归纳和总结经验材料,文化的整体面貌就矗立
(phonemic)和语音的(phonetic)推演出来了,反映 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看待同一文化的不同角度。
主位是指研究者不凭自己的主观认识,尽可能的 从当地人的视角去理解文化,通过听取报道人所
反映的当地人对事物的认识和观点进行整理和分 析;客位是研究者以外来观察者的角度理解文化,
以科学家的标准对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进行解
万方数据
沈洪成:民族志的三重性:科学、反思与行动
托ATloNALITlES RESEARcM IN QINGHAl
人的生活,描绘出某一族群的整体社会面貌。英国 的普利查德(Evans—Pritchard)、弗思(Raymond Firth),美国的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米德 (Margaret Mead)等社会人类学家,都以其在非洲、 太平洋岛国和其它地区的调查,丰富和发展了田 野调查方法的内涵。其间,虽然拉比诺(Paul Rabinow)的《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把人类学家的 实地调查过程作为描述对象,贝特森(Gregory Bateson)的《纳文》把人类学家的民族志写作过程 当做描述对象,13怛民族志的科学主义范式并没有 受到根本挑战。
在读者眼前了,这就是本质主义的基本思路,即书

写那个独立于我们的、客观的研究对象。但是在建
构主义者看来,我们收集的资料是研究者和研究 勰 对象在特定情境中共同建构起来的。研究所得的
各种资料并不是把握客观现实的可靠路标,而是
宓 作者在一定话语体系的限制下,对自身社会生活 经验的一种理解或诠释,因而重要的问题是如何
释,用比较的和历史的观点看待民族志提供的材
料。i111在科学民族志中,主观与客观的分离是科学
研究得以展开的基本前提,研究者就在这种分离
状态中描绘文化中人的行为和活动。而在反思性
的激励下,研究者的强势文化立场更往往成为批
判的对象,让文化中人自己发声成为基本的准则。
过分“自我的他化”可能被认为是“植入其中”或
本的研究方式,但是在外部它一直遭受定量研究

言 的质疑和挑战,在内部也面临着科学主义与人文 茎 主义的冲突和矛盾,本文力图描述后一个问题,并
三 对其前景做一些讨论。


一、反思性对传统民族志的挑战


(一)马林诺斯基的科学民族志范式

20世纪20年代,马林诺斯基(Bronislaw
下,将观点建立在观察所得的证据的基础上;最后
返还到它的研究对象中,成为当地人验证和解读 的对象。再次,从社会层面来说,现代社会制度会
定期把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情境中,并把这作
为制度组织和转型的一种建构要素,iSl而社会实践
也总是不断地受到关于这些实践本身的新认识的
检验和改造,从而在结构上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特
征,191民族志文本并不能超然于社会运作之外,这
文化也将成为反思的对象。面对事实与建构、主住与客位、科学与艺术、中立与介入等二元对立状态,本文认为民族志研究应
文章编号:1005—5681(2011)Ol删 具有三重取向。即科学、反思与行动。
关键词:民族志;接触地带;科学主义;反思性;社会行动 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
On the Ethnography Trinity:Science,Reflection and Action
种知识生产活动也会参与到文明和野蛮社会建构 的过程中。
二、民族志中的二元取向
经过20世纪60和70年代民族志的危机时期,
反思民族志成为新的典范。很多研究者开始以谦
逊的态度进行田野调杏,给予研究对象更多的尊
重,注重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对话及其共同建构
起的文本,而在撰写民族志文本的过程中,“我”也
不再是刻意回避的字眼,而是主动进行自我反省。 ;
Key words:ethnography;contact zones;scienfism;reflexivity;social action
把对异地人群的所见所闻写给和自己一样的 Malinowski)根据在遥远的特罗布里恩德岛上的田
人阅读,这就是民族志(ethnography)。…从词源上来 说,它是指对某一族群(ethno)的描绘(graphic o人 类学在对原始部落社会的研究中,不断丰富着民
在反思性的推动下,民族志力图在一系列二元对


立的取向之间维持平衡。

(一)方法论上事实与建构的张力


从马林诺斯基开始,民族志作者的标准形象,

都是跨越界限的旅行者,通过亲身参与异文化的 篇
活动收集材料。并由此确认了材料的真实性。“我
岛 全
在那里”、“我亲眼见到”、“我亲耳听到”等修辞手 三
法往往出现在民族志文本的开头,而在正规的文
用。研究对象超越了孤立封闭的原始族群,拓展到 田野工作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
不同时空中的个人、群体、组织甚至国家;研究方 要与当地人长期生活在一起,保持密切的接触,与
式也不再是简单的描绘,而是容纳了观察、阐释、 村落中的社会环境非常协调的融为一体;其次是
反思等多种方式。民族志业已成为社会科学最基 摆脱先人为主的成见,在科学原则和目标的启迪
滋第N·O期.I洲Ja年n.2,01月i哥墨氏缮研霓

民族志的三重性:科学、反思与行动

沈洪成 爹
(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确
摘要:科学民族志致力予客观描述遥远的他者,主客的分离折射出文明与野蛮的距离。现代性将散落在世界角落的文化

卷入同一历史进程,并在与地方性的碰撞中创造出一个接触地带。当民族志转向这个接触地带时,民族志作者及其所置身的
解读规定这些资料之意义的那些话语或其它符号 系统。IlOI本质主义的取向意味着,事实存在那里,研
究者要“发现”它;建构主义的取向意味着,没有什
么事实,研究者要“发明”它。如何将基于事实的观
察和基于理论的反省结合起来,是研究者需要应
对的首要难题。
(二)研究角度上主位与客位的张力
这一对概念是从语言学的术语音位的
万方数据
着自身的话语。

(三)反思民族志的意涵
反思性(reflexivity)取代了科学,成为民族志

新的标签。反思意指返还自身,这是一个自我指涉
过程,由于研究者与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研究者的关联越来越紧密、
长期和多样化,同时考虑到研究对象的自我意识,

反思开始成为民族志研究的核心。【5l真实性历来被 视为民族志的核心问题16j,这一准则也成为反思的 石弄 对象,如何达成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视域融合成
(二)科学民族志的危机和重建 20世纪60年代,科学民族志进入了一个危机 时期,科学主义的共识被打破,民族志方法遭受了 一场根本断裂。这一危机主要包括j个方面的内 容:首先,从民族志方法内部来说,马林诺斯基日 记的发表引发了公众对民族志研究者职业道德的 大讨论,弗里曼(Derek Freeman)揭示了米德《萨摩 亚人的成年》中虚假的材料,雷德菲尔德(Robea Redfield)和路易斯(Oscar Lewis)在墨两哥同一村 镇做研究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等等;其次,从 社会科学方法论层面来说,科学权威背后隐藏的 意识形态受到广泛批评,后实证主义、解释学等替 代性方案重新进人人们的视野;最后,从社会背景 上的来看,人们不再信奉科学推动社会进步的神 话,一个族群的进步对另一个族群反而意味着压 制,多元主义的社会理念受到广泛认同。 在这一背景下,两条重建的努力重新激活了 民族志。首先是格尔茨(Clifford Geetrz)的阐释人 类学(interpretive anthropology),他重新界定了文 化,认为它是人自己编织起的意义之网f4|,这意味 着每个人对自己所置身的文化都有所理解和把 握,而民族志的任务,就是对“每个人对意义的阐 释”的冉阐释,深描(thick description)取代了观察 和记录,成为民族志新的基石。其次是马库斯 (George Marcus)等学者在《写文化——民族志的 诗学与政治学》、《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 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中对民族志写作过程与 新民族志实验的讨论,受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 义的启发,作者的权威身份、写作的修辞策略、文 本的政治后果等都成为反思的对象,而过去,这一 切都被作者的修辞策略隐藏起来。第一条路线聚 焦于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力图用建构主义取代 本质主义的思路,从而在方法论上挑战了主体与 客体分离的实证主义方法论。既然每个人对生活 于其中的文化都有所领会和理解,民族:基作者的 任务就是通过理解异文化反观自身的文化。第二 条路线则聚焦于文本的建构过程和后果,力图用 多元主义取代一元的权威话语,从而将民族志作 者及其文本置于权力关系的格局中。真理背后的 权力机制在地平线上显现后,每个文本都在彰显
我反而成为认识兴趣所指向的对象”f7J,科学民族
志的殖民主义取向饱受批判,马林诺斯基的日记
和米德笔下萨摩亚人的成年礼都成为批判的导火
索。其次,从知识的主体来说,每一主体都可以将
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民族志文本的解读中,知识的
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同时,由于研究者置身的社会
与研究区域之间的距离缩短,民族志文本很可能
sH EN Hong-che ng
Abstract:Scientific ethnography describes the remote others objectively.The separation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indicates the space of civilization and savage.The scattered cultures all over the wodd were involved in the.game historical proce龉through modernity.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dernity and locality brought forth contact zones.When ethnography focmes on it,the author and his culture also become the reflexive objects.Because of the dual conOficm between fact and construct,emic and etic,science and art,value free and intervention,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re is a trinity in one ethnographic study,namely science,reflection and
野渊查,写作了《西太平洋的航海者》。该书第一次 从社会科学方法论层面,对民族志方法做出系统 阐述。旅行家、传教士、殖民地官员等业余民族志
族志的意涵,建立起写作的基本范式(paradigm o 这一范式逐步被社会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学科采
的作者,由于缺乏科学态度,导致他们不可能从琐 碎的生活中勾画出土著的独特文化模式。而一项
霁盟凳差墓篙差糍溅 是一套搜集和处理资料的方式,如详细连续的记
录、从具体材料中推论、使用大纲图表等。121 马林诺斯基确立的这些原则,成为科学民族
遥远的野蛮人设定为观察对象,并将自己规定为 无偏无倚、价值中立的观察者,通过亲身参与当地


收稿日期:2010-10—21
--
作者简介:沈洪成(1983一).男.安徽蚌埠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
为新的价值取向。静态、凝同与封闭的文本被开放 完 的文本所取代,民族志作者不再拥有毋庸置疑的
权威,信息提供者、作者、读者、相关文本所构成的
互动网络形成一个多声道,取代了权威作者的独
白。作为民族志新的核心特质,反思性至少具有三
方面含义:首先,从民族志作者一方来说,他也处 于一个复杂的权力网络中,“作为认识出发点的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