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网络媒体公信力现状

合集下载

网络媒体公信力问题探析

网络媒体公信力问题探析

网络媒体公信力问题探析(一)摘要]网络媒体是以大众传播为职业的传播者,其所发布的信息总是体现一定的倾向性、思想性和导向性。

但是,由于大量虚假新闻在网络上蔓延,导致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远远落后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

本文将从网络媒体公信力不高的表现以及提升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措施等角度探讨我国的网络媒体公信力的现状。

关键词]网络媒体公信力“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它不仅是向大众传播信息的媒体,更是表达公众舆论的载体和平台。

从最近几年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来看,网络媒体所表现出的影响力、趋势、社会地位、以及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能力都清楚地表明—网络媒体已经成为我国的主流媒体之一。

和其他大众传媒一样,网络媒体也是以大众传播为职业的传播者,其所发布的信息总是体现一定的倾向性、思想性和导向性。

但是,由于互联网的新闻消息的发布几乎没有门槛,受众可通过论坛、BBS帖子等多种形式在网络上充当记者发表自己的信息言论。

这就造成了一些夸大歪曲甚至编造的事实等假新闻在网络媒体上泛滥,误导大众、混淆视听。

随着假新闻的不断出现,使得网络媒体的信任度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这些虚假新闻的出现严重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新闻媒体的功能是告知受众新近发生的事实,同时,它是集广泛性和快捷性于一体的最基本的信息传播的主渠道,而新闻真实性便是这条主渠道的生命,也是新闻媒体形成自己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基础。

对于新兴的网络媒体而言,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也同样适用。

如果网络媒体出现假新闻或内容严重报道失实的情况,对其媒介公信力是最大的伤害。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逐渐成为了受众获取信息、新闻的主要渠道,在新媒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然而,由互联网引发的的种种问题,却使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面临严峻挑战。

通过调查发现,人们虽然热衷于上网了解信息,但对于其内容的可信度持怀疑的态度。

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网络媒体由于技术控制的难度、管理的难度、编辑力量薄弱等多种因素,使得其公信力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明显的劣势,受众认为信任度高的媒体依然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媒体公信力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媒体公信力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媒体公信力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其公信力的建设至关重要。

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信任度和权威性,它直接影响着媒体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然而,当前媒体公信力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一、媒体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虚假新闻泛滥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不惜编造虚假新闻,误导公众。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声誉和公信力,让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例如,某些网络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发布未经核实的谣言和虚假信息,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新闻报道片面化部分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只选取对自己有利的角度,或者只报道事件的某一方面,导致公众无法全面了解事实真相。

这种片面的报道方式容易引发公众的误解和质疑,削弱了媒体的公信力。

(三)广告过度商业化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刊登商业广告,甚至将广告与新闻内容混淆,让公众难以分辨。

这种过度商业化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媒体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也降低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

(四)缺乏职业道德少数媒体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为了个人利益或迎合某些势力,进行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违规行为。

这种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媒体行业的整体形象,破坏了媒体的公信力。

(五)新媒体冲击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一些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未能适应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导致传播效果不佳,公信力受到影响。

同时,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门槛较低,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也给公众带来了困扰,影响了整个媒体行业的公信力。

二、影响媒体公信力的因素(一)信息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石。

如果媒体发布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公众就会对其失去信任。

(二)独立性和公正性媒体应保持独立和公正,不受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干扰,客观地报道事实。

一旦媒体失去了独立性和公正性,其公信力也将无从谈起。

论网络媒体公信力现状和对策

论网络媒体公信力现状和对策

现代传播论网络媒体公信力现状和对策秦家琛【摘 要】网络媒体作为信息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新型传播载体之一,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网络媒体不仅起步相对较晚,还存在网络媒体的公信力较差的问题。

本文中,笔者就主要阐述了我国网络媒体的公信力现状,并分析了目前网络媒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相关参考建议。

【关键词】网络媒体 公信力 现状 对策与现在主流的新闻媒体的流程相似,网络媒体也是首先由专业的工作人员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新鲜事件和吸引眼球的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和事件进行编辑和整理,再通过各大网络平台进行发布的过程。

网络媒体不但社会影响力相对较大,也容易快速形成范围较大的舆论传播平台。

一、目前我国网络媒体公信力的现状笔者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对目前我国网民对网络媒体和网络新闻的信任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总结如表一所示。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参考性,笔者选择在大连市随机对路人进行调查和访问,并当场记录,共73位路人配合并参与了此次调查。

)表1 我国网民对目前网络媒体和网络新闻的信任度调查汇总表网民对网络媒体和新闻的信任度所占百分比非常相信 3.0%相信48.3%一般7.3%不相信38.4%非常不相信 3.0%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虽然目前有一半以上的网民能够非常相信或者相信网络媒体和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但这远远达不到网络媒体应当具备的公信力,目前有至少四成以上的网民完全不相信或者几乎不相信网络媒体和网络新闻的真实性,由此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网络媒体的公信力相对较低,仍然无法达到甚至超过当今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标准。

以电视为例,作为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其公信力非常高,几乎95%以上的公众都非常信任电视中播放的新闻和事件是真实的,远远高于其他网络平台,这也是源于电视介入时期较早,时间较长且影响力相对较大。

此外,笔者还对目前我国不同年龄段的网民对网络新闻的阅读率进行了调查,汇总结果如表二所示。

网络媒体公信力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网络媒体公信力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三 )网络媒体 中大量 不 良广告 的存在 些 网络媒 体 为 了 获得 经 济效 益 , 向受 众发 送 大量 垃 圾信息, 使网民不得不浪费大量时间去处理这些信息, 受众 对 网络 媒体 的不满 情 绪 便 由此 产 生 。而且 , 现 如今 网络上 有大量的弹窗广告 , 这种现象在各媒体网站上 已司空见惯。 其 中一些 不 良广 告不仅 误导 受众 , 欺 骗 消费者 , 甚 至 危害 到 青少 年 的身 心健 康 , 因此 受 到 网络受 众 反感 和抵 制 。在论 坛、 博客和微博等等多个社交网站 , 每天都有数以亿计 的垃
传统媒体 的信息发布要通过相关审查部 门的严格把 关,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 的到来 , 每一个网民都拥有 了自由传 播的权力 , 贴吧吧主、 网站编辑还具有一定的把关权 , 但他 们的知识储备 、 个人素养参差不齐 , 不能与传统媒体中常见 的 “ 信息把关” 、“ 信息过滤”相提并论, 他们往往 以迎合 大众 口味或追求高点击率为尺度来对信息进行把关 , 这样 就会忽视信息的真伪 , 导致 网络垃圾广告漫天飞、 虚假新闻 到处 泛滥 等不 良现 象时有 发 生 。 ( 三 )网络 政策 法规和 媒体 制度 管理 滞后 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 , 与传统媒体相 比网络传播环境 不 同, 传统媒体 的政策法规 , 已不再符合 网络时代的要求。 在我国网络传播领域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网络上 出现 的一些问题不能得到法律 的保护。例如 , 网络运营商 的权 利义务、 网络版权 的保护等都缺少法律上 的规范 。政策法 规 的缺失 , 让 一些 不法 行为 得不 到有效 的规 制 , 网络安 全和 信息质量都会受到不 良影响, 从而危害到网络媒体公信力 。 ( 四 )网络媒体 经 营 中经济 利益 的驱动 网络经营部 门和网络从业者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追求 更大的经济利益。特别是一些商业性较强 的媒体 , 一切以 经济利益为主 , 将媒体的社会责任弃而远之, 借助一些煽情 式的标题、 血腥画面来吸引受众 , 放宽审查标准, 默许不 良 信息或制造虚假新闻的传播。甚至凭空捏造 出一些耸人听 闻的事件 , 以此来获取高点击率 , 谋取更多的商业利益。 公信力是网络媒体生命力的体现 , 是 网络长久发展的 基础 , 然而种种不良现象造成了网络媒体公信力急剧下降, 亟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公信力。受众是媒体公信力的评价 主体 , 受众对 网络媒体的信任 、 认可程度 , 是媒体公信力最 本质 的体 现 。因此 , 加 强对 受众 的关 注 , 尊 重受 众 的需 求 是 提 升媒 介 公信 力 的 现实 途径 之 一 ; 媒 体 从业 人 员及 每 一个 网 民都应 提 高 自身 的职 业 道德 和 专 业素 养 , 增 强 社会 责 任 感; 政府部 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使虚假信息的传播 者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和经济惩罚; 同时网络媒体也应建 立科学严密 的 “ 把关 ”制度和行业操作规范, 从根源上遏 制 虚假 信息 传播 , 减 少虚 假新 闻 的产生 , 营造 一个健 康 良好 的 网络 传播 环境 。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1. 引言1.1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兴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传统媒体在信息发布速度、观众互动性和报道形式等方面逐渐失去了优势,公信力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传统媒体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方面。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往往受到质疑,传统媒体在报道中可能存在不实消息或夸大事实的情况。

观众对于传统媒体的信任程度逐渐下降,公信力受到严重挑战。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

加强真实性和客观性报道是重要的一步。

传统媒体应当加强事实核查和报道准确性,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传统媒体还需要注重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借助新媒体平台提升传播效果和观众互动性,以重塑公信力,赢得广大观众的信任和支持。

2. 正文2.1 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困境1. 受到公众质疑:由于传统媒体过去的一些失误和丑闻,公众对其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产生了怀疑。

比如报道偏颇、失实的新闻,虚假报道等问题,导致公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下降。

2. 缺乏互动性:传统媒体往往是单向传播信息,缺乏与受众的互动和反馈机制,这导致公众对传统媒体的参与感和信任度降低。

3. 面临新兴媒体的竞争: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方式受到了挑战,公众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受到了冲击。

4. 广告商资金依赖:传统媒体的广告商资金依赖度高,一旦出现广告商干扰报道的情况,就会影响到传统媒体的公信力。

5. 人员素质和新闻价值判断能力不足:有些传统媒体缺乏专业素养和新闻伦理意识,报道冷漠、偏颇,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新闻信息,从而导致公信力下降。

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困境在于需要在信息时代面对新媒体兴起、公众怀疑、互动性不足等问题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重塑公信力。

浅析网络媒体公信力不足的表现及原因

浅析网络媒体公信力不足的表现及原因

不可否认,有不少网络传播者为了某种目的而违反传媒职业操守,践踏新闻职业道德。当一个传媒的操守出现问题,它所损害的就不仅仅是自身形象,而是诸多人的利益。只有建设新时期的新闻职业道德,加强新闻自律,才能树立健康、有序的网络媒体新形象。
4、外部经济利益的驱动
外部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网络媒体公信力不足的又一个原因。
网上新闻信息海量分布,鱼龙混杂,越发需要发挥编辑是媒体的“把关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对网络媒体而言,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即时性的特点,努力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在时间上压倒传统媒体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不少网络媒体忘记了“速度往往是准确的天敌”,一味求新求快,结果发了很多未经证实的新闻,以至于网络新闻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小道消息的同义语,严重影响了网络媒体在受众中的公信力。还有少数网络媒体,如一些传统媒体的网络版放着多媒体优势不用,单靠文字和图片打天下,对传统媒体形不成竞争优势,也在无形中降低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2、相关政策与法律的缺位
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组建于20世纪70年代,从1995年接受因特网入网申请以来,经过数年的发展,网络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广泛应用在生产、服务、生活等各个领域。然而,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毕竟是一个新兴事物,技术先行,法律缺位的现象在所难免。主要表现为一些网络立法还比较滞后;相关政策法规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完善;现实中的很多问题也得不到法律保护,如有关网络版权的保护,运营商的权利义务,电子证据的采集和公证等,都缺少法律上的规范。
网络侵权问题主要表现为网络新闻侵权。所谓网络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单位或个人通过网络媒体对社会或他人造成的不法侵害行为。如今,许多新闻媒体为了拓展业务市场,纷纷加人网络新闻竞争的行列,使得网络新闻侵权现象不断发生,已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与对策研究》范文

《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与对策研究》范文

《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与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在信息化社会,主流媒体作为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力量,其公信力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公信力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其社会责任的体现。

然而,随着媒体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对主流媒体公信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提升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提供参考。

二、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1. 信息真假难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量剧增。

然而,网络环境中虚假信息的传播给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一些不实报道、谣言的传播,使得公众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度降低。

2. 报道同质化严重主流媒体在报道内容上存在同质化现象,导致信息冗余,缺乏新意。

这使得公众对主流媒体的关注度降低,进而影响其公信力。

3. 互动性不足主流媒体在互动性方面存在不足,缺乏与受众的互动交流。

这使得主流媒体无法及时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反馈,难以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三、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对策1. 加强信息真实性审核主流媒体应加强信息真实性的审核,严格把关信息来源,确保报道的真实性。

同时,应提高记者的职业素养,培养其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2. 优化报道内容主流媒体应优化报道内容,避免同质化现象。

在报道内容上,应注重多样性、深度和广度,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应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公众提供有深度的报道。

3. 提高互动性主流媒体应提高互动性,加强与受众的交流。

通过开设互动栏目、建立社交媒体账号等方式,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

此外,主流媒体还应积极回应网友的质疑和批评,展现其开放、包容的态度。

4.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主流媒体应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秉持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进行报道。

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应关注社会利益,积极引导舆论,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5. 创新传播方式主流媒体应创新传播方式,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扩大传播范围。

例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与对策研究》范文

《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与对策研究》范文

《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与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在信息化社会,主流媒体作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力量,其公信力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不仅是其品牌价值的体现,更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石。

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面临严峻挑战。

本文将分析主流媒体公信力的现状,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当前,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和渠道的多样化,使得公众对于信息的选择更加自主,主流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其次,新媒体的兴起,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以其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使得传统主流媒体的受众流失。

此外,部分主流媒体在报道中存在的不实信息、误导性报道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其公信力。

三、公信力下降的原因分析主流媒体公信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部分媒体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忽视了社会责任,导致报道失实、误导公众的现象时有发生。

其次,新媒体的崛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碎片化、娱乐化,部分公众对于传统主流媒体的信任度降低。

此外,部分主流媒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缺乏及时、准确的报道,也影响了其公信力。

四、对策研究针对主流媒体公信力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1. 加强媒体自律:主流媒体应加强自律意识,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核机制,对报道内容进行多层次把关,防止不实信息的传播。

2. 提高报道质量:主流媒体应提高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对事件的全面、客观、深入的报道。

同时,应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了解受众需求,提高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强化舆论引导:主流媒体应充分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应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稳定社会情绪。

4. 拓展传播渠道:主流媒体应积极拓展传播渠道,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和覆盖面。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传统媒体在这一新媒体浪潮中,面临着公信力的挑战和困境。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受众群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对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就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1. 新媒体的崛起:新媒体以其快速、便捷、互动等特点,深受年轻人和互联网用户的喜爱。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传统媒体所占据的信息传播主导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而不再依赖于传统媒体。

2. 虚假信息泛滥:新媒体时代,虚假信息泛滥成灾,很多不实信息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迅速传播,给公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传统媒体在不加思索的情况下转载不实信息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使得公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3. 良莠不齐的自媒体:在新媒体时代,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的言论和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媒体的公信力。

受众对自媒体的看法和评判形成了对传统媒体的参照,一些不负责任的自媒体行为也对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4. 受众信任危机: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了受众信任的危机,很多受众对传统媒体的报道产生怀疑,甚至拒绝相信传统媒体所发布的信息。

二、对策1. 坚守真实报道: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应该把真实报道作为首要原则,加强新闻采编的规范,杜绝虚假信息的传播。

通过自律和规范自身行为,提高公信力。

2. 提升内容品质:传统媒体应该通过提升内容品质来吸引受众,采用多种形式的报道方式,增加内容的互动性,注重受众需求,提供更加符合受众口味的内容。

3. 发挥专业优势:传统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提供有深度、有广度的报道,满足受众对于专业知识和深度信息的需求,提高传统媒体的公信力。

4. 主动适应新媒体:传统媒体应该主动适应新媒体的趋势,把握新媒体技术和模式,积极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提升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社交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很容易引发传统媒体报道的误解和质疑。

新媒体平台对广告主和资讯生产者有更大吸引力,导致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受到冲击。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传统媒体需要重塑媒体形象,提升报道质量和真实性,以树立公信力。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更加重要,只有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信誉,才能赢得读者的信任和支持。

传统媒体应该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与时俱进地更新报道方式,以确保公信力不断提升,继续发挥其在社会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困境,社交网络,传播速度,广告主,报道质量,真实性,重塑媒体形象,重要性。

1. 引言1.1 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公信力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传统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受到了冲击。

新媒体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社交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使得新闻事件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世界。

这种即时性和互动性让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资讯,而传统媒体的报道周期较长,无法与之竞争。

新媒体平台如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对广告主和资讯生产者有更大吸引力,他们可以通过精准的定位和个性化推荐获取更多受众,从而获得更高的曝光和影响力。

传统媒体在这方面明显处于劣势,需要找到新的突破点来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面对这些挑战,传统媒体需要重塑媒体形象,提升报道质量和真实性。

只有通过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新闻道德,才能赢得读者和观众的信任,保持公信力和影响力。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传统媒体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正文2.1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新媒体的兴起导致信息传播的速度明显加快,信息量也变得更大,这对传统媒体的报道速度和报道深度提出了挑战。

《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与对策研究》范文

《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与对策研究》范文

《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与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在信息化社会,主流媒体作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力量,其公信力对于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传播速度的加快,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主流媒体公信力的现状、成因及解决对策,以期为提升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提供参考。

二、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1. 信任度下降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而一些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使得公众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度下降。

2. 内容同质化部分主流媒体在内容上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读者产生审美疲劳,对媒体产生厌倦感。

3. 传播方式单一主流媒体在传播方式上过于依赖传统模式,缺乏与新媒体的融合,无法满足现代受众的多元化需求。

三、公信力下降成因分析1. 媒体竞争加剧随着媒体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部分主流媒体为吸引眼球,追求点击率和收视率,忽视了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

2. 监管不到位部分地区对主流媒体的监管不到位,导致一些媒体在报道中存在夸大事实、歪曲事实的情况。

3. 舆论环境复杂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一些不实信息和谣言的传播,对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对策1. 加强内容创新主流媒体应加强内容创新,提高报道的独特性和深度,以满足现代受众的需求。

同时,要注重提高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增强公众的信任感。

2. 融合新媒体技术主流媒体应积极融合新媒体技术,拓宽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果。

例如,通过开发APP、利用社交媒体等手段,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提高媒体的影响力。

3. 强化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强对主流媒体的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标准,确保媒体在报道中遵循事实、客观、公正的原则。

同时,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媒体的违规成本。

4. 提升媒体从业者素质提高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培养一支具备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媒体队伍。

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摘要互联网作为信息双向交流和通讯的工具,被称之为继广播、报纸、电视之后的第四种媒体。

在这样一个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存的新型传播生态背景下,网络媒体的良性发展有赖于受众的使用、认知和评价,这就涉及到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问题。

从长远发展来看,公信力是新闻媒体保持持久竞争活力的不竭之源。

然而我国网络媒体公信力却出现了许多问题,网民对网络媒体的信任远低于传统媒体。

本文针对网络媒体公信力问题进行探讨,从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定义及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网络媒体公信力不足的具体表现,即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网络“炒作”盛行,误导网民的言行、网络媒体独创性不足、“新闻娱乐化“严重、网民素质层次不齐,恶搞之风严重;同时也探讨了造成网络媒体公信力不足的原因,并尝试对提高网络媒体公信力提出一些建言。

关键字:媒体公信力;网络媒体;把关人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AbstractInternet,as a means of information bidirectional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tool,is called the fourth media after radio,newspaper and televis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style communicational environment,that coexists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new media,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net media relies on the use,cognition and judgement of the audience,which relates to the credibility of the net media.From long run,credibility is the source for media to keep competitive energy.However,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our media´s users do not trust much net media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dia.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credibility of the net media,starts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credibility of net media,analyses the specific aspects about the lack of credibility of our net media that is,a flood of false net news,internet speculation everywhere mislead net users´behaviour,the lack of unique creation of the net media,news´s becoming more entertaining,different qualities of users and kuso´s tendency becoming more serious;At the same time discusses the reason why net media´s credibility is not enough and try to make some suggestion to improve net media´s credibilty.Keyword:Media credibility;Network media;gatekeeper目录前言 (3)一、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现状 (4)(一)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定义 (4)(二)我国网络媒体公信力研究的现状 (5)二、我国网络媒体公信力不足的表现 (6)(一)网络虚假新闻泛滥 (7)(二)“炒作”之风盛行,误导网民的言行 (8)(三)网络媒体新闻独创性不够 (9)(四)“新闻娱乐化”严重 (10)(五)网民素质层次不齐,恶搞之风严重 (11)三、我国网络媒体公信力不足的成因分析 (11)(一)传播客观的条件限制 (12)1、网络特有的传播机制和技术不足所致 (12)2、相关政策与法律的缺失 (12)(二)传播主体自身的问题 (13)1、媒介主体的思想偏差 (13)2、网络工作者职业素质不高 (14)四、提高我国网络媒体公信力的若干措施 (15)(一)制度层面 (15)(二)职业道德层面 (16)(三)受众层面 (17)结语 (18)前言2010年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论网络媒体公信力现状和对策

论网络媒体公信力现状和对策



图1 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信任度
通过图2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率最高的年龄阶
段为36~40岁,阅读率最低在28岁以下。

那么,将
1与图2相结合可知,网民的主要来源是18~50岁
这一群体,这个年龄阶段也是阅读率较高的阶段,由
此可见,48.3%的18~50岁的网民是相对关注新闻网
络的。

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电视在我国网络新闻信任
度得分中具有较高的信任度,电视作为传统网络媒介,
是我国公民观看新闻的主要模式。

在调查中可以看出,
人们对电视的信任程度都较高,甚至有些公民认为只
有在电视上播放的事件才是真实的,对其他网络平台
图2 不同年龄段网民的网络新闻阅读率
表1 城市/农村大众媒介渠道公信力得分
城市/农村城市平均得分城市标准差农村平均得分农村标准差电视7.96 1.487.81 1.57
网络新闻 6.62 1.96 6.24 1.75
广播 6.57 2.10 6.83 1.76


还能提高传统媒介的可视度。

结合传统媒介的品牌在网络平台中发布这一方式能快。

浅析新形势下的媒介公信力

浅析新形势下的媒介公信力

浅析新形势下的媒介公信力摘要: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人民对信息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媒介承担着重要传播义务,但它存在的种种弊病,例如不良广告、不实新闻等,却使其大众信任度一再降低。

媒介只有通过加强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机构内部管理并处理好与政治的关系来重塑媒介公信力。

关键词:媒介公信力公信力是媒介经营的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一种被公众信赖的内在力量,也是媒介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性因素。

没有公信力的媒介终将失去生命力,被受众所鄙弃。

近年来,从国外媒介到国内媒介,从中央媒介到地方媒介,或多或少面临着公信力下降的严重威胁。

不可否认,我正处于相对开放和进步的时代,大众媒介的角色扮演早已不是铁板一块,但即便如此,受众从这种开放中所获得的真正有用的信息却少之又少,媒介的正面角色愈演愈差,公信力受到严重质疑。

因此,我们不得不发出疑问:开放时代,大众传媒为什么会出现信任危机?面对日益多元的文化选择,大众传媒如何维持其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1.公信力丧失的原因1.1不良广告泛滥在大多数国家,媒介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广告,尤其在目前国内传媒盈利模式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广告几乎是媒介收入的主要来源。

正是基于这种利害关系,广告商仿佛抓住了媒介的软肋,在传播活动中对媒介进行着或明或暗的干扰。

例如各种涉性药品、医疗、保健品广告以及相关电视购物广告,内容低俗,画面不雅。

然而媒介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对这些不良的商业传播采取了听之任之的默许态度。

媒介的纵容不仅会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损害消费者的直接利益,而且污染了社会风气,败坏了媒介自身的信誉。

面对欺骗,公众对媒介的忠诚度大打折扣。

受众对媒介不买单,媒介传播对象减少,依托于媒介的广告覆盖人群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便极易形成广告商、受众、媒介三者之间的恶性运营模式,并最终导致媒介公信力的丧失。

1.2媒介面对竞争的不当手段近年来,媒介在市场大潮的推动下,为了增大发行量、提高收视率、多赚广告费,把经营活动渗透到新闻策划、报道、制作的全过程,从而滋生了失真新闻。

《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与对策研究》范文

《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与对策研究》范文

《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与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环境日趋复杂,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不仅是其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基础,也是其维持社会责任感和权威性的关键。

本文旨在分析主流媒体公信力的现状,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当前,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面临严峻挑战。

一方面,由于信息传播的迅速和多样化,公众对信息的筛选和判断能力参差不齐,导致部分公众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度下降。

另一方面,一些主流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存在片面性、误导性等问题,影响了其公信力。

此外,随着自媒体、网络媒体的兴起,主流媒体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增大。

三、主流媒体公信力下降的原因(一)信息传播环境的复杂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日益多样化,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更加广泛。

然而,这也导致了信息传播环境的复杂性增加,公众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往往难以分辨真伪,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度因此下降。

(二)媒体报道的片面性和误导性部分主流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存在片面性、误导性等问题,导致公众对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产生怀疑。

此外,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收视率等经济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进一步损害了其公信力。

(三)市场竞争压力随着自媒体、网络媒体的兴起,主流媒体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部分主流媒体可能采取激进、片面的报道方式,以吸引公众眼球,这也对其公信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对策(一)加强媒体自律主流媒体应加强自律,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规范,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同时,应提高编辑记者的专业素养和判断能力,使其在面对复杂的信息环境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二)强化内容审核主流媒体应建立完善的内容审核机制,对报道内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审核,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同时,应加强对自媒体、网络媒体的监管,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

浅析网络媒体公信力不足的表现及原因

浅析网络媒体公信力不足的表现及原因

浅析网络媒体公信力不足的表现及原因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面对信息泛滥、虚假报道等问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不断受到质疑。

本文将对网络媒体公信力不足的表现以及其原因进行浅析。

一、表现1. 虚假报道泛滥虚假报道是网络媒体公信力不足的突出表现之一。

由于互联网传播速度快、容易匿名发布信息,各种虚假消息不断涌现。

此类虚假新闻虽然一时能够吸引眼球,但却严重侵蚀了公众对网络媒体的信任。

2. 点击量导向报道为了迎合点击量需求,一些网络媒体过于追求热点话题,报道片面、夸大,甚至背离事实。

这种报道风格不仅影响了新闻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也降低了公众对网络媒体的信任。

3. 缺乏审查机制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审查机制相对薄弱。

部分自媒体平台存在信息发布审核不严的情况,使得大量虚假、低质量信息得以散布,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二、原因1. 封闭性传播网络互联网的开放性与传统媒体不同,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然而,由于信息过载和个人选择的局限性,很多人只会获取到与自己观点相符的信息,形成封闭的信息传播网络。

这种封闭性会导致人们容易受到网络媒体上的偏见和误导,从而很难正确评判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 经济利益驱动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赖广告收入,而广告收入往往与点击量挂钩。

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一些网络媒体不惜在报道中夸大事实,制造轰动效应,引导用户点击阅读,从而牺牲了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这种盈利模式的局限性是网络媒体公信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缺乏规范和监管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更加自由,缺乏行业的评估和监管机制。

尤其针对自媒体,缺乏强制的信息备案和实名制要求,使得一些个人或机构可以随意发布信息,加剧了网络媒体公信力的问题。

4. 信息病毒式传播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但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容易产生信息失真和偏差。

这种病毒式传播的特点,使得原始信息与最终呈现给公众的信息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进一步削弱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问题探析

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问题探析

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问题探析作者:***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2年第01期【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新闻媒体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引导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键要看公信力高低与否。

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能够快速获取信息。

倘若内容存在出入,人们就会开始质疑新闻的真实性的。

倘若证实是假的,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就会下降,其自身功能就会受抑制。

为此,本文将目光聚焦在新闻媒体身上,从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希望对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公信力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1.058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只有聚焦核心问题,才能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动权。

当前,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提升公信力。

首要任务就是立足时代,做好形势分析。

接下来,深入剖析导致公信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最后,从理论中汲取思路,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归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随着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提升,和谐社会逐步成型。

1. 互联网时代下新闻媒体业态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101074万人,相较于2020年,增长2175万人,增长率为2.20%。

截至2021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数量高达100668万人,与去年相比,人数增加2092万人,增长率为2.12%。

有一点不得不提,99.6%的网民都在使用手机。

只要具备上网条件,民众就可以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

互联网时代的四个特点,通、融、快、活。

通是指互联网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与人紧密联系到一起,真正实现无障碍沟通与交流。

融是指各种要素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

快就是变化快,要求新闻媒体具有敏锐的嗅觉,并不断增强市场把控力。

活指代活力,新闻媒体要将自己视为有机生命体,在新陈代谢中不断修正和充实自身。

只有将这些统统做好,新闻媒体才能拥有较强的公信力。

实际上,新闻媒体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
①喻国明、张洪忠:《大众媒介公信力理论研究》,第37-38页,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
②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73页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
⒉网络炒作跟风盛行
互联网的无限链接、信息资源丰富的特点为媒体的跟风炒作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媒体对热点问题紧抓不放的炒作加之网民变本加厉的跟帖、灌水,导致一些低级庸俗的内容充斥网络。2008年初炒遍两岸三地的陈冠希等香港艺人艳照门事件,正是通过网络媒体产生并进行广泛传播的,这一行为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笔者以为在满足了一些人的猎奇心理,吸引大量眼球的同时,网络炒作使人更难看清事实真相。炒作虽然会使网络媒体的点击率在短期之内有所提高,但是太多太过火的炒作最终也必定会弱化网民对其信任,效果适得其反。
⒊网络侵权行为频现
网络侵权问题主要表现之一即为网络新闻侵权。所谓网络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单位或个人通过网络媒体对社会或他人造成的不法侵害行为,主要表现为著作权侵权、名誉权侵权、隐私权侵权等。网络的开放性给作品的传播带来了更快的速度和更大范围的影响力,但同时其强大的复制功能使得作品一旦上网就更易带来各种侵权。此外,网络海量信息传播也使网络著作权的保护难度增大。种种侵权行为都在无形之中伤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p#分页标题#e#
其外延包括媒介渠道、消息来源、组织机构、从业人员等各个部分的公信力,也是指媒介的总体公信力。①其成果张洪忠的《大众媒介公信力理论研究》和靳一的《大众媒介公信力测评研究》从理论和测评两方面梳理了我国大众媒介公信力问题。此后,关注于不同媒体的我国大众媒介公信力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如笔者参与的正在进行中的中国传媒大学雷跃捷教授主持的对于我国广播电视媒介公信力的调查研究,以及由于互联网影响力的扩大而兴起的一些关于互联网的媒介公信力研究等。总之,如今我国媒介公信力研究已经逐渐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一个领域,且对于该命题的关注研究也在逐渐的深入化、具体化、系统化。在这种背景下,针对性的研究网络媒介公信力似乎也更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②我国城市/农村大众媒介渠道绝对公信力调查
喻国明教授所做大众媒介公信力调查显示: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抽样调查中,网络新闻都得了最低的分数:
⒉对于调查报告的分析研究
表1显示,我国民众中认为网络内容多数可靠的人数由2003年的53.7%下降到2005年的48%,仅仅两年之间就下降了将近六个半百分点,排除2005年调查有效问卷较2003年少的因素,网络媒介的公信力缺失问题严重存在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表2数据表明,在全体受众中,我国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总体弱于传统媒体,尤其是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媒体。此外,清华大学所做的一项网民媒介公信力调查还表明在中国网民心目中无论相对还是绝对公信力,电视总是居于首位,网络居于第2位,报纸居于第3位。
⒋网络无良信息传播
网络媒体给人们发布信息与言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伴随着这种传播的自由,也出现了无良信息充斥网络的现象。为了吸引受众眼球、提高点击率,网络新闻中暴力、色情信息已达到相当比例。除此之外,一些不良广告信息也充斥网络,危害甚大。毋庸讳言,眼下一些网络媒体发布媚俗新闻和虚假广告成风,已成为网民反映强烈的社会公害,它不仅污染社会风气,损害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形象,更在无形之中损现
⒈网络虚假新闻泛滥
互联网的新闻发布几乎没有门槛,网民可通过email、BBS发帖等多种形式发表自己的信息言论,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是记者。这无疑使得一些捕风捉影、夸大歪曲甚至编造事实的假新闻在网络媒体上泛滥。最典型的假新闻案例之一即2003年中国日报网站发布的《比尔盖茨被暗杀》这一假消息,震动了中国网络媒体界,有严厉批评者称之为中国网络媒体有史以来最大的丑闻。假新闻的不断出现,使得网络新闻的信任危机也随之而来。新闻媒体的首要功能是告知受众新近发生的事实,揭示事件的真相。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媒体形成自己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基础,对新兴网络媒体而言,发生假新闻或内容严重报道失实的情况,对其媒介公信力是最大的伤害。
二、我国网络媒介公信力的现状
要研究我国网络媒介的公信力现状,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什么是网络媒体。根据闵大洪先生定义,网络媒体是:按照新闻媒体传播流程运作的,(即由专业人员对新闻和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发布)具有公信力的,能够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和能够迅速形成社会舆论的网络传播平台②笔者将在本节阐述和梳理已有的相关调查报告,以明确我国网络媒介公信力的现状。
⒊外部监督机制的缺失
2000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网络新闻宣传局成立,负责统筹协调全国互联网络新闻宣传工作。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网络媒体立法依然滞后、相关政策法规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完善,现实中的很多问题也得不到法律保护。网络媒体产生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媒体的管理造成困难。相关政策与法律的缺位,会使一些不法行为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规制,进而造成由于管制缺位而产生危害网络媒体公信力的现象时有发生。
尽管在发展过程中,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遭到质疑,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网络媒体积极、健康的一面,并同时对其问题保持高度警惕。对网络这一新兴媒体,公信力更是参与媒体竞争的重要筹码和制胜关键。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亲切对话充分说明了领导人对于网络媒体的重视。我国网络媒体正处于发展的春天,此时,网络媒体应注重自我完善和发展,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这是提升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关键环节。相信随着网络媒体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网络媒体的媒介公信力会得到提升,最终使得网络媒体走上健康而具有媒介公信力的发展道路。
⒉传播主体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由于我国媒体网站不允许自行采写新闻,仍以整合新闻资源为主。网站编辑往往不注重新闻素养而更强调技术的熟练掌握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影响网络媒体公信力的一个因素。此外,互联网传播中普通受众也拥有网络话语权和新闻传播权。但普通受众又缺乏职业传播者应有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国当前传播主体的素质亟待提高。
通过对于我国民众媒介信任程度的调查状况的梳理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总体而言弱于传统媒体,尤其是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媒体。公众对于互联网络信息的信任度相当程度上受其接触网络的时间影响,对于网民以外的群体,网络媒体的可信度还远远低于传统媒体。由于受互联网普及程度以及其他一系列因素的限制,笔者认为当今我国网络媒体在全体受众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还不够强,网络媒体总体上具备一定公信力,但民众信任度尚低。
四、我国网络媒体公信力现状的成因分析
⒈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缺失
网络信息传播中,由于传者和受者界限模糊而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把关人,致使传统大众传播中常见的信息把关事实上已不可能。而事实上,网上新闻信息鱼龙混杂,对于把关人的要求更高。但是不少网络媒体一味求新求快而忽视了信息把关,以至于网络新闻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小道消息的同义语,严重影响了网络媒体在受众中的公信力。
⒈相关调查报告
①2003年与2005年我国互联网使用现状调查比较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分别在2003年9月和2005年7月发布了《中国12个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和《中国5个小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告》,现将两份调查报告对比分析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