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怎样高效听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帅怎样高效听课
听课是一项常规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听课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要想增强听
课实效,实现预定目标,就必须使听课效率达到最高,所以在听课时掌握正确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听课前的准备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计划,我们教师准备听课也是一样。必须做到有备而来。
1. 熟悉教材。听课教师课前要熟悉所听课的教学内容,了解本节课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
样写的,有何重点、难点等。
2. 设计教学。把白己放在讲课老师的位置,设身处地设想一下,假如我来上这节课,准备
怎样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在听课过程中进行对比,取长补短。
3. 盘点问题。盘点白己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的困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让白己
带着思考、学习、探究的态度去听课。
二、听课时的角色
以何种心态去听课,往往决定了听课的最终质量,带着欣赏的心态去听别人的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听课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考,认真分
析,应进入三种听课角色。
1. 进入“学生”的角色。要使白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
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学生才能听得懂,能应用、会掌
握。
2. 进入“教师”角色。将执教者的教法与白己听课前的教学构思进行比较,这样既可以避
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
则的同情和理解,看不到不足与缺点
3. 进入“学习者”的角色。任何一个老师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一定有他个人独到的
地方,在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执教者的长处。克服白己的短处,就一定能够很快地把别人的经验变成白己的财富。
三、听课记录
一堂课的教学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结构的安排、师生的双边活动以及教者的语言、板书、教态等各个方面。听课时我们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有利于课后进一步研究、学习,也为全面、准确地评价一堂课提供依据。要求笔记记得如同课堂实录一般,客观上难以办到。
因此,我认为应有选择地做好听课笔记。
1. 关注教师的导入语。看上课者如何导入,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关注教师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
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新知,如何组织学生白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
3. 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者应关注学生是否在教
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
出问题,还要看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表现、态度和习惯等。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是学而不教,而且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通过观察学生的学,反思白己上课时学生的表现,相互对照,查缺补漏,及时改正,提升白我。
4. 关注辅导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
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完整的板书反映了一堂课的知识结构,甚至可以看作是一份微型教案。高水平的板书设计必将使课堂教学大为增色。因此,对板书设计的记录不仅能抓住重点,而且有助于我们对课堂教学的分析与研究。
5. 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练习设计是否做到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
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听课后的整理与思考
听课是为了使白己吸取别人的经验,使白己教学上有所提高,所以在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该进行一番思考和整理。
翻看听课记录,进行反复琢磨,对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一写,议一议C 当然也可以与执教者交谈,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一番比较,写一篇《听课心得》,或者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白己班上试试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善
于进行分析、比较,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白己的教学实际,注意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改进白己的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白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古语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我们走入课堂,我们就成了这个教学活动的一份子,就不应该再把白己当作一个旁观者,而应该把白己定位于一个参与者、研究者,把握真实教与学的课堂实际。在课后,要“取他人之长处,启白我之智慧”,才能成就白己、提升白己,实实在在地使这堂课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