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合集下载

文言文小故事(优秀7篇)

文言文小故事(优秀7篇)

文言文小故事(优秀7篇)文言文小故事篇一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文言文小故事篇二NO.1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NO.2 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NO.3 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NO.4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

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盐已口爽,返为其患。

NO.5 曾子杀彘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投笔从戎典故

投笔从戎典故

投笔从戎典故篇1投笔从戎觅封侯班超一家都是享有盛名的文学家,他们都清正廉明,淡泊名利。

由于汉朝官员的俸禄很低,他们家经常出现衣食不周的窘迫局面。

班超没有做官,也就没有俸禄,只好跑到洛阳去投奔哥哥班固。

经人介绍,他终于找到一个在官府中抄抄写写的文书工作。

日子久了,他觉得抄书非常乏味辛苦,而且没有前途。

有一天,众人还在抄书,他忽然将笔掷在地上,仰天长叹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边疆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抄书这种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纷纷取笑他。

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当班超41岁时,匈奴控制了西域。

兴盛多时的丝绸之路为之中断,沿途贸易凋敝,严重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

汉明帝刘庄诏令大军西征。

早已对整天抄写官报文牍感到很厌烦的班超非常惊喜,立即加入到西征的队伍里,被任命为代司马,跟随都尉窦固西征。

班超到汉军后,充分显示了他远大的抱负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自公元74年班超抵达西域到公元92年的18年时间,班超带着36位壮士,以疏勒为根据地,历经无数战役,终于完成了统一西域的宏伟事业,确定了汉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地位,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在他65岁时,被封为“定远侯”。

班超身处于传奇般的家族,班氏三父子——班彪、班固、班超在历史上都赫赫有名。

班超投笔从戎,秉持建功海外的志向。

他曾以三十六骑荡平西域,在大汉的旷远疆土中,他是一个时代的剪影,在《后汉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志向是人生的指南针。

你内心怀着渴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定是充满激情,必定是满心欢喜,效果也往往事半功倍。

志向是人生的灯塔,你看着它就知道了航向。

我们拥有了志向,就是在迷途中找到了方向。

奔着志向努力,就是奔着胜利前进。

班超弃笔从戎,决绝地放下纸笔,勇敢地投身军旅,在边疆建功立业,终于封侯晋爵,名垂青史。

你确立了志向吗?若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那就赶快寻找自己人生的灯塔吧。

投笔从戎成语故事优秀6篇

投笔从戎成语故事优秀6篇

投笔从戎成语故事优秀6篇投笔从戎成语故事篇一tóu bǐ cóng róng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

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

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

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

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

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

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汉书·班超传》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作谓语、定语;指弃文就武弃文就武解甲归田◎ 他毅然投笔从戎,辗转天津、烟台、济南,投身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之中,先后经历了无数次浴血战斗。

◎ 1972年冬,黄建国投笔从戎,从无线电报务员到电台台长,一干就是十载。

投笔从戎成语故事篇二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投笔从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投笔从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投笔从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投笔从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上学的时候,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投笔从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后坐事免官。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众曰:“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

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作品注释1、戎:军队。

2、扶风:汉朝郡名。

3、平陵:汉朝县名。

4、徐令:徐县县令。

徐县,汉时属临淮郡,今江苏泗洪县一带。

5、彪:;指班彪。

6、修:讲究,重视。

7、内:内心。

8、孝谨:孝敬父母,办事谨慎。

班超投笔从戎作文素材

班超投笔从戎作文素材

班超投笔从戎作文素材话说那会儿,班超这小伙子,原本是个书生,天天就爱拿个笔杆子,写写画画的。

可他心里头啊,总有个不安分的劲儿,老想着要干点大事儿。

这不,有一天,他一拍大腿,决定投笔从戎,去边疆闯荡一番。

班超这人,别看他平时文绉绉的,真要干起仗来,那也是一把好手。

他到了边疆,很快就露了头角,打了几个漂亮仗,人送外号“边疆小霸王”。

班超听了,心里那个美啊,比吃了蜜还甜。

可是,边疆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混的。

风沙大,气候恶劣,有时候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

班超这人,别看他是个书生出身,可他那股子韧劲儿,硬是让他在边疆扎下了根。

有一次,班超带领着一队人马,去打探敌情。

他们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摸到了敌人的老窝。

班超一看,这敌人的营地,那叫一个固若金汤,硬闯肯定是不行的。

他眼珠子一转,计上心头,决定用个巧办法。

班超让人假装投降,带着礼物去见敌军的头头。

那头头一看,哟,这不是班超吗?怎么,书生也来投降了?班超一脸诚恳,说他们实在是打不下去了,愿意投降。

那头头一听,乐得合不拢嘴,心想这回可捡了个大便宜。

可他哪里知道,班超这是在使诈。

等他们放松警惕,班超带着人马突然发起攻击,打了个敌人措手不及。

这一仗,班超他们大获全胜,班超的名声也更响了。

班超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管是书生还是武夫,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就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而且,有时候,用点智慧,比硬碰硬更能解决问题。

这就是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一个书生到将军的传奇。

咱们河北人啊,就得有班超这股子劲儿,不管干啥,都得拿出点真本事来,别让人小瞧了咱们。

投笔从戎班超的故事

投笔从戎班超的故事

投笔从戎班超的故事投笔从戎班超的故事,是关于一位年轻人怀揣着爱国情怀,毅然决定从文学界转投军营,成为一名文艺兵,为祖国的安危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成为一名光荣的士兵的故事。

班超,原名班姓氏,字伯超,是清大学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班超怀揣着家国情怀,义不容辞地加入了红军,但在1938年太行抗战中,班超负伤被俘,后被关押在南京,“国统区”警备司令部牢房中。

在牢狱之中,班超受尽了严刑拷打,差点丧命,但他仍然没有退缩,反而越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认为只有满怀热情和决心,才能实现自己守卫祖国的坚定信念,才能走上保家卫国的道路。

1943年8月,班超被释放回到家乡湖南常德。

在常德,他看到了家乡的山河变成了一片废墟,农民百姓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苦难,民族危亡的危机依然存在。

为了更好地为家乡人民和祖国服务,班超决定毅然投笔从戎,参军抗日,成为一名文艺兵。

加入军队后,班超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在文化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利用自己的文学才华,写诗、写歌、写剧本,编织故事,唤起战士们的爱国心、战斗意志,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他还曾在连队里建立了文化大队,并组织了一些文艺晚会,通过歌舞、小品等形式,为战士们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

班超因为自己出色的表现,连续获得了“三等功”和“二等功”荣誉称号,并在1945年底升任为文化干事。

他在战争中的成功表现,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也为文艺兵这个特殊岗位增添了光彩,为国家和人民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班超的故事告诉我们,投笔从戎并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需要有一颗爱国心,需要有勇气和决心,需要抛弃安逸和舒适,去迎接一次冒险和挑战。

班超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文艺兵,更是一名爱国军人,他将自己的才华和毅力用于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一名杰出的文艺兵。

班超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文艺可以打造英雄,文艺可以唤起民族情感,文艺可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在重大历史事件中,文艺作品往往起到重要的推动和鼓舞作用。

【名人故事】班超的故事

【名人故事】班超的故事

【名人故事】班超的故事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班超在为官府抄写文书时,每日伏案挥毫,常停下来扔下笔叹息说:“我身为大丈夫,尽管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旁人都嘲笑他,班超却说:“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后以“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

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东汉时,汉明帝谒见班超,派遣他至新疆回去,和鄯善王交朋友。

班超带着一队人马,不怕山高路远,一路长途跋涉而回去。

他们千里迢迢,走进了新疆。

鄯善王听闻班超使臣西域,亲自出来城谒见。

东道主把班超遣为上宾。

班超向主人表明勃然大怒,鄯善王很高兴。

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和鄯善王联络感情。

鄯善王热情款待他们。

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说了东汉许多坏话。

鄯善王顿时黯然神伤,心绪不安。

第二天,他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

他甚至派兵监视班超。

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对策。

班超说:“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虑,两国和好。

”可是班超他们人马不多,而匈奴兵强马壮,防守又严密。

班超说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天深夜,班超拎了士兵Saucourt至匈奴营地。

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拿着战鼓躲藏在营地后面,一路手持弓箭刀枪伏击在营地两旁。

他们一面放火烧帐篷,一面奏乐欢呼。

匈奴人大乱,结果全系列被大火打死,乱箭射死去。

鄯善王明白真相后,便和班超言归于好。

班超质朴箴言的故事班超被召还的时候,朝廷以戊己校尉任尚接任西域都护,交代工作的时候,任尚对班超说:“君侯您在外国三十多年,而我惭愧地在您之后,责任重大,智虑浅短,您应该可以教我一些事情吧。

”班超说:“我年纪大了,变得愚笨了,您出任要职,我班超怎能比得上呢?逼不得已,愿意说几句甚大高明的话。

塞外官吏士卒,本来就不是孝子顺孙,都是因为有罪才被迁徙去充边的屯兵。

而蛮夷又怀着禽兽心肠,很难收养而容易坏事。

现在您秉性严厉而又有些急躁。

水清了就没有大鱼,严于监察就不得下面的欢心。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字仲升,东汉时人。

公元62年,他哥哥班固被皇上召到京城洛阳做校书郎(校勘书籍的官),班超随同母亲也来到洛阳。

因为家境贫穷,班超经常替官府抄写文件,赚些钱贴补家用。

有一天,他把笔一扔,感叹地说:“大丈夫即使没有别的志气和谋略,也应该学习西汉时的傅介子、张骞为国立功,怎么能把大好时光总耗费在抄抄写写的差使上呢? 公元73年,班超放下笔杆参了军,出征匈奴,立了战功。

后来他出使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汉明帝时,班超又被派遣多次出使西域。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英勇,克服重重困难,加强了汉朝同西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投笔从戎的汉语词典解释: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唐陈子昂《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臣幸以常才,文武兼阙,始年十八,投笔从戎。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盍投笔从戎,聊博升斗?」●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七章:「如果我现在是二十几岁的青年,我要立刻投笔从戎,雪此国耻!」投笔从戎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近义词:弃笔从戎弃文就武弃文竞武反义词:卖剑买牛弃武竞文解甲归田用投笔从戎造句:(1) 你拿什么和他比,他能够投笔从戎你可以吗?(2) 战事一举,他立即整装返国投笔从戎。

(3) 抗战时,许多在学青年毅然投笔从戎,加入抗日行列。

(4) 抗日战争爆发,革命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奔赴抗日的前方。

(5) 当你想投笔从戎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家庭呢。

(6) 如果你现在想投笔从戎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够做到的。

(7) 抗日战争期间,有多少热血青年投笔从戎,谁也数不清啊!(8) 如今国家有难,好男儿当投笔从戎,报考军校。

(9) 为了抵抗外侮,许多青年纷纷投笔从戎。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东汉初期,有一位受命出使西域,经过艰苦斗争,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历史上继张骞之后,为促进中西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英雄,他就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的弟弟,名叫班超。

班超,字仲升,平陵(陕西咸阳市)人。

他从小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因为家境贫困,青年时代的班超常给官府抄写文件,也替私人抄写书籍,得些报酬,补贴家用。

当时,北方的匈奴时常侵犯汉朝的边境,班超特别愤慨;同时,他又看到西域各国与汉朝的交往,已断绝了50多年,更是心怀忧虑。

有一天,班超抄写文件,心里觉得十分烦闷,忍不住立起身来,将笔猛地一扔,大声说道:“大丈夫应像傅介子(西汉昭帝时,曾为开道西域,立下战功)、张骞那样,立功异域,怎能长期把时间消磨在笔砚之间!”公元73年,班超投笔从戎,如愿以偿。

当时,汉明帝派大将军窦固出兵攻打匈奴。

班超随军出征,担任窦固手下的代理司马官职。

由于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得到窦固的赏识,派他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

班超奉命出使西域各国。

经过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首先来到西域一个较大的鄯善国(今新疆南部鄯善)。

鄯善王起初对他很恭敬,作为上国的贵宾招待,彼此十分友好。

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同鄯善国联络,由于匈奴使者的从中挑拨,鄯善王对班超的态度渐渐冷淡起来,并且产生了敌意。

班超发觉以后,立刻召集同行人员,说明情况,研究对策,最后决定先下手为强,杀死匈奴使者,降服鄯善王。

当时,虽然面临险境,同行人员仅有36人,但是班超勇敢果断,毫不畏惧,他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眼前,我们只有迅速地主动去找敌人拼命,才能够摆脱险境”。

这天深夜,班超率领36人,奔向匈奴使者的营地。

夜里正好刮大风,班超先派10人,拿着鼓藏在匈奴使者营后,其余的人,各执弓箭刀枪,埋伏在营前两侧,然后乘风放一把大火,击鼓呐喊,一同杀出。

匈奴没有防备,从睡梦中惊醒,不知道汉军有多少人马,吓得没命乱逃。

投笔从戎这个典故出自哪里

投笔从戎这个典故出自哪里

投笔从戎这个典故出自哪里投笔从戎这个出自后汉书,它的主人公是谁?有什么成语典故呢?下面是网小编带来的投笔从戎的典故,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投笔从戎的解释典故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解释意思:投:扔掉;从戎:参加军队。

扔掉笔杆子,投身=了=军队。

指弃文从武。

投笔从戎的历史典故东汉班超,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儿子。

他的哥哥班固是《汉书》的编写者,他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才女,参与了《汉书》的编撰。

生长在这种家庭,班超自然也不是等闹之辈。

他从小酷爱读书,胸怀大志。

他在书中看到了张骞、傅介子这些出使西域著名的人物,非常钦佩,很想拥有像他们那样冒险又为国立功的生活,但只恨自己是一介书生。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召到京城做校书郎,班超便同母亲一起搬到京城洛阳居住。

当时他的家境很贫困,所以他经常给官府抄写文书,以获得一些微薄的收入。

时间久了,他感到非常厌烦,以为一天到晚地抄下去,又有什么出息,自己的一生难道就这么平庸地度过吗?有一天,正在埋头抄写的班超听到了匈奴又要侵犯边境的消息,非常气愤,把笔一扔,大声说道:“大丈夫应有雄才大略,纵别无长处也应像张骞、傅介子那样到西域去建功立业,怎么能总是和这些无聊的笔墨纸砚打交道呢?”和他一起抄书的同事们,听到他这番议论,都讥笑他自不量力、异想天开。

班超没有理睬他们,他认为这些庸庸碌碌的人根本不能理解他。

不久,班超毅然“投笔从戎”。

在军队他作战英勇、身先士卒,很快便被提拔起来。

20xx年后,他被任命为假司马。

在西域任职期间,他曾只率一支队伍,就战胜了强大的匈奴军队。

他在西域驻守了30多年,为朝廷屡立奇功,保护了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间政治、经济的联系。

71岁时班超终于获旨返回,这时的他已不再是平庸的小人物,而是名垂青史的大英雄。

投笔从戎的造句1) 好男儿,当自强,投笔从戎上战场。

2)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进步青年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投笔从戎的历史人物简介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投笔从戎的历史人物简介

投笔从戎的主⼈公是谁?投笔从戎的历史⼈物简介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东汉初期,有⼀位受命出使西域,经过艰苦⽃争,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历史上继张骞之后,为促进中西经济和⽂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英雄,他就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的弟弟,名叫班超。

汉光武帝建⽴东汉王朝以后,请了⼀个⼤学问家班彪整理西汉的历史,班超便是著名⼤⽂豪、史学家班彪的⼉⼦。

⽗亲班彪,哥哥班固,都是⾮常有名的历史学家,著名的史书《汉书》就是他们⽗⼦俩编撰的。

班超,从⼩就很⽤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他肯动脑筋,能⾔善辩,读了不少书。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

当时,因家境贫寒,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然⽽,虽然出⽣于⽂学世家,班超却对⽂学不感兴趣,⽇⼦久了,他再也不⽢⼼做这种乏味的抄写⼯作了。

有⼀天,他正在抄写⽂件的时候,突然感到⼀阵莫名的厌烦和苦恼,忍不住站起来,弃笔感叹:“⼤丈夫⽆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张骞⽴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就这样,他决⼼投笔从戎,抛弃案头⼯作去从军。

听了这番话,周围的⼈都讥笑他异想天开,班超感叹地说:“庸⼈怎能了解壮⼠的志向啊!” 公元73年,班超投笔从戎,如愿以偿。

当时,汉明帝派⼤将军窦固出兵攻打匈奴。

班超随军出征,担任窦固⼿下的代理司马官职。

由于他作战勇敢,屡⽴战功,得到窦固的赏识,派他出使西域,⽬的是联络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

那时候,东汉和匈奴都希望拉拢西域诸国以增强⾃⼰的实⼒,削弱对⼿,所以不得不对西域诸国恩威并⽤。

班超带着随从⼈员三⼗六个先到了鄯善,开始的时候鄯善王对他们很客⽓,过了⼏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同鄯善国联络,由于匈奴使者的从中挑拨,鄯善王对班超的态度渐渐冷淡起来,并且产⽣了敌意。

警惕的班超想到可能是匈奴派来了使者,鄯善王有倾向匈奴之意,必须先下⼿为强。

⼀天晚上,刮起了⼤风,班超⼀把⽕烧了匈奴使者团的⼤营。

《投笔从戎》故事启发

《投笔从戎》故事启发

《投笔从戎》故事启发
“投笔从戎”的故事讲的是东汉班超原本以替官府抄写公文为生,但他胸怀大志,不甘于此。

在听说匈奴不断侵扰边疆后,他毅然决定放下手中的笔,投身到保卫国家的战斗中。

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几点启发:
树立远大志向:班超原本从事的是文职工作,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有着更高的目标和追求。

这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勇敢面对挑战:面对匈奴的侵扰,班超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投身到战斗中。

这启示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面对,积极解决。

适时调整人生方向:班超放下笔杆子,拿起武器,这是他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国家需要做出的调整。

这告诉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

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班超投笔从戎的初衷是为了保卫国家和边疆的安全。

这让我们明白,个人的发展要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班超投笔从戎的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班超投笔从戎的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班超投笔从戎的历史典故
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班超投笔从戎的历史典故。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班超便和母亲一起随哥哥来到洛阳。

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

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素材解读:
陈涉曾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所谓燕雀,鼠目寸光,蝇营狗苟,得过且过而已。

所谓鸿鹄,见一叶而知天下秋,处一室而知四海阔,食一餐而明百般味。

只有敢于打破平衡,奋力拓新者,方能锻造坚韧不拔之志,成就惊天动地之业。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投笔从戎,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东汉班超家境穷困,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戎:军队;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名称:投笔从戎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出处: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释义: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反义词:解甲归田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人,是徐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为人有远大志向,不拘小节。

但在家孝顺父母,常干辛苦的事,不以劳动为耻辱。

能言善辩,粗览历史典籍。

永平五年。

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跟到洛阳。

家里穷,常给官府雇佣抄书来养家。

长期的劳苦,(班超)曾经停下活,扔笔感叹:“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应该模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在异地,以得了封侯,怎么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

班超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后来,显宗问班固“你弟弟在吗?”固说“为官写书,但又要养老母。

”于是皇帝把班超任命为兰台令史。

后坐事不当官。

[1] 版本二班超因为家庭贫穷,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 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 〔释义〕投:扔掉。

投笔从戎指的是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小子:对对方轻蔑的称呼。

〔用法〕用作褒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戎,不能读作“jiè”。

〔辨形〕戎,不能写作“戊”。

〔语出〕东汉时的班超扔掉手中的笔决心去边疆从军打仗,建立功业。

见《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文言文班超投笔从戎

文言文班超投笔从戎

文言文班超投笔从戎
一、班超其人其事
班超者,东汉之奇士也。

其生于书香门第,却不甘于案牍之劳形。

初为小吏,抄书为生,然心向远方,志在报国。

一日,掷笔于地,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遂投身军旅,开启传奇之旅。

二、投笔从戎之因
班超之投笔从戎,非一时之冲动,实乃深思熟虑之举。

其一,心怀壮志。

班超素有报国之志,欲建不世之功,而抄书之职,难展其抱负。

其二,时势所需。

东汉之时,边患频仍,国家需有志之士抵御外敌,班超自觉当挺身而出。

其三,个人性格。

其勇敢坚毅,果断决绝,不畏艰难险阻,具备军人之气质。

三、投笔从戎之果
班超从戎后,纵横西域,屡建奇功。

以智勇双全之能,收服诸国,使西域重归大汉之版图。

其功绩,不仅在于军事之胜利,更在于促进了民族之融合,文化之交流。

班超之名,传颂千古,成为后世有志之士之楷模。

四、吾之感悟
班超投笔从戎之故事,令吾感慨万千。

其一,人生当有大志,不可安于现状,当勇于追求梦想。

其二,机遇来时,当果断把握,不可犹豫不决。

其三,无论身处何境,皆当坚守信念,勇往直前。

吾辈生于盛世,当以班超为榜样,努力奋进,为国家之繁荣富强贡献己力。

吾深信,若吾等皆能如此,中华之伟大复兴,必指日可待也!。

投笔从戎的故事及启示精选

投笔从戎的故事及启示精选

投笔从戎的故事: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班超在少年时代,也读过许多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但是,往往只读个大概。

对于张骞、傅介子等历史人物,班超非常赞赏。

西汉武帝时的张骞、昭帝时的傅介子都曾出使西域,为促进汉朝同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稳固边防作出很大奉献,班超立志要象他们那样为国立功。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

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绩,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绩。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奉献。

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

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

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

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

他为当时的边境平安,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奉献。

投笔从戎的启示: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班超投笔从戎典故

班超投笔从戎典故

班超投笔从戎典故典故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想知道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吗?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班超投笔从戎典故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班超投笔从戎典故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以后,请了一个大学问家班彪整理西汉的历史。

班彪有两个儿子名叫班固、班超,一个女儿叫班昭,从小都跟父亲学习文学和历史。

班彪死了以后,汉明帝叫班固做兰台令史,继续完成他父亲所编写的历史书籍,就是《汉书》(一部记载西汉历史的书)。

班超跟着他哥哥做抄写工作。

哥儿俩都很有学问,可是性情不一样,班固喜欢研究百家学说,专心致志写他的《汉书》。

班超可不愿意老伏在案头写东西。

他听到匈奴不断地侵扰边疆,掠夺居民和牲口,就扔了笔,气愤地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

”就这样,他决心抛弃他的案头工作去从军(文言叫做“投笔从戎”)。

公元73年,大窦固出兵打匈奴,班超在他手下担任个代理司马,立了战功。

窦固为了抵抗匈奴,想采用汉武帝的办法,派人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对付匈奴。

他赏识班超的才干,派班超担任使者到西域去。

班超带着随从人员三十六个先到了鄯善(在今新疆境内鄯音shàn)。

鄯善原来是归附匈奴的,因为匈奴逼他们纳税进贡,勒索财物,鄯善王很不满意。

但是这几十年来,汉朝顾不到西域那一边,他只好勉强听匈奴的命令,这次看到汉朝派了使者来,他就挺殷勤地招待着他们。

过了几天,班超发现鄯善王对待他们忽然冷淡起来。

他起了疑心,跟随从的人员说:“你们看得出来吗?鄯善王对待咱们跟前几天不一样,我猜想一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这儿。

”话虽这样说,毕竟只是一种猜想。

刚巧鄯善王的仆人送酒食来。

班超装得早就知道的样子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几天?住在什么地鄯善王和匈奴使者打交道,本来是瞒着班超的。

那个仆人给班超一吓,以为班超已知道这件事,只好老实回答说:“来了三天了,他们住的地方离这儿三十里地。

”班超把那个仆人扣留起来,立刻召集三十六个随从人员,对他们说:“大家跟我一起来到西域,无非是想立功报国。

保护边疆的四个英雄故事

保护边疆的四个英雄故事

保护边疆的四个英雄故事一、班超投笔从戎守西域咱先说说班超这个超酷的哥们儿。

班超本来是个抄抄写写的文人,天天拿着笔杆子。

可是他心里就不满足这种平淡的日子,老想着干一番大事业。

那时候边疆西域可是个很复杂的地方,大汉得在那儿站稳脚跟。

班超直接把笔一扔,说:“我要去边疆闯闯!”就这么着,他带着一些人就去了西域。

到了西域,那可真是困难重重。

有一回,他带着几十个人就闯进了鄯善国。

开始的时候鄯善国的国王对他们还挺客气的,可是没过多久就变得冷淡了。

班超多聪明啊,他一打听,原来是匈奴的使者也来了。

班超就跟他手底下的人说:“咱要是不把匈奴使者干掉,咱都得死在这儿。

”于是,趁着月黑风高,他们就摸到匈奴使者的营帐。

班超身先士卒,带着兄弟们冲进去就一顿猛砍,把匈奴使者全给解决了。

这一下可把鄯善国的国王给震住了,立马表示要跟着大汉混。

班超就靠着这种勇敢和智慧,在西域周旋于各个国家之间,守着大汉的边疆,一守就是几十年呢。

二、左宗棠抬棺西征收新疆左宗棠老爷子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当时啊,新疆这块儿面临着被外国侵略者吞并的危险。

清政府里好多人还在犹豫要不要出兵,左宗棠可坐不住了。

他说:“新疆那是咱中国的领土,必须得收回来!”于是,他就带着大军西征。

左宗棠知道这是一场硬仗,他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出征的时候让人抬着一口棺材。

这意思就是说,我这一去要是收不回新疆,我就死在那儿。

他的军队一路向西,穿过茫茫戈壁沙漠。

那时候的条件可艰苦了,没有啥好的后勤保障,但是左宗棠的军队士气高昂。

在战场上,左宗棠指挥有方。

他针对新疆的地形和敌人的情况,制定了各种巧妙的战略战术。

他的士兵们也都很勇猛,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战斗,终于把那些侵略者打得屁滚尿流,成功收复了新疆。

左宗棠这一壮举,那可真是保住了咱中国西北边疆的大片领土,让新疆继续稳稳地在咱们中国的版图里。

三、郑成功收复台湾守海疆郑成功那可是个海上英雄。

明朝末年的时候,台湾被荷兰侵略者给霸占了。

郑成功心里就想啊,这台湾可是咱中国的宝岛,怎么能让外国人在这儿撒野呢?于是他就决定要收复台湾。

成语投笔从戎的典故

成语投笔从戎的典故

成语投笔从戎的典故投笔从戎,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投笔从戎指扔掉笔去参军;比喻文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下面是成语投笔从戎的典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语投笔从戎的典故篇1【成语】投笔从戎【拼音】tou bǐ cong rong【解释】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近义词】弃文就武、弃笔从戎【反义词】解甲归田【故事译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为人有远大志向,不拘小节。

但在家孝顺父母,常干辛苦的事,不以劳动为耻辱。

能言善辩,粗览历史典籍。

永平五年。

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跟到洛阳。

家里穷,常给官府雇佣抄书来养家。

长期的劳苦,(班超)曾经停下活,扔笔感叹: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应该模仿傅介子、张骞在异地立下大功,来得了封侯,怎么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

班超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后来他奉命出使西域,最终立下了功劳,封了侯。

成语投笔从戎的典故篇2东汉初期,有一位受命出使西域,经过艰苦斗争,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历史上继张骞之后,为促进中西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英雄,他就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的弟弟,名叫班超。

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以后,请了一个大学问家班彪整理西汉的历史,班超便是著名大文豪、史学家班彪的儿子。

父亲班彪,哥哥班固,都是非常有名的历史学家,著名的史书《汉书》就是他们父子俩编撰的。

班超,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他肯动脑筋,能言善辩,读了不少书。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

当时,因家境贫寒,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然而,虽然出生于文学世家,班超却对文学不感兴趣,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投笔从戎的原文及译文

投笔从戎的原文及译文

投笔从戎的原文及译文《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超问其状。

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曰:“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后坐事免官。

译文:班超字仲升,是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他为人有大志向,不拘小节。

但是内心孝顺恭谨,在家中常常干辛苦的活儿,不以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

有口才,而且广泛阅读典籍。

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一同到洛阳去。

家中贫困,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供养家人。

长时间的辛苦,曾经有一次停止抄书,扔下笔感叹说:“大丈夫如果没有别的志向谋略,也应当效仿傅介子、张骞在异域立功,来获取封侯的荣耀,怎么能长久地从事笔砚的工作呢?”旁边的人都笑话他。

班超说:“你们这些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后来他到相面的人那里去看相,相面的人说:“您是个普通的读书人,然而会在万里之外封侯。

”班超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相面的人指着他说:“您长着燕子一样的下巴、老虎一样的脖颈,能飞起来吃肉,这是万里侯的面相。

”过了很久,显宗问班固:“你的弟弟在哪里?”班固回答说:“为官府抄书,挣钱奉养老母。

”皇帝于是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

后来因为一件事被免了官职。

哎呀,你们知道吗?班超这个人可太酷啦。

我就想啊,要是我也能像他那样,有那么大的志向就好了。

班超家里穷,还得给官府抄书赚钱养妈妈呢。

抄书这活儿多累呀,我抄一会儿作业都觉得手酸,他可是要抄很久很久的书。

可他就不甘心一直这么抄书,就像一只被困在小笼子里的雄鹰,他想要冲破这个笼子,去广阔的天空翱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班超简介: 班超(32 年—102 年),字仲升。

汉族,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 人。

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

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 也是著名史学家。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

他 口齿辩给,博览群书。

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 又奉命出使西域, 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 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 为西域回归、 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永元十二年(100 年),因年迈请求回国。

永 元十四年(102 年)八月,抵达洛阳,被拜为长水校尉。

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 世,享年七十一岁。

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汉明帝时, 班超听说匈奴又联络了西域的几个国家, 经常掠夺边界上的居民 和牲口,气愤得再也坐不住了,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 么能老闷在书斋里写文章呢?”他把笔杆扔了,就投军 ( 后人把文人从军叫做 “投笔从戎”,“从戎”就是从军)去了。

班超的父亲名叫班彪。

当年汉光武帝知道他有学问,就请他整理历史。

班超 的哥哥叫班固。

汉明帝叫班固做兰台令史(汉宫藏书的地方叫兰台,兰台令史是 在宫里校阅图书、治理文书的官,后来史官也叫兰台),编写历史。

以后班超也 做了兰台令史。

公元73年,执掌兵权的窦固派班超为使者,先去联络西域,斩断匈奴与西 域的联系,再去对付匈奴。

班超带着三十六个随从人员到了鄯(shàn)善。

鄯善王归附了匈奴,但匈奴还是不断地向他勒索财物。

这会儿汉朝派使者来了, 他们殷勤接待。

从张骞通西域以来,西域和汉朝不相往来又有65年了。

班超住 了几天,匈奴的使者到了。

鄯善王怕得罪匈奴,故意冷淡班超他们。

班超打听到匈奴的使者住地离这儿才三十里地, 知道鄯善王又是恨他们, 又 是怕他们, 正为难着。

班超不让透露风声, 就把随从他的人全召集在一块儿喝酒。

正喝得兴高采烈时,班超站起来,说:“你们跟我千辛万苦来到西域,想的 就是为国立功。

没想到匈奴的使者来了。

要是鄯善王把咱们抓起来送给匈奴,咱 们连尸骨都还不了乡了。

” 班超又说:“如今只有一个办法,趁着黑夜去袭击匈奴使者住的帐篷。

咱们


杀了匈奴使者,鄯善王一定吓破苦胆,还能不归顺汉朝吗?”大伙全都赞成。

到了半夜里, 班超率领的十个壮士拿着鼓躲在帐篷后面, 二十人埋伏在帐篷 里面,他带着六个人顺着风向放火。

火一烧起来,十个人同时擂鼓呐喊,其余的 大喊大叫,杀进帐篷里去。

班超手起刀落,一下子砍死了三个匈奴兵。

壮士们跟 着班超杀了匈奴的使者和三十多个随从,把帐篷都烧了。

班超他们回到营里,正 好天亮。

鄯善王听到匈奴的使者给杀了, 亲自来到班超的帐篷里, 说今后一定听从汉 天子的命令。

班超安慰了他一番。

鄯善王表示真心和好,就叫他儿子到洛阳去学 习汉朝的文化。

班超回到洛阳, 窦固向汉明帝奏明了班超的功劳。

汉明帝派班超再去结交于 阗。

班超带着原班人马到了于阗。

于阗王早就听说班超厉害,出来接见。

可他那 儿还住着个匈奴派来的军官。

于阗王左右为难,回到宫里,就把巫师请来求神问 吉凶。

那个巫师向着匈奴, 他装神弄鬼地对于阗王说: “你为什么要跟汉朝人来往? 汉朝使者骑的那匹马,赶快拿来给我。

” 于阗王就派人去向班超要马。

班超对来取马的人说:“大王要我的马敬神, 我怎么能不乐意呢?可不知道要的是哪一匹,请巫师自己来挑挑吧。

” 取马的人回去一说, 那个巫师真的来挑马了。

班超立刻拔出宝剑把巫师杀了, 然后提着巫师的脑袋去见于阗王, 对他说: “这个人头跟匈奴使者的人头一个样。

你跟汉朝和好, 两国都有好处; 你要是勾结匈奴侵犯汉朝, 看看我们的宝剑吧。

” 于阗王连连说:“愿意听汉天子的吩咐。

”他派兵杀了匈奴的军官,也把儿 子送到洛阳去学习。

班超把带来的绸缎等送一份给于阗王和他手下的大官。

这以 后,西域龟兹(Qiūcí)(今新疆库车一带)、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等国也 跟着和东汉交好了,恢复了张骞当年的局面。

公元75年,汉明帝害病死了,太子即位,就是汉章帝。

班超接到了诏书,准备动身回汉。

疏勒国的一个将军流着眼泪说:“汉朝扔 了咱们,咱们用什么来抵挡匈奴呢!与其那时候死,不如今儿就死了吧!”说着 就自杀了。

班超经过于阗, 于阗王和大臣们抱住班超的马腿不放。

班超只好上书给汉章 帝:西域各国如果失去了依靠,只好去投靠匈奴,再来侵犯中原。

汉章帝看了奏 章,就让班超继续留在西域。

汉章帝病死后,太子即位,就是汉和帝。

后来,汉和帝派中朗将任尚为西域都护去接替班超。

公元102年8月,七 十一岁的班超回到洛阳,9月里病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