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5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5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5篇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1(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难点: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分析。

【教学方法】导学练【教学过程】一、早期农业的出现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长江流域—种植水稻2.农耕格局思考1: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思考2: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自然条件、技术、水利、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素质)等。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1、表现:(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说明:①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

②“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2)工具材质:石器→青铜→铁器工艺:打制→磨制→炼铸造(3)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2、评价: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11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11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1篇】高中历史教学案例设计篇一一、诗歌——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1、时代背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和改变成功后,欧洲各国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普遍对社会失望,对现实不满;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2、代表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反对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的丑恶。

代表作《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具有乐观主义精神,代表作《西风颂》;雨果:法国人,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3、影响:①其行动有力支持了当时席卷全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②其文学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把文学思潮与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密切结合,是近代人们对科学理性、物质主义带来的异化现象的一次彻底的检视和清算,_了西方资本主义旧的价值理性,以强烈的反叛精神构建了一个新的文化模式。

二、小说——现实主义文学1、时代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在文学上,人们已不满足于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抽象的_和呐喊,而要求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

2、主要代表:巴尔扎克自称法国社会的“书记员”,《人间喜剧》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托尔斯泰:俄国人,是人们公认的世界文豪,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赞扬了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

法国: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罗曼。

罗兰的《约翰。

克利斯朵夫》等;英国:狄更斯的《大卫。

科波菲尔》、萧伯纳《苹果车》;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

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

(以上后3点一般了解)3、评价: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腐朽和丑恶的本质,描绘出极为广阔的资本主义社会复杂丰富的生活图景。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计划范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一历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本文将详细阐述一份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计划,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系统的学习指南。

一、教学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一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素养。

因此,我们将从知识理解、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三个方面来设定教学目标。

知识理解: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文化、制度等方面,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规律。

能力培养: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分析、归纳、比较、评价等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古代史:涵盖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事件、制度和文化成就,如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

近代史:讲述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变革,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以及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

现代史: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发展历程,包括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

世界史:简要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使学生了解全球历史的多样性和互动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考察、调研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历史,增强历史感知能力。

高中历史新课标课程设计

高中历史新课标课程设计

高中历史新课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主要参与者及其影响。

2.分析新主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理解国共两在中国中的合作与对抗,以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情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

2.新主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国共两在中国中的合作与对抗,以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新主义、国共两合作与对抗等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深入理解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实验法: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近代史》等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历史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历史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历史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学生参观博物馆等,使其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取以下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分析等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运用和思考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一、教学内容安排:
1. 第一学期:古代史概论、近现代史概论
2. 第二学期: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培养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2. 帮助学生掌握古代历史和近现代历史的基本知识,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事件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师将结合历史教科书和其他教学资源,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师将设计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历史的魅力和真实性。

3.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四、教学评价方式:
1. 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表现、小测验、课堂讨论、作业等。

2. 评价内容着重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资源准备:
1. 教师将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资料、教学活动设计等资源,以支持教学内容的展开。

2. 教师将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实地考察等方式,拓展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进度安排:
1. 根据教学计划,教师将制定具体的教学进度表,并及时跟进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质量。

2. 教师将在每个学期末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为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新课标高中历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素养为主要任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规律,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适用于高中一年级或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历史课程,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

但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要求更高,需要学生从知识层面上升到思维层面,学会分析、综合、评价历史事件,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历史素养。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世界历史的大致进程,能够准确叙述历史事件、人物、地点、时间等基本知识点。

(2)学会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提高对历史现象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3)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史料搜集、考证、比较、概括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历史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4)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价。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3)注重历史学习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时间线梳理、思维导图、史料分析等。

(4)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和实地考察,拓宽历史视野,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敬畏生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3)培养学生具有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形成独立思考和客观评价的能力。

新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新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新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2.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体系,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过程;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4. 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调研历史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学期:(1)历史概述与史学方法(2)中国古代史(3)世界古代史2. 第二学期:(1)中国近现代史(2)世界现代史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实践、体验、研究、小组活动等;2. 注重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意识;3.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科学习。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工具,生动形象地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2. 实地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增进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3. 故事教学:讲述历史故事,启发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4. 互动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评价1. 组织常规考试,检测学生对历史知识体系的掌握;2. 每个学期组织一次期末大考,检测学生对历史的整体认识和理解;3. 组织历史学科知识竞赛,激励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和兴趣;4.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综合考评,兼顾学生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六、教学管理1. 组织教师定期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历史教学的方法、手段和效果;2. 注重学生的学习动态,定期开展个性化辅导和学业指导;3. 加强学生管理,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4. 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历史教学管理工作。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教案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教案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教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教案篇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本课的内容为综合考察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供了思维素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

从而贯彻“以学生进展为主”的新课标理念。

教学目标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性质和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2、分析《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在落实目标1、2、的过程中,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本课重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本课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二、说教法探究性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提倡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乐观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让学生静下心来自主学习,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梳理,找出自己的不足,作为老师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供依据。

老师通过给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教他们学会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反复整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避开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滑行”,达到查缺补漏、深化提高的学习目标。

三、说学法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班级学生,刚开始高中学习不久,初高中的过渡尚在进行,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还有待养成。

主要环节:老师引导——学生自学——当堂反馈。

简述历史思维的三时态特征,并将学生分为三组让学生分组在课本中找出与各时态相对应的观点提出本课的总问题:为什么同一事件不同的时间人们的看法会有如此差异?分别以“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为例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由共时态思维向即时态思维转化,完成教学目标板书设计: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2。

新课标高中历史理论课教学计划

新课标高中历史理论课教学计划

新课标高中历史理论课教学计划在做工作方案时要仔细思索,好的工作方案应像名目树一样,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用完整的工作方案去指导我们的工作,会达到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高中历史理论课教学方案,盼望大家喜爱!新课标高中历史理论课教学方案1新学期又开头了,为使今后的工作能更顺当的开展,特制定此工作方案,请领导多多批判指导。

一、教材分析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进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亲密相关,相互作用。

了解中外历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大事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吸取必要的历史阅历教训。

二、同学现状分析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个的历史教学工作。

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觉同学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爱好,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特别不重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重要政治制度、政治大事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熟悉历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熟悉人类社会进展的基本规律;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进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进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抱负。

四、工作措施1.强化同学把握基础学问的质,提高同学运用学问的水平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学问记忆坚固,理解精确。

要留意讨论在复习中怎样把注意基础学问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讨论怎样整合教材,怎样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怎样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要讨论实行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同学把主干历史学问扎扎实实地把握起来,达到记忆坚固,理解精确,运用敏捷。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高中历史教案案例篇一(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丹、挪、卢、荷、比;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思想教育目标: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三)教学时数:4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谈话法,投影,录像(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德、意、日三国勾结,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导入新课]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讲授新课]一、慕尼黑会议(板)(挂93页图)1936年,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将军队开进菜茵非武装地区。

1938.3希特勒出兵吞并了奥地利,这两次行动都是违反巴黎和约的规定的,但都没有得到英、法的抵制和制裁,这使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大,他的下一个目标,便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西北部的苏台德区居民大部分是德意志人,他们在捷克属于少数民族,希特勒唆使当地的纳粹党羽提出苏台德区“自治”的要求,接着又提出苏台德区与德国合并,捷政府拒绝了合并要求。

希特勒便在德捷边境集结军队,进行战争威胁,而对德国的侵略行为,捷、英、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P92小一)英法政府既害怕战争,又妄想祸水东引,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把希特勒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使其两败俱伤坐受渔翁之利。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案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案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案1一、过程设计导入:请一学生阅读上节课课文的倒数两个自然段:“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

秦孝公受到很大刺激,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商鞅辗转来到了秦国,辅佐雄心勃勃的秦孝公进行了改变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变法运动。

”通常课堂教学的导人新课,是注意本节课与上节课的衔接,没有必要就不必使用电化教学手段。

这段课文阐述了秦孝公急于变法的细节,完全可以做开场白。

问题1:秦国变法的决心来自哪里?学生能想到决心来自国君秦孝公。

教师要进一步说明变法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成败决定于国君,成果能否延续则要看变法的内容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商鞅是卫国公子的儿子,他姓公孙,应该叫他公孙鞅,或卫鞅,后来他率秦国军队打败了魏国,秦孝公把商这个地方赐给他,封号“商君”,《史记》中有一篇他的传记,司马迁按封号取名“商君列传”,后人习惯上叫他“商鞅”。

小小的卫国实际上是大魏国的附庸,地域都在现在的河南省,因此,商鞅应该算是河南人。

他起初投身于魏国丞相的门下。

故事1:魏国丞相公叔痤非常赏识商鞅的才干,公叔痤病危时,魏惠王亲自来探望,问:“您要有个三长两短的,谁能接替您呢?”公叔痤说:“商鞅虽然年轻,但是个难得的人才,可以把全部政务交给他。

”魏惠王沉默不语。

公叔痤让左右的人都出去,又对魏惠王说:“大王不用他,一定要杀了他,不能让他去别的国。

”事后,公叔痤本着先国君后臣子的原则,把原话又告诉了商鞅,让他赶紧逃走。

商鞅却不以为然,说“魏王不听你的话起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我呢?”结果正如商鞅所料,魏惠王认为公叔痤的建议很荒唐。

问题2:魏国丞相举荐商鞅代替自己,又建议魏王不用就杀了他,说明什么?商鞅真是个人才啊,你看,他对自己命运的判断很准确,面临被杀头的危险,还那么从容,一般人做不到。

说明他判断能力强、心理素质好,有政治头脑,有政治智慧,是一个可以担当重要政治责任的人。

高中历史《新课标》解读

高中历史《新课标》解读

高中历史《新课标》解读前言《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国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历史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

本解读将对《新课标》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标准。

一、核心理念《新课标》强调历史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全面发展”。

这意味着历史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新课标》设定了以下高中历史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价值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课程结构《新课标》将高中历史课程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中国古代史2. 中国近现代史3. 世界古代史4. 世界近现代史5. 历史专题每个模块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内容要求和教学建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四、教学建议《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2. 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4.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5.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6. 加强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评价建议《新课标》强调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方式。

具体建议如下:1.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高中历史新课标三维目标达成论文

高中历史新课标三维目标达成论文

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的达成《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即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命等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近两年实施新课标教学的实践,就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如何进行和达到三维教学目标,谈谈自己一些体会。

一、实行”看、读、说、评与析、导、启”教法,落实”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

首先,是具体的历史史实。

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

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

对这种知识实行”看、读、说、评”教法。

其次,是基本的历史概念。

它是在掌握具体的历史史实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史实本质性的认识,掌握某一学习领域中的基本历史概念可以使学生抓住该概念所反映的历史史实的本质,从而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史实。

历史概念分为:分类性的历史概念和抽象性历史概念两种。

对这部分知识就用”析、导、启”三步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到”资本原始积累”概念时,先通过教师的讲解,阅读历史文献、观看图片或影视录像资料等方法,形成有关的时间印象、空间印象、实物印象等,并了解其内在关系,把握其本质,最后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科学的概念。

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规律。

再次,是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

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

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二、课堂教学要彻实体现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巧,落实”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丛书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丛书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丛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旨在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深入讲解与分析,使学生能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念。

教学任务包括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历史事件的解析以及历史现象的探讨,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新课标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教学设计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学设计将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成长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识:通过本教学设计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2)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探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历史知识。

(2)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情感: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兴趣,激发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敬畏之心。

(2)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以严谨、客观的态度对待历史学习,勇于质疑、批判,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一部人类不断追求进步、自由、民主、和平的过程,培养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24年高中历史教学下学期工作计划范文6篇

2024年高中历史教学下学期工作计划范文6篇

2024年高中历史教学下学期工作计划范文6篇篇1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本学期将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分模块进行教学。

具体安排如下:1. 古代史:重点讲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包括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主要成果,以及这一时期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2. 近现代史:重点讲解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包括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世界史:重点讲解古代和中世纪的世界历史,包括古代埃及、希腊、罗马等文明古国的历史,以及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教会的影响。

4. 专题史: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讲解一些专题性的历史问题,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以及近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学期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具体包括: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传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2. 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图片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5.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和体验感。

高中历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

高中历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

高中历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引言本课程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我国高中历史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安全意识,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课程目标1. 理解历史发展的主线,掌握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过程。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 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1. 中国古代史1.1 原始社会与夏商周1.2 春秋战国与秦汉1.3 三国两晋南北朝与隋唐五代1.4 宋辽金元1.5 明清2. 中国近现代史2.1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2.2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3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2.4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2.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6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3. 世界古代史3.1 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3.2 中世纪欧洲与亚洲的封建国家4. 世界近现代史4.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4.2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4.3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4.4 两次世界大战4.5 冷战与多极化趋势5. 历史专题5.1 重大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5.2 历史地理与历史文化5.3 科学技术与艺术成就5.4 社会生活与社会变迁三、教学建议1. 重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批判性思维。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 加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开展跨学科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评价与检测1. 定期进行课程评价,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行将展开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历史教案该如何与时俱进呢?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11、艰巨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共和体制终究确立)○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行政权归于总统;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司法权归于法院,由参议员授权组成。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意义:共和派终于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等关键性职位掌控在自己手中;资产阶级各个集团在国家政权中都占据了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体终究确立;它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增进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2、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1德意志帝国建立:1871年宪法,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政体:统一后的德国为邦联制的君主国家;立法权:两院制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

联邦议会是帝国权利机构,实际上是上议院;帝国议会实际上是下议院行政权:皇帝是国家元首;宪法授予庞大权利。

帝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是内阁首脑,拥在绝对权利○3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性质: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4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影响:消极影响:君主制被保存下来,容克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遭到根本触动,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积极影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德国迈入资本主义门槛,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德国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5意义: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制度的确立;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2第一节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转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教学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综合法;运用相干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动画教学进程一、袁世凯专权明确指出: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南北方只是在情势上统一,但在政治上仍处于相持状态。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邱德云;刘寿全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具体化。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要具有具体性、可操作性、层次性、整体性、灵活性等特点,要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课程改革。

【总页数】2页(P3-4)
【作者】邱德云;刘寿全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会泽实验高级中学;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会泽实验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课程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实现
2.新课标理念下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与陈述方法
3.谈基于\"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设计
4.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化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5.重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目标取向及要素结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历史新课标下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新课标下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新课标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根据高中历史新课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2. 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掌握历史知识;3. 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文化素养;4.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本教学设计将以中国近代史为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近代中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1. 第一课时: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国际背景a. 教师通过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包括社会背景和国际背景;b. 学生分组讨论并撰写小组报告,对比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差异与相似之处。

2. 第二课时:晚清政府的改革与反应a. 教师简要介绍晚清政府的改革措施和反应;b.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晚清政府的改革成果和失败原因,并展示给全班;c.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晚清政府的改革经验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3. 第三课时: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a. 教师以多媒体展示辛亥革命的基本过程和中华民国的建立;b. 学生分组进行辛亥革命的角色扮演,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复杂性;c. 学生个别完成小作文,阐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第四课时: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发展a. 教师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背景和兴起过程;b. 学生分组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制作展板或PPT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c. 学生个别撰写小论文,探讨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5. 第五课时:中国近代史的教训与启示a. 教师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近代史的教训与启示;b. 学生个别撰写小结,总结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并表达个人的历史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评估方法1.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讨论表现、小组合作等;2. 作业评估:小组报告、小作文、小论文等;3. 考试评估:利用之前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随堂测验,进行书面考试。

高中历史新课标课程设计

高中历史新课标课程设计

高中历史新课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历史影响;2. 掌握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3. 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特别是与我国近现代史相关的内容;4. 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形成历史思维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文献进行历史研究的基本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念的形成;4. 培养学生的合作、讨论、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3. 培养学生具备尊重事实、客观公正的态度;4. 培养学生关注现实问题,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为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发现历史规律,从而实现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近现代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思维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历程》为主要教材,具体包括以下章节和内容:1. 第6章: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 第7章:北洋军阀统治与国民大革命-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国民大革命的兴起、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3. 第8章:国共十年对峙与抗日战争-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抗日战争的过程、胜利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4. 第9章: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放战争的过程、重要战役及其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具体化。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要具有具体性、可操作性、层次性、整体性、灵活性等特点,要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课程改革。

本文结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希望能对广大历史教师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是新课改理念的具体表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对此,教师在设计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课堂教学有序开展。

1.目标定位要准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

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确“要求学生学什么”。

只有明确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专注于“学生如何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目标内容要全面。

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
与能力,还要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学生所要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因此,历史教师要在全面理解教学内容和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目标全面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历史教学价值。

3.目标精神要革新。

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历史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历史教学宗旨,教师要把这一宗旨渗透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因此,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是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思
考的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除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具体策略如下。

1.把握整体,落实具体。

历史教学目标分为课程目标、模块目标、专题目标和课时目标。

课程目标和模块目标是历史专家制订的,属于高中历史教学整体目标;专题目标和课时目标是历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历史教材、学生状况综合制订的,属于具体目标。

整体目标是具体目标的依据,具体目标是整体目标的体现,因此教师要把握整体,落实具体,注重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和独立性。

2.提高弹性,监控成效。

课堂教学目标是预设目标,但课堂教学过程却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留有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目标实现情况,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作出调整,坚持教学目标,活化教学过程,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3.尊重差??,分层设计。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背景、基础、能力和个性,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注意核心,突出重点。

历史知识有重点和难点之分,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确定核心目标,以便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知识。

对此,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明确哪些知识是学生需要理解的,哪些知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

这样,教师就能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手段,分配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习重点和难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目标的设计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深入研究教材,广泛查阅资料。

对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趋势,遵循教学目标设计原则,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和教学环境,制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促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