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改中学科综合教学
音乐综合课程实施方案
音乐综合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教育体系中,音乐课程的实施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因此,有必要对音乐综合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以期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其能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2. 提升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艺,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3.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音乐合奏、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
1. 音乐鉴赏。
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2. 音乐表演。
组织学生参与音乐表演活动,包括乐器演奏、歌唱表演等,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和舞台表现能力。
3. 音乐创作。
开展音乐创作课程,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创造力。
4. 团队合作。
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
采用互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鉴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如音乐会、音乐比赛等,提供学生展示才艺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评价。
1. 考试评价。
采用考试评价的方式,测试学生对音乐鉴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的掌握程度,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2. 综合评价。
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表现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价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和素质。
六、课程实施保障。
小学音乐教学多学科融合的探索
小学音乐教学多学科融合的探索近几年,小学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为一种富有文化色彩的艺术,音乐在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学校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活动,因此如何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实现多科融合成为学校和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通过介绍小学音乐多学科融合的概念以及多学科融合的理论和实践,希望能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启示。
一、小学音乐多学科融合的概念小学音乐多学科融合教育是指以音乐作为媒介,运用数学、自然科学、文学、历史、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为载体,把不同学科间的内容进行结合,贯彻落实小学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
它是一种教育方式,旨在以娱乐性和趣味性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学科,加深学生对学科内容和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学科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关联、相互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多学科融合的概念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多学科融合的理论,即把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结合,激发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二是多学科融合的实践,即在音乐课教学中引入不同学科的内容,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多学科融合的理论与实践(一)多学科融合的理论1、面向综合能力的理论。
小学音乐多学科融合教育的宗旨是在提升音乐学科课程内容,倡导教师和学生融入语言学习、艺术活动、视觉影像、科技教育等内容,这样就可以激发受教者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综合能力。
2、培养社会能力的理论。
多学科融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让他们受到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引导,从而养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多学科融合的实践1、以音乐课程引入文学。
文学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文化交流活动,是人类思想的浓缩。
引入文学内容到音乐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理解文学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以音乐课程引入历史。
历史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记录,通过引入历史故事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理解作品背后的古代文明,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024年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总结
2024年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总结
在2024年,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
以下是对2024年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的总结:
1. 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多元化的内容,包括世界音乐、传统音乐、流行音乐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音乐需求和兴趣。
2. 整合技术手段:教师将技术手段融入音乐教学中,运用音乐软件和设备进行演奏、编曲、合成等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3. 培养综合能力:音乐教学不仅注重音乐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听力、表达、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自如地运用音乐知识和技能。
4.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提供差异化的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热情。
5. 融入跨学科教学: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融合,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例如,将音乐与语言、艺术、历史等学科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 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队、音乐比赛等。
通过参与活动,学生能够增强音乐素养,培养良好的音乐品味和审美能力。
7. 与社区合作:学校与社区合作开展音乐活动,如音乐讲座、音乐会等,为学生提供学习和表演的机会,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社会经验。
总的来说,2024年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音乐发展空间。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和社区合作,不仅能够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良好的音乐品味和价值观。
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解读
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解读一、新课改的背景与目标1.1 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应运而生。
1.2 目标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旨在:1. 完善音乐教育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2. 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培养具有较高审美素养的学生。
3. 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促进个性发展。
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音乐教育水平。
二、新课改的主要内容2.1 课程结构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唱歌与演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实践能力。
2. 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音乐基础知识:普及音乐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4. 音乐创作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 教学目标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素养,包括:1. 听、唱、奏、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2. 音乐审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 音乐文化认知与传承。
2.3 教学方法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注重: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创造。
2.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2.4 教材与资源新课改鼓励使用多样化、富有时代特色的教材,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1. 注重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2. 引入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拓宽学生视野。
3. 结合现代科技,开发数字化音乐教学资源。
三、新课改的实施与评价3.1 实施策略1.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音乐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 优化教学设备,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
3. 注重课程整合,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3.2 评价机制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成长。
2. 终结性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实践能力。
浅谈音乐课的学科综合
浅谈音乐课的学科综合音乐课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歌曲和乐器演奏技巧的课程,更是一个学科综合的载体。
通过音乐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历史、文化、科学、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浅谈音乐课在学科综合方面的重要性和作用。
音乐课还可以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创作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美术、甚至科学的知识。
在音乐创作中,学生们需要充分地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创作出自己的音乐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既锻炼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又拓展了他们在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面和能力。
在创作一首歌曲时,学生需要了解音乐的调式、音程、节奏等基本理论知识,还需要了解歌词写作的技巧,而在录制过程中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录音技术和声音处理知识。
这样一来,音乐创作就成为了一个融合了音乐、文学、美术、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活动。
音乐课也可以加强学科的互补性。
音乐与数学、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学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音乐的节奏、音程、音色等都有着严谨的数学和物理规律。
在音乐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分析乐谱的节奏、音程的组合、乐器的共鸣原理等内容,让学生们了解音乐与数学、物理学科之间的联系。
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和物理知识,还可以启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加深对学科的理解和应用。
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和语言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十分密切。
学习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节奏、语调和韵律,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语言在音乐中的表现力,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音乐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音乐是一个需要团队协作的艺术形式,在音乐合奏和合唱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场音乐演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声音,同时也需要和其他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小学音乐多学科融合的方法探析
Teachinginnovation 教学创新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23小学音乐多学科融合的方法探析文/路子祎摘要:本文以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以及音乐教学与多学科融合的有效作用为主要依据,从有效借助音乐课堂渗透学科知识,做好音乐与美术学科、信息技术学科、语文学科学科知识的充分融合的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来强化音乐学科知识,增强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科融合。
关键词:学科融合;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教学现阶段我国小学音乐教育越来越得到国家和教育部们的重视,新课程改革后,教育部更是要求加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强调客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
所以实现学科融合是必要的一步。
1 小学音乐堂教学现状1.1 学生对教材内歌曲提不起兴趣。
教材上的很多歌曲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是朗朗上口,加上音乐课堂中需要涉及乐理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提不起兴趣是正常的。
1.2 音乐教师的教法相对单一。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探究问题,教师知识作为引导着,让学生学会学习。
这样的标准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必须改变之前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于有经验的老教师来说并不难,可对于大多数的新进教师而言,通常是以模仿老教师上课为主,这样一来是本是开放性的课堂变成了固有是教学模式,每个新教师都在模仿老教师的教法,即使有改变也是微小的,以至于教学方法单一。
1.3 课程拓展环节学生纪律难控制。
一节完整的音乐课一般需要导入、新课教学、拓展环节,小结,而拓展环节是激发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拓展环节一般会是学生自己演唱、填词、小乐器演奏或游戏等手段,在此过程中学生容易极度兴奋,而在小学阶段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
2 多学科融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作用和方法2.1 音乐学科融合的相关概念学科融合是指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跨学科整合
评估教学效果:通过观察、访谈、 测试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 评估结果调整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跨学科整合:将 音乐与其他Biblioteka 科 相结合,如数学、 科学、历史等
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多元化的教 学方法,如游戏 教学、项目教学、 探究教学等
注重实践:鼓励 学生参与音乐实 践活动,如音乐 表演、音乐创作 等
运用现代技术: 利用现代技术手 段,如多媒体、 网络等,提高教 学效果
跨学科资源整合的途径
音乐与语文:通过 诗歌、散文等文学 作品,引导学生感 受音乐与文学的融 合
音乐与数学:通过 节奏、旋律等音乐 元素,引导学生理 解数学与音乐的关 系
音乐与科学:通过 音乐实验、音乐制 作等实践活动,引 导学生探索音乐与 科学的联系
音乐与物理:声 音的传播、共振、 音色等音乐元素 与物理原理相结 合
音乐与生物:音 乐对大脑、情绪、 生理反应的影响 与生物科学相结 合
音乐与地理:不 同地区、民族的 音乐风格与地理 环境、文化背景 相结合
音乐与美术的整合
音乐与美术的共同点:都是艺术形式,可以相互借鉴和融合 音乐与美术的整合方式:通过音乐和美术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音乐与美术的整合效果: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音乐与美术的整合案例:如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课堂活动、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展览等
培养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能够提 高学生的审美意 识和审美能力, 使学生能够更好 地欣赏和创造美 好的音乐作品。
促进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能够促 进学生的智力、 情感、社交等方 面的发展,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竞争力。
传承文化遗产: 音乐是文化遗产 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教育可 以传承和弘扬民 族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
浅谈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
58浅谈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林燕璇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摘要:学科融合教育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新课程。
音乐学科是一门艺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探寻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交叉点,融入其他学科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本文通过阐释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真实存在的误区,浅谈音乐学科和舞蹈、美术的有效融合,并以此提出学科有效融合的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学;学科融合;方法策略一、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必要性习主席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指出:“我们要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打造面向未来的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思维,学科教学方式需要进行改革创新,学科融合教育能够建构学科之间的知识关联,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培养,从多角度去思考、研究问题,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世界教育理念先进的芬兰于2016年8月就已经开始实施学科融合,旨在推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新课程。
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运用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比较、辨别、分析以及推理等能力。
音乐学科作为一门素质教育学科,是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它具有陶冶情操、锤炼意志、培养人的个性等等功能,当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时,不仅可以增加美育功能,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上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存在的误区目前,融合教学在艺术学科中已经开始实施,很多学校的艺术学科老师开始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并且逐步在课堂上实施。
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以及听取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实例之后,发现在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
有的音乐老师是从思想上主动更新教学观念,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因没有理解透彻学科融合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懂得如何具体操作。
2024年小学音乐教学课改总结
2024年小学音乐教学课改总结
1. 强化音乐素养培养: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探索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方式:引入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方式,如合唱、合奏、即兴演奏等,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表达,发展音乐创造性和艺术表现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如学校音乐会、校园歌唱比赛等,提供更多的音乐表演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4. 整合跨学科教学资源:将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利用音乐元素和技巧来探索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流。
5. 引入现代音乐教材和工具:引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音乐教材和工具,如电子琴、电子鼓等,结合音乐科技的发展,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
6. 增加音乐欣赏和创作环节:增加音乐欣赏和创作的环节,让学生能够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7.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音乐教学服务,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音乐特长和爱好。
总之,2024年小学音乐教学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使音乐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
综合实践课《音乐》教学规划
综合实践课《音乐》教学规划1. 课程概述综合实践课《音乐》旨在通过深入的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课程将围绕音乐理论知识、音乐鉴赏、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等方面展开,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提高音乐的表现力,培养其对音乐的热爱和终身学习的兴趣。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掌握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音符、节奏、和声等;- 学会基本的音乐鉴赏方法,能够分析、评价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掌握至少一种乐器的演奏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和表演。
2.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手段,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实践;- 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其音乐素养;-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通过音乐教学,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3. 教学内容3.1 音乐理论知识- 音符、节奏、和声等基础音乐理论知识;- 音乐作品的结构、风格和流派等。
3.2 音乐鉴赏- 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音乐历史和音乐家的介绍。
3.3 音乐创作和表演- 基本的作曲技巧和表演技巧;- 乐器的演奏练习和合奏。
4.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示范、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手段,进行音乐教学和实践;- 开展合作学习,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5. 教学评价- 学生音乐理论知识考试;- 学生音乐作品展示和评价;- 学生音乐表演的评价。
6. 教学时间安排- 音乐理论知识教学:2课时/周;- 音乐鉴赏教学:2课时/周;- 音乐创作和表演教学:2课时/周。
7. 教学资源- 音乐教材和参考书籍;- 乐器和音响设备;- 音乐软件和网络资源。
8. 教学环境- 音乐教室,配备必要的乐器和音响设备;- 计算机房,配备音乐软件和网络资源。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更新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更新教材内容,增加与时下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的结合,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喜爱音乐课程。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地感受和理解音乐的美。
2. 引入现代技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音乐软件、音频视频设备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能够在课堂上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片段,让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感受来理解音乐。
3. 手工制作乐器:在音乐课程中加入手工制作乐器的环节,让学生亲手参与制作乐器并演奏,既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又增强了他们对乐器的了解,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多元化评价方式: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可能无法全面考察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改革音乐课程评价方式时,可以引入多种形式的评价,如学生演唱、创作、赏析等作品的展示和评论,鼓励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展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5. 引入跨学科教学:音乐和其他学科有很多相互关联的点,可以引入跨学科教学,在音乐课程中融入一些相关的艺术、历史、文化等知识,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综合素养。
总之,小学音乐课程的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拓宽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音乐多学科融合教学新方法解析
1152018年第8期小学音乐多学科融合教学新方法解析张丽冰(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文昌小学 510140)摘要:音乐和其他学科共同肩负着培养学生智育、美育与德育的重任,寻求音乐和语文、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之间的交叉点和共同之处,能够达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赏析歌词、将体态律动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引入信息技术,能够让小学音乐教学实现多学科融合,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音乐 体态律动 信息技术 小组合作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音乐课堂将这些音符串联在一起,谱就一首首动听的歌、激昂的诗。
音乐教师通过多学科融合,带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感受音乐的美。
学生在课堂上或单独表演,或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展现活力。
一、寓音乐于诗词,韵律相协音乐与语文课程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依托语言和文字来展现内容,并且学生要依靠理解、思维、分析及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体会文字的深层内涵。
小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诗词知识,教师可以传授与音乐有关的简单古诗词,通过古诗词的韵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部分内容时,引入古诗词语文知识。
师: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要学习的内容是“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知道哪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生1:李白的《静夜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生2:还有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独在异乡的孤独之情。
生3: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作者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
师:这三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
其实古文还有一种体裁叫“词”。
词在古代经常被传唱。
同学们知道有关月亮的词吗?生4: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最后一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的“婵娟”指的是月亮,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师:回答得都很棒。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诗词的共同点?生5:这些诗词都表现了对家乡或是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对。
中小学艺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案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案例
德智体美中小学艺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案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案例阮莉(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通羊镇第四完全小学,湖北咸宁437600)摘要:自音乐新课标实施以来,教育新理念、新方式带来音乐课堂教学方式的新变化。
随着音乐教育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日益关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性;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探讨、发现等多种音乐学习活动在音乐课中逐步开展。
新课标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生趣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这一切都是为了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单调乏味的“师唱生和”的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运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发现,主动创造,构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音乐课堂模式。
使我们的音乐课堂焕然一新,朝气蓬勃。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以旧换新”?新的音乐课堂又发生了哪些改变,我以下面的教学片段为例,评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所带来的变化。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堂;改革案例案例背景说明:本课是音乐湘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演唱教学《勇敢的鄂伦春》。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
它认为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是一种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如何在本课导入环节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以欣赏视频片断和课件的引入以及游戏的引导等多种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如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导游”的角色,学生是“游客”的身份,把学生带入冰天雪地、风景迷人的大兴安岭,一起去探访中国少数民族之一鄂伦春族聚居地,一起体验鄂伦春人的日常生活。
引人入胜的情境一下子抓住了学生新奇的心理,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音乐综合课程实施方案
音乐综合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分析。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情商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学校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多以传统的歌唱和乐器演奏为主,缺乏对音乐多元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引导。
因此,有必要对音乐综合课程进行实施方案的制定,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的欣赏能力,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2.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提高音乐表达能力;3.促进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
三、课程内容。
1.音乐欣赏。
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包括音乐的历史背景、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
2.音乐创作。
通过教授音乐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包括歌曲创作、乐曲编曲等。
3.音乐表演。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活动,包括合唱、乐器演奏、舞台表演等,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
4.音乐文化。
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包括音乐的起源、发展历史、特色风格等,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四、课程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丰富的音乐作品和音乐文化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创作、表演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讨论交流。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课程评价。
1.定期考核。
通过期中期末考试、作品展示等形式,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创作能力、音乐表演能力和音乐文化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2.综合评价。
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课程实施保障。
1.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对音乐综合课程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2.教学资源支持。
加强对音乐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供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支持课程的实施。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学科融合实践思路分析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学科融合实践思路分析【摘要】在小学课程教育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整合小学音乐和其他学科知识,实现其与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既能融会贯通地应用其他学科知识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能活化音乐生活价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在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小学生开展音乐教育,教师需注重培养其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所以文章在新课标的基础上,从整合小学音乐等科目的根本要求出发,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剖析,开展小学音乐和其他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学科融合1、前言新课改明确指出音乐和舞蹈、绘画、戏剧、影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为将来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课标背景下,音乐加强和其他各学科融合,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表现方式,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其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推进和实施各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
2、新课标下小学音乐学科融合实践2.1音乐和美术学科的融合音乐和美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门学科都属于艺术型学科,通过音乐的学习,可以给学生带来听觉的美感,并且美术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审美,让其领悟到美的内涵,将两门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艺术的美,帮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1]。
就其实质而言,艺术并无边界,在小学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听音乐里的美,对音乐的感受做出评判,通过美术学科的表达,更能深化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所以,音乐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运用融合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
例如:学习《红蜻蜓》这首歌谣时,音乐教师在课前可以向学生展示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者将歌曲所表现的场景以绘画的方式呈现于黑板上。
然后让学生边看图片边欣赏歌曲,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从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很容易就能从音乐中获得对大自然、生活以及生命等方面的认识和感悟。
小学音乐课程“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课程“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策略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李孟阳【摘 要】 “综合性艺术表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表现出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亲身体验、尝试模仿、自主探究、合作创作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尝试与完成综合性艺术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活动的热爱。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综合性表演艺术;“动听结合”“综合性艺术表演”是一种以音乐表现为主线,渗透和运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性表演,这种表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表现出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性。
小学阶段的音乐游戏、儿童歌舞、集体舞、戏曲、音乐剧等,都属于综合性艺术表演。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亲身体验、尝试模仿、自主探究、合作创作等方法,帮助学生尝试与完成综合性艺术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活动的热爱。
一、追求目标的明确性与自主学习的实效性“综合性艺术表演”是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发展的一个载体与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创新能力——这是“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要达成此目标,教师务必追求目标的明确性和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首先,对于艺术表演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做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立足于学生生活经验和能力背景,做到难易适中。
比如,一年级音乐教材中安排的欣赏课《狮王进行曲》,旨在让学生通过参与小型音乐剧的创编与表演活动,促进学生创作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的提高。
为达成目标,我设计了两个板块的内容:一是“动物狂欢节——狮王进行曲”,二是“动物狂欢节——动物进行曲”。
其中,第一板块的内容依次为:模仿音乐剧《狮王进行曲》进行表演→欣赏音乐并概括故事情节→学生根据分配角色进行表演→“狮王巡视”表演→动物狂欢。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去用心模仿,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创编。
尤其关注学生的表演体态、表情、演唱及语言,当然,也非常注重通过师生评价给予学生热情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同时,也能够适时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加以整改。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程教育创新实践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标对音乐课程教学价值、教学理念与内容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在小学音乐课堂实践中,教师积极落实新课标要求,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积极运用奥尔夫教育理念推动教学改革。
但是目前音乐课程教育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
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改革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利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各种手段不断提升音乐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教育创新概述(一)新课标对小学音乐课程教育的要求音乐对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有着独特的作用,音乐美育有助于人的心灵陶冶和气质培养,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 年版)》,掀起音乐教育改革的高潮,新课标在音乐价值观塑造、课程目标制定等方面作出新规定,充分凸显了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强调音乐艺术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作用。
新课标的实施对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为音乐教材选编的完善提供新的思路。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教育理论研究对课程标准进行重新审视,新课改使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相较于音乐教学大纲,新课标有了更新的理念,更注重个体发展,完善内容并提出三维目标,改革实施方式向多样性转变。
由于教学领域拓展,音乐课程的专业技能难度降低,新课标对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提出更高的目标,需要教师钻研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创新的同时,善于运用奥尔夫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学音乐课程教育教学创新的意义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育通过欣赏、演唱歌曲、律动表演等审美活动使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总结近年来音乐教育中的经验,强调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教育思想,完善教学设计方法与课程实施建议,编排生动多样的音乐活动。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音乐“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音乐“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策略研究【摘要】综合性艺术表演是《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规定的四大艺术实践中“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在演唱、演奏、舞蹈等多种艺术形态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表演形式。
笔者基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策略研究,兼顾项目学习和音乐学科的学习特征,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结合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框架,尝试重构针对音乐艺术表演项目化学习的路径,围绕表演教学大主题,立足表演情境发现,关联表演要素设计,探索表演活动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表演能力。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综合性艺术表演音乐是表演艺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表现”在音乐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了不同的学习任务,与“综合性艺术表演”关联性较强的学习任务是“小型歌舞剧表演”,是融音乐、舞蹈、动作、美术、文学等于一体,表现思想感情的综合性艺术活动,有助于加强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提高学生跨学科实践能力和综合表演能力。
然而目前综合艺术表演教学部分多是将课上所学内容串联,一课一演,碎片化的内容限制学生的发挥空间,学生对表演内容提不起兴趣。
教师常常在指导时就包办了表演环节,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缺少真正自主性的参与探究,音乐综合素养也就难以得到提升锻炼,基于此笔者尝试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进行了如下实践探索。
一、立足表演情境,发现驱动问题情境创设是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在新课标情境素材建议中也提出综合性艺术表演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与学习和生活经验相关的主题,创设真实的驱动性问题,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有机整合学习内容,构建一体化的内容体系。
1.课堂情境:整合单元主题,问题趣发掘打破课堂中点状、分散、单一的音乐知识与能力呈现,笔者对教材进行解读与重组,结合音乐元素与音乐文化两大主题,整合教学内容,搭建学习框架,选择学生喜爱有代表性的曲目,形成单元主题,让驱动性问题自然发掘。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用小学音乐课堂常规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用小学音乐课堂常规教学设计(三篇)2023年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用一五年级学生音乐素养已经成型,学生整体乐感较强。
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和抽象思维力量的进一步进展,自我意识随之快速进展起来,不仅已经摆脱了对外部评价的依靠,逐步依靠内化了的行为准则来监视、调整和掌握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头从对自己外表行为的熟悉、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心世界更深入的评价,喜爱尝试着从共性品质、人际关系、自我价值等方面的特点来描述自我形象,这种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稳定性都随着年级的上升而逐步提高。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熟悉、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日渐增加,全面进展的学生显现出来,有特长的学生也较突出,使得一局部学生心情低落,自信念缺乏,而学生正处于勤奋或自卑的心理阶段,进展顺当,就会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根本力量;假如进展消失障碍,学生就会缺乏生活的根本力量,布满失败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本册教材强调“以学生进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对全体学生,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
它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制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用美丽的声音演唱歌曲,进一步学习歌曲创作。
2、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
3、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进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观赏三度创作的力量。
4、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
5、了解苗族、彝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喜爱,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6、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
重点:用美丽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进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观赏三度创作的力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
2024年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总结
2024年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总结一、引言音乐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2024年,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在欣赏音乐、演奏乐器和创作音乐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通过音乐欣赏、乐理知识、音乐创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通过合唱、乐器演奏和舞蹈等活动,让学生在音乐表演中锻炼自己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通过音乐创作和编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音乐常识。
通过音乐史、音乐人物等知识的讲解和学习,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
三、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音乐表达方式的特点和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2. 乐理知识。
教授学生音乐基本知识,如音符、节拍、音域等,让学生在学习和理解音乐的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乐理分析。
3. 乐器演奏。
鼓励学生学习和演奏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
通过乐器演奏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协调性。
4. 音乐创作。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如编曲、创作歌曲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和创造力。
5. 合唱和舞蹈。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和舞蹈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舞台表演技巧。
6. 音乐常识。
介绍音乐史、音乐人物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辅助。
运用多媒体设备和软件,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提供多种多样的音乐素材。
2. 互动式教学。
通过游戏、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实践性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乐器演奏、合唱和舞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音乐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音乐课改中的学科综合教学
现代社会需要人们具有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培养高水平综合素质的学生是素质教育对音乐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提倡学科综合,是
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
音乐学科综合的内涵应该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为主体的多学科的有机融合,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在实施综合教学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这对于软化边缘学科,增强交叉学科间的理解,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体会,谈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的做法。
一、音乐与舞蹈的综合
音乐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姊妹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两者常
常融为一体。
比如同学们伴随音乐自发动作或律动;为感知音乐体验和表达音乐情感的模仿动作,根据音乐内容与情绪即兴创编动作,为理解、体验音乐的舞蹈作品欣赏,载歌载舞的“乐舞”活动等等。
虽然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但我们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以音乐为主线,融合舞蹈,通过
舞蹈来加深学生对音乐体验的音乐综合课。
音乐与舞蹈的综合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以及表现音乐情感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有助于学生用
审美规范化了的动作来表现情感。
《跳竹竿》这一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情绪与风格,学生在学跳竹竿舞的同时,能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节奏、韵律与风格,只要按音乐的节奏在开开合合的竹竿舞中穿跳就不会被夹到脚,这也是“竹竿舞”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实际教学时,虽然进行了大量的节奏练习,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跳竹竿舞,有几个男
生为了表现的与众不同,他们不一根一根的跳竹竿,而是一个大步
从竹竿这头跨到竹竿那头,结果往往跨不过去,跌倒在竹竿上,其实这是很危险的;还有些女生,站在开合的竹竿前怎么也不敢往前跳,这是一种胆怯的表现,在跳“竹竿舞”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评价,还要帮助与鼓励学生,勇敢地用舞蹈动作
来表现音乐。
舞蹈只是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一种媒介,对音乐本身的体验和对音乐能力的形成则是主要目标。
特定舞蹈的体态、典型动作及其动律,是与音乐的情景、风格密切相关的。
例如在上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一课时,开始让学生随着愉快的音乐一起舞蹈,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情感与风格,再导入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如果用刚才的动作来配现在的音乐合适吗?”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引出傣族舞蹈的韵味应该是柔中带刚,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
道弯造型,来体现舞姿的优美、灵活、朴实、矫健,感情内在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性。
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尝试体验傣族舞蹈,体会这首乐曲给人的感受和情境,并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
音乐与舞蹈的
综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课堂气氛融洽,学生乐在其中。
二、音乐与电影艺术的综合
电影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电影音乐、电影插曲往往成为一部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抽去音乐,电影的魅力无
疑将大打折扣,甚至是观众不能接受的。
现在很多电影电视插曲成为音乐教学的内容,反过来,通过观看电影、电视来学习音乐,成为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方式。
例如三年级上册,有两首欣赏歌曲《红星歌》和《映山红》,先让学生观看影片《闪闪的红星》,从影片中了解到潘冬子向往戴上闪闪的红星的意义与《映山红》歌曲在影片中几次出现象征了什么。
再来欣赏歌曲,跟着音乐唱一唱,演一演当年的小红军等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
音乐活动中走进历史的时空,感受革命战争年代的音乐风格,也很
自然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达到了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可吟唱,中国古代曾把不合乐者称为诗,合乐者称为歌,现在统称为诗歌,许多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一首诗词,如《春晓》、《踏雪寻梅》、《忆江南》等。
在学习《踏雪寻梅》一课时,同学们先自由读诗词,接着观看《踏雪寻梅》一词的配乐plash 动画及歌曲欣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由于做到了眼、耳并用,对《踏雪寻梅》所描写的艺术意境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再让学生配乐诗朗
诵,议一议,说一说“你如果是骑驴赏花的人,你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歌曲的意境,接下来的学唱,对歌曲的处理学生就能得心应手了。
课后拓展部分,让学生学着《踏雪寻梅》词曲的格式,自己创作一些多被人们赞颂松、竹、梅、菊品格的诗句,再好好地吟唱吟唱,下次课上展示给同学们。
这节课把音乐融入了诗歌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用心去感受音乐,让学生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展,
从感知美、体验美、上升到创造美、表现美。
四、音乐与美术的综合
音乐与美术都属于艺术范畴,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性和一致性,具有某些彼此相通的共同规律,德国音乐家霍普德曼把音乐
称为“流动的画面”,德国哲学家谢林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音乐与美术是实施美育的两个主要途径,二者的共同目标是通过教学和其他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艺术的审美能力。
舒曼曾说过:“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尔的《圣母像》中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可以从莫扎特的交响乐中受益匪浅。
”例如:学习《美丽的田野》一课时,首先展示给同学们的是一幅美丽田野的画面,在音乐背景声中让学生把所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接着完整地欣赏《美丽的田野》这首歌,听完后回答:“歌曲中都描绘了哪些场景呢?”音、画的结合,加深了学生对歌曲情绪的理解,学唱歌曲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想象中的田野,再把每个同学的作品都张贴在墙壁上,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田野中。
音乐与美术的结合,可以促
进听觉、视觉、言语、动手四大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的同学不能把《美丽的田野》用歌声很好地表达出来,但他可以用画表现出来,相反有的画得不好可以用歌声来表达,音乐与美术的结合让学生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再例如欣赏《森林水车》时,主要是感受独唱与重唱两种演唱形式表现力的区别。
学生先仔细观察书中的两幅插图,一幅是单色彩线条图,一幅是多色彩线条图,比较它们在视觉上有何不同,再听听两个不同版本的演唱,比较它们在听觉上有何不同,说出它们的演唱形式,音乐与美术的结合就体现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差异,用色彩和线条表现音乐演唱形式的不同。
音乐新课程提出“综合”是音乐课改的发展与进步,在教学过程中,音乐学科的综合还必须以音乐为载体,其内容应围绕音乐的要素及相关文化展开,音乐的“综合”是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表现,但其手段和方法都要为内容、为目标服务,音乐的“综合”是多元文化发展的一种体现,但文化多元性不等于忘却音乐之“本体”,也不等于丢失音乐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多元性。
多学科渗透理念和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为一体的新型音乐综合教学,还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加强对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和整合发展,这对我们自身音乐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天景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