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开放二十年——飞越神州》看航空摄影

合集下载

光明网:换个视角看神州改革成就更震撼

光明网:换个视角看神州改革成就更震撼

光明网:换个视角看神州改革成就更震撼文/杨谷2018年岁末的北京中华世纪坛,一场题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主流媒体航拍中国摄影图片展”一再续展,创下了在中华世纪坛续展40天的新纪录,成为冬日里展现辉煌成就、激励广大群众的一股暖流。

展览现场,一组以“农耕之变”为主题的照片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黑白历史照片中,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夕的牛拉人拽、镰刀飞舞,和今天航拍照片中的机械收割、机器灌溉,构成强烈对比。

这是光明网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40年前,《光明日报》的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开启了改革开放和思想大解放的先声。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作为《光明日报》的网络新媒体平台,应该交出有分量的答卷。

“航拍中国”是光明网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一起策划的大型活动。

改革开放40年来,反映改革成就的新闻照片拍过不少,但还都是从地面看地面,无人机的流行是近两年的事。

在头脑风暴时,“换个视角看成就”这个创意刚被提出来,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通过无人机航拍,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祖国山河的变化,能激发各地主流媒体记者的积极性,拿出让广大网友和观众眼睛为之一亮的好作品。

2018年1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和光明网在上海中心启动了“全国主流媒光明网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航把中国"活动现场。

体聚焦改革开放40周年——航拍中国”大型系列摄影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组织航拍釆访,征集了15000余幅作品,最终精选近300幅作品进入展览。

参展作品从空中视角,逼真直观地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作品中既有北上广深及沿海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今昔对比,也有事关民生福祉的港珠澳大桥、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的傲然身姿,更有“天眼”望远镜、“天鲍号”下水、运20首飞等前沿科技成就。

从这次征集的照片看,航拍照片和40年前老照片形成强烈而又鲜明的对比。

“照片视觉冲击力都很强,觉得非常震撼。

”专程赶来看展览的《香港摄影报》副总编辑吕援朝说。

空天盛宴彰显大国自信

空天盛宴彰显大国自信

龙源期刊网 空天盛宴彰显大国自信作者:胡克来源:《大飞机》2018年第11期初冬的伶仃洋,海天一色,涛声阵阵。

依傍着这片中国南海水域的经济特区——珠海,再次迎来两年一届的“蓝天盛会”。

如今,航展不仅是观察我国科技创新成就的窗口,也是一个国家展现自信、开放和实力的重要平台。

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着飞天的梦想,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曾一度被讽刺为“没有翅膀的雄鹰”。

本届航展航空馆的展厅内,头顶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这样一组画面:在开国大典上,飞机编队从天安门上空飞过、接受检阅,但遗憾的是,这些飞机中没有一架是中国自己制造的。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

如今,展馆外八一飞行表演队的精彩表演惊艳了世界,歼10B战斗机一连串的“落叶飘”、“眼镜蛇机动”等飞行动作令国人热血沸腾;三架不同航空公司涂装的ARJ21新支线飞机腾空而起,令无数航空人百感交集。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级创新平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一路走来,唯有切身经历艰辛与奋斗的人,才有刻骨铭心的体悟。

本届航展,中国航空工业向世人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歼20在万众期待下的惊鸿一瞥,兑现了“中国空军将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向公众展示种类更全、新装备更多的建设发展成就”的承诺。

中国商飞在ARJ21三机聚珠海的新闻发布会现场,自信地宣布未来五年将交付超百架飞机,中俄远程宽体客机1∶1展示样机惊艳亮相,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自信是一种胸怀,一种姿态,一种视野。

自信不会凭空而来。

正如珠海航展的一件件展品一样,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家伙”,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靠别人恩赐得来的,而是一代又一代航空人艰难探索、不懈奋斗的结果。

对此,我们应该为中国航空人点赞,为伟大的改革開放点赞!当然,面对各种赞叹惊羡,我们依然没有理由自我陶醉。

因为与欧美航空强国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

晴空万里,距离珠海航展展馆不远处的港珠澳大桥如一条巨龙,舞动在潋滟波光之上。

新人教版历史《中考总复习课件专题》8三次科技革命与全球化

新人教版历史《中考总复习课件专题》8三次科技革命与全球化

妮机;动力: 车;动力:(2)内燃 心:电子计算机;
主要成果 蒸汽机;(2) 机;(3)交通:汽车、生物工程:克隆技术
交通:汽船、 飞机;(4)通讯:电 尤为引人注目;航天
火车机车 话、电报
技术等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P100)
(P108)
(P134)
自然科学开始与
许多技术发明来源
(P100)
(P108)
(P134)
极大地促进了生产
极大地促进了生 推动社会生产力空
力的发展;促使两

产力的发展;促使 前发展;引起世界经
大对立阶级产生,

垄断资本主义产 济结构和国际经济
使工业资产阶级取

生,主要资本主义 格局的进一步变化;
得了统治地位;西

国家开始进入帝 推动了世界经济格
方列强加紧掠夺东
1973 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因产量高,被誉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
籼型 概况
杂交
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 年,袁隆平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水稻
这种高产水稻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意义
而且惠及全世界
1986 年 3 月,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
863 提出 四位老科学家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 计划 实施 发展的建议》;1986 年 3 月,邓小平作出重要批示,
第三部分 专题探究篇
专题八 三次科技革命与全球化
——“中国梦•航天梦——中国航天员摄影作品展”
• 2017年7月26日,首届“中国梦·航天梦——中
国航天员飞天摄影作品展”在北京天文馆开 幕。在持续至9月初的此次展览中,展示了中 国航天员在太空拍摄的近百张作品,绝大部 分为第一次公开。

从《改革开放二十年——飞越神州》看航空摄影

从《改革开放二十年——飞越神州》看航空摄影

从《改革开放二‎十年——飞越神州》看航空摄影‎张学琼影视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摘要:《飞越神州》在画面语言‎上所应用的‎大量航拍对‎电视创作手‎段的探索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从此,航拍便被大‎量用于电视‎文艺作品的‎创作当中。

航空摄影改‎变了传统概‎念上,人们长期习‎惯于以自己‎的身高,以自己步行‎的速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的视觉习‎惯,这种新的摄‎影方法丰富‎了电视创作‎手段,带来了新的‎电视审美愉‎悦。

挖掘,探索航拍摄‎影所具有的‎美学力量对‎于电视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航空摄影,镜头语言,创作手段,美学功能《改革开放二‎十年——飞越神州》拍摄于19‎9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周年,(1978一‎1998)。

这是中国较‎早的一部以‎纪念改革开‎放为主题的‎纪录片,全片共12‎集。

第一集《飞越神州》,第二集《戎午惊雷》,第三集《重整大地》,第四集,《开放之路》,第五集《走向市场》,第六集《百姓岁月》,第七集《精神家园》,第八集《法制天空》,第九集《兴国之翼》,第十集《新的长城》,第十一集《四海方圆》第十二集《命运之旗》。

其中《飞越神州》为《改革开放二‎十年》的第一集。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从此,中国开始迈‎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为纪念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召‎开20周年‎,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央电视台‎摄制了大型‎电视系列片‎《改革开放二‎十年》。

这部纪录片‎是在纪录片‎创作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编‎年式,文件式的纪‎录片创作结‎构,而且在电视‎创作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其中第一集‎《飞越神州》通过其首次‎采用的航空‎摄影,改变了传统‎概念上,人们长期习‎惯于以自己‎的身高,以自己步行‎的速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的视觉习‎惯,通过坐在飞‎机上的鸟瞰‎来重新审视‎祖国的城市‎山川。

顾行发:遥感梦 我的梦

顾行发:遥感梦 我的梦

顾行发:遥感梦我的梦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5年第15期“科学研究哪都能做,但中国的航天遥感事业只能在中国来做”文郑晓博宋淯知顾行发中国致公党党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担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全球变化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多尺度气溶胶综合观测和时空分布规律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理事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

兼任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主任,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

三十多年来,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地面测量,航空和航天遥感中的主要环节,包括从可见光到热红外遥感的信息获取、预处理、处理、模型化和应用的全过程。

发表论文340多篇,出版论著10余册,授权专利16项,获软件著作权45项。

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五次省部级一等奖、一次省部级二等奖。

荣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999年他作为海外华人科学家代表被特邀参加国庆观礼,2009年作为新侨代表之一,受邀参加国庆观礼。

功夫不负有心人出生于湖北沔阳的顾行发,从小就喜欢仰望天空,尤其是看到飞机在蓝天滑翔而过的情景,更令他心驰神往。

“那个时候很穷,小时候看天上的飞机,很羡慕。

到武汉上大学是坐着拖拉机去的,直到大学毕业,没坐过火车,没坐过飞机,一直对飞机充满好奇。

”顾行发的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母亲靠卖苦力来贴补家用。

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甚至因为没有钟表,他需要去邻居家看时间。

年幼的顾行发会在放学后坐在15瓦的灯泡下编芦苇,来缓解家里拮据的经济状况。

虽然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父亲却很支持儿子的学习,给他订阅了《解放日报》和《参考消息》,这些报刊在那个信息极度闭塞的年代让顾行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1977年,国家开始恢复高考,刚读高一的顾行发决定参加考试。

鲲鹏展翅九万里 我见民航改革开放四十年

鲲鹏展翅九万里 我见民航改革开放四十年

领航中国 NAVIGATION CHINA中国航班 CHINA FLIGHTS8鲲鹏展翅九万里沈开达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关注中国民航发展的40周年,看着自己收藏的民航物件,感慨万千。

今天就民航机队发展和机场建设成就方面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1978年,我在读中学的时候,就对民用航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航空知识》杂志是我的最爱。

当时,《航空知识》的封底曾经连载过各国航空公司的机徽和涂装,我太喜欢了。

我对民航的概念最早是从位于上海延安中路789号的民航售票处开始的。

小时候,我乘公交车经过那幢大楼的时候,总要朝它看上几眼,这幢四、五层的楼房对我来说带有点神秘感,它的门口经常停着几辆民航大客车,搭载着乘飞机的旅客往来于售票处和虹桥机场之间。

有一天,我的一位亲戚要去民航售票处办事,就把我带去了,这是我第一次走进这幢大楼。

偌大的售票大厅里,人头稀少,售票窗口里的民航职员身穿蓝色的制服在售票,当时出机票是用复写纸写的,要填写许多内容。

抬头望去,大厅上方是一幅巨大的中国民航航线图,图上标明的航线很少,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国际航线更是寥寥无几。

那时候,乘飞机是身份的象征,要有一定的级别才有资格坐飞机,而且需要出具县团级以上证明才可以购买机票。

有一次,我爸爸单位里的一位同事因为情况紧急,乘坐了飞机从上海到北京出差,顿时轰动了全厂,那位同事也成了“新闻人物”。

当时,中国民航最新型客机是波音707以及英国的“三叉戟”、苏联的伊尔62等,这些都是喷气式飞机,当然还有一些螺旋桨发动机的安24等老式飞机。

1980年以后的十多年里,中国民航陆续引进了波音737、747SP、747-200 Combi、747-400、757、767和777客机,以上这些飞机成为了中国民航的主力,也为打开国际航线打下了基础,我们相继开通了北美、西欧、澳洲等航线。

1985年起,我们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引进了A310、A300-600R、320、330、340等客机。

《2021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21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21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1在国测一大队耕耘40年后,郁期青xx年退休。

3年后,任秀波进入国测一大队工作。

20__年,国家决定开展珠峰高程复测。

国测一大队再次接受重任,70余名测绘队员又一次踏着前辈的足迹,接受了珠峰高程测量这一新的考验和挑战。

任秀波就是其中的一员。

任秀波主要负责重力测量。

珠穆朗玛地区由于气候多变,氧气匮乏,普通人正常行走都比较困难。

而任秀波还要背负着沉重的重力仪和登山必需品。

20__年4月28日,任秀波背负重力测量仪器前往海拔7790米的营地行军适应,当行至海拔7500米左右时遇到了特大暴风雪。

当得到下撤命令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测量海拔7500米的重力值。

因为他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次到达这样的高度。

他用冰镐在60多度的雪坡上用了约10分钟的时间才刨出一块小平台,用来放置仪器。

由于鸭绒手套太厚,无法操作仪器,他只能脱了鸭绒手套,戴着薄手套又用了10多分钟的时间进行了重力测量,随后又用gps接收机采集了该点三维坐标。

当他收好仪器准备下撤时,才发现手指麻木,已经没有了知觉。

一个登山队的老队员说这是冻伤,必须迅速恢复,否则可能会更加严重,一旦加重就只能做截肢处理。

任秀波用冻伤快速恢复的方法,将手指用力砸向冰镐,以此来刺激神经,增强血液循环。

过了10多分钟后手才有些知觉,然后赶紧下撤到7028米营地,继续对双手进行复温,大约两个小时后,他的手才完全恢复了知觉。

20__年,在全体测量人员的努力下,珠穆朗玛峰高程复测取得圆满成功,测得了迄今为止最科学、最准确的珠穆朗玛峰高程——8844.43米,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测绘的实力。

任秀波和队友们创造了珠穆朗玛峰测量的四个世界第一。

第一次将现代和经典两种大地测量技术完美地在珠峰地区集中展现,第一次精确测定了珠峰地区的似大地水准面,第一次在同一时间段内顺利实施了珠峰高程交会和峰顶gps测量,第一次获得了珠峰峰顶35分钟长时间、高质量的gps观测数据。

冲上云霄腾飞的中国国航纪录片观后感

冲上云霄腾飞的中国国航纪录片观后感

冲上云霄腾飞的中国国航纪录片观后感【原创版2篇】篇1 目录一、引言1.中国国际航空公司(Air China)2.纪录片《冲上云霄:腾飞的中国国航》二、纪录片的内容1.中国国航的发展历程2.航线拓展与国际合作3.飞机与机队的现代化4.航空服务的提升三、个人观后感1.对中国国航的了解2.对中国航空业的发展认识3.对我国国际地位的思考四、结论1.中国国航的成就与挑战2.对中国航空业的展望篇1正文一、引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Air China)是我们国家的旗舰航空公司,成立于 1988 年,是中国民航业的重要力量。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关于中国国航的纪录片《冲上云霄:腾飞的中国国航》,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国航的发展历程,以及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航空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故事。

二、纪录片的内容1.中国国航的发展历程纪录片首先介绍了中国国航的发展历程,从成立之初到如今的规模,让我深入了解了这家航空公司的成长史。

中国国航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努力,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航空公司之一。

2.航线拓展与国际合作纪录片中展示了中国国航如何积极拓展航线,与国际航空公司合作,提高国际航班的服务水平。

中国国航与世界各大航空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乘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选择。

3.飞机与机队的现代化纪录片还介绍了中国国航如何加快飞机和机队的现代化,提高飞行安全和舒适度。

中国国航积极引进新型飞机,提升机队的运营效率和环保性能。

4.航空服务的提升纪录片还展示了中国国航如何提升航空服务,为乘客提供更好的飞行体验。

中国国航注重提升乘务员的服务水平,提供优质的机上餐饮和服务。

三、个人观后感1.对中国国航的了解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对中国国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为我国的旗舰航空公司,中国国航在国际航空市场上的地位日益提升,为乘客提供了更好的出行体验。

2.对中国航空业的发展认识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中国航空业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中国国航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航空业的一个缩影,反映了我国航空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国家记忆天空之门观后感

国家记忆天空之门观后感

国家记忆天空之门观后感我的中国梦 | 为国家留史纪录片《国家记忆》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领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

10月3-10月8日,《新中国》将播映1-5集,通过搜寻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专访诸多专家、学者和亲历者,节目展现出了年中国政局的变化、解放战争的进展、中国共产党的关键性决策,以及当时的中国国情状况。

这五集分为《北平解放前夜》、《中共中央进北平》、《从香山到中南海》、《定都北平》、《揭秘开国大典》五集,节目通过讲述这一时期各个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勾画出半个世纪里中华民族为寻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艰辛历程。

央视将于10月10日起至播映《国家记忆》航天专题纪录片20xx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的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

在今年,我国已经发射了“长征七号”火箭和“天宫二号” 空间实验室,还将在第四季度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这将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关注航天、关注科技创新的热潮。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的积极支持下,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以高标准制作了专题纪录片《国家记忆(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

该片共专访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载人航天工程原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神舟5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等24十一位专家,摄制了原国防部五院旧址、火箭研制厂、风洞实验室、钱学森图书馆等10多处现场,查询了大量历史档案。

经过近4个月的紧张工作,顺利完成了所有拍摄和制作工作,将于10月10日20:00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

该片共包含5集,分别就是《艰困归国路》、《命运的取舍》、《短箭趁着东风(上)》、《短箭趁着东风(下)》和《巡天第一星》。

波澜壮阔四十载九天揽月梦可圆——改革开放40年的航天印迹

波澜壮阔四十载九天揽月梦可圆——改革开放40年的航天印迹

102019年第2期卫星应用—改革开放40年的航天印迹《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于2018年11月13日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共分为6个主题内容展区——开篇视频、壮美篇章、关键抉择、历史巨变、大国气象、面向未来,通过实物模型、互动展项等方式,气势恢宏地再现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航天人奋斗的40年,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40年。

神舟升空,嫦娥奔月,天宫与神舟成功对接……一幕幕激荡人心的瞬间是中国人最为骄傲的记忆,也是改革开放历史下,中国航天发展壮大的有力佐证。

展览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飞船与空间站、月球探测器、多领域应用卫星等航天重器及卫星应用成果,以模型、视频、图片等形式震撼亮相,集中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成为展览的亮点。

可上九天揽月专题展区模拟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着陆器与巡视器(月球车“玉兔”)的工作场景。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随后,着陆器和巡视器分离,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任务。

嫦娥三号着陆器还创造了迄今为止人类探测器月面工作时间的最长记录。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11卫星应用2019年第2期测器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

展区展示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长二捆、长征三号乙是我国航天人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创造性地采用商业模式研制出的大推力捆绑式运载火箭,为我国拓展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长二捆基础上研制的我国首型高可靠、高安全火箭长征二号F 和长征三号乙一起,支撑了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的建设;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多型风云、海洋、高分等卫星送上太阳同步轨道;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于2016年成功首飞,拉开了长征火箭更新换代的序幕,将支撑我国重大航天工程的进一步开展;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际运载火箭的先进水平,研制成功后,可满足未来较长时期国内深空探测、载人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活动的任务需求(见图1)。

大型航拍纪录片《飞越长征路》研讨会在京召开

大型航拍纪录片《飞越长征路》研讨会在京召开

大型航拍纪录片《飞越长征路》研讨会在京召开作者:韩俊来源:《祖国》2015年第13期为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书画展联合行动,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主办,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书画展组委会协办的大型航拍纪录片《飞越长征路》研讨会于7月11日在北京举行。

参加会议的有军事科学院原院长刘精松上将,海军原副司令员赵兴发中将,军科院、中国长征史主编徐占权大校,军博军史专家姜廷玉大校,原总战史专家、名将后代任小平大校,总装备部宣传部原副部长刘江海大校,总参谋部美术创作院副院长、长征书画展组委会总指挥姚斌大校,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秘书长李和平、副秘书长单秀法,中央党史办副主任李忠杰,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中央党史办王新生,中央文献研究室张素华,中广树德国际文化传媒、飞越山西的策划人宋献伟,潞宝集团副总裁王箭,以及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郭本敏、安为民,导演兼航拍摄影张荣贵也出席了会议。

中爱联代表、军方专家、地方专家、中央新影集团代表及导演集聚一堂,共同商讨大型航拍纪录片《飞越长征路》的具体筹划、拍摄内容定位等问题。

研讨开始前,负责本次拍摄的导演邀请与会人员观看了珍贵的历史影片资料、参与航拍成功的《飞越山西》片段以及航拍专业器材拍摄现场画面,独特的航拍视野及专业的航拍技术令人惊叹不已。

随后,中爱联秘书长李和平主持会议。

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郭本敏、导演张荣贵先后从航拍纪录片《飞越长征路》的内容、立意、构想上做出详细介绍,希望能运用先进的航拍技术把长征沿途的险要地形、崎岖地貌完美展现,用空中鸟瞰的方式记录这段波澜壮阔的长征历史。

据导演张荣贵介绍,纪录片《飞越长征路》除了运用到新的航拍技术外,在后期的宣传中使用新媒体传播方式,最终将形成八集纪录片,拍摄期间形成五到八分钟的八十集小故事同步在网路上播放宣传,宣传长征精神,塑造正能量。

在听完导演张荣贵的详细介绍后,刘精松上将肯定并支持航拍长征,认为历史可以常学常新,用航拍方式呈现的震撼场景可以吸引到青少年的眼球和注意力,达到红色教育的目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变化从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第三十个年头,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谈中国航天的发展:中国航天从50年代起步到到1970年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让中国成为航天大国,而改革开放这30年的发展让中国成为了航天强国。

这30年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中国大力发展长征系列火箭,并将其投入国际市场,使得中国的航天发展与世界同步。

期间发生一些大事如下:1987年8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第九颗返回式卫星,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搭载了两个微重力试验装置。

卫星成功回收后,该公司的相关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航天界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第一次尝试。

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取得圆满成功。

1990年7月16日9时40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1991年1月22日下午18时23分,中国第一枚120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

1992年10月6日,发射瑞典科学卫星,以“一箭双星”的形式将瑞典“弗利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圆满履行了中国发射外星的第一个合同。

1994年2月22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

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1998年5月2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迄今为止,长征系列火箭已成功把多种试验卫星、科学卫星、地球观测卫星、气象卫星和通讯卫星等送入太空,为香港、巴基斯坦、瑞典、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提供商业发射服务。

用镜头捕捉航空之美

用镜头捕捉航空之美

用镜头捕捉航空之美作者:罗晨来源:《航空世界》2016年第02期编者按:旅美华侨罗晨先生是一位航空摄影发烧友,在五年旅居美国期间参加过全美各地大大小小航展近三十场,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航空摄影拍摄经验,还与多名美军飞行员进行了现场交流,其作品也被包括本刊在内的多家军事、航空类媒体刊载。

近日,本刊对罗晨先生进行了网络采访,请他详细介绍了参加美国航展所见所闻,以及与众多美军现役战机亲密接触的观感。

因篇幅有限,本刊对采访内容做了节选与整理。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罗晨你好!作为硅谷的电脑工程师,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航空摄影的?罗晨(以下简称“罗”):我是个军事发烧友,从小就喜欢飞机军舰,在国内时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

当年还是学生,也没有经济能力去珠海看航展,只能靠军事杂志和网络上的视频解馋。

来美国以后,发现这里的大小航展特别多。

2011年的时候,我带着尼康D300S去了空军的特拉维斯基地开放日,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各种战机实物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很多还能进到驾驶舱内。

第一次听见“雷鸟”表演队F-16发动机的轰鸣至今犹在耳畔回响。

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条件允许并且阵容足够强大,附近12小时车程之内的航展,我都会开车前往。

五年多时间,仅海军“蓝天使”飞行表演队我拍了近二十个场次,空军“雷鸟”我也拍了有十次了。

记:看来美国真是航空迷、军事迷的天堂。

请先给我们的读者朋友们简单地介绍一下美国航展的情况吧罗:好的。

在全美各州的许多大小城镇,每月都会举办大量的航展。

这些航展规模各异,主要有美军基地开放日和民间举办两种,后者通常也会有很多现役或者退役的军用飞机参展。

当然也会有一些商业航展,比如曾经在拉斯维加斯、洛杉矶举行的直升机商务展等,不过相对比较少见。

举办基地开放日活动的,通常是空军基地、海军航空站、海军陆战队航空站等。

这样的开放日航展活动每年都很多,也无疑是最吸引民众眼球的。

开放日活动都是免费对公众开放,所有观众可以零距离地接触美军现役的先进武器装备,也是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机会。

改革开放航天的成就_图文

改革开放航天的成就_图文

*1.1968年2月,我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
*2. 1970年4月24日,由我国设计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
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而且其重量超过美、苏、法、
日第一颗
卫星之和.
东方红一
号的发射成
功使我国
成为继美、
苏、法、
日后第五个
能制造和
发射人造卫
星的国家
,标志着我
国空间技
术进入了新
时代。(航天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改革开放航天的成就_图文.pptx
改革开放可将其分解为两部分,改革和开放, 我们一般说是对内叫改革,对外叫开放,改革就 是改旧革弊,调整人民内部的矛盾,改革是一种
为了找出更好的适合生产关系的方法。开放是 对外而言的,社会主义有不足,资本主义也有它 不的地方,我们对外开放是为了学习资本主 义国家可取之处,吸引他们的资金,技术,人才, 来加快本国经济实力的发展。
*我国是个有抱负的大国,在定位导航卫星这事上可不
能图省心,实际上从上个 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闹心 了,七五规划中提出了“新四星”计划,随后提出过 单星、双星、三星、三到五颗星的区域性系统方案, 以及多星的全球系统设想。研究、论证、再研究、再 论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期间因经济条件等种 种原因又搁置了十年,1991年再次启动。)
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 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7.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
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8.天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于2011
*6.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

中国首台胶片型航天相机追述——纪念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返回40周年

中国首台胶片型航天相机追述——纪念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返回40周年

中国首台胶片型航天相机追述——纪念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返回40周年杨秉新【摘要】中国首颗遥感卫星装载一台可见光全景相机,首次实现了从太空摄拍地面目标,使中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掌握航天相机技术的国家.文章回顾了相机的研制历程,首次披露相机主要任务、方案选择,基本原理、主要参数、成像品质及其评价,最后与美国同类相机进行了比较.【期刊名称】《航天返回与遥感》【年(卷),期】2015(036)006【总页数】5页(P6-10)【关键词】全景相机;胶片型相机;返回式卫星;航天遥感【作者】杨秉新【作者单位】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10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320 引言中国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是国内第一代普查照相卫星,主要任务是对重要战略目标进行照相普查,并对目标进行定位。

该卫星装有一台胶片型可见光相机(以下简称相机)和一台胶片型星相机。

相机拍摄地面目标,把信息记录在胶片上。

在相机拍摄每幅照片的同时,星相机拍摄一幅恒星照片,记录摄影时刻的卫星姿态,用于确定所拍摄地面目标的位置。

拍摄好的胶片经过暗道,被卷绕到回收片盒中,回收片盒随卫星返回舱一起返回地面,胶片经过冲洗等处理后提供用户使用。

相机是遥感卫星的核心有效载荷,是集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热控等为一体的精密仪器。

该相机于1967年开始研制,到1975年卫星成功发射,先后共研制了10台,除获取大量国外有价值的照片外,还提供了国内部分地区的照片,圆满地完成了侦察和国土普查任务。

多次成功的飞行试验表明,相机设计方案正确,各项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相机的光学、结构和电子线路工作协调可靠,所摄照片影像清晰。

本文回顾了相机的研制历程,给出了主要任务、方案选择、基本原理和主要参数,对照相质量进行了评价,最后与美国同类相机进行了比较。

1 研制历程1967年到1969年为初样相机研究阶段,研制出了温控相机、电性相机和初样相机。

1967年11月开始进行相机方案论证和初样相机的设计,1968年8月完成初样相机的设计工作,1969年8月完成了初样相机的总装调试工作,同年10月在伊尔-14飞机上进行了首次机载照相试验。

《中国航空摄影》唤起的回忆

《中国航空摄影》唤起的回忆

《中国航空摄影》唤起的回忆
5月9日下午,当我打开《中国航空摄影》,眼睛一下就被题为《突破》的照片紧紧抓住。

简洁的绿色背景上,一架黑色的“鹰”式战斗教练机正在超低空急速飞行。

画面虚实呼应,动感十足,摄影师跟拍技术的运用使地面虚化成急驰而过的光影。

主编牟健为的点评,加深了我对画意的理解,更燃起我对“鹰”式的那段深深的异国情节回忆。

“鹰”式展现的视觉《突破》
《突破》这幅作品吸引我的重要原因是:画面中的主角——英国皇家空军的“鹰”(Hawk)式战斗教练机。

2005年,在参加英国皇家空军飞行训练时,我曾驾驶过这款飞机在英国的领空上翱翔。

这段特殊的飞行经历不仅使我与“鹰”式战斗教练机结下难忘的缘分,更使我在实际飞行中对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训练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低空、超低空飞行的强击机飞行员细读着《突破》,
我仿佛突然进入到了超低空飞行的紧张与兴奋之中:高度不足百米、飞行速度不小于600千米/时,座舱外的景物飞驰而过。

保持大速度并不难,只要飞行员左手将油门杆推向前,这是“举手之劳”。

但是对摄影师而言,要逼真地表现出这种速度感,并非易事。

《突破》这幅作品成功地通过一个凝固的瞬间表现出飞机掠地飞行的速度之美,确实让人觉得仿佛眨眼间飞机就会突破画面。

这张照片另一可贵之处在于清晰、生动,清晰的对焦可以让读者能够看清楚座舱,以及印在机身左侧的飞行员姓名。

整个画面生动展现了前、后座舱两名飞行员右手握住操纵杆、左手控制油门把手,专注飞行的瞬间。

不可替代的魅力——新闻摄影在节庆报道中的特殊功能

不可替代的魅力——新闻摄影在节庆报道中的特殊功能

作者: 陈泉涌
出版物刊名: 中国记者
页码: 11-12页
主题词: 《中国青年报》;新闻摄影;节庆;可替代;邓小平;摄影记者;改革开放20周年;中国青年运动;魅力;唐山大地震
摘要: 先讲一个遗憾的事例。

今年5月4日,是青年节,也是中国青年运动80周年。

当晚,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参加了由团中央和全国青联等主办的大型文艺晚会。

演出结束时,江泽民走到演员和青年中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指挥全场观众高唱“毕业歌”,最后他振臂高呼“青春万岁”。

《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柴继军抓住时机,抢拍下了这个历史性激动人心的场面。

然而第二天却因故未能见诸报端。

整个版面平淡无奇,看不出节庆的气氛。

知情者纷纷捶头顿足:“这是80年的遗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改革开放二十年——飞越神州》看航空摄影张学琼影视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摘要:《飞越神州》在画面语言上所应用的大量航拍对电视创作手段的探索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从此,航拍便被大量用于电视文艺作品的创作当中。

航空摄影改变了传统概念上,人们长期习惯于以自己的身高,以自己步行的速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的视觉习惯,这种新的摄影方法丰富了电视创作手段,带来了新的电视审美愉悦。

挖掘,探索航拍摄影所具有的美学力量对于电视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航空摄影,镜头语言,创作手段,美学功能《改革开放二十年——飞越神州》拍摄于199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周年,(1978一1998)。

这是中国较早的一部以纪念改革开放为主题的纪录片,全片共12集。

第一集《飞越神州》,第二集《戎午惊雷》,第三集《重整大地》,第四集,《开放之路》,第五集《走向市场》,第六集《百姓岁月》,第七集《精神家园》,第八集《法制天空》,第九集《兴国之翼》,第十集《新的长城》,第十一集《四海方圆》第十二集《命运之旗》。

其中《飞越神州》为《改革开放二十年》的第一集。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从此,中国开始迈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为纪念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召开20周年,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央电视台摄制了大型电视系列片《改革开放二十年》。

这部纪录片是在纪录片创作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编年式,文件式的纪录片创作结构,而且在电视创作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其中第一集《飞越神州》通过其首次采用的航空摄影,改变了传统概念上,人们长期习惯于以自己的身高,以自己步行的速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的视觉习惯,通过坐在飞机上的鸟瞰来重新审视祖国的城市山川。

而且该片还用了大量的夜间航拍摄影,把城市那绚丽多姿的夜色一览无余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总之,其在画面语言上所应用的大量航拍对电视创作手段的探索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该片获得1999年获得第七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9年获得第十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长篇电视纪录片奖一,内容梗概:《飞越神州》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主要城市、以及在改革开放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进行全面的航拍,展现了改革开放二十年后的巨大变化。

摄制组纪录片历时7个月的拍摄,动用6架直升飞机,飞行二百个小时,地面行程六万公里,对每一个城市做了全景式的航拍。

《飞越神州》的编导亓克君告诉我们:“每到一个城市,摄制组都选取有特点的镜头,有标志的‘符号’,同时选最好的角度,用最美的画面,把祖国的崭新面貌传达给观众”。

1通过全面的俯瞰,用这一我们日常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的角度展现了祖国20年来的巨变。

这种全方位的航拍当时在电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引起了一片赞美之声。

很多人看完后不禁感叹到“原来祖国母亲这么美,有一种重新发现后的惊喜”。

2此片也引领了一系列航拍的纪录片,例如随后的山东电视台拍摄的《飞越齐鲁》、天津电视台的《魅力天津》,还有《飞跃浙江》、《飞跃湖北》、《飞跃四川》、《俯瞰燕赵》等。

二,《改革开放二十年》中的航空摄影镜头分析《飞越神州》通过不同的地域将中国分成几个部分来分别拍摄,主要包括长城外,其中包括城市有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乌鲁木齐。

燕赵大地,包括城市有石家庄,天津。

大河上下,包括城市有银川,西宁,兰州,西安,太原,济南,郑州。

长江之歌,包括城市有重庆,武汉,长沙,合肥,南京,上海,南昌。

大西南,包括城市有拉萨,成都,贵阳,昆明。

金海岸,包括城市有杭州,福州,广州,海口,南宁。

下面将以第一部分为例分析该片中的镜头特点。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中国是一个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二十年不断前进的国度”,主题音乐响起,随着解说词一组组气势雄伟的航拍画面映入眼帘。

在进入每个段落介绍之前,《飞越神州》总体回顾了祖国的发生,发展,为本片作了一个序。

在本部分从头到尾铺满音乐,解说词慷慨有力。

在画面的选择上,天安门,故宫,东方明珠,一汽制造厂,长城,虎门大桥,瀑布,山川,田野。

,选择了一系列能够代表中国的历史,快速发展的今天,以及锦绣山河的景点。

《飞越神州》在镜头应用上也很有特点。

在拍摄城市建筑物时,例如天安门故宫,深圳,上海,飞机会飞到几百米上空,从很高的高度进行拍摄,画面气势恢弘,当拍摄田野时,低空拍摄,让观众从低空中看到美丽的田野。

在拍摄长城时则用低空前移摄镜头,让一条长长的长城尽收眼底。

随后音乐停止,画面纪录了本次航拍活动之前的一个准备,镜头一直跟随摄制组,从前期的调用飞机,到试飞,以及摄影师开始拍摄的全程纪录,用两分钟的时间粗略剪辑了这段内容,似乎是影片带领大家一起俯瞰每个城市前的一个准备工作,整段没有音乐,不加渲染,1人民日报网站:电视片《改革开放二十年》总摄像亓克君从天空看巨变/199812/18/col_981218001060_ddzk.html2大洪视点共网站:同经历一起走过——看大型电视系列片《改革开放20年》/node2/node38/node58/node59/node73/userobject7ai1613.html真实还原了拍摄前的工作。

接下来,《飞越神州》进入城市的全方位拍摄介绍。

第一部分长城外。

包括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乌鲁木齐。

一段类似前进脚步声的音乐响起,这段音乐也成为介绍其他城市时的主题音乐。

第一个城市是哈尔滨。

画面从城市低空开始慢慢升高,由低空拍摄的街道进入了城市的上空。

由于哈尔滨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是它的建筑,它体现了哈尔滨独特的文化背景,所以高空拍摄了哈尔滨的建筑群,首入眼帘的就是它的索非亚教堂。

在航空拍摄中有两个主要特点,总体介绍建筑的时候使用前移镜头,单个建筑拍摄的时候,例如索非亚教堂的拍摄使用了盘旋式的移动镜头。

在剪辑上为了保持画面的连贯性,基本使用淡入淡出。

第二个城市是长春,依然选择了一系列最具代表性的长春建筑,包括长春南湖,长春市中心人民广场解放纪念碑,文化广场和平鸽塔等。

镜头用两个低空盘旋镜头对长春市中心人民广场解放纪念碑和香格里拉大饭店的拍摄开始,进入到城市上空,整个片子每个城市的介绍基本上都是以低空拍摄开始进入高空拍摄的一个过程,这符合人们的接受心理,也符合镜头的一般剪辑规律。

到了长春体育场的拍摄就开始了非常高的“大远景”拍摄,接下来便是南湖,汽车制造场,广场等一系列的高空拍摄。

第三个城市是沈阳。

一开始,便是对辽宁省近现代史博物馆的一个高空拍摄,接下来是一系列的高空拍摄,由于沈阳交通和城市建设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所以要只有通过这种高空拍摄才能高屋建瓴的领略其改革开放的成果。

在哈尔滨,长川,沈阳这东北三省的介绍完毕后,有一个小段落属于总结性的。

东北是一个土地肥沃的地方,改革开放使它从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在这个总结性的段落当中,采用了低空近景的拍摄手法,通过地毯式的快速移动,镜头之间的淡入淡出将美丽的田野,奔腾的骏马,茂密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地展现出来。

在这一段音乐有所变化,大气、宏伟,富于感情。

接下来是呼和浩特,改革开放后呼和浩特最大的特点便是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连续四个低空全景,盘旋式的拍摄对草原明珠等四个建筑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

接着画面通过翻页进入到美丽的天山,用高空移动拍摄的手法向我们展现了天池的美景,也就是乌鲁木齐。

以上是对第一部分的分析。

总结特点如下:1.为了用最美的画面,把祖国的崭新面貌传达给观众,为达到这一目的,摄制人员在拍摄距离上实行大调动。

拍摄手法上,拍摄高度主要有全景式,也就是高空拍摄,和低空拍摄的近景式。

镜头移动上主要有盘旋式移动,前进式移动和超低空快速移动。

当面对整体的建筑群,城市景观,祖国河山,也就是要体现其宏伟气势的画面时一般采用高空拍摄的全景式,而且一般都采用前进式移动的拍摄手法。

当对某一建筑拍摄时,一般采用低空拍摄的近景式,而且采用盘旋式移动拍摄。

还有一种情况是拍摄美丽的田野,耕作的农民,奔腾的骏马等这些需要尽距离欣赏其美丽的画面时,一般采用低空拍摄的近景式,这时候则一般采用地毯式快速移动拍摄。

2.片子保持了整体的高度统一。

这种统一包括镜头运动方向的统一,镜头之间切换的统一(淡入淡出),每个城市过渡形式的统一(翻页),每个城市介绍时音乐的统一等,这种统一一定程度上让片子看起来浑然一体,但从创作手法上来讲,过于保守,没有新意,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3.镜头“言之有物”,观众才可能观之有味,这个物便是画面内容本身,《飞越神州》在每个城市的内容上经过了精心的挑选,涵盖了该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体现该城市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的视觉元素。

简单有力。

导演曾经说过,当拍到平原农村时,他让飞机只飞两三米的高度,让观众从低空中看到美丽的田野和忙碌的农民,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城市的现代文明和农村的田园景色交相辉映,色彩纷呈。

航拍所带来的画面不应该仅仅是那种单一的鸟瞰镜头。

复杂的运动,超低空飞行拍摄,所创作出来的视觉效果更具魅力。

在这一点上《飞越神州》还有所欠缺。

4.运动方式的统一。

航拍具有两种典型的运动方式,相对运动方式和相向运动方式。

相对运动方式是指飞机与被摄物体运动方向相同,这种拍摄方法产生的运动感相对较弱。

相向运动方式是指飞机与被摄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这种拍摄方法产生的运动强烈,节奏也快。

《飞越神州》全部采用了相对运动方式的拍摄手法。

5.每个部分介绍完之后,都会有一个总结性的小段落,并且这个段落的镜头风格,音乐风格完全区别于之前的单个城市介绍。

这是一个总结性的段落,例如在长城外部分,结束对哈尔滨,长春,沈阳的介绍后,站在整个东北三省的角度,从东北的肥沃土地,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角度总结了东北地区在改革开放二十年的过程中取得伟大成就。

以上是对本片的镜头语言以及创作特点的总结,由于该片对于每一部分所用的创作手法几乎近似,这里就不对其它部分挨个介绍了。

他们的创作特点也符合以上总结的六部分。

《飞越神州》非常大的一个贡献在于其对航拍所开创的先河。

三,航空摄影丰富了视听语言的创作手段1.从画面语言上来看。

影视是一门视听艺术,从早期的无声到有声,声音为我们的影视创作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但在《飞越神州》中,毫无疑问,画面是我们所要接受的主要信息。

因此对于画面的推敲成为创作的重点。

画面的作用很多,可以用来叙事,用来抒情,用来纪录真实,但画面最本身的作用是造型。

这也是它在《飞越神州》中的主要作用。

从这一点来讲《飞越神州》是成功的。

它用了“航拍”,用一个个的大远景将每个城市的面貌全方位的展现了出来。

这里的意义主要有二:第一,“远取其势”,所以这种“大远景”对于本片的造型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并且的它的远不是站在高层建筑之上或是升降车上拍摄的大远景所能比拟的。

第二,这种空中俯瞰的视觉感受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人是无法获得的,加上片中全景式、近景式、盘旋式、超低空快速移动等多种拍摄手法所生成的画面语言,让观众面对的是一系列毫无视觉疲劳的新鲜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