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地貌灾害预测预报的基本问题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的预报和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预报和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预报和防治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塌陷、地面沉降等。

地质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预测和预报地质灾害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至关重要。

一、地质灾害的预报地质灾害的预报是通过对地质环境、地表形态、地下水位、地震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研判和监测来实现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预报方法:1. 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指通过对地球自然震动的监测,以及各种地震前兆现象的观测和分析,进行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的预测。

地震预报的方法包括地震监测、地震活动模型建立、地震前兆现象观测等。

2. 泥石流预报泥石流是一种由陡坡上暴雨等原因引发的流动的碎屑混合体,对周围环境和人类居住区域的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预报的方法主要包括对陡坡地区进行监测和观测,如监测雨量、地下水位、坡面位移等,通过对预警信号的分析和判断,以及建立泥石流预报模型来实现。

3. 滑坡和塌陷预报滑坡和塌陷是由于地层结构破坏、水分饱和等原因引发的地面滑动和沉降。

滑坡和塌陷预报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调查和监测,如对滑坡、塌陷区域进行地质、地形、地下水位的勘查和监测,通过分析和判断地下水位、地下岩层的变化等信息,来预测滑坡和塌陷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二、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干预和控制。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 地震灾害防治地震灾害防治主要包括建设抗震设防和地震监测预警系统。

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中,需要考虑到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采取抗震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地震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对地震活动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人们能够做好防范措施。

2. 泥石流灾害防治泥石流灾害防治主要包括治理沟道和堤坝加固两方面措施。

在沟道治理方面,采取清淤、排水、加固等方式,加强沟道的稳定性;在堤坝加固方面,采取建设挡土墙、加固原有堤坝等措施,提高堤坝的抗冲刷能力,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的一套制度和体系。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早期发现并及早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地质灾害应对和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可以在灾害发生前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数据采集与监测:通过采集和监测地质灾害相关的数据,如地质构造、地表形态、水文地质等,建立地质灾害的数据库,为灾害预测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2. 预测预报方法与技术:利用地质灾害预测预报领域的先进方法和技术,如遥感技术、地震监测、地质力学模型等,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分析。

3. 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地质灾害的预警系统,包括预警信号的观测、分析和发布,实现地质灾害的及时预警。

4. 防治措施与应急预案:基于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包括加固工程、疏散预案等,以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5. 信息共享与传播:建立地质灾害的信息共享机制,将预测预报结果和相关信息传播给政府、企业和群众,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科学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

灾害地理学

灾害地理学

第1周—第一讲:灾害及灾害系统第2周—第二讲:自然灾害的分类与特征及环境灾害第3周—第三讲:自然灾害及其风险第4周—第四讲: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以泥石流灾害为例第5周—第五讲:地貌灾害及其评估—以泥石流灾害为例第6周—第六讲:地貌灾害预测预报的基本问题—以泥石流灾害为例第7周—清明节(停课)第8周—第七讲:地震灾害第9周—第八讲:台风暴雨洪水灾害第10周—第九讲:泥石流滑坡灾害及前沿问题第11周—考评研究生灾害专题讲演第12周—期末考试名词解释:灾害、灾难、灾害地理学问答题:1、论述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异同。

2、地球内部的高温是如何产生的,地球内部能量在地球内部是如何循环的,又是以什么方式向地表传播和释放的。

3、地球外部的能量主要从哪里来,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能量平衡和能量分配是怎样的?灾害: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对任何动植物以及生存环境造成一定规模的祸害。

是指自然发生或人为产生的、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具有危害性后果的事件与现象。

灾难: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

灾害地理学(Hazardgeography)研究地理环境中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和防治对策的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变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自然灾害是:对人类生存带来灾祸的自然现象和过程。

2地球内部能量:由放射性元素衰变所留下的原始能量,地幔对流是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板块运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地球内能以对流的方式传递:地幔内的高温物质上升到岩石圈底部,并开始水平运动,冷却下沉及再加热上升,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释放内部能量的两种主要方式。

3地球外部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太阳能通过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其中43%以可见光辐射,49%以红外线辐射,大约7%是紫外线辐射。

地面热量平衡:太阳辐射47%+大气辐射106%=地面辐射120%+潜热输送23%+湍流输送10%大气热量平衡:大气吸收(地面辐射)114%+大气吸收(太阳辐射)19%+潜热输送23%+湍流输送10%=射向地面106%+射向宇宙空间60%全球地面和大气热量平衡:太阳辐射100%=大气和地面反射34%+射向宇宙空间(大气辐射)60%+射向宇宙空间(地面辐射)6%名词解释:原生灾害、次生灾害问答题:1.自然灾害有哪四种主要的分类方法?每一种分类又可分出那些类型?2.陆地灾害包括哪七种类型?每一种类型又包括哪几种主要灾害?3.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七大类?4.论述自然灾害的八大基本特征原生灾害:即主发灾害,是灾害链中最先出现的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或外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危害的灾害事件,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多种类型。

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严重,具有不可预见性和突发性,因此对其预测预报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可以对社会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灾害防范,对降低灾害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的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

首先,现有的地质灾害监测手段和技术存在缺陷,无法满足灾害预测的精度和准确性要求。

其次,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让预测预报工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影响预测准确度。

最后,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还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和规范,需要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的必要性有必要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以提高地质灾害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灾害发生的风险和损失。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必要性: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地质灾害的发生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工业、交通、农业生产中的影响更加显著。

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可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降低灾害风险和损失,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保障。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可以为评估地质灾害风险提供科学参考,为规划、设计、建设工程提供支持和指导,保障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

这将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可以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和理论指导,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掌握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防灾减灾自救能力和灾后重建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的构建框架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需要遵循科学、系统、规范的原则,建立具有完整和可操作性的预测预报机制。

具体来说,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应包括预测预报的技术手段、信息共享的平台和预测预报的应急响应机制等三个主要方面。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是指通过对地质环境进行监测、分析、预测和预警,提前发现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为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提供决策依据和预警信息,从而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组织机构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地质、气象、水利、规划、建设、财政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形成联动机制。

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确保预测预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责任分工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应当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的有序进行。

地质部门负责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监测和预警工作;气象部门负责提供气候、气象资料,参与地质灾害的气象预警工作;水利部门负责水文、水资源监测,参与地质灾害的水文预警工作;规划、建设部门负责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防治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财政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的资金保障。

三、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工作流程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分为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和后期处置四个阶段。

调查评价阶段,要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调查、评价和风险分析,确定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重点防范区域。

监测预警阶段,要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实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应急响应阶段,要根据预警信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后期处置阶段,要对地质灾害进行灾后评估和总结,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四、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技术方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调查、遥感监测、地面监测、数值模拟和人工智能等。

地质调查要定期开展,掌握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特征;遥感监测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动态监测;地面监测要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站点,实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展变化;数值模拟要根据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规律,建立地质灾害预测模型;人工智能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析地质灾害的关联因素,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地理学中的地球地貌与自然灾害分析

地理学中的地球地貌与自然灾害分析

地理学中的地球地貌与自然灾害分析地球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

地球地貌的形成与自然灾害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地球地貌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地球地貌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地球地貌对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范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地球地貌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地球地貌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基础。

不同的地貌类型对自然灾害的发生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山地地貌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平原地貌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沿海地貌容易受到飓风、海啸等灾害的影响。

地球地貌的特点决定了不同地区自然灾害的类型和频率。

二、地球地貌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 山地地貌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山地地貌具有复杂的地形特征,容易受到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山地地形的不稳定性导致山体容易发生滑坡,而滑坡又会引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此外,山地地貌还会影响降水分布,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2. 平原地貌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平原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人口密集地区的主要选择。

然而,平原地貌容易受到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由于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降雨过多时容易积水,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而在干旱季节,由于平原地区水源较少,干旱灾害也会对农业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3. 沿海地貌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沿海地貌容易受到飓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由于沿海地区处于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处,地势较低,容易受到飓风等强风的袭击。

同时,海啸也会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破坏。

因此,沿海地区需要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地球地貌对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范地球地貌对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球地貌的研究,可以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可能的影响范围,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1. 地球地貌的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地球地貌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

通过对地表形态、地貌变化等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预兆,为灾害预测和防范提供数据支持。

2. 地球地貌的数值模拟利用地球地貌的数值模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4篇)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4篇)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预测和预报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规模和危害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系统和机制。

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地面塌陷、火山喷发等灾害。

这些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灾害监测:通过安装传感器、监测设备、遥感卫星等手段,对潜在的灾害点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从而获取灾害发生的前兆信号和趋势变化。

2.数据分析: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利用地质灾害的规律和模型,预测灾害的发生可能性、时间和空间分布。

3.预警发布:将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包括预警级别、受灾区域、防护建议等等。

4.防治措施:根据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疏散人员、加固建筑、修复地质环境等,以减轻灾害的危害程度。

5.评估与优化:对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进行评估和优化,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预测准确度和预警速度,提升防治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减少地质灾害的灾害损失,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二)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表面或地下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塌陷等。

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建立一套科学且有效的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对于防治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个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范本,供参考。

一、制度背景为了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能力,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制定本制度旨在确保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

二、预测预报的基本原则1. 科学性原则:预测预报依托科学理论和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地质、地球物理、遥感等相关领域的数据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2. 准确性原则:预测预报结果应基于充分而准确的数据和分析,以尽可能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灾害类型,对人类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生命财产的损失,预测和预报地质灾害成为了当下的一项重要任务。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并详细介绍了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预报工作是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基础。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报,可以提前发现地质灾害的可能发生和发展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的建立需要结合相关的科学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地面监测等,对地质灾害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遥感技术是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表信息,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进行监测和分析。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山体滑坡的活动,通过建立监测模型,预测滑坡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辅助进行地质灾害的损失评估和灾后重建规划,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地球物理勘探是另一种重要的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探测地下的构造和属性变化,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预警信息和预测模型。

例如,利用地震勘探技术可以监测地壳运动的变化情况,预测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强度。

此外,地球物理勘探还可以辅助进行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和灾害监测,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治提供支持。

地面监测是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地面监测通过设置监测站点和传感器,对地质灾害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跟踪。

例如,利用地面监测技术可以监测地面位移的变化情况,预测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和范围。

此外,地面监测还可以辅助进行地质灾害的预警和应对措施的制定,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和地面监测等手段,可以实现地质灾害的全面监测、深入预测和准确预报。

地质灾害预报与防治

地质灾害预报与防治

地质灾害预报与防治地质灾害是自然环境带来的一种严重危害。

其受灾面积广、灾害类型多样、灾害周期长,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地质灾害预报与防治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

一、地质灾害预报地质灾害预报是通过信息搜集、监测分析、评估判断等手段,提前预报可能发生的野外地质灾害的时间、范围、影响程度和空间分布等。

其目的是为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供科学、可靠的预测依据。

地质灾害预报的主要手段有两大类:一类是定量预报,主要采用数字技术手段,包括遥感技术、地震监测技术、地形测量、电磁法、声学技术、热红外技术等。

另一类是定性预报,主要采用经验统计学手段和专家判断体系,根据已有地质灾害的特点、形成机理、发展规律和次生影响等因素,结合地质环境、地质灾害体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进行值域判断和分级分类,为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二、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防治是地质灾害预报的重要延伸和补充,是预报信息的转化和应用。

地质灾害防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防治工程,二是防治体制和规划。

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在地质灾害预报的基础上采取的措施。

其目的是控制和减轻地质灾害对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

主要有以下方式:(1)治理措施治理措施主要是对地质灾害进行加固和改造,利用结构加强、堆石、支撑等方式,将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纳入可控制的范围。

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要进行营救,及时处理灾后生产生活问题。

(2)转移措施对于不可避免的地质灾害区域,需要采取转移措施,将居住在易灾区附近的居民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以减轻灾害的伤害。

(3)预警措施预警措施是对地震、滑坡、地面沉降等性质不同的地质灾害进行预警,并通过媒体宣传的方式让公众及时了解威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地质灾害防治体制和规划地质灾害防治体制和规划是指通过划定易灾区、规划避灾区、实行灾后恢复和改造等方式,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

主要措施如下:(1)划定易灾区对于易受地质灾害影响较大的区域,进行划定和规划,采用避让、转移、加固等措施,减轻灾害的影响。

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预防

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预防

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预防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社会造成威胁的自然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震等。

这些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

因此,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预防对于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措施。

一、地质灾害的预测地质灾害的预测是指在灾害发生前,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对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规模等进行预测。

地质灾害的预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如地理学、地球物理学、遥感技术等。

1.地理学地理学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基础等因素对灾害的影响。

例如,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率较高。

而在平原地区,地面塌陷和沉降较为常见。

地理学是预测地质灾害的首要因素。

2.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考虑地球内部结构和反应与地震、地面塌陷等灾害之间的关系。

例如,可以通过地震波和地磁场的变化来预测地震的发生和规模。

地球物理学可以从地下层面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

3.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可以通过遥感卫星、遥感航空和遥感地面探测仪等手段,对地表和地下的环境进行非接触式、高效率、多角度的信息获取,从而揭示灾害发生的环境背景。

例如,地震前,地球上的电离层会发生异常变化,这些变化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识别出来。

遥感技术可以作为地质灾害预测的有效手段。

二、地质灾害的预防地质灾害的预防是指在灾害发生前或灾害发生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和降低灾害的影响。

地质灾害的预防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如地质工程学、灾害学、安全工程、环境科学等。

1.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通过土木、岩土、水利、建筑等工程技术手段,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和调整,以减少灾害的发生。

例如,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可以采取植被护坡、加固边坡、构建防泥石流坝等措施。

而在平原地区,可以采取地下加固、地上加固、加高堤坝等措施。

地质工程学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2.灾害学灾害学研究自然灾害的本质、规律和预测,可以从防范灾害和减轻灾害的两个方面进行防范。

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

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

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地质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它们给人类所居住的土地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这些灾害的发生不仅会对人类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也会影响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

因此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

一、地质灾害的预测地质灾害是突然发生的,因此预测成为了必须做的环节。

地质灾害预测可以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定量预测是通过数学统计方法分析,进行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统计,用于监测分析空间和时间变化的信息;而定性预测则是基于对影响灾害因素的观察、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灾害。

以地震为例,地震的预测方法有很多,如宏观预测、微震预测、地形地貌与地形分析预测、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很多国家都在研究这些方法。

但是地震的预测是难以达到高精准度的,预测在某些特定场合下还是有一定缺陷。

要加强各方面力量的协调,进行相关工作。

同时在周期性的预测中,也需要准确把握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轨迹。

二、地质灾害的治理与防治地质灾害治理与防治的理念是先预测,再干预。

在预测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既可预防灾害,又可减轻灾害损失。

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专业人员可以采用基坑固结、贯通隧道施工前的抽水降压、加固山坡、坚固边坡防护等方法来进行治理。

如对山体滑坡地区进行加固,可以采用植被劳力旋喷加固、喷灌保持等方法;对于常发地质灾害点,可以采用控制性抽水降压、垂直注浆、固结喷射、爆破松动等技术,在风险的边缘入手,开展科学合理的治理工作。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一些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建立预警机制、维护和更新预警设备信息,如地震测量仪、监测设备等,加大巡视力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地质灾害防范意识的普及地质灾害只有在预测和干预措施的实施上,才会真正得到预防和减轻。

而普及地质灾害防范意识是非常关键的,为了加强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与预防,提高公众自救自护能力,加强对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是非常必要的。

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常见问题解答

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常见问题解答

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常见问题解答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成为困扰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

为了提前预警和及时应对地质灾害,测绘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疑问。

下面将针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解答。

问题一:测绘技术对地质灾害有何种类?测绘技术对地质灾害的类别涵盖了多个方面。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包括地形测绘、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地形测绘主要通过测量和绘制地形高程、坡度等数据,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基础数据。

GIS技术能够记录和分析地理信息,为灾害的预测和防范提供支持。

遥感技术则通过获取远距离的地表信息,帮助监测和预警地质灾害。

GPS技术则可以实时获取地表的坐标信息,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提供定位数据。

问题二: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具体应用是什么?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预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通过地形测绘可以获取地形地貌的数据,包括高程、坡度等信息,这些数据对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GIS技术可以对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同时,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影像的获取和分析,提前发现地质灾害的存在,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最后,GPS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地表的坐标信息,帮助监测和预警地质灾害。

问题三: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预警中存在哪些挑战?尽管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预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多变性,对测绘技术的响应速度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地灾的监测范围广泛且地形复杂,对测绘技术的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此外,地质环境的多样性也对测绘技术的适用性提出了要求。

因此,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预警中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问题四:如何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预警中?为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预警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地质灾害及其预测预报

地质灾害及其预测预报

地质灾害及其预测预报胡经国自然灾害是一个巨大的灾害系统,按来源可分为地球灾害系、生物灾害系和天文灾害系等三个一级子系统。

地质灾害属于地球灾害系。

在目前世界灾害研究中,它居于首要地位。

同时,地质灾害来源于自然和人为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的灾难性破坏。

因此,地质灾害又属于环境地质问题。

目前,在世界环境研究中,它已成为许多国家国策研究的重大课题。

研究地质灾害的最终目的在于防治,将灾害损失减轻到最低限度,造福于人类。

防御灾害有三法:投资、增强灾害意识和预报。

防御灾害有三类措施:保护性、预测性和治理性。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是公认的、不可缺少的主要防灾措施之一。

这正如灾害性天气预报是防御灾害性天气的一类不可缺少的主要措施一样。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尽人皆知的有益格言。

不仅如此,地质灾害研究是一项由勘察、监测、预测预报和治理等环节组成的系统工程。

其中,作为防御环节的预测预报是关键。

因为,勘察和监测为预测预报提供基础,预测预报反过来促进勘察和监测的发展;同时,预测预报又为防治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依据。

在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防治中,强调预测预报的重要性是恰如其分的。

一般说来,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内容主要是空间、时间、类型和动态(规模、强度)等的预测预报。

空间预测是时间预测的基础和首要环节。

前者为后者提供确切的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范围或预测目标。

时间预测为地质灾害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只有具备可靠的时间预测成果,才能据以做出相应的预报。

空间预测包括区域性预测和地段性或场地性预测。

区域性预测是制定宏观防御措施和战略性决策的基础。

地段性预测是针对选定地段进行的小区预测,提供设防的确切位置和可能方案,是制定微观防御措施和战术性决策的基础。

前者为后者确定范围;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和补充。

二者相互结合,形成完善的空间预测系统。

对于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往往采用不同的空间预测方法。

就滑坡而言,工程地质条件定量类比法是空间预测的基本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具有类似工程地质条件综合特征的斜坡地段,会发生类似的滑坡。

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 ppt课件

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  ppt课件
人类活动
破坏森林植被 开挖坡脚,切断岩层原始构造 诱发地下渗水 堆砌尾渣矿渣 爆破
ppt课件
38
中国斜坡地质灾害分布图
ppt课件
39
中国斜坡地质灾害分布
全国共发育有特大型崩塌51处、滑坡140处、泥石流149处;较大型 崩塌2984处以上、滑坡2212处以上、泥石流2277处以上;
仅据云南、辽宁、北京、河北、四川、甘肃6省(市)的初步统计,虽 无确切记载但仍有迹可辩(多指遥感解译)的崩、滑、流灾害点就达 41万处之多。
ppt课件
10
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做深源地震。到目前为止,目前已 知的最深的地震震源是720公里。深源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4%,所 释放的能量约占地震总释放能量的3%。
深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太平洋一带的深海沟附近。深源地震一般不会 造成灾害。
ppt课件
11
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
ppt课件
1
内容提要
地质灾害的概念 滑坡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崩塌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泥石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地面沉降及其防治 岩土工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ppt课件
32
斜坡灾害的影响因素
地形地貌
边坡的高度、坡度 山体稳定性,长江、黄河上游山体稳定性差,山体切割深度超过1000米,坡度超过 30度~60度甚至直立,崩塌、滑坡灾害发育非常严重 中国西南,西北地区中高山区和大江大河两侧沟谷纵坡降较大,易发生泥石流
ppt课件
33
斜坡灾害的影响因素
地质构造与新构造活动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岩体破裂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的地表或地下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随机性和破坏性大的特点,对社会的人员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需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是指根据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动态监测和数据分析,提前发现灾害的迹象,并预测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和影响范围,进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准确的预警信息,以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首先,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

地质灾害的监测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各类灾害的监测,通过设置监测站点,安装相关仪器设备,收集地质灾害的时空数据,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全面监测。

其次,要加强地质灾害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工作。

通过对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利用地质灾害的统计学和数学模型,研究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和规律,揭示各种地质灾害的特点和趋势,为预测和预报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要建立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报模型。

根据地质灾害的历史数据和环境背景,结合地质灾害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建立适用于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报模型,提供准确的地质灾害预报信息。

第四,要及时发布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预报信息。

建立地质灾害预警和预报的发布系统,通过媒体渠道和信息网络,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预报信息,引导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五,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是指通过地质工程、生态工程等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和预防的技术方法。

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效果和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预测和预报,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貌灾害预测预报的基本问题-以泥石流预测预报为例

地貌灾害预测预报的基本问题-以泥石流预测预报为例
———以泥石流预测预报为例
刘希林1 , 莫多闻2
(11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41 ; 2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北京 100871)
摘 要 :从地貌灾害的定义入手 ,阐述了地貌灾害预测预报需要解决的四个基本问题 、解决这四个问题的二种途径 , 以及进行预测预报的四种方法 。以泥石流为例 ,论述了泥石流预测预报的现状及其热点 、难点和可能的突破点 ,以及 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切入点和研究重点 。综述了国内外对泥石流小尺度空间预测 ,规模预测 ,时间预测 ,包括重现 期预测 、降雨预测和危险度预测的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经验公式及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阐明了灾害评价和预测 预报在灾害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 关键词 :地貌灾害 ;泥石流 ;预测预报 ;灾害评价 中图分类号 :P954 ,X4 文献标识码 :A
宏观上国内外对泥石流分布和分区规律已基本
掌握 ,已经编制了不同比例尺的灾害分布 、分区图 。
目前国际上主要侧重于泥石流发生空间的小尺度预
测 ,即泥石流冲出沟口后可能堆积的几何尺寸 ,又称
危险范围[11 ] 。
Ikeya 1982 年提出了日本泥石流堆积长度和宽
度的计算公式[12 ]
L = 10 I2/ 3·V2/ 3
频率方法在本质上是经验的 ,它通过对现有数 据的统计分析 ,检验已记录的结果 ,不要求对系统有 实质性的理解 。如果数据足够多 ,可以代表所有可 能的结果 ,据此方法还是可以作出地貌灾害的概率
5 泥石流预测预报的基本问题
泥石流作为地貌灾害的一种主要类型 ,其预测
预报的基本问题不超出前面提到的四个方面 ,主要
式 (5) 和 (6) 中三个关键参数 V 、rc 和 W 都是比 较难以精确确定的量 。因此上述模型的应用和精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三篇)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三篇)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它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多种类型。

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难以预测和预报,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和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意义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不可避免,但通过预测和预报,可以提前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减少灾害的影响。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意义如下:1.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预测预报,可以尽早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及时转移人群,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促进地质灾害科学研究。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3. 提高防灾救灾能力。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组织制定科学的防灾救灾计划,提高防灾救灾能力。

4. 保护生态环境。

地质灾害会破坏生态环境,通过预测预报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方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既包括定量预测,也包括定性判断。

定量预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观测和测量,利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规模。

定性判断则是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的分析判断,提前预报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1. 定量预测方法a. 监测仪器观测。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都有一定的前兆,可以通过安装各种监测仪器进行观测,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确定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b. 数学模型模拟。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统计模型和数学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和地质环境等因素,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规模。

c.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地质灾害潜在隐患区进行监测和分析,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灾害。

2. 定性判断方法a. 历史案例研究。

通过对历史地质灾害事件的研究,总结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判断当前地质环境下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b. 地质调查和野外实地观察。

通过地质调查和野外实地观察,对地质灾害危险区进行评估和判断。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什么是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表面由于地质因素或人类活动导致的、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预知性的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是针对地质灾害,采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灾害预测和预报,以便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降低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的意义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对于防范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它可以协助政府和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灾害防治规划、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等方面,为建设安全、稳定、富强的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的主要内容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警预报预测地质灾害的时间、规模、性质和危害程度,以便有计划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

具体来说,预警预报体系应包括:•预警技术分析方法:利用遥感技术、地质勘探、地质力学理论方法等技术,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预报分析;•预警体系建设: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监控,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以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将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预测预报根据地质和地貌特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下水位、雨量等要素,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可能发生灾害的危险性和概率进行预测分析和建立预测模型。

预测预报的内容主要包括:•灾害类型、发生时间、发展规模和危害程度等方面的预报;•利用地质、气象等监测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预测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将分析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

3. 风险评估通过对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估,确定相应的灾害风险等级,并据此进行灾害应对方案的确定和实施。

风险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不同类型的灾害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如滑坡、泥石流等;•根据评估结果建立应对方案,包括应急管理体系、人员组织、物资储备、应急响应等方面;•制定防灾预案,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和突发事件情况,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质灾害预测的注意事项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质灾害预测的注意事项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质灾害预测的注意事项地质灾害是指地球的内外部变动造成的,对人类活动和生命造成危害的一类自然灾害。

为了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并准确预测,科学家们采用了测绘技术来提供准确的地质数据和信息。

然而,在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质灾害预测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重要事项,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充分了解地质背景在进行地质灾害预测之前,必须充分了解所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

了解地质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和地震活动情况等影响地质灾害的因素。

此外,地质背景的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测绘技术和方法来进行预测工作。

二、选择适当的测绘技术和方法地质灾害的预测需要使用多种测绘技术和方法。

例如,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帮助我们观察和分析潜在的地质灾害迹象。

地面测量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地表的物理变化,如形变和位移,来分析地质构造的活动程度。

地震监测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监测地震活动,提前预警地震灾害。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测绘技术和方法,以提供准确的地质数据。

三、建立综合的地质灾害数据库为了更好地进行地质灾害预测,建立综合的地质灾害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

地质灾害数据库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存储和管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信息,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震活动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发展趋势,提高地质灾害预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四、注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在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质灾害预测时,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非常重要。

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地质灾害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选择合适的测试区域:为了准确预测地质灾害,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测试区域进行数据采集。

测试区域应包括有地质灾害风险的区域,并且应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等多种数据。

2.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使用精确的测绘仪器和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祸害防治推测预报制度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质祸害已经成为制约城市进展的紧要因素。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祸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逼,因此,地质祸害防治推测预报制度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显得尤为紧要。

一、地质祸害防治推测预报制度的概念与意义地质祸害防治推测预报制度是指科学、系统、规律性地进行地质祸害推测、预报和防备工作的一套组织、技术及管理体系。

推测是指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发觉、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地质祸害不安全性的活动,预报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及手段对将来发生或进展中的地质祸害进行可能性和可能影响范围的判定、预报和警示的活动,防备是指对可能发生或发生了的地质祸害进行的预先或现场的掌控行动,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祸害防治推测预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证城市的安全和稳定,促进城市可持续进展,具有紧要的意义和作用。

地质祸害防治推测预报系统可以通过对潜在不安全地区进行地质调查,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信息,以及建立监测设备和监测站点,进行祸害推测、预报和预警等措施,从而适时实行防备和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稳定进展。

二、地质祸害防治推测预报制度的建立和要素地质祸害防治推测预报制度的建立需要下面的几个要素:1.专业的技术支持订立和实施地质祸害防治推测预报制度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团队应具有地质、水文、地理、气象、地震等相关学科的综合本领。

技术支持团队应围绕地质祸害的特点,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推测和预报方法,对于各种可能的祸害情况,能够快速做出响应和反应。

2.完善的监测设备和监测体系建立地质祸害防治推测预报制度,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是特别紧要的。

完善的监测设备和监测体系是一个有效的防范地质祸害的紧要手段。

监测设备应不断更新,监测体系包括气象、地震、水文监测等等,通过实时或定时监测,适时把握地质祸害发生的信息,做到时刻关注、适时预警。

3.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地质祸害防治推测预报制度的建立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6-9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25
泥石流发生地点预测
• 预测泥石流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判别指标(《泥石 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2006): R<3.1 R≥3.1 R=3.1~4.2 R=4.2~10 R>10
2012-6-9
安全雨情 可能发生泥石流的雨情 泥石流发生概率<0.2 泥石流发生概率0.2~0.8 泥石流发生概率>0.8
2012-6-9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3
地貌灾害的多种定义
6.地貌灾害是指自然或人工引起的破坏地貌
稳定性而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灾难和损 失的地貌过程和现象。(杨景春 2005)
你们给地貌灾害所下的定义是什么?
2012-6-9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4
科学研究中,一个难题解不开时, 不妨再加上另一道难题一并考虑,
• 虽然敏感的地貌可以识别,但失稳的时间取决于 地貌形态的细节,土壤或岩石的特性,降雨或水 文事件的频率和特性。 • 潜在的成灾条件虽然可以通过比较测量稳定和不 稳定地貌特征(LCS方法)来获得,但预报一个失 稳事件的时间序列往往超出了地貌学家的范围。 当然,如果某一地貌的历史资料足够丰富,做出 一个失稳时间的粗略估计还是可能的。
在收集了全部数据和所有参数均已知道的
情况下,进行计算机模拟,通过数据的输
入和计算机的大量运算,确定出系统产生
某一结果的概率。
2012-6-9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13
地貌灾害预测预报的四种方法
4 专家评判方法 (Expert judgment approaches)
在缺乏足够的资料采用公理、频率和模拟 方法预测事件概率的情况下,用专家评判 方法,对将来可能发生的概率的主观估计 还是可行的。但必须注意,专家的观点, 主要依赖于他本人对事件或过程的了解, 以及他的经验和能力。
• 敏感性
即地貌状态或趋于改变的倾向性。敏感的地貌即 地貌灾害。预测预报地貌灾害,就必须识别地貌 的敏感因子。
2012-6-9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6
地貌灾害预测预报的四个问题
• 可变性
即地貌形态的可变性和地貌变化速率的可变性。 预测预报地貌灾害,就必须预测预报该类地貌的 可变性和变化速率。
2012-6-9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16
泥石流分布空间预测(大尺度预测)
2012-6-9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17
泥石流分布空间预测(小尺度预测)
1. Ikeya (1982) 预测泥石流堆积长度和堆积宽度的 经验公式(日本):
L 10 I
B
2/3
V
2/3
3V / L
式中L 为泥石流堆积长度(米);B 为泥石流堆积 宽度(米);I 为泥石流沟道流通区平均纵比降; V 为预测的泥石流冲出物方量(立方米)。
地貌灾害预测预报的四种方法
1 公理方法(Axiomatic approaches)
公理方法在本质上是理论的,它是用系统的 性质去推断可能的结果及该结果的概率。 公理方法的前提是假定对系统已经充分了解。 但在地貌系统中,只有很少的系统简单到足 以充分了解并可在实践中以公理方法进行预 测。
2012-6-9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11
式中S 为泥石流最大堆积面积(平方公里);L 为泥石流最 大堆积长度(公里);B 为泥石流最大堆积宽度(公 里); R 为泥石流堆积幅度角(°) ;A 为泥石流流 域面积(平方公里);D 为泥石流主沟长度(公里); G 为泥石流主沟平均纵坡(°);H 为泥石流流域相对 高差(公里)。
2012-6-9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20
地貌灾害预测预报的四种方法
2 频率方法(Frequency approaches)
频率方法在本质上是经验的,它通过现有 数据的分析,检验已记录的结果。如果数 据足够多,能够代表所有可能的结果,那 么,用此方法可以做出预测。
2012-6-9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12
地貌灾害预测预报的四种方法
3 模拟方法(Modeling approaches)
2012-6-9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14
地貌灾害预测预报的四种方法
最终采用哪种方法?
取决于地貌条件和所能提供的资料!
2012-6-9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15
泥石流预测预报的基本问题
1. 泥石流分布空间预测——宏观上基本解决, 微观上有重要进展
2. 泥石流发生地点预测——宏观上清楚,微 观上模糊 3. 泥石流发生规模预测——基本上解决 4. 泥石流发生时间预测——尚未解决
式中S 为泥石流最大堆积面积(平方公里);L 为泥石流最大堆 积长度(公里);B 为泥石流最大堆积宽度(公里); R 为 泥石流堆积幅度角;A 为泥石流流域面积(平方公里);D 为泥石流主沟长度(公里);W 为泥石流流域内松散固体物 质储量(万立方米);H 为泥石流流域相对高差(公里)。
2012-6-9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22
• 复杂性
即不同地点地貌过程可变性和地貌变化系列事件 的复杂性。预测预报地貌灾害,就必须预测边界 条件改变后,地貌对它们的各种响应。
2012-6-9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7
解决四个问题的二种途径
• LTS方法 (Location for Time Substitution)
即在一个通过时间而显示地貌变化的序列中寻找 地貌的变化规律。主要用于表示山坡、水系和沟 道侵蚀随时间的变化,可以预测地貌的响应(即 复杂性)
2012-6-9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18
泥石流分布空间预测(小尺度预测)
2. Harvey (1990) 预测泥石流堆积面积的经验公 式(西班牙):
F 0 . 78 D
0 . 66
式中F 为泥石流堆积面积(平方公里);D 为泥石 流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2012-6-9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19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26
泥石流发生规模预测
1. Hampel (1977) 预测泥石流规模的经验公式 (奥地利):
• LCS方法 (Location for Condition Substitution)
即相对稳定和不稳定地貌特征的测量。通过比较, 找出敏感地貌稳定与不稳定的临界值。可用于河 谷、沟谷、洪积扇和山坡稳定性阈值的识别(即 敏感性)
2012-6-9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8
可变性: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
泥石流分布空间预测(小尺度预测)
4. 刘希林和唐川(1993) 预测单次泥石流堆积范围 的经验公式(中国):
a 0 . 51 l
2
l 8 . 71 (VGr
c
/ ln rc )
2
1/3
d 0 . 02 [Vr c / G ln rc )]
1/3
式中a 为单次泥石流堆积面积(平方米);l 为单次泥石流 堆积长度(米);d 为单次泥石流堆积厚度(米);V 为单次松散固体物质补给量(立方米);G 为堆积区坡 度;rc 为泥石流重度(吨/立方米)
2012-6-9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2
地貌灾害的多种定义
4.地貌灾害是由外营力作用导致的地表固体 物质运动所产生的有害过程和现象。主要 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灾害过程和现 象。(延军平 1990)
5.地貌灾害是指由地貌营力作用产生的成灾 过程短暂的突变性灾害。主要有火山、地 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吴 正 1999)
泥石流分布空间预测流最大堆积 范围的经验公式(中国):
S 0 . 6667 LB 0 . 0833 B sin R /( 1 cos R )
2
L 0 . 7523 0 . 006 A 0 . 0607 D 0 . 1261 H 0 . 0192 G B 0 . 2331 0 . 0091 A 0 . 0983 D 0 . 196 H 0 . 0048 G R 47 . 8296 1 . 3085 D 8 . 8876 H
R K ( H 24 / H 24 D H 1 / H 1 D H 1 / 6 / H 1 / 6 D )
式中K 为前期降雨量修正系数,无前期降雨量时K=1;有前 期降雨量时,K =1.1-1.2;H24为24小时最大降雨量(毫 米);H1 为1小时最大降雨量(毫米);H1/6 为10分钟最 大降雨量(毫米);不同地区的H24D、 H1D 、 H1/6D为已知。
第六讲
地貌灾害预测预报的基本问题
——以泥石流灾害为例
2012-6-9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刘希林教授
1
地貌灾害的多种定义
1. Geomorphic hazard can be defined as any change, natural or man-induced, that may affect the geomorphic stability of a landform to the adversity (困境)of living things. (A. L. Bloom 1978) 2. Geomorphic hazards can be defined as any landform change, natural or otherwise, that adversely affects the geomorphic stability of a place. (S. A. Schumm 1988) 3. Geomorphologic hazards can be defined as the probability that a certain phenomenon of geomorphologic instability and of a given magnitude may occur in a certain territory 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 (M. Panizza 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