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实验3-金属材料的压缩实验
实验三 金属材料的压缩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低碳钢(Q235 钢)的压缩屈服点sc σ和铸铁的抗压强度bc σ。
2.观察、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压缩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二、设备和仪器1.WES-600S 型电液式万能试验机。
2.游标卡尺。
三、试样采用1525ϕ⨯(名义尺寸)的圆柱形试样。
四、实验原理低碳钢(Q235 钢)试样压缩图如图3-1b 所示。
试样开始变形时,服从胡克定律,呈直线上升,此后变形增长很快,材料屈服。
此时载荷暂时保持恒定或稍有减小,这暂时的恒定值或减小的最小值即为压缩屈服载荷F SC 。
有时屈服阶段出现多个波峰波谷,则取第一个波谷之后的最低载荷为压缩屈服载荷F SC 。
尔后图形呈曲线上升,随着塑性变形的增长,试样横截面相应增大,增大了的截面又能承受更大的载荷。
试样愈压愈扁,甚至可以压成薄饼形状(如图3-1a 所示)而不破裂,因此测不出抗压强度。
铸铁试样压缩图如图3-2a 所示。
载荷达最大值F bc 后稍有下降,然后破裂,能听到沉闷的破裂声。
铸铁试样破裂后呈鼓形,破裂面与轴线大约成45o,这主要是由切应力造成的。
图3-1 低碳钢试样压缩图 图3-2 铸铁试样压缩图五、实验步骤1.测量试样尺寸用游标卡尺在试样高度重点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测量直径,取其平均值,记录数据。
2.开机打开试验机及计算机系统电源。
3.实验参数设置按实验要术,通过试验机操作软件设量试样尺寸等实验参数。
4.测试通过试验机操作软件控制横梁移动对试样进行加载,开始实验。
实验过程中注意曲线及数字显示窗口的变化。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记求并保存实验数据。
5.实验数据分析及输出根据实验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打印机输出实验结果及曲线。
6.断后试样观察及测量取下试样,注意观察试样的断口。
根据实验要求测量试样的延伸率及断面收缩率 7.关机关闭试验机和计算机系统电源。
清理实验现场.将相关仪器还原。
六、实验结果处理1. 参考表3-1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3 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三环境微生物的检测一、实验目的1.了解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2.懂得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
3.了解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
二、实验原理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数量庞大的微生物。
土壤、江河湖海、尘埃、空气、各种物体的表面以及人和动物体的口腔、呼吸道、消化道等都存在着各种微生物。
由于它们体积微小,人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它们个体的存在。
但是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可以在发霉的面包、朽木上看到某些微生物群体。
这些现象表明,自然界只要有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物质和环境条件,微生物就可以在其上生长繁殖。
据此,我们在实验室里就可以用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
培养基是用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
其中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气体和水分。
此外,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的要求,在配制培养基时还需用酸液或碱液调节至适宜的pH。
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
所谓灭菌是指采用各类的物理或化学因素,使物体内外的所有微生物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经过灭菌后的物体是无菌的。
消毒是与灭菌完全不同的概念,它是指用较温和的物理因素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病原微生物的一种常用的卫生措施。
灭菌的方法较多,广泛使用的是高温灭菌,其中最常用的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此法是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可密闭的加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的。
在1.05kg/cm2的蒸汽压力下,温度可达121℃。
一般只要维持15~20min,就可杀死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和它们的各种孢子。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是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操作技术。
为了确保纯种不被杂菌污染,在整个接种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无菌概念,经常保持实验台及周围环境的清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的污染,这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如将微生物接种到适合其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在适宜的温度下(一般细菌37℃:霉菌等28℃),培养一段时间(一般24~48h)后,少量分散的菌体或孢子就可生长繁殖成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此即菌落。
实验03 1-溴丁烷的化学性质-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实验课】1-溴丁烷的化学性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1-溴丁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产物【实验原理】取代反应:32223222CH CH CH CH Br+NaOH CH CH CH CH OH+NaBr−−−→加热消去反应:32223222 CH CH CH CH Br+NaOH CH CH CH=CH+NaBr+H O−−−→↑乙醇加热【实验试剂】1-溴丁烷5%氢氧化钠溶液稀硝酸2%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的醇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水【实验仪器和用品】试管酒精灯火柴试管夹试管架玻璃导管单孔橡胶塞双孔橡胶塞胶皮管铁架台量筒(25mL)胶头滴管烧杯(250ml) 圆底烧瓶石棉网【实验一】1-溴丁烷的取代反应:检验反应产物中Br-的存在实验操作图解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向试管里加入几滴1-溴丁烷。
2.再加入1ml5%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3.点燃酒精灯,加热。
1.取1-溴丁烷2.加入试管中3.取1mlNaOH实验现象:试管中出现淡黄色沉淀。
实验证明1-溴丁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羟基取代溴原子,生成1-丁醇和溴化钠。
此类反应称为卤代01实验梳理02实验点拨03典例分析04对点训练05真题感悟4.静置,用胶头滴管小心吸取少量上层水溶液,置于另一只洁净的试管中。
5.加入少量稀硝酸酸化,再加入几滴2%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4.加入试管中5.振荡6.用酒精灯加热7.静置 8.取上层清液 9.加入试管中10.取稀硝酸 11.加入试管中 12.取2%AgNO 313.加入试管中 14.有淡黄色沉淀烃的水解反应。
溴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淡黄色沉淀溴化银。
【实验三】1-溴丁烷的消去反应:检验反应产物1-丁烯实验操作图解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将15毫升溴乙烷倒入装有氢氧化钠醇溶液的圆底烧瓶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加热一段时间后,产生的无色气体使试管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3——直接滴定法测还原糖
当样液中还原糖浓度过高时应适当稀释,再 进行正式测定,使每次滴定消耗样液的体积控制 在与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时所消耗的还原糖标 准溶液的体积相近,约在10mL左右。
当浓度过低时则采取直接加入10mL样品液, 免去加水10mL,再用还原糖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记录消耗的体积与标定时消耗的还原糖标准溶 液体积之差相当于10mL样液中所含还原糖的量。
实验3——直接滴定法测 还原糖
实验三:还原糖的测定(直接滴定法)
1. 实验原理 将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等量
混合,立即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这 种沉淀很快与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深蓝色 的可溶性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在加热条件 下,以次甲基蓝作为指示剂,用样液滴定,
样液中的还原糖与酒石酸钾钠铜反应,生 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待二价铜全部被 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把次甲基蓝还原,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即为滴定终点。根 据样液消耗量可计算还原糖含量。
5. 结果计算
F
还原糖(以葡萄糖计%)=
× 100
m×
V 250
×
1000
式中: m—样品质量,g
F—10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
葡萄糖的质量,mg
V—测定时平均消耗样品的体积,mL
250—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
6. 注意事项 (1)本方法测定的是一类具有还原性的糖, 包括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只是 结果用葡萄糖或其他转化糖的方式表示,所 以不能误解为还原糖=葡萄糖或其他糖,也 并不完全等于各还原糖含量之和。但如果已 知样品中只含有某一种糖,如乳制品中的乳 糖,则可以认为还原糖=某糖。
(4)试样溶液测定:吸取5.0mL碱性洒石酸铜 甲液及5.0mL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 10mL,加入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中加比预测体 积少lmL的试样溶液至锥形瓶中,使在2min内加 热至沸,趁沸继续以每2秒l滴的速度滴定,直至 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液消耗体积。同法 平行操作三份,得出平均消耗体积。
实验3
实验三美学基础实践姓名:佘州学号:114077031059指导老师:陈伟实验时间:2014年6月20号一、实验目的1)建立基本的美学观念,了解美学设计的要领和基本方法。
2)通过实际设计,深化美学知识,掌握基本设计技巧。
3)强化点、线、面的构图理念和方法。
4)强化对色彩的认识和敏感程度。
5)通过设计前后的对比,了解美学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内容(1)用Word设计宣传海报1)设计要求✧ 主题:保护大自然保护森林,禁止乱砍乱伐注意保护地球物种,避免生物灭绝,恢复生物多样性减少空气污染,减少污染排放物,减缓全球变暖趋势保护人文景观,促进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推动绿色食品工程,杜绝污染食品入口✧ 构图形式:“点”构图。
✧ 版面尺寸:A4。
✧ 输出形式:彩色打印输出。
✧ 保存文件:文件名为“实验3_点构图设计.doc”。
2)设计要点✧ A4纸的上、下、左、右页边距为1cm。
✧ 彩色图片的内容应与设计主题一致,格式应采用24位位图形式,BMP格式保存。
✧ 选择“插入/图片/来自文件”菜单,插入图片。
✧ 若希望随意调整图片位置,单击图片,在“图片”工具栏中单击“文字环绕”按钮,选择“浮于文字上方”。
✧ 利用绘图工具栏中的“文本框”输入文字,鼠标右键单击文本框,选择“叠放次序”,单击“浮于文字上方”图标,这样文字就可在版面上随意移动。
✧ 组合版面上的所有元素。
单击“绘图”工具栏左侧的“选择对象”按钮,画一个矩形,把所有元素包围其中。
鼠标右键单击某元素,选择“组合/组合”选项,此后可整体移动组合后的元素。
3)宣传海报效果三、思考题1)试采用“线”构图的形式设计作品。
2)一个成功的设计需要哪些要素?答:一个成功的设计需要的要素有绘画、色彩构成和版面构成。
3)为什么在使用Word编辑制作作品时,背景多采用白色?而使用PowerPoint 设计作品时,却要求背景暗淡一些?答:W ord文档一般打印时如果背景是深色,则会浪费很多墨,而且黑底白字也不适于阅读。
03实验3 水总硬度的测定(配位滴定法)
实验三水总硬度的测定(配位滴定法)实验日期:实验目的:1、学习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滴定终点的判断;2、掌握钙、镁测定的原理、方法和计算。
一、水硬度的表示法:一般所说的水硬度就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最常用的表示水硬度的单位有:1、以度表示,1o=10 ppm CaO,相当10万份水中含1份CaO。
2、以水中CaCO3的浓度(ppm)计相当于每升水中含有CaCO3多少毫克。
MCaO—氧化钙的摩尔质量(56.08 g/mol),MCaCO3—碳酸钙的摩尔质量(100.09 g/mol)。
二、测定原理:测定水的总硬度,一般采用配位滴定法即在pH=10的氨性溶液中,以铬黑T作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水中的Ca2+、Mg2+,直至溶液由紫红色经紫蓝色转变为蓝色,即为终点。
反应如下:滴定前:EBT +Me(Ca2+、Mg2+)=Me-EBT(蓝色) pH=10 (紫红色)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H2Y2- + Ca2+= CaY2- + 2H+H2Y2- + Mg2+= MgY2- + 2H+计量点时:H2Y2- + Mg-EBT = MgY2- + EBT +2H+(紫蓝色)(蓝色)滴定时,Fe3+、Al3+等干扰离子用三乙醇胺掩蔽,Cu2+、Pb2+、Zn2+等重金属离子可用KCN、Na2S 或巯基乙酸掩蔽。
三、主要试剂1、0.02mol/LEDTA2、NH3-NH4Cl缓冲溶液 3、铬黑T:0.5%4、三乙醇胺(1:2)5、Na2S溶液 2% 6、HCl溶液 1:17、CaCO3固体A.R.四、测定过程1、EDTA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在120度烘干的碳酸钙0.5~ 0. 55g 一份,置于250ml 的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润湿,盖上表面皿,缓慢加1:1HCl 10ml,加热溶解定量地转入250ml容量瓶中,定容后摇匀。
吸取25ml,注入锥形瓶中,加20ml NH3-NH4Cl缓冲溶液,铬黑T指示剂2~3滴,用欲标定的EDTA溶液滴定到由紫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计算EDTA溶液的准确浓度。
实验3-钢中带状组织、魏氏组织、游离渗碳体的组织观察与检验
10钢退火 500x
3、游离渗碳体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消除
08钢退火 500x
4、参考标准:GB/T 13299-1991 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实验三 钢中带状组织、魏氏组织、 游离渗碳体的组织观察与检验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钢中带状组织组织的观察与检 验。
2.掌握钢中魏氏组织的观察与检验。 3.掌握钢中游离渗碳体的观察与检验。
a) 由成分偏析引起。碳素钢带状组织的存在多数是由成分偏析引起。
b)由热加工温度不当引起。
1、带状组织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消除
一般来说:带状组织使钢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在垂直于轧 制方向(即垂直于带状组织方向)的伸长率δ、断面收缩 率ψ及冲击韧度αk降低。带状组织对钢的屈服点σs和抗拉 强度σb影响不大。
消除的措施要从产生的原因上着手,一是控制热处理加 热温度,二是控制冷速。
3、游离渗碳体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消除
10钢退火 500x
3、游离渗碳体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消除
低碳钢在退火温度较高或者坯料热轧后缓慢冷却后在 晶粒内或者晶界上出现的颗粒状碳化物。一般认为:碳含量
≤0.15 低碳退火钢板中的游离渗碳体主要是珠光体转变产物,其中也会有三 次渗碳体的存在;而极低碳钢中的游离渗碳体就是三次渗碳体。
3、根据标准判断试样的带状组织、 魏氏组织、游离渗碳体级别。
28MnCr钢轧制状态 100X
Q345钢轧制状态 100X
45钢正火状态 100X
40Cr钢正火状态 100X
05钢退火状态 500X
10钢轧后退火状态 500X
游离渗碳体有A、B、C三种类别。A系列均匀分布,严重 时趋于网状;B系列呈点状或者细小粒状,严重时趋于链状; C系列系列呈点状或者细小粒状,有变形方向取向。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三
实验三实验项目名称:实验3 文字信息实验过程及内容:一、(一)基础操作1. 启动Microsoft Word 2010,输入个人简历的相关信息。
输入完成后,将文档另存为:个人简历.docx。
(书本案例3-2)1)输入RESUME后按Enter即可换行2)在第五段输入“姓名:马腾飞”时,由于已经输入过一次了,可以直接复制粘贴。
长按鼠标左键选中“姓名:马腾飞”,单击右键,弹出菜单,在菜单中选择复制。
再将光标移动到需要粘贴的位置,在键盘上按“C TRL+V”即可完成。
3)输入完内容后,在左上角点击“保存”,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更改文件名,以及选定保存地址后,单击“保存”。
2. 打开个人简历文档,设置标题“个人概况”格式,字体:楷体、小四,深蓝色,加宽2磅,对整行加下划线、橙色;整行底纹:淡橙色。
(书本案例3-5)1)选中“个人概况”,在弹出的菜单中找到字体选项,点击下拉按钮选择“楷体”,再找到字号选项点击下拉按钮,选择“小四”。
然后找到字体颜色选项点击下拉按钮,选择“深蓝色”。
2)选中“个人概况”,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字体”选项,进入对话框,切换至对话框的“高级”选项卡。
点击“间距”的下拉按钮选择“加宽”,在磅值(B)中更改为2磅。
再切换到“字体”选项卡,点击“下划线类型”的下拉按钮,选择所需的下划线线型,点击“下划线颜色”下拉按钮并选择橙色的下划线颜色。
查看“预览”,确认无误后单击“确定”按钮。
3)选中“个人概况”,点击Word上方的“设计”选项,在最右边的页面背景内点击页面边框,在弹出的对话框内选择“底纹”选项卡,点击“填充”的下拉按钮,选择淡橙色。
点击“应用于”的下拉按钮,选择“文字”选项。
在“预览”区查看,确认无误后点击“确定”即可。
效果如下图所示3.书本案例3-61)选中“个人概况”,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段落”,进入对话框后更改“段前”的数据为1行,“段后”的数据为1行,特殊格式为“无”。
中考物理常考实验3——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纸板、温度计、细线、火柴、停表。
部分器材的作用(1)石棉网:使烧杯底部 受热均匀 。
(2)纸板: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按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实验仪器,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
当水温升至90 ℃时开始计时,每隔0.5 min 记录一次数据,直到水沸腾5 min 为止。
【实验现象】沸腾前,水的温度升高,产生的气泡较少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大变小。
(如图甲) 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
(如图乙)甲 乙【实验结论】根据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如下:根据数据和图像得出结论: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注意事项】(1)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减少水的质量;②使用初温较高的水;③使用带孔的纸板。
(2)水沸腾时,看到的大量“白气”并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是液态的水。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看不到的。
实验三: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考点梳理(3)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测出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原因:当地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4)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持续吸热的方法:停止加热,观察水能否继续沸腾。
(5)撤去酒精灯后,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石棉网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仍能继续吸热。
(6)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1.(2018广西柳州)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如表:时间t /min 0 1 2 3 4 5 6 温度t /℃90949799999999(1)水温可用______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2)图_______ (选填“乙”或“丙”)能反映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形;(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4)实验显示: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 。
试验三空气沿水平圆管外表面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
2、取气样:
烟气试样的取得可采用吸气双连球取样。吸 气双连球取烟气试样的连接方法如图2-2所示。
烟囱 测孔
取气管 吸气双连球 上球
下球
贮气球胆
夹子 排气管
图2-2吸气双连球取烟气试样的连接方法
取样时,把取气管从烟囱的测孔插入,使取气 管的进气口迎着烟气排出的方向;将排气管及贮气 球胆进气口用铁夹子夹紧(贮气球胆中的气体要排 净);用手反复挤压双连球,将烟气连同吸气管中 残余气体一起吸入下球,待下球装满气体后,打开 排气管夹子,将这部分混合气体排出,再将夹子夹 紧,继续吸气,当把吸气管路中的残存气体排净后, 即可夹紧排气管。打开贮气球胆进气中夹子,反复 压挤,至球胆中充满烟气。最后将气球胆进气中夹 紧,取下后即可待用。
5、操作过程:
(1)用水准瓶分别调节各吸收瓶内吸收液的液 面,使各瓶内吸收液充满至阀门处。
注意:在调节某一吸收瓶内的吸收液封时,应 关闭其他吸收瓶的开关。
(2)关闭K1至K6开关,打开K7及K8,提高水准 瓶,使指示液充满量管,将管路中空气排出,把烟 气试样接入干燥管进口,关闭K8,打开K6,降低水 准瓶,使烟气吸入量管。然后打开K8,提高水准瓶 此时吸入之烟气连同管路中的残余空气一起排出。 这样整个管路均被烟气“清洗”了一次,若“清洗” 不净,可再“清洗”1至2次。
CO2,吸收过程如下:
2 KOH + CO2 = K2CO3 + H2O 同时此溶液中亦吸收烟气中含量很少的SO2, 反应公式为:
2 KOH +SO2=K2SO3+H2O
2、O2的测定: 用焦性没食子酸(2C6H3(OH)3)碱溶液吸收了
O2,吸收过程如下: C6H3(OH)3 +3KOH = C6H3(OK)3 + 3H2O 三羟基苯钾
3 磁悬浮导轨实验
实验三 磁悬浮导轨实验一、实验目的1. 学习导轨的水平调整,熟悉磁悬导轨和智能速度加速度测试仪的调整和使用; 2. 学习矢量分解;3. 学习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4. 测量重力加速度g ,并学习消减系统误差的方法;5. 探索牛顿第二定律,加深物体运动时所受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二、实验原理1.瞬时速度的测量一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时间内,物体经过的位移为△s ,则该物体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tsv ∆∆=为了精确地描述物体在某点的实际速度,应该把时间△t 取得越小越好,△t 越小,所求得的平均速度越接近实际速度。
当△t →0时,平均速度趋近于一个极限,即v t sv t t lim lim0→∆→∆=∆∆= (1)这就是物体在该点的瞬时速度。
但在实验时,直接用上式来测量某点的瞬时速度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一般在一定误差范围内,且适当修正时间间隔(见图5、6),可以用历时极短的△t 内的平均速度近似地代替瞬时速度。
2. 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1所示,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可视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分别为:at v v t +=0 (2) 2021at t v s += (3) as v v 2202+= (4)如图2所示,在斜面上物体从同一位置P 处(置第一光电门)静止开始下滑,测得在不同位置0P ,1P ,2P ……处(置第二光电门), 用智能速度加速度测试仪测量0t ,1t ,2t ……和速度为0v ,1v ,2v ……。
以t 为横坐标,v 为纵坐标作t v -图,如果图线是一条直线,则证明该物体所作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的斜率即为加速度a ,截距为0v 。
同样取1--=i i i P P s ,作t ts -图和s v -2图,若为直线,也证明物体所作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两图线斜率分别为a 21和a 2,截距分别为0v 和2v 。
实验3
实验三鸡胚孵化和新城疫病毒增值鸡胚具有廉价易得、实验操作简便以及多种病毒(尤其是禽类)和立克次体等易感的优点,在兽医生物制品的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实验以新城疫病毒为材料,利用鸡胚,由尿囊腔接种病毒,通过鸡胚孵化、照蛋观察,直至收获病毒,进一步学习掌握鸡胚病毒增殖方法,并为病毒疫苗制备提供半成品。
【目的要求】(1)掌握鸡胚孵化的基本条件和鸡胚孵化的基本方法。
(2)掌握鸡胚尿囊腔途径接种病毒及其收获方法。
【材料与试剂】1.材料(1)毒株:新城疫病毒I系疫苗毒株。
(2)实验动物:新鲜种蛋和9-10日龄鸡胚。
(3)主要器材:孵卵器(或恒温箱)、蛋盘、检卵灯、蜡笔(或油性笔)、小量注射器(0.5ml)、剪刀、镊子、滴管、其他器皿等。
【操作步骤】1.鸡胚孵化与存活鸡胚的识别(1)孵化器的使用:可以选择使用孵化箱或恒温箱,演示使用方法(清洁、消毒、温度、湿度、蛋架使用和翻蛋方法等)。
(2)鸡蛋预处理:取健康种鸡所产新鲜蛋,用温水(15-40℃)清洗,除去蛋壳污物,并用1%新洁尔灭溶液逐个擦洗(不得浸泡)。
洗蛋时注意剔除破蛋、沙壳蛋和畸形蛋。
(3)孵化:将清洁的鸡蛋,气室朝上放入蛋架,置38-39℃,相对湿度为40%-70%孵化箱内孵化9-11d,应保持空气的流通,孵育3d后,每天180℃翻蛋1-2次,以保持40%-70%的相对湿度。
(4)检查(照蛋):孵育后的第4-6日,用检卵灯照视鸡胚发育的情况,此时有活力的鸡胚可见有清晰的血管小网,并显有鸡胚的暗影,较大的鸡胚还可以见到绒毛尿囊膜上的血管及活动的胚体。
如只见模糊的卵黄黑影,不见有鸡胚形迹的为未受精的卵,而胚体不能主动性运动,则为死亡的卵,均应弃去。
(5)胚体的定位(画蛋):孵育9-11d时,将待接种的卵取出,在检卵灯上照视,用油性笔画出气室范围及胚位,按鸡胚接种途径要求,在鸡胚接种部位做好标记。
2.鸡胚尿囊腔途径接种与病毒收获(1)病毒处理:接种前用灭菌的生理盐水将毒种做1:100稀释。
[北科大]无机化学实验:3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
������⊝(02/H202)=0.68V,小于 MnO2 或 MnO4-,作氧化剂时相应电对的电极电势,则要发
生下列反应:
������������������2 + ������2������2 + ������+ → ������������2+ + ������2 ������������������4− + ������2������ + ������+ → ������������2+ + ������2 上述两个反应可以发生。把 H202 作氧化剂与作还原剂的两个反应合并成一个总反
发生。因为此时������ ⊝ ������������ >0,氧化剂、还原剂浓度或压力的改变不会改变������ ⊝ ������������ 的符 号。
2.H202 的氧化、还原性 H202 中氧的氧化值为-1,它既可作氧化剂,使氧化值降低为-2,生成 H20 或 OH-; 又可作还原剂,使氧化值升高为 0,生成 02。H202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到底起氧化剂 还是还原剂作用,要根据另一个反应物而定。若另一反应物只能作还原剂,如 I-离 子,则 H202 在反应中起氧化剂作用。若另一个反应物只能作氧化剂,如 MnO4-离子, 则 H202 在反应中起还原剂作用。至于反应能否发生,可根据所在两个电对的电极 电势 E 判定。若另一个反应物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如 Fe2+离子,那么可先 写出两个可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是由下列两方面决定的。
(1)电极电势 当反应的速率均很快时,由电极电势决定其产物。如 MnO4-在
酸性条件下被 H2SO4 还原,其还原产物由电极电势决定,锰在酸性介质中元素电势
实验3 (只看)洛埃镜干涉实验
1、理解杨氏干涉原理并掌握干涉光路的调节; 2、实现、观察洛埃镜干涉实验并测量光波波长; 3、观察菲涅耳双面镜干涉现象。
【实验原理】
洛埃(Loyd)镜干涉实验仅应用一块平面镜的反射来获得干涉现象,其装置如图 3—1 所 示,点光源 S 放在离平面镜 M 相当远并且接近镜平面的地方,S 发出的光波一部分直接射 到观察屏 Π 上,另一部分以很大的入射角(接近掠入射)投射到平面镜 M 上,再经平面镜反 射到达观察屏 Π。两部分光波由同一光波分割出来,因而是相干光波,S 本身就是相应的相 干光源之一(图中括号里的 S1), 其像 S2 是另外的相干光源。 因为光束在镜面上接近于掠入射, 所以 S1(S)和 S2 相距不远,两个光束强度相近。图中的阴影部分是干涉场。 到达观察屏 Π 上 P 点的两相干光波之一经平面镜的反射有了 π 的位相变化。于是它们 的光程差必须加上这一附加程差 λ/2: Δ=lx/d+λ/2 (3—1) 其中 x 是 P0 到 P 之间的距离,P0 为观察屏中心点。 如果把观察屏 Π 移到平面镜的右端,则 P0 点的光程差等于 λ/2,因而 P0 点是一暗点, 实验也确实如此。 这一实验事实也是光在光疏—光密介质分界面上反射时产生 π 的位相突变 的最早的实验证明。 S S1 S(S1) l S2 M d 图 3—1 洛埃镜干涉装置示意图 P P0 Π 图 3—2 l S2 α d 菲涅耳双面镜示意图 Π M1 P0 K
3
图 3—3 (7)、 参看图 3—1, 激光波长 λ=632.8nm, 仔细测量出 d 及干涉条纹间距 Δe, 计算出 l/2, 填好表 1; 表1 λ (nm) 632.8 (8)、在(7)的基础上调节螺旋 A 以改变 l/2,再仔细测量出 d 及新的干涉条纹间距 Δe、
实验3 气相色谱法测定残留溶剂
实验三气相色谱法测定残留溶剂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气相色谱法(GC)的原理及仪器构造;2.掌握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3种残留溶剂(丙酮、正己烷、乙酸乙酯)的方法;3.掌握外标一点法计算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气相色谱原理: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物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2. 《中国药典》法定的测定有机溶剂残留的原理与方法:不同性质的有机溶剂残留,在气相色谱中的保留行为不同,在气相色谱柱(填充柱或毛细管柱)中获得分离后,被检测器检测产生相应信号。
通过与标准对照信号的比较,即可确定残留量。
三、仪器结构1.气路系统及其部件气路—载气、燃气及助燃气氮气、氢气和氦气,常用氮气。
氢气为燃气,空气助燃。
减压阀—使高压气体降低到使用压力。
净化器—除去气体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
稳压阀和稳流阀—保证气体流量稳定,使色谱峰特性不因气源变化而变化2.进样系统(sample injection)与分离系统-色谱柱(capillary column)微量注射器使用前注意注射器针尖的光滑性,使用后及时清洗干净。
进样器气化室经加热使样品气化,由载气带入色谱柱。
为了避免气化的样品与金属接触产生分解,一般气化室均装有去活(硅烷化)的玻璃(玻璃衬管)或石英插管,并在插管内塞有少许硅烷化玻璃棉。
这样可使未气化物残留在插管内,在完成分析时取出插管更换或清洗。
色谱柱如HP-5(5%-苯基-95%二甲基聚硅氧烷)(30m*0.25mm*0.25μm)30m是柱长,0.25mm应指内径,内径决定了色谱柱的柱容量,0.25μm不是壁厚,是液膜厚度。
分析样品温度不一样,对膜厚有不同要求,温度高液膜要厚,温度低液膜要薄。
3. 检测系统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原理:有机物在氢焰的作用下,化学电离而形成离子流,借测定离子流强度进行检测。
尾吹气路—尾吹气可采用氮、氢、氦或空气,它即可克服死体积的影响,又可增加单位时间到达检测器的质量数。
实验三 三态门实验报告
实验三三态门实验报告实验三三态门实验报告引言:在数字电路中,门电路是最基本的组成单元之一。
而三态门是一种特殊的门电路,它具有三种输出状态: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搭建和测试三态门电路,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和测试三态门电路,掌握其工作原理和特性。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三态门的概念和功能;2. 学会使用逻辑门芯片搭建三态门电路;3. 掌握三态门的输出状态和切换条件。
二、实验器材和仪器1. 逻辑门芯片:74LS125或74HC125;2. 面包板、导线等实验器材;3. 示波器、数字万用表等测量仪器。
三、实验原理三态门是一种具有三种输出状态的门电路,其输出可以是高电平、低电平或高阻态。
它通过控制输入端的使能信号来切换输出状态。
当使能信号为高电平时,三态门处于开启状态,输出与输入信号一致;当使能信号为低电平时,三态门处于关闭状态,输出为高阻态,即不对外输出信号。
四、实验步骤1. 将74LS125或74HC125逻辑门芯片插入面包板中,注意引脚与连接线的对应关系;2. 连接电源和地线,确保电路正常供电;3. 将输入信号接入逻辑门芯片的输入端,同时连接使能信号;4. 使用示波器或数字万用表等测量仪器,测试逻辑门芯片的输出信号;5. 调节输入信号和使能信号,观察三态门的输出状态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三态门的输出状态和切换条件。
当使能信号为高电平时,三态门处于开启状态,输出与输入信号一致;当使能信号为低电平时,三态门处于关闭状态,输出为高阻态。
这种特性使得三态门在数字电路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六、实验应用三态门在数字电路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数据总线的连接和控制,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
其次,三态门还可以用于电路的隔离与保护,防止信号干扰和短路等问题。
此外,三态门还可以用于多路选择器和数据缓存等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植物学实验3植物组织观察
5)解离
(1)用酶或盐酸处理固定后的材料,使正在分裂的细胞分离,便于压片。 (2)方法:固定的材料蒸馏水冲洗2遍,放入预热的60℃的1mol/L盐酸 中,恒温处理5分钟左右,用蒸馏水冲洗3遍,将材料浸泡在蒸馏水中2小 时,将材料中酸洗净(也可用流水冲洗几分钟)。 (3)注意:掌握好解离时间。
Image
五、实验作业
思考题:
1. 在光学显微镜下如何识别导管和筛管? 2. 2. 做好根尖压片的关键是什么?
绘图题:
1. 绘南瓜茎纵切中的导管、筛管和伴胞,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2. 绘犁果肉内石细胞。 3. 绘松针叶内树脂道。 4. 绘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细胞简图。
预习:藻类观察
实验三 植物组织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植物组织的类型、位置和形态结构。 2.理解植物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 3.熟悉徒手切片、临时水封片和压片技术。 4.通过对植物根尖细胞的观察,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
体的形态特征和动态变化。
二、实验材料
• 活材料:梨、芹菜、吊竹梅、葱兰、橘子、培养好 的洋葱
维管束
南瓜茎横切
南瓜茎横切, 示形成层、韧皮部筛管、木质部导管
导管
筛管 伴胞
形成层
南瓜茎纵切, 示木质部导管、形成层、韧皮部
南瓜茎纵切,示木质部导管、形成层、韧皮部
筛管 伴胞
导管
5.分泌结构的观察 • 松针叶横切永久切片(示树脂道) • 橘皮徒手切片(示分泌腔)
100倍
树脂道
分泌腔
No 油滴
前期 后期
间期 后期
2.薄壁组织的观察
• 南瓜茎横切永久封片
3.机械组织的观察
实验3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解析版)
实验三、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试验器材】平面镜1个。
激光笔1个,带刻度的硬纸光屏1个,水槽一个,支架1对,夹子1个。
【实验步骤】①按要求组装器材。
将平面镜水平放置,然后把一块标有刻度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②用激光笔射出一束激光,用笔记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并在刻度光屏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记录在表格中。
③重复实验两次。
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测几组入射角和发射角,并将有关数据填入下表。
④将光屏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
⑤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次数入射角i 反射角r1231、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实验补充】1、以法线ON为轴,将硬纸板的B面向后旋转,这时在B面上观察不到反射光线,证明三线共面;通过比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证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对称,并且对称还意味着分居法线两侧。
2、反射定律是用来确定反射光线位置的,对应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反射光线是唯一的。
3、如果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入射角为0o,反射角为0o,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重合。
【考点方向】实验剖析1、光的反射定律是:“共面”、“两侧”、“等角”、“可逆”。
2、显示光路:光屏表面粗糙,可以通过漫反射显示光的传播径迹,操作时要求入射光线要贴着光屏入射;也可以通过烟雾等手段显示光路。
3、验证共面:光屏可折转的作用是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将光屏折转后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4、探究等角:要改变入射角(或入射光线的方向)多次测量,探求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注意反射角和入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
5、光路可逆:光的直射、反射、折射都具有可逆性。
6、如果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向后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工程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Poject软件项目管理学号:
姓名:
_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计算机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2、掌握项目管理软件的功能和组成。
二、实验仪器
1、计算机
2、Project软件
三、实验原理
项目管理软件是辅助项目管理人员完成项目动态管理、项目协调调度以及系统集成控制、完成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控制,完成项目合同、人力资源的管理,以及完成项目费用估算、风险分析、不可预见费用估计等。
本次实验要掌握项目管理软件的功能和组成。
四、实验内容
1、管理软件的组成:项目管理软件由网络计划、资源安排与优化、成本管理和报表输出4个子系统组成。
2、项目管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1)制定项目计划、管理工作数据(2)资源管理(3)成本累计(4)查询功能(5)报表功能(6)用户化功能。
五、思考题
你认为项目管理软件中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一、实验目的
1、熟悉Project软件的界面;
2、掌握Project软件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仪器
1、计算机;
2、Project软件。
三、实验原理
Project软件的界面和操作与Microsoft office系列软件类似,很容易操作,另外还可以根据本软件提供的项目向导来完成项目的管理和优化。
四、实验内容
1、确定项目的各项工作、阶段目标或总体目标;
2、输入项目的总体信息、如项目名称、起止日期等;
3、输入资源数据、建立资源数据库;
4、输入工作数据、建立工作数据库;
5、编制基本日历与资源日历。
五、思考题(写在数据处理部分)
你认为项目管理软件今后应向何方向发展?
实验三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
(本次试验的要求内容)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 Project软件的基本操作;
2、能够就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实验仪器
1、计算机
2、Project软件
三、实验原理
运用Project软件来对一个项目进行管理、控制和优化,直至该项目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四、实验内容
设有一个机床大修的项目计划,其项目的详细信息如表所示:
1、在Project软件中输入项目的总体信息、如项目名称、起止日期等;
2、输入资源数据、建立资源数据库;
3、输入工作数据、建立工作数据库;
4、编制基本日历与资源日历;
5、调整项目相应的参数,观察对项目总工期和总成本的影响。
五、思考题
你认为Project软件在项目管理中的适用性如何?还有哪些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