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十大货币战争!(建议收藏后仔细阅读!)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第六次货币战争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第六次货币战争拉美债务危机本章导读:l 22位诺贝尔奖得主,芝加哥学派是怎样炼成的?l 芝加哥学派是怎样给全世界洗脑的?l 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经济学家说胡话?l 你下套,我收索,美国政学两界的邪恶组合!l IMF真的是为了帮助拉美才援助他们的吗?1.四百年屈辱史和民族工业强国梦拉丁美洲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历史上曾经孕育过灿烂的玛雅文化和强大的印加帝国,但这里也是个苦难深重的地方。
最早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是印第安人,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欧洲人就在这里进行着无休止的杀戮和掠夺。
最初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再后来是荷兰、法国和英国,最后加入但也最善于掠夺是美国。
1494年6月7日,在教皇的调停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签定了《托德西利亚斯条约》,瓜分殖民地,美洲也被这两个国家垄断。
到1541年,北起加利福尼亚湾,南至南美洲最南端的广大地区,几乎完全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所占领。
为了最大限度地压榨殖民地,保护本国的工业,宗主国对殖民地的产业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只是把殖民地当作独占的廉价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倾销市场。
例如西班牙王室禁止殖民地生产棉、毛织品,不许开采铁矿和制造铁器,而且殖民地只能与宗主国进行贸易,不得与其他国家往来。
所有开往殖民地的船只必须由塞维利亚起航(1717年改为由加的斯起航),所有货物必须由西班牙船只装运。
这些限制性的规定,造成了殖民地的产业极其单一,例如巴西当时作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其主要的产业就是“巴西木”的出口和甘蔗种植。
16、17世纪,荷兰与英法相继崛起,面对美洲的财富,他们先是以海盗的形式参与掠夺,到后来直接发动战争,进行武装侵略,夺取他国的殖民地。
由于饱受剥削和压迫,拉丁美洲殖民地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进行了独立运动,多个国家相继独立。
1816年拉普拉塔联合省(今阿根廷)独立,1819年建立哥伦比亚共和国,1821年墨西哥独立,1822年又建立了包括厄瓜多尔在内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2年9月7日巴西宣布独立。
高盛-货币战争系列科普
全球货币体系历史阶段1821-1914年经典的金本位制度大部分货币都是可兑换成黄金的。
1821年,英国成为第一个官方实施该货币体系的国家。
1915-1925年战时“受限制的汇率浮动机制”在一战期间,大部分国家都切断了本币与黄金的联系。
很多国家干预了汇率市场。
1926-1931年(似乎)回到金本位制度美元再次可兑换成黄金;其它的大部分货币都与黄金建立了一些联系。
1931-1944年回到“受限制的汇率浮动机制”一些国家开始回归浮动汇率机制,因为维持货币与黄金的联系需要紧缩,这样做能安抚不满的群众。
美国仍零散地维持美元与黄金的联系,但在一些情况下也会停止黄金的兑换,并令美元相对于黄金贬值。
1944-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可调整的固定汇率体系美元仍维持与黄金的固定汇率,而所有其它货币都盯住美元。
国家可以调整它们盯住美元的汇率。
1971-1973年“尼克松冲击”,菱锌矿协议和欧洲“蛇形汇率”的开始美国停止了黄金的自由兑换,因为美国印发了太多美元,而黄金储备不足,自动兑换是不可持续的。
美国下调了美元对黄金的汇率,而其它国家的货币仍盯着美元。
欧洲成为第一个尝试货币合作的地区,但70年代中期以失败告终。
1974-1979年 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并行相对于黄金,美元仍持续贬值;大部分发达国家放弃了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并回归到浮动汇率体系。
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则选择继续保留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
1980-2008年 欧洲汇率机制 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并行欧洲共同体建立了欧洲汇率机制,成为采纳单一货币的先驱,该汇率机制要求各成员国货币与其它成员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保持在一个狭窄的区间内浮动。
单一货币欧元在1999年1月1日启用,当时有11个国家(现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17个国家已经启用了欧元)。
美元继续保持与黄金的浮动汇率,越来越少国家维持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政策。
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亚洲国家开始强势干预它们的货币。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第二次货币战争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第二次货币战争谁是欧洲霸主?牛顿奠定金本位!本章导读:l “英镑”原来叫“英磅”?l 金银复本位制下谁在亏钱?谁在套利?l 物理学家牛顿奠定了金本位制?l 早期硬币的边缘上为什么会有条状花纹?l 劣币一定驱逐良币吗?l 为什么英国能击败综合国力不比自己弱的法国成为欧洲霸主?1.“英镑”原来叫“英磅”?当中国建立银本位制时,欧洲实行的却是金银复本位制,即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货币流通。
当时的欧洲采用金银复本位,而中国采用了银本位,有其内在的原因。
原因仍然是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货币供应量必须与经济规模相适应。
当时的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其庞大的经济规模决定了不可能采用金本位,因为黄金实在太少,完全不能满足社会的流通,而数量较多的白银则相对较好地满足了明朝的货币需求。
而欧洲各国,其当时的经济规模都还相当小,远不能与大明帝国相提并论,白银对他们来说,数量太多,黄金则太少,再加上当时的中国拉升了全球的银价,因此欧洲各国当时普遍采用金银复本位制。
“磅”是重量单位,而“镑”则是货币单位,但它们的英文都是“pound”。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英镑”,其原意应该是“英磅”,之所以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这是因为在英国的货币发展史上,发生了一系列的有趣的变化。
一般来说,货币的单位也是重量单位。
就像中国秦朝时的“半两”、汉朝时的“五铢”,英国人使用重量单位“磅”来度量白银。
但一磅白银实在太昂贵,这个货币单位还太大,还需要更小的单位。
旧英制下的换算关系是:1磅白银=20先令=240便士先令(shilling)是一种金币,起源非常早,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代的苏勒德斯币,便士(pence)是小额银币,在中世纪,它的名字第纳尔、德涅尔或许更为人熟知。
早期的欧洲各国,大体上都延袭了古罗马时期的币制。
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
于是,作为重量单位的“英磅”演变成了世人所熟知的货币单位“英镑”。
2.复本位制下的币值紊乱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使得银价高涨,欧洲人纷纷把白银运往中国以牟取暴利。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何为货币?何为财富?货币本身并不是财富,只是因为货币可以很方便地“购买”到真正的财富,所以货币才成了财富的象征。
大国不仅追求实物财富,而且非常擅长于玩“财富游戏”。
所谓“财富游戏”,就是大国自己印刷“虚拟财富”(本国货币),然后拿这些“虚拟财富”去交换别国的真正实物财富,并且在别的国家所拥有的“虚拟财富”足够多时,制造金融危机大规模地将其消灭。
而美国就是玩“财富游戏”的顶尖高手。
近日货币战争硝烟再次弥漫,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上着名的十次货币战争,希望从中或可受到启发。
第一次货币战争:中国古代纸币崩溃,欧洲崛起众所周知,早在北宋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
经过宋、金时期的实践之后,元朝的纸币发展的相当成熟。
但是到了明朝中叶,尽管纸币的发行与流通使用得到朝廷的法律保障,但由于朝廷滥发纸币,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不得不退出流通,白银取而代之。
中国开始了银本位制,这也成为日后中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
而与此同时,出于对黄金和白银的渴望,西班牙和葡萄牙积极支持航海事业,开辟了直通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
建立起海外殖民地,大肆掠夺当地的黄金和白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欧洲逐步崛起。
第二次货币战争:牛顿奠定金本位制当中国建立银本位制时,欧洲实行的却是金银复本位制,即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货币流通。
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使得银价高涨,欧洲人纷纷把白银运往中国以牟取暴利。
这些运往中国的白银,除了从美洲开采出来的,还有直接从欧洲的流通领域中退出的货币。
白银大量退出货币流通领域,使得欧洲出现了普遍的白银短缺,造成了通货紧缩。
为了解决金银复本位制下的币值紊乱,英国决定在1696年再次重铸货币,却以失败告终。
1717年,牛顿建议不再用白银进行铸币,同时将黄金定价。
自此,英国进入了事实上的金本位制。
由于牛顿的贡献,英国在欧洲率先建立起金本位,并在欧洲普遍实行金银复本位制的国家进行金银套购,形成了巨额黄金储备,由此奠定了英国的金融霸主地位。
[最新]货币战争经典案例回顾
00货币战争经典案例回顾:人民币升值压力与全球汇市干预潮2010年10月14日000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低迷、萧条,许多西方国家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
与一些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的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不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
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出口商以“不公平的低价”抢夺世界市场,因此要逼迫人民币升值,并进而将这一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责难,向中国施加压力。
000人民币升值好处00第一,扩大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使他们得到更多实惠。
人民币升值给国内消费者带来的最明显变化,就是手中的人民币“更值钱”了。
你如果出国留学或旅游,将会花比以前更少的钱;或者说,花同样的钱,将能够办比以前更多的事。
如果买进口车或其他进口产品,你会发现,它们的价格变得“便宜”了,从而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000第二,减轻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负担。
我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国际能源和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势必承受越来越重的成本负担。
2004年,我国进口的成品油均价较2003年上涨了30.8%,钢材上涨了43.7%,铜材上涨了50.4%,铁矿石上涨了1倍多。
进口能源和原料价格上涨,不仅会抬高整个基础生产资料的价格,而且会吞噬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利润,使其赢利能力下降甚至亏损。
如果人民币升值到合理的程度,便可大大减轻我国进口能源和原料的负担,从而使国内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第三,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扩张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使出口结构长期得不到优化,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一直扮演“世界打工仔”的角色。
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利于推动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改进产品档次,从而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000第四,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
鉴于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迅猛势头和日益增多的贸易顺差,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货币战争十一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货币战争十一本章导读:1.全球货币霸权争夺战,三国联手?2.俄美之战——争夺石油定价权3.欧美之战——地中海联盟与欧洲债务危机4.中美之战——整合东南亚、破局东北亚、剑指中亚和西亚1.全球货币霸权争夺战,三国联手?在前面10章里,我们看到世界各国不断在货币领域进行较量,较量的结果往往胜者赚得盆满钵满,败者则损失惨重。
二战以后的历史金融危机,主要是美国对世界各国的大肆掠夺,特别是最近一次的次贷危机,世界各国损失十分惨重,这激起了全球各国的普遍不满。
一些小国、弱国虽然不满,但并没有能力改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现状,也就是口头上发发牢骚而已。
但是对于有实力挑战美国的大国来说,就不会心甘情愿地一次次被掠夺,奋起反抗是必然的选择。
纵览全球,真正实力雄厚的只有四家:美国、欧盟、俄罗斯和中国,也正是这四强牢牢把持了联合国五常的席位。
在这四强中,美国是当仁不让的头号强国,也正是美国利用其美元霸权一次又一次地掠夺他国。
欧盟、俄罗斯和中国,任何一家都不具备单独挑战美国的实力,但是三家联手却威力无比。
因此,在次贷危机爆发后,欧俄中三家就达成了默契,即三家联手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这对三家都是大有好处的。
当然了,即使是三家联手打击美元也要讲究策略。
美元之所以强大,除了美国自身国力的强大之外,还有两点特别重要的原因。
第一,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最广泛的使用地区,全球超过90%的国际贸易结算是通过美元完成的。
第二,全球最重要的一些商品都是以美元计价的,例如石油、铁矿石等。
所以,向美元进攻也就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如果把美元从某些地区的贸易结算或某些重要商品的定价中驱逐出去,那么美元的实力必然大大削弱。
2.俄美之战——争夺石油定价权俄罗斯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出口占了俄罗斯出口产品总量的大约85%。
在自然资源中尤其以石油和天然气最为重要,目前俄罗斯已经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5.猎杀,总是从弱者开始最先倒下的是北欧的芬兰。
德国提高利率后,芬兰人纷纷把芬兰马克换成德国马克,为了维持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的比价,芬兰央行不得不抛售德国马克购买芬兰马克,但芬兰央行的德国马克储备十分有限,很快就被消耗殆尽。
到1992年9月份,芬兰央行已经无力维持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比价。
9月8日,芬兰政府被迫宣布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脱钩,自由浮动。
英法政府对芬兰马克的退出深感忧虑,建议德国适当降低利率,以减轻其他成员国货币贬值的压力,但德国政府认为芬兰马克脱钩微不足道,拒绝了英法两国的建议。
9月11日,德国央行行长施莱辛格甚至公开宣布,德国绝不会降低利率,这更加鼓舞了投机者的信心。
在西欧各国中,意大利在综合国力上要明显弱于英、法、德等国家,意大利里拉一向也被人视为“软货币”。
芬兰马克的退出,就使得意大利里拉变得格外突出,国际资本决定对里拉发动攻击,就像狮子捕猎时总是寻找猎物中的老弱病残。
在此之前,国际资本就已经在推动意大利里拉贬值,并为里拉的贬值构筑了陷阱。
投机里拉贬值的方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就是先在市场上大量借入里拉,然后在高位抛出,打压里拉的汇率,在里拉贬值后再买回来偿还借款。
再就是使用外汇期权,以当前较高的市场价格签订里拉认沽期权,在里拉贬值后执行期权获利。
为了配合对意大利里拉的打击,著名评级机构美国穆迪在1992年7月将意大利债务评级由AA1下调至AA3。
为了维持里拉与德国马克的汇率,意大利不得不一再提高里拉的利率。
9月7日和9日,意大利连续两次提高银行贴现率,从12%提高到15%。
但是意大利脆弱的经济无法承受这么高的利率,提高利率不仅不能提振人们对里拉的信心,反而引发人们高利率对意大利经济损害的担心,里拉继续贬值。
9月12日,里拉跌到了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中对德国马克的下限。
9月13日,欧共体宣布对11种货币的汇率进行调整,意大利里拉贬值3.5%,另外10种货币则升值3.5%,里拉实际贬值7%。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第一次货币战争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第一次货币战争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第一次货币战争(2011-08-10 09:33:47)为什么说欧洲崛起于中国古代纸币的崩溃?本章导读:l 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只能在中国产生?l 哥伦布和麦哲伦为什么启航?l 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带来多少白银?l 为什么说一代明相张居亲手摧毁了中国古代的纸币制度?l 为什么说银本位是古代中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1.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只能在中国产生?众所周知,早在北宋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
1023年,朝廷在益州设"交子务",并于第二年正式发行官交子,以取代私交子。
并以盐钞为准备金,当时就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纸币调控技术。
经过宋、金时期的实践之后,元朝的纸币发展的相当成熟。
至元24年(公元1287年),元世祖接受杭州人叶李的建议,颁布《至元宝钞通行条画》,发行不兑换纸币,其要求是在民间可以保有金银,并可以向平准库买卖,但禁止私人交易,纸币成为中国的主要通货。
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这样写到:“大汗令这种纸币普遍流通于他所有的各王国、各省、各地,以及他权力所及的地方。
无论何人,虽然自己以为怎样权要,都不敢冒死拒绝使用。
事实上,他们都乐于用它,因为一个人不论到达大汗领域内的什么地方,他都发现纸币通用,可以拿来做货物买卖的媒介,有如纯金的货币那样”。
“以区区一小块纸片,竟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
”(注:《马可·波罗游记》,第115页。
)马可波罗对纸币的描述,可以看出他对大汗王国通行纸币赞赏有加,也证实了元朝纸币在当时信誉昭著。
明承元制,明朝发行的纸币名称为"大明通行宝钞",但是到了明朝中叶,纸币逐渐退出了流通,白银取而代之。
有人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诞生于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
事实上,纸币最先诞生于中国,绝非偶然,而有其内在必然性。
笔者以为,纸币的出现与流通有三大必要条件。
货币战争
美元VS非美元:货币战争3月12日,纽约汇市,美元对多数西方其他主要货币比价下跌,其中美元对欧元比价又创下1.5559比1的历史新低。
当天,美元对英镑比价从2.0029比1升至2.0243比1。
13日,美元对日元汇率12年来首次跌破1比100关口。
过去一年时间来,美元指数已下跌了近15%。
戴高乐时代曾拥有“过度特权”的美元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美元衰弱的过程,对于美国人以及习惯了美元垄断地位的人来说是痛苦的,而对于其他人来说,货币之间的竞争意味着机会。
降落的美元SaoMartinh o集团是巴西最具规模的糖业外贸企业之一,美元的下跌正在侵蚀公司的利润。
进货时公司以当地货币雷亚尔计价,而与海外客户结算时用的却是美元,去年,美元兑雷亚尔汇率下跌近17%,一进一出,可不是笔小数目。
企业不可能眼巴巴看着自己的收益因为这样的原因流失,于是,他们想出了办法———用期货套期保值。
随着生产商开始对美元下跌作出反应,糖期货价格今年以来已上涨30%。
“糖价必须上涨,这样才能弥补美元疲软造成的损失。
”该公司负责人维奇阿托说。
这也明确指出美元下跌的另一头,翘起的除了石油、黄金,还有各类商品,也就是说,为美元汇率问题头疼的除了央行、交易员,还有更多的企业。
美元汇率下跌的问题从未如此严重过。
统计显示,自2002年1月底的峰值水平到去年底,美元兑欧元贬值幅度已超过40%。
以摩根大通的广义贸易加权汇率衡量,2002年2月以来,美元的实际汇率已经下跌28%。
目前,美元汇率处于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还要考虑在内的一重因素是,各国大量储备的美元其实一直以来都在支撑美元的汇率,换言之,若没有这些支撑,美元现在的汇率还要“悲惨”。
目前看来,次贷还没有找到底,美国麻烦缠身,其经济现状无法在短期内给予美元汇率过多的支撑,这或许也是很多人看淡美元后市走向的主要原因。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这是美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力量对比的外在表现,美国经济不管现在是否真的已经进入衰退,这只有回过头来才能判定,但有一点确定无疑,新兴市场的力量在不断增强,欧洲也日渐走出踌躇。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作者:赵维嘉来源:《投资与理财》2015年第07期第一次货币战争中国古代纸币崩溃,欧洲崛起众所周知,早在北宋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
经过宋、金时期的实践之后,元朝的纸币发展得相当成熟。
到了明朝中叶,尽管纸币的发行与流通使用得到朝廷的法律保障,但由于朝廷滥发纸币,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不得不退出流通,以白银取而代之。
中国开始了银本位制,这也成为日后中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出于对黄金和白银的渴望,西班牙和葡萄牙积极支持航海事业,开辟了直通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
建立起海外殖民地,大肆掠夺当地的黄金和白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欧洲逐步崛起。
第二次货币战争牛顿奠定金本位制当中国建立银本位制时,欧洲实行的却是金银复本位制,即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货币流通。
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使得银价高涨,欧洲人纷纷把白银运往中国,以牟取暴利。
这些运往中国的白银,除了从美洲开采出来的,还有直接从欧洲的流通领域中退出的货币。
白银大量退出货币流通领域,使得欧洲出现了普遍的白银短缺,造成了通货紧缩。
为了解决金银复本位制下的币值紊乱,英国决定在1696年再次重铸货币,却以失败告终。
1717年,牛顿建议不再用白银铸币,同时将黄金定价。
自此,英国进入了事实上的金本位制。
由于牛顿的贡献,英国在欧洲率先建立起金本位,并在欧洲普遍实行金银复本位制的国家进行金银套购,形成了巨额黄金储备,由此奠定了英国的金融霸主地位。
第三次货币战争日不落帝国建立全球货币霸权20世纪初,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英国所占份额最大。
而英镑则伴随着米字旗在全世界高高飘扬,扩张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当时的全球通行证——世界货币。
当英镑成为世界货币,它就具有了无穷的魔力,一是向全球收取巨额铸币税,二是对全球货币的调控权。
英国通过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不仅在全球攫取了巨额利益,使其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而且英镑还延缓了大英帝国霸权的衰落。
回顾1934年,美国对中国的那场货币战争
回顾1934年,美国对中国的那场货币战争“伴随着大国崛起和兴衰,货币主权之争和和货币战争冲突,各国汇率的博弈斗争,一直都在持续不断的上演。
1934年,美国就对中国发动了一次猛烈的货币战争!“前言近现代的经济史,其实就是一部货币史。
经济现象,最终都需要归因到货币现象上。
大国的崛起和追逐经济霸权,最重要的努力方向就是要主导世界货币主权和金融定价权。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崛起,世界经济活动紧密融合到今天的全球一体化,货币早就不在是梦寐落后、闭关锁国时代的商品交换媒介,而成了影响和左右世界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
为了维护全球经济稳定,为了解决本国经济问题,几个世纪以来围绕着地区经贸关系,伴随着大国崛起和兴衰,货币主权之争和和货币战争冲突,各国汇率的博弈斗争,一直都在持续不断的上演。
自从1840年,中国被英国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之后,就被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从那以后中国的经济社会活动,也就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世界货币主权变更和货币政策演化的影响。
在历史上,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货币战争与汇率博弈,早就开始有过金融收割的卑劣行为,绝非我们记忆中,发端于2007年逼迫人民升值这件事上。
早在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北伐结束立足未稳,资本主义产业出现萌芽的时候,美国就利用白银对中国发动了一次货币战争,直接把当时稚嫩的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推到了近乎崩溃的边缘,从而逼迫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放弃银本位货币政策,才暂时挽救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但是却为以后国民政府的货币崩盘,乃至国民党彻底失去人心,埋下了货币政策的隐患祸根。
这就是始于1934年美国推出的《白银法案》事件,一场来自大洋彼岸的货币战争,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01 中国银本位货币形成过程白银,是我们对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认识的重要事物之一,因为它一直是中国货币度量的重要工具。
比如水浒故事里,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各路英雄好汉劫掠官府,拿走多少白银;比如“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比如说鲁迅过去的工资,是一个月350块银元。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1-欧洲崛起与中国纸币的崩溃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1-欧洲崛起与中国纸币的崩溃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中国产生北宋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
1023年,朝廷在益州设“交子务”,并于第二年正式发行官交子,以取代私交子。
并以盐钞为准备金,当时就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纸币调控技术。
经过宋、金时期的实践之后,元朝纸币发展得相当成熟。
至元24年(公元1287年),颁布《至元宝钞通行条画》,发行不兑换纸币,其要求是在民间可以保有金银,并可以向平准库买卖,但禁止私人交易,纸币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通货。
明承元制,明朝发行的纸币名称为“大明通行宝钞”,但是到了明朝中叶,纸币逐渐退出了流通,白银取而代之。
宋代交子纸币的出现与流通有三大必要条件一、经济发达、商贸繁荣。
越发达的经济体,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大,金属货币难以大规模远距离流通,而纸币可以。
二、造纸与印刷技术。
纸币的出现还需要有材料和制作工艺上的要求。
三、大一统且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纸币本身并不具备价值,要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得到广泛流通,必须依靠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法令来保证。
货币能控制经济发展现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告诉我们,货币的供应量十分重要,只有适当的货币供应量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货币供给太多,就会造成通货膨胀,扭曲物价,损害经济的发展;货币供给太少,就会导致通货紧缩,百业萧条。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一国货币当局如果能够根据该国经济发展的规模提供适当的货币供给,就能促进该国经济的发展。
信用货币制度的缺点在于政府有滥发纸币的冲动,因此,现代货币银行学理论要求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具备高度的独立性,在这方面,欧洲央行是一个典范。
古代白银以贵金属为本位的货币政策有害于经济以贵金属为本位的实物货币,其供给主要由产量决定,而产量是不稳定的。
不稳定的产量根本无法根据经济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货币政策,轻则抑制经济发展,重则引发财政危机且无法自救。
明朝后期以及清朝就是实行了银本位,作茧自缚,最终加快了灭亡。
明朝灭亡与货币中国在明朝建立银本位制后,在其后长达三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就完全丧失了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权,因为中国的白银货币供给主要来自于进口。
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战争,管仲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高明手段
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战争,管仲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高明手段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偏这几两碎银,能解世间万种惆怅。
说到底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过去,现在,未来皆是如此。
利益是驱动历史向前马不停蹄的动力,醉心于追名逐利的心不论是古人,今人都共有的特点。
李白也追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生活,更何况其它普通人。
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古代的利益争夺的精彩程度比起今天不遑多让。
经济上没有硝烟的战争,却有着比刀剑相对更为深刻的影响,将敌人消灭于无形之中。
经济的战争从古代一直持续到了今天,而经济战争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又大多以货币战争为主,货币战争一词出现于现代,但却有着千余年的历史,每朝每代的经济政策或多或少都会带有这种货币战争的味道在其中。
先秦时期做为各种体制的萌芽阶段,中原货币战争的思想也大致起源于比。
人们知道富甲一方的陶朱公,知道货比三家的吕不韦,却很少认识古代真正的经济学大家管仲,这位凭借货币战争的手段就使得齐国取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辉煌历史。
仓廪实而知礼节,管仲超时空的经济思想读懂管仲布下的货币战争的棋局。
了解管仲的经济思想显得格外重要。
千百年来,中原封建社会重农轻商,国家大多以崇尚节俭为主。
这使得经济体制结构较为单子,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有所匮乏,不过好在封建社会发展曲折性与保守性也缔造了属于中原文明的几个盛世。
管仲的经济思想既体现了对于小农经济的重视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他对于经济学的看法在当时,显得不入流,但却在结果上证明了自己。
在管仲的经济学思想中消费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
点击加载图片齐国宰相管仲画像可以说管仲是中原历史上第一位阐述了供求关系的人,不论是中原还是西方,在思想体系中节俭都是一种十分优秀的品德,可是在管仲的经济学理论中,他是不鼓励节俭的,或者换一种说法阐述便是,敬佩节俭精神,但不支持不消费。
管仲对于经济现象的认知从这来看可以说是跨时代性的。
消费可以极大程度的拉动帝国的经济发展,这是他早就认识到的地方。
货币战争
金融危机回顾
美国金融危机发展示意图
金融危机回顾
2009年9月11日,在英 国伦敦,一妇女经过雷 曼公司原址。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 弟公司倒闭,员工搬家 。
中国被“货币战争” 中国被“货币战争”——中美汇率之战 中美汇率之战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现状分析
一、人民币汇率改
革的外力与压力
1.西方发达国家为释 西方发达国家为释 放本国金融货币的 压力而不断向中国 施压。 施压。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现状分析
美国次贷问题的暴露, 2.美国次贷问题的暴露,美 美国次贷问题的暴露 元货币政策的技术调整。 元货币政策的技术调整。 3.人民币改革的外部环境从 人民币改革的外部环境从 相对稳定变为急剧动荡, 相对稳定变为急剧动荡 从价 格相对平和变为快速反转, 格相对平和变为快速反转 从 局部问题扩展到全局问题。 局部问题扩展到全局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
货币战争与人民币战略
女子军团
提 纲
货币战争释义 金融危机回顾 中国被“货币战争” 中国被“货币战争”——中美汇率之战 中美汇率之战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现状分析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货币战争释义
货币战争是各国通过自己的货币来得到利 益的最大化, 而货币的两个最基本要素就 是价值和发行量,各国通过控制这两个因 素进行博弈,当这种博弈越来越激烈的时 候就可以说是货币战争。
1985年9月,日本被迫签署了广场协议
中国被“货币战争” 中国被“货币战争”——中美汇率之战 中美汇率之战
பைடு நூலகம்
1992年英镑危机。 英镑一天内贬值达到 16%。
中国被“货币战争” 中国被“货币战争”——中美汇率之战 中美汇率之战
货币战争--最终版.ppt
金融大鳄 乔治·索罗斯
1930年出生,美籍犹太裔商人 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 被称为“打垮英格兰银行的人” 在美国以募集大量资金试图阻止 乔治·布什的再次当选总统而闻 名。 著名的货币投机家,股票投机者 慈善家和政治行动主义分子。
3
当然,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得身后究竟有多少金融资本的 支持我们不得而知。 总结索罗斯战斗的一生,几乎就是放空的一生,他总是善于从暴跌中 获利,而巴菲特、彼得林奇等资本高手,却是从上涨中获利。 下面来回顾一些索罗斯大显身手的经典战役。
8
日本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诱发亚洲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
日
亚洲
本
四小龙
亚洲
四小虎
中国
越南
亚洲四小龙
9
日本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诱发亚洲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
日元升值
流动性过剩
资产泡沫
危机向外传导
危机发生
10
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各货币对美元的汇率的变动幅度
97.7.1 97.8.1 97.9.1 97.10.1 00.7.1 00.11.1
6
这是英国政府的孤注一掷,索罗斯相信不 会长久,于是更加积极地抛售英镑,16日 ,英镑继续暴跌,在一切手段用尽之后, 这天夜里,英国财政大臣拉蒙特宣布,英 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并降息3%,17日上午 又宣布,利率再降2%,由15%恢复到10% 。9月16日,这一天对英格兰银行就是一场 噩梦,英国花了100亿美元来稳定货币,最 终损失掉77亿美元,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动 用 100 亿 美 元 , 狂 赚 20 亿 美 元 。 狙击英镑使索罗斯一夜成名。
马来西亚 1078.9
455.6 57%
泰国
527.3
267.3 49%
美国发动的四场货币战争
美国发动的四次货币战争货币战早在1971年8月美元与黄金脱钩之时就已经开始。
美国滥用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至少发动过三场货币战,操控美元升值、贬值,先制造泡沫,后刺穿泡沫,打击其他经济体,而美国资本集团从中赚得盆满钵盈。
1971年美国拒绝向他国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锁住老虎的笼子打开了。
于是,美国发动了针对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第一场货币战,开印美元,让美元贬值。
数据显示,衡量美元币值的美元汇率指数从1971年的大约110点,下跌至1974年的90多点。
同期石油价格从每桶大约2美元涨到15美元,但是,由于美元贬值,15美元能购买的黄金和之前2美元能购买的黄金相差无几。
与此同时,由于美元贬值,全球经济在1971年至1980年出现通货膨胀,包括10多个欧佩克成员国在内的其他经济体都遭重创。
1980年前后,全球经济最重要的事件是中国内地开始改革开放。
由于内地当时外汇奇缺,美元多了一个买家。
同一时期,日本经济崛起并威胁到美国。
于是,美国发起了第二场货币战,从1980年起开始逼迫日元升值,并于1985年迫使日本签署《广场协议》。
此后,日元从1美元兑换约240日元,一路升值到1989年初的1美元兑换80多日元。
美元迅速贬值,美元指数从历史高点下泄至1989年的90多点。
曹仁超指出,日元、美元一升一贬,巨量美元资本流入日本,一方面赚取日元升值的好处,另一方面大量吸纳房地产和股票,其结果是1987年至1989年之间日本房价股价飙升,引发巨大资产泡沫。
但从1990年起,由于美元资本大量抽逃,日本资产泡沫开始破裂。
“日本人从1945年到1990年辛辛苦苦赚的钱,都给人家拿去了,这就是货币战。
”从日本狠赚一笔的美国资本又把目标对准了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新兴经济体,于是有了第三次货币战。
其手法如出一辙。
曹仁超说,对此问题,过去没有一个国家能抵抗得住,因为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20%以上,是全球最大经济体。
经济半小时货币战争
第一货币战争之英镑霸权在刚刚结束的G20领导人峰会的闭幕记者会上,芮成钢向东道国英国的首相布朗提问,会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建议成立超主权的储备货币来代替美元,本次峰会上,是否讨论了这一建议?布朗说,由于没有具体提案,本次峰会讨论并没有具体讨论这一话题。
其实在人类数千年的货币史上,使用范围最广、历史最长的货币是黄金,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超主权货币,但直到近代史上大英帝国崛起,由英格兰银行独家发行的代表英国国家权利的英镑替代黄金在全球通用,人类史上第一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诞生了,此后美元、西德马克、日元以及欧元,为了争夺更多经济话语权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货币之战。
这些主权货币,为什么成为全球硬通货,它们成功的路径是什么,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它们的衰败?从今天起,我们将用一周的时间,分别讲述英镑、美元、日元、欧元等主要货币的发展简史,一起回顾我们曾经经历,并且现在还在持续的货币战争。
今天我们先来了解第一个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英镑的兴衰。
在不列颠人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之后,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
摄像:白羽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律认为,一个国家,它的综合国力到了一定程度,它也必须让自己的货币体现自己的实力。
摄像:白羽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金融系主任王长江认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发展实际上是有利于国家的金融制度的不断修改相关的法案。
摄像:白羽英镑如何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1609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随后,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了,大约比英国的英格兰银行早一百年,主要功能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稳定荷兰的经济。
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得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荷兰成为当时的世界海上霸主。
但是,由于当时还没有形成世界经济体系,荷兰盾也没有搭上荷兰称霸的顺风车。
在不列颠人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之后,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
《历史上的第十次货币战争》第9章 亚洲金融风暴
第9章第九次货币战争亚洲金融风暴本章导读:●为什么失去头雁的雁队很危险?●原来一国经济的繁荣也可以是“吸毒”带来的幻觉!●抵抗还是投降?这是个问题!●为什么台湾望风而降,国际资本家却十分愤怒?●中国传统智慧怎样在香港保卫战中巧败国际资本家?●世界银行代表谁的利益?●索罗斯真是亚洲金融风暴的罪魁祸首吗?1.为什么失去头雁的雁队很危险?从70年代后期起,日本开始构建其全球供应链。
首先从亚洲各国获得原材料,再买来廉价的零部件,生产加工后将成品销往美国、欧洲及其他地区。
日本的这种全球供应链为欧美提供了产品,同时也带动了东亚的经济腾飞,先后涌现了一批高速增长的经济体,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和亚洲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亚洲的经济发展链条上,日本就像一只头雁,紧随其后的是亚洲四小龙,再次是亚洲四小虎,最后是中国大陆,这就是“飞雁模式”。
90年代初,日本股市崩盘、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
在被国际资本洗劫之后,日本经济陷于衰退。
为了避开国际资本在外汇市场上布下的日元贬值陷阱,日本一直维持日元汇率的相对稳定,直到1995年才趁国际资本不注意迅速贬值。
在飞雁模式中,日元的贬值就像是领头雁一个俯冲突然从国际资本的视线中消失了,头雁之后的其它亚洲各国货币就暴露了出来,成为国际资本新的目标。
2.东南亚国家的“毒瘾”——外资依赖综合症1995年日元突然贬值,导致亚洲各国出口下降,经济发展减速。
以泰国为例,1995年泰国的出口增长率高达23%,1996年的增长率几乎下降为零。
为了继续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东南亚各国采取了“引进外资”以推动经济发展的策略。
但利用外资是有成本的,如果是借债,需要支付利息;如果是让外资做股东,则股东盈利后会将利润汇出。
到1997年6月底,韩国欠14家外国银行的债务就达到1343亿美元。
外资的涌入在短期内可以制造经济繁荣的假象,因为刚开始时利息负担还比较小,也还没有大量利润汇出的情况,而投资、消费都会比较旺盛,就业也比较充分,这时的经济至少在表面上是繁荣的。
美国历史十大烧钱战争公布 朝鲜战争位居第四
美国历史十大烧钱战争公布朝鲜战争位居第四美国24/7华尔街网站5月21日报道称,美国在1971年正式宣布将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周定为阵亡将士纪念日,以缅怀那些为美利坚阵亡的士兵。
虽说在战争中,伤亡永远是第一位,不过战争不仅会让人流血,还会造成财产损失,让荷包受损。
报道称,影响战争开销的因素众多。
让我们借用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的一份报告来细数美国历史上那些最为烧钱的战争吧。
美墨战争耗资24亿美元,约占1847年美国GDP的1.4%。
相比之下,美国在二战中投入4.1万亿美元,占1945年美国GDP的36%。
这些都是美国历史上最烧钱的战争。
在美国历史上,很多早期战争都以夺取土地而终结。
美国在19世纪40年代的美墨战争中,夺取了如今美国西南部的大部分土地。
同样,在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中,美国夺取了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的控制权。
二战之前的所有冲突中,几乎所有的美国防预算都花在了直接冲突上,也就是战争开销。
例如,美国花了1899年GDP的1.1%来打美西战争,总国防开销仅占GDP的1.5%。
冷战开始,这一趋势便发生了很大改变。
随着太空竞赛以及核军备成为美苏两国的重中之重,军事冲突的持续威胁令美国随时随地进入战备状态。
这样一来,战争开销和国防开销便开始不同步了。
例如,在朝鲜战争中,战争开销在1952年的GDP中仅占4.2%,而同年,国防总开销占了GDP的13%。
将235年间的所有战争开销进行纵向比较非常困难。
所以这份调查试图以2011财政年度的美元计算,对每场战争开销的通货膨胀因素进行调整。
随着技术的提高和开销增加,战争变得越发昂贵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为了确定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战争,24/7华尔街网站借用了国会研究服务部2010年的一份名为《美国重大战争开销》的报告。
这篇报告并没有将退伍军人福利、为战事提供资金的贷款利息,以及对盟友的援助计算在内。
此外,报告意在针对战时军事开销的增加,并没有涵盖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的开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的十大货币战争!(建议收藏后仔细阅读!)何为货币?何为财富?货币本身并不是财富,只是因为货币可以很方便地“购买”到真正的财富,所以货币才成了财富的象征。
大国不仅追求实物财富,而且非常擅长于玩“财富游戏”。
所谓“财富游戏”,就是大国自己印刷“虚拟财富”(本国货币),然后拿这些“虚拟财富”去交换别国的真正实物财富,并且在别的国家所拥有的“虚拟财富”足够多时,制造金融危机大规模地将其消灭。
而美国就是玩“财富游戏”的顶尖高手。
第一次货币战争:中国古代纸币崩溃,欧洲崛起众所周知,早在北宋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
经过宋、金时期的实践之后,元朝的纸币发展的相当成熟。
但是到了明朝中叶,尽管纸币的发行与流通使用得到朝廷的法律保障,但由于朝廷滥发纸币,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不得不退出流通,白银取而代之。
中国开始了银本位制,这也成为日后中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
而与此同时,出于对黄金和白银的渴望,西班牙和葡萄牙积极支持航海事业,开辟了直通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
建立起海外殖民地,大肆掠夺当地的黄金和白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欧洲逐步崛起。
第二次货币战争:牛顿奠定金本位制当中国建立银本位制时,欧洲实行的却是金银复本位制,即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货币流通。
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使得银价高涨,欧洲人纷纷把白银运往中国以牟取暴利。
这些运往中国的白银,除了从美洲开采出来的,还有直接从欧洲的流通领域中退出的货币。
白银大量退出货币流通领域,使得欧洲出现了普遍的白银短缺,造成了通货紧缩。
为了解决金银复本位制下的币值紊乱,英国决定在1696年再次重铸货币,却以失败告终。
1717年,牛顿建议不再用白银进行铸币,同时将黄金定价。
自此,英国进入了事实上的金本位制。
由于牛顿的贡献,英国在欧洲率先建立起金本位,并在欧洲普遍实行金银复本位制的国家进行金银套购,形成了巨额黄金储备,由此奠定了英国的金融霸主地位。
第三次货币战争:日不落帝国建立全球货币霸权20世纪初,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英国所占份额最大。
而英镑,则伴随着米字旗在全世界高高飘扬,扩张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当时的全球通行证——世界货币。
当英镑成为了世界货币,它就具有了无穷的魔力。
一是向全球收取巨额铸币税,二是对全球货币的调控权。
英国通过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不仅在全球攫取了巨额利益,使其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而且英镑还延缓了大英帝国霸权的衰落。
直到今天,英国都仍然受益于英镑当年的世界货币地位。
第四次货币战争:挟天子以令诸侯,美元取代英镑大约在1893年,美国的实际经济就已经超过了欧洲,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在此后逐步拉大了与欧洲之间差距。
一战结束后,欧洲一片废墟,英国实力受到很大削弱,而美国则借机强大起来,全球三分之一的黄金流入美国,美元成为硬通货,纽约取代伦敦成为实力最强的金融中心。
到二战结束时,全世界三分之二的黄金掌握在美国人手中。
到1948年时,美国官方黄金储备高达21,682吨,占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的74.5%。
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与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经过20天的激烈争论,最终达成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主、以英国“凯恩斯计划”为辅的妥协货币协定,史称“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同时还决定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
第五次货币战争:美国执意废除金本位制在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比较稳定。
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增长,美元发行规模也相应地出现了快速增长,但黄金增长非常有限。
因此,美元应当相对于黄金贬值,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又要求美元必须保持稳定与坚挺,于是出现“特里芬难题”。
1958年以后,美国持续的收支赤字导致美元在世界各地泛滥成灾,美元贬值动摇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纷纷抛出美元买入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对外短期债务激增。
为了维护美元的稳定,美国在与黄金总库成员国协商推出黄金双价制和特别提款权,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特里芬难题。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美国实行“新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就是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不再向任何国家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自此名存实亡。
第六次货币战争:拉美债务危机由于饱受剥削和压迫,拉丁美洲殖民地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进行了独立运动,但是民族独立并没有帮助拉美各国步入梦想中的生活,英国和美国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奴役拉美人民的新的殖民主义者。
之后,美国利用芝加哥学派对拉美国家进行的“新自由主义”输出,这些经济政策的确在短期内缓解了拉美国家所受的经济困境,但却导致拉美国家换上“外债依赖症”。
1979年,美国收紧美元,不断提高美国联邦基金利率。
由于无力偿付债务,没有偿还的利息被计入本金再次计算,债务越积越多。
到1985年底,债务总额上升到8000亿美元,史称“拉美债务危机”。
为了偿还债务,拉美国家开足马力印钞,这就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1990年,拉美全地区平均通货膨胀率达到1491.5%。
第七次货币战争:洗劫日本对于美国来说,游离于美国本土之外的巨额美元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必须予以大规模的消灭。
消灭“敌人”必须先要找到目标,这些美元主要存在于各国政府的外汇储备中,而日本则是当时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很不幸,日本就这样注定要遭到美国的洗劫。
1983年11月,美国总统里根访问日本,他向日本首相中曾根提出调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以实现日元的国际化,并提议设立“日元-美元特别委员会”。
美国支持日元国际化的背后,是以日元升值作为交换。
1985年9月22日,由美国财长主导,美、日、西德、英、法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达成“广场协议”。
五国政府联手干预外汇市场,抛售美元,引发各国投资者抛售狂潮。
通过这种方式美国大规模地消灭日本的外汇储备。
“广场协议”带给日本的并不只是股市崩盘和房地产泡沫破裂,而是全面的金融战败。
第八次货币战争:欧洲货币危机1991年12月,欧共体第46届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在这份合约中,欧共体除了改名为“欧洲联盟”外,还明确规定,最迟于1998年7月1日成立欧洲中央银行,并于1999年1月1日实行单一的欧洲货币,即后来的“欧元”。
《马约》立即刺激了美国人敏感的神经。
如果在欧盟所有成员国内实行单一的欧洲货币“欧元”,那么欧盟成员国内的交易将不再需要美元,而且欧盟强大的实力完全有可能支撑一个强势的“欧元”。
这是美国人难以接受的,必须尽可能地阻止“欧元”的诞生。
在联合浮动汇率制和两德合并为欧洲埋下汇率地雷后,加之国际资本的推动,芬兰马克、意大利里拉、英国英镑和法国法郎相继“阵亡”,大幅度贬值。
第九次货币战争:亚洲金融风暴1995年日元突然贬值,导致亚洲各国出口下降,经济发展减速。
为了继续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东南亚各国采取了“引进外资”以推动经济发展的策略。
遗憾的是,东南亚国家在90年代犯了拉美国家十年前同样的错误,大量的外资被用来制造经济泡沫,或者被消费掉,这为国际资本集中猎杀提供了机会。
1997年7月2日,索罗斯麾下对冲基金对泰铢发动攻击下,泰国央行弹尽粮绝,被迫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泰铢的溃败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外汇市场上东南亚各国货币抛售如潮。
7月菲律宾对比索的大规模干预失败,比索开始大幅度贬值。
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
对冲基金横扫东南亚,并一路挥师北指。
韩元最终沦陷,新加坡和台湾也以“投降”而“苟全性命”。
第十次货币战争: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在重创美国金融业的同时,殃及全球金融市场。
随后,次贷危机又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许多国家的金融、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损失十分惨重。
而回顾这次事件,与其说是华尔街的贪婪与狡诈制造了危机,还不如说是美国国民的过度消费与选举政治决定了这场危机的必然爆发。
而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正是次贷危机的播种者,华尔街,不过是这场危机中被利用的工具与替罪羔羊罢了。
意外的是,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美元竟然在屡创新高,这并不只是因为欧洲的经济比美国更差。
更本质的原因是美元被大量回笼,造成全球性的美元紧张,可见美国通过美元霸权来洗劫全球的财富,其手段是何等“高明”。
这次“货币战争”的背后隐藏着什么?这两场“货币战”,还得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讲起。
彼时,美联储实行了量化宽松,美债利率下跌,全球资本纷纷转向经济尚佳的欧洲。
欧元区风光无限,市场上也纷纷出现欧元将替代美元的评论。
然而好景不长,美国评价机构下调希腊等国评价,欧债危机被逐步引爆。
“贪婪”的资本第一时间奔向下一站——新兴国家。
紧跟时代步伐的舆论界也转向赞美新的“救世主”——新兴国家,高呼世界经济能否复苏就靠新兴国家了。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外媒再次拿出了捧杀的好手段:“救世主”们赶紧把邪恶的美元替代吧。
结果自然是一捧一个准,没过多久新兴国家经济过热的问题又被嗅觉敏锐的“资本大鳄”“发现”了。
“热钱”迅速地从新兴国家的股市及房地产撤离,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就此急转直下。
事事如此巧合,其中或许隐藏着什么。
而被不断爆出财政赤字、政府要关门的美国此时在这些“烟雾”的掩护下正一步步地恢复着经济,当今年美联储放出退出量化宽松的风声后,各国央行猛得“惊醒”。
此时,欧元区原本有所复苏的经济顿时又出现了新问题,不得不继续推行货币宽松政策,日本则在巨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政策的路上越走越远,谁也不知道未来该如何收场。
而新兴经济体中除中国尚能维持正常增长外,其余各国早就为防止本国经济陷入“衰退”忙得焦头烂额。
回顾完这些,原本“装可怜”拖全球下水的隐藏BOSS——美国终于暴露了。
我们来梳理下“货币战”的完整路径:次债危机——全球金融危机——量化宽松——资本流向欧洲——美国评级机构下调欧元区几国国债评级——欧债危机爆发、欧元大贬值——热钱涌入亚洲等新兴国家——新兴国家经济过热出现泡沫——资本外流——新兴国家经济危机浮现、货币贬值——美国就业率恢复、经济好转、退出量化宽松——全球各国面临更多的资本撤离——各国不得不采取应对手段恢复本国经济正常增长——资本回流美国。
在这个全球经济不景气,比烂的时代,美国经济数据向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对资本的吸引力是与无论比的。
兜兜转转一圈,“嗜血”的资本在全球逛了一圈,赚足了利润后又温顺地回到了美国。
资本回流,进入美国各行业,进一步促进美国经济复苏,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这就是美国同时引发了两场”货币战“却表现得游刃有余的资本与底气。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现在就好似拿着一轮宝剑,随意挥舞就能使其他对手手忙脚乱一番。
俄罗斯正好悲剧地成了美国试剑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