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案例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案例分享与总结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案例分享与总结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践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亲身感受科学的奥妙,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分享几个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总结和评价。
案例一:植物生长观察在小学三年级的生物课中,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生长观察实验。
每个学生都会收到一盆小花,他们需要仔细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每天浇水、施肥,并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植物生长的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耐心。
总结:这个案例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的方式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过程,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升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案例二:水的三态转化实验在小学四年级的物理课中,老师进行了水的三态转化实验。
通过加热水、冷却水和观察水的蒸发、凝华等现象,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水的三态转化的过程,并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也提升了他们的实验技巧和观察力。
总结:这个案例通过实践操作直观地展示了水的三态转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了物质的性质和相变规律。
通过参与实验,学生培养了科学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案例三:小动物观察在小学五年级的自然课中,老师带领学生观察小动物。
学生们前往校园或者公园,观察并记录他们看到的小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
通过亲身观察,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了小动物的生态习性,并对生物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结:这个案例通过实地观察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同时,这个案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结论: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通过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动手能力,适时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针对每个实践活动,教师还需要设置合适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分享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分享【导言】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分享几个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旨在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实验一】空气的存在实验目的:了解空气的存在及其特点。
实验材料:一张纸,一杯水。
实验步骤:1.将水倒满一杯。
2.将纸完全贴紧杯口。
3.迅速将杯子颠倒,保持杯子垂直,纸不掉落。
4.将杯子斜倾,把纸拿掉。
实验结果:纸不掉落,水并不溢出杯子。
实验原理:空气压力抵抗水的倾斜,使纸不会掉落,水不会溢出。
【实验二】植物的吸水能力实验目的:观察植物根部的吸水能力。
实验材料:白色鲜花,食盐。
实验步骤:1.将水倒满一杯。
2.加入适量的食盐,使盐水呈现浓度。
3.将花枝端放入盐水中。
4.观察数天后,记录花叶的变化。
实验结果:花叶逐渐枯萎。
实验原理:过高的盐浓度会破坏植物细胞的渗透平衡,导致水分无法正常吸收,从而导致植物枯萎。
【实验三】水的气态转变实验目的:了解水的三态转变。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冰块。
实验步骤:1.将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冰块。
2.观察冰的变化。
3.记录冰块逐渐融化的时间。
实验结果:冰块逐渐融化成水。
实验原理:水的三态转变是指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之间的相互转变。
【实验四】声音传导的实验实验目的:了解声音的传导过程。
实验材料:一根细而长的绳子。
实验步骤:1.请两名同学拉紧一段绳子,保持绳子的平直状态。
2.其中一名同学用手指敲击绳子一端。
3.观察另一名同学能否听到声音。
实验结果:另一名同学能够听到声音。
实验原理:声音通过绳子传导,使得另一端的同学能够听到声音。
【实验五】自然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材料:一杯水,一支笔。
实验步骤:1.在杯子中注满水。
2.将笔放入杯子中,看光线经过水的折射。
实验结果:在水中,看到的水面上的笔会出现一个折射的画面,与实际笔的位置不同。
实验原理:光线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使得看到的物体位置发生偏移。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案例分享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案例分享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在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分享一些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案例,希望对教师和家长有所启发。
一、水的沸腾温度实验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水的沸腾温度与环境压力的关系。
实验材料包括水、烧杯、酒精灯等。
首先,教师将水倒入烧杯中,然后点燃酒精灯,将火焰放在烧杯底部加热。
学生观察水的变化,当水开始冒泡时,教师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水开始沸腾的原因。
接着,教师逐渐提高酒精灯的火焰高度,让学生观察水的沸腾温度是否有变化。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水的沸腾温度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加而升高。
二、光的折射实验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材料包括玻璃杯、水、铅笔等。
首先,教师将玻璃杯中注满水,并将一支铅笔插入水中。
学生观察铅笔在水中的形状,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接着,教师让学生将一支铅笔放在玻璃杯旁边,观察铅笔在空气中的形状。
通过比较两种情况下铅笔的形状,学生可以发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三、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实验材料包括绿色植物、水、瓶子等。
首先,教师将一片绿色植物放入瓶子中,并加入适量的水。
然后,教师将瓶子放在阳光下,学生观察瓶子内的变化。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瓶子内的水会出现气泡,这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为什么需要进行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四、物体的浮力实验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物体的浮力和密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包括水、烧杯、不同形状的物体等。
首先,教师将烧杯中注满水,然后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入水中。
学生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物体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的物体下沉的越快。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1. 水循环实验目的: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展示水的循环过程。
材料:一个玻璃杯、水、一块塑料薄膜、一根细棍子。
步骤:1. 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 用塑料薄膜盖住玻璃杯,并用细棍子将薄膜轻轻按住。
3. 将玻璃杯放在太阳下,待一段时间后观察薄膜上的水滴。
结果:随着太阳的照射,玻璃杯中的水会被加热蒸发成水蒸气,然后凝结在薄膜上形成水滴,展示了水的循环过程。
2. 种子发芽实验目的:通过种子发芽实验来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材料:玻璃瓶、棉花、水、豌豆种子。
步骤:1. 在玻璃瓶中放入一些湿润的棉花。
2. 将豌豆种子均匀地摆放在棉花上。
3. 每天给种子喷水保持湿润。
结果:经过几天的观察,学生可以看到豌豆种子开始发芽、生长,并最终成为豌豆植物,从而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3. 人体骨骼系统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展示人体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材料:白色塑料管、彩色塑料圈、胶水。
步骤:1. 将白色塑料管剪成不同长度,代表人体不同部位的骨骼。
2. 在白色塑料管上粘贴彩色塑料圈,代表关节。
3. 拼接成一个模型,展示人体的骨骼系统。
结果: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构造,以及骨骼与关节的作用。
4. 磁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展示磁力的作用。
材料:铁钉、磁铁。
步骤:1. 将磁铁靠近铁钉,观察铁钉的反应。
2. 将磁铁移开,观察铁钉的变化。
结果:学生可以看到磁铁对铁钉有吸引作用,当磁铁移开时,铁钉会脱离磁铁,展示了磁力的作用。
5. 声音传播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展示声音的传播过程。
材料:一根绳子、一个铃铛。
步骤:1. 将铃铛系在绳子的一端。
2. 用手拉动另一端绳子,使铃铛摆动产生声音。
3. 观察铃铛的声音传播情况。
结果: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看到铃铛的声音可以通过绳子传播,感受到声音的传播过程。
6. 阻隔光线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展示光线的阻隔情况。
材料:一个密闭的容器、一块黑色纸板。
步骤:1. 在容器里放一盏灯,使灯光亮起。
小学科学案例模板范文汇总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100例
小学科学案例模板范文汇总小学科学教学案例100例1. 题目:吃下肚的勺子概要: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理解食物在进入人体消化系统时经历的过程,提高学生对食物消化的认识。
实验材料:碗、勺子、面粉实验步骤:1. 将面粉倒入碗中,用勺子搅拌均匀。
2. 让学生用勺子舀起一小口面粉,放入口中。
3. 学生观察面粉在口腔中的变化,然后咽下。
4. 学生用手指按压喉部,模拟食物进入食道的感觉。
5. 学生描述食物进入胃部的感觉。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食物在进入人体消化系统时的变化过程,强化学生对食物消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发现面粉在口腔中被唾液混合后形成糊状物,然后进入食道被推送至胃部。
学生描述食物进入胃部的感觉有压力和舒适感。
2. 题目:利用光学原理制作望远镜概要:通过制作简易望远镜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光学原理,提高学生对视觉的认识。
实验材料:两个空的纸板筒、塑料袋、剪刀实验步骤:1. 将一个纸板筒剪成长条状,将另一个纸板筒剪成短条状。
2. 将长条状纸板筒对折,固定在短条状纸板筒的一端。
3. 在长条状纸板筒的另一端贴上塑料袋,用橡皮筋固定。
4. 调整塑料袋和纸板筒的位置,使其能够看清远处。
5. 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比较使用望远镜和不使用望远镜的视觉效果。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望远镜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折射原理,提高学生对视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结果:通过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学生发现使用望远镜能够放大物体,使其更清晰可见。
相比之下,不使用望远镜时,物体看起来较小且模糊不清。
教学实践案例科学(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光的传播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本案例以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光的传播”为主题,通过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科学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传播规律,能够区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展示阳光透过树叶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光的传播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的传播。
”2. 教学新课(1)光的直线传播①教师出示一根激光笔,让学生观察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②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并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实验。
③学生分组进行光的直线传播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2)光的反射①教师出示一面镜子,让学生观察镜子中的景象,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②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光的反射原理,并演示光的反射实验。
③学生分组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光的折射①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玻璃杯,让学生观察玻璃杯中的景象,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②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并演示光的折射实验。
③学生分组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传播规律。
(2)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4.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课后进行光的传播现象观察,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多样化。
小学科学课优秀案例
小学科学课优秀案例【超越传统——小学科学课优秀案例】一、科学连环问答1、科学课上、学生进行有趣的科学连环问答,让学生在游戏中积极参与,让每个小朋友有收获,提高学习热情。
参考:让学生们围成一个圆圈,从不同学科给出问题让学生发挥,互相问答,只要有答对的,就可以继续回答下一个问题,完成跳马的科学游戏。
2、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启发思考,在游戏中学习,让小孩们学习乐趣倍增。
参考:教师可以准备多个小试验,让学生们一起参加,通过试验感受到科学的神奇现象,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虚拟仿真实验1、在课堂上使用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掌握科学知识,让学生在不同实验中自主探索、体验知识,从而加深科学知识的理解。
参考:让学生以操作者身份,在虚拟实验中做出各种操作,根据实验结果来推导科学定律,为科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2、采用虚拟仿真实验,小朋友也能轻松完成实验,去体验科学,让学习更有乐趣。
参考:通过虚拟实验,学生可以模拟出专业的实验设备,只需调整参数,便能够得到各种实验现象,让学生看到科学现象的真实,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了解大自然1、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大自然,让学生从小就能体验到科学的精彩与丰富,能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参考:组织学生群体,到自然山水景观中,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风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更加清楚地感受到科学奥秘,丰富对科学的认识。
2、与自然生态环境交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提高小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能力。
参考:主动练习科学生活技能,通过在植物群落中的收集标本,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大自然生态系统的美丽与神奇,在观察中感受,在探索中挚爱,从而让学生对科学有更多兴趣及学习动力。
小学科学案例模板范文汇总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100例(5篇)
小学科学案例模板范文汇总小学科学教学案例100例(推荐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推荐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5篇《小学科学案例模板范文汇总小学科学教学案例100例》,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关于小学科学案例模板范文汇总篇一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六年级共有4个教学班,280多名学生。
经过三年半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
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而且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不愿动手,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1、全册内容情况: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八册。
全册教材包括了《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六个单元。
由28个典型活动组成。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学科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本案例以某小学科学教育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二、案例描述(一)问题提出某小学科学教师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科学课上兴趣不高,参与度低。
经过观察和调查,王老师发现以下问题:1. 学生对科学课缺乏兴趣,认为科学课枯燥乏味。
2. 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3. 实验操作环节较少,学生动手能力不足。
4. 评价方式单一,只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案例分析1. 教师方面:王老师对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2. 学生方面:学生对科学课缺乏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3. 家长方面:家长对科学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与学校的沟通。
(三)解决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科学教育素养。
组织教师参加科学教育研讨会、培训等活动,提高教师对科学教育的认识,掌握科学教学方法。
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多媒体、实验、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3. 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增加实验课时,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采用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发展。
5. 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关注和支持科学教育。
三、案例实施与效果(一)实施过程1. 教师方面:王老师积极参加科学教育培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2. 学生方面:学生参与度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对科学课的兴趣逐渐增加。
小学科学优秀案例
小学科学优秀案例1. 简介这份文档旨在展示小学科学中的一些优秀案例,以启发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以下是一些突出的案例。
2. 案例一:小小发明家学生A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对科学充满了好奇,经常提出各种问题并试图找到答案。
在一次科学实验课上,他注意到球在斜面上滚动时会变快,便产生了一个想法:能否制作一个能够提高球速的装置?于是,学生A在家中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自行设计了一个小型滑槽,通过调整滑槽的角度和长度,他成功地实现了球在滑槽上加速滚动的效果。
他将这个发明命名为“加速滑槽”,并在科学展览会上展示给其他同学和老师们,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赞赏。
这个案例鼓励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和创新能力,并展示了科学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性。
3. 案例二:观察昆虫生长学生B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对昆虫的生长过程非常感兴趣。
为了更好地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他养了一些蚕宝宝,以及一些蛾子和鳞翅类昆虫的幼虫。
学生B每天细心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变化。
他还了解了蚕宝宝的饲料和生长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并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实验。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B不仅加深了对昆虫的了解,还培养了观察和记录的能力,同时也体验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和成果。
4. 案例三:制作简易太阳能手机充电器学生C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对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非常关注。
在了解到太阳能是一种可以转化为电能的可再生能源后,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能否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手机充电器?学生C经过一番调研和试验,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电线和充电器等材料,成功制作了一个可以利用太阳能为手机充电的装置。
他将这个发明称为“太阳能充电宝”,并在班级分享会上向同学们演示了它的使用。
这个案例展示了学生C在科学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探索和创新能力,同时也鼓励了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和使用。
5. 结论以上是小学科学中的一些优秀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学生们在科学领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第一篇:小学体育教学案例我觉得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
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
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
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层场心理而退出比赛。
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
这时,我就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
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学校举行一个篮球比赛,就因为争一个球,就准备打架了,我马上跟他们两个人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然就请先离场休息。
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
第二篇:小学体育教学案例教学内容:1、并脚跳、单脚交换跳、双脚并腿跳2、游戏:甩尾比赛指导思想和理念: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跳绳为主教材,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
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和优生的演示,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跳绳的多种跳法和相关知识。
不但让学生学会多种的跳绳方法,而且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跳法进行自由创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学生将自己的跳法大胆的向其他同学展示,增强其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
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能力。
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1. 主题:观察水的性质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了解水的密度、表面张力、蒸发和凝结等特点。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实验的主题,让学生思考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验1:密度实验。
老师准备一碗水和一些物体,让学生猜测哪个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个会沉下去,并进行实验验证。
3)实验2:表面张力实验。
老师让学生观察水滴在硬币表面的现象,并解释表面张力的原理。
4)实验3:蒸发和凝结实验。
老师让学生用手摸水,然后将手放在风口处,观察手上水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
评价: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水的性质,还能够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2. 主题:发现植物生长的奥秘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线、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给学生展示一颗正在生长的小苗,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思考。
2)实地调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植物园或花园,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实验:种植小苗。
老师让学生分组,每组种植一颗小苗,观察它们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生长数据。
4)总结: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植物生长的原因和需要的条件。
评价: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3. 主题:探索天气现象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天气现象的原因和预测方法。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请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讨论天气现象的原因。
2)实验1:模拟降雨。
老师为学生准备一个有水的罐子和一个喷雾器,让学生用喷雾器向罐子中喷水,观察模拟降雨的过程。
3)实验2:气压实验。
老师准备一个气压计,让学生观察不同气压下的水面高度变化,并理解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4)预测:老师让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评价:通过这些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了解天气现象的原因和预测方法,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精神。
小学科学课案例6则
小学科学课案例6则篇一:小学科学教学案例故事我的小学科学教学故事学校安排我接手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这对刚刚从事教学工作的我来说,是一个考验。
开始我认为小学科学课就是引领学生自己随便谈一谈,说一说,做一做。
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自己的感觉是错误的!因为科学课有很多实验,这要求老师要很好地组织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动手实验、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记得我在讲授《蜡烛的变化》这一课时,刚开始布置实验没有几分钟,正当别的同学都安安静静地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着手做实验时,突然在王飞宇同学的位置处冒出了黑烟。
吓得旁边的女同学大叫,“老师,王飞宇冒烟了。
”我赶紧走过去,查看原因??可是这时,他早已吓得藏起了作案工具,黑烟也已渐渐散去,我明白这个黑烟是如何冒起的。
我看了一会儿,说:“王飞宇,你的实验相当成功,只是你刚才又给同学演示了一个新的实验——“纸张燃烧了”,你能不能给咱们同学和老师说一说,纸张燃烧了是产生新物质变化还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啊?”王飞宇一看,我没有批评他,反而想听他的想法。
这时,他的胆子大了起来。
他走到讲桌前,给我们师生当起了临时的小老师。
他一边讲解,一边操作,说:“其实,我刚才也是按照老师讲的方法来做的,只是我手中还有一张废纸,没什么意思,就随手点着了,然后火势有些大了(他有些不好意思了)。
就这样了,就起了浓浓的黑烟!”。
我随机鼓励他,“你的一次捣乱,让我们每个同学,包括老师都很清楚地看到纸的燃烧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我们还得向你学习这种精神呢!你知道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就是敢于突破常人的思维,用别人没有用过的东西来做的实验,你很有科学家的天份呀!”“谢谢老师!”第二天,我一到学校,王飞宇同学就找到我,说:“老师,我知道了。
其实不管是蜡烛的燃烧还是纸张的燃烧,都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你真棒!通过自己努力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以后要更努力呀!”??我想说,科学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它要求每位科学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备好一节课,然后全身心地投入每节40分钟的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在科学课堂上学有所获!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科学课!篇二: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小学科学教学案例这6分钟值不值温州市瓯海区教师教育与科研中心(筹)周琼莉一堂三年级科学公开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内容是《淀粉的踪迹》,执教的是一位年轻的刘老师。
小学科学案例分析 精选10篇
小学科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1. 案例一:植物的生长过程这个案例描述了一颗植物从种子到成长的过程。
通过观察植物的各个阶段以及它们对光线、水分和土壤的需求,学生们可以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
2. 案例二:温度对水的状态的影响这个案例通过对水在不同温度下的观察,让学生们了解温度对水的状态的影响。
学生们可以发现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并理解水的凝固、熔化和蒸发过程。
3. 案例三:物体的浮沉原理通过浸泡不同物体于水中的实验,这个案例展示了物体的浮沉原理。
学生们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密度与是否浮在水上的关系,并通过这个实验研究到物体的浮力和密度的概念。
4. 案例四:空气的存在和压力这个案例介绍了空气的存在和压力的概念。
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观察到气球被吹起和放气的过程,并理解到气体的体积变化与压力的关系。
5. 案例五:光的折射与反射这个案例通过实验展示了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学生们可以通过把光线照射到不同材质的界面上观察到光的弯曲和反射,从而理解到光的传播规律。
6. 案例六:电流的流动与电路的连接通过搭建简单的电路实验,这个案例让学生们了解了电流的流动和电路的连接方式。
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验中的灯泡亮起来与否来理解电流的流动规律。
7. 案例七:声音的传播与强弱这个案例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和强弱,让学生们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
学生们可以通过不同材质的障碍物对声音的影响来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和强弱程度。
8. 案例八:磁铁和磁场的实验这个案例通过实验展示了磁铁和磁场的特性。
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验中的吸附和排斥现象来理解磁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规律。
9. 案例九:阻尼和摩擦力的实验这个案例通过实验展示了阻尼和摩擦力的作用。
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验中的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减速现象来理解阻尼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0. 案例十: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这个案例介绍了一些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杠杆、轮轴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并探索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索:小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案例
科学探索:小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案例引言科学探索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引导他们进行实际观察、实验和推理,可以帮助他们主动积累知识,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本文将介绍几个小学生在科学探索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案例,旨在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些实际操作的示范。
案例一:植物生长分析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对植物生长过程很感兴趣。
在老师的引导下,他选择了向阳台上放置不同种类的花盆,并进行了观察、记录和比较。
方法与结果小明首先选择了三个相同大小的花盆,并在里面分别种植了大豆、向日葵和水稻种子。
他每天浇水并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同时记录下每个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以及根系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小明发现向日葵生长得最快,高度超过了其他两种植物,并且根系也最为茂盛。
大豆次之,水稻生长最慢。
讨论与结论小明通过这个实验发现不同种类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和特点。
他进一步推测,可能是植物对光照和土壤的需求不同导致了这些差异。
这个案例引导小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推理的能力。
案例二:飞机模型设计背景小红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她对飞机很感兴趣。
在老师的引导下,她决定尝试设计一个可以飞行的纸飞机模型。
方法与结果小红开始思考如何改良传统的纸飞机设计。
她打开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并研究了各种不同形状和折叠方式的纸飞机。
随后,她制作了几个不同样式的纸飞机进行测试。
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后,小红成功设计出一个简单但是能够滑行较远且保持平衡的纸飞机模型。
讨论与结论通过这个案例,小红学会了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信息搜索、收集和分析。
她也体验到了不断尝试、调整和改进的过程,并最终获得成功。
这个案例鼓励小学生主动探索创新,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环保设计比赛背景某小学决定举办一个环保设计比赛,鼓励学生提出创意并解决现实环境问题。
小鹏在参赛中设计了一种以废旧塑料为原料的手工艺品。
小学开展科学教育典型案例经验总结
小学开展科学教育典型案例经验总结引言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总结几个小学开展科学教育的典型案例,并分享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案例一:观察生活中的变化在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中,老师通过开展观察生活中的变化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提问,并进行讨论和实践操作。
这个案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知识讲解老师通过多媒体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了物质的三态变化、物体的颜色变化、植物的生长等基本知识。
2. 观察实践在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践,例如观察一杯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或气态,观察颜色变化的物质等。
3. 提问和讨论在观察实践之后,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为什么水在冷冻过程中会变成冰?”,“为什么烧纸会变黑?”。
4. 实践操作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观察实践的理解,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操作,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等。
5. 总结和反思在整个案例结束后,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和反思,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体会。
经验总结:这个案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亲身参与观察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同时,提问和讨论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案例二:设计并制作简单机械小玩具在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程中,老师开展了设计并制作简单机械小玩具的案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 知识讲解老师通过讲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构造,向学生介绍了杠杆、轮轴、齿轮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设计和制作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并使用废旧材料制作自己的小玩具,例如杠杆摇摆木人、转动的轮轴小车等。
3. 讨论和分享学生在制作完成后,进行讨论和分享,展示自己的设计和小玩具,并向其他同学解释原理。
经验总结: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科学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设计和制作中。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一、在交流阶段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搭支架》一课的教学海南省詹州市那大七小杨莉花《搭支架》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二课。
背景描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这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的兴趣不能自始至终,学生只对活动操作本身感兴趣,在交流阶段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进行《搭支架》一课的教学中,我作了初步的尝试。
案例描述一、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课前准备好的旧报纸、透明胶、胶水等。
二、本课的任务是小组合作搭一座高塔,然后讨论:①哪些方法可以增强支架的稳定性和承受力?②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承受力最大、最稳固,使用的材料又最少?③根据讨论的结果,你对本组或其他组的支架有什么建议?三、各小组开始搭高塔。
1.小组长综合组内其他成员的想法,确定好自己组要搭的高塔的形状,然后画出塔的草图,大家一起制作好搭塔需要的基本的材料,然后开始分工搭高塔。
2.各组的高塔搭建好后,组内成员测量好塔的高度,并检测塔的承受力(以放作业本的多少为准),然后填写好教科书第24页实验记录的后半部分。
3.各小组依次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组搭的高塔,并示范高塔的承受力是多少。
小组(一):我们组搭的高塔是三角形立体柱的支架,高19厘米,可以承受8本作业本。
示范:最大能承受8本作业本。
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观察该组的高塔。
塔的形状是三角立体形的,整个塔身是一个三角形立体柱,底部是三角形,顶部也是三角形,塔侧是3个长方形片状,塔身由内外两层重叠而成,外层比内层在底部多了侧面3片支撑叶。
小组(二):我们组搭的高塔是长方体形状的,高18厘米,但是不能承受一本作业本。
示范:不能承受一本作业本。
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观察该组的高塔。
这座高塔是长方体形状的,底部是一个长方形,塔身由四条圆纸棒站在长方形的四个直角上建成。
小学科学实验课案例分享
小学科学实验课案例分享科学实验课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几个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案例,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一、浮力实验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的原理,可以进行一次简单的浮力实验。
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张纸、一只硬币。
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杯填满水。
2. 将纸张平放在玻璃杯的口部,用手指按住纸张的边缘,确保纸张完全覆盖杯口。
3. 将硬币小心地放在纸张上方,让硬币悬浮在水面上。
4. 缓慢松开手指,观察硬币是否会下沉。
实验结果:硬币悬浮在水面上,并不会下沉。
这是因为硬币受到的浮力大于其自身的重力,所以能够浮在水面上。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到浮力的存在,并理解浮力是由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向上的压力所引起的。
二、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的现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可以进行一次简单的实验。
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只铅笔、一杯水。
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杯填满水。
2. 将铅笔竖直插入水中,让一部分铅笔在水中,一部分在空气中。
3. 观察铅笔在水中的形状。
实验结果:当铅笔从空气中插入水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铅笔在水中发生了折射,看起来弯曲了。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光的折射现象,并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变化。
三、电流的传导实验电流的传导是电子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流的传导,可以进行一次简单的实验。
实验材料:一个电池、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
实验步骤:1. 将导线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灯泡的一侧。
2. 将灯泡的另一侧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接。
3. 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结果:当导线与电池相连时,电流就会通过导线流向灯泡,使灯泡发光。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电流的传导过程,并理解电流是由电子在导体中流动所引起的。
小学生科学实践课程案例
小学生科学实践课程案例一、引言小学生科学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小学生能够动手实践,积极探索,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下面将通过一个小学生科学实践课程的案例,来说明实践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案例描述某小学举办了一次科学实践课程,主题为“种植观察”。
在这个课程中,学生们通过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相关数据。
课程的设计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
首先,在这个实践课程中,学生们收到了一颗小小的豌豆种子,并得到了种植豌豆的任务。
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花盆中埋下了豌豆种子,并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浇水、养护。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亲身体验了植物生长的奇妙过程,从埋种子到看到绿叶的出现,再到观察其逐渐长高、开花结果。
这一系列的观察和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其次,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学生们还在每天观察的基础上记录了植物的生长情况。
他们观察了植物在不同阶段的高度、叶片数量以及开花与结果的时间等等。
通过记录这些数据,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培养了观察力和记录能力,同时也学会了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
最后,在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基础上,学生们进行了小组的汇报和讨论。
每个小组都将自己观察到的数据整理成图表,并和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交流。
通过小组的互动和讨论,学生们相互学习和借鉴,从中提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猜想,并通过解释和论证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实践课程带来的好处通过这个案例的实践课程,小学生们收获了来自实际操作的知识和经验,并培养了一系列的能力。
首先,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了科学知识的应用,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了种植过程中的环境要求、养护技巧等等,这些知识将更加深刻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并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形成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其次,实践课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学生学会了留心细节、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系统和科学的记录。
小学科学实践案例分享
小学科学实践案例分享科学实践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培养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小学科学实践案例的分享,通过这些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
案例一: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活动活动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力和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活动步骤:首先,老师给每位学生一个小花盆、一些土壤和植物种子。
学生们将土壤放入花盆中,然后将种子撒在土壤上,浇水使土壤湿润。
接下来,学生需要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生长速度、叶片的颜色和大小等。
在观察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为什么需要土壤、水和阳光。
教学效果: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亲自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还能够观察到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同时,学生也培养了细心观察、记录和思考的能力。
案例二:物体的自由落体实验活动目的:通过自由落体实验,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学习如何进行科学实验。
活动步骤:学生们需要准备一些小物体、尺子和计时器。
首先,学生们在实验台上放置一个小物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高度。
接下来,学生们开始进行实验,使用计时器记录物体从开始到落地所经过的时间。
学生们可以分别改变物体的高度,再次进行实验,并记录下不同高度下的落地时间。
最后,学生们可以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效果: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验,理解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同时,学生还能够学习到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记录数据的方法。
案例三:环保实践活动活动目的:通过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活动步骤:学生们可以组织一次垃圾分类活动或者校园清洁活动。
在垃圾分类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将垃圾进行分类,如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并将不同类别的垃圾放入相应的垃圾桶中。
在校园清洁活动中,学生们可以组成小组,负责清理校园中的垃圾,并同时宣传环保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产生
教材内容: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设计理念: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要让学生经历猜测、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探究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大胆猜测、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研究中要尊重事实。
教学重难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实施前的设想:
在教学本课时通过观察小物体的跳动使学生领会到较抽象的振动,同时很自然地将学生的好奇、兴趣引导到发现问题、探索奥秘上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再引导学生会自己获取知识,使学生懂得凡事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养成对待问题、对待新鲜事物都要通过发现、研究而得到验证的良好习惯。
通过观察、实验,学生已获得了较多的信息和事实。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探究活动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得到科学结论。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段优美的音乐,猜这段优美的音乐是怎样发出来的呢?
生1:钢琴发出来的。
生2:我还听到小鸟和水发出的声音。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
师:为了更清楚地看到喇叭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老师今天特意请来一位“小朋友”(用乒乓球做的小人头),让同我们一起欣赏这优美的音乐。
生:好。
(这时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教师把“小朋友”放置在喇叭的纸盆上,音乐响起后,“小朋友”因纸盆的振动而快乐的跳起了舞。
)
师:大家知道“小朋友”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跳起来吗?
二、发现问题,引导探究
生:声音可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师:日常生活中,你可以举一些有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的例子吗?
师:到底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请大家动手做一做,用事实来说明,刚才发言的几位同学也请你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做试验时有两种途径供选择:(1)做完必做的试验后,可根据试验单选择做实验,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有能力的小组也可以选取;(2)做完必做实验后,自己设计其他的试验,老师下面有很多器材,你也可以来选。
三、汇报交流,验证结论
四、对比试验,感知声音
五、自主反思,巩固新知
教学反思:
有人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
”课堂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爱充满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去品味自然科学,我们要用师生之间的爱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用技巧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
学习。
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
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
情境的创设以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对话表演,操作实验,多媒体投影等形式出现,然后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交流,质疑,发现和提出自然科学问题。
二、开发资源,引导学生体验
科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科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我们的科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
科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科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
三、发挥主动性,鼓励自主、合作学习
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自然科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
因此,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
四、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这堂课,通过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
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探究学习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
新课程改革,使得科学课堂教学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它使科学课堂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