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2.体会本篇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学习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梨花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构思的巧妙,即悬念的运用和倒叙、插叙的记叙顺序。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朗读课文三遍,解决字词,把握主要内容,梳理相关情节。教师:准备课件PPT,学生学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一:温故、激趣导入
1
温故、激趣导入:
1、以初一上学期所学习的朱自清的《春》导入本课: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白的像雪的花是什么花呢?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梨花早已开满枝头,让我们跟着作家彭荆风一起,观赏那迷人的梨花!
课堂活动二:预习验兵
1、字词检查:读音、解释
重点注意: 撵走修葺
(对于生字的读音、解释,采取“质疑问难”的方式解决,如果学生没有疑难,再以检测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对于词语的解释,挑“重点词语”或者“疑难词语”,词语解释放在重点句赏读时解决,切入文本的解释,意义更大。)
课堂活动三:赏读美文,寻找美点
1.内容美
文中作者以优美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景、一个个美好的
2
物与人,请快速自由阅读课文,看看作者都写了哪些景、物、人;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他们美在哪里,然后派代表发言。并通过朗读感受美景、美物、美人。
参考示例:
美景:“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通过优美缓慢地抒情性地朗读,感受美景)
美物:“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
(通过优美轻快地朗读,感受美物)
美人:“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通过优美愉悦地朗读,感受美人)
(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内容美。)
3
2.主题美
①在梨花掩映丛中的小茅屋,它是简陋的,但却给很多过路人带来了方便,带来了快乐,给人一种“到家了”的温馨感觉。那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参考示例:“我”和老余在大山深处的梨树林边,发现了小茅屋;在小茅屋中受到照料,得到了食宿帮助;第二天和瑶族老人一起为小茅屋房顶加草,挖排水沟。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很感激;专门到小茅屋送粮食,方便路人;“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解放军战士向雷锋同志学习,为方便过路人,建造小茅屋。梨花被解放军战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②解放军为何建茅屋?梨花和妹妹为何这样做?瑶族老人为何这样做?我们又为何这样做?
参考示例:其实他们都是向雷锋学习。在这里雷锋是雷锋精神的根,解放军是雷锋精神的苗,梨花姑娘、梨花妹妹、“我”和老余是雷锋精神开出的梨花。
4
(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主题美。)
3.标题美
本篇文章景美、物美、人美,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通过什么串联起来的?梨花。文章标题也是“驿路梨花”,文中几次写到梨花,找出来,读一读。
(明确:这驿路梨花是林中盛开的洁白的梨花(物),是哈尼小姑娘梨花(人),是雷锋精神的象征(神)。花似人,人似花,标题与主题,梨花的自然美与心灵美巧妙地联系起来,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标题的艺术美。)
4.构思美
(先让学生说,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再利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
①在判断小茅屋的主人上,作者是如何让读者最终揭晓答案的?
参考示例:白木板上用“黑炭”写着“请进”两个字,“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自然产生疑问,形成第一个悬念。“我”和老余误会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瑶族老人的解释使第一个误会消除,接着
5
又引出第二个悬念。瑶族老人不是主人,那“主人家是谁”呢?瑶族老人误会哈尼小姑娘梨花妹妹是小茅屋的主人,当哈尼小姑娘说:“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接着产生了第三个悬念:解放军战士为什么盖房子呢?最后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述说,我们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姑娘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助过路人,一直照料着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就接着照顾小茅屋;瑶族老人、“我”、老余等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照料小茅屋。
小结:作者一次次设置悬念,通过悬念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的表达效果)。
②这个故事前后跨越十几年时间,可作者却先讲现在的事,即“我”和老余发现茅屋并住宿,再讲茅屋的由来。这里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倒叙
在写到梨花姑娘照管房子一事和解放军建造房子一事时,不是直接写,而是通过梨花妹妹之口,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侧面加以叙述。这里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插叙
6
小结:文中运用倒叙和插叙把十几年间发生的事贯穿起来,集中于一个晚上和早上来写,层层设疑,使得文章内容十分集中而且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课堂活动四:知人论世,探求背景
这篇文章确实给读者全方位的美的感受:梨林美在环境清幽、美在姑娘漂亮、美在主人热情周到、美在过路人间的相互关爱。是谁写出这么美的文章呢?请同学来介绍一下这位作者和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彭荆风,当代作家。江西人。“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坐了七年监狱。
写作背景:1977年5月,彭荆风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一个下午,他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他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的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人与事,那都是他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作者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情之所钟,使他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诗情画意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