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 方剂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18个中医方剂学执业医师考试考点精华总结

118个中医方剂学执业医师考试考点精华总结

118个中医方剂学执业医师考试考点精华总结1.小青龙汤组成中含有:麻黄、细辛、半夏、干姜。

2.大青龙汤组成中含有:麻黄、桂枝、石膏、杏仁。

3.麻黄汤的主治病证是: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白,脉浮紧。

4.桂枝汤的主治病证是: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

5.桑菊饮的功效是: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6.银翘散的功效是:清热解毒,辛凉透表。

7.败毒散和再造散组成中均含有:人参、甘草。

8.小青龙汤和再造散组成中均含有:麻黄、细辛。

9.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腹痛拒按,口干舌燥,脉滑实,治当选用:大承气汤。

10.阳明热结阴伤,便秘,小便数多,趺阳脉浮而涩。

治当选用:麻子仁丸。

11.黄龙汤的功效是: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12.济川煎的功效是:温润通便。

13.增液承气汤的功效是:滋阴增液,通便泄热。

14.大黄附子汤主治: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脉弦紧者。

15.济川煎主治:便秘,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舌淡脉虚者。

16.麻子仁丸组成中含有:小承气汤。

17.黄龙汤组成中含有:大承气汤。

18.脾阳不足,久痢赤白,脐腹冷痛,四肢不温,脉沉弦者。

治宜选用:温脾汤。

19.脾约证,见大便燥结难解,小便数多,苔黄少津,脉浮涩。

治宜选用:麻子仁丸。

20.寒积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四肢厥逆,苔白,脉弦紧者。

治宜选用:大黄附子汤。

21.黑逍遥散组成中含有:柴胡、白芍、地黄、甘草。

22.四逆散组成中含有: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23.纳谷不香,腹中雷鸣下利,心下痞硬而满,干呕而烦。

治宜选用:甘草泻心汤。

24.外感初起,身热头痛,恶寒无汗,腹痛下利,舌苔薄白,脉浮弱。

治宜选用:人参败毒散。

25.小柴胡汤的主要功用是:和解少阳。

26.逍遥散主要功用是:调和肝脾气血。

27.主治病证以痞、呕、利三症并见为特点的方剂是:半夏泻心汤。

28.主治病证中以寒热往来,伴有口苦而呕,咽干目眩等症为特点的方剂是:小柴胡汤。

执业中医师复习资料-方剂

执业中医师复习资料-方剂
3
丹皮) 。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1)热扰心神,昏 狂谵语,舌绛起刺,脉细数。 (2)热伤血络,斑色紫黑, 舌红绛,脉数吐血、衄血、便血、溲血等。 (3)蓄血瘀 热,善忘如狂,嗽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 清热解毒 黃连解毒汤:黄连芩栀柏。 (黄连 栀子 黄芩 黄柏) 。 泻火 解毒。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大热烦躁,口燥 咽干,错语不眠,或吐衄发斑,小便短赤,舌紅苔黃, 脉數有力。 亦治身热下利, 湿热黄疸, 外科疮疡肿毒等。 清瘟败毒饮:清瘟败毒地连芩,丹石栀甘竹叶寻,犀角玄翘知芍 桔,清邪泻毒亦滋阴。 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瘟疫 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证。大热烦渴,头痛如劈, 干呕狂躁,谵语神昏,视物昏瞀,或发斑疹,或吐血、 衄血,四肢或抽搐,舌绛唇焦,脉沉数,或沉细而数, 或浮大而数。 凉膈散:(凉腷)竹甘栀连,黄朴蜜薄芩。 (连翘、川大黄、朴硝、 甘草、山栀子仁、薄荷、黄芩、竹叶、蜜) 。 泻火通 便,清上泄下。 上中二焦邪郁生火证:身热口渴,面 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 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普济消毒饮: (普济)荷参升芩翘马,蓝胡陈梗连甘蚕牛。(黄芩、 黄连、陈皮、生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 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清热解 毒,疏风散邪。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 不能开,咽喉不利,口渴,舌红苔黃,脉数有力。 防风通圣散:硝滑芍,姜桔当术大石翘,芥荷山芩防麻芎。 (防 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 术、山栀、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 石、生姜) 。 疏风解表,泻热通便。风热壅盛,表 里俱实证:憎寒壮热,头目眩晕,目赤睛痛,口苦口干, 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黏稠,大便秘结芷药贝草天, 当甲没乳角陈酒(仙方)。 金银花、 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皂角刺、制 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陈皮) 清热解毒, 消肿潰堅,活血止痛。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焮痛,或身 热凛寒,苔薄白或黃,脉数有力 清脏腑热 导赤散:竹甘通地(竹叶 生地 木通 甘草) 清心养阴,利水 通淋。心经火热证:症见心胸烦热,口渴目赤,意欲冷 饮,或口舌生疮,或溲赤涩痛,舌红,脉数。 龙胆泻肝汤:龙车通黄山,当地泻柴草。 (龙胆草 柴胡 泽泻 木 通 黄芩 栀子 当归 生地 生甘草 车前子) 泻肝胆 实火,清下焦湿热 。 (1)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 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 肝胆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带 下黄臭,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有力。 左金丸:(左金)茱连。 (黄连、吴茱萸 (6:1)) 清泻肝火,降 逆止呕。肝火犯胃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 脘痞嗳气,舌红苔黄,脉弦数。 苇茎汤:苇仁瓣桃。 (苇茎、薏苡仁、瓜瓣(冬瓜子代) 、桃仁) 。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 : 咳嗽,身有微热,甚则咳吐腥臭痰,胸中隐隐作痛,舌 红苔黃腻,脉滑数。 泻白散:草白骨粳(桑白皮、地骨皮、炙甘草、粳米)。 清泻 肺热,平喘止咳。肺热喘咳证: 咳嗽,甚则气急欲喘, 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黃,脉细数。 清胃散:(清胃)当地连升丹。 (黄连、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 升麻) 。 清胃凉血。 胃有积热证:牙痛牵引头脑, 面颊发热,其齿恶热喜冷,或牙龈溃烂,或牙宣出血, 或唇舌颊腮肿痛,或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 脉滑数。 玉女煎:石母麦地牛。 (石膏 熟地 麦冬 知母 牛膝) 清胃滋 。 阴。胃热阴虚证:头痛,牙痛,烦热干渴,牙龈出血,

202X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方剂学速记

202X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方剂学速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方剂学速记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争辩中药方剂的组成、配伍、制作方法及用法用量等内容。

把握方剂学学问对于考取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至关重要。

下面是202X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复习资料的速记,期望能够挂念你更好地备考。

方剂学速记:一、方剂学基础学问1. 方剂分类:可以按煎煮法分类为煎剂、蒸剂、泡剂和丸、散、丹、糖等剂型。

2. 方剂的组成:药物组成1、2、3、4等,指的是方剂的主剂、次剂、佐剂和使剂。

3. 一些常用的剂型:汤剂、散剂、丸剂、丹剂、糖膏剂等。

二、方剂的配伍原则1. 依据病情选药:方剂的选药要依据病情来打算,比如表证用辛凉药,里证用苦寒药等。

2. 辨证施治:方剂应结合辨证来施治,比如治疗寒证用温热药,治疗虚证用补益药等。

3. 药物的相互配伍:药物之间有相克、相反、相合等关系,需要留意药物的搭配。

三、方剂的制备方法1. 煎剂的制备:煎剂是将中药材和水煎煮,最终得到药汁,有陈煮和水煎两种方法。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蒸剂的制备:将中药材放入蒸锅蒸煮,最终得到的是蒸馏液,蒸剂在质地上一般比煎剂要浓稠。

3. 泡剂的制备:将中药材放入容器中,注入适量的水,浸泡一段时间,通过浸泡提取药物成分。

四、方剂的用法用量1. 方剂的用法:包括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分为汤剂、丸剂、散剂等;外用包括药膏、药酒、熏洗等。

2. 方剂的用量:依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来打算用量,同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质和病情等因素。

以上是方剂学的一些速记要点,期望能够挂念你复习。

在备考过程中,还需要多做题、多总结,加强对方剂学学问的把握。

同时,也要加强对方剂的临床应用实际操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祝你考试顺当!。

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

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

以下是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
解表剂
辛温解表:主治表实证,代表方剂为麻黄汤。

辛凉解表:主治表热证,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

扶正解表:主治虚人感冒,代表方剂为败毒散、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葳蕤汤。

泻下剂
寒下:代表方剂为大承气汤。

温下:代表方剂为温脾汤。

润下:代表方剂为麻子仁丸。

攻补兼施:代表方剂为黄龙汤。

和解剂
和解少阳:代表方剂为小柴胡汤。

调和肝脾:代表方剂为逍遥散。

调和肠胃:代表方剂为半夏泻心汤。

清热剂
清气分热:代表方剂为白虎汤。

清营凉血:代表方剂为清营汤。

清热解毒:代表方剂为黄连解毒汤。

清脏腑热:代表方剂为龙胆泻肝汤、清胃散、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

清热祛暑:代表方剂为藿香正气散、六一散。

清退虚热:代表方剂为青蒿鳖甲汤。

温里剂
温中祛寒:代表方剂为理中丸、小建中汤。

温肾散寒:代表方剂为四逆汤。

补益剂
补气:代表方剂为四君子汤。

补血:代表方剂为四物汤。

气血双补:代表方剂为八珍汤、炙甘草汤。

补阴:代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左归丸。

补阳:代表方剂为肾气丸、右归丸。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整理(严格按照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整理(严格按照考试大纲)
《备急千金要方》
1热入血分证2热伤血络证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身热谵语,斑色紫黑,吐血,便血衄血,尿血,舌绛,脉数
犀角(水牛角代)、生地、芍药、丹皮
犀地牡丹芍,(清热凉血好)。
西地牡丹少,(清热凉血好)。
4.3清热解毒
42黃连解毒汤★
《外台秘要》
三焦火毒热盛证
泻火解毒
大热烦躁,错语不眠,口燥咽干,吐衄,发斑,痈肿疔毒,舌紅苔黃,脉數有力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咳嗽咽痒,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
紫苑、百部、桔梗、荆芥、白前、甘草、陈皮
陈梗芥前百菀(买)止嗽草。(百草苑陈桔芥前)
陈更借钱百万(买)止嗽草。
1.2辛凉解表
7.银翘散★
《温病条辨》
温病初起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
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数
麻黄、石膏、杏仁、甘草、
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10.柴葛解肌汤★
《伤寒六书》
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
解肌清热
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头痛无汗,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嗌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微洪
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
柴葛、石芩三桔芍羌芷。
柴哥、石琴三姐烧枪支。
银翘荷牛,桔豉穗叶草根。
银翘河牛,急吃穗叶草根。
8.桑菊饮★
《温病条辨》
风温初起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
桑菊杏桔连甘草荷芦根(都除掉)。
桑菊杏姐连甘草和芦根(都除掉)。

中医执业医师测验复习资料方剂学考点总结(必背)

中医执业医师测验复习资料方剂学考点总结(必背)

中医执业医师测验复习资料方剂学考点总结(必背)————————————————————————————————作者:————————————————————————————————日期: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考点总结】一、解表剂辛温解表表实:麻黄汤:干妈姓桂表虚:桂枝汤:要支走蒋干外寒里饮:小青龙汤:小将为嘛甘心下跪外寒里有蕴热:九味羌活汤: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剌穿胸。

外寒气郁:香苏饮:陈香炒苏叶。

2、辛凉解表温病初起平剂:银翘散: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温病初起轻剂:桑菊饮:荷花根,巧接桑杏果。

外感风热,邪热蕴肺:麻杏石甘汤。

外感风寒,内有蕴热:柴葛解肌汤: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3扶正解表:气虚感风寒湿: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气虚感寒,内有痰湿:申叔想陈杰,给钱夏苓割草。

阳虚感风寒,暴喑:麻黄附子细辛汤。

阴虚感风热:加减葳蕤汤: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二、泻下剂1、攻下剂阳明腑实,热结旁流,里热实厥之癫、狂:大承气汤:黄硝朴实。

肠痈初起,湿热壅滞:大黄牡丹汤:大硝丹东桃。

水热互结之结胸:大陷胸汤:芒硝随军。

2、温下阳虚寒积:(脾虚)温脾汤:附大人炒肝。

寒积里实:(无虚)大黄附子汤肠胃燥热,脾约便秘:麻子仁丸:麻子只要破黄杏。

肾阳虚弱津液不足:济川煎:牛肉只归谢妈。

3、逐水悬饮实水:十枣汤:枣戟芫遂。

4、攻补兼施阳明腑实,气血不足:黄龙汤:(大承气)人皆当炒姜枣。

三、清热剂清暑热暑湿:六一散阴暑:香薷散暑伤肺经气分热证:清络饮。

暑湿证:桂苓甘露饮。

暑温夹湿:新加香薷饮。

清气分热气分热盛:白虎汤:石母炒米。

气津两伤:竹叶石膏汤:夏甘族人卖金糕。

清营凉血:热入营分:清营汤:西弟瞧黄花,卖丹参叶。

热入血分:犀角地黄汤:西弟要母。

清热解毒三焦火盛:黄连解毒汤:三皇子上中二焦邪热:凉膈散:黄小琴只瞧干荷叶大头瘟:普济消毒饮:马和牛愿吃草根皮,秦莲姐巧玩麻将。

阳证痈毒初起:仙方活命饮:贾母造房,没花金银,只要草皮归汝乡。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方剂学考点归纳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方剂学考点归纳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方剂学考点归纳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方剂学是考察考生对于中医药方剂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包括方剂的组成、功效、适应症和禁忌症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对于方剂学考点的归纳总结。

一、方剂的组成1. 方剂的基本组成:方剂一般由草药、矿物、动物制品和药化合物等多种成分组成。

2. 方剂的主药和辅药:方剂中起主要药效作用的草药称为主药,其他草药则称为辅药。

3. 方剂的味、性、归经:草药具有不同的味道、性质和归属经脉的特点,方剂的组方需要考虑这些特点。

二、方剂的功效1. 方剂的药理作用:方剂中的草药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通过组合可以产生协同、增强或减弱的效果。

2. 方剂的临床应用:方剂根据不同的病症和病因可以有不同的应用,考生需要了解方剂适用于哪些疾病和病因的治疗。

三、方剂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方剂的适应症:方剂在临床上有特定的适应症,即对一些特定的疾病和症状有效果。

2. 方剂的禁忌症:方剂的使用也有一些禁忌症,即对一些特定的人群或情况下禁止使用。

四、方剂的制剂形式和用法用量1.方剂的制剂形式:方剂可以制成丸剂、散剂、浸剂、煎剂和外用剂等多种形式。

2. 方剂的用法用量:方剂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不同的疾病和症状需要使用不同的用法用量,考生需要了解方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五、经典方剂和方剂的历史演变1. 经典方剂:中医药古籍中记载了许多经典方剂,如伤寒论中的桂枝汤、白虎汤等,考生需要了解这些常用的经典方剂。

2. 方剂的历史演变:方剂在历史中经历了不同的流派和演变,考生需要了解这些历史变迁对于方剂的影响。

六、方剂的加减和配伍1. 方剂的加减:对于某些病症,可以根据需要对方剂进行加减,增强或减弱某些成分的药效。

2. 方剂的配伍:方剂的组成需要考虑草药之间的配伍关系,不能出现有害或无效的组合。

方剂学是中医药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的重要考点,考生需要掌握方剂的组成、功效、适应症和禁忌症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方剂学的学习和理解,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医药的应用能力,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方剂学重点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

方剂学重点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

方剂学一一重点疑点难点笔记(后附常考题型)第一章绪论•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 先秦时期1、 《五十二病方》战国 记载52病,药物247种2、 《黄帝内经》大部分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 二、 汉代《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机)载方314首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金匮要略》讲杂病 意义: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意义: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被尊为“方书之祖”。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1、 《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便廉)2、 《小品方》 继《伤寒杂病论》夕卜,还有论瘟疫 四、 唐朝1、 《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孙思邈著 共载方7500余首2、 《外台秘要》王卷 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第一部中成药典 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观点- 倡导“火热论”“病由邪生,邪去正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倡导'‘相火论”七、 明代1、 《普济方》朱棣 载方61739首2、 《医方考》吴昆 如:知柏地黄丸 八、 清代1、 《医方集解》汪昂2、 《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3、 温病学派 ① 叶天士(桂) 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 ② 吴鞠通(塘) 著有《温病条辨》 ③ 薛雪(生白) ④王七雄(孟英)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意义: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意义:以治法为纲创立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意义: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意义:创“三焦”辨证•方剂与病证五、 宋代1、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2、 《小儿药证直诀》钱乙 •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 六、 金元时期1、 《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2、 金元四大家① 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师从刘完素。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3-方剂学(执)rft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3-方剂学(执)rft

方剂学第一单元总论【大纲要点】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常用治法。

2. 方剂的基本结构;方剂的变化形式。

3. 常用剂型及其特点。

概述方剂:又称“医方”、“药方”;俗称“方子”。

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的药物治疗处方。

方剂与治法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中医学的治法,可以归纳为两个层次。

一是具有一定概括性的、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确立的治疗原则,称为“治疗大法”;二是针对具体证候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即“具体治法”。

这里主要要求掌握“治疗大法”,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方从法出”。

具体言之:①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②治法是方剂的根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二、常用治法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1.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使人体出汗,从而祛邪愈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主要适用于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

2.吐法通过催吐,使体内有形之邪随吐而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痰涎、宿食或毒物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急需祛除的病证。

吐法极易损伤胃气,所以非实邪壅塞且病势急剧者不宜使用。

3.下法通过荡涤肠胃,通导大便以祛除体内有形实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胃肠有实邪阻结,大便不通,或泄泻不爽,以及瘀血、结痰、积水肿胀等证。

4.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以祛邪愈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和法的范围较广。

分类也多,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表里双解等。

5.温法通过温里、祛寒、回阳等治疗各种寒证的方法。

6.清法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治疗各种热证的方法。

7.消法通过消食导滞,软坚散结使体内气、血、痰、水、食、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实结缓消渐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病程较短,有形实邪尚未坚结;或虽已坚结,且不宜猛攻急下者。

8.补法通过滋养、补益,使人体脏腑或气、血、阴、阳之间的失调重新归于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

最新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整理(严格按照考试大纲)

最新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整理(严格按照考试大纲)
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
附子、大黄、细辛
大黄细附。
大黄媳妇。
19.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
寒积腹痛
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便秘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欠温,苔白,脉沉弦
大黄、附子、干姜、人参、甘草
(温脾)附大人芒归草干姜。
(温脾)符大人芒归炒干姜。
2.3润下
22.济川煎★
《景岳全书》
肾虚便秘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
肉苁蓉、当归、牛膝、泽泻、升麻、枳壳
(济川)牛当归,壳麻泽苁蓉。
(济川)牛当归,俏马则从容。
23.麻子仁丸,
脾约丸★
《伤寒论》
脾约证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肠胃燥热,脾津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
麻子仁、芍药、炙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麻子杏黄蜜药朴实。
银翘荷牛,桔豉穗叶草根。
银翘河牛,急吃穗叶草根。
8.桑菊饮★
《温病条辨》
风温初起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
桑菊杏桔连甘草荷芦根(都除掉)。
桑菊杏姐连甘草和芦根(都除掉)。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
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
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葳蕤葱白淡豆豉薄荷白薇桔梗大枣甘草
(加减)葳蕤草荷葱,(滋阴)白薇豆梗红。
(加减)葳蕤草和葱,(滋阴)白薇豆更红。
2.泻下剂
2.1寒下
16.大承气汤★
《伤寒论》
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
峻下热结
数日不大便,脘腹胀满,苔黄厚干或焦黑,燥裂,脉沉有力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章节复习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章节复习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章节复习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章节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治风剂治风法,就是调治风病的方法。

临床常见风病有两类:一为风自外来感伤为外风,一为内脏功能失常而引起的风病为内风。

在治疗上,外风大都以散为主,内风皆宜平熄为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说明风病大都与肝有关。

一、含义凡是由疏散风邪或滋潜熄风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用以治疗内外各种风病者统称为治风剂。

《素问·风论》“风者,百病之长也”,“风为百病之长”,说明风病的范围很广,其病情况变化亦较复杂,风邪每易兼挟其他邪气,(风寒、风温、风温……),简而言之,不外外风及内风两大类。

外风——指自然界六淫之一,指风从外来,往往乘人体之虚而发病,即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卒然逢疾风暴风而不病者,盖无虚也”。

往往由汗出劳倦等机体机能下降时风邪乘虚而入“皮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

内风——指风从内生,是人体内部脏腑病理产生。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即说明内风是肝风内动,然何以出现,肝风内动,则每与脾肾有关。

二、作用具有疏散外风,平熄内风,滋阴活血等作用,因此又有治风先治血,血活风自灭的理论。

三、运用适用于外风侵袭所致的肢体疾病,麻木不仁,伸屈不利,及破伤风等证或由内脏功能失调引起的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拘急抽搐等证。

这些病证的出现是由风所致,即所谓风病。

风的特点:1.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致病广泛,风邪每易兼挟其它邪气如寒燥、湿、热邪,又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等,从外感疾病来看,风往往是其它外感病的先导。

2.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具有阳性散发作用,升腾,“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3.善行数变。

风邪致病变化较多,而且迅速善行游走不守,变化无常,如热极生风、抽搐、眩晕、僵仆。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笔记

1.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2.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⑴辛温解表3.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4.大青龙汤—发汗解表,兼清里热—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5.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6.止嗽散—宣肺利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一.解表剂 1.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⑵辛凉解表2.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3.麻杏甘石汤—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4.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⑶扶正解表1.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2.参苏饮—益气解表,理气化痰—气虚外感风寒,内有湿热1.大承气汤—峻下热结—①阳明腑实证②热结旁流证③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⑴寒下剂2.大黄牡丹汤—泄热破瘀,散结消肿—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3.大陷胸汤—泻热逐水—水热互结之结胸证二.泻下剂⑵温下1.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阳虚寒积证⑶润下1.麻子仁丸—润肠泄热,行气通便—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2.济川煎—温肾益精,润肠通便—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肾虚便秘)⑷逐水1.十枣汤—攻逐水饮—①悬饮②水肿、一身悉肿⑸攻补兼施1.黄龙汤—攻下通便,补气养血—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⑴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和解少阳—①伤寒少阳证②热入血室证③黄疸、疟疾、内伤杂病见少阳证者2.蒿芩清胆汤—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少阳湿热证三.和解剂 1.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①阳郁厥逆证②肝脾气郁证⑵调和肝脾2.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郁血虚脾弱证3.痛泻要方—补脾柔肝,祛湿止泻—脾虚肝旺之痛泻⑶调和肠胃1.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寒热错杂之痞证⑴清气分热1.白虎汤—清热生津—气分热盛证2.竹叶石膏汤—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⑵清营凉血1.清营汤—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热入营血证2.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热入血分证1.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三焦火毒证⑶清热解毒2.凉膈散—泻火通便,清上泻下—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3.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大头瘟4.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阳证痈疡肿毒初起1.导赤散—清心利水养阴—心经火热证四.清热剂 2.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①肝胆实火上炎②肝经湿热下注证3.左金丸—清泻肝火,降逆止呕—肝火犯胃证4.苇茎汤—清肺化痰,逐瘀排脓—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⑷清脏腑热5.泻白散—清泻肺热,止咳平喘—肺热喘咳证6.清胃散—清胃凉血—胃火牙痛7.玉女煎—清胃热,滋肾阴—胃热阴虚证8.芍药汤—清热燥湿,调气和血—湿热痢疾9.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痢疾⑸清虚热1.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瘟病后期,邪伏阴分证2.当归六黄汤—滋阴泻火,固表止汗—阴虚火旺盗汗⑴祛暑解表1.香薷散—祛暑解表,化湿和中—阴暑五.祛暑剂⑵祛暑利湿1.六一散—清暑利湿—暑湿证⑶祛暑益气1.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暑热气津两伤证1.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①脾胃虚寒证②阳虚失血证③脾胃虚寒致胸痹/病后多涎唾/小儿慢惊⑴温中祛寒2.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六.温里剂 3.大建中汤—温中补虚,降逆之痛—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4.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⑵回阳救逆1.四逆汤—回阳救逆—心肾阳衰寒厥证⑶温经散寒1.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血虚寒厥证2.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阴疽⑴解表清里1.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表清里—协热下利七.表里双解剂⑵解表攻里1.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少阳阳明合病2.防风通圣散—疏风解表,泄热通便—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1.四君子汤—益气健脾—脾胃气虚证2.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脾虚湿盛证⑴补气3.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①脾虚气陷证②气虚发热证5.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①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②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6.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表虚自汗1.四物汤—补血调血—营血虚滞证⑵补血2.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血虚阳浮发热证3.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①心脾气血两虚证②脾不统血证八.补益剂⑶气血双补1.八珍汤—益气补血—气血两虚证2.炙甘草汤—益气滋阴,通阳复脉—①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②虚劳肺痿1.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肝肾阴虚证2.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真阴不足证⑷补阴3.大补阴丸—滋阴降火—阴虚火旺证4.百合固金汤—滋养肺肾,止咳化痰—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5.一贯煎—滋阴疏肝—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⑸补阳1.肾气丸—补肾助阳—肾阳不足证2.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益髓—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⑹阴阳双补1.地黄饮子—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⑴固表止汗1.牡蛎散—敛阴止汗,益气固表—体虚自汗、盗汗证⑵敛肺止咳1.九仙散—敛肺止咳,益气养阴—久咳肺虚证⑶涩肠固脱1.真人养脏汤—涩肠固脱,温补脾肾—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九.固涩剂 2.四神丸—温肾暖脾,固肠止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⑷涩精止遗1.桑螵蛸散—调补心肾,涩精止遗—心肾两虚证1.固冲汤—固冲摄血,益气健脾—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⑸固崩止带2.固经丸—滋阴清热,固经止血—阴虚血热之崩漏3.易黄汤—固肾止带,清热祛湿—肾虚湿热带下⑴重镇安神1.朱砂安神丸—镇心安神,清热养血—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十.安神剂⑵滋养安神1.天王补心丹—滋阴清热,养血安神—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2.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清热除烦—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1.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开窍醒神—邪热内陷心包证⑴凉开2.紫雪—清热开窍,息风止痉—温热病,热闭心包及热盛动风证十一.开窍剂 3.至宝丹—化浊开窍,清热解毒—痰热内闭心包证⑵温开1.苏合香丸—芳香开窍,行气止痛—寒闭证1越鞠丸—行气解郁—六郁证2.柴胡疏肝散—疏肝行气,活血止痛—肝气郁滞证3.瓜蒌薤白白酒汤—通阳散结,行气祛痰—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轻症⑴行气4.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梅核气十二.理气剂 5.厚朴温中汤—行气除满,温中燥湿—脾胃寒湿气滞证6.天台乌药散—行气疏肝,散寒止痛—肝经气滞寒凝证7.暖肝煎—温补肝肾,行气止痛—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1.苏子降气汤—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上实下虚喘咳证⑵降气2.定喘汤—宣降肺气,清热化痰—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3.旋复代赭汤—降逆化痰,益气和胃—胃虚痰阻气逆证1.桃核承气—逐瘀邪热—下焦蓄血证2血府逐淤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胸中血瘀证3.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洛—中风之气虚血瘀证⑴活血祛淤4.复元活血汤—活血祛瘀,疏肝通络—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5.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瘀—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6.生化汤—养血祛瘀,温经止痛—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十三.理血剂7.失笑散—活血祛瘀,散结止痛—瘀血停滞证8.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癥块—瘀阻胞宫证1.十灰散—凉血止血—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2.咳血方—清肝宁肺,凉血止血—肝火犯肺之咳血证⑵止血3.小蓟饮子—凉血止血,利水消肿—热结下焦之血淋4.槐花散—清肠止血,疏风行气—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5.黄土汤—温阳健脾,养血止血—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1.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外感风邪头痛2.消风散—疏风除湿,清热养血—风疹,湿疹⑴疏散外风3.牵正散—祛风化痰,通络止痉—风中头面经络4.大秦艽汤—疏风清热,养血活血—风邪初中经络证十四.治风剂 5.小活络丹—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风寒湿痹1.羚角钩藤汤—凉肝息风,增液舒筋—肝热生风证⑵平熄内风2.镇肝熄风汤—镇肝息风,滋阴潜阳—类中风3.天麻钩藤汤—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4.大定风珠—滋阴息风—阴虚风动证1.杏苏散—轻宣凉燥,理肺化痰—外感凉燥证⑴轻宣外燥2.清燥救肺汤—清肺润燥,益气养阴—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十五.治燥剂 3.桑杏汤—清宣温燥,润肺止咳—外感温燥证1.麦门冬汤—清养肺胃,降逆下气—①虚热肺痿②胃阴不足证⑵滋阴润燥2.玉液汤—益气滋阴,固肾止渴—消渴气阴两虚证3.增液汤—增液润燥—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⑴燥湿化痰1.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湿痰证2.温胆汤—理气化痰,和胃利胆—胆郁痰扰证⑵清热化痰1.清气化痰汤—清热化痰,理气止咳—痰热咳嗽十七.祛痰剂 2.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痰热互结证⑶润燥化痰1.贝母瓜蒌散—润肺清热,理气化痰—燥痰咳嗽⑷温化寒痰1.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寒饮咳嗽2.三子养亲汤—温肺化痰,降气消食—痰壅气逆食滞证⑸化痰息风1.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息风,健脾祛湿—风痰上扰证⑴消食化滞1.保和丸—消食和胃—食滞胃脘证十八.消食剂 2.枳实导滞丸—消导化积,清热利湿—湿热食积证⑵健脾消食1.健脾丸—健脾和胃,消食止泻—脾虚食积证十九.驱虫剂 1.乌梅丸—温脏安蛔—脏寒蛔厥证⑴燥湿和胃1.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湿滞脾胃证2.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1.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湿热黄疸证2.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3.八正散—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湿热淋证⑵清热祛湿4.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5.连朴饮—清热化湿,理气和中—湿热霍乱6.当归拈痛汤—利湿清热,疏风止痛—湿热相搏,外受风邪7.二妙散—清热燥湿—湿热下注证十六.祛湿剂 1.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⑶利水渗湿2.猪苓汤—利水,养阴,清热—水热互结证3.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水—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1.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中阳不足之痰饮⑷温化寒痰2.真武汤—温阳利水—阳虚水泛证3.实脾散—温阳健脾,行气利水—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⑸祛湿化浊1.完带汤—补脾疏肝,化湿止带—脾虚肝郁,湿浊带下2.萆解分清散—温肾利湿,分清化浊—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⑹祛风胜湿1.羌活胜湿汤—祛风,胜湿,止痛—风湿在表之痹症2.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痹症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方剂学知识点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方剂学知识点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方剂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总论一、方剂与治法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1 治法为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

1.2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方剂是体现治法的主要手段。

1.3 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

“以法统方”,包括以法组方、以法遣方、以法类方、以法释方。

2.常用治法治法是针对临床证候所采取的治疗大法,临床证候的复杂性决定了治法的多样性,清代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将诸多治法概括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2.1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外感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肿、泄泻、咳嗽、疟疾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等表证。

使用汗法要注意:辨清病邪的性质;中病即止,慎勿过量;兼顾兼夹病证;不宜久煎。

2.2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以及于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情急迫而又急需吐出之证。

使用吐法要注意:病位居上、病势急迫、内蓄实邪、体质壮实者方为适宜;易伤胃气,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吐后应调养脾胃。

2.3 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适用于邪在肠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或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

使用下法要注意:辨清病情之属性;中病即止、顾护正气。

2.4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等证。

使用和法要注意广义与狭义的区别。

2.5 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里热证、火证、热毒证以及虚热证等邪热壅盛于里之证。

使用清法要注意:不可滥用,注意顾护正气;“真寒假热”证,不可误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方剂学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方剂学表

一、解表剂功用主治病症辨证要点药物组成趣味方歌方歌1.1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麻黄(君)、甘草、桂枝、杏仁干妈贵姓?――甘麻桂杏★桂枝汤《伤寒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桂芍姜枣草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小青龙汤《伤寒论》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薄白,脉浮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半夏、五味子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防止秦琼藏草地,细洒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大青龙汤《伤寒论》发汗解表兼清郁热外感风寒,兼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

麻黄汤+石膏生姜大枣★止嗽散《医学心语》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紫苑、百部、桔梗、荆芥、白前、甘草、陈皮陈更借钱百草园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1.2辛凉解表★银翘散《温病条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风热表证)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桑菊饮《温病条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桑菊荷杏,草根更俏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肺热咳喘证)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浮数麻黄、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章节复习资料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章节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解表剂(一)概述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

适用范围:解表剂主要用治表证,故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初起,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苔白或黄、脉浮等表证者。

注意事项: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同时,凡服用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加衣被,以助汗出。

但解表取汗,以遍身微汗为最佳。

如果汗除不能遍身,或大汗淋漓,都不适宜。

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又易耗气伤津,甚则导致亡阴亡阳之变。

临证使用解表剂,必须是外邪所致的表证。

若表邪未尽,而又见里证者,需考虑先解表,后治里;若表里并重者,则当表里双解。

若外邪已经入里化热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均不宜用。

(二)辛温解表1.麻黄汤组成药物: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证候: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配伍意义:麻黄为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以发汗解表,驱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以通肺气之郁闭,为方中君药,并用来作为方名。

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故用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与麻黄伍用可增强其发汗解表之力,并能透营达卫,而除寒热、疼痛之症,为方中之臣药,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透营分之邪。

本证之喘,由肺气郁而上逆所致,麻黄、桂枝皆上行而散,故配宣降肺气、止咳平喘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炙甘草为甘缓之品,调和诸药,并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有使药而兼佐药之意。

化裁应用: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燥、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个人整理执业医考试方剂学

个人整理执业医考试方剂学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方剂是体现治法的主要手段,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

2.常用治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最早系统论述“八法”的医籍是《医学心悟》)《医学心悟》提出: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以清其胃;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以补其肺。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麻疹初起,疹点隐而不透)(主要适用于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法,使停留在肠胃的宿食、燥屎、冷积、淤血、结痰、停水等有形积滞从下窍排出的一类治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等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狭义和法是指和解少阳,专治邪在半表半里少阳证的治法。

广义和法是一种既能祛除病邪,又能调整脏腑功能的治法,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

(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舒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之法,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类治法。

(里寒证)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法,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里热证,火证,热毒证,虚热证)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疮疡臃肿)补法:是通过补益之法,恢复人体正气,治疗各种虚证的一类治法。

(补气,补血,补阴,补阳)3.组方原则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中不可或缺,且药力居首的药物。

(每一方必须有君药,君药的药味较少,君药的药量要比其作为其他种类药时药量要大。

)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重要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或针对某一症状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或减轻或消除君、臣药毒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某些病证之需,配伍少量与君药性味或作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章节复习资料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章节复习资料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章节复习资料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章节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总论【考试要求】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及常用治法2.方剂的组成3.方剂的变化4.常用剂型及其特点【要点详解】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及常用治法(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法组方”、“以法遣方”、“以法类方”、“以法释方”这四个方面,这也构成中医学所强调的“以法统方”的全部内容。

(二)常用治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吐出。

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食、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之证得到解除。

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

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

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侯。

二、方剂的组成方剂的组成原则是君、臣、佐、使。

(一)君药(主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二)臣药(辅药)有两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②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三)佐药有三种意义: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②佐制药,即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其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四)使药有两种意义:①引经药,是引导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②调和药,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另外,应注意以下两点:①方中不可无君药;②不是每首方中都君、臣、佐、使俱全。

方剂学试题库(含答案)

方剂学试题库(含答案)

方剂学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济川煎的主治病症是( )A、⼤便秘结,⼤便短少,头晕⼤眩,腰膝酸软B、⼤便不通,⼤便清⼤,头晕⼤眩,少腹冷痛C、⼤便不通,⼤便短少,头晕⼤眩,腰酸背冷D、⼤便秘结,⼤便清⼤,腰膝酸软,头⼤眩晕E、⼤便秘结,⼤便短少,头晕⼤眩,脘腹冷痛正确答案:D2、⼤⼤⼤剂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为( )A、君药B、佐助药C、使药D、反佐药E、⼤药正确答案:A3、燥湿化痰的基础⼤是( )A、⼤⼤⼤蒌散B、清⼤化痰丸C、温胆汤D、⼤陷胸汤E、⼤陈汤正确答案:E4、麻⼤仁丸的功效是 ( )A、润肠泻热,⼤⼤通便B、润肠通便,温肾益精C、攻逐⼤饮D、攻下寒积,温补脾阳E、峻下热结正确答案:A5、实脾散中的君药是 ( )A、炮附⼤B、炮⼤姜C、草果仁、⼤茯苓D、炮附⼤、炮⼤姜E、厚朴、⼤术正确答案:D6、冲任虚寒,瘀⼤阻滞的久不受孕,可选⼤( )A、桂枝茯苓丸B、桃红四物汤C、温经汤D、四物汤E、⼤化汤正确答案:C7、融宣、降、清、收于⼤⼤的⼤剂是 ( )A、定喘汤B、⼤⼤⼤汤C、⼤嗽散D、麻杏⼤⼤汤E、苏⼤降⼤汤正确答案:A8、橘⼤⼤茹汤的功⼤是 ( )A、降逆⼤呃,益⼤清热B、降逆⼤呕,益⼤温中C、降逆⼤呕,益⼤祛痰D、降逆⼤呕,益⼤养阴E、降逆⼤呕,益⼤和胃正确答案:A9、属于半夏泻⼤汤⼤药特点是( )A、逆流挽⼤B、热因热⼤C、增⼤⼤⼤D、寒热平调,⼤开苦降E、塞因塞⼤正确答案:D10、既能祛⼤湿,⼤痹痛,⼤能益肝肾,补⼤⼤的⼤剂是( )A、九味羌活汤B、六味地⼤丸C、羌活胜湿汤D、⼤珍汤E、独活寄⼤汤正确答案:E11、主治下焦瘀热互结的⼤剂是 ( )A、⼤⼤牡丹汤B、温经汤C、⼤府逐瘀汤D、⼤化汤E、桃核承⼤汤正确答案:E12、⼤承⼤汤的组成药物中⼤( )A、枳实B、⼤⼤C、⼤草D、芒硝E、厚朴正确答案:C13、⼤法⼤药体现“⼤⼤则便脓⼤愈,调⼤则后重⼤除”的⼤剂是( )A、芍药汤B、⼤芩汤C、⼤头翁汤D、败毒散E、葛根芩连汤正确答案:A14、养阴透热法的代表⼤是( )A、清营汤B、当归六⼤汤C、导⼤散D、⼤蒿鳖甲汤E、⼤补阴丸正确答案:D15、治疗破伤⼤的常⼤⼤剂是( )A、⼤活络丹B、⼤真散C、⼤秦艽汤D、消⼤散E、牵正散正确答案:B16、含有泽泻的⼤剂是( )A、⼤⼤附⼤汤B、禹功散C、济川煎D、⼤⼤汤E、麻⼤仁丸正确答案:C17、⼤于治疗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的⼤剂为( )A、达原饮B、败毒散【⼤虚外感】C、柴胡达原饮D、普济消毒饮【⼤头瘟】E、仙⼤活命饮【阳性疮疡第⼤⼤】正确答案:A18、⼤正散中⼤栀的作⼤ ( )A、荡涤邪热B、泻⼤除烦C、清泄三焦、通利⼤道D、凉⼤解毒E、清宣胸脘郁热正确答案:C19、半夏泻⼤汤的君药是 ( )A、⼤芩B、⼤连C、⼤姜D、半夏E、⼤参正确答案:D20、桂枝汤的功效是( )A、发汗祛湿 ,⼤咳平喘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C、温通⼤阳,平冲降逆D、发汗解表,宣肺平喘E、发汗解表,散寒祛湿正确答案:B21、患者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呕吐,⼤苔⼤腻,脉弦滑。

执业医师考试必备!方剂学总结

执业医师考试必备!方剂学总结

金沸草散 《太平惠民和 剂局方》 1.2 辛凉解表 7.银翘散 银翘散★ 银翘散 《温病条辨》
风邪犯肺 证
发散风寒, 伤风咳嗽, 恶寒发 降气化痰 热, 咳嗽痰多, 鼻 塞流涕,舌苔白 腻,脉浮
温病初起
辛凉透表, 发热,微恶风寒, 金银花、连翘 银花、连翘、苦桔梗、薄 银翘荷牛,桔豉穗叶草 清热解毒 咽痛, 口渴, 脉浮 荷、 竹叶、 生甘草、 荆芥穗、 根。 数 淡豆豉、牛蒡子 银翘河牛,急吃穗叶草 银翘河牛, 根。 疏风清热, 咳嗽,发热不甚, 桑叶、菊花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 桑菊杏桔连甘草荷芦根 宣肺止咳 微渴,脉浮数 薄荷、桔梗、甘草、苇根 (都除掉)。 桑菊杏姐连甘草和芦根 (都除掉 。 都除掉)。 都除掉 辛凉宣肺, 发热, 喘急, 苔薄 清热平喘 黄,脉数 发汗利水 麻黄、石膏 麻黄、石膏、杏仁、甘草、 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越婢(有)三石麻? 越婢(有 三十吗 三十吗? 越婢 有)三十吗 三:生姜、大枣、甘草。 柴葛、 石芩三桔芍羌芷。 柴哥、 石琴三姐烧枪支。 柴哥、 石琴三姐烧枪支。 注: 三指生姜、大枣、 甘草。
(加减)葳蕤草荷葱,(滋 阴)白薇豆梗红。 (加减 葳蕤草和葱,(滋 加减)葳蕤草和葱, 加减 葳蕤草和葱 滋 白薇豆更红。 阴)白薇豆更红。 白薇豆更红 姜豉葛地水, 麦葱白(七 味)。 将吃各地水, 买葱白(七 将吃各地水, 买葱白 七 味)。 。
葱白七味饮 《外台秘要》
病后阴血 亏虚,
养血解表
方类/方名 方类 方名 1.解表剂 解表剂 1.1 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 麻黄汤 《伤寒论》 麻黄加术汤 《伤寒论》 麻杏苡甘汤 《伤寒论》 大清龙汤 《伤寒论》 三拗汤 《太平惠民和 剂局》 华盖散 《太平惠民和 剂局》 2.桂枝汤 桂枝汤★ 桂枝汤 《伤寒论》 桂枝加桂汤 «伤寒论» 桂枝加芍药汤 «伤寒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复习资料1.解表剂1.1辛温解表1.麻黄汤★《伤寒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2桂枝汤★《伤寒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3小青龙汤★《伤寒论》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薄白,脉浮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4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5止嗽散《医学心语》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1.银翘散《温病条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2.桑菊饮《温病条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辛凉宣泄,宣肺平喘外感风寒邪热壅肺证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数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1.3扶正解表1.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2.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助阳解表少阳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法优良;2.1寒下1.大承气汤★《伤寒论》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数日不大便,脘腹胀满,苔黄厚干或焦黑,燥裂,脉沉有力硝大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2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泻热破瘀,散结消肿肠痈初起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舌苔黄脉,滑数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2.2温下1.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攻下寒积,温补脾阳寒积腹痛便秘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欠温,苔白,脉沉弦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2.3润下1.麻子仁丸,脾约丸《伤寒论》润肠泻热,行气通便脾约证肠胃燥热,脾津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2济川煎景岳全书》温肾益精,润肠通便肾虚便秘,精血不足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2.4逐水十枣汤(服用方法及意义)《伤寒论》攻逐水饮 1.悬饮2.水肿(实水) 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革更,干呕短气,水肿,二便不利,头痛目眩,苔滑,脉沉弦十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2.4攻补兼施黄龙汤«伤寒六书» 泄热通便,补益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舌苔焦黄,脉虚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3.1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伤寒论》和解少阳1伤寒少阳证2妇人热入血室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舌苔薄白,脉弦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2大柴胡汤★《金匮要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大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兼外攘3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胸胁胀疼,小便短少,吐酸苦水,或呕黄涎粘,干呕呃逆,舌红苔白腻蒿芩蒿芩清胆碧玉需陈夏茯苓枳竹茹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3.2调和肝脾1.四逆散★《伤寒论》透邪解郁,疏肝理气阳郁厥逆之证,肝脾气郁证手足不温,泄利,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2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胀痛逍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3痛泻要方《丹溪心法》补脾柔肝,祛湿止泻脾虚肝旺之腹痛泄泻腹痛,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痛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3.3调和肠胃1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满而不痛,呕吐肠鸣下痢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合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4.1清气分热1.白虎汤★《伤寒论》清热生津阳明气分热盛证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2.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口干,舌红少津,脉虚数竹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4.2清营涼血1.清营汤★《温病条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神烦少寐,谵语目喜开,或闭不一,斑疹隐隐舌绛干脉数清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良2.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清热解毒,凉血散瘀1热入血分证2热伤血络证身热谵语,斑色紫黑,吐血,便血衄血,尿血,舌绛,脉数犀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蓄血发狂舌质绛凉血散瘀病可痊4.3清热解毒1..黃连解毒汤《外台秘要》泻火解毒三焦火毒热盛证大热烦躁,错语不眠,口燥咽干,吐衄,发斑,痈肿疔毒,舌紅苔黃,脉數有力黄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燥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2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大头瘟恶恶寒发热,咽喉不利,舌燥口渴,头面红肿痛,目不能开,舌红苔黃,脉浮数有力普普济消毒芩连牛玄参甘桔蓝根侣升柴马勃连翘陈薄荷僵蚕为末咀3.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上中二焦邪郁生火证身身热口渴,胸膈烦热,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痛,吐衄,便秘溲赤凉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消4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清热解毒,消肿潰堅,活血止痛痈疡肿毒初起红红肿焮痛,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黃,脉数有力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一切痈毒能溃败溃后忌服用勿差2.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清泻肺热,平喘止咳肺热喘咳证气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黃泻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知芩皆可人肺热喘嗽此方施3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1.肝胆实火上炎证 2.肝胆湿热下注证头痛目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有力,胁痛口苦,耳聋耳肿,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带下黄臭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4左金丸《丹溪心法》清泻肝火,降逆止呕肝火犯胃证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黄连、吴茱萸 (6:1) 左左金连茱六一丸,肝火犯胃吐吞酸,若加芍药名戊己热泻热痢服之安5清胃散《兰室秘藏》清胃凉血胃火牙痛牙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唇舌颊腮肿痛,牙龈腐烂等,舌红苔黄,脉滑数清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清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6玉女煎《景岳全书》清胃热,滋肾阴胃热阴虚证头头痛,牙痛,牙龈出血,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玉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牛膝麦冬襄胃火阴虚相因病牙痛齿枯宜煎尝7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清热燥湿,调气和血湿热痢疾下下痢脓血,赤白相兼,或白多赤少,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腻芍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腹痛自安康1白头翁汤《伤寒论》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痢疾便便脓血,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白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味苦性寒能凉血解毒坚阴功效奇2.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解表清里协热下利证身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葛根、炙甘草、黄芩、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3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清肺化痰,逐瘀排脓肺痈身身有微热,咳嗽痰多,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黃腻,脉滑数苇苇茎汤方出千金桃仁薏苡冬瓜仁肺痈痰热兼瘀血化浊排脓病自宁4.5清虚热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养阴透热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证夜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青青蒿鳖甲地知丹热自阴来仔细辨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祛暑剂1香薷散《温病条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阴暑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泛恶,腹痛吐泻三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2六一散《伤寒直格》清暑利湿暑湿证身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泄泻六一散用滑石草清暑利湿有功效益元碧玉与鸡苏砂黛薄荷加之好3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暑热气津两伤证身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王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阴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1温中祛寒1.理中丸★《伤寒温中散寒,补气健脾脾胃虚寒证脘脘腹疼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理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2.吴茱萸汤《伤寒论》温中补虚,降逆止呕虚寒呕吐证食食谷欲呕,畏寒喜热,或胃脘痛,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3小建中汤★《伤寒论》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虚劳里急证腹腹痛喜温喜按,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虚烦心悸,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脉细弦小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7.2回阳救逆1.四逆汤★《伤寒论》回阳救逆少阴病四四肢厥逆,恶寒倦卧,腹痛下利,舌淡苔白,脉微四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泻脉微细急投此方可回阳2.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回阳救急,益气生脉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恶恶寒踡卧,四肢厥冷或身寒战慄,唇指青紫,神衰欲寐,吐泻腹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数甚或无脉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并;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7.3温经散寒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血虚寒厥证手手足厥寒,肢体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当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血虚肝寒手足冷煎服此方乐陶陶2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温阳补血,散寒通滞阴疽属于阳虚寒凝证漫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阳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8.1补气1.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益气健脾脾胃气虚证面面色恍白,语音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四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益气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脾虚挟湿证饮饮食不化,胸脘痞满,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参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3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饮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恍白,大便稀溏.脱肛,子宫脱垂,久泄久痢,崩漏,气短乏力.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补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4生脉散《医学启源》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