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案件查处案例分析题集-治安案件真实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治安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治安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例涉及一起因邻里纠纷引发的治安违法行为。

甲乙两家相邻而居,甲家养了一只狗,乙家则养了一只猫。

由于两家狗狗和猫咪性格活泼,时常在家中乱跑,导致两家宠物时常发生争斗。

经过多次调解无果,矛盾愈发激化。

一日,甲家狗狗再次闯入乙家,乙家主人发现后,一怒之下拿起木棍打伤了甲家狗狗。

甲家认为乙家故意伤害其宠物,要求乙家赔偿损失。

乙家则认为甲家狗狗经常闯入其家,对其家庭生活造成影响,自己有权制止。

双方因此发生争执,甲家遂报警。

二、案件分析1. 违法行为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本案中,乙家主人用木棍打伤甲家狗狗的行为,属于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责任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前款行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乙家主人的行为造成甲家狗狗受伤,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因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乙家作为猫咪的饲养人,对猫咪造成的损害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 调解与和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法律科普打架案例分析题(3篇)

法律科普打架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案情简介:甲、乙两人系邻居,因两家小孩玩耍时发生争执,甲觉得乙的小孩太顽皮,于是对乙进行了指责。

乙觉得甲侮辱了自己,遂与甲发生争执。

争执过程中,甲挥拳打了乙一拳,乙也不甘示弱,还击了甲一拳。

双方打斗过程中,甲的头部受到撞击,导致轻微脑震荡。

事后,甲报警,乙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问题:1. 甲、乙两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2. 若构成犯罪,应当如何定性?3. 若不构成犯罪,应当如何处理?二、法律分析1. 甲、乙两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本案中,甲、乙两人因争执而发生肢体冲突,甲挥拳打了乙一拳,乙还击了甲一拳。

虽然双方均未造成对方严重伤害,但甲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2. 若构成犯罪,应当如何定性?本案中,甲、乙两人的行为属于故意伤害罪的范畴。

甲挥拳打了乙一拳,乙还击了甲一拳,双方均具有伤害对方的故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本案中,甲的行为属于轻微伤害,因此,对甲可以依法从轻处罚。

3. 若不构成犯罪,应当如何处理?本案中,甲、乙两人的行为虽未构成犯罪,但已违反了治安管理秩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殴打他人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因此,对甲、乙两人可以依法给予行政拘留处罚。

三、法律科普1. 打架斗殴的法律后果打架斗殴是违法行为,严重者可能构成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殴打他人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治安案件查处

治安案件查处

第八部分治安案件查处案例题附录一案例一:聋哑人郭某和聋哑人谢某某在一大街的行人道上行走时,看见一肩挎小包的女士在前面走,二人使了眼色,便靠上去,乘其不备,郭某抢了该女士的小包,递给谢某某,二人分别向前跑去,后被过路行人追上,扭送派出所。

二人是否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案例二:又聋又哑的人杨某某,于春节前,从农村自己家里装了两提包土特产欲送往市里的叔叔家。

从县城长途车站准备乘车进市,买票后排队上车。

这时,负责检查“三品”的民警叫他把提包拿过来,接受检查,杨某某似乎“置之不理”,民警即走过去一边拿起他的一个提包,一边说要接受“三品”检查,杨某某一看民警拿他的提包,以为不允许带许多东西,要没收提包,即抢过提包就跑,民警见此人不接受“三品”检查,又提起包要跑,断定提包里有问题,随即叫了另外一个民警朝杨某某追去,将杨某某追上后带到车站派出所,经询问得知,该杨系聋哑人。

杨某某是否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案例三:9月的一天,村民崔某与邻里发生纠纷,非常生气,气愤之中,手持一木棍,冲到邻居林某某家,将林家的桌子、镜子等物品砸坏,物品折价400元左右。

民警将其传唤到派出所接受讯问,崔某正在被讯问时,突然语无伦次,两眼发呆,精神异常。

经鉴定,崔某系精神分裂症。

经查,崔某家族有精神病史,其本人精神一直正常,此次因受刺激而发病。

崔某是否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案例四:马某某与妻子江某在自己居住的街巷设一饮食小排挡。

后章某与妻子郭某在其邻边也设一饮食小排挡。

2000年4月的一天下午约3时左右,马某某与一朋友在自家排挡吃饭、喝酒后,坐在凳子上唠唠叨叨,自言自语几分钟,然后起身拿了一把菜刀,二话不说,朝章某背上砍一刀,将其砍伤。

章某被送到医院治伤,经鉴定系轻微伤。

马某某当即被派出所依法传唤,接受讯问时,不能说明发生的事。

事后,马某某的妻子江某向派出所提供了两年前省精神病院的精神病鉴定证明:马某某系“酒精性精神障碍”(即酒精所致间歇性精神病)。

公交车上治安案件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公交车上治安案件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公交车上治安案件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案例:2018年12月27日12时30分许,陈某荣在海口市港澳开发区登上了一辆30路公交车准备前往海口西站。

该车驾驶员为海口公交集团公司司机符某明,陈某荣上车后因车费问题和符某明发生了争执,当车行驶至海口西站时符某明提醒陈某荣下车,陈某荣没有理会。

约13时50分许,该车行驶至海甸岛五西路万福新村附近时,陈某荣来到驾驶座旁边质问符某明耽误其时间,并将驾驶座上方悬挂的一面国旗扯下扔在地上。

符某明要求陈某荣把国旗捡起来,陈某荣在车辆仍在行驶过程中用手朝符某明的左侧脸上打了一巴掌,符某明立刻采取制动措施将车停稳后报警,并关闭车门等候公安民警将陈某荣抓获。

分析:殴打公交车司机的行为可以被追究与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相对应的刑事责任,对于此类行为,可以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

如司机本人受到人身损害,则可追究肇事者的民事责任;如果公交公司的车辆受损,公交公司也可以依法要求肇事者赔偿相应的损失。

在本案中,法院经审理判定肇事者陈某荣无视国法、不顾公共安全,殴打正在行驶过程中的公交车的驾驶员,其行为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在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量刑范围内判处4年有期徒刑。

治安管理处罚案例分析

治安管理处罚案例分析

治安管理处罚案例分析案例一:盗窃行为及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盗窃行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财物的违法行为。

我国法律对盗窃行为给予了严厉的处罚。

在某市某小区,李某因为未能顺利找到就业,面临经济困难,为了生活所迫,屡次盗窃他人私人财物。

不料,在一次盗窃时被小区物业发现并报警。

警方迅速介入,将李某抓获,并通过现场勘查和调查取证等手段,确认了他的盗窃事实。

根据事实和证据,李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构成了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盗窃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是根据所盗物品的价值和犯罪情节来决定的。

据了解,李某盗窃的物品总价值在五百元左右,并且他是因为面临经济困难才进行盗窃行为,具有强烈的非法占有目的,但又没有使用暴力、恶劣手段,对社会危害性较低。

基于以上情况,警方对李某进行了相应的惩罚,依法判处其行政拘留十五日,并处以罚款五百元的处罚。

这一案例体现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以及对不同案例的因案制宜的原则。

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下,施行有力的治安管理处罚制度,一方面维护了社会治安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案例二:聚众滋事行为及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聚众滋事是指三人以上的人共同进行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或者使用暴力、恶劣手段对他人进行殴打、侮辱、威胁等违法行为。

这类行为在社会中受到严厉禁止和处罚。

近期,某市某大街上突发了一起聚众滋事事件。

在该事件中,大约十名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手持棍棒、砖块等工具,在公共场所肆意打砸,辱骂过往行人,破坏社会秩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地警方迅速调查此事,并通过监控录像、证人证言等相关证据,确认了该团伙的违法事实。

根据法律规定,聚众滋事属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行为。

经过审查,警方发现该团伙成员中有两人是主要犯罪分子,其余为跟从者。

主要犯罪分子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和其他违法活动获取暴力工具,其行为涉及到人身伤害和公共财物的破坏。

治安案件法律分析(3篇)

治安案件法律分析(3篇)

一、引言治安案件是指在社会治安管理中,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治安管理法规,扰乱公共秩序,侵犯公民人身、财产安全,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案件。

治安案件的法律分析对于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治安案件为例,对治安案件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二、案例背景某市某区居民张某,因邻里纠纷,与邻居李某发生争执。

在争执过程中,张某用拳头猛击李某头部,导致李某受伤。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对张某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作出了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

三、案件分析1.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治安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的;(二)侵犯他人人身、财产权利的;(三)妨碍公务的;(四)破坏社会秩序的。

”张某的行为符合该法条中“侵犯他人人身、财产权利”的描述,因此,张某的行为构成治安违法行为。

2.公安机关对张某作出的行政拘留处罚决定是否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责令停产停业、关闭、限制从业等。

”公安机关对张某作出的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符合法律规定,属于合法行为。

3.张某是否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张某对公安机关作出的行政拘留处罚决定不服,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案件查处案例分析题集

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案件查处案例分析题集

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案件查处案例分析题集1、回避——案情:纺织女工林某因与工友袁某发生口角而怀恨在心,回家后将此事用手势告知了聋哑的丈夫许某,并要丈夫教训袁某为自己出气。

因丈夫不认识袁某,自己又不好出面,林某又要与其共同生活的13岁的小姑许某某一同前去,指认袁某并作帮手。

次日晚,许某及其妹许某某拦下晚归的袁某,对其拳打脚踢。

经医疗诊断,袁某身上多处受伤,伤势轻微。

袁某报案后,A区公安分局派民警肖某负责此案。

但袁某以肖某系林某的同学,两人交往甚密为由,申请肖某回避。

问题:(1)肖某是否应当回避?为什么?其是否回避由谁来决定?(2)对于林某、许某、许某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2、殴打他人——案情:某村村民杨某,因怀疑本村农民周某(被侵害人)盗窃其食杂店里现金30元,随即到被侵害人家里找其质问,并将被侵害人拖至自己店里,当众威胁说:“你如果不把钱交出来,就把你的皮剥掉”等。

当被侵害人否认偷钱时,杨某朝他的脸部打了一巴掌,并随后拿出绳子欲将其捆绑,被他人劝阻,被侵害人因在杨某的食杂店里被逼还款,自感没脸见人,回家后服农药自杀,经抢救脱险。

公安机关在处理本案时,认定杨某殴打他人的行为属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第1款的规定,处以行政拘留十日,并处200元罚款。

但是,其后杨某一直拒绝缴纳罚款,因此,经县级公安机关批准后又对其处以了五日行政拘留。

问题:以上公安机关的各项处罚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3、故意伤人还是正当防卫?案情:某日下午,某村村民朱某因砌围墙与邻居谢某某、高某某、徐某某发生争执,在争吵中双方用石头、砖块对砸。

朱某被砸伤头部后即回家拿一菜刀返回现场。

到现场后朱某并没有使用菜刀,双方仍用石块对砸。

但因对方人多,朱某抵挡不住,即跑离现场,另三人紧追不放,并用竹子、木棍、锄头将朱某打成轻微伤。

某公安派出所根据双方斗殴的事实,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分别对谢某某、高某某、徐某某以及朱某作出了五百元以内不等的罚款决定。

治安处罚法案例分析

治安处罚法案例分析

治安处罚法案例分析案例一:市一酒吧举办了一场夜间演出,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来观看。

在演出过程中,有几名观众因过度饮酒产生争执,引发了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当地治安部门接到报警后立即前往现场处理,将打斗者控制,其他闹事者予以劝阻。

经对双方当事人调查、现场勘验等一系列调查取证工作后,对其中肇事者按照治安处罚法进行处罚。

首先,该案件涉及的行为属于扰乱公共秩序,违反了治安管理规定,应予以处罚。

根据《治安处罚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可处以警告、罚款或者行政拘留等处罚。

其次,在确定处罚的程度上,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肇事者是否具有前科,他们的行为对公共秩序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以及他们是否具备悔过自新的可能等。

根据《治安处罚法》的规定,可以酌情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最后,根据案情所涉及的违法行为情节和社会影响,治安部门决定对当事人进行行政拘留处罚,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给予当事人以惩罚并起到警示作用。

案例二:市地铁站发生了一起盗窃案。

据地铁站工作人员报告,一名男子趁乘客不注意时,将一名乘客的手机从背包中偷走,并迅速离开现场。

事后,地铁站工作人员将可疑人员的行为通过监控录像保存下来,并向公安部门报案。

公安部门接到报案后,针对案件展开调查。

通过监控录像的分析以及现场勘查,公安部门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展开了捕捉工作。

几天后,嫌疑人被抓获,并在供述中承认了盗窃行为。

根据《治安处罚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盗窃行为属于扰乱社会治安行为,可处以警告、罚款或者行政拘留等处罚。

考虑到嫌疑人在事后归案并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公安部门决定给予其行政拘留,以给予嫌疑人以惩罚并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以上是两个典型的案例分析,展示了治安处罚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治安处罚法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公安机关在执行时应权衡各种因素,确保处罚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威慑力,以实现法律的目标。

同时,公民也应遵守治安管理规定,自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共同建设和谐安全的社会。

治安管理法律案例分析全(3篇)

治安管理法律案例分析全(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小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区居民数量不断增加,邻里纠纷也随之增多。

2021年5月,小区内发生了一起邻里纠纷案,引起了小区居民的关注。

以下是该案件的基本情况:甲某和乙某系同一栋楼的邻居,甲某住在8楼,乙某住在9楼。

因两家孩子年龄相仿,两家时常互相照应。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家之间因孩子玩耍、噪音等问题产生了一些矛盾。

2021年4月,甲某家的孩子在家中玩耍时,不慎将乙某家的窗户玻璃打碎。

乙某认为甲某家的孩子故意损坏其财产,遂与甲某发生争吵。

此后,两家关系逐渐恶化,矛盾升级。

二、案件经过2021年5月,甲某家在装修时,因施工噪音影响了乙某家的休息。

乙某多次上门理论,要求甲某停止装修,但甲某认为装修时间已向物业报备,并无不当。

双方协商不成,乙某遂报警。

民警到达现场后,了解到双方矛盾的原因,遂对甲某进行批评教育,要求其注意施工时间,尽量减少噪音对乙某的影响。

同时,民警也对乙某进行劝说,让其理解甲某装修的必要性。

在民警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甲某承诺在装修期间尽量减少噪音,乙某也表示理解。

然而,在装修过程中,甲某并未完全遵守承诺,噪音仍然对乙某家的休息造成了一定影响。

乙某再次报警,民警再次赶到现场进行调解。

在民警的见证下,甲某和乙某签订了一份《邻里关系协议》,约定甲某在装修期间必须采取降噪措施,并赔偿乙某因噪音造成的损失。

三、法律分析1. 《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扰乱公共秩序,致使工作、生活、学习、休息受到严重影响,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本案中,甲某和乙某因邻里纠纷导致矛盾升级,甲某在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影响了乙某的正常休息,已构成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民警对甲某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其采取降噪措施,是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治安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治安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20年6月15日,某市XX区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

受害人李某(男,25岁)与嫌疑人张某(男,27岁)因琐事发生争执,张某持刀将李某刺伤。

案件发生后,李某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张某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二、案件调查1. 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

2. 通过现场勘查、调查走访、询问目击者等手段,专案组初步查明以下事实:(1)2020年6月15日18时,李某与张某在某小区门口发生争执,双方情绪激动。

(2)张某持刀将李某刺伤,造成李某左侧胸部开放性损伤,右侧胸部闭合性损伤,经鉴定构成重伤二级。

(3)张某作案后,逃离现场,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三、案件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之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构成故意伤害罪。

张某的行为已触犯刑法,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案件处理1. 公安机关依法对张某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2.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张某提起公诉。

3. 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此案,根据张某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以及张某的认罪态度,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五年。

4. 同时,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张某作出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五、案例分析1. 本案中,张某因琐事与李某发生争执,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持刀将李某刺伤,造成李某重伤二级。

张某的行为严重侵犯了李某的人身权利,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2. 公安机关在案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依法对张某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确保了案件及时得到处理。

3.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张某提起公诉,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此案,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五年,体现了我国法律对故意伤害行为的严厉打击。

4. 同时,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张某作出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进一步强化了对张某的行政处罚。

5. 本案警示我们,在日常交往中,要注重沟通、理解和宽容,避免因琐事发生争执,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治安管理处罚法案例题库1

治安管理处罚法案例题库1

四、案例分析题(17题)一、2007年3月5日,A县公安局110接到群众举报电话,反映某夜总会有卖淫嫖娼活动。

当晚县公安局派民警对该夜总会进行突查。

民警李某带实习生张某在二个包房查获二对神情慌乱、衣冠不整的男女,并现场提取了散落在隐蔽处的安全套等物。

随后即口头传唤将4名男女带至公安局,补办了传唤证,期间甲欲向家人告之去处被拒绝。

经过调查,证实了该4名男女实施了卖淫嫖娼行为,其中甲是B县来的出差人员。

调查还证实两名卖淫女均已获取嫖资。

县公安局对此案作出了如下处理:对2名男子以嫖娼为由分别处5000元罚款;对2名女子以卖淫为由分别处拘留十日;处罚决定作出以后,公安局当场收缴了罚款,同时立即将2名男子送达拘留所执行拘留。

甲不服申请复议,并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李某回答:“等拘留执行完毕后,自己去市公安局复议去吧”请指出公安机关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实施检查应由两名以上民警进行(实习生未取得执法资格)。

(2)未出示检查证。

对夜总会进行检查,属于接举报后事先部署的工作,应出示检查证。

(3)口头传唤后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无需补办传唤证。

(4)未将传唤原因和处所通知被传唤人家属。

(5)对2名男子单处5000元罚款错误。

(6)对男女同责不同罚,处罚显失公正(7)罚款2000元以上,未告知听证权利。

(8)一律当场收缴罚款错误。

只有甲符合当场收缴罚款的条件。

(9)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决定,未通知被处罚人家属。

(10)剥夺被处罚人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并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权利二、2007年4月20日,甲某因琐事纠纷殴打乙某,造成乙脸部皮肤挫伤,被邻居丙某看到。

丙某当场向当地派出所报案,指证了甲殴打乙的事实,同时由于丙与甲素来有隙,丙称甲妻亦参与殴打乙。

为此,甲某对丙有气,想报复丙某,由于丙某人高马大,甲某不敢当面与之叫板,但丙某的老婆丁某弱不禁风,于是想报复丁某。

当日,丁某路过甲某的家门口,甲某就以丙某到派出所作证,说他坏话为由,将丁打了一顿,丁去医院检查伤势较重。

公安部“三考”题库(治安处罚法案例分析题)

公安部“三考”题库(治安处罚法案例分析题)

公安部“三考”题库(治安处罚法案例分析题)案例一2006年8月31日2时10分,张甲(男,1988年6月16日生,无前科劣迹)伙同张乙(男,1990年8月31日生,无前科劣迹)在某省某市某区王某家,采取撬窗入室的方式,窃得人民币1000元和手机一只。

当张甲、张乙行至离王某家100米的小路时,被巡逻民警李乙、朱丙发现。

两民警经当场盘问检查,并经该派出所当日值班的副所长陈某批准,于2时56分将张甲、张乙带至派出所继续盘问,民警将张甲、张乙轮流放进侯问室,以轮流对两人继续盘问,至当日14时50分,张甲、张乙终于交待了作案经过。

请问:1、请根据《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分析本案中对张甲、张乙的继续盘问正确与否,并写出执法依据。

2、经鉴定,涉案手机价值人民币1100元。

如果该省规定的盗窃数额较大的标准为成年人2000元、未成年人3000元。

请问对张甲、张乙应该如何处理?处理依据是什么?答:1、张甲、张乙携带的物品可能是赃物,符合《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第八条第(四)项规定的情形,对张甲和张乙可以继续盘问。

当时张乙未满十六周岁,根据《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第十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对张乙的继续盘问必须在带至公安机关之时起的四小时以内盘问完毕,且不得送入侯问室。

因此本案中,民警对张乙继续盘问的时间长达近十二小时,超过了四小时,且将张乙送入侯问室,这两点都是错误的。

2、因张乙作案时,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其有盗窃行为,但未达到追究刑事责任年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四款之规定,对张乙不予刑事处罚,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在实践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第四十九条之规定,可以对张乙作出行政拘留的治安管理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之规定,对张乙不执行行政拘留。

张甲作案时系成年人,且盗窃数额为2100元,已超过2000元,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对张甲应当采取强制措施;张甲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涉嫌盗窃罪,证据确凿充分,侦查完毕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之规定,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治安案件案例

治安案件案例

治安案件案例【篇一:治安案件案例】治安案件案例(执法资格题库)案例一:方某,某地养殖专业户。

由于方某鱼塘内的鱼常在夜间被偷,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余元。

2005年6月,方某请来本村电工汪某在鱼塘周围设置了电网,每到傍晚便将电网通电,2006年4月某晚,方某和汪某正在鱼塘内喝酒,忽然听到一声惨叫,方某连忙拉闸断电。

二人出门查看,发现村民赵某被击倒,方某遂找来一辆农用车,将赵送往医院。

因抢救及时,赵某短暂休克之后,即苏醒过来,后恢复正常。

公安机关在向赵某调查取证时,赵某称去年五一曾在此偷过鱼,到市场上卖了200元钱,经查证属实。

【问题】对涉案人员的行为、财物应如何认定、处理?(10分)【答案要点】1.方某、汪某擅自安装使用电网的行为,且一直处于持续状态,(1分)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7条的规定,依法应予处罚。

(1分)2.汪某帮助方某在鱼塘周围私设电网,与方某构成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1分),应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7条规定分清责任,分别处罚。

(1分)3.方某、汪某对电伤赵某的行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分)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分)4.赵某的盗窃行为在6个月内未被公安机关发现。

(1分)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2条规定,不再处罚。

(1分)5.赵某盗窃行为的200元非法所得,(1分)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1条第二款规定,应当追缴退还。

(1分)案例二:南某与曾某素来不和。

一天中午,南某与曾某因公用水池用水问题,发生争执,并相互扭打,被邻居拉开。

南某丈夫孙某下班回家,听说妻子与曾某吵架,拉起妻子找到曾某骂架,并捡起过道上一把破菜刀递给妻子南某,说“揍她,砍她,坐牢老子去”,南某乘曾某不备,举起菜刀往曾某背上、头上砍去,造成曾某头部损伤,经鉴定系轻微伤。

派出所民警经调查,认定上述情况属实,但如何处理,形成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南某、孙某与曾某系邻居关系,只能调解处理;另一种意见认为,可以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且应当分别处罚南某、孙某。

高校校园治安案件案例分析

高校校园治安案件案例分析

高校校园治安案件案例分析具体案例某校同一宿舍的何某一与何某二因口角发生打斗,过程中何某一持水果刀将何某二划伤。

事件发生后,何某二被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经初步检查为软组织伤,医嘱无需住院。

为慎重起见,留院观察。

目前,公安机关正在对事件双方当事人教育和调解,待家属到场确认。

一、打架斗殴犯什么罪,看具体行为性质:1、如果仅仅是故意伤害性质,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犯罪,如果致人轻伤以上的,涉嫌“故意伤害罪”;2、如果是随意殴打他人的性质,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犯罪,如果致人轻微伤以上、或者持械随意殴打他人的,涉嫌“寻衅滋事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3、如果是双方聚众斗殴的,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犯罪,双方一般五人以上的,涉嫌“聚众斗殴罪二二、聚众斗殴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1、多次聚众斗殴的;2、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3、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打人也是有成本的4、持械聚众斗殴的。

三、打架的成本有多高1、轻微伤的打架成本二5日至15日拘留+500元至1000元罚款+医药费、误工费等赔偿+因拘留少挣的工资。

轻微伤是造成局部组织、器官结构的轻微损害或轻度短暂功能障碍的损伤。

一般轻微伤愈合后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容貌体态无影响或影响轻微。

2、轻伤的打架成本二3年以下有期徒刑+赔偿金+医药费、误工费等赔偿+因判刑少挣的工资。

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轻微伤害的损伤。

3、重伤的打架成本二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经济赔偿+社会及家庭严重影响。

重伤是指机体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或功能严重障碍。

根据中国刑法第85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伤害可定为重伤。

治安管理案例分析(已审)

治安管理案例分析(已审)

治安管理案例分析题1、李某系社会闲散人员,一日来到同村张某开设的商店里向张某要酒喝,因李某经常要东西不给钱,张某气愤没有给李某,李某恼怒之下将张某店铺门窗玻璃打碎扬长而去。

随后张某报警,派出所民警出警后见只是打碎几块玻璃,于是想通过调解解决此案。

请问:如果你是该案的承办人,鉴于李某的上述行为该如何处理?2、田某,女,因盗窃油气管道设施行为被正在巡逻的公安民警抓获。

在询问时,江某称此举是为给仅八个月的儿子买营养品,经查属实。

此外,田某还向公安机关提供了林某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的情况,公安机关根据其所提供线索,成功侦破了林某伪造国家机关印章案。

最后,公安机关综合田某的行为表现,认为对田某应减轻处罚,依法处以5日行政拘留并执行。

问:公安机关对田某的处罚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3、2001年7月,王某从警校毕业被分配进入某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工作。

2005年10月,王某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并取得法学学士学位。

王某于同年年底被调入市局法制科,从事治安案件的法律审核工作。

2006年7月13日,王某在审核一起卖淫嫖娼案件的案卷时,发现治安支队办案民警提供的案卷手续完备,程序合法,拟作出的处罚决定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证据方面虽然只有卖淫女的三次陈述和嫖客的二次陈述材料,但二人的陈述内容完全相互一致,没有任何矛盾。

于是,王某就立即打电话通知治安支队办案民警,案卷已审核完毕,同意对二人分别作出行政拘留五日和罚款五百元的拟处罚意见。

请问:王某的意见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4、2006年7月25日,张某在卖西瓜时与前来买西瓜的钟某发生冲突,相互撕打,将钟某打成轻微伤,当天被某县公安局城关镇派出所带到该县行政拘留所。

7月27日,派出所民警刘某将该县公安局作出的对张某行政拘留五天的处罚决定书送达张某。

张某表示不服,依法提出行政复议。

复议机关经审查很快便作出了撤消某县公安局对张某行政拘留五天的处罚决定,并责成该县公安局依法追究执法过错者的责任。

治安管理案例分析(已审)

治安管理案例分析(已审)

治安管理事例剖析题1、李某系社会闲散人员,一日到达同村张某开设的商铺里向张某要酒喝,因李某常常要东西不给钱,张某生气没有给李某,李某愤怒之下将张某商铺门窗玻璃打坏拂袖而去。

随后张某报警,派出所民警出警后见不过打坏几块玻璃,于是想经过调停解决此案。

请问:假如你是该案的包办人,基于李某的上述行为该如何办理?2、田某,女,因盗窃油气管道设备行为被正在巡逻的公安民警捕获。

在咨询时,江某称此举是为给仅八个月的儿子买营养品,经查真实。

别的,田某还向公安机关供给了林某假造国家机关印章的状况,公安机关依据其所供给线索,成功侦破了林某假造国家机关印章案。

最后,公安机关综合田某的行为表现,以为对田某应减少处罚,依法处以 5日行政拘禁并执行。

问:公安机关对田某的处罚能否合法?说明原由。

3、2001年7月,王某从警校毕业被分派进入某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工作。

2005年10月,王某经过自学考试获取大学本科学历,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

王某于同年年底被调入市局法制科,从事治安案件的法律审察工作。

2006年7月13日,王某在审察一起卖淫嫖娼案件的模卷时,发现治安支队办案民警供给的模卷手续齐备,程序合法,拟作出的处罚决定有明确的法律依照,凭证方面固然只有卖淫女的三次陈说和嫖客的二次陈说资料,但二人的陈说内容完整互相一致,没有任何矛盾。

于是,王某就立刻打电话通知治安支队办案民警,模卷已审察完成,赞同对二人分别作出行政拘禁五日和罚款五百元的拟处罚建议。

请问:王某的建议能否正确?请说明原由?4、2006年7月25日,张某在卖西瓜时与前来买西瓜的钟某发生矛盾,互相撕打,将钟某打成稍微伤,当日被某县公安局城关镇派出所带到该县行政拘禁所。

7月27日,派出所民警刘某将该县公安局作出的对张某行政拘禁五天的处罚决定书送达张某。

张某表示不服,依法提出行政复议。

复议机关经审察很快便作出了取消某县公安局对张某行政拘禁五天的处罚决定,并责成该县公安局依法追查执法过失者的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案件名称及案例分析

治安管理处罚法案件名称及案例分析

案件二:张某赌博案
案情简介
张某在一家棋牌室赌博,被警方当场抓获。警方在调 查中发现,张某已经多次参与赌博活动,且赌资较大
案件二:张某赌博案
案件二:张某赌博案
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0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条件的,或者参与赌博赌资 较大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并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案件三:刘某非法持有管制刀具案
案例分析
本案中,刘某醉酒后非法携带管制刀具进入公共场所,已经构成了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 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进入公共场所的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 ,刘某应当受到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
THANKS 感谢恩师
案件一:王某殴打他人案
案件一:王某殴打他人案
案例分析
本案中,王某动手殴打他人,导致对方轻伤,已经构成了故意伤害罪。根据《治安管理处 罚法》的规定,王某应当受到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的处 罚。由于王某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因此还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
案件二:张某赌博案
案件二:张某赌博案
案件二:张某赌博案
案例分析
本案中,张某多次参与赌博活动,且赌资较 大,已经构成了为赌博提供条件和参与赌博 的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 张某应受到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 罚款的处罚。如果情节严重,还应当受到十 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三千 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案件二:张某赌博案
3
案件三:刘某非法持有管制刀具案
案件三:刘某非法持有管制刀具案
案件三:刘某非法持有管制刀具案
案情简介
刘某在一酒吧内醉酒后,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把管制刀具挥舞,引起群众围观和恐慌。警方 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将刘某带走调查

治安法律案例分析材料(3篇)

治安法律案例分析材料(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22年3月,某市A区居民李某因邻里纠纷,与邻居张某发生争执。

争执过程中,李某情绪激动,用拳头击打张某的头部,造成张某轻微脑震荡。

张某报警后,警方迅速出警,将李某带回公安机关调查。

二、案件事实1. 争执起因:李某与张某因邻里房屋修缮问题产生矛盾,双方在沟通过程中未能达成一致,导致情绪激动。

2. 违法行为:李某在争执过程中,情绪失控,用拳头击打张某的头部,造成张某轻微脑震荡。

3. 受害情况:经法医鉴定,张某所受伤害为轻微脑震荡,无需住院治疗。

三、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四、案例分析1. 案件性质:本案属于治安案件,李某的行为侵犯了张某的人身权利,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违法行为。

2. 法律适用:根据案件事实,李某的行为符合“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构成要件,应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

3. 责任认定:李某的行为主观上存在过错,客观上实施了违法行为,造成了张某的轻微伤害,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处罚建议: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李某的行为,建议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五、案件启示1. 加强法制教育:社会各界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维权,避免因一时冲动而触犯法律。

2. 化解矛盾纠纷:基层组织和相关部门应积极化解矛盾纠纷,避免小事化大,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公安机关应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总结本案是一起典型的邻里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

通过对本案的分析,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加强法制教育、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的重要性。

同时,也提醒广大公民,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要冷静处理,依法维权,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治安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治安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治安案例分析题及答案在日常生活中,治安案件时有发生,这些案件对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治安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起治安案例,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案例描述:某市某小区连续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件,居民对此感到恐慌和不安。

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这些盗窃案件多发生在未安装防盗窗、未加装门锁的住户家中,而且大多发生在深夜。

犯罪嫌疑人通常是趁着住户熟睡时,通过窗户或门口进入屋内实施盗窃。

经过调查,警方发现这些犯罪嫌疑人大多是附近小区的居民,他们因为吸毒成瘾,生活困难,所以才会选择实施盗窃行为。

分析及答案:针对这一案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给出相应答案:1. 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首先,居民在安全防范意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部分居民没有安装防盗窗、门锁,这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因此,需要加强社区治安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引导他们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2. 社区巡逻和监控设施不完善,其次,针对深夜发生的盗窃案件,社区巡逻和监控设施也存在不足。

因此,需要加强社区警务力量,增加巡逻频次,提高社区监控设施的覆盖范围,加大对犯罪嫌疑人的监控力度。

3. 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帮扶,对于因吸毒成瘾、生活困难而实施盗窃的犯罪嫌疑人,社会应该给予相应的帮扶和救助。

可以加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帮助这些人重新融入社会,摆脱犯罪的诱惑。

综上所述,针对这一治安案例,我们需要从加强居民安全防范意识、完善社区巡逻和监控设施、加强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帮扶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治安案件,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稳定。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我们的社区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环境。

法律处罚偷拍案例分析题(3篇)

法律处罚偷拍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李某,男,28岁,某市某区居民。

2021年3月,李某在公共场合使用手机偷拍一名女性,并将其上传至网络。

被偷拍女性发现后,立即报警。

经调查,李某承认其偷拍行为,并表示对被偷拍女性造成了严重的精神伤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对李某进行了处罚。

二、案件分析1. 案件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本案中,李某使用手机偷拍他人,并将偷拍内容上传至网络,其行为符合上述法条第六项的规定,属于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

因此,公安机关对李某的行为进行了治安管理处罚。

2. 案件性质本案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治安案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李某在公共场合偷拍他人,并将偷拍内容上传至网络,侵犯了被偷拍者的隐私权。

因此,李某的行为不仅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还违反了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3. 案件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对李某进行了处罚。

具体处罚措施如下:(1)给予李某五日行政拘留;(2)对李某处以五百元罚款。

同时,公安机关对李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其删除网络上的偷拍内容,消除不良影响。

三、案例启示1. 提高法律意识本案警示人们要增强法律意识,尊重他人隐私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安案件查处案例分析题集目录1、回避 (1)案情 (1)问题 (1)(1)肖某是否应当回避?为什么?其是否回避由谁来决定? (1)(2)对于林某、许某、许某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1)2、殴打他人 (1)案情 (1)问题 (2)以上公安机关的各项处罚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2)3、故意伤人还是正当防卫? (2)案情 (2)问题 (2)谢某某、高某某、徐某某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 (2)4、警察李某行为是否合法? (2)案情 (2)问题 (3)(1)对于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3)(2)警察李某不予开具清单的是否合法? (3)(3)刘某和钱某归还物品的要求是否合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这批被扣押的物品应怎样处理? (3)5、招摇撞骗 (3)案情 (3)问题 (4)贾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应当怎样处理? (4)6、警察行为是否合法? (4)案情 (4)问题 (4)(1)本案中,公安机关的哪些做法不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 (4)(2)对于违法的公安机关及其警察应该怎样处理? (4)7、为吸食毒品提供便利并通风报信 (4)案情 (4)I问题 (5)8、不服处罚怎么办? (5)案情 (5)问题 (5)(1)公安机关对申某的处罚是否正确?其拒绝申某的听证要求是否合法? (5)(2)申某知仍不服处罚可以选择哪些救济途径? (5)9、是违法还是犯罪? (5)案情 (5)问题 (6)张某和吴某的应当如何定性?应给予怎样的处理? (6)10、群体性事件 (6)案情 (6)问题 (7)对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应采取什么措施?根据《治安处罚法》公安机关应对此事件如何处理? (7)11、违规种植罂粟 (7)案情 (7)问题 (7)(1)公安机关对金某某的处罚是否合法? (7)(2)公安机关拒绝暂缓执行拘留是否正确? (7)12、私拆信件,侵犯个人隐私 (7)案情 (7)问题 (8)对于陈某、张某的行为公安机关应当怎样处理? (8)13、撞骗 (8)案情 (8)问题 (8)公安机关对沈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8)14、教唆容留卖淫 (8)案情 (8)问题 (9)(1)崔某、杨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9)(2)孙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9)15、损毁公私财物后达成调解协议未履行 (9)案情 (9)问题 (9)II(1)依照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对哪些案件可以调解处理? (9)(2)戚某所称派出所无权再过问是否正确?为什么? (9)16、未成年人违法 (9)案情 (9)问题 (10)(1)公安机关对黄某的能否实施治安处罚?为什么? (10)(2)公安机关应当如何处理? (10)(3)现张某向黄某的父母提出赔偿要求,能否实现?为什么? (10)17、精神病人故意伤害 (10)案情 (10)问题 (10)(1)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精神病人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10)(2)是否应对王某处罚?请说明原因。

(10)18、教唆行窃 (10)案情 (10)问题 (11)(1)姜某的行为是否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应如何处理? (11)(2)吕某的行为是否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又该如何处理? (11)19、伪造兜售 (11)案情 (11)问题 (11)(1)公安机关认定对江某应减轻处罚是否合法?依据何在? (11)(2)公安机关对江某的处罚决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11)20、打击足球流氓 (11)案情 (11)问题 (12)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所人上述处罚是否合法?请说明理由。

(12)21、用违法行为制止违法行为? (12)案情 (12)问题 (13)(1)公安机关抓获汪某的行为对吗? (13)(2)公安机关应如何处理方某? (13)22、诽谤诬告 (13)案情 (13)问题 (13)(1)公安机关可否对丁某进行治安处罚? (13)(2)派出所在办理本案的过程中,哪些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 (13)III23、传播淫秽色情 (13)案情 (13)问题 (14)(1)对严某应如何处理? (14)(2)派出所能否直接对严某作出处罚决定? (14)24、造谣滋事 (14)案情 (14)问题 (15)请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分析高某所说。

(15)25、管辖界定 (15)案情① (15)案情②女大学生智擒小偷写张小纸条贴到贼背上 (15)问题 (17)(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及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分析上述两案的管辖(受理、立案)权。

(17)(2)上述两案给被侵害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是1800元(人民币),但根据我国现行的立案标准,其中一案立为治安案件,另一立为刑事案件,试析哪一案立为治安案件,哪一案立为刑事案件? (17)(3)什么是治安案件?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7)(4)构成治安案件的条件有哪些? (17)(5)公安机关受理治安案件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17)答案 (17)案情发展 (19)问题 (19)答案 (20)全案评析 (21)IV1、回避案情纺织女工林某因与工友袁某发生口角而怀恨在心,回家后将此事用手势告知了聋哑的丈夫许某,并要丈夫教训袁某为自己出气。

因丈夫不认识袁某,自己又不好出面,林某又要与其共同生活的13岁的小姑许某某一同前去,指认袁某并作帮手。

次日晚,许某及其妹许某某拦下晚归的袁某,对其拳打脚踢。

经医疗诊断,袁某身上多处受伤,伤势轻微。

袁某报案后,A区公安分局派民警肖某负责此案。

但袁某以肖某系林某的同学,两人交往甚密为由,申请肖某回避。

问题(1)肖某是否应当回避?为什么?其是否回避由谁来决定?(2)对于林某、许某、许某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2、殴打他人案情某村村民杨某,因怀疑本村农民周某(被侵害人)盗窃其食杂店里现金30元,随即到被侵害人家里找其质问,并将被侵害人拖至自己店里,当众威胁说:“你如果不把钱交出来,就把你的皮剥掉”等。

当被侵害人否认偷钱时,杨某朝他的脸部打了一巴掌,并随后拿出绳子欲将其捆绑,被他人劝阻,被侵害人因在杨某的食杂店里被逼还款,自感没脸见人,回家后服农药自杀,经抢救脱险。

公安机关在处理本案时,认定杨某殴打他人的行为属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第1款的规定,处以行政拘留十日,并处200元罚款。

但是,其后杨某一直拒绝缴纳罚款,因此,经县级公安机关批准后又对其处以了五日行政拘留。

1问题以上公安机关的各项处罚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3、故意伤人还是正当防卫?案情某日下午,某村村民朱某因砌围墙与邻居谢某某、高某某、徐某某发生争执,在争吵中双方用石头、砖块对砸。

朱某被砸伤头部后即回家拿一菜刀返回现场。

到现场后朱某并没有使用菜刀,双方仍用石块对砸。

但因对方人多,朱某抵挡不住,即跑离现场,另三人紧追不放,并用竹子、木棍、锄头将朱某打成轻微伤。

某公安派出所根据双方斗殴的事实,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分别对谢某某、高某某、徐某某以及朱某作出了五百元以内不等的罚款决定。

但谢某某、高某某、徐某某不服裁决,以打伤朱某的行为属正当防卫为由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对其三人的处罚决定。

问题谢某某、高某某、徐某某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4、警察李某行为是否合法?案情某县公安局在一日晚间接到群众举报王某在家中开设了一个地下赌场,从中收取场地费,遂到王某家中进行检查,发现赌资700余元,麻将若干,用作输赢的珍贵字画两幅,淫秽书刊和录像带若干。

于是公安机关当场扣押了这批物品。

王某要求在场的警察李某给开具扣押物品的清单,而李某认为王某违法已经是事实,拿了清单也没有用了,东西反正是要不回来的,于是拒绝了王某的请求。

后经调查,2珍贵字画是王某从本市著名收藏家刘某家里偷来的,淫秽书刊和录像带属于王某的朋友钱某所有,而钱某并未参加赌博。

现刘某要求归还字画,钱某要求归还书刊和录像带。

问题(1)对于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2)警察李某不予开具清单的是否合法?(3)刘某和钱某归还物品的要求是否合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这批被扣押的物品应怎样处理?5、招摇撞骗案情贾某,男,28岁,农民。

冒充某部队的后勤主管人员,先后窜到某市面粉厂、饮料厂、服装厂等工厂企业,谎称部队要大量采购相关产品,自己正在对几个厂家进行考察、比较,如能符合条件,部队将在今后与其建立长期供货关系。

并且,贾某还毫不犹豫的承诺,只要使他“满意”,产品的价格可以高于市场价。

贾某抛出的可观的利润骗得了这些单位领导的信任,单位领导纷纷请他住高级宾馆,派推销部门的领导干部作陪宴请,晚间请漂亮小姐陪伴跳舞,临走又送名烟、名酒、土特产品和厂里生产的新产品。

当贾某到达另一城市,照法行骗时,被公安机关查获。

3问题贾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应当怎样处理?6、警察行为是否合法?案情某日晚6时,军嫂刘某因在其帮忙的某宾馆3楼与一熟人打招呼,突然被该镇派出所几名干警带回,以涉嫌卖淫对其进行盘问。

到晚上9时,在没有做笔录也没有查出任何事实后,警察用手铐将其双手铐在发烫的暖气片上,致使其双手有轻度灼伤。

这期间刘某多次要求通知其家人,均遭拒绝。

直到次日晚9时警察再未进行任何调查就口头向刘某宣布对其“卖淫”行为处以3000元罚款,并让其找家属来交钱才放人。

刘某在绝望下,吞食了重达5.5克的金戒指,想以此证明自身清白,后经医院抢救脱离危险。

问题(1)本案中,公安机关的哪些做法不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2)对于违法的公安机关及其警察应该怎样处理?7、为吸食毒品提供便利并通风报信案情何某,男,28岁,某药店职工。

崔某,男,26岁,无业。

赵某,女,22岁,个体户。

何某由于好奇,便利用职务之便,从其工作的药店内窃取了少量鸦片,偷偷吸食。

因为吸后感觉“飘飘欲仙”,何某又多次偷窃鸦片吸食,并且还“邀请”其好友崔某一同吸食。

其后,何某与崔某发展到经常聚到崔某女友赵某所开的旅馆中,一同吸食海4洛因。

经人举报,在警方欲前往查处时,因赵某通风报信,何、崔二人逃脱。

但是,不久二人又在别处吸食毒品时被警方抓获。

问题对于何某、崔某、赵某三人的行为应当怎样处理?8、不服处罚怎么办?案情申某,男,40岁,某市一家典当行老板。

某日晚,典当行马上要闭店时,一青年男子到店内要求典当几件白金镶钻首饰。

店员觉得男子提供的首饰与最近电视新闻中展示的珠宝行特大盗窃案中的被盗首饰十分相似,于是向申某报告了此事。

申某也有所怀疑,但因男子开价很低,申某在高额利润的引诱下,未报告公安机关,将首饰收下。

后被公安机关查获。

公安机关欲对申某处以五日拘留,一千元以下罚款,并且准备吊销申某所开典当行的许可证。

申某以自己当时确实不知是赃物为由要求听证,而公安机关认为有店员为证人,申某的违法事实确凿,拒绝了其听证的要求,作出了处罚决定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