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学习读后感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该书作者是美国着名的教学改革专家Eric Jensen和LeAnn Nickelsen。面对海量教学内容,教师怎样才能确保学生达到深入和持久的理解呢为此,他们勾勒了深度学习(DELC),这是一种包含脑研究、标准和个体学习差异在内的教学模式,以帮助教师为深度理解和批判思维而教。
读后,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所阐述的DELC七个步骤:设计标准与课程、预评估、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获取新知识、深度加工知识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现代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过程为线索,以发现为题,解决问题为形式,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老师只有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DELC这一课程设计模板将简洁而清晰地体现自己的教学构想,丰富的加工活动将循着有序的操作步骤配合以直接可用的表单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通过回味,思考,让我对这种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有效备课
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进行有效备课。对于教师而言,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而有效备课自然而然成了有效上课的前提。
1、吃透教材
对于教材,教师要敢于突破教师用书上的条条框框,打破陈旧的观点,敢于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加以科学的、灵活的、有效的处理,合理地选择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放手去改组教材,拓展教材,进而超越教材,让教材亲近学生,服务生活,从而保持教师自我处理教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2、确定目标
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把握三维目标,即结果性目标(知识与技能)、程序性目标(过程与方法)、体验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有效教学”的理念进入课堂后,教学是否有效是以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发展为指标。教师要明确一节课知识与能力的获得经过哪些步骤、程序和阶段;懂得在学习的前、中、后选取何种具体做法,整个学习过程实现最优化。注重学习方法,要考虑这一方法什么时候能有效发挥,不同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不同方法,个体与整体学习效果最好。备课还要考虑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怎样评价等问题,考虑到课堂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教育机智随机应变,需要我们进行教学反思,再进行补充备课,写出体会和反思,记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样的备课对改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是有极大帮助的。
二、有效教学
1、整合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创造性”的外延是多么广阔无边,它教我们插上翅膀带孩子快乐地飞翔,开心地去采撷教材之外的丰硕知识之果。
2、丰富教学工具
教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工具,是教师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恰当地使用教具会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以其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的优越性不断地征服着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它也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运用,可以从视觉转到声觉,从静止的画面转到动态的画面,确实给孩子带来美的感受,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可是,现在的孩子见得多了,课堂上用多媒体所展示的画面,他们早习以为常,有时利用多媒体也勾不起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动手制作,补充丰富教具。一年级除了跟教材配套使用的课文插图就是拼音卡片,我在教学中自己做了生字卡片——一类字、二类字做成不同颜色的卡片。这样在上课时,用卡片可以玩出不同的游戏,比如找朋友,摘果子,捉迷藏等游戏。在游戏中反复让学生认,反复读,趣味盎然地认识方块字,这样比单一地看粉笔字认读要有趣得多。
3、调整教学方式
教学反思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为了这一群又一群的孩子,是对他们的责任。那么我们该反思一些什么内容
(1)反思成功得意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 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等,论文格式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2)反思失误之处。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等。
(3)反思学生见解。学生的一些独到的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启发同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一种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都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
三、有效评价
新课程强调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多样化、开放性的评价模式。
1、评价应该是积极的。
教师采取正确的评价方法应源自于对学生的爱,只有对学生具有真诚的爱,才会千方百计地去研究寻求并抓住学生身上瞬息即逝的“闪光点”去评价学生。由此出现的评价学生的方法才可能是科学合理的。
2、评价内容要细节化。
新课程实施后对课程的评价应把形成性、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例如在校运会上,很多平时不学习爱顶撞老师的学生表现的却是另外一面,努力拼搏,为班级的荣誉感而拼尽全力。如果我们教师能在此时加以表扬他们,定会改到很好的效果。当然,对此类学生在后来遇到犯错误时,往往也可以以此做评价基础,再加以评价效果一定甚佳。
3、评价的时机选择上要恰当,遵循及时性和经常性原则。
评价是教学的艺术,它不同于随便的表扬,更不是严厉的批评,这一环节不仅考验了一位教师对学生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同时也体现出一位教师的道德修养。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要学的东西实在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只有深度学习,才会增加自身的能力,才会有独特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