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比和按比例分配)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大全5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大全5篇)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4页例2和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应用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热身运动:1.修一段路,已修的路和剩下的路之比是4:5(1)可以把已修的路看作()份,剩下的路就有()份,这段路共有()份。
(2)已修的路占这段路的(),剩下的路占这段路的()。
30kg的是()kg,200ml 的是()ml。
二、新课学习: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想一想:张师傅和李师傅在同一时间做同一种零件,张师傅做了120个,李师傅做了200个。
经理付给他们每人320元工资,你觉得合理吗?板书课题: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2.自学质疑小明的妈妈在超市购买了一个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课件)出示教材例2图及相关文字。
师:1、谁知道什么是稀释液?什么是浓缩液?2、通过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3、通过1:4你知道了什么?(1)从“1:4”可以看出,浓缩液的体积占()份,水的体积占()份,一共有()份。
(2)浓缩液的体积占稀释液的几分之几?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几分之几?3.合作探究浓缩液的体积有多少ml?水的体积有多少ml?怎样求?4、展示交流展示学生做题方法:方法一:①总份数:4+1=5 ②每份是:500÷5=100(ml)③浓缩液有:100×1=100(ml)④水有:100×4=400(ml)方法二:①总份数:4+1=5 ②浓缩液有:500×=100(ml)③水有:500×=400(ml)5答:浓缩液有100ml,水有400ml。
六上数学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教案
教师提示:在三个数的连比中,比号不表示除号。
精
准
训
练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试着将第51页“试一试”中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学生化简后交流反馈,说说方法。师生共同小结方法及注意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时,第一步一般都化成整数比,接着再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后项同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成为互质数。
理解比的意义及比、分数、除法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数学课件、练习本
教学活动
教学阶段
师生活动
二次复备
精
准
检
测
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1.出示例1图表:
姓名从家到学校的路程(m)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分)
张丽240 5
李兰200 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后提问:你从表格中了解到什么信息?每两个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都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方法1:化简比:6∶4=3∶2
根据已有知识,用方程解。先求出每份是多少本,再分别求出两人应分的本数。
方法2:总份数:3+2=5
陈红应分的本数:15×35 = 9(本)
赵青应分的本数:15×25 = 6(本)
教师:还有其他解法吗?(学生交流解法,并说明解题思路。通过评价,鼓励学生用多元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分法,并阐明理由。
(2)反馈学生的分法。
(3)交流:你们认为可以怎样分?
精
准
释
难
二、分享交流主动构建
比较两种分法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把10支水彩笔平均分给两个同学,实际就是按几比几的比率来分的?(按1:1来分的)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0《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
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比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延伸。
本节的内容是已知总量和比,求部分量按比例分配问题。
3重点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4.2按比例分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4.2按比例分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好奇和期待的笑脸,我知道,今天我要教授的知识将会点亮他们心中的数学火花。
我手持教材,翻到了4.2按比例分配这一章节,我知道,这将是一堂充满挑战和收获的课程。
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数学六年级上册的4.2按比例分配。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应用。
我们会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理解和掌握如何将总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个部分。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这一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这一章节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原理和能够灵活运用是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们需要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将比例应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按比例分配,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和糖果,以及一些图表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我用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篮子苹果,告诉学生们我们要将这些苹果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一群小朋友。
我让学生们思考,如果我们要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小朋友们,我们应该怎么做?然后,我给出了一个具体的例题,我告诉学生们,如果有一篮子糖果,总共有300颗,我们要将这些糖果按照2:3的比例分配给两个小组,我们应该怎么计算每个小组应该得到多少糖果?我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并给出了计算方法。
我引导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得出了答案。
在学生们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后,我给出了随堂练习,我让学生们自己设定比例和总量,自己计算出各部分的数量。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按比例分配的公式,并给出了具体的例题和答案。
作业设计:我给学生们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假设有一群小朋友,其中有6个男孩和4个女孩,我们要将这些孩子按照男孩和女孩的比例分配到两个房间,每个房间应该有多少男孩和女孩?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这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比的应用—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比的应用—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比的应用》这一主题,重点探讨如何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课程内容将涉及比例的基本概念,如何识别和建立比例关系,以及如何应用比例来分配数量、长度、面积等实际问题。
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比例的应用技巧,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1. 比例关系的建立与识别。
2. 比例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分配问题中的运用。
3. 学生对于比例计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演示文稿,包含比例的相关概念、性质及实例。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等基本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的存在和应用。
2. 新授:详细讲解比例的定义、性质和比例关系的建立方法。
3. 实例演示:展示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具体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比例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比例应用的理解。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以下要点进行设计:1.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 比例关系的建立方法。
3. 比例在按比例分配问题中的应用步骤。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综合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
3. 拓展思考:提供一些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理解程度、练习的完成情况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制定相应的辅导计划,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比例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西师大版
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教学目标】1.能正确识别三个分量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能选用恰当的方法,按比例分配解决涉及三个分量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在常规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合情、合理、合规的分配方法。
难点:能多角度分析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
【教学准备】PPt 课件【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谈话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忆复习1.一个农场计划在100hm 2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
播种面积的比是3:2。
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常用方法有:①列方程;②列算式---步骤2.一个礼盒内装有皮蛋、盐蛋和鲜蛋,3种蛋的个数比是4:3:8①从4:3:8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②皮蛋是盐蛋的几分之几?③盐蛋个数是3种蛋的几分之几④如果3种蛋共有75个,能求出每种蛋各有多少个吗?二、主动探究甲、乙、丙三人合租一辆车运同样多的货物,从A 地到B 地需付运费90元。
甲在全程的 处卸货,乙在全程的 处卸货,只有丙到B 地。
他们如何分摊运费? 1.利用甲、乙、丙所行的路程比,或列方程;或列算式。
2.把总路程分成三段,按段数分摊。
归纳:无论采用何种分法,务必注意合情、合理、合规!!!三、学以致用小王、小张、小李三人合租一套房屋,租金每月360元。
小王住了10天搬出去了,小张住了20天也搬走了,小李住满1个月(按30天计算)。
3人怎样分担租金?四、想一想3132大象最近开办了一家公司,小猪、小狗、狐狸因工作努力,大象决定拿出一笔钱,按4︰5︰6奖赏给小猪、小狗、狐狸。
正当小猪、小狗想着自己拿钱的份数时,狐狸眼珠一转,说道:“各位,为了计算简单一点,我们每人去掉自己三份的钱,按1︰2︰3来分这笔钱,怎么样?反正大家也没任何损失。
”同学们,你们觉得狐狸说得有道理吗?五、课堂小结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方法:1.列方程;2.列算式;注意事项:必须联系实际,注意合情、合理、合规!!六、课后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1.列方程----设一份为x2.列算式------步骤:①先算出总份数②找出各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或者直接求出每一份的值③算出各分量的值3.注意事项:必须联系实际,注意合情、合理、合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西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这一节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第四章第二节《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和图片,以及一些练习题供学生们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一家工厂生产A产品和B产品,A产品需要10个小时,B产品需要20个小时,现在工厂有40个小时的生产时间,应该如何分配生产A产品和B产品的时间?”然后,我会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题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通过板书来展示按比例分配的步骤和方法,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24颗糖果,他要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会得到多少糖果?答案:每个朋友会得到6颗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是本节课的基础,我们需要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是指导我们教学的方向,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们达到这些目标。
再次,教学难点和重点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部分,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和重点。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我们需要确保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并理解这些教具和学具。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西师大版[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章节,具体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计算方法以及比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和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 比例概念的理解。
2. 比例计算方法的掌握。
3. 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比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2. 正文:板书比例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实例演示。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计算给定比例的值。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比例知识。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比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4. 对教学过程的改进建议,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比例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7:比:按比例分配-人教版
《比:按比例分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中的“比:按比例分配”,主要围绕比例分配的概念、方法及其应用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比例分配的定义,学会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 比例分配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
3. 如何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直尺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配物品,从而引出比例分配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讲解比例分配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例分配的含义。
(2)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
(3)讲解比例分配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与比例分配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比例分配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比:按比例分配2. 重点内容:比例分配的定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比例分配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的比例分配问题。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例分配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比例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一、比例分配的概念理解比例分配是指将一个总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到各个部分的过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西师大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是我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的教学计划,主题是《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我会带领学生回顾一下已经学过的比例知识,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以及如何求解比例问题。
然后,我会引入按比例分配的概念,解释什么是按比例分配,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独立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按比例分配,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际问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适时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板书的内容主要包括按比例分配的定义,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是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题目包括:1.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乙地行驶,请问汽车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乙地?2.有一桶水,甲、乙两人约定,甲喝去一半,乙喝去四分之一,剩下的水平分,请问甲、乙各喝了多少?答案:1. 2小时;2. 甲喝了3/8,乙喝了1/8。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但是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问题上,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实际问题的转化,并通过更多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应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拓展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 比和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 第1课时
2、问题解决第1课时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解决简单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提示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比的一种应用,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它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的辨正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题中通过两个小孩的对话,强调“按两人拿出钱数的比”分配合理,突出按比例分配的应用价值。
呈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是用方程解(实质上是归一法);另一种是按比例分配。
对照按比例分配的操作过程,归纳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从而掌握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初步确立转化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扬尝试、合作、协调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卡片、练习本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投影出示陈红和赵青到文具店买文具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
教师谈话: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该怎样分?笑笑和淘气各拿出8元钱,一共买了10支水彩笔。
教师:他俩该怎么分这些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作出评价,板书平均分)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概念,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理解并应用比的概念进行分配运算。
•难点:对实际问题进行逻辑思维,找到比例关系进行分配计算。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演示及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教学工具:小白板、彩色粉笔、教师带比例尺。
3.学生课前准备:学生复习课本中与比相关的知识,特别是“按比分配”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老师利用PPT演示图片,引发学生对比例关系的思考:“小明和小红按照什么比例分糖果能公平吗?”•学生回答并讨论。
2. 梳理比的概念(10分钟)•老师用具体的例子辅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总结比的用法。
3. 练习分组合作(15分钟)•学生分组,老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按照比例分配,组内合作讨论,找到正确答案后展示。
4. 总结归纳(5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化比的概念和应用。
第二课时1. 复习及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挑战实践(15分钟)•学生个别挑战抽选讲解一些难题,其他同学主动配合思考。
3. 分享合作(15分钟)•学生分享解题独特方法并评价,组内同学合作完成其他一些应用题。
4. 提升训练(5分钟)•发放针对巩固练习题,当堂讲解并布置复习题巩固。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相互帮助,增强了对比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但在问题解答环节,有些学生解题思路不够清晰,需要多加指导和引导。
下节课可以增加更多实战案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2.思考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尝试用比的概念解决。
通过本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理解了比的概念及应用,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合作意识。
比和按比例分配教案
比和按比例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
2.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3. 培养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和求比的方法。
2. 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方法。
3. 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求比的方法,比例的意义,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的概念和求比的方法。
2. 采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方法。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比和比例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实物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导入】1. 教师通过一个实例引入比的概念,如:比较男生和女生的身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出男生和女生的身高比。
【新课讲解】1. 讲解比的概念,解释比的意义。
2. 讲解求比的方法,如:用除法求比。
3. 讲解比例的意义,解释成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
4. 讲解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方法。
【课堂练习】1. 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进程【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概念和求比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比和比例实例,加深对比的理解。
【教学环节二:新课讲解】1. 讲解比例的意义,解释比例在实际中的应用。
2.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例,总结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比的应用—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比的应用—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青岛版在教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比的应用—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这一课时,我选择了青岛版的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了教材的第四章第三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比的应用,特别是如何利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如果一个果园里的苹果和梨的比例是2:3,那么如果增加了10个苹果,梨的数量应该如何调整才能保持比例不变?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比的应用,并能够利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应用,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一个果园里的苹果和梨的比例是2:3,如果增加了10个苹果,梨的数量应该如何调整才能保持比例不变?我让学生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我们一起讨论。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比例的定义和如何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一个图书馆里的小说和科普书籍的比例是3:2,如果增加了5本科普书籍,小说和科普书籍的比例应该如何调整才能保持比例不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解比例的应用,并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时显得有些困难。
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练习。
拓展延伸方面,我计划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并利用比例来解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引入课题时,我通过一个果园里的苹果和梨的比例是2:3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比例的应用。
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开始思考如何通过调整梨的数量来保持比例不变。
接着,我通过PPT展示了一系列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在学生解决完问题后,我进行了讲解和点评。
我强调了比例的定义和如何利用比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给出了一些解题技巧。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中的“比和按比例分配”这一部分内容。
我们将通过具体例题来理解和掌握比的定义、比的性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以及如何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的性质,以及如何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两个物品的比,比如“2:3”,然后提问学生们这个比表示什么意思。
2. 讲解:我会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讲解比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如何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我会用生动的例子和图示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3. 练习:在讲解完一个例子后,我会立即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解答。
然后我会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比的性质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
我会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一起讨论和解析答案。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比的定义和性质,并给出一个例子来说明。
答案:比的定义是两个数的比较,用冒号“:”表示。
比的性质包括比的前项和后项可以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比的大小不变。
例如,4:6可以简化为2:3。
2. 请解释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给出一个例子来说明。
答案: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是将总数按照比例分配到各个部分。
例如,如果有12个苹果,要按比例分配给小明和小红,他们之间的比例是2:3,那么小明会得到4个苹果,小红会得到6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学生们对比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比较清晰,但在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比进行分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运算,并能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灵活运用比进行分配,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题,体会比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比的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题,掌握比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练习题、案例等。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分配。
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介绍比的基本运算。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比的基本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进行解决。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进行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解决。
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拓展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和运用。
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能够掌握“比”的化简方法和多种应用场景。
3.能够理解“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能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思路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比”的化简方法和多种应用场景。
2.“和”的计算方法。
3.“按比例分配”的解法思路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按比例分配”的解法思路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比”的化简方法和多种应用场景。
3.“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思路和计算方法。
2. 教学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问题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通过短片展示、生活例子、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比”的化简方法和多种应用场景。
3.通过示意图和计算步骤的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通过多种问题的实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思路和计算方法。
五、课堂设计1. 教学准备1.教案、课件、黑板。
2.习题册。
2. 教学步骤与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老师用简单生动的例子向学生介绍“比”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的方式发现“比”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第二步:讲解“比”的化简方法及多种应用场景老师通过短片、生活例子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比”的化简方法和多种应用场景,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应用方法。
第三步:讲解“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老师通过示意图向学生讲解“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多组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第四步:讲解“按比例分配”的解法思路和计算方法老师通过多组实例向学生讲解“按比例分配”的解法思路和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运用方法。
第五步:课堂小结,巩固知识老师进行简要小结,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以便加深记忆和巩固掌握。
3.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老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和疑惑进行科学、客观的解答,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4比《比的应用(按比分配)》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比《比的应用(按比分配)》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2学情分析对于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
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3重点难点重点: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谈话引入内容:比的应用之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2【讲授】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创设情境1)什么是稀释液?什么是浓缩液?2)1:2的稀释液怎么配制呢?教师演示稀释过程,学生回答2、阅读与理解出示:我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问题:(1)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2)500ml是配好的稀释液的体积,1:4表示什么?(3)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分析与解答问题:(1)根据信息画出线段图,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指名板演画线段图,说说自己的想法)(2)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展示交流方法1: 方法2:总份数 4+1=5(份) 4+1=5(份)每份数 500÷5=100(ml) 500×=100(ml)浓缩液有:100×1=100(ml) 500× = 400(ml)水有: 100×4=400(ml)方法3:X ml ,那么浓缩液是 X ml。
反馈与交流:问题(1) 你知道方法一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吗?(2)你知道方法二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吗?(3)方法三中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沟通与比较:方法一与方法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回顾与反思:问题: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需要检验:浓缩液+水=500ml浓缩液:水=1:43【练习】三、巩固应用、拓展思路303名,男女婴儿人数之比是51:50,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人?指名演板,集体订正,说说每步求的什么?方法一: 方法二:51+50=101 51+50=101303÷101=3(人) 303× =153(人)3×51=153(人) 303× =150(人)3×50=150(人)问题:观察上面两道题,说说按比例分配有什么特点?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什么?4【作业】四、布置作业练习十二2、3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 问题解决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探讨六年级上册数学中“按比例分配”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建立和解决比例问题,特别是在涉及到数量、距离、面积等问题的比例分配。
教材采用西师大版,以其系统性和深入浅出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比例思维,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1. 正确识别和建立比例关系。
2.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比例模型、实物演示工具。
2. 学具:练习本、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例分配的概念,如家庭成员分配食物、班级分配图书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2. 新授:讲解比例分配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例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步骤。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解题思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比例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比例分配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和应用进行设计,突出重点,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按比例分配的基本计算。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分配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比例分配在更高层次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学过程是否顺畅、学生参与度与反馈等方面进行。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解决比例问题的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小学数学冀教版六年级上册 二 比和比例《按比例分配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冀教版六年级上册二比和比例《按比例分配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解决简单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过程。
2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即按1:1分,学生在五年级下册学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单元学习了比的意义和化简比。
由于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比的很多基础知识与除法、分数的相关知识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比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3重点难点: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1、师生谈话,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比的应用,并用课件出示示意图。
2【导入】二、种菜问题1、课件出示示意图,教师口述问题,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和提到的问题。
师:农民伯伯准备在一块984平方米的长方形菜地里种茄子和西红柿。
这是农民伯伯画出的示意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生:农民伯伯把这块长方形菜地平均分成8份,其中,3份种茄子,5份种西红柿。
师:很好根据图上反映出来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生:茄子占整块地3/8,西红柿占整块地的5/8。
师:真聪明,这都是根据以前学习的分数知识提出的问题,学习了比以后,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表述:一块长方形菜地有984平方米。
计划按3:5分别种茄子和西红柿。
2、说明用比表示的方法,并提出“议一议”问题:按3:5种茄子和西红柿是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说明:这样的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
板书:计划按3:5分别种茄子和西红柿。
师:谁能解释一下:按3:5种茄子和西红柿是什么意思?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有道理,“按3:5种茄子和西红柿”就是把这块菜地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3份种茄子,5份种西红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一)——按比例分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4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通过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从而掌握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情境分析研究,师生合作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该怎样分?
1.李芸和张倩各拿出8元钱,一共买了10支水彩笔。
教师:他俩该怎么分这些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作出评价,板书平均分)
2.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
教师:这儿还有两个同学也批发了一些文具,(指导学生读题)这两个同学买的笔记本也是平均分吗?如果不平均分,那该如何分?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怎样分比较合理?为什么?
(1)小组讨论分法,并阐明理由。
(2)反馈学生的分法。
(3)交流:你们认为可以怎样分?
二、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比较两种分法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把10支水彩笔平均分给两个同学,实际就是按几比几的比率来分的?(按1:1来分的)
根据出钱多少把笔记本按3∶2分,这是什么分法?(按比例分配) 教师指出: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板书课题:按比例分配)
从分配的比率可以看出,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按比例分配是平均分的发展。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需要把某一样事物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某配方奶粉调配时,奶粉和水的比为1∶7,按照这个调配建议,我们在冲奶粉时能平均放奶粉和水吗?
市场上出售一种5升装的混合油,其中橄榄油与花生油的比是1∶1,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分装方法?这5升油中,花生油有多少升?
教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这样的例子?介绍给大家听听。
(学生举例)
三、独立思考,计算交流
教师:同学们理解了什么是按比例分配,那按照一定的比例,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分配呢?大家开动脑筋,帮助陈红和赵青分一下笔记本,看看谁分配得最合理,分配的方法最容易操作!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学生做法,集体分析解法。
方法1:化简比:6∶4=3∶2
根据已有知识,用方程解。
先求出每份是多少本,再分别求出两人应分的本数。
方法2:总份数:3+2=5
3= 9(本)
陈红应分的本数:15×
5
2= 6(本)
赵青应分的本数:15×
5
教师:还有其他解法吗?(学生交流解法,并说明解题思路。
通过评价,鼓励学生用多元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棒!可是你们如何证明自己的解法是正确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四、交流总结,优化算法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有什么收获?(指名说一说) 在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由于有了前面的学习,这里通过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建构知识中学会优化,在交流中学会总结)
五、作业
1.小组合作,解决第77页课堂活动第1题。
2.做练习十六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