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章 绪论-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历史修改1 [兼容模式]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领域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领域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岩石形成、地壳演化以及地球表面和地质事件的学科。
它是一门以揭示地球历史和解释自然现象为目的的自然科学,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深远的影响。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质物质组成、地球历史、地质力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
1.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内外部结构、过去的地质事件和自然现象。
它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关注的范围从微观的岩石和矿石到宏观的陆地和海洋。
地质学通过观察、实验和模拟等方法来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演化过程,为我们理解地球的起源、演化和现代地表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2. 地质学的研究领域2.1 地质物质与地球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首先包括地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地球是由岩石、矿物和其他地质物质组成的,地质学家通过研究这些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揭示地球内部构造和岩石形成的过程。
他们利用矿物学和岩石学的知识,通过对岩石和矿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和地球结构的特点。
2.2 地球历史与地质事件地球是一个具有数十亿年历史的系统,地质学家通过对地质事件和岩层的研究来了解地质历史的演变。
地球历史可以通过对岩层中的化石、岩石记录和地貌特征的研究来重建。
地质学家利用放射性元素测年法和其他地质年代学方法,确定地层和岩石的年龄,从而揭示地球历史的全貌。
2.3 地质力学与构造地质学地质力学研究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规律和变形过程。
它关注的问题包括岩石的强度、地壳的变形和板块运动等。
构造地质学探究地球表面地质现象形成的机制,如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等。
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地震活动、火山活动以及地壳变形的原因和机制。
2.4 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是地质学中的重要分支。
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内部的化学成分和元素循环,揭示地球内部的化学反应和岩浆的成因。
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和物理现象,如地球的重力场、磁场、地震波传播等。
第一章地史学
•地史学的研究任务包括: ①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形成和发展 的 生物进化史; ②研究地史时期古地理变迁的沉积 发展史; ③研究地史时期大陆和海洋板块的 格局、板块离合过程、构造演化历 史的构造运动史三个方面。
什么是古生物学的特征?
and
什么是地史学的特征?
古生物学-地史学
古生物学:精细、直观、具体 intuitive concrete fine
地史地层学
(历史地质学或地史学)
地史地层学(地史学)
欢迎同学们选择了地质类专业, 希望大家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地 质知识和专业技能,预祝同学们将 来都能成为地质行业的优秀人才,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地史地层学
第一章绪论
1、 什么是地史学? 2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地史学? 3 、我们如何学习地史学?
二、地史学发展简史
地史学启蒙时期(工业革命[1750]前;沧海
桑田、三定律,将今论古) 近代地史学建立阶段(18世纪末-20世纪 中;化石层序律、灾变论、相律,生物分 区,槽台,大陆漂移) 现代地史学形成与发展阶段( 20世纪中今;板块、新灾变论、层型、地球系统科 学) 地史学在中国的发展(1921年辛亥革命今;李四光,黄汲清,第1本地史学)
地层层序的建立就是要根据地层层序律和 化石层序律来进行的。当我们对一个地区 的地层进行研究时,根据化石特征推断出 地层时代的相对新老,确立地层的上下关 系,再根据地层的接触关系,建立地层柱 状图。
地史学在中国的发展: 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
1. 翁文灏: 1926,首先命名了 燕山运动。 2. 来华美国学者 葛利普: 为中国地层地史的首轮总结人, 北大地质系教授; 发表了很多关于中国地层的著作。 3. 李四光: 中国地质学家, 古生物学家, 地质力学的奠基 人,北大地质系教授。 4. 黄汲清: 构造地质学家, 提出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 (1945); 5. 王鸿祯: 地史学家,武汉地质大学教授,地史学教材的 首编者。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分解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分解地质学主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和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2、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①研究对象涉及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
②地质学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
③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④地质学在地理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①野外调查一一岩石、沉积物等类型、产状、分布情况、剖面描述、样品采集等。
②室内试验和模拟实验——岩石矿物的坚定、化石的坚定、同位素年龄测定、各种理化指标测试和现代地表过程或地理环境的室内模拟。
③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一一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采用“议古论今” 、“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 的原理,同时考虑到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要根据具体情况,历史地、辩证地和综合地来研究地球的历史。
4、灾变论和均变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答:⑴灾变论。
代表人物:法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居维叶。
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
②每当经过一次巨大的灾难性变化,就会使几乎所有的生物灭绝,之后被保存在相应的地层成化石。
③居维叶推断,地球已发生过4 次灾害性的变化,最近的一次是大约5000 多年前的摩西洪水泛滥(诺亚方舟故事)。
⑵均变论。
代表人物:英国著名地质学家、“现代地质学之父”莱伊尔。
代表作:《地质学原理》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一切记录(如巨厚的断层、高大的山脉等)并不是什么剧烈的动力造成的。
各种缓慢的为人所不擦觉得地质作用,只要经过漫长的岁月,就可产生惊人的结果。
②强调“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 ,“以今论古”。
5、地质学发展史各个时期的若干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⑴萌芽时期(远古一一公元1450年)。
代表人物:①希腊的亚里斯多德。
②我国的沈括一一《梦溪笔谈》。
⑵奠定时期(公元14501750年)代表人物:①丹麦的斯泰诺一一地层层序律(1669)②李时珍一一《本草纲目》⑶形成时期(公元17501840年)代表人物:①徐霞客一一《徐霞客游记》。
《地质学》课程笔记
《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地质学简介1.1 什么是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变历程以及各种地质作用。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岩石、矿物、土壤、山脉、地震、火山、地下水等。
1.2 地质学的任务和意义地质学的任务包括:研究地球的演变历程、探讨地球内部的构造和作用、分析各种地质现象的形成机制、预测和防治地质灾害、评估和开发地质资源等。
地质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的历史、保护地球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科学方法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考察、实验室分析、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等。
在研究过程中,地质学家需要遵循科学方法,即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4 地质学问题的特点地质学问题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地球系统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地质学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2)长期性:地球的演变历程长达数十亿年,地质学问题往往需要考虑很长时间尺度的过程。
(3)不确定性:由于地质过程的复杂性和不完全可知性,地质学问题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4)区域性: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和过程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地质学问题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等因素。
第二章:地球的物质组成2.1 地壳中的元素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地和海底。
地壳中的元素可以分为两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包括铁、铝、钙、钠、镁等,非金属元素包括氧、硅、氢、碳、氮等。
地壳中元素的丰度和分布规律对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地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2 什么是矿物矿物是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无机物质。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也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
矿物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2.3 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硬度、光泽、透明度、断口、比重等。
这些物理性质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
例如,钻石具有高硬度和强的光泽,而石膏则具有柔软性和特有的颜色。
第1章 地质学基础概述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北半球略细、长,北极向上凸出约10m;南半球略粗、短,南极向内下凹约30m。
理单元。
(2)丘陵:海拔500以下,相对高差小于200米。
特点:顶部浑圆、坡度平缓、坡角不明显。
(3)平原:指面积广阔、地势平坦或略有起伏、海拔高程在600米以下的地区。
低平原200米如华北平原,高平原200-600米如成都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拉逊平原560×104km2(4)高原:海拔高度>600米,表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地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非洲高原),海拔750米(5)盆地: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央凹下且较平坦。
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50×104km2是我国最重要的石油基地之一,有胜利、辽河、华北、大港、冀东等油田。
三、地壳内部的物理性质1、密度实测地表平均密度 2.7g/cm3,内部物质密度大5.5g/cm3;2、压力主要指由地球本身物质重量引起的静压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重力指垂直地球表面使物体向下的一种天然作用力(地心引力与离心力的合力),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地磁场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位置相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不是均质体,组成地球物质的分布具同心圈层结构:以地壳表层为界,分内圈和外圈。
地球外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地壳地幔地核2.地球的内部圈层莫霍面:大陆上平均深度33km。
地震波穿过该界面时波速突然增大,为地壳、地幔分界。
古登堡面:深2898km,地震波穿过该面波速突降,无横波通过,属幔、核分界。
石英(SiO)石盐(NaCl)2单体形态:指矿物单个晶体的形态,决定于矿物的结晶习性。
集合体形态:指同种矿物的许多个体集合在一起构成的形态。
自然界中的矿物多以集合体形态产出。
(1)矿物形态2.矿物的特征(矿物的肉眼识别)石英(SiO)2黑云母红柱石放射状集合体(C.光泽——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组成、结构、性质、演化以及其中地质事件和过程的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
通过研究地质学,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历史、地壳变化以及地质灾害等,对保护环境、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早期,人类对地球的认知仅限于视觉观察,并没有科学的分析方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积累对自然现象的经验,进而形成了对地质学的初步认知。
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地质学的开创性理论之一,称之为“大地是由水组成的”。
随后的一段时期里,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化石,得出了一些关于地壳变化的推测。
到了18世纪,地质学经历了一次重要的革命,即科学革命。
该时期的地质学家开始运用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地球,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詹姆斯·赫顿。
赫顿提出了“无序条纹”理论,认为地层的不规则分布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和翻转所致,打破了人们过去对地球年龄和地壳变化的传统观念。
19世纪是地质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地球科学家开始利用化石和岩层的研究结果,确定地层的相对年龄,建立起了现代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时,大陆漂移理论由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提出,认为地球的陆地是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移动和重塑的。
这一理论为今后的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地质学经历了快速发展和深化。
石油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对地质学的更深入研究,涉及到地层构造、沉积过程等重要领域。
地震学和构造地质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地质学家还通过勘探和研究化石,对地球历史的特定时期进行了了解,例如恐龙时代。
现代地质学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预测和地质工程等领域。
地质学研究的范围涉及岩石、矿物、化石、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领域,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地球的资源。
1地质学基础-绪论
煤厚变化对矿井生产的影响 构造变动 岩浆岩对煤层的影响 矿井瓦斯和地热 岩溶陷落柱
第八章 矿井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地下水的分类
矿井水的来源
地下水的动态观测
矿井涌水量的预测 矿井水的防治
地表水防治 井下防治水
矿井水的防止方法
井下防止煤柱的留设
抽排法 堵截法 疏降法
岩体内部的受力状态,主要指:地应力、巷道围岩压力和矿压
探明的 可采储量(111) 基础储量(111b) 预可采储量(121) 基础储量(121b) 基础储量(2M11) 基础储量(2M21) 资源量(2S11) 资源量(2S21) 资源量(331)
地质可靠程度 查明矿产资源
控制的
推断的
潜在矿产资源
预可采储量(122) 基础储量(122b)
基础储量(2M22)
煤的物理性质:光泽、颜色、硬度、脆度、比重、断口、裂隙等。 宏观煤岩成分:镜煤、丝炭、亮煤、暗煤;
宏观煤岩类型: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暗淡型煤; 煤质指标: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和发热量;
煤层厚度变化
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影响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 影响煤层形态和厚度变化的沉积因素 同沉积构造对煤层形态和煤厚变化的影响 煤层的冲蚀 后期构造变动引起煤厚变化 岩浆侵入 岩溶陷落柱的影响
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既: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
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增加新内容
——新/旧规范煤炭储量分类
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
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煤层的厚度、结构已经查明,煤层对比可靠,可采煤层的 连续性已经确定,煤类、煤质特征及煤的工艺性能已经查明, 岩浆岩对煤层、煤质的影响已经查明;
第1章地质学
所谓旋转椭球体是将一个椭圆以它的短轴为轴旋 转而成的球体。地球因自转而变扁,这符合逻辑和事 实,但地球不是流体,所以旋转椭球体的光滑表面并不 完全和地球真实形状一致。地球表面有大陆和海洋,地 势有高有低,其形状是非常不规则的。后来通过重力测 量采用“大地水准体”(Geoid)这个概念来代表地球的形 状,这是第三级近似。 1961年加加林首次环球飞 行之后,1969年人类才得以在 电视屏幕上目睹从月球上拍到 的地球照片。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地质学概述
一、人类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的发展
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人在地球上生存了几百万年,但只是最近才看到 完整的作为行星的地球。1519年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 首次实现环球航行,人类行动证实了地球是圆球形的。 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进步,有人比喻为地球形状第一级 近似。1526年,麦哲伦环球旅行航线被标在地球仪上。 到18世纪末,人们普遍认识到地球为极轴方向扁 缩的椭球,这是第二级近似。为了数学上计算方便, 人们用“旋转椭球体”这一几何形体来代表地球的形状。
二、地质学(Geology)的研究对象
地质学的定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 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顾名思义“地(地球)质(本质)学(研究)”—— 是研究地球本质的科学。 在当前阶段,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 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故地质学 主要还是研究岩石圈(地壳和地幔的上部)本质的科 学。 因为岩石圈既是地球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的部分,同时也是容易直接观测和研究历史最久的部 分。
3 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及地质学的萌芽 拉普拉斯把造物主从自力更生的宇宙中请了出 去,宇宙成了一架十全十美的机器。这段时间,赫顿 奠定了地质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史密斯发现了化 石的地层学价值;莱伊尔提出了地球演化过程中的 “均变论”的思想;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人们发 现地球有着自己漫长的演化历史。
《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记
《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记第1章绪论第1节地质学概述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历史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演变和发展规律。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包括岩石、矿物、土壤、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要素。
二、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划分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岩石学:研究岩石的成因、分类、组成、性质和演变规律。
2. 矿物学:研究矿物的成因、分类、组成、性质和演变规律。
3. 地质构造学:研究地球的构造、构造演变和构造运动。
4. 地层学:研究地层的成因、分布、分类和演变规律。
5. 古生物学:研究古生物的形态、分类、生态、演化和分布规律。
6. 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物理过程和物理场。
7. 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过程和化学演化。
地质学可以根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划分为多个学科,如岩石学、矿物学、地质构造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
三、地质学研究的特点和方法地质学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综合性: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实践性:地质学的研究需要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实践性很强。
3. 历史性: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及其历史,因此具有很强的历史性。
4. 动态性:地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地质学研究需要关注地球的动态变化。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考察、实验分析、数值模拟、地质图编制等。
四、地质学研究的目的地质学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揭示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演变规律,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基础。
2. 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 为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为地质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5.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地质信息服务。
第2节地质学发展简史一、萌芽时期(远古—1450)在远古时期,人类对地质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如火山喷发、地震、矿物等。
地球科学概论:绪论
课程安排:
总计 64学时,其中课堂授课 56学时, 实习课8 学时;
野外实习3天。
主要参考书:
《普通地质学》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原理》 《动力地质学原理》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导论》
¨用丰富的事实论证和阐明了被概括为“ 将今论古”,或 称 现实主义原理
¨ Present i s the key to the past
¨他的巨著《地质学原理》使地质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均变论”的诞生被称作地质学发展史上 的第一次革命,它奠定了地球科学的思想理论 基础,也开始了以“固定论”作为其哲学基 础的“地槽论”长达一百多年的统治。
计算机模拟的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
● 研究方法
3.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有些地质现象,涉及空间大,人们无法得到 全部的空间资料,这时,对整体的现象了解必 须与局部相结合,如地质勘探探明地下矿藏的 分布:
点
线
面
体
变
● 研究方法
4.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火山喷发是极其宏观的现象,但 熔浆冷凝过程中矿物的形成又是结 晶的微观现象。
是海陆统一的新地球观对以陆地为基础的狭隘地球 观的胜利,标志着人类观察地球的视野从局部扩展到 全球。
“板块理论”的兴起,决不意味着人类对地球认 识的终结。人类还必须从更大的参照系统来研究作为 行星的地球,以及地球本身作为一个物质系统的运动 和发展。
二、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及分支
数学 数学地质学
物理 地球物理学
DSDP
·
·
DSDP: ODP:
ODP
IODP
Deep Sea Drilling Project
Ocean Drilling Program
第1章_绪论
Abraham Gottlob Werner
• Freiberg Mining Academy • All rocks had been deposited in a primordial ocean • Primary rocks: no fossil, crystalline, deposited before the biblical flood • Secondary rocks: fossiliferous, consolidated, deposited during the biblical flood • Tertiary rocks: fossiliferous, unconsolidated, deposited after the biblical flood
三、地史学发展简史
1、启蒙时期(18世纪末以前):相继建立了一 些地史学概念。 火成论:以苏格兰地质学家郝屯(J. Hutton, 1726~1797年)为代表。最早 指明了岩浆岩脉与被侵入围岩之间 的侵入接触(烘烤)关系。首次阐明了 角度不整合现象的地史意义;提出 了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之间的相互关 系在现代和地史时期原则上不变的 Hutton 思想,即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 (1726-1797) Plutonist (Actualism )研究方法。
沙尘暴笼罩下的北京 海平面上升 濒危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沙尘暴袭来时的巴格达
巴格达卡特里娜飓风登陆美国后的惨境
地史学
(Historical Geology)
蔡耀平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第一章 绪论
• 地史学的概念 • 地史学的研究内容 • 地史学的研究历史 • 地史学的研究意义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一门研究大自然塑造作用及其原因和结果的学问。
在解决自然科学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在指导人们找寻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以及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并维护人类健康的实践中,地质学研究均具有重大意义。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组成地球的物质、地球的结构与构造、地球内部和表层的各种作用、地球的历史、应用问题、综合性研究以及方法学研究等。
3.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型。
地质作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从不停息。
促使地质作用进行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热和太阳能。
4.“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未来”及“活动论”是地质学思维的三大方法论。
5.地质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研究成果和认识必须经得住他人的重复检验。
大自然是地质新理论、新发现与新成果的源泉,到大自然中去实践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普通地质学是初学者学习地质学的启蒙之课。
它是地质学各学科之间的一门链接性、统领性的课程,有利于人们整合、凝练碎片化知识,集地质学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于一体,有利于建立各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各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6. 我国地学研究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地域优势。
第二章矿物1.克拉克值是地壳元素的丰度。
其用质量分数来表示,主量元素的单位一般为%,微量元素单位有g/t(克/吨) 或10-6(百万分之一)。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Si、Al、Fe、Ca、Mg、Na、K,它们总量占地壳质量的98.03%, 其中O、Si、Al、Fe、Ca 五种元素占了91.26%。
3.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固体。
矿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4.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除个别特例以外,矿物都属于晶体。
5.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力等) 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此现象称为同质多象。
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介绍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介绍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演化过程以及地球表面形态和构造的学科。
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地质学中,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们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预测自然灾害、勘查矿产资源等。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演化过程以及地球表面的形态和构造。
首先,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分为固态内核和液态外核。
地幔位于地核之上,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可以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其次,地球的演化过程是指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地球的形成与宇宙大爆炸有关,大约在46亿年前形成。
地球的演化过程包括地壳的形成、板块构造和火山活动等。
地壳的形成主要通过火山活动和板块运动来实现。
地球板块构造学研究地球表面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揭示了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等现象的规律性。
火山活动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通过研究火山岩石及其化学成分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运动状态。
最后,地球表面的形态和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和构造特征。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河谷、湖泊、地形等。
地表构造是指地层、断层、褶皱和岩石等构造元素与地壳运动之间的关系。
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地表形态和构造特征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推断岩石内部的构造、岩性和化石等信息。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岩石和矿物分析、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研究和地质历史研究等。
实地考察是地质学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观察地层、岩石、构造、地貌等,收集样本和数据,了解地球现象和规律。
岩石和矿物分析是地质学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各种岩石和矿物的成分、结构、性质等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地层的产状、矿藏的特征、岩石的变质程度等。
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测量地球的物理场,如重力场、电磁场、地震波等来研究地质问题的方法。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历史以及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和现象演化的学科。
它在认识地球的物质组成、研究地球演化历史、解释地质现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其发展历程。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质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动力学过程以及地球表层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岩石、矿物、地层、构造、地貌等。
通过对地球物质和地质现象的研究,地质学致力于理解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和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
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对地质现象和地质事件进行了简单的观察和描述。
然而,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要归功于科学家们对地球历史的深入研究。
18世纪末,地质学开始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著名的地学家詹姆斯·赫顿对地球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赫顿原理”。
根据赫顿原理,地壳是由一系列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移动,造成了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的形成。
19世纪是地质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查理斯·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促进了地质学的进步。
地质学家威廉·史密斯发现了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并借此建立了地层学的基本原理。
这对于研究地球历史和生命演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世纪以来,地质学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质学家们能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观察。
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工程学等与地质学相关的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
地质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揭示了地球内部的构造特征和地壳板块的运动方式。
近年来,地质学的研究还涉及到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等方面。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研究地质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
地质学家们通过研究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地质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历史和地球现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地质历史演化以及地球表面现象的学科。
它涵盖了地球物质的组成、岩石的形成和变化、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等方面。
地质学不仅仅是了解地球的基础科学,也是其他领域如地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的重要支撑。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了解地球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地质过程。
2. 岩石学:研究岩石的成因、分类、特征以及它们在地质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岩石学,我们可以揭示地壳和地幔的演化。
3. 古生物学:通过研究化石,了解地球历史上生物的演化过程、地球环境的变化等。
古生物学为我们提供了解地球生命演化历史的重要线索。
4. 地质历史:研究地壳演化的过程和历史事件,如大陆漂移、造山运动等。
通过对地质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1. 实地观察:通过对地球表面现象和岩石等地质现象的实地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
实地观察能够提供直接的观察和感受,帮助我们理解地质现象。
2. 野外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和采集样品,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
野外考察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数据和信息,从而深入研究不同地质现象。
3.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各种样品进行化学、物理分析,以获取更详尽的数据和信息。
实验室分析可以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对一些难以观察或无法直接获取的地质信息提供支持。
4. 数字模拟:利用计算机等工具,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地质过程,以深入研究某些复杂的地质现象。
数字模拟能够提供更直观的结果和预测,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预测地球的变化。
除了以上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地质学分支和应用领域。
例如,矿产地质学致力于研究矿产资源的形成、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的变形和破裂;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和分布等。
此外,地质学在水资源管理、环境评估、地质灾害预测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01第一章_地质学基础
第二节 地球圈层构造
(二)地幔:
1 、 上 地 幔 : 33km—984km , 平 均 厚 951km。成分以超基性橄榄岩类为主。因 此这一层又叫橄榄岩层。 2 、 下 地 幔 : 984km—2898km , 平 均 厚 1914km。成分: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因 此,这一层又叫金属矿层圈。
10万光年,银河系中有1400亿颗恒星,银河系也不是恒
定的,它也在不断运动。 近年来,天文工作者已在银河 系之外拍摄到许多个旋涡状星系,其中有许多星系的质量 和体积比银河系还大。随着科学的进展,现已证明宇宙在 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
第一节 地球概述
(三)天体的运动和年龄
据天文学提供的数据,任何天体都有新生、演化 和衰亡。太阳从出现 50亿年 到现在,属于壮年 期,在过50亿年 “红巨星”属中年期,再经过10 亿年,它将变成“白矮星”,属于末期,再过10 亿年“黑矮星”、死亡。
第二节 地球圈层构造
地球的圈层构造
大气圈 外圈层 地球 内圈层 水 圈 生物圈 地 地 地 壳 幔 核
第二节 地球圈层构造
一、地球的外圈层 根据组成外圈层物质的性质状态不同,可 分为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二节 地球圈层构造
(一)大气圈
——是地球的最外圈,由空气、水气和尘埃组成,对地表 气候分带和生命活动起着很大的作用。其底界为海、陆表 面,没有明显的上界,为自然过渡到星际空间。 1.对流层——大气圈的下部,底界为海、陆表面~18KM 高空。由于温度、湿度分布不均匀,大气产生对流。是地 球上风云,雨雪、冰川等气候现象以及各种外力地质作用 的发源地,对改变地表形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平流层 空气稀薄,在宇宙射线和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气体分子被 3.中间层 电离,故统称为电离层,是无线电波的传播层。 4.热成层 5.扩散层——大气圈的最外层,地球引力极小,一部分大 气分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范围,在 大气圈10km的高空,地壳3km深处和深海 底部,都发现有生物存在。大量生物则集 中在地表和水圈上层,包围地球形成一个 封闭圈。
地质学重点总结
地质学基础复习指要专有资料2015/6/10地质学重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阶段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
在自然科学的六大基础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中,地质学属于地学范畴。
2、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主要是资源与环境条件的评价。
3、地质学研究的特点:研究对象涉及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地质现象具有多因素互相制约的复杂性;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4、现代地质学接受了莱伊尔现实主义的合理部分,即以今证古的原理,同时注意到地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以及地球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自然条件的特殊性,根据具体情况,用历史的、辩证的、综合的思想作指导,从现在推求过去,从已知推求未知,来恢复和认识地球的历史。
5、地质学的实践意义(1)正确认识地球的基础上,知道人类寻找并合理开发利用矿产、地下水、油气等资源与能源;(2)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环境论证;(3)预测预防地质灾害,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4)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特征6、地球的重力:主要由于万有引力造成重力值(g) F—地心引力 P—离心力 g—重力重力值是地心引力与离心力的合力若把地球物质密度看作是横向均一的话,就可得出,赤道附近距离最大,引力最小,离心力最大,重力值最小;两极附近距离最小,引力最大,离心力最小,重力值最大。
7、重力异常—当实测重力值与理论计算的重力值不一致时,称重力异常,大于理论值为正异常,反之为负异常。
利用重力异常可判断地下密度的变化,指导找矿。
正异常:g实测﹥g理论密度大如:Fe、Cu、Pb等金属矿床区负异常:g实测﹤g理论密度小如:煤、石油、盐类等矿床区。
布格校正:由海拔高度影响的自由空气校正值(校正至海平面高度),减去岩石和地形的重力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
地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一个非均质体。
安徽巢湖志留系高家边组泥页岩
安徽巢湖三叠系南陵湖组灰岩
喜马拉雅山脉隆升距今约25百万年
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甘肃舟曲泥石流(2010年8月7日)日本海啸(2011年3月11日)
日本御岳山火山爆发(2014年9月27日)
沈括对海陆变迁、古气候变化、化石的性质等都做出了较为正确的解释
候风地动仪-张衡发明于汉顺帝阳嘉元年(132)--据百度百科
(1750-1817)
(1726-1797)
(17261797)
(1769-1832)观点:在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重大灾变事件,每经一次灾变,
(1797-1875)
“固定论”与“活动论”之争
J.D. Dana(1813-1895)
E. Suess(1831 A. L. Wegener(1880-1930)
提出:美国人赫斯,1962年提出
海底扩张说
H. H. Hess(1906-1969)赫斯,美国地质学家,普林斯顿大学
地质系教授,思想得益于二战期间海
军服役期间对海底地形的观察,他的
划时代的论文“History of Ocean Basins”奠定了海底
J. T. Wilson(1908-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