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曼战役的分析

合集下载

阿拉曼战役的经过简介 历史背景是什么

阿拉曼战役的经过简介 历史背景是什么

[键入文字]阿拉曼战役的经过简介历史背景是什么关于阿拉曼战役简介,这场战役指的是在二战进行中期同盟国和轴心国在北非的一场大规模战争,阿拉曼战役发生在1942 年10 月13 日,之所以叫做阿拉曼战役,是因为在埃及的阿拉曼北部地区英国第八集团军和德国意大利进行这场战争,战争最后的结果是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

在阿拉曼战役简介中曾提及,这场战役的胜利使得盟军有希望结束了德军北非装甲军团的攻势,因为在这场战争后轴心国与北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与运作阶段,阿拉曼战役一共分为三部分,1942 年的6 月阿拉曼战役正式打响。

英国集中了1000 门野炮和中型炮开始对德军实行日夜轰炸,10 月份英国首先发起进攻,第二天凌晨德国第15 装甲师反击英国人。

德国15 装甲师反击的同时,德国第16 装甲师也在旁边策应,由于英国不敌德国和意大利人的双重打击开始渐渐撤退,这时候法国带兵前来阻挠,激战数日后,双方伤亡惨重,最后经过惨烈的较量德国只剩下200 辆坦克,而英国还有800 多辆坦克在战线北段没有投入战斗。

阿拉曼战争后期,同盟国和轴心国在埃及阿拉曼地区签订了和平协议。

希特勒命令德意志军团全线撤退,10 月下旬的时候,英国停止追击,阿拉曼战役到此完全结束,标志着英国开始了对埃及地区的统治,也标志着同盟国开始打响了对轴心国战略反击的第一枪,扭转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使得第二次大战的天平开始渐渐向正义的一方倾斜。

阿拉曼战役历史背景是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上,有许多的战役爆发在不同的战场上,其中北非战场上的阿拉曼战役就是一场殊死决斗的战役。

这场战争作为一场著名的战役,经过了十二天的殊死斗争之后,最终在英国取得全部胜利的局面下,战役结束了。

这是一场属于同盟国1。

阿拉曼战役的启示

阿拉曼战役的启示

阿拉曼战役的启示阿拉曼战役。

整整60年过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曾经参加过阿拉曼战役的老兵们,却忘不了这块伤心之地,这是因为盟军方面有7000多名将士长眠在这。

前一段时间,上万名二战时期的老兵来到这里,参加由英国和英联邦其它国家举行的阿拉曼战役60周年纪念活动。

1942年10月23日,由英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率领的盟军向德国隆美尔率领的德意联军非洲军团发起了进攻。

经过12天的激烈厮杀,盟军终于在11月4日胜利地结束了整个战役。

战役的胜利保证了盟军从中东通往苏伊士运河这条供应线的畅通,在士气上对盟军的意义更是非同小可。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评价说:“在阿拉曼战役前,我们从未打赢过一次;但在阿拉曼战役后,我们所向无敌。

”阿拉曼在埃及西北部,尽管它只是一个小镇,却因阿拉曼战役名声大噪。

交战各国都在这里建有阵亡将士公墓。

“对于世界,你只是一名普通士兵;对于家庭,你却是我的全部。

”这句雕刻在一块墓碑上的话语似乎告诉人们,一位母亲在埋葬牺牲的儿子的同时,也埋葬了她的全部希望与欢乐。

记者在埃及工作期间曾经参加过阿拉曼战役50周年的纪念活动。

当时记者除了被战役进行得如此惨烈而震惊外,也为当年的交战双方早已化干戈为玉帛而感叹。

在那次纪念仪式上,原先敌对双方的后人相互间早已不存敌意,他们共同进行着纪念先人的仪式。

交战双方可以握手言和,但它留给阿拉曼的灾难却至今仍未全部清除。

埃及西北部哈马姆、阿拉曼到马特鲁这一大片地中海沿岸地区,本是地理条件较好、水资源相对较充足的地方,完全可以开发旅游和农业等项目。

但事实上这里的经济开发相当有限,其原因就是二战遗留的地雷为数众多。

从阿拉曼往西与利比亚交界的40多公里地中海沿岸地区,总共埋有约1750万颗地雷。

德意军队撤退时为了避免盟军跟踪追击,在那里埋下了大批地雷,当时的阿拉曼地区便有“魔鬼公园”之称。

当然,这些幸存的二战老兵们来到阿拉曼,并不仅仅是为了寄托哀思。

阿拉曼似乎在提醒人们,尽管当今世界的战争尤其是局部战争从未停止,但尽一切努力阻止和避免战争的爆发,却早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沙漠之狐的悲歌——阿拉曼战役

沙漠之狐的悲歌——阿拉曼战役

沙漠之狐的悲歌——阿拉曼战役阿拉曼战役是1942年10月23日在北非沙漠地区,英军对德意军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规模较大的坦克会战,德意军惨败,英军大获全胜。

在阿拉曼之战中,后勤保障占有突出的地位。

双方都强调,后勤是北非之战的决定性因素。

北非德意军的最高指挥官是以闪电式的装甲战闻名于欧洲战场的隆美尔。

1914年初,隆美尔奉命率部进入非洲沙漠地区后,使意军的处境迅速转危为安,先后三次自西向东进击英军,战绩颇丰,但就是这个被誉为“非洲之狐”的常胜将军,最后在阿拉曼之战中受到蒙哥马利的致命打击。

主要是由于弹尽油绝,败在后勤上。

西方许多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著作,都把阿拉曼战役作为说明后勤保障在现代作战中地位与作用的一个典型战例。

(1)战区的基本态势和战役简要经过北非包括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埃及等地,是欧洲主战场的南翼。

英军控制北非,可确保大西洋通往印度洋、太平洋这条地中海上交通线,保持两洋的战略联系,并得到中东重要战略物资——石油的不断供应,以支撑长期战争。

德意军控制北非,可确保对南欧的占领,切断对方地中海交通线,进而夺取中东,获得石油的源源供应,直接配合苏德战场作战。

因而,北非战区在交战双方的战略中都占有重要位置。

北非战场是当时世界上最荒芜、最干燥的沙漠地区之一。

气候、天象、地理等因素对作战及后勤影响很大。

北非英军在开罗有经营多年的后方基地,还可得到自英国经海实用文档上运输线的增援。

德意军在北非则没有补给基地,全靠由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港海运人员、物资到利比亚的黎波里港,再用汽车向前线转运。

马耳他岛驻有英空军,是支援北非英军运输线的坚强堡垒,对德意军地中海上运输威胁破坏极大。

英军在开罗有铁路经阿拉曼,还有一条滨海公路和沿海航线,地面补给距离近,并可得到空、海军支援,保障充分、及时。

德意军则自的黎波里港以东有一条凸凹不平的临海公路,交通运输线漫长,而且穿越沙漠,困难较大。

如供水任务繁重,在运送作战物资的同时,还需向前线运水;沙漠中风暴大,影响武器装备的使用和维修;暴雨后,有些沙漠地段变成沼泽,机械化部队失去机动能力。

读《阿拉曼战役》有感250字

读《阿拉曼战役》有感250字

读《阿拉曼战役》有感250字
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与德国在非洲大陆上的一次转折性战斗,在这次战役中,“沙漠之狐”隆美尔被击败了,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

而在德国陆军里,隆美尔是当之无愧的战术高手,他到非洲上任时,一次次地不顾元首希特勒的命令,擅自触动,将英军打得措手不及,连连后退。

但是在阿拉曼战役时,因德国的后勤供应不上,战线太长而无力抵抗,在英军、美军的打击下一路溃败。

最终又回到了战争的起点。

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量力而为才是正确的,隆美尔为了实现自己的辉煌,不顾国家的实际能力,白白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最终自己也没有逃脱历史的审判。

落了个可耻的下场。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为何说阿拉曼战役是殊死决斗的战役

为何说阿拉曼战役是殊死决斗的战役

为何说阿拉曼战役是殊死决斗的战役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轴心国德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统领之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之战役。

下面是分享的为何说阿拉曼战役是殊死决斗的战役,一起来看看吧。

阿拉曼战役经过阿拉曼战役发生在1942年6月,结束于1942年10月下旬,总共进行了不到3个月,阿马拉曼战役经过非常惨烈,后代专家把阿拉曼战役一共分为3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1942年的6月至10月,主要是英国人开始集中装备武器开始进行准备阶段。

阿拉曼战役开始于6月3号的晚上,英国的第八集团军在阿拉曼地区由北向南展开,企图以主力优势军队实施主要袭击,突破了德意志第30军的防线,随后歼灭了德意志的主力,在滨海地区英国的第13军和德意志的30军团正面相遇,最后英国的13集团军成功阻击和粉碎了德国的进攻计划,使得阿拉曼战役的天平开始渐渐向正义的一方倾斜。

战争发展到10月份,英国又集中了1000门野炮和重型火炮对德国实行日夜打击,这是这场沙漠战争中最大规模的炮火攻击,10月23日的凌晨英国发起进攻,第二次阿拉曼战役正式打响,随后意大利的第30军又和英国的第17军相遇,英国的51师前来策应,这次英国的打击战略实施得非常顺利,成功把装备精良的意大利人逼入了滨海地区死角,并阻挡了德军的救援行动,使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果实被巩固下来,攻破了意大利人和德国的防线。

后代历史学家对于阿拉曼战役的经过非常满意,认为英国人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他们突出奇兵,采用了密集的炮火打击成功赢得了战斗,成功控制住了北非地区,也把轴心国的势力范围缩小了。

阿拉曼战役的影响阿拉曼战役的影响非常深远,这场发生在1942年6月份的战争给二战带来的一个转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阿拉曼战役是最为重要的几次战斗之一,也是标志着北非战场出现转折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阿拉曼战役中德军阵亡6000人,意大利阵亡4000人,英国总共阵亡7000多人。

二战转折性战役

二战转折性战役

二战转折性战役:1.阿拉曼战役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轴心国德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伯纳德·蒙哥马利统领之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之战役。

这场战争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

这场战役的胜利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

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致使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国欲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占有战略资源丰富的中东的希望破灭。

这场战役结束了非洲装甲军团的攻势,此场战役后轴心国于北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运作。

阿拉曼战役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英军击溃了北非得意联军,从此全面转守为攻,攻克突尼斯,全歼了北非德意联军,登陆意大利,展开了战略反攻。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

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3.中途岛海战日本在珊瑚海海战之后的仅仅一个月就已经把中途岛拟定为下一个攻击目标。

这不仅能报美国空军空袭东京DoolittleRaid的一箭之仇当时日本高级将领中有认为空袭东京的飞机是从中途岛起飞的,还能敞开夏威夷群岛的大门。

防止美军从夏威夷方面出动并攻击日本。

日本海军想借此机会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残余的军舰引到中途岛一举歼灭。

阿拉曼战役名词解释

阿拉曼战役名词解释

阿拉曼战役名词解释阿拉曼战役是伊拉克内战中的一次战役,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夜间。

这次战役由美国参与方激发,是为了针对特拉维斯军事政权。

这次战役是在美国进行“大规模反恐行动”开始前数月发生的,参与方包括美国陆军、空军、海军以及多个联军远在此之前,此次战役意味着美国和联军将参与到伊拉克内部的战斗中来。

阿拉曼战役的指挥官分别是美国的沃尔特休斯顿上将(General Walter E. Houston)和联军的菲利普-波特少将(Brigadier Philip Potter)。

他们指挥着在美国反恐行动开始前几月开始的这一行动。

在战斗开始前,美国军队和联军准备着一辆阿拉曼APC(全向装甲运兵车),它用以破坏任何可能对抗联军的装甲部队。

阿拉曼APC 由两名美国士兵驾驶,搭载着一架25mm榴弹炮。

作战行动以美国武装力量和联军部队在伊拉克建立空中和地面控制为主。

美国军队利用空中优势和航空火力打击伊拉克抵抗力量。

联军部队利用陆军力量和装甲部队突袭抵抗力量的主要阵地,并使用阿拉曼APC和其他装甲车(如M-2Bradley)利用地面优势进行战斗。

在空中和地面攻击下,伊拉克抵抗力量迅速收缩,最终陷入困境。

阿拉曼战役被视为一次胜利的战役,有助于管制伊拉克的内部政治局面,实现了美国在伊拉克的长期目标,确保伊拉克作为一个稳定的国家。

美国和联军在阿拉曼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战争的代价也不可忽视。

据估计,有数千名美国士兵和数千名伊拉克民兵在这场战役中丧生。

美国在伊拉克的政策在战后也遇到了一定的抵制,有许多反对派仍在抵抗美国和其他联军参与方的进攻。

总之,阿拉曼战役是伊拉克内战中一次关键的战役,在此之前,美国和联军指挥官利用空中和地面控制打击反抗抵抗力量,利用APC 和其他装甲车辆实施了突袭并获得了胜利,但战争的代价也不容忽视。

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英国杰出的军事家, 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以成功掩护敦刻尔 克大撤退而闻名于世,由他所指挥过著名的 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为 其军事生涯的三大杰作。2002年,蒙哥马利被 英国BBC评选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
集结中的盟军
一、基本情况
战役概况 战役序幕 作战计划 双方兵力对比
(一)战役概况
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交战双方为轴心国德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 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将军统领 的英联邦军队。这次战役从1942年10月23日一直持续 到1942年11月3日,以英国为首的盟军胜利而告终。
始准备迎击蒙哥马利派来反击的部队。经过
六个多星期的集结后,第八集团军已经作好
了出击的准备。
(三)作战计划
盟军作战计划:在“轻足行动”的名义下, 蒙哥马利计划用两支突击队穿越德军在北部 布设的雷场,之后装甲部队会经过这里去打 败德军装甲部队。同时一些部队会在南方佯 攻,这样剩余的轴心国部队就不会北上增援。 蒙哥马利计划用12天的时间分“闯入,混战, 击败”这三步来取得胜利。
这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盟军在阿拉 曼的胜利致使纳粹德国欲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 占有战略资源丰富的中东的希望破灭。这次战役结束 了非洲装甲军团的攻势,此后轴心国于北非战场转入 战略撤退运作。阿拉曼战役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 战、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 段的开始。
估战役形势。他发现意军的特兰托师损失了一半步兵, 第164轻装师损失了两个营,其他大部分部队也经过 了高强度的战斗,所有人都只剩下了一半口粮,一大 群士兵生了病,而且整个轴心国部队剩余的油料储备 仅够用三天。

阿拉曼战役及其分析

阿拉曼战役及其分析
阿拉曼战役及其分析
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轴心国德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伯纳德·蒙哥马利将军统领之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之战役。这场战争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
这场战役的胜利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致使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国欲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占有战略资源丰富的中东的希望破灭。这场战役结束了非洲装甲军团的攻势,此场战役后轴心国于北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运作。阿拉曼战役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与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数日激战导致双方损失惨重。26日,隆美尔在判明英军主攻方向之后,开始将第21装甲师调往北线。英军进攻受挫,27日暂停进攻;第7装甲师北调,加强主攻方向实力;第13军其他部队暂取守势,仅以小分队出击和炮火袭击牵制敌人。26日,意大利向非洲运送燃料的油轮全部被英国海、空军击沉,致使德军装甲部队无法组织大规模反击。29日,澳大利亚第9师和英国第9装甲旅向海岸推进,被德军击退。由南线调来的德军主力第21装甲师向北部沿海机动,企图阻滞英军沿公路西进。蒙哥马利据此改变计划,决心对腰子岭以北德军防御薄弱部位实施纵深突破。31日,澳大利亚第9师进抵沿海地区,切断德国第164师退路。德国第21装甲师、第90轻型装甲师组织反击,但没有成效。至此,德意军坦克仅剩200余辆,而英军在战线北段尚有800余辆坦克没有投入战斗。
阿拉曼战役进程
1942年6月,蒙哥马利中将接任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后,力主以进攻将德意军队赶出北非。战役发起前,英国第8集团军(19.5万人),在阿拉曼地区由北向南展开,企图以主力在战线北段实施主要突击,首先由第30军突破对方防线,随后由第10军实施纵深突击,歼灭德意军主力于滨海地区;由第13军在战线南段实施辅助突击。德意军(10万余人),企图依托支撑点式环形防御与大面积布雷相结合的坚固防线,阻滞和粉碎英军进攻。

阿拉曼

阿拉曼

阿拉曼位于埃及北部,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北非地区的主战场

1942年10月23日,在 埃及阿拉曼地区,英国 第八集团军在蒙哥马利 指挥下对隆美尔统率的 德、意联军“非洲军团” 发起攻击,两军激战十 二天,英军获胜,德、 意军被迫退到突尼斯边 境。
如果德军突破阿拉 曼防线,冲入埃及, 占据苏伊士运河, 意大利和德国的舰 艇就可以自由出入 红海,进而控制南 非战线,渗入到印 度洋。这样一来, 纳粹德国与日本会 师的计划将会成为 现实。

10月23日晚,蒙哥马利下令英军从南北两面同 时发起猛烈进攻。北面英军凭借优势兵力很快 打开了一个缺口,并乘胜进攻。正在休假的隆 美尔接到报告后火速返回阿拉曼前线,并立即 组织兵力全力防守。他孤注一掷,调集一部分 南面部队投入到北面。战场形势一时僵持下来。

10月30日,英军从已经打开的缺口沿海向北发 起进攻,一直打到地中海边。此时,德军只剩 下 90辆坦克,而英军还有800多辆坦克。隆美 尔已经没有实力同蒙哥马利拼消耗,只能把有 限的力量集中到北面,企图死守。当德军全力 照顾北面的时候,蒙哥马利又在南面发起了攻 击。隆美尔顿时陷入首尾难顾的窘境。面对日 益恶化的战场局势,隆美尔决定殊死一搏。

11月4日,英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纵深推进 了8公里,控制了整个阿拉曼北部地区,眼看 就要完成对德军的包围。犹豫不决的隆美尔再 也顾不上元首的命令了,终于下定决心撤退。 蒙哥马利指挥英军一路穷追猛打,给德军重大 打击。由于担心隆美尔惯用的“回马枪”,蒙 哥马利行动十分谨慎,最终没能完成对德军的 包围。11月6日,天降大雨,道路泥泞不堪, 英军大量坦克和装甲车顿时陷入泥潭。隆美尔 见状命令德军扔掉武器装备,得以轻装逃脱。 11月7日,蒙哥马利下令停止追击。至此,阿 拉曼战役以英国的最后胜利而告终。

阿拉曼战役的影响

阿拉曼战役的影响

阿拉曼战役的影响
推荐文章
阿拉曼战役的分析热度: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热度:第一次阿拉曼战役热度:北非阿拉曼战役简介热度:阿拉曼战役的过程介绍热度:
战役影响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德军阵亡6000人,意军阵亡4000人,英军阵亡7000多人。

这次战役从1942年10月23日一直持续到1942年11月3日。

在轴心国于第一次阿拉曼战役取得胜利之后。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将军在1942年8月取代了克劳德·奥金莱克,成为了由英联邦士兵组成的英国第八集团军的总指挥官。

这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

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使纳粹德国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和中东油田的希望破灭了。

此战役结束了非洲军团的攻势,此场战役后轴心国在北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运作。

阿拉曼战役的影响台儿庄大捷,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一举浇灭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捍卫了祖国城池的安全,提升了部队的抗战士气,坚定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

台儿庄战役的意义是什么?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台儿庄战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 格式。

阿拉曼战役罗马帝国与日耳曼部落的激战

阿拉曼战役罗马帝国与日耳曼部落的激战

阿拉曼战役罗马帝国与日耳曼部落的激战公元3世纪后期,罗马帝国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

外部威胁不断,日耳曼部落成为罗马边境的长期困扰。

阿拉曼战役便是罗马帝国与日耳曼部落的一场激烈对抗。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阿拉曼战役的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一、背景1. 罗马帝国衰落罗马帝国在公元3世纪后期,面临着政治腐败、经济危机和军队疲软等严重问题。

这导致罗马帝国的边境防线薄弱,无法有效抵御外部威胁。

2. 日耳曼部落的崛起与罗马帝国内忧外患相对应,日耳曼部落逐渐壮大。

这些部落以勇敢善战著称,对罗马帝国的边境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经过1. 罗马边境的日耳曼入侵日耳曼部落开始频繁进攻罗马帝国边境的城市和居民。

他们抢劫财物、掳掠妇女,并向罗马帝国勒索巨额赎金。

2. 克劳狄乌斯二世的对策面对日耳曼部落的威胁,罗马帝国的皇帝克劳狄乌斯二世采取了积极行动。

他加强了边境军队的训练与装备,修建边境堡垒,以应对日耳曼部落的入侵。

3. 罗马帝国的反击克劳狄乌斯二世亲自带领军队对付日耳曼部落。

在阿拉曼战役中,罗马帝国军队与日耳曼部落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4. 战斗的结果由于罗马帝国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以及克劳狄乌斯二世的英明决策,最终罗马帝国成功击败了日耳曼部落。

这场胜利恢复了罗马帝国的边境稳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内外交困的局面。

三、影响1. 增强了罗马军事威望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增强了罗马帝国军队的威望,使得周边国家对罗马的军事实力产生了一定的畏惧。

2. 促进了罗马帝国边境的稳定阿拉曼战役的胜利使得罗马帝国边境的安全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确保,带来了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

3. 日耳曼部落的削弱虽然在阿拉曼战役中失败,但日耳曼部落并未被彻底摧毁。

然而,他们的威胁程度得到了一定的削弱。

4. 对后世的影响阿拉曼战役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它成为了罗马帝国与日耳曼部落斗争的一个缩影,也对欧洲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结:阿拉曼战役作为罗马帝国与日耳曼部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对罗马帝国的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非洲战场阿拉曼战役的研究

对于非洲战场阿拉曼战役的研究
一战,轴心
国军队损失惨重。德军与意军的士兵都变得很疲惫,
并且他们只能靠缴获的盟军给养来维持生活。在8月
时,隆美尔的部队在人员和装备上仍然具有优势。但 是在此之后,英联邦军队从英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得 到了大批人员和装备,并从美国获得了一些坦克和卡 车,而隆美尔的部队没有得到任何支援,他的优势很
阿拉曼战役一般被分为5个阶段,包括闯入(10月23 日-24日),分散(24日-25日),反击(26日-28 日),增压行动(11月1日-2日)和突破(3日-7日)。 10月29日-30日之间的僵持状态没有名字
在一个平静而晴朗的月圆之夜,“轻足行动”以882 门炮连续五个半小时的炮击拉开了序幕,在炮击结束后 每门炮都已经发射了大约600发炮弹。在那段时间里,一 共有125吨炮弹落到了敌人阵地上。关于这次炮击有这样 一种传说,就是说盟军炮手的耳朵在炮击时那震耳欲聋 的声音中流出了血。 “轻足行动”这个名字是有来源的。首先出击的是 步兵,他们不会触发反坦克地雷,因为他们的重量太轻 了。在步兵向前推进的同时,工兵会为随后的装甲部队 开辟一条安全通道。这条通道会有24英尺宽,刚刚好能 让坦克以一路纵队前进。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由 于轴心国雷场的面积很大,这个任务实际上失败了。
力重创英军(杀伤英军1.3万人,击毁坦克500辆),对阻止 英军集群坦克进攻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德意联军兵力、兵器、 油料、弹药、粮食和饮水都得不到补充,终于被英军击败。阿 拉曼战役,英军歼敌5.5万人,击毁坦克装甲车350辆。但因 英军冲击不果敢,行动迟缓,未能全歼德意联军。尽管如此, 此役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非洲战场的转折点。从此,战争主动 权落入英军手中。
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北非战场上,轴心国司令埃尔温· 隆

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公元1942年)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第8集团军于1942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在北非实施的进攻战役。

这次战役使纳粹德国丧失了对北非和地中海的控制权。

“沙狐”势如破竹英军临阵换将德国纳粹著名将领隆美尔有“沙漠之狐”之誉。

这个希特勒麾下的得力干将,以“速度第一”为宗旨,在1940年五六月间,率领装甲部队紧追溃退的法国军队不放,并大胆地孤军深入,连续作战,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取得了重大战果,仅俘敌军人数就达9.7万余人。

1941年春季,隆美尔又率部同英军在北非地区交战。

他不顾己方兵力尚未集中完毕,便抓住战机向正在换防的英军发起突然进攻,边打边追,一鼓作气挺进500余公里,几乎把装甲部队开到埃及首都开罗。

若不是邱吉尔震惊之余及时换将,英国第8军团将彻底崩溃无疑。

新上任的第8军团指挥官是英军中将蒙哥马利,后来英军士兵都亲切地称之为“蒙特”。

这个小个子将军能指挥第8军团说来也是机缘凑巧,因为邱吉尔原先任命的指挥官并不是他,而是资格较老的英军将领戈特。

但是就在他即将走马上任之时,其座机被德军击落,不幸殉难,这才使蒙哥马利有了指挥第8军团的机会。

蒙哥马利一上任,迎接他的是一片败军的悲观、沮丧气氛。

因此,蒙哥马利认为,若想使这支昔日的作战劲旅从战败的阴影中摆脱出来,首先是要恢复他们的信心。

为此,他一面召开各种会议,以坚定、沉着、充满信心的话语鼓舞官兵士气,一面彻底废除了原指挥官制定的继续撤退的计划。

“蒙特”沙漠筑铁壁“沙孤”攻势受钝挫蒙哥马利认为,部队不能再继续撤退,而必须坚守,阻止隆美尔的进攻!他拟定了在阿拉姆哈勒法地区建立新防线,以挫败隆美尔进攻的计划,并提出了落实计划的具体战法,如,陆、空军指挥机构必须配臵在一起,以提高指挥协同作战的能力;劣势装甲部队必须构筑工事坚守,在未削弱敌坦克兵力之前不得出击。

蒙哥马利不愧是帅才,短短的十几天,就在第8军团中建立了一种崭新的气氛,部队按照蒙哥马利的布臵,迅速做好了防御准备。

阿拉曼会战

阿拉曼会战

帷幄与决胜——阿拉曼会战阿拉曼会战上帝总是站在物质力量强大的一边作战。

——拿破仑1、战争之神降临北非1940年夏秋之际,德国已将英法两个老牌帝国打翻在地,一个朝不保夕,一个屈膝投降。

这时,意大利法西斯魁首墨索里尼以为重温2000多年前罗马帝国旧梦的时机已经到来,决定乘英国本土岌岌可危,无暇顾及海外领地之际,夺取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成为北非的主人。

当时意大利在非洲的军队已达50万人,而英国只有5万多人。

1940年9月13日,在意大利北非最高指挥官格拉齐亚尼率领下,6个师的意军向沙漠进军,但只前进了50英里,就在细第巴拉尼停止不前。

英国中东军总司令魏内尔认为敌人既然不前进,就应发起主动攻击。

12月7日夜里,英军前线总指挥阿康纳将军率3万英军,在275辆坦克的掩护下向意军发起勇猛进攻,一路势不可挡。

12月11日,英军攻克细第巴拉尼,俘获意军官兵4万人,火炮400门。

这是英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大胜。

1941年:月3日,得到增援的英军在阿康纳将军指挥下,于3天内攻克巴地亚这个地中海海岸要塞,乘胜再克军事重镇多布鲁克。

2月6日夺取班加西,俘虏2万人,此时,格拉齐亚尼在北非的主力部队已全军覆没,剩下的黎波里这个北非最后的海岸据点,要不是丘吉尔为把部队调往希腊而命令魏内尔停止进攻,英军完全可将意大利人逐出北非。

丘吉尔这一决定给北非的英军种下了灾难性的种子,以后隆美尔在北非登陆,正是利用了的黎波里这个立脚点,在北非形成燎原之势。

由于意大利军队在非洲迅速崩溃,墨索里尼向希特勒呼吁帮助。

1941年2月6日,希特勒召见埃尔温•隆美尔,任命他为非洲军军长,去救援意大利人。

这个非洲军实际上只有2个师,即第5轻快师和第15装甲师,但意大利在非洲所有的部队都归他指挥,为顾及意大利人的面子,隆美尔又归意大利北非军总司令巴斯蒂科埃尔温•隆美尔指挥,这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1941年2月12日,隆美尔到达的黎波里。

两天后,一艘德国运输船避开英国海军监视,运来1个战防营和1个搜索营,这是第一批到达非洲的德军。

征战阿拉曼读后感

征战阿拉曼读后感

征战阿拉曼读后感读了关于征战阿拉曼的故事,那感觉就像是在看一场超级刺激、充满热血与智慧较量的大戏。

阿拉曼这地方,本来就是个大舞台。

蒙哥马利带领着盟军在那片土地上和隆美尔的德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

我就感觉啊,这两边的将领都像是超级棋手,把士兵当成棋子,在那广袤的沙漠战场上排兵布阵。

不过这棋子可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这就使得这场战争更加沉重和严肃。

从战术上来说,真的是太有看头了。

那时候的坦克就像是陆地上的钢铁巨兽,在沙漠里扬起漫天的黄沙。

双方你来我往,一会儿是坦克大战,轰隆隆的声音感觉都能把沙漠震得抖三抖。

蒙哥马利精心谋划的每一步都像是在给隆美尔下套,而隆美尔呢,这个“沙漠之狐”也不是吃素的,狡猾得很,总能在一些地方给盟军制造麻烦。

但是,战争哪有那么容易啊。

那些士兵们,在炎热的沙漠里,顶着烈日,忍受着干渴,还得时刻担心敌人的炮弹落下来。

他们得在漫天风沙里保持警惕,这可比我们在空调房里玩游戏难多了。

我就想啊,这些士兵得多勇敢啊,换了我,估计早就在这恶劣的环境里哭着喊着要回家了。

再说说战争背后的意义吧。

阿拉曼战役就像是一个转折点,它让盟军在北非战场上开始掌握主动。

这就好比一场拔河比赛,之前盟军老是被德军拽着走,在阿拉曼这一下,盟军突然发力,把局势给扳回来了。

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还对整个二战的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给那些被法西斯压迫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就像黑暗里突然出现了一道曙光,让大家觉得,法西斯也不是不可战胜的嘛。

这胜利的背后是无数的牺牲。

看着那些关于战役的描写,我心里就特别难受。

那些牺牲的士兵,他们的梦想、他们的未来,都被战争无情地碾碎了。

这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现在我们不用在沙漠里提心吊胆地打仗,可以安安心心地吃饭、睡觉、学习和工作,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征战阿拉曼这个故事就像一部生动的历史大片,有英勇的将领,有勇敢的士兵,有残酷的战斗,还有背后深刻的意义。

读完之后,就像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让我对战争、对和平、对那些为了自由而战的人们有了更深的敬意。

北非阿拉曼战役简介

北非阿拉曼战役简介

北非阿拉曼战役简介推荐文章阿拉曼战役的分析热度: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热度:第一次阿拉曼战役热度:阿拉曼战役的过程介绍热度:二战中阿拉曼战役热度:1942年10月23日,英军集中1300门大炮向德军阵地猛烈的开火。

经过12天恶战,英军取得胜利,德意军队被驱逐出埃及,退守突尼斯。

这场战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阿拉曼战役。

北非战场的转折之战。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北非阿拉曼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北非阿拉曼战役一、作战的背景。

1941年2月,隆美尔指挥的德军非洲军团前来支援意大利军队的作战,在德军的支援下,英军节节败退,包括托布鲁克在内的大批城镇失守。

1942年7月,德意军队进攻埃及。

为了防守埃及,英军迅速加强了防卫力量,总兵力集结了12个师,23万人。

为了把敌军赶出非洲。

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制订了作战计划,收复利比亚,配合北非登陆的盟军部队将德意军队赶出非洲。

这一作战计划代号为捷足,也就是北非战场转折点的阿拉曼战役。

二、作战的大致经过。

蒙哥马利的军队有1000门大炮和1000辆坦克,23万人。

总兵力和武器的比例超过敌人的2倍。

10月23日,英军对德军展开猛烈的炮火打击。

炮击过后,英军对德军的雷场展开艰苦的扫雷作战。

英军第13军在南线进行佯攻,和德军第21装甲师作战。

北部的第30军则在德军的雷场当中为英军第10军部队开路。

在北线,英军集中500辆坦克投入作战,很快突破了德军的阵地。

但是雷场并没有清除干净。

在10月24日早上,德军出动的坦克部队进攻英军第51师。

下午4点,英联邦澳大利亚军坦克部队在基德尼山脊和德军展开坦克战。

澳大利亚军队的坦克部队和德军反复冲杀,双方的进展不大。

就在澳军坦克部队和德军激战的同时,英军第51师也粉碎了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

很快,英军突破了基德尼山脊。

10月25日,英军到达米特里亚山脊。

德军部署坚固的工事防御以逸待劳。

很快,德军的第15装甲师对英军展开反击。

英军损失500多人。

这一天的激战,双方互有胜负。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评析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评析

第5阶段:突破 隆美尔向希特勒发送电报说他的部队现在不堪一击, 现在正在准备撤退,但是希特勒告诉他让他再多坚持 一下。冯·托马告诉隆美尔说:“我现在就在战场周 边。第15装甲师只剩10辆坦克,第21装甲师剩下14辆, 里特瑞奥装甲师还有17辆。”隆美尔给他看了希特勒 的电报,于是他留了下来,继续指挥非洲军团。 冯·托马与他那几乎被全数歼灭的第15和第21装甲师 并肩作战,他们迎击的是英军150辆坦克。他坐在指 挥坦克中亲临指挥,一直到最后一辆坦克被摧毁。最 后,冯·托马独自一人站立在他自己那辆燃烧着的坦 克旁边,那个地方后来被称为“德国坦克坟场”。
三连 王鹏飞 3008610021
一、基本情况
战役概况 作战企图 作战计划 双方兵力对比
(一)战役概况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北非战场的 转折点。这次战役从1942年10月23日一直持续到1942 年11月3日。在轴心国于第一次阿拉曼战役取得胜利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 内容 之后。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将军于1942年8月取代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 内容 了克劳德·奥金莱克,成为了由英联邦士兵组成的英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 国第八集团军的总指挥官。 内容 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盟军在阿拉曼 的胜利使纳粹德国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和中东 油田的希望破灭了。这次战役结束了非洲装甲军团的 攻势,此场战役后轴心国于北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运 作。
作战企图
盟军计划:在“轻足行动”的名义下, 蒙哥马利计划用两支突击队穿越德军在 北部布设的雷场,之后装甲部队会经过 这里去打败德军装甲部队。同时一些部 队会在南方佯攻,这样剩余的轴心国部 队就不会北上增援。蒙哥马利计划用12 天的时间分“闯入,混战,击败”这三 步来取得胜利。

阿拉曼战役胜败的交通运输保障阐述及启示的论文

阿拉曼战役胜败的交通运输保障阐述及启示的论文

阿拉曼战役胜败的交通运输保障阐述及启示的论文小编为你整理整合了关于阿拉曼战役胜败的交通运输保障阐述及启示的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阿拉曼战役,是 1942 年 10 月 23 日至 11 月 4日在北非沙漠地区,英军对德、意军队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规模较大的坦克会战,德、意军队惨败,英军大获全胜。

这次战役的双方指挥官都是名将,德、意军队在阿拉曼战役中的失败,主要是交通运输线被切断导致弹尽油绝。

后来学者在分析阿拉曼战役双方胜负的经验教训时,多从军事战略与交通运输的相互关系加以阐述,强调作战计划必须建立在交通运输保障能力的基础之上,并把德、意军队在阿拉曼战役的失败,作为说明交通运输保障地位与作用的典型战例之一。

1 战役的背景与过程北非包括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埃及等地,是欧洲主战场的南翼。

英军控制北非,可确保大西洋通往印度洋、太平洋和地中海海上交通线的畅通,并得到中东重要战略物资石油的不断供应,以支撑长期战争。

德、意军队控制北非,可确保对南欧的占领,切断对方地中海交通线,进而夺取中东,获得石油等资源供应,直接配合苏德战场作战。

因而,北非战区在交战双方的战略中都占有重要位置。

阿拉曼位于埃及境内,东距亚历山大港100 km,北濒地中海,扼交通要道,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双方必争之地。

1940 年 9 月,墨索里尼以 20 万部队从利比亚东进,深入埃境内,企图征服埃及。

英国为维护其在该地区的殖民统治,组织埃境英军全力反击,几乎全歼利境意军。

希特勒为确保欧洲战场南翼的安全,于1941 年 1 月下令组建非洲德国装甲兵团( 后改为德国非洲军团) ,2 月6 日任命隆美尔为司令,增援意军,3 月 3 日对英军发起进攻,4 月底,其先头部队进至离亚历山大港仅 100 km 的阿拉曼地区。

后因德军补给困难,被迫停止进攻。

1941 年 11 月 18 日,英军对德、意军队发起反攻,作战 6 个多月,未得到预定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拉曼战役的分析
人力1202班罗吉鑫2012011982
孙子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北非战场,盟军和德意联军在这里进行了一次输死较量。

而在此之前,意大利军队节节败退,战局是在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到来之后开始改变,这也是隆美尔军旅生涯的顶峰,也是隆美尔开始没落的开端。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兵者之道,当以处先机为,首先当时在北非的德意志军队无论在数量还是后勤补给上都不及英军,然而用兵者隆美尔以奇胜,以完美的组织发动了对英军的攻击。

也正如他在他之所著《战略进攻中的步兵》中所体现的军人之精神面貌,就是进攻。

有人说过,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在这里也有了很有力的体现。

也就是在隆美尔的军队尚未集结完毕之前,在靠近地中海的北线设假象,而在南线出奇制胜,在英军没有完全准备之前发动了大规模兵团的全线进攻。

其次是隆美尔的个人魅力,也可以叫威信。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在隆美尔没有到北非之前,德军士气低落,然而隆美尔到了之后,士气大震。

我想这也是当时德国的媒体和社会的共同认知感造就了隆美尔明星般的光环,来到北非之后迅
速的成为军中之标杆,使得一支颓势之师迅速的变成一支机动兵团,将英国北非第八集团军打败。

然而在整个德国战场中,已经作为两面作战,而北非的战役,更加重了德国的压力。

并且当时英军被德国打得落花流水,英军太需要一次胜利,也在此时,德军几乎算是孤军深入,意大利军队只能作为牵畔德军发挥的包袱。

而英军当时的第八集团军是英联邦国家的军队,就人员补给来说,大大胜与德军,并且控制着广大的海洋,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物资源源不断。

而德军在第一次打败英军之后,战线过长,水源和燃料食物等补给都要从千里之外补充,阻碍了德军战略发挥。

1942年6月,英军退回到亚历山大港以西100余公里的阿莱曼地
的昔兰加尼发动反攻,向前推进了250英里。

5月26日,德军又向加扎拉防线的英军发起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

英军损失80000多人,被迫溃退到离埃及边境不远的地方。

6月21日,德、意联军攻陷重镇托卜鲁克,30000英军不战而降,其余英军向埃及撤退。

两天后,
进速度过快,德军兵力损耗很大,物资供应和后续援兵也跟不上,不得不停止进攻。

此后,英德双方在阿拉曼附近海岸与卡塔腊盆地之间展开血战。

然而到1942年10月之后,德意联军的物资人员等数量得不到有效补充,当时的“非洲军团”只有80000人,540辆坦克,350架飞
机;而经过补充的英军达230000入,1440辆坦克,1500架飞机。

如此巨大的悬殊,也觉得了后来德军的命运。

当时的英第八集团军统帅蒙哥马利是要在此悬殊下要对德意军队实施全面消灭的,并且声称要活捉“沙漠之狐”隆美尔。

在此条件下,德意联军的颓势不可阻挡,第八集团军全面向德意联军反击。

此时,隆美尔的军事天才有再一次体现,在全线防御的过程中有效的阻挡了英军的进攻。

其重要的手段就是布置了有效而巨大的地雷阵,并且有条不紊的撤退。

经数日激战,双方损失惨重。

26日,隆美尔判明英军主攻方向,开始将第21装甲师调往北线。

英军进攻受挫,27日暂停进攻;第7装甲师北调,加强主攻方向实力;第13军其他部队暂取守势,仅以小分队出击和炮火袭击牵制敌人。

26日,意大利向非洲运送燃料的油轮全部被英国海、空军击沉,致使德军油料奇缺,后勤补给陷入困境,装甲部队无法组织大规模反击。

29日,澳第9师和英第9装甲旅向海岸推进,被德军击退。

由南线调来的德军主力第21装甲师向北部沿海机动,企图阻滞英军沿公路西进。

蒙哥马利据此改变计划,决心对腰子岭以北德军防御薄弱部位实施纵深突破。

31日,澳第9
师进抵并控制沿海地区,切断德军第164师退路。

德军第21装甲师、第90轻型装甲师组织反击,未果。

至此,德意军坦克仅剩200余辆,
而英军在战线北段尚有800余辆坦克没有投入战斗。

11月2日凌晨1时,英军按照计划发起新的进攻。

经炮火准备后,第151、第152步兵旅和第9装甲旅发起冲击,遭德军顽强抵抗。

第1装甲师随即投入战斗,次日夜从德军第15、第21装甲师防线接合部达成突破。

4日晨,第10、第7装甲师和印度第4师从突破口向纵深发展进攻。

德军第15、第21装甲师余部实施反击,但由于没有空中掩护,大部坦克被击毁。

在沿海地区被切断退路的德第164师余部,亦被澳第9师歼灭。

隆美尔命令德意军全线撤退。

由于油料和车辆不足,部分重兵器由人力后送,道路拥挤不堪,撤退行动迟缓。

英军乘势转入追击,并出动大批飞机轰炸,给退却中的德军以重大杀伤。

6日,英军因雨停止追击,致使德意军装甲摩托化部队顺利撤退,仅意军第10军在退却途中大部被歼,战役至此结束。

总观阿拉曼战役,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也是一场大规模坦克兵团的战斗,英军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没有将战争的胜利果实扩大化,也让德军撤离了战场,并且本身也有很大的伤亡。

但是这是一场英国及其同盟国期待的胜利,德军没有控制埃及,也没有控制中东,很大的消耗了德军的物资,并且没有打开或封锁地中海到达印度洋的通道,使得德军和日军没有会师,加速了法西斯的败亡。

回顾历史,战争是残酷的,了解历史,也才知道人类智慧是多么的伟大。

作为当今的中国,我们不发动战争,但是我们绝不畏惧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