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知识简介

合集下载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

茶具
• 茶具的种类繁多,陶瓷器、漆器、铁器、铜器、 土器、木器、竹器等等都有茶具的身影;大致用 具陈设架、茶炉,小到茶勺、酒杯都可以称为茶 具,但我们常说的茶具则专指饮茶用具,包括茶 碗、茶壶、茶入、花入、水指、茶勺等。日本的 茶具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泡浓茶用的陶瓷小壶, 叫做“茶入”,根据形状不同分为“肩冲”、 “茄子”、“海壶”等等,另一类叫做“茶器”, 是泡茶的,分多种形状。
• 茶罐 • 枣:薄茶用的茶罐。 •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 碗 •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而后低温烧制) 成的茶碗。 •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 成。
茶室
• 日本茶道的“茶室”,又称“本席”、“茶席”, 为举行茶道的场所。日本的茶室一般用竹木和芦 草编成。茶室面积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 为度,约9–10平方米。小巧雅致,结构紧凑,以 便宾主倾心交谈。茶室分为床间、客、点前、炉 踏达等专门区域。室内设壁龛、地炉和格式木窗, 一侧布水屋,供备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 清洁用具。床间挂名人字画,其旁悬竹制花瓶, 瓶中插花,插花品种视四季而有不同。
日本茶道文化
• • • • •
一、简介 二、流派及特色 三、茶会与茶室 四、茶具种类 五、茶室

日本茶道是室内传统艺术、这种茶室在与日常 生活完全隔绝的特殊场所,在特定的时间举行的 艺术仪式,必须通过及其繁琐的手续,使用特定 的手法才能完成。 • 除了讲究特殊的手法以外,日本茶道还强调人 与人之间的联系。日本茶道的茶不是个人的茶, 而是集体的、大家共有的。茶道的核心便是茶的 聚会。所有参加茶会的与会者通过茶的途径,都 可以摆脱现实社会的制约,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内心深处变得融洽起来。

日本茶道介绍

日本茶道介绍

返回

在饮茶习俗传入日本的初期,饮茶活 动是以寺院、僧侣为中心展开的。日 本的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思 想的核心是禅。
在日本,历代大茶人都要去禅寺修 行数年,从禅寺获得法名,并终生受 禅师的指导,但他们获得法名后并不 留在禅寺,而是返回茶室过着茶人生 活。

茶 道 与 禅 道

学术界对日本茶道精神的解释主要使用三 个概念:(一)和敬清寂;(二)一期一会; (三)独坐观念。这些概念与禅的思想是相 联系的。
茶釜
风炉
柄杓
盖置
建水 水指

茶入
仕覆
茶杓
茶碗
茶筅
喝茶顺序

更衣 观赏 茶庭 初茶 茶食 中立 浓茶 后炭 薄茶 退出 衔接
● ● ● ● ● ● ● ●

返回
和果子
わ か し 在日本,和果子基 本上是依附在茶道中副 产品,也就是佐茶的茶 食。日本人喝抹茶配食 甜腻的和果子,一是糖 份可以抵消生茶刮胃去 油的功效, 二是因为吃 完甜点心后饮茶,能更 衬托出茶的苦味。

江户时代
日本吸收、消化中国文化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 日本抹茶道、煎茶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 光大了中国茶道。

现代时代
日本的茶在安土、桃山、江户盛极一时之后,
于明治维新初期一度衰落,但不久又进入稳定的
发展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日间的茶文化交 流频繁,更主要的是日本茶文化向中国的回传。
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

日本茶道思想是茶与禅的融会贯通。茶中 有禅理,禅理又在品茶中深刻体会到。
返回
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茶 道 对 比

日本茶道的知识

日本茶道的知识

日本茶道的知识日本茶道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知识,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的知识日本茶道是室内传统艺术、这种茶是在与日常生活完全隔绝的特殊场所,在特定的时间内举行的艺术仪式,必须通过极其繁琐的手续,使用特定的手法才能完成。

除了讲究特殊的手法以外,日本茶道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日本茶道的茶不是个人的茶,而是集体的、大家共有的。

茶道的核心便是茶的聚会。

所有参加茶会的与会者通过茶通的途径,都可以摆脱现实社会的制约,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内心深处变得融洽起来。

日本的茶道包括一种精神主义,即强调清、静、和、寂。

在茶道的历史上,有不少重名的人,为求心之道花费了一生的时间。

茶道正是建立在与世隔绝的基础上的。

所以它很自然地追求一种独特的精神境地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即所谓的求道性。

与此同时,茶道也具备趣味性,具有游乐的性质。

当然不排除一些人是出于娱乐的目的参加茶道仪式的。

实际上,茶道的求道性与趣味性并不矛盾,它们同时并存于茶道之中。

茶花是茶道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茶会才能举行。

首先,茶会是人们的聚会。

人们一边品茗,一边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心声透露出来,以求心境的统一。

对谈的感觉往往决定茶会的成败与否。

再则,茶会十分讲究搭配。

主人与客人通过茶道用具与茶具的合理搭配,将自己置身于协调的茶室空间之中。

最后,茶道的具体礼法。

主人接客时娴熟、麻利的动作往往使茶会的兴趣达到高潮。

每一份茶都包含着主人的心意。

举办茶会的房间称茶室,也称本席、茶席或者只称席。

茶室内设壁龛、地炉。

地炉的位置决定室内席子的铺放方式。

一般说来客人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边称为顺手席。

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边称为逆手席。

客人经茶室特有的小出口进入茶室,传说这种小出口是茶道始祖千利休模仿淀川小舟上的窗户设计的。

主人根据茶道的礼法,在规定的位置上,按规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顺序制茶。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

这是日本茶道所需要 的茶具。
• 花道通过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来追求 “静、雅、美、真、和”的意境。 • 日本换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隋朝时代的佛堂供花,传 到日本后,其天时,地理,国情,使之发展到如今的 规模,先后产生了各种流派,并成为女子教育的一个 重要环节。各流派其特色和规模虽各有千秋,但基本 点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统 一。这种思想,贯穿于花道的仁义、礼仪、言行以及 插花技艺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韵之中
• 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 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日本的书 法和书道虽起源于日本本土,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书法的影 响,而中国书法也被日本吸入囊中。 • 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 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 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 毛笔抄录经书,中国的书法也随之在日本展开。圣德太子抄录的 「法华经义疏」,就是受中国六朝时代书法风格影响的代表作。 日本天台宗始祖最澄和尚从中国返国时,带回了东晋王羲之的书 法作品,并将之推广。
著名三道
• 日本把中国的一些术,技,艺等技术引 之后,觉得每种技术都博大精深,可通 神因而给予“道”称。日本人将道教的 道和佛教的禅一并应用到这个道字里。 • 日本的三道包括:茶道,花道,书道。

•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 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 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 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 慢饮、奉还。点茶、煮茶、冲茶、 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 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 整个茶会期间,从主客对话到杯 箸放臵都有严格规定,甚至点茶 者伸哪只手、先迈哪只脚、每一 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个格子里也 有定式,正是定式不同,才使现 代日本茶道分成了二十来个流派。 十六世纪前的日本茶道还要繁琐 得多,现代茶道是经过千利休删 繁就简的改革才成为现在的样子。

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介绍

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介绍

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介绍日本茶道文化是在我国茶文化为基础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结合了哲学、宗教、文学、伦理、道德以及建筑等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介绍,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介绍日本茶道可以说是一种室内传统艺术,是在与人们日常生活全面隔绝的一种特殊场所之中和特定时间之中所开展的一种艺术性仪式,一定要通过十分复杂而且繁琐的手段,运用特定方法才能完成。

除应用特殊方法之外,日本茶道还十分注重于人和人相互间的联系。

比如,日本茶道中所之茶并非个人之茶,而是为集体所共有之茶。

茶道的中心为茶的聚会。

全部参加茶会的人士均可通过茶会来脱离现实社会之中的各类制约,让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心深处更加和谐。

日本茶道涵盖了精神主义,也就是注重清、静、和、寂。

在茶道历史之中,有大量重名的人为了求心之道而耗费了大量时间。

茶道就是建立于与世隔绝前提之下的,因此其十分自然地追求精神境界视为自身的奋斗目标,也就是求道性。

当然,茶道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具备了游乐方面的性质,自然也不排除部分人士是因为娱乐目的而加入到茶道仪式之中的。

事实上,茶道所具有的求道性和趣味性之间不是彼此矛盾的,其同时并存在茶道当中。

茶会可以说是茶道之中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通常说来,一定要具有三个条件,茶会才能够举行。

茶会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聚会,通过茶会来获得心境上的沟通。

其次,茶会注重于搭配,主人和客人之间使用茶道用具的科学搭配,让自身处于轻松和谐的茶室空间当中。

最后,茶道的礼法包括主人接客过程中娴熟的动作等,都会让茶会的兴趣能够达到新的高潮。

依据茶道之规矩,一定要在吃过饭之后才能够喝浓茶,如此一来茶会变得更为美味。

在正式茶会喝浓茶以前,一定要吃一顿被称为怀石餐的简单饭菜。

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在14世纪,武士、大名和茶人都以拥有华贵的唐物为荣,对国产之物不屑一顾。

而日本著名禅师一休宗规大师(既一休的原形)的高足村田珠光,主张唐物与和物两者统一,力图创造本土的茶风。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

茶道的影响
• 茶道和禅联系紧密。茶道里禅的内涵,不在于什 么“直心就是禅”,什么“喝茶去”,而是通过 繁琐的规则来磨练人心,当这些定规不再令饮茶 者厌烦,当饮茶人信手而为就符合茶道礼法时, 才算领会了茶的真谛,才能喝到一杯好茶。繁复 而熟练的礼法是为了使人超然物外,浓如苦药的 茶汤正如人生,别出心裁的插花显示有限的生命 背后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棒喝的偈语告诉人 处处是真理。日本茶道,是用一种仪式来向人讲 述禅的思想,正如参禅需要顿悟一样,其中蕴涵 的那些人生的经验,需要饮茶者用生命的一段时 光来领悟。
• 日本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大家引以为豪 的唐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比大陆做的好得多。本次 选修日本文化在于对汉文化的追根溯源以及对现 代文化局面的反思。 • 此次仅窥其茶文化一点,作为了解日本文化的一 小方面。
茶道特点
• 茶道程序极其繁琐。茶叶要精细,茶具要干净, 主持人动作要规范。 • 品茶讲究。在茶室中进行,且按照茶师的规定动 作,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
• 清幽高雅。在日本正宗茶道里,是不允许谈论金 钱、政治等世俗话题,更不能谈论生意,多是自 然的话题。茶Fra bibliotek历史起源和发展
日本茶文化源自中国。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四个 时期。 一、奈良、平安时期的仿唐茶风。 二、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期。日本吸收反刍中华茶 文化,民族特色形成,日本茶道完成了草创。
三、江户时期,是日本茶道的灿烂辉煌时期,日本吸收、 消化中国茶文化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抹茶 道、煎茶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光大了中 国茶道。 四、现代时期,日本茶道稳定发展,茶文化向中国回转。
千利休
由村田珠光奠其基,中经武野 绍鸥的发展,至千利休而集大成 的日本茶道又称抹茶道,他是日 本茶道的主流。 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历代茶 道精神,提出“和敬清寂”,创 立日本正宗茶道。 现代茶道在千利休删繁就简的 改革基础下仍然分成了二十来 个流派。

日本茶道的基本介绍

日本茶道的基本介绍

日本茶道的基本介绍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

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

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

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

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

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

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开始种植,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到了镰仓时代,神僧荣西在中国学到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将优质茶种带回日本传播,他于公元1211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

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则恰恰相反,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间的资本主义。

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茶道被当做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室周围,内容和形式都极力模仿大唐。

自镰仓时代开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养生记》的影响,将茶尊奉为灵丹妙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而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也为茶走入平民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段时间,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

与中国发酵茶叶的方法不同,日本茶将蒸过的茶叶自然干燥,研成粉末,这样的茶叶就称为抹茶。

到室町时代,畿内的茶农为了对茶叶评级而举行品茶会,由这种茶集会发展成为许多人品尝茶叶的娱乐活动,并发展了最初的茶道礼仪。

日本文化知识点

日本文化知识点

日本文化知识点日本文化是世界上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之一,深受全球各地的人们喜爱和瞩目。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日本文化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国家。

1. 日本茶道日本茶道是一种传统的茶艺表演和品茶方式,强调礼仪和心境。

茶道的核心是和谐、平静和尊重。

在茶道中,主持人会精心准备和煮茶,然后将茶倒入茶碗中,递给客人。

客人接过茶碗后,会先欣赏茶碗的外观,然后品尝茶汤。

茶道强调品味和感受茶的味道,同时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2. 歌舞伎歌舞伎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戏剧形式,起源于17世纪。

它以高度夸张的表演风格和精美的舞台布景而闻名。

歌舞伎演员会化浓妆,穿着华丽的服装,通过舞蹈、动作和音乐来表达故事情节。

歌舞伎的剧目通常取材于历史、传说和戏剧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了许多观众。

3. 和服和服是日本传统的服装,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品。

和服通常由长袍、带子和腰带组成,其设计和颜色都非常精美。

和服的穿着方式非常繁琐,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正确穿着。

和服在特殊的场合和庆典上才会被使用,如婚礼、成人礼和传统节日等。

4. 浮世绘浮世绘是日本的一种传统绘画形式,起源于17世纪。

它以描绘日常生活、历史事件和美丽的风景而闻名。

浮世绘通常使用木版画技术制作,艺术家会先在木板上雕刻图案,然后涂上颜料,最后印刷在纸上。

浮世绘作品以其细腻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而受到赞赏,也成为了日本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5. 温泉温泉在日本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健康和放松的方式。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下富含温泉资源。

人们可以在温泉中泡澡,享受热水的舒缓和疗效。

温泉常常被认为具有治疗功效,可以缓解疲劳、舒缓肌肉和改善皮肤。

因此,温泉也成为了日本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6. 樱花樱花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花卉之一,也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国花。

每年春天,樱花盛开的季节被称为“樱花季”,成千上万的游客会赶到公园和街道上观赏樱花。

樱花的盛开时间很短暂,通常只有一周左右,但它们的美丽和浪漫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本茶道的基本介绍

日本茶道的基本介绍

日本茶道的基本介绍日本茶道,又称茶道、茶艺,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以烹茶为中心,融合了礼仪、建筑、园艺、艺术等多种元素,是日本独特的文化特色之一、茶道强调的是以茶会友,追求自然、朴素和纯粹,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感、庄重肃穆的形式,表达主人对客人的敬意和友好,同时也是主人通过准备和煮茶的过程中修身养性的一种修行方式。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室町时代,当时由于贸易的繁荣,茶叶开始从中国引入日本,逐渐流行起来。

在这个时期,由于日本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强烈影响,所以茶道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日本特色。

日本茶道的核心是茶器、茶具,茶人和茶会,其中茶器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器是烹茶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如茶碗、茶匙、水瓢等,它们必须精美、独特,同时也要具有实用价值。

茶器的选用需要考虑到茶道的核心理念,即追求自然之美。

茶人则是茶道的主持者,也是茶艺的实践者。

茶人需要精通茶道的仪式、技艺,以及茶具的使用和保养,同时也要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修身养性的品质。

茶人通过准备和煮茶的过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沉思,以达到修行的目的。

茶会是茶道的核心活动,也是茶人展示自己修行成果的舞台。

茶会通常在专门设计的茶室中举行,茶室是一个简洁、朴素、干净的空间,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注重自然光线的利用。

茶室的设计追求的是对称、均衡和和谐,以营造一种宁静、祥和、纯朴的氛围。

茶道的仪式包括了多个环节,如接客、烧水、煮茶、品茗等。

茶道强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展示出客人和主人之间的和谐和友好,借以体现茶道的核心理念。

茶道注重每一个细节,从用水到煮茶,从点茶到品茶,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1.尊重自然:茶道追求自然之美,崇尚自然、朴素的生活方式,通过准备和品尝茶叶,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2.注重和谐:茶道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茶会表达友好和敬意。

日本茶道介绍

日本茶道介绍


极的寂 心茶清 仪之敬 之和 意寂: 的室: 间: 间:
本 茶
义静表 清茶纯 上、现 净具洁 是空为 的、
关尊 的和 系敬 和睦 分, 睦,
道 精
“寂佛 清清 明表 表
无,教 洁静 ,示 示
,
在中
、在
有上


积心 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礼下 客
四规指“和、敬 、清、寂”, 乃茶道之精髓。
“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 的精神、态度和辞仪。
“清、寂”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 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
人然室茶 放美内室 在,插应 心时花冬 上刻保暖 等把持夏
客自凉 ,
备 好 雨 具 ,
遵 守 时 间 ,
提 前 放 好 炭 ,
提 前 备 好 茶 ,
人然室茶 放美内室 在,插应 心时花冬 上刻保暖 等把持夏
客自凉 ,
谢谢 身通 养过
性茶
着 自 己 ,
喝 茶 的 时 候 要 避 免 正 面 对
——

放 在 手 里 顺 时 针 转 动 两
品 茶 , 一 定 要 双 手 端 起 ,
声除
音了
赏 , 声 音 越 大 越 是 赞 赏
的 话 , 表 示 你 对 主 人 好 茶
要 慢 慢 细 品 , 如 果 出 喝 茶
的时
赞出
声除
音了
赏 , 声 音 越 大 越 是 赞 赏
是 糖 份 可 以 抵 消 生 茶 刮 胃 去 油 的 功 效
甜 腻 的 和 果 子 :
是 佐 茶 的 茶 食
基 本 上 是 依 附 在 茶 道 中 副 产 品 ,


枣 茶茶

日本茶道介绍(一)

日本茶道介绍(一)

日本茶道介绍(一)日本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严谨、细致、精致的艺术表现形式。

茶道起源于中国唐朝,经过日本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道文化。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日本茶道的起源、过程、形式和意义。

I. 起源茶道最初起源于唐朝,经过宋代和元代在中国的发展,于14世纪传入日本,逐步成为日本特有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

日本在16世纪时,茶道经过武家阶层的推广,逐渐形成了有别于中国的茶道文化。

II. 过程日本茶道是一项需要精心准备、细致入微的过程。

整个过程包括“壶中之记”、“水之记”、“点茶之礼”和“分享之礼”四个步骤。

主持人要首先准备茶具、茶水、点心等,然后依照规定的礼仪流程,将茶水倒入茶碗中,再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搅拌,将茶点递给客人,与客人分享围坐之间的温馨时光。

III. 形式茶道具有规范化和仪式性,强调礼仪和心态,注重和谐。

茶道场所一般是庭院式的茶室,地面覆盖着均匀的沙石和青苔,通常狭长,只开有一扇低几式的小门。

茶室内部将简朴、素净贯穿始终,室内家具均用竹、木材、藤、稻草等柔质材料制造,墙壁覆盖着稻草、护墙板、竹子等,充满自然色彩和气息。

IV. 意义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中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意义,而茶道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体验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的流露。

茶道讲究“和合”、“谦虚”、“自然”、“雅致”,倡导内心自我修养和对自然、他人的尊重。

茶道通过结合自然、人文、艺术等多方面的元素,从而使人们沉静、凝神、宁心,达到内心与外部环境的和谐。

总之,日本茶道是一门渊源悠远的传统文化,是日本人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茶道具有精致的礼仪、富有意蕴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等诸多魅力,人们在茶道中可以得到精神的滋养和心灵的愉悦。

日本茶道简介

日本茶道简介

日本茶道简介日本茶道(chanoyu或chado)是一个涉及非常特别的地方,程序和设备饮用绿茶的文化传统。

起源于中国佛教僧侣帮助他们冥想的习惯,在日本和东亚其他地区喝茶成为一种精致的活动,以至于从公元 13 世纪开始,贵族们将其作为展示文化的手段。

特别设计的房间、园林和精美的瓷器都成为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喝茶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起源与发展饮茶始于中国,它的发现是记入印度圣人达摩(又名达磨),禅宗的创始人佛教。

从公元前2 世纪开始,佛教僧侣开始在冥想时喝茶来养活自己,并防止睡眠。

然而,直到唐朝(公元 618-907 年),饮茶才传到贵族,唯一能买得起如此昂贵饮料的人。

从中国开始,这种习惯通过商人、外交官和来访的僧侣与其他思想一起传播,最终在公元 8 世纪到达日本,从公元 13 世纪开始演变为一种完整的文化体验。

整个体验旨在包含一种精神元素,为参与者带来平静和更新的共享时刻。

在日语中,茶道被称为chanoyu,意思是“茶的热水”,或chado或sado,意思是“茶道”,茶在日语中是cha。

“仪式”这个词在英语中的翻译很糟糕,因为它暗示了某种形式,而茶行家希望避免这种形式。

事实上,至少在最初,世俗的茶会与佛教寺院的平静开端相去甚远,而且往往是相当吵闹的事情,猜猜喝的是什么茶的游戏是一种流行元素。

当公元15 世纪的幕府将军足利吉政(公元1449-1473 年在位)使整件事变得更加清醒和柔和时,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今天- 茶道已成为谨慎展示所涉及程序复杂知识的终极场所,也是展示自己对仪式中涉及的瓷器和其他装饰物的鉴赏力的时刻。

它还为敏感话题的离散对话提供了优雅的环境。

整个体验旨在包含一种精神元素,为参与者带来平静和更新的共享时刻。

正如日本古语所说,cha-Zen ichimi或“禅与茶同味”。

茶道演变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公元 16 世纪的僧侣和茶大师千利休(公元 1522-1591 年)。

日本的传统茶道流派介绍

日本的传统茶道流派介绍

日本的传统茶道流派介绍提起今天的日本茶道,人们马上会想到三千家。

即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等日本最著名的茶道流派,他们是日本茶道界的代表。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的传统茶道流派介绍,一起来看看。

日本的传统茶道流派介绍日本茶道里千家是日本传统茶道流派中最主要的流派之一。

千家流派的始祖是千利休。

千利休的孙子宗旦(亦称千家中兴之祖)隐居时期,千家流派分成了三个系统。

表千家,始祖为宗旦的三儿子江岭宗左。

家元(家主)总称"不审庵"。

现今日本比较著名的茶道流派大多和千利休有着深厚的关系,其中以里千家最为有名,势力也最大。

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杀之后,千家流派便趋于消沉。

直到千利休之孙千宗旦时期才再度兴旺起来,因此千宗旦被称为“千家中兴之祖”。

到了千宗旦的晚年,他隐居之后,千家流派便开始分裂,最终分裂成三大流派,这就是“三千家”的由来。

日本的传统茶道流派的精神茶道千利休居士曾经说过“和敬清寂”这四个字就是茶道的根本。

和代表平和的和,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当我们进入茶室之中品尝一碗茶时,无论是客是主,“请先”,“请慢用”以及种种的言词,都代表了茶道中所蕴含的“和”之意。

在现代人的价值观中,总是认为茶道是十分繁琐以及复杂的事情,很都人认为“就算是在自己家里,就算是一个人也可以喝茶。

”但是,在茶道的本质中,和所代表的真谛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关系,只要随时随地的从内心去体认茶道里的「和」,必定可以了解到和的真谛。

古代的习俗,经过了多少世代而流传了下来,保存了数百年来的美感。

对于自然的爱好,以及随着四季的变迁,以古老的习俗来做内心与内心的相互沟通,这就是“和”的感觉。

现代人的我们对于自然的感受是被动的,但是人们却拥有对于美的极纤细的感受性。

然而将此心性再加以提炼,就是所为的“茶の味”,也就是茶道的精神。

隐藏在茶道具中间的艺术性,以及种种布置,摆设以及茶之汤,果子等,仿如带有生命力的纤细感,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和”的精神为基础。

日式茶道知识点总结大全

日式茶道知识点总结大全

日式茶道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茶道的起源与发展茶道起源于中国,最初的茶叶使用者是中国人。

茶的种植、加工、煮制、研磨等技术在中国已经非常成熟。

到了唐代,茶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种重要的饮料,并且有了独特的茶道文化。

茶道在中国很早就颇负盛名,成为了一种社交活动,有两个不同层次的茶道,一是诗酒,二是佛禅,这二者即酒文和茶道,它们同为文人雅士所追捧。

然而,茶道传入日本后就变得截然不同,因而日本的茶道中又另辟了二发展方向,一是旨务于精神寄托,并由这个新兴的精神文化泉源和载体,而这些文化力量的不断地极尽而扩展了文化多样化,象征着文化意义的向心点的东西。

日后艺术,精神领域,政治,环境伦理学等各领域之与茶道之关系,所以具有双重性--不仅在身体和精神领域提供了传统艺术训练,而且因为它一直涉及茶制度、礼仪和伦理,所以茶道广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而日本饮茶艺术则由唐代僧尊者在日本传承演变而来。

日本茶道自平等主义、宗教性以及禅宗的渲染下形成其独特的文化。

茶道从日本传到欧美国家后被当做是一种禅悟修行,日本茶道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也许,因为从某种含义上看来,茶道是一种文明的控制,对于她是一个现代化、经济衰落的‘阻颜剂’,在茶法主义上,作为东方的现代主义努力唤起的是一种东西对比的精神。

二、茶道的基本道具日式茶道的基本道具包括茶壶、茶杯、茶匙、茶盘、茶碗、茶匙、茶巾、茶罐等。

其中茶壶用来煮茶,茶杯为盛茶用,茶匙用来搅拌茶叶和水,茶盘为饮茶准备的工具,茶碗为盛放茶汤的容器,茶匙用来调取茶叶,茶巾则用来擦拭茶具,茶罐用来放置茶叶。

三、茶道的礼仪与步骤1. 水煮:一般由佐持者在佢们准备茶之前先向里形型清底如事。

水煮向着一日而对象说:请上茶[。

少型跪着式形洒净事讨一个与况形前往主人易身两时两次献』中鲁型人,怠一双小茶茶匙。

他向饵膜用鲁型旋转,膜勺向代内向相递。

本不满大形分口以形一个中国第上型。

形为者再次献忏。

因为应常为来门客和客表典行礼,所以能使向相界于幽者。

日本茶道简介

日本茶道简介

日本茶道简介日本茶道日本茶道简介茶道也叫作茶汤,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感仪式受到上流阶层的无比喜爱。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简介,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简介和、敬、清、寂,日本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

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

茶道思想的主旨为:主体的“无”,即主体的绝对否定。

而这个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

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

它们是“无”派生出的四种现象。

由这四个抽象的事物又分别产生了日本茶道艺术成千上万种的表现形式,如茶室建筑、点茶、道具、茶点等。

一期一会,出自江户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著茶论《茶汤一会集》。

井伊说: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

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

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

客人也须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

独坐观念,出自井伊弼的《茶汤一会集》。

面对茶壶一只,独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静思此时此日再不会重演,此刻茶人的心里不禁泛起一阵茫然之情,又用起一股充实感。

茶人此时的心境可称为“主体的无”。

茶事成了佛事,茶人成了僧人,茶室成了佛堂。

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的第十五代传人、里千家流派家元千宗室先生在其所著《“茶经”于日本茶道史上的意义》一书中指出:“中国的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头,被后世尊为‘茶圣’的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中日两国人所共奉之最早和最高的经典著作。

不仅日本的茶种、种茶、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国,而且中国的文人、僧侣于饮茶时所形成的‘他界观念的意境’,那种对幽洁、高远情趣的体味和追求.也提供了日本茶道精神的原型。

中国古代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均对日本茶道的理念和世界观有深刻影响。

日本茶道的程序日本茶道是必须遵照规则来进行喝茶活动,而茶道的精神,就是蕴含在这些看起来繁琐的喝茶程序之中。

日本茶道文化(5篇)

日本茶道文化(5篇)

日本茶道文化(5篇)日本茶道文化(5篇)日本茶道文化1一、茶禅一味的思想日本茶道是在中日禅僧的交往中建立起来的,可以说,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寺院,日本茶本身也源于中国寺院。

在茶道大师千利休之前创立草庵茶汤的大茶人村田珠光,曾参禅而受禅旨印可。

村田珠光从日本高僧一休宗纯那里得到中国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的一张墨迹,这一墨迹是与茶禅一味有密切关系的茶道界的宝物,后来成为茶与禅结合的最初标志,村田珠光也由此悟出佛法存于茶汤之中的道理。

村田珠光把墨迹挂在茶室的壁龛里,人们走进茶室,都要在墨迹前跪下行礼。

一是表示对圆悟克勤的敬意,二是表明草庵茶的宗旨是与禅宗的思想相通的。

珠光的这一举动开辟了茶禅一味的道路。

由此,他被确立为日本茶道之开山。

珠光在四张半榻榻米的小茶室里,面对圆悟克勤的禅语,以本来无一物的心境点茶饮茶,形成了珠光自己独特的草庵茶风。

珠光把佛教空的精神融合于茶道中,要求茶人破除我执、切忌自高自大、固执己见。

同时他也揉合进了当时流行的连歌中的冷枯之美,在当时一直以唐物为中心的完美豪华的茶道具中加入粗糙的日本本土之物,追求一种残缺的美。

珠光曾说明月也嫌无云时,比起一览无余的满月,于云中时隐时现的似乎模糊的月亮更给人一种朦胧美。

珠光茶室中还表现出了融合唐和(中日)的思想,他主张将唐物与和物合为一体,备前烧、信乐烧等日本的瓷器也都进入茶道。

珠光追随一休参禅,将茶禅一味的精神贯彻于饮茶中,把当时流行的禅院的茶礼仪、奈良庶民茶、贵族书院茶揉成一体,给其中注入禅的精神,并根据此精神,对茶室和茶具进行改良,使茶进人道的境界,使茶道文化大放异彩。

禅与茶道的结合,固然有僧人是茶文化传播者这种客观的历史背景,但禅与茶在精神上的内在联系应当说更为重要。

这种现象并不是日本所特有的。

中国禅宗也有相应十分生动的例证。

据传,有一天,唐代赵州从谂禅师问一位外来的僧人是否到过他这里,对方说曾经到过,他便吩咐:吃茶去!某日又一位僧人到来,赵州同样问他是否来过,对方回答没来过,他也吩咐:吃茶去!站在一旁的院主深感不解,问赵州为什么让来过的和没来过的都去吃茶,于是赵州便喊了一声:院主,吃茶去!僧人待客以茶,似乎并不仅仅是以茶解渴,其中当另有深义。

日式茶道知识点总结

日式茶道知识点总结

日式茶道知识点总结茶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有着丰富的知识和要点。

在茶道中,不仅仅是泡出一杯茶,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来展示出茶道的美学和哲学。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日本茶道的知识点:一、茶道的起源与历史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平安时代,当时茶叶是作为药物使用的,后来被引入宫廷和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茶道的雏形。

而茶道的发展离不开茶人茶道大师千利休的推广,他将茶道发扬光大,并形成了日本独有的茶道文化。

茶道在日本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种茶艺,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茶道通过茶会、茶席等仪式形式,以及日本茶道具、茶室、茶园等环境元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茶道文化。

二、茶道的精神与哲学茶道注重的不仅是茶的味道,更在于茶道的精神和哲学。

在日本茶道中,主张“和敬清寂”的精神,即和谐、尊敬、清净、寂静。

这是茶道的核心理念,也是茶人们追求的境界。

在茶道中,泡茶的过程被视为一种冥想和修行的方式。

茶人通过泡茶的动作、仪式,以及对茶具、茶叶、茶水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同时,在茶道中,主张谦逊、尊重他人,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自然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三、茶道的仪式与礼仪茶道中有着严格的仪式和礼仪,包括茶会、茶席、茶道具的使用和摆放等。

在茶道中,主持茶会的人被称为“茶主”或“茶道主”,他负责整个茶会的仪式和流程,以及对来客的招待。

茶席是茶会的主要形式,通过茶席的布置和茶道具的摆放,来展现茶道的美学和文化价值。

在茶道中,茶具的使用和把玩是一种艺术。

茶道主要使用的茶具有茶壶、茶碗、茶筅、茶匙等,而这些茶具的材质、形制、质地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同时,茶具的使用和把玩也要遵循特定的程序和动作,以展现出茶道的仪式感和礼仪美。

四、茶道的茶具与茶器日本茶道的茶具是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凝聚着日本传统工艺的精华,以及茶道主人的品味和修养。

茶具包括茶壶、茶碗、茶筅、茶匙等,它们的材质、形制、质地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同的茶具适用于不同的茶道仪式和场合。

日本茶道的介绍

日本茶道的介绍

日本茶道的介绍日本茶道源自中国。

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在日本,茶道是一种通过品茶艺术来接待宾客、交谊、恳亲的特殊礼节。

茶道不仅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环境,而且规定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程序。

日本人把茶道视为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和进行社交的手段。

茶道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

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热情相送。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联系起来,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主要是通过茶会和学习茶礼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的目的。

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他提出的“和敬清寂”,用字简洁而内涵丰富。

“清寂”是指冷峻、恬淡、闲寂的审美观;“和敬”表示对来宾的尊重。

日本茶道大概是喝饮料最复杂的方式了。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很难想象喝茶要有那么正式的仪式,要有那样多的礼法。

要进行一次日本茶会,一座合乎规矩的花园别墅是不可少的,参加茶会,你能吃到三碗米饭、一碗锅巴泡饭、一盘凉拌菜、两个炖肉丸子、三段烤鱼、一堆腌萝卜块、一些咸菜、几个蘑菇、少许海味、三碗大酱汤和一碗清汤、一道甜点、还有二两清酒,然后你还可以去参观花园,并且特意去厕所看看,但绝对不能在厕所里解决个人问题。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学习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学习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学习茶道是东方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艺术形式,其中包括了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

虽然两者都围绕着茶叶的制作和品尝展开,但在学习方法、仪式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探讨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学习特点和文化背景。

一、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也被称为“茶の湯”(Chanoyu),强调的是一种平静、谦逊和沉静的精神状态。

在学习日本茶道时,重要的是要通过精致的动作和仪式,体验茶道所传达的和谐与自然之美。

一个学习日本茶道的人通常需要追求“和敬清寂”的境界,这反映在为客人倒茶时的细致与谦逊,以及对自然生活和艺术的精神理解上。

茶道的学习过程注重细节,从茶具的准备、点茶、入口、品味,到最后的清洗与摆放,每个步骤都需要专注和细心。

茶道学习最好通过拜师的方式进行,由师傅手把手传授。

学生需要长期跟随师傅学习,并通过实践不断磨练自己的技巧和领悟茶道的精神。

同时,茶道学习还注重对历史、文学和艺术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茶道的真谛。

二、中国茶道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有很多共通之处,但也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中国茶道注重茶叶的品味、氛围和茶具的艺术性。

通过品尝不同种类的茶叶,欣赏茶具的美感,以及交流茶叶的制作方法,人们在中国茶道中探索茶叶世界的多样性和深度。

中国茶道的学习可以通过参加茶艺培训班、茶叶学院或亲自寻找有经验的茶艺师傅指导。

学习重点在于掌握茶道礼仪和茶艺表演技巧,包括掌握茶具的使用方法、正确的冲泡手法、茶叶的品鉴和茶叶文化的传承。

在中国茶道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了解到茶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各个茶叶产区的特点。

例如,龙井茶的嫩绿色和清香,普洱茶的陈香和厚实口感,都是中国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茶道的联系和影响尽管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在学习方法和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但两者又都有相互的联系和影响。

在唐朝时期,茶叶由中国传入日本,这为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日本在吸收中国茶道文化的同时,又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茶道流派和仪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茶道知识简介禅,在日本培养了武士道,也孕育了茶道。

两者都是禅带给日本文化的影响中最具代表性的。

日本人以禅林茶礼为主体,制定了艺术性的茶道文化,也就是说片在禅(宗教)与礼法(道德)之外,附加了许多艺术要素,不像中国,禅宗茶和民间茶分开。

日本将茶与禅结合成具右日本特色的东西,既多角多面,又含蓄蕴藉。

一个受西洋式训练,把宗教、道德、艺术分开探讨的人,在接触茶道之时,往往感到珍妙无比,但欲入无门。

想理解日本独有的茶道,得先将头脑日本化。

由于已故的冈仓天心先生的努力,撰写了「茶之书」,使西方人明白一些关于日本茶道的事。

冈仓先生巧妙的替茶道下了定义:茶道是一种宗教仪节,它崇拜的对象是一些具有美感的事物,这些事物并非存在于浩瀚的天地宇宙间,而是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上。

又说:它试图以温驯的方法,在不可能之处分找到可能之物,在我们所谓的生活中,完成真正的美学追寻。

根据已故藤代博士随笔的记载,看到「茶之书」德文译本的柏林大学的雪茨富尔教授说:那是一种哲学。

已故竹内胜太郎述及哲学在世界各国,以不同姿态出现的理由时,德国哲学是形上的与主观的。

但法国哲学,却能深深把握人间生活,并名正言顺地加以批评。

纪德与普鲁斯特不但是作家才也是著名的人生批评家。

他又论及东方哲学:在印度,宗教作品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也可能是哲学作品。

而在中国,哲学同时可能是宗教的。

但在日本,人生本身可能就是哲学,利休的茶就是生活哲学最好的典型。

更精确的说:利休茶就是人生的批判。

日本茶道是室内传统艺术、这种茶是在与日常生活完全隔绝的特殊场所,在特定的时间内举行的艺术仪式,必须通过极其繁琐的手续,使用特定的手法才能完成。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

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

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

“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

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

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

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日本茶道是室内传统艺术、这种茶是在与日常生活完全隔绝的特殊场所,在特定的时间内举行的艺术仪式,必须通过极其繁琐的手续,使用特定的手法才能完成。

除了讲究特殊的手法以外,日本茶道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日本茶道的茶不是个人的茶,而是集体的、大家共有的。

茶道的核心便是茶的聚会。

所有参加茶会的与会者通过茶通的途径,都可以摆脱现实社会的制约,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内心深处变得融洽起来。

日本的茶道包括一种精神主义,即强调清、静、和、寂。

在茶道的历史上,有不少重名的人,为求心之道花费了一生的时间。

茶道正是建立在与世隔绝的基础上的。

所以它很自然地追求一种独特的精神境地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即所谓的求道性。

与此同时,茶道也具备趣味性,具有游乐的性质。

当然不排除一些人是出于娱乐的目的参加茶道仪式的。

实际上,茶道的求道性与趣味性并不矛盾,它们同时并存于茶道之中。

茶花是茶道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茶会才能举行。

首先,茶会是人们的聚会。

人们一边品茗,一边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心声透露出来,以求心境的统一。

对谈的感觉往往决定茶会的成败与否。

再则,茶会十分讲究搭配。

主人与客人通过茶道用具与茶具的合理搭配,将自己置身于协调的茶室空间之中。

最后,茶道的具体礼法。

主人接客时娴熟、麻利的动作往往使茶会的兴趣达到高潮。

每一份茶都包含着主人的心意。

举办茶会的房间称茶室,也称本席、茶席或者只称席。

茶室内设壁龛、地炉。

地炉的位置决定室内席子的铺放方式。

一般说来客人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边称为顺手席。

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边称为逆手席。

客人经茶室特有的小出口进入茶室,传说这种小出口是茶道始祖千利休模仿淀川小舟上的窗户设计的。

主人根据茶道的礼法,在规定的位置上,按规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顺序制茶。

为了使茶会获得成功,茶道的礼法表演至关重要。

正是茶道礼法将喝茶这一平俗的日常生活习惯艺术化,成为茶道。

礼法分三种即炭礼法、浓茶礼法、淡茶礼法。

礼法的不同主要基于地炉(室内)与茶炉(室外)以及有无搁板决定程序的不同。

表面上看起来既复杂又枯燥无味的操作程序,无论是位置、动作、顺序、工具均按照科学的安排尽可能地合理,以避免各方面的浪费。

为烧沏茶水的地炉或者茶炉准备炭的程序称炭礼法。

无论是初座、还是后座都分别设有初炭礼法与后炭礼法。

炭礼法的程序分为准备烧炭工具、打扫地炉(或茶炉)、调整火候、除炭灰、添炭、点香。

浓茶是茶道当中最郑重其事的一项仪式。

主要必须穿黑色的带白色纹饰的和服。

礼法进行期间,主人与客人几乎不进行对话。

学习茶道一般先从学习变通茶和薄茶开始。

薄茶是茶道最基本的礼法。

除薄茶、浓茶之外,由于流派的不同,有关器具的准备、圆竹刷(搅和茶叶末使其起泡沫)的使用、小绸布的叠法、茶杓的处理、捣茶叶末的方法都不尽相同。

茶道艺术中,器具的艺术欣赏占了很大的比例。

"拜见器具"的说法本身以可以证明这一点。

茶道用器具可分为四类:即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内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

其中接待用器具和茶席用器具是同客人直接见面的器具即鉴赏物品。

而院内用器具和洗茶器用具则是消费品。

通常前者是作为茶具,后者是作为杂器为人使用的。

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些器具的种类及用途。

接待用具包括壁龛处悬挂的轴字、轴画、吸烟用具、茶碗。

茶席用具包括装饰壁龛的用具。

有关炭的礼法的用具,茶道礼法用具。

怀石餐用具。

茶席用具包括壁龛装饰器具、挂轴、花瓶。

炭礼法用具包括:釜、茶炉、香盒、灰器、炭斗。

茶道礼法用具包括搁板、水碗、茶碗、茶叶罐。

茶器、茶杓、盖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后不要的水的容器。

多为陶器制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圆盒)。

怀石餐的用具包括折敷(一种用薄木片作的容器,装米饭和大酱汤)、碗(饭碗、大酱汤碗、盛煮茶的碗)、向付(一种陶瓷器小钵,盛脍物用)、八寸(一种约24公分、四方形杉木质的器皿。

用来盛酒肴)、烤物钵(一种稍大一些的陶瓷器)、酒器。

院内用具包括草履、圆形座墩、院内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处),用具包括铜锣、水壶、茶巾盆、圆竹刷(搅和茶叶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日本茶道分几个流派,它们分别以各自的家元(家主)为中心,使自家的传统得以传承。

家元(家主)拥有许多弟子,经过从师从艺阶段,获得家元(家主)发给的证书,凡获取准师范、师范证书的人都接受过茶道的启蒙教育。

今天日本的茶道流派很多,从最古老的拥有400年历史的利休派到近几年才诞生的新流派,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从茶会的组织法、茶道礼法的规矩看各有千秋。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流派。

千家流派的始祖是千利休。

千利休的孙子宗旦(亦称千家中兴之祖)隐居时期,千家流派分成了三个系统。

表千家。

始祖为宗旦的三儿子江岭宗左。

家元(家主)总称"不审庵"。

表千家继承了千利休传下来的茶室、茶庭,保持了正统的闲寂茶的风格。

里千家,是由宗旦的小儿子仙叟宗室开创的流派。

里千家继承了宗旦的隐居所"今日庵"。

由于今日庵在不审庵的内侧,所以不审庵被称为个千家,今日庵则成了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

始祖为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号称"官休庵"。

该流派是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命名的,薮内流派。

始祖名薮内俭仲。

当年薮内曾同千利休一道从师于武野绍鸥。

薮内流派的座右铭是"正直清静"、"礼和质朴",善长书院茶和小茶室茶。

远州流派。

始祖名小堀远州。

以书院茶为主。

按照茶道的规矩,必须吃过饭后才能喝浓茶,这样茶有可能更加美味。

正式的茶会在喝浓茶之前,必须吃一顿简单的饭菜,这种饭菜称怀石餐。

传说怀石餐出自古时候的一个故事。

相传禅院的修行僧为了忘掉饥饿,便在怀中揣上一块有温气的石头。

怀石餐为素食,所以它不是以浓味佳肴为主的豪华菜肴。

看了“日本茶道知识简介”的人还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