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知识简介
日本茶道文化

茶具
• 茶具的种类繁多,陶瓷器、漆器、铁器、铜器、 土器、木器、竹器等等都有茶具的身影;大致用 具陈设架、茶炉,小到茶勺、酒杯都可以称为茶 具,但我们常说的茶具则专指饮茶用具,包括茶 碗、茶壶、茶入、花入、水指、茶勺等。日本的 茶具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泡浓茶用的陶瓷小壶, 叫做“茶入”,根据形状不同分为“肩冲”、 “茄子”、“海壶”等等,另一类叫做“茶器”, 是泡茶的,分多种形状。
• 茶罐 • 枣:薄茶用的茶罐。 •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 碗 •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而后低温烧制) 成的茶碗。 •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 成。
茶室
• 日本茶道的“茶室”,又称“本席”、“茶席”, 为举行茶道的场所。日本的茶室一般用竹木和芦 草编成。茶室面积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 为度,约9–10平方米。小巧雅致,结构紧凑,以 便宾主倾心交谈。茶室分为床间、客、点前、炉 踏达等专门区域。室内设壁龛、地炉和格式木窗, 一侧布水屋,供备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 清洁用具。床间挂名人字画,其旁悬竹制花瓶, 瓶中插花,插花品种视四季而有不同。
日本茶道文化
• • • • •
一、简介 二、流派及特色 三、茶会与茶室 四、茶具种类 五、茶室
•
日本茶道是室内传统艺术、这种茶室在与日常 生活完全隔绝的特殊场所,在特定的时间举行的 艺术仪式,必须通过及其繁琐的手续,使用特定 的手法才能完成。 • 除了讲究特殊的手法以外,日本茶道还强调人 与人之间的联系。日本茶道的茶不是个人的茶, 而是集体的、大家共有的。茶道的核心便是茶的 聚会。所有参加茶会的与会者通过茶的途径,都 可以摆脱现实社会的制约,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内心深处变得融洽起来。
日本茶道介绍

返回
★
在饮茶习俗传入日本的初期,饮茶活 动是以寺院、僧侣为中心展开的。日 本的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思 想的核心是禅。
在日本,历代大茶人都要去禅寺修 行数年,从禅寺获得法名,并终生受 禅师的指导,但他们获得法名后并不 留在禅寺,而是返回茶室过着茶人生 活。
★
茶 道 与 禅 道
★
学术界对日本茶道精神的解释主要使用三 个概念:(一)和敬清寂;(二)一期一会; (三)独坐观念。这些概念与禅的思想是相 联系的。
茶釜
风炉
柄杓
盖置
建水 水指
枣
茶入
仕覆
茶杓
茶碗
茶筅
喝茶顺序
●
更衣 观赏 茶庭 初茶 茶食 中立 浓茶 后炭 薄茶 退出 衔接
● ● ● ● ● ● ● ●
●
返回
和果子
わ か し 在日本,和果子基 本上是依附在茶道中副 产品,也就是佐茶的茶 食。日本人喝抹茶配食 甜腻的和果子,一是糖 份可以抵消生茶刮胃去 油的功效, 二是因为吃 完甜点心后饮茶,能更 衬托出茶的苦味。
◆
江户时代
日本吸收、消化中国文化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 日本抹茶道、煎茶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 光大了中国茶道。
◆
现代时代
日本的茶在安土、桃山、江户盛极一时之后,
于明治维新初期一度衰落,但不久又进入稳定的
发展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日间的茶文化交 流频繁,更主要的是日本茶文化向中国的回传。
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
★
日本茶道思想是茶与禅的融会贯通。茶中 有禅理,禅理又在品茶中深刻体会到。
返回
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茶 道 对 比
日本茶道的知识

日本茶道的知识日本茶道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知识,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的知识日本茶道是室内传统艺术、这种茶是在与日常生活完全隔绝的特殊场所,在特定的时间内举行的艺术仪式,必须通过极其繁琐的手续,使用特定的手法才能完成。
除了讲究特殊的手法以外,日本茶道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日本茶道的茶不是个人的茶,而是集体的、大家共有的。
茶道的核心便是茶的聚会。
所有参加茶会的与会者通过茶通的途径,都可以摆脱现实社会的制约,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内心深处变得融洽起来。
日本的茶道包括一种精神主义,即强调清、静、和、寂。
在茶道的历史上,有不少重名的人,为求心之道花费了一生的时间。
茶道正是建立在与世隔绝的基础上的。
所以它很自然地追求一种独特的精神境地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即所谓的求道性。
与此同时,茶道也具备趣味性,具有游乐的性质。
当然不排除一些人是出于娱乐的目的参加茶道仪式的。
实际上,茶道的求道性与趣味性并不矛盾,它们同时并存于茶道之中。
茶花是茶道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茶会才能举行。
首先,茶会是人们的聚会。
人们一边品茗,一边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心声透露出来,以求心境的统一。
对谈的感觉往往决定茶会的成败与否。
再则,茶会十分讲究搭配。
主人与客人通过茶道用具与茶具的合理搭配,将自己置身于协调的茶室空间之中。
最后,茶道的具体礼法。
主人接客时娴熟、麻利的动作往往使茶会的兴趣达到高潮。
每一份茶都包含着主人的心意。
举办茶会的房间称茶室,也称本席、茶席或者只称席。
茶室内设壁龛、地炉。
地炉的位置决定室内席子的铺放方式。
一般说来客人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边称为顺手席。
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边称为逆手席。
客人经茶室特有的小出口进入茶室,传说这种小出口是茶道始祖千利休模仿淀川小舟上的窗户设计的。
主人根据茶道的礼法,在规定的位置上,按规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顺序制茶。
日本茶道

这是日本茶道所需要 的茶具。
• 花道通过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来追求 “静、雅、美、真、和”的意境。 • 日本换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隋朝时代的佛堂供花,传 到日本后,其天时,地理,国情,使之发展到如今的 规模,先后产生了各种流派,并成为女子教育的一个 重要环节。各流派其特色和规模虽各有千秋,但基本 点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统 一。这种思想,贯穿于花道的仁义、礼仪、言行以及 插花技艺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韵之中
• 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 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日本的书 法和书道虽起源于日本本土,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书法的影 响,而中国书法也被日本吸入囊中。 • 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 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 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 毛笔抄录经书,中国的书法也随之在日本展开。圣德太子抄录的 「法华经义疏」,就是受中国六朝时代书法风格影响的代表作。 日本天台宗始祖最澄和尚从中国返国时,带回了东晋王羲之的书 法作品,并将之推广。
著名三道
• 日本把中国的一些术,技,艺等技术引 之后,觉得每种技术都博大精深,可通 神因而给予“道”称。日本人将道教的 道和佛教的禅一并应用到这个道字里。 • 日本的三道包括:茶道,花道,书道。
道
•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 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 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 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 慢饮、奉还。点茶、煮茶、冲茶、 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 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 整个茶会期间,从主客对话到杯 箸放臵都有严格规定,甚至点茶 者伸哪只手、先迈哪只脚、每一 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个格子里也 有定式,正是定式不同,才使现 代日本茶道分成了二十来个流派。 十六世纪前的日本茶道还要繁琐 得多,现代茶道是经过千利休删 繁就简的改革才成为现在的样子。
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介绍

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介绍日本茶道文化是在我国茶文化为基础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结合了哲学、宗教、文学、伦理、道德以及建筑等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介绍,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介绍日本茶道可以说是一种室内传统艺术,是在与人们日常生活全面隔绝的一种特殊场所之中和特定时间之中所开展的一种艺术性仪式,一定要通过十分复杂而且繁琐的手段,运用特定方法才能完成。
除应用特殊方法之外,日本茶道还十分注重于人和人相互间的联系。
比如,日本茶道中所之茶并非个人之茶,而是为集体所共有之茶。
茶道的中心为茶的聚会。
全部参加茶会的人士均可通过茶会来脱离现实社会之中的各类制约,让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心深处更加和谐。
日本茶道涵盖了精神主义,也就是注重清、静、和、寂。
在茶道历史之中,有大量重名的人为了求心之道而耗费了大量时间。
茶道就是建立于与世隔绝前提之下的,因此其十分自然地追求精神境界视为自身的奋斗目标,也就是求道性。
当然,茶道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具备了游乐方面的性质,自然也不排除部分人士是因为娱乐目的而加入到茶道仪式之中的。
事实上,茶道所具有的求道性和趣味性之间不是彼此矛盾的,其同时并存在茶道当中。
茶会可以说是茶道之中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通常说来,一定要具有三个条件,茶会才能够举行。
茶会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聚会,通过茶会来获得心境上的沟通。
其次,茶会注重于搭配,主人和客人之间使用茶道用具的科学搭配,让自身处于轻松和谐的茶室空间当中。
最后,茶道的礼法包括主人接客过程中娴熟的动作等,都会让茶会的兴趣能够达到新的高潮。
依据茶道之规矩,一定要在吃过饭之后才能够喝浓茶,如此一来茶会变得更为美味。
在正式茶会喝浓茶以前,一定要吃一顿被称为怀石餐的简单饭菜。
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在14世纪,武士、大名和茶人都以拥有华贵的唐物为荣,对国产之物不屑一顾。
而日本著名禅师一休宗规大师(既一休的原形)的高足村田珠光,主张唐物与和物两者统一,力图创造本土的茶风。
日本茶道

茶道的影响
• 茶道和禅联系紧密。茶道里禅的内涵,不在于什 么“直心就是禅”,什么“喝茶去”,而是通过 繁琐的规则来磨练人心,当这些定规不再令饮茶 者厌烦,当饮茶人信手而为就符合茶道礼法时, 才算领会了茶的真谛,才能喝到一杯好茶。繁复 而熟练的礼法是为了使人超然物外,浓如苦药的 茶汤正如人生,别出心裁的插花显示有限的生命 背后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棒喝的偈语告诉人 处处是真理。日本茶道,是用一种仪式来向人讲 述禅的思想,正如参禅需要顿悟一样,其中蕴涵 的那些人生的经验,需要饮茶者用生命的一段时 光来领悟。
• 日本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大家引以为豪 的唐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比大陆做的好得多。本次 选修日本文化在于对汉文化的追根溯源以及对现 代文化局面的反思。 • 此次仅窥其茶文化一点,作为了解日本文化的一 小方面。
茶道特点
• 茶道程序极其繁琐。茶叶要精细,茶具要干净, 主持人动作要规范。 • 品茶讲究。在茶室中进行,且按照茶师的规定动 作,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
• 清幽高雅。在日本正宗茶道里,是不允许谈论金 钱、政治等世俗话题,更不能谈论生意,多是自 然的话题。茶Fra bibliotek历史起源和发展
日本茶文化源自中国。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四个 时期。 一、奈良、平安时期的仿唐茶风。 二、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期。日本吸收反刍中华茶 文化,民族特色形成,日本茶道完成了草创。
三、江户时期,是日本茶道的灿烂辉煌时期,日本吸收、 消化中国茶文化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抹茶 道、煎茶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光大了中 国茶道。 四、现代时期,日本茶道稳定发展,茶文化向中国回转。
千利休
由村田珠光奠其基,中经武野 绍鸥的发展,至千利休而集大成 的日本茶道又称抹茶道,他是日 本茶道的主流。 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历代茶 道精神,提出“和敬清寂”,创 立日本正宗茶道。 现代茶道在千利休删繁就简的 改革基础下仍然分成了二十来 个流派。
日本茶道的基本介绍

日本茶道的基本介绍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
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
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
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
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
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
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开始种植,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到了镰仓时代,神僧荣西在中国学到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将优质茶种带回日本传播,他于公元1211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
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则恰恰相反,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间的资本主义。
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茶道被当做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室周围,内容和形式都极力模仿大唐。
自镰仓时代开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养生记》的影响,将茶尊奉为灵丹妙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而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也为茶走入平民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段时间,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
与中国发酵茶叶的方法不同,日本茶将蒸过的茶叶自然干燥,研成粉末,这样的茶叶就称为抹茶。
到室町时代,畿内的茶农为了对茶叶评级而举行品茶会,由这种茶集会发展成为许多人品尝茶叶的娱乐活动,并发展了最初的茶道礼仪。
日本文化知识点

日本文化知识点日本文化是世界上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之一,深受全球各地的人们喜爱和瞩目。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日本文化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国家。
1. 日本茶道日本茶道是一种传统的茶艺表演和品茶方式,强调礼仪和心境。
茶道的核心是和谐、平静和尊重。
在茶道中,主持人会精心准备和煮茶,然后将茶倒入茶碗中,递给客人。
客人接过茶碗后,会先欣赏茶碗的外观,然后品尝茶汤。
茶道强调品味和感受茶的味道,同时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2. 歌舞伎歌舞伎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戏剧形式,起源于17世纪。
它以高度夸张的表演风格和精美的舞台布景而闻名。
歌舞伎演员会化浓妆,穿着华丽的服装,通过舞蹈、动作和音乐来表达故事情节。
歌舞伎的剧目通常取材于历史、传说和戏剧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了许多观众。
3. 和服和服是日本传统的服装,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品。
和服通常由长袍、带子和腰带组成,其设计和颜色都非常精美。
和服的穿着方式非常繁琐,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正确穿着。
和服在特殊的场合和庆典上才会被使用,如婚礼、成人礼和传统节日等。
4. 浮世绘浮世绘是日本的一种传统绘画形式,起源于17世纪。
它以描绘日常生活、历史事件和美丽的风景而闻名。
浮世绘通常使用木版画技术制作,艺术家会先在木板上雕刻图案,然后涂上颜料,最后印刷在纸上。
浮世绘作品以其细腻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而受到赞赏,也成为了日本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5. 温泉温泉在日本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健康和放松的方式。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下富含温泉资源。
人们可以在温泉中泡澡,享受热水的舒缓和疗效。
温泉常常被认为具有治疗功效,可以缓解疲劳、舒缓肌肉和改善皮肤。
因此,温泉也成为了日本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6. 樱花樱花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花卉之一,也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国花。
每年春天,樱花盛开的季节被称为“樱花季”,成千上万的游客会赶到公园和街道上观赏樱花。
樱花的盛开时间很短暂,通常只有一周左右,但它们的美丽和浪漫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茶道知识简介禅,在日本培养了武士道,也孕育了茶道。
两者都是禅带给日本文化的影响中最具代表性的。
日本人以禅林茶礼为主体,制定了艺术性的茶道文化,也就是说片在禅(宗教)与礼法(道德)之外,附加了许多艺术要素,不像中国,禅宗茶和民间茶分开。
日本将茶与禅结合成具右日本特色的东西,既多角多面,又含蓄蕴藉。
一个受西洋式训练,把宗教、道德、艺术分开探讨的人,在接触茶道之时,往往感到珍妙无比,但欲入无门。
想理解日本独有的茶道,得先将头脑日本化。
由于已故的冈仓天心先生的努力,撰写了「茶之书」,使西方人明白一些关于日本茶道的事。
冈仓先生巧妙的替茶道下了定义:茶道是一种宗教仪节,它崇拜的对象是一些具有美感的事物,这些事物并非存在于浩瀚的天地宇宙间,而是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上。
又说:它试图以温驯的方法,在不可能之处分找到可能之物,在我们所谓的生活中,完成真正的美学追寻。
根据已故藤代博士随笔的记载,看到「茶之书」德文译本的柏林大学的雪茨富尔教授说:那是一种哲学。
已故竹内胜太郎述及哲学在世界各国,以不同姿态出现的理由时,德国哲学是形上的与主观的。
但法国哲学,却能深深把握人间生活,并名正言顺地加以批评。
纪德与普鲁斯特不但是作家才也是著名的人生批评家。
他又论及东方哲学:在印度,宗教作品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也可能是哲学作品。
而在中国,哲学同时可能是宗教的。
但在日本,人生本身可能就是哲学,利休的茶就是生活哲学最好的典型。
更精确的说:利休茶就是人生的批判。
日本茶道是室内传统艺术、这种茶是在与日常生活完全隔绝的特殊场所,在特定的时间内举行的艺术仪式,必须通过极其繁琐的手续,使用特定的手法才能完成。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
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
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
“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
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
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
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日本茶道是室内传统艺术、这种茶是在与日常生活完全隔绝的特殊场所,在特定的时间内举行的艺术仪式,必须通过极其繁琐的手续,使用特定的手法才能完成。
除了讲究特殊的手法以外,日本茶道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日本茶道的茶不是个人的茶,而是集体的、大家共有的。
茶道的核心便是茶的聚会。
所有参加茶会的与会者通过茶通的途径,都可以摆脱现实社会的制约,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内心深处变得融洽起来。
日本的茶道包括一种精神主义,即强调清、静、和、寂。
在茶道的历史上,有不少重名的人,为求心之道花费了一生的时间。
茶道正是建立在与世隔绝的基础上的。
所以它很自然地追求一种独特的精神境地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即所谓的求道性。
与此同时,茶道也具备趣味性,具有游乐的性质。
当然不排除一些人是出于娱乐的目的参加茶道仪式的。
实际上,茶道的求道性与趣味性并不矛盾,它们同时并存于茶道之中。
茶花是茶道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茶会才能举行。
首先,茶会是人们的聚会。
人们一边品茗,一边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心声透露出来,以求心境的统一。
对谈的感觉往往决定茶会的成败与否。
再则,茶会十分讲究搭配。
主人与客人通过茶道用具与茶具的合理搭配,将自己置身于协调的茶室空间之中。
最后,茶道的具体礼法。
主人接客时娴熟、麻利的动作往往使茶会的兴趣达到高潮。
每一份茶都包含着主人的心意。
举办茶会的房间称茶室,也称本席、茶席或者只称席。
茶室内设壁龛、地炉。
地炉的位置决定室内席子的铺放方式。
一般说来客人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边称为顺手席。
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边称为逆手席。
客人经茶室特有的小出口进入茶室,传说这种小出口是茶道始祖千利休模仿淀川小舟上的窗户设计的。
主人根据茶道的礼法,在规定的位置上,按规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顺序制茶。
为了使茶会获得成功,茶道的礼法表演至关重要。
正是茶道礼法将喝茶这一平俗的日常生活习惯艺术化,成为茶道。
礼法分三种即炭礼法、浓茶礼法、淡茶礼法。
礼法的不同主要基于地炉(室内)与茶炉(室外)以及有无搁板决定程序的不同。
表面上看起来既复杂又枯燥无味的操作程序,无论是位置、动作、顺序、工具均按照科学的安排尽可能地合理,以避免各方面的浪费。
为烧沏茶水的地炉或者茶炉准备炭的程序称炭礼法。
无论是初座、还是后座都分别设有初炭礼法与后炭礼法。
炭礼法的程序分为准备烧炭工具、打扫地炉(或茶炉)、调整火候、除炭灰、添炭、点香。
浓茶是茶道当中最郑重其事的一项仪式。
主要必须穿黑色的带白色纹饰的和服。
礼法进行期间,主人与客人几乎不进行对话。
学习茶道一般先从学习变通茶和薄茶开始。
薄茶是茶道最基本的礼法。
除薄茶、浓茶之外,由于流派的不同,有关器具的准备、圆竹刷(搅和茶叶末使其起泡沫)的使用、小绸布的叠法、茶杓的处理、捣茶叶末的方法都不尽相同。
茶道艺术中,器具的艺术欣赏占了很大的比例。
"拜见器具"的说法本身以可以证明这一点。
茶道用器具可分为四类:即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内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
其中接待用器具和茶席用器具是同客人直接见面的器具即鉴赏物品。
而院内用器具和洗茶器用具则是消费品。
通常前者是作为茶具,后者是作为杂器为人使用的。
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些器具的种类及用途。
接待用具包括壁龛处悬挂的轴字、轴画、吸烟用具、茶碗。
茶席用具包括装饰壁龛的用具。
有关炭的礼法的用具,茶道礼法用具。
怀石餐用具。
茶席用具包括壁龛装饰器具、挂轴、花瓶。
炭礼法用具包括:釜、茶炉、香盒、灰器、炭斗。
茶道礼法用具包括搁板、水碗、茶碗、茶叶罐。
茶器、茶杓、盖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后不要的水的容器。
多为陶器制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圆盒)。
怀石餐的用具包括折敷(一种用薄木片作的容器,装米饭和大酱汤)、碗(饭碗、大酱汤碗、盛煮茶的碗)、向付(一种陶瓷器小钵,盛脍物用)、八寸(一种约24公分、四方形杉木质的器皿。
用来盛酒肴)、烤物钵(一种稍大一些的陶瓷器)、酒器。
院内用具包括草履、圆形座墩、院内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处),用具包括铜锣、水壶、茶巾盆、圆竹刷(搅和茶叶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日本茶道分几个流派,它们分别以各自的家元(家主)为中心,使自家的传统得以传承。
家元(家主)拥有许多弟子,经过从师从艺阶段,获得家元(家主)发给的证书,凡获取准师范、师范证书的人都接受过茶道的启蒙教育。
今天日本的茶道流派很多,从最古老的拥有400年历史的利休派到近几年才诞生的新流派,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从茶会的组织法、茶道礼法的规矩看各有千秋。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流派。
千家流派的始祖是千利休。
千利休的孙子宗旦(亦称千家中兴之祖)隐居时期,千家流派分成了三个系统。
表千家。
始祖为宗旦的三儿子江岭宗左。
家元(家主)总称"不审庵"。
表千家继承了千利休传下来的茶室、茶庭,保持了正统的闲寂茶的风格。
里千家,是由宗旦的小儿子仙叟宗室开创的流派。
里千家继承了宗旦的隐居所"今日庵"。
由于今日庵在不审庵的内侧,所以不审庵被称为个千家,今日庵则成了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
始祖为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号称"官休庵"。
该流派是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命名的,薮内流派。
始祖名薮内俭仲。
当年薮内曾同千利休一道从师于武野绍鸥。
薮内流派的座右铭是"正直清静"、"礼和质朴",善长书院茶和小茶室茶。
远州流派。
始祖名小堀远州。
以书院茶为主。
按照茶道的规矩,必须吃过饭后才能喝浓茶,这样茶有可能更加美味。
正式的茶会在喝浓茶之前,必须吃一顿简单的饭菜,这种饭菜称怀石餐。
传说怀石餐出自古时候的一个故事。
相传禅院的修行僧为了忘掉饥饿,便在怀中揣上一块有温气的石头。
怀石餐为素食,所以它不是以浓味佳肴为主的豪华菜肴。
看了“日本茶道知识简介”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