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各县的名称由来
陕西省的名称由来竟然这么遥远,竟然还有一个陕东的地方?
陕西省的名称由来竟然这么遥远,竟然还有一个陕东
的地方?
本文导读:
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原称陕县。
上古之时,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原,叫做陕原。
——所谓原,就是高而平坦的大块土地。
周武王灭商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周成王即位,周公、召公辅佐。
当时周天子的王畿领土,包括关中到河南中部的大片土地,即从宗周(镐京)到成周(洛邑)。
周、召二公为了治理方便,将王畿分成两部分,以陕原为界,“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
也就是说,陕原以东的地方,周公管理,陕原以西的地方,召公管理。
(从此之后,留下了一个词语叫做“分陕”,又有个成语叫做“分陕之重”。
)
自此,就形成了以陕原为分界的传统。
自然而然的,陕原以东的地方,就被称作陕东,陕原以西的地方,就被称作陕西。
唐代安史之乱后,设立陕西节度使,自此“陕西”作为行
政区划名被固定了下来,但“陕东”之名却并没有成为政区名,于是渐渐被人遗忘了。
陕西地名
那么,三秦是什么意思?这要从“陕西”说起,“陕西”二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从历史说起,下面,咱们就谝一谝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陕西:起于西周。
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
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
当时规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
陕西始见于史。
陕西的简称是“秦”,最早指今甘肃天水一带。
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
从此,陕西始有“秦”的概念。
陕西在口语中还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
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
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
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
“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
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
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
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延安:商以前延安属鬼方。
公元前13世纪时,武丁伐鬼方,延安成为商王朝的势力范围。
西周时期,此处为大戎等民族控制。
春秋时、晋人大败那里的白狄,将这里纳入晋国版图。
战国时,秦人置上郡管辖该地。
汉时设高奴县于此地。
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见于史。
延安地控1个区和12个县。
其中,区为宝塔区。
县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榆林: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
陕西各地名的由来
陕西各地名的由来★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
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
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召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周公管辖。
★秦:陕西省的简称,因陕西在战国时期为秦国地而得名。
★三秦:秦朝灭亡后,项羽把泰国之地分封给三个降将。
封章邯为雍王,统治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都废丘(今兴平市内);封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都栋阳(今临潼北);封董翳为翟王,统治上郡(今陕北地区),都高奴(今延安市东北)。
故陕西又称“三秦”。
★关中:因位居众关之中而得名。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曰;“西有陇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临晋关,西南有散关。
” 西安:元代时称奉元路。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朝廷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这是“西安”这一名称首次在历史上的出现。
★临潼:因县城东有临水、西有潼水而得名。
★华阴:因在华山的北面,山北为阴,故名。
★韩城:是东周春秋时韩国故地。
因市西有韩原,周代为韩侯国,有古韩城,故名。
★咸阳:据《元和郡县志》解释;山南曰阳,水北也称阳,而咸阳正是地处九骢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
★泾阳:因位于泾水之北,水北为阳,故为泾阳.★兴平:西周时称犬丘,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这里驻扎了兴平军,因以县名。
★礼泉:秦为谷口邑,汉为谷口县。
据《太平寰宇记》载;在今县东三十里处,汉宣帝时建置了一座宫殿,在宫殿旁边有一股泉水涌出,其味如醴,因此称醴泉宫。
隋时又因宫名县。
解放后,因醴字生僻,改名礼泉。
★乾县:据《雍大记》解释,乾州因其地位于长安西北隅,西北为乾,故名乾州。
即今乾县的来历。
彬县:古为豳地,取名于“公刘居豳”。
豳为山名。
唐代因豳、幽二字易混,改豳为邠。
解放后,国务院又改邠为彬,遂为彬县。
★扶风:汉置美阳县,属右扶风。
“扶风”为官名,意为辅助京师,推行风化。
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名扶风县,以汉朝的官名作了县名。
★凤翔:先秦时为秦都。
陕西各地地名
陕西省名、九个市名、八十六个县名的来历那么,三秦是什么意思?这要从“陕西”说起,“陕西”二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从历史说起,下面,咱们就谝一谝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陕西:起于西周。
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
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
当时规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
陕西始见于史。
陕西的简称是“秦”,最早指今甘肃天水一带。
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
从此,陕西始有“秦”的概念。
陕西在口语中还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
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
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
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
“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
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
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
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延安:商以前延安属鬼方。
公元前13世纪时,武丁伐鬼方,延安成为商王朝的势力范围。
西周时期,此处为大戎等民族控制。
春秋时、晋人大败那里的白狄,将这里纳入晋国版图。
战国时,秦人置上郡管辖该地。
汉时设高奴县于此地。
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见于史。
延安地控1个区和12个县。
其中,区为宝塔区。
县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榆林: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
【陕西渭南古代古称叫什么名字】陕西渭南古今地名对照表
【陕西渭南古代古称叫什么名字】陕西渭南古今地名对照表渭南市(临渭区)现地名改置地名设置年代渭南市(临渭区) 渭南县南新丰县渭南县渭南市前秦北魏西魏1983年前秦甘露二年(360年)置渭南县,治今市北,后废。
北魏太和五年(481年)置南新丰县。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复名渭南县,治今市东南。
隋开皇十四年(594年)迁治今址。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省入郑县,元丰元年(1078年)复置。
1983年改设渭南市(县级)。
1994 年升设地级市,原县级渭南市改置临渭区。
① 下邽县—秦置,治今渭南市东北故县村。
北魏初迁治今市东北,改名下封县。
隋大业二年(606年)复为下邽县。
元废。
② 莲勺县—又作莲芍县。
西汉置,治今渭南市东北。
隋大业元年(605 年)废。
③ 中源县—西魏置,治今渭南市西。
北周废。
④ 灵源县—西魏置,治今渭南市南。
北周废。
华阴市(太华路街道)现地名改置地名设置年代华阴市(太华路街道) 宁秦县华阴县仙掌县华阴县太阴县华阴县华阴市战国秦西汉唐唐唐唐1990年战国秦惠文王六年(前332年)置宁秦县,治今市东南。
西汉高祖八年(前199年)改华阴县。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迁治今大荔县,孝昌二年(526年)复还旧治。
隋大业五年(609年)迁治今市。
唐垂拱元年(685年)改仙掌县,神龙元年(705 年)复名华阴县。
上元元年(760年) 十二月改太阴县,宝应元年(762年) 又复华阴县。
1958年撤销,1961年复置。
1990年改设华阴市。
敷西县—北魏置,治今华阴市西敷水镇。
隋大业五年(609年)废。
韩城市(新城街道)现地名改置地名设置年代韩城市(新城街道) 夏阳县韩城县韩原县韩城县韩城市战国秦隋唐五代唐1983年战国秦惠文王九年(前329年)置夏阳县,治今市南。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废。
隋开皇十八年(598 年)置韩城县,治今市东南。
唐天祐二年(905年)改韩原县,五代唐复名韩城县。
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迁治今市。
中国地名来历类说大全
中国地名来历类说大全古往今来,中国有着无数的地名。
地名的来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今择要介绍如下:1、依山、水命名。
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1)直接以山脉、河流、湖泊等名称命名,如五台县、牡丹江市、沂水县、微山县。
(2)以山、水配上吉祥语命名,如泰安市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
(3)以几座山、几条河的首字组成地名。
新泰市,西晋以前曾称“东平阳县”。
晋泰始年间,南城侯羊祜奏本取新甫山、泰山之首字,改县名为“新泰”。
潇湘,古镇名,五代时置,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西北,因地处潇、湘二水合流处得名。
(4)以位于山、水的方位命名。
如山西省因地处太行山以西得名,云南省因位于云岭以南得名,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得名,汝南县因县城位于汝河之南岸得名。
位于山水南北两边的,多用“山水的专名+阴(或阳)”命名: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如衡阳市因在衡山之南得名,洛阳市因在洛河之北得名,海阳市因位于黄海之北得名。
这一类地名还有蒙阴县、江阴市等。
此类地名中,阳字地名极多,阴字地名较少。
(5)因地处河流的源头而取名,如济源市、沂源县、资源县。
(6)因位于河流的尾闾而命名,如汉口、海门市、河口瑶族自治县。
(7)因靠近水或山而得名,如临沂市、临汾市、临海市、江浦县、溆浦县、淮滨县、滨海县、临朐县、临邛县、临高县。
此外,合川市古称合州,因地处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汇合之处,1913年改称合川县。
三水市因位于西江、北江汇流处,城临西江、北江、珠江三条河流而得名。
(8)因山脉走向或河流流向的曲折得名。
这一类地名多在山水专名后面或在姓氏后面缀以湾、曲、套、圈、隅、里等字,如河曲、河套、易家湾、苗家曲、王家圈、高里、朱家里庄,有的则直接用两个此类字组成,如圈里。
2、按地形地貌或所处地理位置命名。
如平原县因地势平坦而得名。
大洼县因位于辽河、浑河下游,地势低洼而得名。
云南大理的洱海,以湖形如耳得名。
台湾岛东北部的鼻头角,是伸入海中的小半岛,因形如鼻子尖,故名。
-陕西行政区划图-
陕西行政区划图【陕西】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据《国语》记载,西周初年、周公与召公的封邑是以“陕塬”(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以东为“陕东”,由召公管辖,以西为“陕西”,由周公管辖。
陕西省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汉属司录和并、益州;唐大部属京畿道和关内道;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重镇延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设陕西行省和陕西汉中道;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唐属关内、山南等道;宋置陕西路;元设陕西行中书省;明置陕西布政使司;清为陕西省;至今未改。
陕西的英文名是Shaanxi,为了山西区分开,山西是Shanxi。
三秦大地公元前206年项羽领导的军队在刘邦之后也来到咸阳。
项羽出身于楚国旧贵族家庭。
在秦末农民起义时为恢复楚国,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章邯投降。
公元前206年项羽引兵入咸阳,杀了已归降的秦王子婴,并火烧咸阳城,焚毁阿房宫,自立为西楚霸王。
项羽后引兵东向,都彭城(今徐州),以中国最高统治者自居,大封诸侯。
其中将刘邦封汉王,都南郑,辖陕南及巴、蜀之地。
为防刘邦势力扩张,牵制刘邦,他又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今兴平东南),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今西安阎良附近),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都高奴(城址史有三说:富县、安塞、延安)辖陕北。
将关中之地分封给秦朝三个降将。
故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是时,还定三秦”。
其实当年的三秦是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不包括陕南,只是由于后来人们理解的“三秦”观念的变化,即将陕北、关中、陕南合称为“三秦”。
陕西三大自然文化区:陕北、关中和陕南。
①陕北(上图中黄色区域)陕北地区是革命老区,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它们都在陕西的北部,所以称做陕北。
长武县位于陕西省西部
长武县位于陕西省西部。
长武县名起自宋代。
长武县,秦时称鹑觚县,关于这个老县名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
相传当时秦始皇派太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到这里筑城。
一日,太子扶苏和蒙恬心中高兴。
即取酒器祭奠,祈求国富民强,天下太平,筑城顺利。
正祭之际,飞来一只鹑鸟(又叫鹌鹑),恰好落在觚上(用青铜制的一种酒器)。
鹑鸟,是一种吉祥鸟,鹑鸟停在觚口,皇太子十分高兴,认为象征着福祥吉利的好事。
于是,便给这个地方取名鹑觚。
长武县:汉代属浅水县地,隋朝在这里筑武城,唐朝设长武镇,取“长用武”之意,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始置长武县。
长武道场以陕西关中话为唱、白基准语音,由七、八名道士站、行、坐唱,锣鼓打乐间奏,并用陕西欢、苦音双调式系统,唱腔为主腔变奏加吟诵调,说唱孝义、祈愿祭祀内容的陕西地方民祭性曲种。
其源可溯至隋唐宗教经文讲唱。
近古代有史可考者为清乾隆、道光年间的道场官职科考制度。
现流行于陕西长武县境内。
唱腔无曲牌之说,主要可分为两大类腔型,一种是主腔体唱腔,有一个主腔骨架,根据经文的不同随语音语调四声而不断变奏,但句式唱段的落音和句尾型态大致相同,欢苦音并用;另一种是吟诵调,几乎是一字一拍、一字一音,唱腔句逗不明显,哭音较少用。
长武道场的主腔体唱腔,因派生新的主腔主题段落而唱腔既近似又不尽相同。
有时有插入对比性段落的情况,个别对比性段落类似上下句民歌结构。
伴奏基本上为锣鼓打乐,几乎只打间奏鼓段称为[十点子]。
器乐曲牌分行乐、坐乐。
行乐以吹管为主,打乐为辅,曲牌多吸收自民间器乐,如[小开门]、[祭灵]、[担水]、[绣八仙]、[菩萨登台]、[西风赞]等。
长武道场唱词词格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不等。
亦有十多字一句的。
唱本有《太上灵宝迎架科仪宝经》、《三官经》、《十二愿歌》、《二十四孝》、《十殿经》、《挂榜》、《朝元歌》、《五更诗》、《十供养》、《十洒歌》、《兵刀赞》、《三教赞》等,分别在道场活动的二十多种仪式中咏唱。
陕西汉中名称的由来
陕西汉中名称的由来汉中的来历,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是因汉水得名,即被水所绕之意。
但后来研究汉中地方史的人,都无法解释,便生出许多臆测。
其实最早的汉中并不是现在的汉中,而是另有所指。
汉中盆地最先称为褒国,再就是南郑县了。
公元前451年秦国从蜀国手中夺取了汉中,秦国已实行县制,在此设立南郑县。
南郑县的名字取得,是因为当年西戎入侵,部分郑国人南奔来汉中,聚居在此,因与秦人有乡党之谊,便以南郑来命名。
秦国为了巩固和加强南郑的军事力量,派左庶长修筑了南郑乡城,其址就在今汉中市,这个地方历史上一直称南郑,后来才移到今天的周家坪。
公元前441年蜀利用秦国在南郑立足未稳的机会,重新夺回南郑。
蜀王封弟弟苴侯于汉中,称蒯萌王。
公元前387年秦从蜀人手中重新取得南郑。
公元前316年秦以南郑为基地,取道五丁关、金牛道灭了蜀。
金牛道又称石牛道,即今天川陕公路沔县至剑门一段。
途中以金牛峡、五丁关等处最险。
金牛峡、五丁关一带为石炭岩地质,崖峻谷深,谷状多呈V形;五秦人不知入蜀道路,假意送给蜀王能粪金的石牛和珍宝美女,蜀王贪婪成生,就派手下五大力士——五丁,一路开山通路将石牛运回国内。
秦人尾随五丁之后,灭了蜀国。
这条路便称为金牛路。
在宁强境内仍有金牛峡、五丁关、金堆铺、烈金坝等与传说有关的地名。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民富国强,已有并吞天下之志。
灭巴蜀后安顿好了后院,着手进一步蚕食楚国。
公元前312年秦夺取楚丹江流域,又败楚汉中,置汉中郡。
楚汉中郡在什么地方呢?《战国策》苏代对燕王说:汉中之甲,乘舟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月至五渚。
夏水是一条河流,源出湖北竹山地区,有三条,在江夏入汉。
《史记正义》引《括志地》说:房陵即今房州房陵县,古楚汉中郡地也。
房陵县即今湖北房县,属竹山地区。
汉中即指今湖北竹山地区,其地理上正被汉江和沧浪水所围,沧浪水又称汉水,所以被称为汉中。
此地正是秦头楚尾。
汉中是一片连接巴蜀的山地,是江汉平原即楚国内腹的一道屏障,因处秦头楚尾之地,成为楚秦、楚巴的争夺焦点。
以陕西省为例探索古今县的命名的某些规律(中)
以陕西省为例探索古今县的命名的某些规律(中)江西地名研究二、有关人事方面的命名(1)用以表示祥瑞或祈福的命名以表示祥瑞或祈福命名的县,为数至伙,竟多至八十五处。
这显示出历代封建王朝希冀长治久安的愿望。
这样的县名迄今仍有十余个沿袭使用。
这是长安、凤翔、宝鸡、麟游、扶风、绥德、安康、宁陕、镇安、定边和靖边。
这里还应该包括西安。
西安为明清两代府名,现在仍以之作为市名。
为府为市,皆不同于一般的县。
不过习用已久,与县名颇相仿佛,所以这里也可附带论及。
西安置府虽为明初事,其名实本于元代的安西路。
安西、西安名字颠倒,仍都显示希望一方安定的意思。
长安设县自西汉初年开始,设县以前,长安仅是秦时乡聚的名称。
然秦始皇帝之弟成蟜封为长安君,则已非普通的乡聚,更何况入汉之初还保存有秦时的离宫,是这县的命名正如其字面上所显示的具有长治久安的意义。
凤翔置县为唐时事,当时与县并置的还有凤翔府。
凤翔府辖有岐山县。
据往古传说,歧山之上曾有凤凰飞鸣。
府县名称的取义,皆当在此。
宝鸡亦唐时所设的县。
据说春秋时期,当秦文公之世,有陈宝鸡鸣之瑞,故以为名。
麟游也是唐时所置的县。
据说就在唐时,这个县内曾经获得白麟,因而就添置了这个县。
扶风,本是汉时的右扶风,与郡同为一级。
唐时改为县名。
汉时,右扶风与京兆尹,左冯翊同称为三辅。
京兆为京师所在地,冯翊是翊辅京师,扶风则是扶持风化。
这自然是当时王朝一种期望了。
后来由郡一级的名称改为县名,意义还应该是一样的。
绥德县本为西魏所置县,历隋至唐皆因而不改。
此绥德县当在今清涧县境,与今绥德县不同。
今绥德县是由明清时的绥德州改称的。
而明清时的绥德州又是沿袭唐代的绥州。
唐初始建这个州是因为“百姓归化”。
由州及县,含意应该是相仿佛的,显示出当时王朝对当地绥靖安抚的意思。
安康县和绥德县一样,也是历经变迁的。
今安康县是清代初年作为兴安府治而设立的。
在此以前本来还有一个安康县,在今县之西汉阴县境。
这个旧县是西晋时设置的。
宝鸡名称由来
宝鸡现在是陕西省第二大工业城市,是我国铁路电气化的重点。
宝鸡原名陈仓,因陈仓山而得名。
秦置陈仓县,唐改名宝鸡,沿用至今。
陈仓更名宝鸡是唐肃宗时的事。
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玄宗奔蜀,肃宗于战乱中在甘肃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肃宗平叛,进驻凤翔,称凤翔为西京。
《旧唐书-本纪》载:肃宗至德二年“二月戊子(初十)幸凤翔郡”。
《旧唐书-地理书》凤翔府下载:“至德二年,肃宗自顺化郡幸扶风郡,置天兴县,改雍县为凤翔县并治郭下。
初以陈仓为凤翔县,乃改为宝鸡县。
”又在宝鸡县下载:“隋陈仓县。
至德二年二月十五日改为凤翔县,其月十八日改为宝鸡县。
”唐肃宗初十到凤翔,即置天兴县,改雍县为凤翔县。
十八日又改陈仓县为宝鸡县。
揣其用意,当是取“天兴唐室”、“凤翔原野”、“宝鸡殷鸣”(历史上曾有“宝鸡殷鸣”的故事,并被当作秦国历史载入史册)的吉祥之意。
传说一:唐天宝14年(公元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叛,玄宗与贵妃正在华清池温泉水洗凝脂。
叛军破关入陕,直逼长安。
玄宗李隆基携贵妃杨玉环仓惶出逃,行止马嵬坡士兵哗变,玄宗被迫诛杀杨国忠,缢死杨贵妃,士兵方可听命。
然后兵分两路,一部由太子李亨率领北上灵武抗击叛军,一部分玄宗护驾沿渭河南岸西逃 准备由陈仓古道入蜀避难。
玄宗一行逃到陈仓境内,关中将士故土难离,不愿入川,纷纷潜散。
这时候,叛军追尾,步步紧逼。
玄宗慌不择路,只带几个亲兵钻入山中。
他们爬过一座山峦 眼前一道急流。
玄宗仰头观看,四面岩石陡峭,犬牙交错 无路可行。
此时 山外尘土飞扬,叛军战马嘶鸣,玄宗扑到在地 失声痛哭道:“命休此矣!” 正在危急时刻,忽然飞来两只山鸡,在玄宗头顶盘旋,并且“咕咕”鸣叫,两只山鸡红嘴、花羽、长尾巴 非常漂亮。
盘旋之后,款款南飞。
随行向山鸡飞去的方向一看 山道弯弯,若隐若显。
玄宗大喜。
命人跟着山鸡前进。
山鸡飞飞停停,停停飞飞,将玄宗一行引上陈仓山顶,歇入庙中。
叛军追到山下,东寻西觅,找不到上山路径,只能站在山脚下摇旗呐喊。
陕西省市县级行政区域一览表
陕西省市县级行政区域一览表一、陕西省设10个省辖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3个县级市、78个县和26个市辖区,1140个镇,74个乡,206个街道办事处。
10个地级市: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淮南市、延安市、汉中市、榆林市、安康市、商洛市二、各地级市辖下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及驻地一览:1、西安市(未央区) 辖11个市辖区、2个县新城区(西一路街道)碑林区(张家村街道)莲湖区(北院门街道)灞桥区(纺织城街道) 未央区(张家堡街道) 雁塔区(小寨路街道)阎良区(凤凰路街道) 临潼区(骊山街道)长安区(韦曲街道)高陵区(鹿苑街道) 鄠邑区(原:户县,甘亭镇) 蓝田县(蓝关街道)周至县(二曲镇)2、铜川市(耀州区)辖3个市辖区、1个县王益区(红旗街街道) 印台区(城关街道)耀州区(永安路街道)宜君县(城关镇)3、宝鸡市(金台区) 辖3个市辖区、9个县渭滨区(金陵街道)金台区(中山东路街道) 陈仓区(虢镇)凤翔县(城关镇)岐山县(凤鸣镇)扶风县(城关镇)眉县(首善镇)陇县(城关镇) 千阳县(城关镇)麟游县(九成宫镇)凤县(双石铺镇) 太白县(嘴头镇)4、咸阳市(秦都区)辖3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秦都区(人民路街道) 杨陵区(杨陵街道)渭城区(渭阳街道) 兴平市(东城街道)三原县(城关镇)泾阳县(泾干镇)乾县(城关镇)礼泉县(城关镇)永寿县(监军镇)彬县(城关镇) 长武县(昭仁镇)旬邑县(城关镇)淳化县(城关镇)武功县(普集镇)5、渭南市(临渭区) 辖1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临渭区(杜桥街道)韩城市(新城街道)华阴市(太华路街道)华县(华州镇) 潼关县(城关镇) 大荔县(城关镇)合阳县(城关镇)澄城县(城关镇)蒲城县(城关镇)白水县(城关镇) 富平县(城关镇)6、延安市(宝塔区)辖1个市辖区、12个县宝塔区(宝塔山街道)延长县(七里村镇)延川县(延川镇) 子长县(瓦窑堡镇)安塞县(真武洞镇) 志丹县(保安镇)吴起县(吴起镇)甘泉县(城关镇)富县(茶坊镇)洛川县(凤栖镇)宜川县(丹州镇) 黄龙县(石堡镇) 黄陵县(桥山镇)7、汉中市(汉台区)辖1个市辖区、10个县汉台区(中山街道)南郑县(汉山镇)城固县(博望镇)洋县(洋洲镇)西乡县(城关镇)勉县(勉阳镇)宁强县(汉源镇)略阳县(城关镇)镇巴县(泾洋镇)留坝县(城关镇)佛坪县(袁家庄镇)8、榆林市(榆阳区)辖1个市辖区、11个县榆阳区(青山路街道) 神木县(神木镇)府谷县(府谷镇)横山县(横山镇) 靖边县(张家畔镇)定边县(定边镇)绥德县(名州镇)米脂县(银州镇) 佳县(佳芦镇)吴堡县(宋家川镇)清涧县(宽洲镇)子洲县(双湖峪镇)9、安康市(汉滨区)辖1个市辖区、9个县汉滨区(老城街道) 汉阴县(城关镇) 石泉县(城关镇)宁陕县(城关镇)紫阳县(城关镇) 岚皋县(城关镇)平利县(城关镇) 镇坪县(城关镇)旬阳县(城关镇)白河县(城关镇)10、商洛市(商州区)辖1个市辖区、6个县商州区(城关街道)洛南县(城关街道)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商南县(城关街道)山阳县(城关街道) 镇安县(永乐街道)柞水县(乾佑街道)。
榆林地名及各县名来历
榆林地名及各县名来历榆林市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
“榆林”一名是怎么来的?榆林的各县名又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就随小编来了解吧。
榆林的名称由来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
因当地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榆树和柳树,故名。
榆林地处沙漠地带,城置其中,又似一匹行进中的骆驼,故又名“骆城”。
榆林于1988年撤县改市。
目前、管辖一个区、即榆阳区;县11个,即米脂、绥德、靖边、清涧、吴堡、神木、府谷、定边、子洲、横山县、佳县。
榆林的各县名来历佳县:原名葭县,县境内有芦川,芦丛生。
古人把苇牙叫葭,出穗前叫芦,出穗后叫苇。
宋朝筑城叫葭州。
葭字生辟,1964年改为佳县。
子洲县:为纪念革命先烈李子洲,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划绥德、米脂、清涧、横山、子长等县部分土地设立子洲县,县府在双湖峪。
清涧县:北宋时在县境内挖井一百五十丈见清澈的泉水而得名,宋景德元年(公元1041年)为该地起名清涧城,金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设清涧县。
另一说是因清涧河而得名。
吴堡县:南北朝时,夏国赫连勃勃在此筑吴儿城,安置虏来的军民,宋代又筑吴堡寨,金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设吴堡县,1940年由旧址迁到宋家川镇。
绥德县:秦汉为上郡地,西魏在此设绥州安宁县,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设绥德城。
取“绥靖德化”之意,金代改为绥德州,辛亥革命后废州置县。
米脂县:宋建米脂寨,县境内有米脂水,又名流金河,盛产小米,米质高,取“沃垠宜粟,米质为脂”之意,金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设米脂县沿用至今。
府谷县:因这里有一条山谷叫府谷,唐天佑七年(公元910年)设府谷县。
定边县: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设定边营,清雍正九年(公元1730年)设定边县。
取“底定边疆”之意。
靖边县: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设靖边营,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设靖边县,1945年县城由新城堡迁张家畔,取“绥靖边境”之意。
丝绸之路上的宝鸡
宝鸡之名称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最终由唐肃宗在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到此地将其改为“宝鸡”。
这其中既有内部演变的历史渊源,又有以安禄山作为中介与粟特之间的巧合关联。
因此,这一名称之由来似乎在言说着丝绸之路上宝鸡与粟特之间的交往。
从宝鸡由来之“鸡崇拜”的心理,宝鸡赤沙镇血社火民间遗俗对于祆教“幻术”的在地化接受,以及宝鸡墓葬中所发现的“焚烧竹节”与中亚特殊的“燃火仪式”之间的相似性都可以看到粟特人在宝鸡留下的印记。
陕西宝鸡这一名称源于唐肃宗时期,学者们对这一名称之由来与演变历史作了种种梳理与研究,分别从心理学、历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探求唐肃宗将陈仓改名为宝鸡的历史、心理缘由。
刘宏岐、辛怡华、霍彦儒、王宏波等几位学者都谈到了这一问题。
学界目前对此持有两种看法:一是“若石”演化为鸡,二是陈宝童子演化为鸡。
学者们大多从中国民间历史传说入手,追寻其由来及演变,但若将目光向外转,是否能有新的发现?中国的鸡崇拜,特别是金鸡崇拜,在北朝以后,尤其是隋唐时期是受到中亚粟特人影响的,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过考证并得出了肯定的结论。
宝鸡地区所特有的“血社火”习俗,也足以证明粟特人对宝鸡的影响。
此外,安史之乱发起者安禄山的粟特人身份也是不能忽视的,这是否与宝鸡名称有一定关联?这一问题和宝鸡名称联系起来,通过探求宝鸡和粟特之间的密切关系,能否对宝鸡名称之由来有一个新的认识?这是此前各位学者研究的一个空白,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文中如有谬误,望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宝鸡得名之与粟特宝鸡最早由秦文公命名为陈仓,唐至德二年正式更名为宝鸡,《元和郡县志》中有所记载:“唐至德二年改为宝鸡,以昔有陈宝鸡鸣之瑞”[1]。
关于陈宝还有一段传奇的史实:曾经在宝鸡有一祠堂,称为陈宝祠,因为秦文公获得一块“若石”,也即一块宝石,而陈宝祠为专门陈放、供奉这块宝石的场所。
“若石”后来一步步被神化,被赋予人格化意义,在之后的历史演变中又同雄鸡相关联,《史记·封禅书》有:“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
中国各地方地名的由来
华北与东北天津——意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乐帝朱棣在这里率领大军渡过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
邯郸——城市名押an韵,邯郸意为“邯山至此而尽”,郸同单,“单”意思是山脉的尽头,邯郸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秦皇岛——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岛,秦皇岛是中国唯一用古代帝王称号来命名的城市。
太原——取“广大的平原”之意。
大同——取自“天下大同之地”,“大同”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长治——长治古称上党,明代在此地设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
赤峰——得名于城东北的褐色孤峰。
包头——包头由蒙古语“包克图”演化而来,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包头由此别称为鹿城。
乌海——乌达与海勃湾的合称。
阜新——取“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
盘锦——盘山和锦州各取一字而成,也取“盘根错节,锦上添花”之意。
大连——大连旧称青泥洼,青泥洼大部分都是山东移民,在山东有一种很流行的事物叫做褡裢,大连就是由褡裢演变而来,另一说大连来自俄语“达里尼”。
本溪——本溪得名于境内的本溪湖,本溪湖古称杯犀湖,杯犀湖因“湖底上阔下窄,状如犀牛之角”而得名,清代雍正年间因杯犀湖名称过雅又难写难辨,故取其谐音改称为本溪湖。
长春——意为“长年春色的城市”,东北的春天是非常寒冷的,以长春命名城市说明了该城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占据主导。
吉林——吉林全称吉林乌拉,满语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
佳木斯——清代又称“嘉木寺”,在满语是“驿丞”的意思,因为佳木斯在古代地处松花江通往黑龙江江口的驿道。
华东烟台——意为“狼烟升起的炮台”。
青岛——因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且与“琴岛”谐音。
威海——明代在此地设威海卫,取“威震东海”之意。
日照——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
淄博——淄川与博山的合称。
莱芜——莱是植物名,俗称灰菜,芜指田野荒芜,古时这里是一片荒凉的地方,故名莱芜菏泽——城市名押e韵,菏山与雷泽的合称,菏泽也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陕西省地理知识点
陕西省地理知识点陕西省地理知识点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陕西省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节陕西地理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一、陕西地理历史沿革1.与陕西省接壤的八个省、市、自治区: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重庆、湖北、山西、河南。
2.陕西地理在全国的位置: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3.三秦的得名:秦亡后项羽大封诸侯,将秦故地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
二、陕西的行政区划西安的九区四县: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临潼区、阎良区、长安区。
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
三、陕西的人口1.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省人口为3605万人。
2.陕西有回、满,蒙古等46个少数民族。
第二节陕西自然地理一、陕西的地形地貌特征(一)狭长居中的地理位置陕西省位于我国腹地中部偏东,南北纵长约880公里,东西横宽160~490公里。
海拔最高点是秦岭主峰太白山(3767米),最低点为白河县的汉江水面出省出(170米)。
(二)“动”、“静”不同的地质基础陕西由北向南存在着鄂尔多斯地台、渭河地堑、秦岭褶皱带、大巴山过渡带等4个地质构造单元。
(三)山、川、原、丘、沙地貌景观较全陕西省地貌从北向南,自东至西均有明显的地理差异性、具地带分异现象。
陕西省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
主要河流有无定河、延河、泾河、渭河、嘉陵江、汉江、丹江等。
二、陕西的地形地貌分布(一)陕北高原位于“北山”以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
(二)关中盆地南倚秦岭,北界“北山”位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
(三)陕南山地:关中以南的秦巴山地,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结构十分突出。
三、陕西的气候特点陕西属于大陆季风气候,纵跨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境内气候差异显著,四季分明。
四、陕西的.生态环境1.陕西的海拔最高点和海拔最低点2.陕西的珍贵动植物:陕西省野生植物资源中,有37种属于国家规定保护的珍稀植物。
陕西咸阳简介
陕西咸阳简介摘要:1.咸阳名称的由来2.咸阳的历史变迁3.咸阳的现代发展4.咸阳的著名景点5.咸阳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概况正文:一、咸阳名称的由来咸阳,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咸阳的名称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根据古代地理书籍《三辅黄图》记载,咸阳位于九嵕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其中“咸”字意为皆、都是等;另一种说法是,咸阳的名称起源于商鞅设置的咸亨、阳里,秦孝公将两者合一,即成咸阳。
二、咸阳的历史变迁咸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代,当时这里属于禹贡九州之雍州。
殷商时期,咸阳境内有邰、豳、程、犬方等方国。
西周时,咸阳为毕国,后改为岐周,为丰、镐二京近郊。
东周时,咸阳被封给秦国,春秋时称为渭阳。
公元前350 年,秦国都城经九次迁徙后,定都咸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郡县,在咸阳周边京畿要地置内史,统辖关中各县。
汉高祖初年,刘邦恢复被项羽焚毁的咸阳,取名新城。
武帝年间,因咸阳临近渭水,更名为渭城。
三、咸阳的现代发展1984 年,撤销咸阳地区,咸阳市改为省辖市,高陵、周至、户县划归西安市,原宝鸡地区的武功县、杨陵区划归咸阳市,原县级咸阳市改为秦都区。
咸阳市现辖秦都、杨陵2 区及武功、兴平、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11 县。
2022 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817.55 亿元,2021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21.30 万人。
咸阳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智慧城市。
四、咸阳的著名景点咸阳拥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其中乾陵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盛唐文化的代表性旅游区。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 公里的梁山上,是中国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
五、咸阳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概况咸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
咸阳市总面积为10196 平方公里,下辖2 区2 市9 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各县的名称由来陕西:起于西周。
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
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
当时规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
陕西始见于史。
陕西的简称是“秦”,最早指今甘肃天水一带。
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
从此,陕西始有“秦”的概念。
陕西在口语中还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
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
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
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
“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
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
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
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延安:商以前延安属鬼方。
公元前13世纪时,武丁伐鬼方,延安成为商王朝的势力范围。
西周时期,此处为大戎等民族控制。
春秋时、晋人大败那里的白狄,将这里纳入晋国版图。
战国时,秦人置上郡管辖该地。
汉时设高奴县于此地。
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见于史。
延安地控1个区和12个县。
其中,区为宝塔区。
县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榆林: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
因当地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榆树和柳树,故名。
榆林地处沙漠地带,城置其中,又似一匹行进中的骆驼,故又名“骆城”。
榆林于1988年撤县改市。
目前、管辖一个区、即榆阳区;县11个,即米脂、绥德、靖边、清涧、吴堡、神木、府谷、定边、子洲、横山县、佳县。
宝鸡:秦时因其境内有陈仓山,故而设置陈仓县。
唐至德二年(757年),以“昔有陈仓宝鸡鸣之瑞”而改陈仓为宝鸡。
相传陈穆公时,陈仓人发现两位仙鸡化作的神童,得雄者王,得雌者霸。
这两位神童后来一个飞至南阳,一个落至宝鸡,人称陈宝。
宝鸡市管辖的区有3个,即金台、渭滨和陈仓。
其中,金台区得名与区内著名道观金台观有关。
此观系太极拳鼻祖张三丰的修道之处。
宝鸡市管辖的县有9个,分别是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
咸阳:古代将水之北和山之南均称为“阳”,而“咸”字意为“皆”、“都是”等。
咸阳地址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
也有人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上的陶文,以为商秧在此置“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
渭南:渭城之名,始于前秦苻坚甘露二年(公元360年),以县城在渭河南岸得名。
唐时仍沿用此名。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即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河在咸阳穿城而过,不但留下了“渭城”之名。
而且还留下了古渡美景。
当年作渭河之滨,有高楼叫清渭楼,唐人许浑登此楼,感慨大自然的美丽及人生的跌宕,他写道:“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清代河东盐运使朱集义亦写诗赞道:“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
江上丈人何处去,烟波依旧汉时秋。
”安康:古代安康号称“群夷之国”,至商周时属庸国。
秦时设西域县,为汉中郡治所,西晋时设安康县,治所在今汉阴县。
安康之名、取“安宁康泰”之意。
安康人喜欢称安康为金州,原因有二:其一,安康盛产黄金,安康月河沙金的产最居全国之首。
唐时,安康每年都要向朝廷贡金。
其二,安康盛产丹漆。
基于此,从西魏开始,政府在此设“金州”,可谓名副其实。
汉中:位于陕西省的西南部,地赴秦岭巴山之间。
西接甘肃,南邻四川,整个地区兼跨汉江、嘉陵江两大流域·并形成冲积形谷地平原,即汉中盆地。
汉中之名始于公元312年秦惠文王“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因地处汉江中游,故名汉中。
元代蒙古军占汉中,为了切断汉中地区与成都地区的联系,让四川“无险可守”,将汉中并入关中,至此汉中开始隶属于陕西省。
汉中是一个典型的行政区划(西北地区)与自然区划(西南地区)不一致的城市:无论是地理气候、方言习俗还是饮食习惯,汉中与陕西的关中、陕北地区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与川北极为相似。
铜川:前秦符坚永兴元年(公元357年)设铜官护军,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6年)设立铜官县,因县境内有铜官川而得名。
北周改为同官县。
后因军事上“同官”与“潼关”混淆,1946年,民国政府改同官为铜川县,1958年改为铜川市。
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
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
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县市接壤;南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相邻;西南与安康、宁陕、旬阳,西北与长安、蓝田毗邻;北与潼关、华阴、华县相连。
截至2009年6月1日,商洛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
陕西的县名:户县:原名鄠县为夏代有扈氏居地,秦朝置县。
“鄠”字生辟,而且专用,1964年改“鄠”为户,称户县。
周至县:原名盩厔县,峰廻为盩,水曲为厔,根据其地貌、地形特点命名为盩厔,汉武帝设盩厔县,盩厔生辟字,并切专用,1964年改为周至县。
千阳县:原名汧阳县,因汧水得名。
北周设汧阳县,汧字生辟,且专用,1964年改为千阳县。
眉县:原名郿县,秦朝设县,郿字生辟且专用,1964年改为眉县。
礼泉县:原名醴泉县,县北有泉水甘美如醴,北周置醴泉宫,隋朝设县,醴字生辟且专用,1964年改为礼泉县。
彬县:原名邠县。
古豳地是周人祖先公刘的居地。
西魏置豳州,唐开元十三年改为邠州,1913年改为邠县。
邠字生辟且专用,1964年改为彬县。
旬邑县,原名三水县,1914年因和广东三水县重名,改为栒邑县,因县北有栒邑塬,盛产栒木而定为栒邑县。
栒字生辟,1964年改为旬邑县。
合阳县:原名郃阳县,战国时魏文侯筑合阳城,秦朝设合阳县,汉朝因县在郃水边改郃阳县,郃字生辟,1964年改为合阳县。
勉县:原名沔县。
汉朝设置沔阳县,后为沔县,因境内有沔水而得名。
沔字生辟,1964年改为勉县。
旬阳县,原名洵阳县,晋朝设置洵阳县,因县城在洵水之阳而得名。
洵字生辟,1964年改为旬阳县。
洛南县,原名雒南县,隋朝设雒南县,因在雒河之南而得名。
雒字生辟,1964年改为洛南县。
佳县:原名葭县,县境内有芦川,芦丛生。
古人把苇牙叫葭,出穗前叫芦,出穗后叫苇。
宋朝筑城叫葭州。
葭字生辟,1964年改为佳县。
富县:原名鄜峙县是黄帝祭天的地方,县境内有鄜水而得名鄜县。
鄜字生辟,1964年改为富县。
澄城县:春秋时期晋国设置徵邑,西汉设徵县,徵、澄二字音近,后来讹徵为澄,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设为澄城县。
宁强县:原为宁羌县,该地区古代为氐、羌人居住区,宋代设三泉县,元代设大安县,明代设宁羌卫后改宁羌县,1913年,民国政府取“羌地永宁”之意,改为宁羌县,1942年元旦改为宁强县。
汉阴县:唐至德三年(公元757年)设立汉阴县,因县城在汉江南岸,故叫汉阴。
后县城被江水所淹,移县城到江北,县名未改,沿用至今。
丹凤县:建国后,1950年,划商县、商南部分在龙驹寨设立丹凤县。
因县境内有丹江、凤冠山而取其名。
洛川县:秦为鄜县地域,后秦时设洛川县,因洛水流经县境而得名。
子洲县:为纪念革命先烈李子洲,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划绥德、米脂、清涧、横山、子长等县部分土地设立子洲县,县府在双湖峪。
吴起县:因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吴起曾在此驻兵得名,隋朝时,因该地是洛河源头设洛源县,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改吴起镇为吴旗县。
2006年,由本县申请,改为吴起县。
(注:感谢完美夏天的补充)子长县:宋代设安定堡,元代为安定县,1935年解放后分为赤源、秀延两县,次年又恢复为安定县,为了纪念谢子长,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更名为子长县。
将县城由安定迁到瓦窑堡。
志丹县: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设保安军,金代改为保安县,1934年改为赤安县,为了纪念刘志丹,1936年1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改为志丹县。
太白县:建国后1953年划宝鸡、岐山、眉县、留坝、洋县、佛平、凤县部分地区设太白区,1961年改为太白县,因县境内有太白山而得名。
县城在嘴头镇。
黄龙县:县境内有黄龙山,为古老林区,民国27年(1938年)设黄龙山设治局,负责开垦,1948年解放后,正式划界设黄龙县。
黄陵县:秦汉设中部县,隋朝改为内部县,唐朝又恢复为中部县。
民国33年(1944年)因境内有桥山上有轩辕黄帝陵,改为黄陵县。
甘泉县:唐初设伏陆县,因县南有阿伏斤谷河而得名,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阿伏斤谷改为甘泉谷,伏陆县也随之改为甘泉县,城南有美泉沟,泉水味美甘甜,称甘泉县。
宜川县:秦为定阳县,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设义川县,因县境内有义川河而得名。
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为避太宗赵光义的讳,遂改名宜川县。
延长县:西魏蜀广安县,隋时属延安县,唐天宝三年(公元746年)设延川县,因延水从境内流过。
长安县:公元前239年,秦始皇封其弟成峤为长安君,取“长久平安”之意,汉、唐长安城是今西安市。
现在长安县的地方秦时称杜县,后改杜陵县。
西晋称杜城县,以后称长安县。
1944年县府迁至大兆镇,1949年后迁到韦曲镇,后并入西安成为长安区。
蓝田县:秦献公6年(公元前379年)设蓝田县,因县东南有蓝天山而得名,因产美玉,上等玉为球,次等玉为蓝,“玉种蓝田”之说。
临潼县:西周时为骊戎部落所在地,秦时为骊邑,汉设新丰县,唐改朝应县,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改称临潼县,因县东有潼水,县西有临水,故称临潼县。
高陵县:春秋时,因县东有高陵邑,秦孝公设高陵县,又因县南有秦政原,形似高陵而得名。
延川县:西魏时期设广安县于文安驿。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为延川县,因境内延川水(清涧河)而得名。
陇县:西魏恭帝元年(公元554年)设陇州,因境内有陇山而得名。
辛亥革命后废州留县。
凤翔县: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首都,雍地所在地,汉时设雍县,唐至德二年(公元75年)设凤翔郡,金代设凤翔县。
麟游县:隋文帝仁寿年间这里发现过白色麒麟,后修仁寿宫,。
隋恭帝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始设麟游县。
岐山县:因为是周朝的发祥地,县境内有岐山,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始设岐山县。
扶风县:汉代在长安设右扶风、京兆尹、左冯翊三辅管理关中地区,当时的右扶风管理咸阳以西21县,取“扶助京师,以行风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