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当前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补贴为推进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的财政补贴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补贴规模庞大、项目繁杂、缺乏弹性、不够公平等。本文对我国财政补贴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财政补贴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财政补贴;存在问题;政策建议
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某些特定的需要支付给企业和居民个人的,能够影响、改变产品和生产要素现有的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财政补贴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工具。它是财政调节经济过程中派生的一种经济形式,是财政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当前的财政补贴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新的形势要求,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政补贴存在的必要性
(一)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
由于外部性、公共产品的提供、竞争失灵或垄断、信息不充分等因素影响下,往往导致市场失效,即成本不能完全体现和反应在价格中或者价格的确定偏离成本。政府通常根据其产业政策,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就外部性、垄断性、经济波动性等情况采取财政补贴政策,从而使边际成本达到边际收益水平。如关系到我们国计民生的农业、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具有典型外部性,即存在收益的外溢,具有外部经济产品的产量将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对于此类产品通过财政补贴手段,可以提高产量以满足社会需求。如在自然垄断行业,主要存在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公共事业领域。政府为了不损害绝大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往往对这些公共事业实行限价政策。对于企业执行限价政策造成的利润损失,政府可以按照一定标准进行适当补贴。另外在改革过程中,新旧体制之间必然存在摩擦,尤其是各经济主体之间更容易发生利益冲突。为了减少改革面临的社会阻力,运用财政补贴来协调这些矛盾是非常有效的。在经济发生周期性的波动情况下,政府需要运用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政府可以通过运用包括财政补贴等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波动进行有效干预,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二)增进社会福利的要求
作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庇古,在论述福利经济学理论中,提出了国民收入极大化和收入均等化两个福利概念。认为影响一国居民经济福利的因素,主要是国民收入的大小和国民收入在居民中分配的状况。因此,国民收入最大化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前提,并且在社会分配环节,分配越均等,整个社会福利就越大。
一方面,在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政府财政支出应占主导地位,主要用于投资社会基础设施,如交通、医疗、教育以及其他人力资本投资等,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在市场竞争机制以及政策因素作用下,产生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一部分微观主体的经济利益,如果政府不给予这些企业或者个人适当补贴,单凭自身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开展有效的经济活动。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化的趋势,并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社会收入分配机制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财政补贴支出是政府参与社会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可以起到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刺激有效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补贴规模大、项目杂
从补贴的规模来看,数额庞大,规模膨胀。单就从我国政策性补贴支出一项来分析,主要包括粮棉油价格补贴、平抑物价补贴、肉食价格补贴、其他价格补贴等。国家政策性补贴从1978年的11.14亿元膨胀到2000年的1042.28亿元。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2005年、2006年政策性补贴支出分别高达795.8亿元、998.47亿元、1387.52亿元,增长幅度分别达到28.92%、25.47%、38.96%。
①特别是近年来,无论是从其数额还是规模来看,都呈现出较大增长的趋势。总的来看,财政补贴支出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公共服务范围扩大的情况下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经济改革,财政补贴大多数具有明显的制度性特征。目前,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都有补贴,不仅名目繁多,而且范围广,形式多样。按接收对象可以分为:工业、农业、城市公用企业等生产环节的补贴、商业、粮食等流通环节的补贴、职工或居民消费环节的补贴;按补贴的形式可以分为:价格补贴、亏损补贴、职工居民生活补贴、利息补贴、其他补贴。我国现在随着补贴范围的扩大,财政补贴的环节已经发展为生产、流通、消费并存,形成补贴无所不在的格局。财政补贴项目过宽、数额过大,产生了许多问题。财政补贴规模膨胀,势必影响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给财政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补贴范围过宽,弱化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
(二)财政补贴的支出标准设计不合理,缺乏弹性
财政补贴作为贯彻政府政策目标,调节经济发展的有利杠杆。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适时调整补贴标准,充分发挥财政补贴支出的政策性、灵活性和时效性,使之限定在国家预算财力可控范围内,防止补贴“刚性”的出现。目前,由于我国财政补贴制度设计不够健全,有的补贴支出项目常年保持有增无减的状态,从而导致部分补贴项目成为长期财政支出项目,严重违背了财政补贴政策的弹性原则。以此同时,补贴的具体标准如何确定、补贴项目绩效如何评价等制度的不完善,也直接影响到财政补贴支出的有效安排。目前,由于企业补贴制度的不规范,企业补贴存在严重的多报、虚报现象。如一些垄断企业在缺乏合理透明的定价机制和有效补贴机制的情况下,国家财政大量的政策性亏损补贴,
往往成了企业的经营性亏损补贴。这样往往造成补贴在不同企业间苦乐不均,加大了社会不公。长期进行补贴,不仅加重财政负担,有悖于公共财政改革的初衷。
(三)财政补贴的方式不合理,缺乏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原来一些行之有效的补贴政策,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要求。从财政补贴的效应角度来看,部分补贴政策积极地效应正逐步减弱,消极的效应逐渐增强。我国财政补贴支出很多是通过物价补贴形式,这种补贴形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稳定物价,保障居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个人分配以计划体制为基础、城镇居民工资水平普遍很低的情况下,国家为了补偿城镇居民的收入损失,通过价格补贴的形式提高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保障了绝大多数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然而,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这种价格补贴,具备非“排他性”,它产生了“包含性”的错误,因为很多无须补贴的消费者也是因为这项政策而获益,而且富裕的消费者因为购买力强是价格补贴最大的获益者。因此,这种普遍价格补贴,对于高收入更有利,低收入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这样就造成了社会资源极大浪费,补贴支出社会效益不高,违背了财政补贴增进整体社会福利的目的。
(四)财政补贴管理不规范
长期以来,我国有关政府补贴的法律依据散见于企业所得税法、企业会计制度以及相关政策管理办法中,且无专门的法律解释,缺乏清晰的规则。由于财政补贴制度立法层次不高,法律效力不强,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政府财政补贴容易被滥用。从财政补贴支出主体的管理角度来看,在我国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有相应的财政补贴的支出管理权限。财政补贴往往成了地方政府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地方政府有权决定补与不补,补多补少,并可增加补贴项目,将补贴款挪作他用,客观上造成了国家难以从宏现上控制补贴的范围和数量。从财政补贴预算资金的管理角度来看,同样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在企业亏损补贴的预算管理上,企业亏损补贴一直作为财政收入的减项,这样做的后果,是无法保证财政补贴的严肃性,绕过了预算监督程序,经常出现直接对企业上缴税收进行退库,从而抵消财政补贴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