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财政农业补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当前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精选文档】
当前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近年来,财政专项资金在“三农”、交通、教育、城市建设、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主题思想。
巴州区在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工作中,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渠道繁多,多头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和监督。
在目前的投资体制下,投(融)资渠道繁多、资金多头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
行政主管部门各管一线,项目和资金来源渠道不一,造成一些部门和项目单位多头申报、多头立项、多头管理,给项目投资监督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财政部门在项目审核和资金监管上,很难形成统筹规划、集中投入,只有履行“过路财神”的义务,甚至许多专项资金不通过财政直接由主管部门层层下拨,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致使一些资金在使用管理上缺乏统一协调和监督。
同时,由于主管部门各自为政,很容易造成多头拨付,形成“撒胡椒面”的拨款方式,不能使有限的资金形成规模效应和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项目不准,监控弱化,缺乏科学绩效评价体系。
从当前各地上报的专项资金项目看,往往缺乏其事前的真实性、可行性的科学判断,完全凭自下而上的经费申请报告主观进行决策。
一些资金的管理往往按计划拨款,以拨代支,对项目的事中监控弱化,时常出现挤占、截留、挪用现象,使专项资金难以安全、及时、足额到位,其项目绩效性也就大打折扣。
同时,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又缺乏一套完整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使下级挖空心思“拼命”向上级申报项目和资金,而忽视资金的使用与效益。
投资的盲目性和监管的缺位,导致资金使用的效益低下和损失浪费。
(三)财力匮乏,配套难到位,导致项目建设迟缓。
巴州区是农业大区、工业弱区、财政穷区,95%的财力要靠上级转移支付,自身可调控财力十分有限,加之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难以将有限的财力用于项目配套,许多上级要求必须配套的项目,也只能点到为止,导致一些项目因资金短缺影响建设进度,专项资金的投入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当前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思考【精选文档】
当前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思考一、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增强全民保护耕地意识。
1、要加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不仅要注意宣传对象,还要注意宣传内容。
让干部群众都知道:耕地是我们的生命线,耕地是母亲,没有了耕地,就没有了衣食父母。
还应该大力积极宣传耕地保护方面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同时加大对违法用地反面典型案件的报道力度,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树起全民保护耕地的意识。
2、要将耕地不断减少与人口不断增长结合起来宣传,哪一天真的人均耕地达到了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0.8亩警戒线以下,不足以养活中国十几亿的人口,那么中国、中国的社会、中国的人民将会怎样?3、要广泛开展全社会的舆论监督,开通各种信访渠道,群众的“眼睛”是最亮的,群众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将耕地保护置于社会监督之下,这样必然能取得一定的保护效果。
二、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在耕地保护方面空白,增强法律对耕地保护的严肃性。
《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这一《办法》的实施必将对耕地保护起到很大的作用。
1、要增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建议今后从国家到地方及各级部门不要再出台与法律相违背的政策文件,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2、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可参照《国土资源部划拨用地目录》来确定公共事业用地范围,从而限制那些美其名曰为了“公益利益”而用得过滥的“征地权”。
3、美国土地管理实行分类实施用途管制制度,如俄勒冈州在制定城市规划时,确定“城市增长边界”,在边界内的土地才能在某一特定时期转变为城市用地,之外的土地是一直都不能作为城市用地。
我国要继续从用途管制的角度出发,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增强规划管理的严肃性。
建议尽快制订并出台规划法,将耕地保护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要强化基层干部群众,特别是村组干部的耕地保护责任。
当前,各级地方政府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但没有几人被追究过责任。
村组干部、群众对当地的违法用地行为是最先知道,他们是土地执法监察强有力的“后备资源”,目前这部分的力量在保护耕地中的监察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应该在今后修改《土地法》时加入村组干部群众对保护耕地的责任,以弥补土地执法人员人手少,违法用地行为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被发现和查处的不足。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摘要】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从历史演变、主要内容、影响因素、存在问题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对农业补贴政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业政策的发展轨迹和影响因素,同时也可以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当前我国农业补贴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补贴资金分配不均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总结了现阶段农业补贴政策的成就和不足,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有益建议和启示。
【关键词】农业补贴政策、历史演变、主要内容、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农业发展、启示、总结、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农业一直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民生保障。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补贴政策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农业补贴政策作为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我国农业补贴政策逐渐完善和落实,不断调整和优化。
通过对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等方面的补贴,政府努力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我国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农业补贴政策在促进农业发展的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更好地指导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农业补贴政策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农业补贴政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揭示农业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通过研究农业补贴政策,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业领域政策的发展轨迹和趋势,为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分析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有助于发现政策实施中的不足和改进方向,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来说,了解农业补贴政策的内容和影响,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从而更好地规划生产经营策略。
农业领域的整改措施与意见建议
农业领域的整改措施与意见建议一、农业发展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农民收入不高等。
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和意见建议。
二、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应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
对此,可以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改善农产品质量农产品质量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提高农产品质量需要从源头开始,包括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质量追溯体系等方面。
同时,还应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质量意识。
四、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化,可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规模化、现代化。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现代化农业基地,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支持,推动农业合作社发展等。
五、加强农民培训与转移就业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能力。
此外,还应积极推动农民的转移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六、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为了推动农业发展,需要完善农业支持政策。
具体建议包括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覆盖面和标准;减免农业的税收负担,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等。
七、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环境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控制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
此外,还应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八、加强农业对外合作交流农业对外合作交流是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要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合作,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经验和技术,扩大农产品的出口规模,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财政补贴支农存在的问题
四、财政对农业补贴的目标选择
1.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财政对农业的补贴政策目标不是体现在地区、部门、企业利益上,而是体现在农民利益上。财政对农业的补贴就是通过财政的补贴资金让农民直接或间接受益,不断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2.稳定农产品市场,保证粮食等特殊农产品购销政策的畅通。结合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的特点,财政对农产品市场补贴的重点目标宜放在收购环节上。对这一环节的补贴,不是再对粮食企业的亏损补贴,而是对粮食的仓储建设、保管费用、正常损耗的补贴。因为现行的国有粮食企业购销资金实行封闭运行,并实现了粮食的顺价销售,不允许、也不可能会出现新的经营亏损。
3.管理体制运行不畅,补贴成本高。关于农业补贴的政策,主要涉及财政、农业、外经贸、粮食、民政和银行等部门,因政出多门,协调困难,交易成本高,时滞长,加之部门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寻租活动的影响,使得农业补贴中的“跑、冒、滴、漏”现象难以避免,从而降低了农业补贴的效率。另外,因中国农民数量庞大,在政府与农民之间缺乏一个有效的中介组织载体,许多针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其运行成本都比较高。如粮食补贴中,山东省每亩补贴的工作成本为1元。河北省在今年粮食直补工作中,县、乡、村三级共抽调2万多人,每人用了近60个工作日。一般一个乡镇的直接支出费用为2万~3万元(不含人工),直补工作成本约占直补资金的10%。一些省粮食风险基金按季均衡拨付和分两次发放直补款,既不方便农民,也增加了工作量和成本。另一方面,一些省按照当年实际播种面积进行补贴,在核实面积时需要三次张榜公布核实,工作量很大。另外,有些地方实施良种补贴政策时,多数农户已备足种子,给良种推广带来一定难度。
4.保护农业环境,改善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财政补贴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没有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也就不能促进其他行
是否应该取消农业补贴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取消农业补贴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取消农业补贴。
首先,取消农业补贴可以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的农业补贴体系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造成资源浪费、扭曲市场价格、不公平竞争等。
取消农业补贴可以让市场价格更加合理,激励农民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取消农业补贴可以减少财政支出。
当前各国政府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支付农业补贴,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其他更有益的领域,比如教育、医疗等。
因此,取消农业补贴可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反方观点,不应该取消农业补贴。
首先,农业补贴是保障农民生计的重要手段。
农业是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取消农业补贴可能会导致农民收入减少,甚至生计无法维持。
因此,保留农业补贴可以保障农民的生计,维护社会稳定。
其次,农业补贴可以保障粮食安全。
许多国家依靠农业补贴来稳定粮食价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取消农业补贴可能会导致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国家粮食供应,甚至引发粮食危机。
综上所述,取消农业补贴需要慎重考虑,不能简单地一刀切。
在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农业发展、社会稳定、粮食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寻求最大的利益平衡点。
“农业是国家的腹心,国家的根本所在。
”——毛泽东。
经典案例,美国农业补贴政策。
美国长期实行农业补贴政策,但也面临着资源浪费、市场扭曲等问题。
取消农业补贴是美国农业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各界对此议题争论不断,反对者主要担心农民生计问题,支持者则认为取消农业补贴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健康发展。
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框架、问题及政策探讨
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框架、问题及政策探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框架、存在的问题以及政策探讨等方面。
在介绍了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基本情况,并阐述了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分别从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框架、存在的问题和政策探讨进行详细分析。
在政策调整建议部分,提出了针对当前问题的改进方案。
通过实施效果评估,评估了当前政策的实施效果。
结论部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得出结论。
本文旨在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意见,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关键词】粮食补贴政策、我国、框架、问题、政策探讨、政策调整、建议、效果评估、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成果。
1. 引言1.1 介绍我国粮食补贴政策我国粮食补贴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和农民利益,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补贴和扶持。
1996年,我国开始实施粮食直补政策,从2004年开始逐步改为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到2014年全面实行了粮食生产补贴。
在为农民提供增产增收、稳定粮食生产的也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粮食补贴政策主要包括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土地政策、农业金融政策等方面。
通过给予农民直接补贴、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政府还通过价格扶持、生产补贴等政策引导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粮食生产率和质量。
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不仅对农民和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粮食补贴政策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1.2 阐述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对农民、粮食市场和国家经济的影响。
通过研究政策的框架和执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政府制定更有效的粮食补贴政策提供参考。
通过对政策的探讨和调整建议,提出可行的政策方向和措施,以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浅谈当前农村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财 政补 贴农 民资金 的发 放是 相关 涉农 部 门负 责分 配
造册, 财政 部 门根据 他们 上报 的分 户花名 册发 放资 金。 财 政 所是资金 流出 的最 后关 口, 审核关 当仁不让地 落到 了财 政 部门身上 。 由于 资金发放 时间紧 、 任务重 , 补贴 资金 又涵
需要 和支持农村社 会事业 发展 的各项资金 。 0 4 从2 0 年开始 我 国实行 了 以粮食 直接补 贴 、 资综合 直补 、 机具 购置 农 农 补贴 和 良种补贴 为代表 的多项农业 补贴政策 。 财政 补贴农
能繁母 猪补 贴 、 公益 林 、 退耕 还林 补助 等 )财政 干部 政策 , 水平不可 能面面俱 到 , 资金分配 真实性财 政所根本 无法核
2 财政补贴 农民资金管理存在 问题 的主要原 因
影 响基层 一线财政补贴农 民资金管理 问题 的原 因是多 方 面的 , 既有体制 上的 问题 , 有操作 中的不 当; 也 既有 客观
原 因 , 有 主 观责 任 。 也 21 资 金 发 放 公 示 不 到位 .
虽然 各 乡镇 和村 级对 财政 补贴 农 民资 金都 进行 了公 示, 但公示 不及时 、 不到 位。 示成 了走 形式 、 公 走过 场 , 的 有 公示 只是张贴在 乡村公示栏 上 , 没有深 入到组 、 到户 ; 的 有 甚至根本 没有公示 , 导致群众 对财政补 贴农 民资金 发放不 了解 、 不清楚 , 引起 群众疑义 。
发展 生产 ; 三是综合 性收入补 贴的发放 中也存 在政策不 完 善之处 。 现在农村 土地发生流转 的 比较多, 对于补贴资金是 发给原 承包人还 是发给转 包人有很 大分歧 。 照直补资金 按
强农惠农政策
强农惠农政策,是十五大以来党中央出台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近年来,党的惠农政策在沙湾县的深入贯彻实施,对解决三农问题、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热烈欢迎。
但是,在惠农政策具体落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一、惠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惠农资金投入不够,地方配套压力过大。
国家补助标准偏低,配套资金占比过大面,县财政落实困难。
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惠农资金的投入增长较快但总量仍显不足,项目资金补助标准偏低,农民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如:种粮农资综合补贴虽然力度在加大,但是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弱化了惠农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仍受影响;另一方面,大多数惠农政策均要求进行配套资金承诺,县财力有限,难以全额配套到位,从而影响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等惠农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多头多次发放,造成部门发放成本和农民领取成本高。
由于各项惠农补贴的性质不同,管理的单位也不同,如财政部门负责粮补、退耕还林、“家电下乡”等补贴,民政部门负责低保、救助补助,卫生部门负责医疗补贴等。
各项补贴发放的依据、要求各不相同,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补一发”,部门多头多次发放、农民多次领取的情况,这就带来了发放成本和领取成本高的问题。
而所有补贴的发放都要经过政策宣传、打表造册、数据录入、张贴公示、核拨划款等一系列环节,相关部门及乡镇、村队干部常年就在无休止的宣传、发放各种补贴中,基层干部负担较重。
与此同时,专项工作经费缺乏,多头管理带来的多头检查,又增加了基层的行政成本。
(三)部分惠农补贴资金到位不及时,部分惠农补贴标准过低,惠农效果不明显。
由于补贴资金发放工作涉及农户多、工作量大、时间紧,经常出现姓名不符、账号不对等情况,致使农民虽拿到“一折通”,但无法及时取款。
此外,按要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要在6月底发放到农民手中,但此时播种已经结束,农作物正处于生长期,造成农民需要钱买生产资料时,补贴却没有下来。
是否应该废除农业补贴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农业补贴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农业补贴。
首先,农业补贴是一种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它扭曲了市场价格,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农业补贴使得农产品价格偏高,消费者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来购买农产品,这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一种负担。
同时,农业补贴也使得农业生产者失去了竞争的动力,他们不再需要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为他们可以依靠政府的补贴来维持生计。
这种情况不仅浪费了资源,也降低了整个农业行业的竞争力。
其次,农业补贴也存在着财政浪费的问题。
政府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来支付农业补贴,而这些资金本可以用于其他更有意义的地方,比如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项目。
如果废除农业补贴,政府可以将这些资金用于其他领域,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最后,废除农业补贴也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
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那些效率低下的农业生产者将会面临市场的淘汰,而那些具有竞争力的农业生产者将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将会促使整个农业行业朝着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农业补贴。
首先,农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废除农业补贴可能会导致农业生产者的生存问题。
农业生产者通常是低收入群体,他们依靠政府的补贴来维持生计。
如果废除农业补贴,他们可能会面临生存困难,甚至导致大量农业生产者退出市场,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稳定发展。
其次,农业补贴也是保护农业生产者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国家都在为自己的农业生产者提供补贴。
如果一个国家废除了农业补贴,那么它的农业生产者将会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这将会导致国内农业产业的衰退。
最后,废除农业补贴可能会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
许多农业生产者依靠农业补贴来维持生计,如果废除了这些补贴,他们可能会选择离开农村地区,转而到城市寻找工作,这将会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加剧城乡差距。
总的来说,废除农业补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
在废除农业补贴之前,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确保农业生产者的生计不受影响,同时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否应该取消农业补贴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取消农业补贴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取消农业补贴。
首先,取消农业补贴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的农业补贴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比如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取消补贴可以让市场机制更加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其次,取消农业补贴可以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
目前的农业补贴支出占据了国家财政的相当大比例,而且很多补贴都流入了大型农业企业和富裕农户的口袋,对于真正需要帮助的小农户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取消补贴可以节省财政支出,让政府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其他领域的发展,比如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
最后,取消农业补贴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日益复杂,许多国家都在采取措施保护本国农业产业,如果我们取消农业补贴,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国内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反方观点,不应该取消农业补贴。
首先,农业是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取消农业补贴可能会导致农业产业的衰退。
农业生产受天气、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果取消补贴,可能会导致农民收入减少,生产积极性下降,甚至出现农业产业的倒退现象。
其次,取消农业补贴可能会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农业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的收入。
如果取消补贴,可能会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影响市场稳定。
最后,取消农业补贴可能会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
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农业产业,取消补贴可能会导致农村地区的经济困难,加剧农民的生计压力,进而导致农民外流,加剧城乡差距。
综上所述,尽管取消农业补贴可以节省财政支出,但其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因此不应该取消农业补贴。
如美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说,“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没有农业,就没有其他产业。
”取消农业补贴可能会损害农业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
我国财政补贴支持农业发展问题思考
ACCOUNTING LEARNING87我国财政补贴支持农业发展问题思考文/宫勇琦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财政补贴支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具有针对性的、解决财政补贴支持农业发展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财政补贴;发展;问题与措施近年来,我国的财政补贴政策已经让我国农村地区越来越现代化、科技化。
然而,现有的财政补贴政策仍然存在的很多漏洞,这些漏洞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可见,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是我国财政机关需要考虑的重点。
长久以来,我国财政补贴支持农业发展经历了初始阶段、改革阶段,到达了现在的完善阶段。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对我国的农业给予大力的财政补贴支持,并不断完善和解决我国财政补贴支持农业发展问题,才能稳定农民的收入、增加农作物产量,一方面,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一、当前我国财政补贴支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补贴结构与方式不合理补贴结构与方式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点,即补贴重点未明确、补贴力度较弱以及直接农业补贴政策目标的短期化[1]。
前者就补贴范围而言,我国对农产品的补贴集中在粮棉产品上,虽然某些高质量的品种也有选择性的补贴,但补贴不稳定、不全面、力度弱,且投入的补贴用品大多涵盖了种子、农膜、农药、化肥等多方面,很少按人群和地点分类,没有按照农业结构调整补贴。
后者由于财政直接用到农业补贴的政策往往与相关农村经济政策紧密相连,农村经济政策的改变必然导致农业补贴政策也随之改变,因此导致我国财政的农业补贴方式模糊且政策目标短期化,继而导致补贴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补贴总量偏低我国在与发达国家对比下,财政补贴支持农业的水平明显偏低,补贴总量也没有达到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水平。
近年来,我国财政部门对“三农”的补贴力度不断上升,但仍然存在不平等现象,尤其在某些偏远地区,不仅财政补贴数量少补贴范围也很局限,致使城乡财政资源配置不平衡。
当前我国农业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农业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背景农业是国民经济中至关重要的产业之一,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稳定的基本保障。
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我国设立了农业财政补贴政策。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一政策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
2. 问题2.1 补贴标准不透明目前,我国农业补贴标准不太透明,容易导致一些农民无法知道自己应该获得的补贴金额。
同时,由于补贴标准不统一,造成了不同地区农民之间的补贴差别较大,不利于公平。
2.2 补贴资金不到位农业财政补贴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但很多时候资金难以到位,导致补贴无法执行。
2.3 补贴对象限制过多目前,我国对于农业财政补贴对象的限制过多,比如只对部分农作物进行补贴,对于养殖、水利等项目的支持不够,这很容易导致一些农户无法享受到应有的优惠政策。
2.4 补贴政策缺乏绩效考核和监管当前的农业财政补贴政策并没有统一的绩效考核和监管机制,这导致一些地方政府的补贴资金并未真正花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上,而是被挪作他用,影响了补贴政策的效果。
3. 对策3.1 透明化补贴标准应当建立统一的、透明的补贴标准,并公布在官方网站上。
同时要加强宣传,让农民知道这些标准并了解自己可以获得的补贴数量。
此外,还可以开展农民满意度普查,及时获得补贴政策的反馈,以便对政策进行及时调整。
3.2 加强资金保障应该加大财政预算对于农业补贴的支持力度,防止补贴政策因缺乏资金而无法实施。
同时要协同中央和地方财政体系,建立完善的农业补贴基金体系,确保补贴资金有序运作。
3.3 扩大补贴范围应该扩大补贴范围,增加养殖、水利等领域的补贴项目,鼓励农民进行多元化农业生产和发展,满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稳定的需要。
同时,通过调整对补贴对象的限制,让更多的农民能够享受到应有的优惠政策。
3.4 建立绩效考核和监管机制应设立全国性的农业补贴管理机构,负责农业补贴政策的监管和绩效考核。
可以建立考核指标,对于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保障补贴政策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论如何改进当前我国财政对农业的补贴措施
小麦 、大米 、玉米 、大 豆等 主要 农作 物 的全 国性农 民专业协 会 ,加 必 然造成 过 剩局 面 。对过 剩粮 食 的处 理办 法 目前只 有 两种 :扩 大仓 强行 业服 务 ,规范 交 易行 为 ,调 解 或仲 裁有 关贸 易纠 纷 ,充分 发挥 容 ,增加 出口。
政府 与企 业 间的桥梁 纽带 作用 ,保 护农 业生产 者 和经营 者 利益 。
2注 重对 农 业保 险业 务 亏损 的补 贴 ,强 化农 业保 险 防 灾补 损职
能 ,健全 农 业风 险补 偿机 制 。农 业保 险政 策性 强 ,涉 及面 广 ,风 险
二 、 增 加 补贴 额 度 。 改进 补 贴 方 式
1 实改 变过 去财 政补 贴 过 多直接 投入 生 产建 设领 域 的做 法 , 切
目前 农 业补贴 多头 管理 ,以及在 使 用 中的 “ 、冒 、滴 、漏 ”的 问 跑
贴资 金 ,集 中财 力办大 事 ,集 中 、高效 、协调 财政 农 业补 贴 ,解决 理 的选择 是 突 出重点 、顺 序推 进 ,即把有 限 的财政 资 金补 贴到 关键 区域 和 重点 品种 上 ,以强 化其 比较 优 势和 国 际竞争 力 ,进 而提 高农 业 生产效 率 ,提升 农 民收入 水平 。 1重 视粮 食 等主 要农 产 品 的仓储 建 设和 出 口补 贴 ,缓 解农 产 品
一
5保 护价 政 策和 农 民直 接 收入 补贴 同 时应 用 。保 护价 政策 和农 民收入 直 接 补 贴 并不 是 相悖 的 ,按 照WT 协 议 ,我 国 的 “ 箱政 O 黄
项 制度 。 从 上 明确 对 农 业 的 补贴 数 量 ,把 对农 业 的支 持 纳 入 法 策 ” 的 实施 余 地 还 很 大 。 当 然 ,保 护 价 政 策 的 实施 要 结 合 市 场行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详细介绍了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分析了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历史演变、政策类型、优势和问题,以及国际比较与借鉴。
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并进行了总结评价。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现状和问题,为今后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历史演变、类型、优势、问题、国际比较、借鉴、未来发展趋势、重要性、政策建议、总结评价。
1. 引言1.1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背景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农业面临着严重的生产问题,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开始逐步实施农业补贴政策,通过对农业生产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进行补贴,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品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补贴政策也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完善。
从最初的简单价格补贴,到后来的多元化补贴形式,如生产补贴、种植补贴、收购补贴等,我国农业补贴政策逐渐趋于完善。
目前,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已经成为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品质,也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脱贫致富。
但与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农业补贴资金分配不均衡、扶贫效果有待提高等。
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农业补贴政策,提高其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当前我国农业政策发展的重要方向。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分析,深入探讨其背景、历史演变、类型、优势和问题、国际比较与借鉴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揭示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和借鉴。
借鉴国际经验,我们也可以发掘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当前我国财政农业补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财政农业补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农业补贴作为支持和保障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也一直受到各界关注。
我国财政农业补贴的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显露出存在的问题。
本文尝试从政策、资金、法律等方面探讨当前我国财政农业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政策制定和实施不完善一方面是政策制定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和有效性的问题,导致农业补贴的实施不充分。
例如,2019年我国财政农业补贴支出仅占广大农民总收入的7.3%左右,但是实施农业补贴所涉及的农产品的获批比例在80%左右,说明政策实施不够到位。
对策:政策制定应完善,将针对性更深、实用性更强的政策落实到位,实施方案必须要有具体数值和时间表,确保政策能够有效地落到实处。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各地补贴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透明公开农业补贴资金的使用情况。
问题二:资金投入不足财政资金存在少量补贴大量农户的矛盾,导致资金无法充分实施。
例如,农业保险、土地流转等薄弱环节和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等品质提升的环节,难以获得足够资金的配套补贴,也导致其难以得到充分的实施。
对策:政府应该将补贴资金逐步加大,保证农产品主产区能够充分投入到农业补贴领域中去,同时加强财政资金的整合和统筹。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和农业经营主体,增加资金投入到农业补贴领域中去,实现政府和市场所需的平衡。
问题三: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现行的农业政策体系给予了农民一些补贴,但其中一些依靠财政资金来推动的规划和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的制度还不完备。
例如,农民要求更好地进行土地流转,或是进行农业设施的配套建设,但一些关键问题仍未得到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导致农业补贴的实施不充分。
对策: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土地流转、股份经营、联合收购等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法律保护。
同时,要容忍一定的行业波动,从而推动农业设施与资金的高效配合,保证支持农业的基础设施得到适当建立。
分析基层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监管策略
热㊀㊀点Һ㊀分析基层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监管策略王淑华摘㊀要:涉农资金关乎国家的根本国策,所以,需要完善涉农经费的拨付㊁应用与监督控制中出现的不足,持续处理资金控制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由此提高对财政涉农经费监管水平,保证这种资金可以得到科学㊁充分应用,提升资金应用价值,促使惠农㊁强农㊁富农方针落实到位,提升农户的生活水平㊂关键词:基层;财政;涉农资金;管理;问题;监管一㊁财政扶贫资金问题在我国,扶贫政策的实施主要由政府主导㊁引导㊂随着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日益完善,来自政府的扶贫资金,逐步形成了贴息贷款㊁产业扶持㊁教育培训等多层面的扶贫资金管理体系㊂我国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每年呈绝对上升趋势,然而,就使用效率来看,每万元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对应的所减少的贫困人数却呈下降趋势㊂扶贫进入攻坚期,区域和个人情况复杂,基础平台不完善等是其阻碍因素,但是,极大部分还是因财政扶贫资金在分配使用方面缺乏有力的监管而导致效率下降㊂近几年,审计机关在扶贫资金的审计力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加强㊂审计发现,现阶段我国确实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扶贫资金投入渠道分散㊁统筹整合还不到位,加之基层扶贫资金监管比较薄弱,导致部分扶贫资金效益不高,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扶贫对象及贫困标准未严格按照规定实施等㊂这些审计结果折射出我国当前扶贫资金审计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解决问题成为重要课题㊂二㊁加强涉农资金管控力度的对策(一)牢固形成基层财政监控思维模式为了可以持续提高涉农资金控制水平,基层财政控制部门需要牢固形成经费监控思维模式,有清楚的精细化管理主体,积极贯彻执行国家与地区的各种惠农政策,为民众多干实事㊁多干好事㊂所以,基层财政机关要着重提高资金监管思想,把事前㊁事中和事后监管相结合,而且不断优化与改进当前的内部管控与经济责任机制,对涉农补贴经费的流向及应用状况进行持续㊁高效的追踪控制㊂(二)提高涉农专项补贴经费统一规范,公开公正 的监管制度为处理政策补贴专项经费的控制混乱与各种项目申报出现的造假等情况,需要对财政涉农补贴经费的控制遵循 统一规范㊁公正公开 等监管原则㊂在不干扰不干预经费所有权㊁应用权与政府财政审批权的基础上,把属于财政支付的涉农项目经费,集中交给县级财政中心拨付到基层财政机关㊂(三)全面改善与规范惠农补贴经费发放至 一卡通 体系基层财政应当尽量表现其深入农乡㊁就近监督的作用,精细化控制财政惠农补贴经费的 一卡通 下发㊂首先,建立台账,遵守集中的分类规定,登记补贴主体的各种基本资料,而且对其进行动态化控制㊂而针对五保户级民政优抚与库区移民等较为稳定的补助群体,应当在台账上纳入该补助主体的图片㊂其次,把农户补贴网和 一卡通 网络进行整合,建立出一体化的涵盖全国的数字化管理系统㊂这样从国家至省市全部级别的政府财政控制部门都能够在该平台上公布各种政策内容及资金应用状况等信息报告,能够更为全面的把握资金补贴的执行状况,而且还使民众能够更为深入的掌握惠农政策经费的应用状况㊂最后,确定一般的检查制度,快速把控各种违法违规现象㊂(四)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地区县级之上财政管理中心负责统筹调配机构内部的活动与日常运营资金,而基层财政机关在需要进行各种专项活动时的资金就要求由中央财政管理下发补助资金㊂而基层财政运营资金需要引入预算管理的整体范围内,进而确保这种组织结构的相对独立性质㊂另外,为了处理日常活动运营资金不足的情况,中央财政在下发各种惠农补助资金时,要集中拨付 一卡通 的对应服务资金㊂因为基层财务中心的服务资金一般均是与惠农补贴资金及其其他部分政策中专项补贴经费以及监管金额是正向增加关系,如此进行协同能够大幅度提升基层财政机关各种日常业务的实行效率及效果㊂(五)结合各地具体状况不断压缩与梳理各种涉农经费补贴项目根据地区各种实际状况,有的放矢的压缩与梳理涉农项目,不仅能够减小各种运营与监管难度,还可以持续提高经费应用优势㊂比如,在粮食补贴活动中,把农资整体补贴与粮食直补转变成粮食整体补贴㊂(六)提高制订财政保障机制的水平为了不断提升基层财政管理和监督的保障水平,要求持续加大对基层财政管理制度的关注力度,结合实际情况科学提升资金额度,核心内容是:对于基础设施,要求持续完善办公设施和总体环境,增添各种常用的出行工具,采购部分必需的办公设备等,由此建立更加标准与高效的财政管理中心;对于网络信息系统,应当积极引进科学规范的信息应用科技,不断完善基层财政控制而网络化系统建立,保证网络衔接顺畅,由此提升数据共享与远程操控功能;根据目前的基层财政管理中心工作的具体状况,科学提升各种业务活动资金与硬件建设资金,给基层财政管理中心组织日常工作带来一定保证㊂三㊁结语基层财政属于服务 三农 的重要窗口,是我国在社会管理方面最基础的财政管控表现与实施及兑现涉农经费的重要管理系统㊂基层财政职能于国家财政的整体变革发展阶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㊂因此,提高基层财政职能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涉农经费的控制水平,严厉惩处腐败行为,可以促使国家实施的惠农政策贯彻执行,大力提高农业基础生产水平与农业人口收益,推进农业区域全面进行经济变革,推动本地经济发展,让涉农资金的优势得到充分应用㊂参考文献:[1]侯小娜,李建民.新时代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政策演化与策略研究[J].河北学刊,2019,39(6):207-211.作者简介:王淑华,黑龙江省孙吴县财政局㊂76。
农业财务难点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难点。
本报告将从农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当前农业财务管理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农业财务管理现状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农业补贴、税收优惠等,为农业财务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 财务管理规范化: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财务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制度不断完善。
3. 财务管理信息化:农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财务软件、电子票据等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农业财务管理的难点1. 资金投入不足:农业项目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资金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
2. 财务管理人才匮乏:农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短缺,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
3. 财务信息失真:部分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存在虚报冒领、隐瞒收入等问题,导致财务信息失真。
4. 政策执行不到位:农业补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部分补贴资金未能有效落实到农业生产环节。
5. 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较大,但部分农业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财务风险防控能力不足。
6. 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导致农业企业盈利能力较弱,财务状况不佳。
四、解决策略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发展,拓宽农业融资渠道。
2. 培养财务管理人才:加强农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3. 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
4. 强化政策执行监管:加强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执行监管,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5.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农业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6. 延伸农业产业链:通过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等方式,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强农业企业盈利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财政农业补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一、我国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演变财政对农业给予有效补贴,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的旨在保护和发展农业的一项重要政策。
所谓财政补贴支农,就是指政府利用财政补贴方式支持“三农”发展。
我国财政对农业的补贴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最早以国营拖拉机站的“机耕定额亏损补贴”形式出现,之后逐渐扩展到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补贴、农业生产用电补贴、贷款贴息补贴等方面。
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制定实施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政治经济制度、国家财力和不同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目标任务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补贴支农政策大体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994年)是现行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1994年~2002年),财政补贴支农政策发展时期。
财政补贴支农逐步增加,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支持,加大了对农村改革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的支持。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是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创新时期。
除了已有的政策继续执行并加大力度外,提出并开始实施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政策,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补贴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同时在基本建设投资包括国债资金方面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变财政支农方式,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改革农业税制。
从2004年起,国家财政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并不断加大对部分地区种粮农民的良种和购置农机补贴力度。
财政部统计显示,2006年全国粮食直补资金达到142亿元,比2005年增加约10亿元,其中13个粮食主产省(区)126.8亿元,均占本省(区)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
良种补贴资金40.7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6亿元,分别比2005增加2亿元和3亿元。
我国还将继续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
这一补贴制度是财政部去年以柴油配套调价为契机,综合考虑柴油、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因素,针对种粮农民农业生产资料增支而新增的综合直补。
2006年,中央财政共安排125亿元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使7.28亿种粮农民直接受益。
这是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对减轻因柴油、化肥等农资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稳定农民种粮收益,促进粮食生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二、当前我国财政补贴支农存在的问题我国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经过多年的演变、调整和发展,财政支持“三农”政策框架体系已经显现。
但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当前我国财政补贴支农政策还存在以下问题: 1.财政补贴支农总量偏小,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
与发达国家比,目前我国财政补贴支农水平不高,补贴总量根本达不到WTO《农业协定》中“黄箱补贴”允许的8.5%的水平,并且近几年,财政用于“三农”的财政补贴数量虽不断增加,但年度间不均衡,特别是一些地方财政补贴支农投入不足、城乡财政资源配置不对称的状况没有彻底改观。
按照WTO《农业协定》我国可利用的支农补贴分为以下几方面:黄箱补贴,即对农产品价格提供直接支持的,必须承担削减义务的补贴。
根据WTO黄箱政策规定,我国今后每年对农业的综合支持量不能超过480亿元人民币,而现有补贴大约平均每年仅276亿元人民币,离480亿元尚有很大的活动空间。
另一方面即所谓的“绿箱补贴”,即对农产品价格不直接提供支持的,不必承担削减义务的补贴。
我国绿箱补贴量较多但结构不尽合理。
如我国每年平均支出1514.2亿元人民币,主要对农业提供的“一般服务”补贴,达785.6亿人民币(95亿美元),占“绿箱政策”补贴的52%;其次是粮食安全储备补贴,约383.8亿元(46.4亿美元),占25%;自然灾害救济、扶贫、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支持等所占比重较小,而对农民的直接收入支持、结构调整补贴等,尚未列入财政预算科目。
2.各地方补贴标准和办法混乱。
我国的补贴数额随意性很大,省际间补贴标准差距过大。
由于各省粮食风险基金包干基数不同,以及核定包干基数的因素与应补贴的粮食种植而积的差异,各省粮食补贴标准差距较大。
例如,江苏省补贴水平较高,水稻亩均补贴20元;山西省补贴水平较低,玉米亩均补贴5元。
省际间人均粮食直接补贴金额也相差较大,四川省享受直补的农民人均补贴8元,辽宁省人均25.66元。
我国各省补贴的依据也不一样。
如粮食直补依据的确定,按照补贴是否与当期粮食播种面积及价格挂钩分为两种情况:(1)不与当期播种面积和价格挂钩,即不管市场上粮价的高低,不管当期是否种粮都按前几期的计税面积或者计税常产给予农民补贴,这种补贴实质上就是固定补贴;(2)与当期实际播种面积挂钩,即按农民实际种粮面积,向农民兑付粮食直接补贴。
这种形式属于与面积挂钩而不与价格挂钩的半挂钩补贴。
3.管理体制运行不畅,补贴成本高。
关于农业补贴的政策,主要涉及财政、农业、外经贸、粮食、民政和银行等部门,因政出多门,协调困难,交易成本高,时滞长,加之部门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寻租活动的影响,使得农业补贴中的“跑、冒、滴、漏”现象难以避免,从而降低了农业补贴的效率。
另外,因中国农民数量庞大,在政府与农民之间缺乏一个有效的中介组织载体,许多针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其运行成本都比较高。
如粮食补贴中,山东省每亩补贴的工作成本为1元。
河北省在今年粮食直补工作中,县、乡、村三级共抽调2万多人,每人用了近60个工作日。
一般一个乡镇的直接支出费用为2万~3万元(不含人工),直补工作成本约占直补资金的10%。
一些省粮食风险基金按季均衡拨付和分两次发放直补款,既不方便农民,也增加了工作量和成本。
另一方面,一些省按照当年实际播种面积进行补贴,在核实面积时需要三次张榜公布核实,工作量很大。
另外,有些地方实施良种补贴政策时,多数农户已备足种子,给良种推广带来一定难度。
4.补贴方式及结构不尽合理。
主要表现在:(1)对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目标的短期化。
我国财政对农业的补贴长期存在着补贴政策目标短期化、补贴方式模糊等现象,影响了补贴效果的发挥。
财政直接用于农业的补贴政策一般与当时中央和地方制定的农村经济政策相挂钩,成为政策的配套措施。
但是,中央和地方制定的农村经济政策是不断变化的,财政的直接补贴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
(2)补贴重点欠明确,某些方面补贴力度不够强。
就补贴领域而言,对农产品的补贴主要集中在粮棉产品,虽然已开始有选择地补贴某些优质品种,但还不够普及、稳定;对投入品的补贴几乎涉及化肥、农药、农膜和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诸多方面,而且很少分地区和人群;对农业结构调整补贴的力度有限;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同样面临金融支持乏力的难题,这些均反映出补贴重点不够合理、明确。
从补贴力度来看,在一般政府服务中,对农民培训的支出比例很低,仅占一般政府服务的2.1%,其中没有或很少有补贴,导致农民的人力资本匮乏;农业技术推广补贴力度不大,进展迟缓;市场营销服务未明确给予补贴性支持,呈现短缺态势;检验服务因补贴资金缺口大,比较落后,难以满足加入WTO后农产品进出口及国内生产的需要。
在国内粮食援助上,一方面补贴资金欠缺,另一方面粮食库存积压严重。
(3)忽视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农业保险业务出现全面萎缩,农业缺乏防灾补损的支持。
在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下,农业危害程度不断加重,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也给国家财政造成较大的压力,不得不动用财政资金用于灾后重建。
(4)农业出口贸易补贴不足,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过剩问题开始显现,使财政、信贷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面临较大难题。
由于财政和银行信贷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补贴中占用大量的资金,难以有充足资金用于补贴农产品的出口,使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出口成本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出口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放大。
三、完善我国财政农业补贴应遵循的原则农业补贴制度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经验不多,效果虽显著但不可自满,还需加以完善。
完善中应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 1.目标清晰。
要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大家感到需“补”、需“贴”的地方很多,因此在执行目前出台的少数农业补贴政策中,有意无意加入了过多的附着功能,使得补贴的目标混杂起来。
同时实行直补办法后,农民拿到钱之后,也不清楚或者并不在意政府补贴的具体政策意向,从而使补贴的政策威力打了“折扣”。
所以,为了使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出效力,从政策制定者这方面讲,应注意使各项补贴政策的目标指向更加清晰,从政策推行者这方面讲,应注意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宣传力度,使补贴政策信号能够迅速准确地传到千家万户。
2.受益直接。
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应当是农业补贴的直接受益者,政府部门和其他中间环节在实施农业补贴过程中只能间接受益。
但农民处在被支配的地位,基层实施国家补贴政策的“代理人”、“经营人”,总会有个别人自觉不自觉地“讨”农民的“便宜”,他们在事实上是“反”补贴的力量,因为他们的行为在实质上损害着农业补贴。
所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要加大监督机制的建设,使“跑、冒、滴、漏”降低到最低限度。
3.整合统一。
世界上并不存在功能齐备的农业补贴,必须设计出各类不同功效的补贴制度,对农业农民实施全面完整的保护。
在实施补贴中,应注意区分各类补贴各自不同的功能和效用,让各类补贴配合使用,起到综合效用,也起到放大各单项补贴功效的作用。
现在各项补贴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掌管,容易出现各唱各的调的现象。
努力整合各类补贴使之产生“共振”,当是我们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的应有之义。
4.操作简便。
多年实践证明,最可行的办法不一定是“好”政策,而是简便易行的政策。
因为有些“好”政策实施成本过高,缺乏可操作性;有些“好”政策偏于复杂,不易为基层准确把握,基层往往会简单化操作,使那些复杂的“好”政策产生出了“坏结果”。
当然,很多简便易行的政策,缺点肯定不少、漏洞在所难免,但我们应当注意到,简便易行的好处是在执行中不容易走样,容易取得政策效应最大化的效果。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也必须朝“操作简便”的方向努力。
共2页: 1 [2] 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 论和谐社会中财政立宪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