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体会虚词以,之的用法。(重点)

2.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品味文章语言,理清行

文思路,体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难点)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培养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

教学方法:

以诵读为主,配合以讨论法、问答法、讲析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岳阳楼记》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城西,下瞰洞庭,遥对君山,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登临岳阳楼,俯看八百里洞庭,烟波

浩渺,水天一色,气象万千,景色壮美,素有洞庭天下水,

岳阳天下楼的美誉。

虽然从未登临此楼,但是一幅《洞庭晚秋图》,却让范仲淹挥笔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开阔心境,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浩然正气。

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千古流芳的的美文,品读经典,光亮人生。

2.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文学家范仲淹: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倡导古文运动,强调文以载道,反对奢靡文风,对宋初文风的革新具有积极作用,工于诗词,善作文章。

政治家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但依然不改忧国忧民的初心。军事家范仲淹:驻守边塞卓立功勋,使西夏多年不敢入侵。当时边境上流传歌谣:“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西夏军中也流传:“小范老子,胸中自有十万雄兵。”

3.写作背景:

庆历年间,北宋朝廷内忧外患,已到了变法图强的时候。范仲淹临危受命,主持庆历新政,在澄清吏治,惩治腐败时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去参知政事的职务,贬放邓州,范仲淹的挚友滕

子京也因此而受牵连,以莫须有的罪名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时滕子京请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停顿,感受作品的音韵美(1)读准字音:

(2)朗读技巧点拨

(2)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标出疑问。

(3)小组讨论交流,按“读课文——译文句”的步骤进行。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指导点拨。

(4)考察提问,看看学生文言知识掌握情况,文句翻译掌握情况。

5.文言知识总结:

6.达标检测

7.布置作业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

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

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为著。

诚如滕子京所言,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的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人以美好的记忆。本节课我们继续品读《岳阳楼记》。

二.诵读课文,感知内容:

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览全文,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

物之情”。

◆第1层(2段):描绘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一问。

◆第2层(3、4段):描绘阴晴不同的两幅画面,和“迁客骚人”

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借“古仁人之心”,否定两种览物之情,抒发

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三.自主合作探究:

问题设置:

1.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滕子京的身份和他的政绩?

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2.岳阳楼上远眺洞庭湖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3.朗读三、四段,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作者用哪些话概括描写了“迁客骚人”的心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5. 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以及它的教育意义。

6.“微斯人,吾谁与归”,“斯人”指什么人?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四.展示交流:

五. 小结课文:

庆历革新后,范仲淹、欧阳修、滕子京等改革官员先后被贬。但众人忧国忧民之志不改。《岳阳楼记》中体现的这种思想,

实际上就是当时一大批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思想的结晶。于是,岳阳楼裹携着迁谪文学的丰厚积淀,在古仁人志士的心中,树立起了民族精神的最高峰。全文仅369字,但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不愧为千古绝唱。

六.拓展迁移:

➢.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后人是一种鞭策。

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举出几例吗?

七.研读品味,美点寻踪

1.鉴赏文章构思美。本文是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2.品味文章语言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或好的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3.感受文章意境美。文章描绘了怎样优美壮阔的画面?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八.达标检测:

九.布置作业:

❖阅读作业:

比较阅读《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