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方案 (2)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节活动方案(2篇)

小学数学节活动方案(2篇)

小学数学节活动方案____年小学数学节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探索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与创造力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2. 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3. 增强学生的数学沟通和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4. 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方式。

三、活动内容:1. 数学竞赛:a. 组织小学生数学脑筋急转弯比赛,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敏捷度;b. 举办小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和推理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深入理解;c. 组织小学生数学趣味竞赛,通过游戏方式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数学展览:a. 学校展览:学生展示自己的数学作品、数学模型和数学研究成果,增加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b. 校际交流展览:邀请附近小学参观学校的数学展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

3. 数学游园会:a. 设立各种数学游戏摊位,如数独、数学拼图、数学迷宫等,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体验数学的乐趣;b. 组织数学科普讲座,邀请数学专家或教授讲解有趣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 数学剧目表演:a. 学生编写并表演数学题材的小品或舞台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b. 组织数学歌曲创作和演唱比赛,通过音乐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性质。

5. 数学实践活动:a.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数学观察活动,如测量校园各种物体的大小、重量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b. 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如探究数学中的概率、统计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6. 数学书展与阅读活动:a. 举办数学书展,让学生了解各类数学书籍并进行阅读;b. 组织数学阅读角,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数学绘本、数学故事书等,开拓他们的数学思维。

四、活动计划:1月份:筹备阶段- 组织活动筹备小组,明确活动主题和目标;- 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制定详细活动计划;- 准备相关宣传材料,向全校师生宣传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方案引言:在教育领域中,实践活动是教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本文将从设计实践活动的目的、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等方面,探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一、确定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设计实践活动之前,教师首先需要确定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实践活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二、确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在确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目标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可以包括实验、实地考察、实践调查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确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在确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条件。

实践活动可以以实验课、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形式进行。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指导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四、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教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实践活动计划,包括活动内容、目标和安排等。

其次,教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实践材料和器材,并保证实践活动的安全性。

五、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在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或实践任务。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实践活动的过程和要点。

六、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七、实践活动的反思和总结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总结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提出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特色活动教研活动方案(3篇)

特色活动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开展特色活动教研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特色活动的认识,明确特色活动的意义和目标。

2. 培养教师开展特色活动的技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 通过特色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主题“特色活动,快乐成长——构建多元化校园文化”四、活动时间2022年9月-2023年6月五、活动对象全校教师、学生六、活动内容1. 特色活动方案设计(1)教师培训:邀请专家进行特色活动方案设计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教师研讨: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各自设计的特色活动方案,共同探讨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

2. 特色活动实施(1)教师指导:教师根据活动方案,指导学生开展特色活动。

(2)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特色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特色活动展示(1)成果展示:举办特色活动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

(2)教师交流:邀请优秀教师在展示活动中分享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特色活动总结(1)教师总结:教师对特色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2)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特色活动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参考。

七、活动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2022年9月)(1)成立特色活动教研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2)制定特色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

(3)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开展特色活动的技能。

2. 实施阶段(2022年10月-2023年5月)(1)教师根据特色活动方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2)定期召开特色活动研讨会,交流经验,解决问题。

3. 总结阶段(2023年6月)(1)举办特色活动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

教师课外辅导活动安排

教师课外辅导活动安排

教师课外辅导活动安排教师课外辅导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组织方式、活动内容、教师角色等方面展开回答写作,介绍教师课外辅导活动的安排。

一、活动组织方式课外辅导活动可以采取多种组织方式。

首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集体辅导,例如每周固定选择某一天的午休时间或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段开展辅导活动。

教师可以事先告知学生,让他们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学习材料,并确保活动过程切实有效。

二、活动内容教师课外辅导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科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语文辅导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数学辅导方面,可以选取一些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并提供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此外,还可以组织科学实验、英语口语练习、艺术创作等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师角色教师在课外辅导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意参与辅导活动。

其次,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因材施教。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举办一些寓教于乐的辅导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四、开展学科竞赛教师课外辅导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组织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数学竞赛、科学知识问答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并通过比赛的形式巩固和拓展他们的学科知识。

五、关注学生兴趣在课外辅导活动中,教师需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的内容进行教学。

例如,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与他们一起学习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对于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学习绘画技法和审美能力。

通过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辅导,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

综合教学实践活动指导(3篇)

综合教学实践活动指导(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教学实践活动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教学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活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对综合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习惯。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三、活动内容1. 科学探究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等地,了解社会现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艺术实践活动:开展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4. 体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如科技制作、社会实践调查、环境保护等。

四、活动方法1. 项目式学习法: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项目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多元评价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

五、活动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以鼓励学生为主。

2. 成果评价:对学生的作品、项目等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实践成果,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教师引领师生活动方案

教师引领师生活动方案

教师引领师生活动方案一、引言现今教育环境中,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导航者。

在课堂之外,教师引领师生活动的方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升教学的效果。

二、特色活动特色活动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制定符合教学大纲的特色活动。

例如,在语文课中,可以开展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引领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和提高综合素养。

三、项目研究项目研究是一种探索性学习的方式,它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研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实践实习实践实习是将所学知识真实地应用于实际情境中的过程。

通过实践实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实践实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方式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五、主题演讲主题演讲是培养学生演讲和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教师可以设立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六、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各类社团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并参与感兴趣的社团,通过社团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辅导与指导辅导与指导是教师引领师生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在各种学科和问题上为学生提供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业和生活中的困惑。

八、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一种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社区建设等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九、座谈交流座谈交流是师生之间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的方式。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座谈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建议。

十、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竞争意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指导方案总体要求: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单纯的教学过程,而是师生在生活世界中通过交往共同建构活动的课程。

二、是要求教师成为生活的探究者、指导者,从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综合能力。

三、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

每一个主题活动的过程有准备阶段、实践阶段和总结阶段。

教师的指导应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对学生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方案制定的指导、活动过程的指导及总结和实施交流阶段的指导。

具体实施如下:一、活动准备阶段的指导活动准备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确定和解剖活动主题,分组制定子课题活动方案。

1.指导学生确定和解剖活动主题从理论上说,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有五种基本思路:一是依托社区资源、设计与社区生活和文化相关的主题;二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切入点的主题;三是设计密切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主题;四是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生发的主题;五是以不良问题作为主题。

选择活动主题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

(1)指导学生寻找主题研究的切入点。

如某校开展主题为《中秋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中秋节的内容和话题。

在选题指导课的开始,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了十几个研究问题。

(2)指导学生按照“有价值、可操作”的原则筛选、整合研究问题。

如上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十几个问题中筛选、整合出四个子课题:①各科教材中有关中秋节的内容分析;②月饼的制作;③中秋节的传统;④中秋节的社会现象。

2.指导学生合理组织活动小组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通常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小组活动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可以按主题临时分组,也可以按学期定期分组,以学生自愿结合为主、教师适当调配为辅,组合结构合理、具有责任性的活动小组。

教师课后辅导活动安排

教师课后辅导活动安排

教师课后辅导活动安排一、现状分析教师课后辅导活动在学生学习中起到重要的补充和提升作用。

然而,由于学校的资源有限和课后时间的限制,目前教师课后辅导活动存在一些问题。

二、调研数据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希望有更多的课后辅导活动。

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对教师课后辅导活动的期望和意见。

三、课后辅导的重要性课后辅导是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核心目标确定教师课后辅导活动的核心目标,即: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课后辅导方式1.小组辅导:根据学生的学科需要,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辅导。

可以通过讨论、答疑等方式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辅导服务。

2.个别辅导:针对某些学生的特殊需求,提供一对一的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线上辅导:利用科技手段,在线上平台上开设辅导课程,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提问。

4.学生互助辅导:鼓励学生之间互助互学,组织学生自己开展辅导活动。

六、教师参与角色教师既是课后辅导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

他们既要组织好辅导活动的具体安排,又要尽可能地提供个性化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七、合理安排时间课后辅导活动应该合理安排时间,不与学生的作息时间冲突,避免影响到学生的正常休息和课业进度。

八、家长的参与鼓励家长参与课后辅导活动,帮助建立起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机制,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九、辅导活动的评估与反馈建立完善的辅导活动评估和反馈机制,通过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辅导活动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不断提升辅导服务的质量。

十、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学校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提供良好的辅导环境和条件,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十一、提供多样化的辅导内容除了针对学科内容的辅导外,还可以开设其他方面的辅导活动,如学习方法指导、心理辅导等,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方案

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方案

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方案一、背景介绍对于教师而言,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方案,以期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教育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本班级的实践教学目标。

例如,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选择实践教学活动形式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

比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研、实地考察、实验操作和科技创新活动等。

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内容和设计在确定了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后,教师需要制定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设计。

活动内容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选择,设计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者、步骤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活动的难度和挑战,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选择适合的实践教材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选择适合的教材对于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选择与活动内容相关的实践教材,包括课本、参考书、实验装置和多媒体教具等。

通过使用适合的教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六、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讨论、示范实验和解答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实践活动的要领和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

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合作精神等。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提升。

八、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奖励鼓励、小组竞赛和展示交流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2)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2)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确人际交往的目的、原则,掌握人际交往的一些技巧,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的观念、态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交往,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和人格健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

辅导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中所必需的礼仪规范,以及待人接物的良好态度、技能、技巧等。

辅导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活动形式:角色扮演、游戏、模仿和行为训练。

活动时间:6课时辅导年级(活动对象):初一(或高一)级新生,大家互不认识或不熟悉。

团体类型:本团体是以小团体的形式进行训练的教育团体,旨在帮助学生解决人际交往的的困扰,成员约为12人左右,自愿报名,或由老师推荐。

辅导内容与步骤:本方案活动具体内容主要围绕三方面——“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展开,共分为如下6次活动的小方案:第一次活动----第一次亲密接触目标:澄清团体目标和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促进成员尽快相互认识,学习聆听观察理解能力技巧。

时间:45分钟过程:(在播放音乐《朋友》中进行)一、导入朋友是指导具有友好感情并能互相帮助的人,朋友间的情谊是亲密的、幸福的。

二、“大声告诉我们你是谁”:1、给每位成员2分钟的时间,思考如何用最好记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特点。

2.按顺时针方向,从某个成员开始介绍自己,要求:(1)先用一句话介绍自己的姓名以及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比如“我是活泼好动的A”。

(2)第二个成员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时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如“我是坐在好动的A 旁边的内向害羞的B”),依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人。

3、所有的成员都介绍完自己后,进行思考和讨论:(1)你一共记住了几个人的名字?你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记住别人的名字?(2)当别人准确地或叫不出你的名字时,你内心的感受如何?4、小结:“一个人的名字是世界上最响亮的语言”!记住他人名字的方法:提问法、重复法、联想法等。

教师辅导学生社团活动方案

教师辅导学生社团活动方案

教师辅导学生社团活动方案篇一:校园社团活动策划书校园社团活动策划书(一)一、指导思想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展学生兴趣与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社团活动为平台,以“丰富生活、展示个性、培养兴趣,拓宽知识、开发潜能”为宗旨,成立相应的学生社团活动小组,努力使学校成为学生愉快而有趣的生活学习的乐园。

二、目的任务1、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

2、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塑造学校社团活动的品牌。

3、积极参加各级演出和比赛,为校争光。

4、通过多种方式吸收更多学生加入到组织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长的舞台。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一)尊重主体,实行双选。

在社团活动实施过程中实行双选制度,活动前,学校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选择好辅导项目,同时根据课程的开设情况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特长,特别是兴趣所向,选择合适的社团活动。

(二)落实常规,健全制度1、为加强常规管理,避免社团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要坚持“六定”。

一定活动课程;二定活动目标;三定活动时间;四定活动内容;五定辅导老师;六定活动地点。

2、做好辅导老师的准备工作,绝不打无准备的仗。

正式开课前,所有辅导老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安排好全学期的活动内容,并提前备好一周的课,上课前一天要通知好所在社团学生准备好相关活动材料。

3、加强艺术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浓厚研究气氛。

努力提高兴趣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三)充分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把社团活动作为学校实施特色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社团活动评价方案。

“社团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对教师能力、精力、毅力等多方面的巨大考验,为此我们将建立规范的内部评价与激励改进机制,把各自辅导的情况纳入教师的考核。

四、活动安排表社团名称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指导教师合唱五、成果展示要求:(一)展示时间为艺术节期间,作为第五届艺术节汇报展演的重要板块,面向全体师生、面向全体家长开放。

远足活动方案(2)

远足活动方案(2)

初一年级“远足”活动方案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万物复苏,在这远足踏青的好时光。

学校出于丰富学生课外生活,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考虑,计划组织学生进行远足实践活动,通过远足拉练活动,锻炼学生体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活动中让同学们学会团结互助、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怕苦、勇于战胜自我、勇敢顽强等品质。

一、活动时间: 2013年4月19日早7:30班主任进行点名及安全教育。

8:00教学楼门前集合后统一出发;10:30到达乌兰乡广场,11:00集体游戏,12:00原地休息、午餐,13:00点班级自己组织活动,下午15:00集合;17:30返回学校,清点人数。

二、活动地点:广场三、活动主题、内容:1、主题:《体验春天、亲近自然》2、活动内容:(1)远足。

(2)环保教育。

(3)安全教育。

(4)集体游戏。

四、活动目的: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体验春天、亲近自然。

从而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的情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实践自我超越,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实践绿色环保行为,实践野外防火、道路交通和自我安全防护。

在活动中展示北师大乌海附校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体现团队精神,表现坚毅顽强,团结协助的良好品格。

五、活动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及部分教师六、远足提示:1、事先制定活动方案,从目的、人员及数量、路线、地点、负责人、安全保障等方面作精细分析和周密安排,把问题想在先,把事情做在前,切实做好远足的一切准备工作。

2、组织纪律教育:做到人员保证,每班带队教师为班主任及一名任课教师,在各班队伍前中后各一名。

带队教师负责组织参与学生的一切活动。

班主任提前做好远足前的教育工作:(1)教育学生远足期间一切行动听老师的指挥,准时出发,准时集合,按要求参加活动,不擅自离队,不单独活动,有事要做到事先向带队老师请假。

(2)活动时要做到井然有序,不拥挤、不喧闹、不追逃、不打闹。

(3)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秩序,走路时以班级为单位,不得单独行动,过马路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小学生教学实践活动方案(3篇)

小学生教学实践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特制定以下教学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3.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美术实践活动(1)主题:手工制作(2)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手工制作,如制作花瓶、笔筒、相框等。

(3)时间:每周一节美术课2. 科学实践活动(1)主题:小小科学家(2)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火山爆发、制作电池等。

(3)时间:每周一节科学课3. 音乐实践活动(1)主题:小小音乐家(2)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器乐演奏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时间:每周一节音乐课4. 体育实践活动(1)主题:阳光体育(2)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时间:每周一节体育课5. 社会实践活动(1)主题:小小志愿者(2)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如环保宣传、敬老院慰问等。

(3)时间:每月一次6. 环保实践活动(1)主题:绿色校园(2)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植树造林等环保活动。

(3)时间:每月一次四、活动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教师根据活动主题,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前的安全教育,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3)教师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设备等。

2. 实施阶段(1)教师组织学生按照活动方案进行实践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 总结阶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总结,让学生分享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教师辅导学生社团活动方案

教师辅导学生社团活动方案

教师辅导学生社团活动方案目录一、前言 (1)二、活动目标与意义 (1)三、活动主题与内容 (2)1. 学科知识类 (3)2. 艺术体育类 (4)3. 社会实践类 (4)4. 创新发明类 (5)四、活动组织与管理 (6)1. 活动组织委员会 (7)2. 学生社团联合会 (8)3. 教师辅导教师团队 (9)4. 学生参与机制 (10)五、活动时间与地点 (11)六、活动预算与资源支持 (12)七、活动评估与总结 (12)一、前言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社团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展现。

教师辅导学生社团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实践创新能力,还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制定了本教师辅导学生社团活动方案,以规范社团活动流程,确保活动效果,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活动目标与意义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各种有趣的实践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能够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能够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创新实践。

通过教师的辅导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能够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中提升自我,培养出一种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精神风貌。

此次社团活动还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发展特长的平台。

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所在,进而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还能够提升个人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次教师辅导学生社团活动不仅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更能够为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成长经历。

在教师们的精心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这次活动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活动主题与内容科技创新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科技创新方面的讲座,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科技项目指导:组织教师对学生参与的科技项目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

教研员下校指导活动方案(3篇)

教研员下校指导活动方案(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日益提高,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研员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专业指导作用,我校特制定教研员下校指导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加强教研员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3.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4. 培养一批教育教学骨干,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三、活动时间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四、活动内容1. 教研员听课、评课(1)教研员定期到我校听课,深入了解我校教师的教学情况。

(2)课后,教研员对授课教师进行一对一评课,提出改进意见。

2. 教研员专题讲座(1)邀请教研员开展教育教学专题讲座,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组织教师参加讲座,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3. 教研员课题研究指导(1)针对我校教师提出的课题,教研员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教师顺利完成课题研究。

(2)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 教研员教学经验分享(1)邀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享教学心得,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经验分享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5. 教研员教学研讨(1)定期组织教研员和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2)邀请教研员参与研讨,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五、活动实施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

2.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内容、参与人员等。

3. 加强宣传,提高教师对活动的认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 对活动进行跟踪记录,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5. 对活动成果进行展示,推广优秀经验和做法。

六、活动保障1. 资金保障:学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活动开展。

2. 人员保障:成立活动组织机构,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

3. 时间保障: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老师教学实践活动方案(3篇)

老师教学实践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

4.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

三、活动内容(一)实践项目选择1. 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践项目,如:工程实践、艺术设计、教育实习等。

2. 结合课程设置,确保实践项目与理论知识相辅相成。

(二)实践过程安排1. 前期准备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项目调研,了解项目背景、技术要求等。

- 学生分组,明确各组成员职责。

- 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践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任务分配等。

2. 实践实施阶段- 学生按照实践计划进行项目实施,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解决。

-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分享实践心得。

3. 总结评价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成果总结,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

- 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改进建议。

-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三)实践项目实施1. 工程实践- 选择与企业合作的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

-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勘察、方案设计、施工管理等。

-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 艺术设计-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实际项目。

-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创意构思、作品制作等。

- 通过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

3. 教育实习- 安排学生到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担任班主任或学科教师。

-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辅导等。

- 通过教育实习,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学生互动指导方案

教师学生互动指导方案

教师学生互动指导方案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教学活动的基石。

教师应以关心、尊重和关注学生为基本原则,倾听他们的意见和需求。

同时,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教师建立积极互动的关系。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教师要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互动参与、合作学习和实践探究来获得知识。

可以运用小组讨论、问题解决、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使用有效的问答方式提问是教师学生互动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设计适合的问题,并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双向交流和思维碰撞。

四、注重个性化指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需求,教师要注重个性化指导。

可以通过与学生个别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惑,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可以通过展示兴趣、情感共鸣、知识衔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鼓励他们展现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六、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和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给予学生鼓励、建议和批评,并与他们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改进方案。

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下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八、促进互相合作和交流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对于互动指导的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互助学习等形式,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问题,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九、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的情感需求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及时与他们沟通和倾听。

可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建立良好的支持体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十、创设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多媒体和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示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

小学跨学科实践教学活动(3篇)

小学跨学科实践教学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跨学科实践教学活动。

跨学科实践教学活动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知识、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决定开展小学跨学科实践教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整合能力。

三、活动内容1. 主题选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具有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主题,如环保、科技、传统文化等。

2. 学科整合: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活动。

3. 活动设计:根据主题和学科整合,设计一系列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活动,如实验、制作、表演、游戏等。

4. 实施过程:(1)前期准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明确活动目标,制定活动方案。

(2)活动实施: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3)成果展示:学生展示活动成果,如实验报告、作品、表演等。

(4)总结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活动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四、活动案例主题:环保从我做起学科整合:语文、科学、美术、音乐活动设计:1. 主题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环保问题,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 环保知识学习: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上网查询等方式,学习环保知识。

3. 环保手抄报制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美术知识制作环保手抄报,宣传环保理念。

4. 环保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环保实验,如自制净水器、空气检测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技术的应用。

5. 环保歌曲演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并演唱环保歌曲,传递环保理念。

6. 环保实践活动:学生参与校园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

教师辅导学生工作方案

教师辅导学生工作方案

教师辅导学生工作方案第一部分:引言在现代社会,教师辅导学生的工作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行的教师辅导学生工作方案,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

第二部分:了解学生教师应该先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学习情况以及需要帮助的方面。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开展个别谈话等方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为后续的辅导工作做好准备。

第三部分:明确目标根据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应明确辅导的目标。

例如,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提高学习成绩,有些学生可能需要帮助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明确目标对于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至关重要。

第四部分:制定计划根据目标确定,教师可以制定详细的辅导计划。

计划可以包括课堂辅导、个别指导、小组讨论等形式。

重要的是要确保计划的灵活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五部分:提供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适当的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是学习资料、书籍、网络资源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活动,拓展他们的视野和人际关系网络。

第六部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供有趣的学习材料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第七部分:培养学习方法除了传授知识,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培养高效的学习方法。

可以通过教授记忆技巧、阅读技巧、做题技巧等,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果。

第八部分:关注心理健康教师在辅导学生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如果发现学生有焦虑、抑郁等问题,应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并鼓励他们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

第九部分:与家长合作家长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持力量,教师应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下的情况,提供更全面的辅导。

第十部分:定期评估教师在辅导学生后,应定期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

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方案科技创新是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对于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作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者,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方案。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是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兴趣调查和潜能测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兴趣和潜力,为指导活动提供参考。

二、开设科技创新课程学校可以设置科技创新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科技创新培训。

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融入创新思维、科学方法和实践操作等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其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三、组织科技创新俱乐部或社团教师可以组织科技创新俱乐部或社团,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俱乐部或社团活动可以包括科技项目的策划、实施和展示等环节,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开展科技创新竞赛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和组织科技创新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竞赛可以是学校内部的小规模比赛,也可以是地区或国家级的大型竞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和竞争意识。

五、联系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教师可以联系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科技创新讲座和实践指导。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前沿技术,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六、提供科技资源和设备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科技资源和设备,如实验室、图书馆等。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获取科技创新活动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资源。

七、注重实践与实验科技创新活动需要实践与实验的支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和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科技研究与创新。

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

八、鼓励学生提出科技问题和研究方向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科技问题和研究方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方案指导实践活动的教师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法,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活动。

应该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一)准备阶段教师的指导1.如何指导学生确定活动主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阶段,“问题即课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生活背景中的现象与问题,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识水平、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合理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主题。

2.如何指导学生设计、撰写活动计划适当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精明的设计本身就是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活动方案由组内人员共同商议完成。

教师指导学生在制定活动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它的可操作性,提醒学生考虑活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活动形式如涉及调查、采访,还要指导学生设计好调查和采访提纲,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设,找到解决的方法。

人员分工时,要考虑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客观环境,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人尽其才,优势互补。

那么活动方案的书写,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活动名称、目的、实施过程、条件准备、时间安排、预期效果等;在形式表达上,一般可采用填表式、过程记录式、计划书式等。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时,要注意六个方面:学生之间的搭配、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男女生的搭配、小组的人数、人员的分工、推荐小组组长。

制定小组活动计划的主要内容:本小组研究的具体内容、本小组达到什么目的、本小组研究准备从哪些方面入手,采取什么方法等。

(二)实施阶段教师的指导1.如何指导学生有目的、多渠道收集获取信息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文献调查、实地采访、网上浏览、活动观察、实验探究、查阅书籍。

对于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来说,在活动实施阶段,对如何广泛获取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会很茫然,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选取相应的调查、采访、上网、查书等方式获取信息,使其“最终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或能力”。

学生在开展具体的活动时,也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特长、条件进行分工协作,人尽其才。

如“秋天的花草树木”小组,通过这样分工来获取资料的:家中有电脑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家中有照相机或摄像机的同学可以进行实地调查、采访;其他同学可以通过询问长辈、看书、杂志、电视等途径收集资料。

另外,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如提供一些图书分类情况,或向学生提供一些具体书目、网址及网上查找资料的方法,或划定查找范围,以便提高活动效率。

2.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整理、分析信息资料。

资料的整理就是将所获取的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使原来分散的、个别的、局部的、无系统的信息资料,变成能说明事物的过程或整体。

学生最初获取的事实材料肯定是泛泛的,也可能与主题无关,对此教师要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做到去除与己无用的内容,取其精华。

收集资料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整理好的资料进行分析,提问,如这些资料说明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你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明白什么道理?等等。

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活动不断深入,最终形成有意义的成果。

一般学生的资料整理可分为三步:第一步:资料的统计、筛选。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可以先用表格或文字的形式,将本组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如,本组共收集到图片多少份?文字多少份?照片多少张?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资料?能被本组利用上的有多少份?给其他小组多少份?暂时用不上的有多少份?然后再按照本组研究的课题内容进行筛选。

在筛选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本组要研究的是什么?哪些资料能够说明要研究的问题?如“秋天的保健”这组,收集到了许多的文本资料,但是他们最终研究的目的就是:由于气候的变化,秋天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要注意些什么,怎么做才能达到保健的目的,与此无关的内容就可以先保存起来,以后再用。

第二步:资料的分类。

资料分类,人们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按照研究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类;第二种,按照资料表现的形式分类。

如我在指导“秋天的动物”组时,首先学生根据本组收集到的资料,将动物按照水中的、空中的、陆地上的进行归类,然后再按照资料不同的表现形式(图片、文字、照片、声像等)进行再一次的分类。

当然,学生也可以先按资料的表现形式来分,然后再按内容进行分类。

第三步:资料的汇编。

这一步骤要求各组将已分类的资料,按照本组的研究课题,进行资料汇编,以便于更好地研究课题和查阅、保存。

授课时,我先出示了几种资料设计的范本,一种都是文字的设计,写上标题和主要内容;一种是图文结合,同样的图片放在一起,旁边注以文字说明;再有就是图片的组合,每张图片下面有简短说明;还可以以主题形式进行设计,如“秋天的农作物”这小组,将资料按照“秋天的田野”、“丰收后的喜悦”,“我知道的农作物”三个不同主题内容进行了设计,使人一目了然,同时也能非常清晰的明白他们组的研究方向。

3.如何指导学生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及困难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性课程,学生的活动或在教室,或走向社会,或走进大自然,活动范围会超出教师视野;而且每个小组活动的时间、地点、方式及进程也不尽相同,有时即使同组成员,由于分工不同,所做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的,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尽相同。

他们的活动带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学生在意志力、自制力和独立性以及合作精神等方面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有效的指导管理,就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①面对学生发生意见分歧时,引导他们寻找最佳途径。

如:当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在某一问题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了解事情原因,从中调解,促成他们之间的谅解,并引导他们对多种可行的方案进行比较选择,确定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②面对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时,鼓励学生知难而上。

当学生面对比较困难和大的问题而产生畏难情绪和退避心理时,教师要及时鼓励,使学生保持知难而上的勇气和意志,同时指导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③面对小组研究不平衡时,要组织各个小组及时协助。

当各小组活动进程出现较大差异时,教师要组织其他小组成员对他们进行友好支援,培养全局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活动总结阶段教师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过程既是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如研究报告、小作品、体验日记等)的小结,也是师生、生生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

在这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展示,学会倾听,在学会发现自我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

综合实践活动交流的形式主要有:幻灯片、作品、叙述、节目、情境再现、现场制作、展牌、反思、照片、声像资料等。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类型:研究报告、小制作、体验日记、实验记录、观察日记、采访手记、调查记录等。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的目的:学会展示、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欣赏。

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有各自的特点,总结交流的形式也应各具特色。

展示成果的形式还要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收获体验来选择,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优势,以资料汇编、口头汇报、现场制作、表演等形式展示。

总之,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创设尽显其能的机会,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资源共享。

在活动的总结交流阶段,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充分展示内心对实践活动的真实体验,自然流露活动过程中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有感而发,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完善、发展自己。

为了更好地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还有必要制定科学详实的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一个个的主题活动构成的,主题活动设计方案是针对一个具体的主题进行的开发工作,它对整个主题活动进行了分阶段的预设,明确了一个主题活动目标及各阶段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及方式、教师的指导重点、实施的要点以及评价的建议等,也可以称作教师指导计划,它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基本形式。

经过我们的实验,在一个主题设计方案中包含这样几个要素是比较实用的:背景(主题适应性分析)、适用年级、设计者、指导教师小队、活动时长、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分阶段的学生主要活动、时长、教师指导重点等,根据活动形式的不同而异)、实施建议、评价建议等。

A、活动背景即: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主题。

可以简要阐述主题形成的经过或起因,简要分析主题的内在价值。

在活动背景的描述中,忌将整个课程设置的背景或整个新课程的背景作为一个主题活动的背景,缺乏针对性,不利于教师理清设计思路。

B、活动目标即:活动可能达成的效果。

可以采用分维度设计,也可以采用集中设计的方式。

目标设计的具体、相对集中,将有利于在活动后运用本目标对活动效果进行考察,更具可操作性。

活动目标的设计是方案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环节,它是下面所有活动设计的导向。

C、适用年级即:参加活动学生年级情况。

尽管很多主题在不同年级均可实施,但不同年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在不同年级的设计也会不同,明确了实施的年级,整个活动的设计会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D、设计者即:主题活动的主要设计人员,既可以是一位教师,也可以一个教师团队。

标明设计者,一方面是责任的明确,另一方面也明确了知识产权或开发的版权,是对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一个认同,另外,由于开发成果是可共享的,有时开发者与实施者并不相同,标明了设计者还有利于实施者与开发者的沟通。

E、教师指导小队即:承担活动实施任务的教师团队。

许多主题活动的指导不是教师个体能够承担的,它需要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组织成相应的教师指导小队,共同实施。

明确教师指导小队,有利于该团队的形成以及各成员明确各自的任务,将有利于活动的落实。

F、活动时长即:活动起始至活动结束之间的时间长度。

在当前教学管理体制下,在设计时既要有总长度,如几个月,又要有具体的课外活动时长、及课内活动的时长。

这样的时长设计,便于学校的管理以及对活动进行整体的规划。

G、活动过程这个环节是活动设计的重点,可分阶段对活动过程进行设计,也可采用可跳转的模块设计思路,各阶段的目标设计是对主题活动总目标的分解,在过程设计中,不仅要有学生主要的活动内容的设想,还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师指导重点的设计。

H、实施建议即:对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及相关对策的预设。

由于主题活动是由一个教师团队共同实施的,所以,明确的实施建议将帮助团队内各成员了解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及相关对策,关注活动细节,有效地减少活动的阻力,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