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审美特征论

合集下载

美术审美特征

美术审美特征

美术审美特征美术审美特征是指在艺术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审美标准和特点。

不同的文化、时代和个人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会有所不同,因此美术审美特征也会有所差异。

然而,总结起来,美术审美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线条美线条是美术创作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能够传达形态、节奏和情感。

线条美主要包括线条的流畅、有力、变化和节奏感。

流畅的线条能够给人以舒适、和谐的感觉,有力的线条则能够传递出力量和决绝感。

线条的变化和节奏感能够增加作品的动感和韵律感。

二、色彩美色彩是艺术作品中最具有感染力的元素之一,它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和共鸣。

色彩美主要包括色彩的明暗、对比和配合。

明暗的色彩能够营造出深度和立体感,对比的色彩能够增强作品的冲击力和表现力,而配合的色彩能够营造出和谐、平衡的氛围。

三、形态美形态是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物体的外形和结构。

形态美主要包括形态的韵律、比例和构图。

韵律的形态能够给人以和谐、流畅的感觉,比例的形态能够给人以稳定、协调的感觉,而构图的形态能够给人以层次、动感的感觉。

四、空间美空间是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物体之间的位置和关系。

空间美主要包括空间的透视、层次和节奏感。

透视的空间能够给人以深度和立体感,层次的空间能够给人以分隔和层次感,而节奏感的空间能够给人以律动和动感。

五、意境美意境是艺术作品所传递出的情感、思想和精神体验。

意境美主要包括意境的主题、氛围和内涵。

主题的意境能够给人以思考和感悟,氛围的意境能够给人以情感和共鸣,而内涵的意境能够给人以启迪和震撼。

六、创新美创新是艺术创作中的灵魂和核心,它能够带来新的思维和表现方式。

创新美主要包括创新的构思、表现和表达。

构思的创新能够给人以新颖、独特的感觉,表现的创新能够给人以新鲜、生动的感觉,而表达的创新能够给人以深刻、震撼的感觉。

美术审美特征是在艺术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审美标准和特点。

它包括线条美、色彩美、形态美、空间美、意境美和创新美等方面。

这些美术审美特征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表现力。

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特征第一篇: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特征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特征——中国画与诗歌的融合中国绘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结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它的形式和美感有别于世界其他绘画艺术,它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文学、书法、宗教等多种文化形态所蕴育的一种特殊的艺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多数中国画家首先是文人,然后是画家。

因此绘画与书法、诗歌有着紧密联系,它们之间互相丰富、互相渗透、融会到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表现艺术,可谓“诗画同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是在画面的形式上诗文与画结合;另外一层含意是画境的诗意,是指画家创造的艺术形象中饱含着诗的意趣,这正是画家努力求得的境界。

所以中国文人看画有读画之说,如果说笔墨为画之体貌,诗意则为画之灵魂,笔墨与诗意相融相辅而成画。

中国最早的文学成就是编纂于公元前6世纪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而中国诗画开始联系起来是因为刘褒为《诗经》上的《北风》、《云汉》二诗配了二幅图。

到晋代的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画了《洛神赋图》。

至晋末陶潜开始创作田园山水诗,并出现一批山水画家。

自此以后山水田园诗逐渐发展起来。

这些诗人画家,虽然不曾有意识的将诗画结合起来,但却同时向山水田园诗画发展,使题材内容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再者,这些诗人画家的道佛思想极其浓厚,在审美最求上也大体相同。

所以他们的诗画创作思想也有相似之处。

到唐代时,是诗歌的辉煌时期,诗画结合也已明朗化,诗人画家或为画题诗,或为诗作画。

可见诗画结合在唐代已经逐渐发展起来,而且各种形式都已具备。

而宋代的诗与画的密切关系,已经相当明显了,而且也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

并由于苏轼提出总结性的“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的美学原则,成为千古定论。

自此以后,诗人画家都以此为最高的审美追求和创作目的,导致诗配画和画配诗及画上题诗、自画自题,成为普遍的诗画创作的美的形式和标准。

绘画史一般把王维看成“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的代表人物。

中国画的艺术审美特征

中国画的艺术审美特征

中国绘画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人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成就了很多绘画理论著作和绘画技巧,这也给中国艺术带来不一样的审美特征和创造美的源泉。

中国绘画以谢赫“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来奠定绘画的理论基础,其中“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中极为重视的理论。

自然景物是真实的存在,从对象化中间独立出来,但所表达的是一种虚的气韵,是流动的精神心境。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为妙境”,中国画以笔墨、形式、点线、虚实的情景交融,形成心灵与自然合一的心境才是艺术美学最为灵动的审美[1]。

一、中国画的线条之流动中国画不同于西方艺术,是一种线性艺术,更多是线条支撑起来的,对比西方油画可以看出,西方油画用颜色的碰撞形成自然线条,注重对立体感的表达,而中国画的线条是故意描画,故意强调,在平面感的基础上更为纯粹,更为概括,更为提炼,注重线条语言的塑造,复杂景象中的取舍和裁剪,线性绘画有着背景留白、突出画面主体的特点[2]。

人物画的线条,被中国绘画理论家总结为“十八描”。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的局部线条就是高古游丝描,以流动之美的线条刻画衣服纹理和形体,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以线来表现性格与姿态,有着自己生命的情调,与西方立体描摹有很大不同。

谢赫“六法”中的第一个“气韵生动”,“气韵”是指具有律动感,有韵律和节奏感,“生动”是鲜活、热烈、有生气的,画中的“气韵生动”更多是流动、写意、飞舞的生动,有着生命的节奏韵律感,不仅是中国画的绘画理论,更是一个美学的范畴。

线条的描绘到了宋元时期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发展得更加成熟生动,例如北宋范宽的山水画《溪山行旅图》里面奇石的线条表现形式与之前有所不同,其以各种类型抽象的点和具有象征性的线条进行描绘,使画面有种苍茫蓬勃之大气。

中国画的线条离不开中国的笔墨,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技法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多线条在书法中也可以找到对应的参考。

由于对物象刻画的感受契合了特殊的技法,中国画的线条更多追求真、美,有着独特的时代特征和审美精神。

美术的审美特征

美术的审美特征
不 管在 他 的 作 品 中 目的 和 思 想是 什 么 , 不管 他 有 意 无 意 , 他
时, 只有建筑还在说话。在石书的篇 页上记 载着人类历 史的 时代 。”《 ( 美学》 4 5页, 第 1 中国文联 出版公 司 18 96年版 )
三 、 型性 造 美 术 作 为 “ 型 艺术 ” 造 型 性 的 审 美特 征 , 它 的题 中 造 , 是 应 有之 义。 所谓 “ 型性 ” 指 运 用 一 定 的 物 质 材 料 ( 颜 料 、 张 、 造 . 如 纸
1 世 纪开始 用这一名词 时。 7 泛指含有 美学情味和 关的价值 的 活动及其产物 , 如绘 画、 雕塑、 建筑 、 文学、 乐、 音 舞蹈等 , 以区 别于具有 实用价值的工艺美术。 也有认为 ‘ 美术 ’ 一词正式 出
宫与俄 罗斯 的克里姆林 宫, 也各有鲜明的民族特 色。总而言 之 , 中国传统 关学强调 美与善 的统一 ,注重 艺术的伦理价 “ 值; 西方传统 美学则强调 美与真的统一 , 更加 重视 艺术的认
时代性也是 一切 艺术 的亮点和神髓 , 一切 艺术都是 时代
的产物 , 必然带有明显的 时代 标志。 美术也同样如此。 例如建
筑艺术 , 国的 巴黎圣母 院 , 法 就是哥特式建筑 , 映了整个 中 反
世 纪社 会 生 活 的 复杂 内容 。古 埃 及 的 建 筑 金 字 塔 , 是 古 埃 也 及 对 法 老 专制 的“ 畏 时代 ” 印记 。 中 国的 故 宫 , 敬 的 同样 是 皇
识价值 。中国传统 美学强调 艺术的表现、 抒情 、 言志 ; 西方传 统关学则强调艺术的再现 、 模仿 、 实。 ( 吉象 :艺术学概 写 ”彭 《 论》 3 0页, 第 3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 0 2年版 ) 美术 的民族性 , 同 样 体现 出这 种 民族 性 的 差异 与特 色。

美术审美特征论

美术审美特征论

为美术的审美特征 , 是至关重要的。
永 固 性
美术的另一大审美特征 , 是它的永 固性 。 美术必须采用物质材料与艺术 语言 。 物发展变化 的 将事 瞬 间固定下来 , 可以供 人们多次 、 永久性 欣赏 , 甚至流传百年 千年 。 这些美术品成为人类文化史上 的瑰宝 。 例如西班牙 、 法
文史艺术
C A MN H A / l HR I C I G N
美术审美特征论
◎张 健
( 龙 江 省牡 丹 江 市 书 画 院 , 黑 黑龙 江 牡 丹江 170) 5 0 0
摘要: 把握 美术 的审美特征 , 于美术创作 、 对 美术教 学、 美术欣 赏, 既具有 重要 的理论导 向意 义, 又具有 实践导向意义。本文 从造型性、 固性 、 永 再现性三 大理论层面 , 美术的 审美特征进行 了比较 全面系统 、 对 深入 细致 的论 述。 关键词 : 美术; 审美; 特征; 造型 ; 固; 永 再现
中图分类号:5 1 J0
文献标识鸫 : A
文章编号:6 309(00 0A08-1 17- 9221)6- 010
国等 西方 国家 1 日石器时 代的洞穴 壁画 ,史前时 代 的雕 塑品
美术 , 通常指 绘画 、 雕塑 、 书法 、 影 、 刻 、 摄 篆 工艺 美术 乃 至建 筑设计 、 现代设 计 ( 括产 品设计 、 包 环境设计 、 觉设计 视 等等 ) 。 把握美术 的审美特征 。 对于美术创作 、 美术教学 、 美术欣 赏 , 有理论与实践 的导 向意义 , 均具 可以从更 高的 美学层面
在 生活 中选取原 型。因该 画画 出了青年女性含蓄 的笑容 , 故
艺术史上被 誉为“ 永恒 的微笑 ” 。又如我国清末画家 任颐 , 就 有惊人 的形 象观察力 、 记忆力 、 表现力 , 在他年仅 1 岁时 , O 一 次 他单独在家 , 父亲 的一 个朋友来访 , 适逢 因见不 到任颐 父 亲, 便很快告辞 , 颐就用纸笔把来客的模样画下 来 , 父亲 任 他 归家看到画后 , 立刻认出了来访者是谁 。由此可见 , 造型性作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工艺美术是指以工艺技巧为基础,通过创新的设计和艺术表现形式来实现审美价值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与传统美术不同之处在于,工艺美术更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追求对日常生活进行美化和提升的目标。

在工艺美术中,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美术作品通常采用具有一定实用性和美感的传统材料,如陶瓷、漆器、竹木、金属等。

在加工过程中,工艺美术家常常运用特定的技术和技巧,使材料达到更高的审美效果,如陶瓷的烧制、漆器的刮漆、竹木的雕刻等。

二、形式与结构的设计:工艺美术作品在形式和结构上通常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和谐感,同时也注重独特性和创新性。

在造型上,工艺美术作品常常参照自然界的形态,如花草、动物等,通过简化和抽象的手法进行表达,并使之符合材料的特性和工艺的要求。

在结构上,工艺美术作品常常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力求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和稳定。

三、装饰与图案:工艺美术作品的装饰和图案是其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在工艺美术中,装饰和图案的选择和运用通常寓意着一定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丰富了作品的审美意义。

同时,在装饰和图案的表现上,工艺美术家也运用了各种技法和手法,如雕、刻、镂、铸、绣等,使作品更加生动丰富。

四、色彩和效果的协调:工艺美术作品的色彩运用通常追求明快、鲜艳和和谐的效果。

在色彩的搭配上,工艺美术家常常考虑到材料的特性和装饰效果的要求,选择适宜的颜色和色彩搭配,使作品呈现出较高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美术学类的艺术审美特征

美术学类的艺术审美特征

美术学类的艺术审美特征一、引言美术学是一门探究艺术的学科,它研究的是艺术的表现形式、艺术的创作方法、艺术的审美规律等方面。

而在美术学中,艺术审美特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关乎到我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认知和理解。

二、视觉特征视觉特征是指我们从视觉上感受到的艺术元素,包括色彩、线条、形状等。

在美术学中,这些视觉元素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艺术形式当中。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画家可以通过运用不同颜色和线条来表现出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感受;在雕塑作品中,则可以通过不同形状来表达出自己对于事物本质的理解。

三、情感特征情感特征是指我们从心理上感受到的艺术元素,包括情感表达、意象象征等。

在美术学中,这些情感元素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艺术形式当中。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画家可以通过画面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来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情感反应;在雕塑作品中,则可以通过不同的意象来表达出自己对于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

四、思想特征思想特征是指我们从理性上感受到的艺术元素,包括思想内涵、文化背景等。

在美术学中,这些思想元素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艺术形式当中。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画家可以通过对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理解来表现出自己对于这些事物的认知;在雕塑作品中,则可以通过对于人性、社会等方面的探索来表现出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

五、审美规律审美规律是指我们从理论上总结出来的一些关于艺术审美特征的规律,包括平衡、比例、节奏等。

在美术学中,这些审美规律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艺术形式当中。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画家可以通过运用平衡和比例来构图,使得画面更加和谐;在雕塑作品中,则可以通过节奏感来表达出自己对于空间和时间的掌握。

六、结论综上所述,美术学类的艺术审美特征是一个非常广泛和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了视觉、情感、思想等多个方面。

在我们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需要从这些方面去理解和认知它们,才能够更好地领略到艺术的魅力。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工艺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审美特征。

下面将从材料选择、技艺传承、装饰形式、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来具体讨论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首先,工艺美术对于材料的选择十分讲究。

对于一个工艺品来说,其材料的选择决定了其创作的质感和效果。

工艺美术常采用木材、金属、玻璃、陶瓷、纸张等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

这些材料的质地、颜色和表面纹理都会对工艺品的审美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而工艺美术通过对材料的加工和处理,使得材料本身的特点发挥到极致,使作品更加具有质感和自然之美。

其次,技艺传承是工艺美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工艺美术作品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和技艺。

这些技艺往往是通过师傅传徒的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传统的工艺技艺融合了丰富的经验和技巧,这些技巧包括了刻、雕、绘、铸、染、编等多种不同的技法。

传统的工艺技艺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使得工艺美术作品具有了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装饰形式是工艺美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工艺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更注重作品的装饰和表现。

工艺品常常通过雕刻、镶嵌、绘画等形式来进行装饰。

装饰的方式和手法多种多样,可以是线条的勾勒,可以是花纹和图案的排列,可以是颜色与质感的运用。

这种装饰形式的运用,既能增加作品的观赏性和装饰性,也能传递一些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最后,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还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密切相关。

工艺美术常常承载着特定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念。

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具有不同的工艺美术传统和文化内涵,这些传统和内涵通过工艺品的制作和装饰得以表现出来。

通过工艺美术作品的观赏,人们可以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审美标准。

综上所述,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包括了材料选择的精细与考究、技艺传承的丰富和独特、装饰形式的多样与精美、审美观念的与实用性的结合以及文化内涵的丰富和独特性等方面。

工艺美术不仅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传承文化与艺术的重要方式,其审美特征使得人们在欣赏工艺品的同时能够得到美的享受和文化的教育。

民间美术审美特征

民间美术审美特征

民间美术审美特征
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活性:民间美术关注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感和体验,注重真实性和可感知性。

作品中常常描绘出农民、工人、手工艺人等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和劳动情景,强调日常生活细节的真实刻画。

2. 手工艺性:民间美术作品通常是由手工制作而成,强调精细的手工艺技巧和独特的工艺传统。

这些技艺和传统一般是代代相传,通过手工制作使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个体性和文化内涵。

3. 象征性:民间美术作品常常使用象征性的符号和图案来表达深层的内涵。

这些符号和图案常常具有特殊的意义和象征性,如花纹、图腾、装饰等,能够代表某种文化、信仰或价值观念。

4. 装饰性:民间美术作品通常以装饰为主要目的,注重作品的表面效果和视觉冲击力。

通过色彩的鲜艳、线条的夸张和形状的独特来追求装饰效果,使作品具有吸引力和辨识度。

5. 托物性:民间美术作品往往以物品或工艺品为载体,将艺术与实用相结合。

因此作品常常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托物性,如陶瓷器、织物、雕塑等,使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使用这些作品。

总的来说,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强调真实、手工、象征、装饰和托物等,以表达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和文化内涵。

这些特征使
民间美术作品具有独特的个体性和文化魅力,成为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的一种方式。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工艺美术是指通过艺术手法和技巧,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方法,创作出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

它既融合了艺术性和实用性,也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其次,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在于注重细节和精神内涵。

工艺美术作品在形式上丰富多样,创作技法多样化,但无论是金属、陶瓷、纺织品还是木雕、玉雕等,艺术家们在制作过程中都注重细节的处理和表现。

细节是构成作品的一部分,它能够给作品增加层次和深度,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有趣。

而精神内涵是工艺美术作品的重要一面,它蕴含着艺术家对于人类智慧、情感、价值观念的思考和理解,通过作品表达出来,引发观者的共鸣与思考。

另外,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还表现在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上。

工艺美术作品是在物质基础上展现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艺术家通过对材料的运用和工艺的创新,使作品既符合了人类的实际需求,又保留了材料的本真和自然特点。

在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艺术家们注重考察材料的特性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追求材料与艺术品的完美结合,体现出对于物质和文化的尊重与敬畏。

此外,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还表现在强调手工艺和技艺传承上。

工艺美术作品以手工制作为主,强调艺术家的个人工艺技艺和创造力,体现了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独特之处。

工艺美术作品凝聚着历代艺术家的努力和智慧传承,融汇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元素,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的延续。

总之,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体现在真实情感和体验、注重细节和精神内涵、追求自然与人文的统一、以及强调手工艺和技艺传承等方面。

工艺美术作品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一种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的完美结合,不断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迪。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关键词]:工艺美术审美特征工艺形象工艺美术往往受到它的实用性和制作条件、所使用的材料的制约,认识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首先要抓住这一实质。

一、适用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结合是工艺美术的首要特征社会的各种美的形态,适用与审美相结合,是工艺美术本质的、首要的特征。

工艺美术品的审美性还同时受到工艺种类特性的制约。

各类工艺品的审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就看这类工艺品的特征是否得到完美的发挥。

如雕刻是刀锉的艺术,必须根据不同的材料,采取不同的运刀方式,选用合适的工具,运用多样的刻镂技巧来完成雕刻制作。

中国明代的“核舟”就充分发挥了这类工艺的特点。

明末魏学曾有详实记载,在一枚长而窄的桃核上,当时的艺人王叔远,刻上了五个人、八扇窗,还刻出了一张船篷、一支船桨、一个火炉、一把壶、一卷书、一副念珠。

更为奇特的是上面还刻有对联,题名篆文共34个字。

人物神态各异,刀痕细如蚊足,雕刻工艺如此精湛的发挥为古今作品中所罕见。

因此,当我们在鉴赏工艺美术作品时,必须看其自身工艺特征在制作过程中受材料、工具、制作水平的限制的发挥程度,发挥程度越高,其工艺美学价值就越大。

工艺美的效果不在于所用材料的贵贱。

一粒金刚石、一块纯金、一支象牙就其经济价值而言实属很高,但在工艺美学的范畴中如果它们没有被用来进行工艺创作,它们的美学价值也就同一粒核桃、一块胶泥、一支竹子那样等于零。

因此,工艺美术鉴赏不能也不允许就工艺材料的贵贱来区分其艺术价值的高低,而是要视其材料是否合理、充分地利用、改造的水平来鉴别优劣。

如石料的颜色不纯,是原材料的严重缺点,有时可以使一件即将完成的雕刻工艺品毁于一旦。

然而,我国玉雕艺人处理原材料斑痕的优良传统就是所谓的“巧做”。

换句话说就是审时度势、因材施技。

因此,对原材料运用改造的合理与充分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作品的审美效果。

工艺制品的协调感体现于色彩和谐、大小适度、布局合理,以及与环境搭配的恰当等方面,这是工艺美的高级境界,即通常强调的一个“宜”字。

美术学类的艺术审美特征

美术学类的艺术审美特征

美术学类的艺术审美特征1. 背景介绍美术学是研究艺术的学科,它涉及到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评论等多个方面。

在美术学中,审美是一个重要概念,它表达了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欣赏和评价。

美术学类的艺术审美特征是指在美术学领域中特有的审美品味和审美观点,这些特征不仅反映了个体对艺术的理解和喜好,也代表了某个时期、某个地区或某个群体对艺术的共同认知。

2. 艺术审美特征的主观性艺术的审美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对艺术的感受和理解都不尽相同。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偏好,这取决于个体的文化背景、经验、教育程度等因素。

同样的艺术作品,不同的人可能会给予不同的评价,甚至产生截然相反的观点。

因此,在美术学中,艺术审美特征既有普遍性的规律,也有个体差异的多样性。

3. 艺术审美特征的客观性尽管艺术的审美是主观的,但也存在一些客观的艺术审美特征。

这些特征与艺术作品自身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法有关,可以通过客观的分析和论证得出。

例如,色彩的运用、光影的处理、构图的布局等,都是影响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评价的重要因素。

通过研究这些客观特征,可以揭示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思想、情感和美学价值。

4. 艺术审美特征的多样性艺术审美特征的多样性反映了不同的艺术流派、风格和时代。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背景下,人们对艺术的审美偏好和评价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古典主义强调对称、秩序和理性,而浪漫主义则注重个性、感性和想象力。

不同的艺术家和艺术运动也通过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5. 艺术审美特征的演变与变革艺术审美特征并非永恒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而发生演变和变革。

某个时期的审美特征可能会被后来的时代所挑战和颠覆,新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可能会逐渐兴起。

例如,现代艺术对传统艺术的挑战,激发了新的艺术审美特征和创作方式的出现。

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了艺术审美特征的发展。

6. 艺术审美特征与当代社会在当代社会中,艺术审美特征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浅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浅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美术的代表之一,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具有丰富的审美特征。

本文将从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一、山水画山水画是中国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通常描绘的是山水景观,但不仅限于描绘自然环境,更是一种对人类精神境界的表现。

在山水画中,常见的审美特征有:1. 用墨浓淡变化来表现山水的高低,远近和质感。

画家追求准确的墨色变化,以表达山水的灵气和艺术韵味。

2. 运用“虚实”手法来表现空间和深度感。

画家善于利用虚实关系来表现山水的深度和气息。

3. 讲究“意韵”和“气韵”,通过自然景观的再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山水画重视表现画家的才情和思想感悟,使得画面有更深刻的内涵和精神内涵。

二、花鸟画花鸟画通常是指用笔墨来表现花卉、鸟类等小动物的美丽形态和生活情趣的一种绘画。

花鸟画的审美特征有:1. 追求精细写实的表现手法。

画家要通过丰富的笔墨技巧和细致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花鸟的细节和形态。

2. 和谐的色彩用法。

花鸟画在色彩的运用上强调色调的和谐和色彩的嫩雅,以营造一种自然、清新、优美的画面效果。

3. 把握生命的脉搏,表现生命的韵律。

画家要注意描绘花鸟的生命力和生命的韵律,表现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三、人物画人物画是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它是中国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最具表现力的一种形式。

其审美特征有:1. 追求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突出人物形象的神韵和个性特征。

画家必须掌握人物的神态、情绪和动作,通过细致入微和准确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人物的精神内涵和形象特征。

2. 讲究构图的规律和按比例的关系。

画家要注意人物的比例、空间关系和距离感的表现,以使画面更加合理、生动和美观。

3. 强调历史文化的表现和美学的价值。

人物画强调人物形象的历史性和文化性,以及美学价值的表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

总之,中国画是具有独特审美特征的一种绘画形式,它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绘来表达人类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内涵,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

以实例分析中国古代工艺设计美术的审美特征

以实例分析中国古代工艺设计美术的审美特征

以实例分析中国古代工艺设计美术的审美特征中国古代工艺设计美术的审美特征是源自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表现,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几个中国古代工艺设计美术的审美特征的实例分析。

首先,中国古代工艺设计美术注重意境与内涵。

在中国古代,工艺品不仅仅是为了实用或装饰的目的,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内涵和意境的表达。

例如,明清时期的瓷器往往通过雕刻、绘画等技法来表达主题或者故事。

如著名的青花瓷,其图案丰富多样,往往以花鸟、山水为主题,通过图案的繁复和细腻来刻画出自然界的美景,给观赏者带来艺术的享受。

这一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工艺设计美术注重表达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审美追求。

其次,中国古代工艺设计美术注重形神兼备。

古代的工艺品往往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双重价值。

例如,中国古代的家具,既注重美观的造型设计,又追求实用的功能性。

明清家具以红木材质为主,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工艺设计美术的精髓。

家具的造型简洁优美,线条流畅,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清静为美”的审美理念。

第三,中国古代工艺设计美术注重意象的象征性。

古代工艺品往往通过具象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意义,以传达文化和哲学的内涵。

例如,中国古代的丝绸和刺绣工艺中常常使用龙、凤、麒麟等神兽的图案。

这些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吉祥、权力和财富等。

通过将这些意象融入工艺设计美术中,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祝福的追求。

最后,中国古代工艺设计美术注重对称和和谐的原则。

中国古代的工艺品往往以对称和平衡为设计基准。

无论是瓷器、家具还是建筑,其各个部分之间常常具有相对的均衡和协调,强调整体的和谐。

例如,明清时期的宫殿和园林建筑,往往以井然有序的布局和对称的造型设计为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审美追求中的和谐原则。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工艺设计美术的审美特征包括注重意境与内涵、形神兼备、意象的象征性和对称和和谐的原则。

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工艺设计美术中的这些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审美追求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绘画的风格与审美特征

中国绘画的风格与审美特征

中国绘画的风格与审美特征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独特的表现形式。

它源远流长,渊源流深,自成一体,独具特色。

中国绘画的风格与审美特征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历经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第一部分:中国绘画的发展历史中国绘画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当时的绘画主要是用雕刻和刻画的方式表现。

随后,随着青铜器和陶器的出现,绘画也逐渐发展出特有的风格和形式。

在西周时期,绘画已经成为宫廷和贵族文化的一部分。

秦汉时期,绘画技艺不断提高,且取得了很大发展。

唐代,以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诗句为题材的中国绘画达到了巅峰。

宋元时期,绘画更多地强调自然、清新、雅致的特点,成为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绘画的门徒制逐渐形成,门徒的技艺不断提高,中国画的发展也保持着持续的趋势。

现代中国画则逐渐走向世界。

可以说,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缩影。

第二部分:中国绘画的风格中国绘画的风格独特,它不同于西方绘画的明暗法、透视法、色彩法等,而是更注重笔墨、线条、造型等技法,更强调画家的个人感受和创意。

它强调意境、氛围和符号,总的来说,中国画具有线描清秀、色彩含蓄、用笔流畅、意境深邃的特点。

首先,中国绘画的线条十分特别,用线描绘形体,线条的粗细和厚薄十分讲究,能够表现出画家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其次,中国画注重笔墨,通过用墨粉勾画出非常逼真的人物形象和物象形态,同时又往往能够以极少的笔墨勾勒出深邃的情感或者意境。

另外,中国画最出名的风格就是色彩含蓄,其本质就是:隐含的美。

再者,中国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空白。

在中国画的空白之中,“有岁月的沉淀和情思的升华”。

在表现形式上,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自然、清新、雅致的特点。

比如山水画,往往表现出崇山峻岭、清流瀑布和浓浓的云雾,这一切都是为了表现画家所想所感,保留下一些不那么精确的细节,这正是中国画的特色。

第三部分:中国绘画的审美特征中国绘画的审美特征也是独具特色的。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工艺美术是一门关于人类文明和审美情趣的学科,它以手工制作为主要方式,以丰富材料和细致工艺为手段,创造出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各种工艺品。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次,工艺美术追求线条的繁复和细腻。

工艺美术作品往往以曲线和线条为基本元素,通过复杂而精细的线条构造,表现出动感、流畅和变化多样的美感。

无论是雕刻、织造、编织还是刺绣等工艺技法,都需要工艺师傅对线条的处理有着非常高的造诣,才能够创造出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的作品。

再次,工艺美术注重色彩的运用和组合。

色彩对于工艺美术作品来说,是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工艺美术师傅们善于运用不同色彩的对比和和谐,通过色彩的饱和度、明暗度和渐变等变化,创造出富有层次感和生动性的色彩效果。

同时,工艺美术作品还常常运用金属表面的氧化、陶瓷瓷釉的变化等特殊技法,赋予作品更加丰富的色彩变化。

此外,工艺美术追求对细节的精雕细琢。

工艺美术作品通常由许多小部分组成,而每个小部分都需要经过精细的雕刻、刻线、涂饰等工艺处理。

这种对细节的精雕细琢不仅要求工艺师傅有非常专业的技术能力,还需要他们对于整个作品的整体构图和协调性能够有很高的把握,以保持整体作品的和谐与美感。

最后,工艺美术强调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与纯艺术作品不同,工艺美术的作品往往具有实际的功能和使用价值。

工艺美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不仅要考虑到形式美和技术美,还要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工艺美术师傅们在创造出具有高艺术价值的作品的同时,也要确保作品能够真正发挥其功能,让人们在使用中能够享受到美的同时得到实际的使用价值。

总之,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体现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线条的繁复和细腻、色彩的运用和组合、对细节的精雕细琢以及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等方面。

这些特征使得工艺美术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并且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实用性和审美情趣的双重需求。

美术审美特征论

美术审美特征论

美术审美特征论美术,也叫“造型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有时还包括书法、篆刻、摄影等艺术形式。

研究探讨美术的审美特征,对于美术创作,可以提供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具体而言,美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造型性美术作为造型艺术,其造型性审美特征,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所谓“造型性”,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欣赏者可以通过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

例如绘画,是用线条、色彩在二度空间里塑造形象;书法是用笔墨、布白、结构来创造神采,呈现精神气韵;雕塑则用泥土、木石等在三度空间创造出具有实在物质的艺术形象。

造型性艺术的共同特点是以塑造客观事物的形象来作为基本的表现形式。

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美术家都十分注意观察生活,善于抓住人物或事物具有典型意义的外部特征来反映生活,表现情感。

例如我国清末著名图画家任伯年精于肖像画,据说他在10岁时,有一次他单独在家,恰逢父亲的一位朋友来访,客人稍坐片刻便起身告辞,他便用笔将来客的模样画在一张纸上。

等到他父亲归家看到这张肖像画时,便立刻认出了来访者。

当然,造型并不单单意味着形似,二是形神兼备,移形传神。

例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就通过感人的外部形象,表现了丰富动人的内在情感。

二、静态性美术的第二大审美特征,是他的静态性。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以静态形式呈现的。

但是,这种静态又是“寓动于静”的,是通过瞬间的形象化动为静、以静显动的。

因为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绝对静止不变的事物,所以美术作品要反映客观现实,就要找到恰当的表现方式,即在动与静的交叉点上,抓住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某一瞬间形象,将它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固定下来。

于是,如何选取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最精彩的瞬间,便成为美术家创作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例如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前的大型石刻组雕之一《马踏匈奴》,就紧紧抓住马踏匈奴的一瞬间表现出一个历史性的主题,以威武雄壮、昂首挺进的战马象征胜利者,与被马踏在脚下的匈奴首领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出正义战胜非正义的永恒主题,成为以静寓动、以瞬间现永恒的杰作。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工艺美术是一种结合实用和观赏的艺术形式,包括陶瓷、玻璃、木雕、石雕、金属工艺等多个门类。

它与纯粹的艺术相比,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功
能性,但同时也追求审美的效果。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进行描述:
1.自然主义:工艺美术在表现形式上注重从自然界中获取灵感。

例如,在陶瓷制作中,常以花草、鱼虫等自然元素为主题,通过立体的雕刻和细
腻的绘画,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形象感强烈。

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表现,工艺美术作品呈现出了一种真实的自然感。

2.几何形状:工艺美术注重线条和形状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例如,在
金属工艺中,常用直线、曲线、弧线等几何形状来创作作品,通过几何形
状的组合和变化,表现出一种凝练而简洁的美感。

几何形状的运用使得工
艺美术作品更富有节奏感和动感。

5.实用性与观赏性的结合:工艺美术是实用和观赏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注重功能和实用性。

从设计上考虑到作品的实际使用需求,使作品既具备
使用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

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之一就是将美感融入实
际生活中,使人们在使用工艺美术作品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艺术的愉悦和享受。

总之,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是多方面的,既注重自然的表现,也注重
线条和形状的准确性以及几何形状的运用。

同时,色彩和纹理的表现以及
变化和创新也是其特点之一、最重要的是,工艺美术作品能够将实用和观
赏相结合,使观赏者在实用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论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论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 关键词】工艺美术
审关特征
工艺形象
二、 工艺形象的象征性特征及有关因素
“ 工艺品主要以色彩 、 结构和形 体造型 来表现一定 时代 民族 的宽泛 而 朦胧的情感气氛。 它一般 不是再现 、 拟客 观对象 。 ” 摹 即使 以现实对 象造型 ,
工艺美术往往受到它的实用性 和制作 条件 、 使用 的材料 的制 约 , 所 认 识工艺美术的审美特 征, 首先要抓住这一 实质。


适用性与审美性 的有机结合是工艺美术 的首要特征
工艺美术 与人们 的衣食住行有着极其 密切的联 系。它同建筑一 样 , 具 也是把对象 当作情感的外在形 式而 已, 以说 。 所 工艺 美术 品是人 的本质 感 有两种基本的社会职能 , 即同时满足人们 生活上 的实 际需要和思想 上美感 情对象化的产物。 因此 , 我们只有透过工艺形 象的外在形式 去理解作 品的 上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 , 艺品首 先是 适用 的, 工 然后 才是美 的。不 内在情感 。 才能找到领悟象征意蕴的基本途径 。工艺形象 的象征性与艺 术
艺美术 品能历经世事沧桑而永葆其环境的、 历史的、
用具。鼎的另一用途是作为立 国的重器 , 是一种 权 利的象征 ; 鼎在 奴隶社
社会的各种美的形态 , 适用与审美相 结合 。 工艺美术本质 的、 是 首要 的 会盛行 。 与当时礼 仪等级 的威严性 相适应 的。商代 的“ 是 司母戍 大鼎 ” 造 , 特征。工艺美术品的审美性还 同时 受到工 艺种类 特性 的制约 。各 类工艺 形庞大、 浑厚 , 是迄今 为止 发现 的最 大 的鼎。它 的腹部 的 兽面 纹 , 有首 无 品的审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就 看这类工艺 品的特 征是否得 到完美的发挥 。 身; 两眼突出的饕餮纹样 狰狞可 怖 , 庄重 、 严而又 神秘。 “ 那看 来狞厉 威 在 如雕刻是刀锉的艺术 , 必须根 据不 同的材料 , 采取 不同的运刀方 式, 选用合 可畏的威 吓神秘 中, 积淀着一股深 沉的历史力量 。它的神秘恐怖 正是与这 适的工具 , 运用多样 的刻镂技巧来完成雕刻制作 。中国明代 的“ 核舟” 就充 种无可 阻挡 的巨大历史 力量相 结合 , 才成 为美—— 崇高 的。 今 天 , ” 这保 留 天真 、 拙朴 、 神秘 、 厉美 的鼎 , 狞 向人们展现 出一个 分发挥了这类工艺的特点 。明末魏学泸 曾有详实记 载, 在一枚长 而窄的桃 着人类社会童年气派 的, 显示 着后来者 无可企 及核上 , 当时的艺人王叔远 。 了五个人 、 扇窗 。 刻上 八 还刻 出了一张船 篷、 一支 时代 的特征 , 提 了解 船桨、 一个火 炉、 把壶 、 卷书 、 副念珠 。更 为奇 特 的是上面 还刻 有对 他 门类 的文化艺术及 民族 的审美 习惯也有 关系 ; 高文 化艺术 素养 。 一 一 一 就 联, 题名篆文共 3 个字 。人 物神态 各异 , 4 刀痕细 如蚊足 , 雕刻 工艺如 此精 民族 民间文化 的审美 理想 , 能 更全 面地认 识 工艺 品的象 征意 蕴 与崇高 一个 民族 的各类文化艺术 , 长期的发展 过程 中, 在 总是相互 湛的发挥为古今作 品中所 罕见。 因此 , 当我 们在鉴 赏工艺 美术 作 品时 。 必 美 。一个 国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审美特征论
摘要:把握美术的审美特征,对于美术创作、美术教学、美术欣赏,既具有重
要的理论导向意义,又具有实践导向意义。

本文从造型性、永固性、再现性三大
理论层面,对美术的审美特征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

关键词:美术审美特征造型永固再现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篆刻、工艺美术乃至建筑设计、现
代设计(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等等)。

把握美术的审美特征,对于美术创作、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均具有理论与
实践的导向意义,可以从更高的美学层面上观照、提升其美学品格。

为此本文结
合笔者个人多年来美术创作与美术教学的艺术实践与理性思索,对美术的审美特
征这一重要艺术命题发表几点浅见,以与美术人共同讨论、共同分享。

具体而言,美术的审美特征,可以分为以下三大层面进行解读:
一、造型性
美术的第一大审美特征,是它的造型性。

“美术”一词,又称为“造型艺术”,
可见造型性是美术的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所谓“造型性”,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
物质材料,塑造出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

”①例如绘画,
就用线条、色彩等艺术语言,在二维空间(平面)里塑造形象;书法也是在二维
空间(平面)运用笔墨、布白、结构、章法等艺术语言,塑造文字形象,表现神采、气韵;摄影也用影调、色调、构图等艺术语言,同样在二维(平面)空间塑
造艺术形象;雕塑则用泥、石、木、金属等材料,在三维(立体)空间塑造形象。

所有的造型艺术,无不通过具体形象的造型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基本手段和基本审
美特征。

用通俗一点的话说,所有的美术,都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可感的
形象之“型”为重要的审美特征。

美术的造型性审美特征,要求美术家要注意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动感人的
人物或事物的外部特征-造型性特征,在此基础上,以表现人物或事物的外形为自
己的特长,并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典范。


如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油画名作《蒙娜丽莎》,据史料所载,是画家受意大利佛
罗伦萨商人佐贡达委托,为其妻所画的一幅半身肖像画,又有学者考证,该画是
画家以自己的情人为原型而画的,但不管哪一种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
生活中选取原型。

因该画画出了青年女性含蓄的笑容,故艺术史上被誉为“永恒的微笑”。

又如我国清末画家任颐,就有惊人的形象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在他年仅10岁时,一次他单独在家,适逢父亲的一个朋友来访,因见不到任颐父亲,便很快告辞,任颐就用纸笔把来客的模样画下来,他父亲归家看到画后,立刻认
出了来访者是谁。

由此可见,造型性作为美术的审美特征,是至关重要的。

二、永固性
美术的另一大审美特征,是它的永固性。

美术必须采用物质材料与艺术语言,将事物发展变化的瞬间固定下来,可以供人们多次、永久性欣赏,甚至流传百年
千年。

这些美术品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

例如西班牙、法国等西方国家旧石
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史前时代的雕塑品《奥林多夫的裸女》、《持兽角杯的妇女》等,距今匀有上万年的历史。

我国内蒙阴山地区发现的岩画,距今也有上万年的
历史。

当然,世间的万物都是一分为二、辩证统一的整体。

美术的永固性审美特征,
是与它的瞬间性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美术作品是选取人物或事物的瞬间形态
而被固定下来的,这就要求美术家以静显动、以不变显万变,善于寻找恰当的表
现方式,在动静的交叉点上,抓住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某种瞬间形象,然后再将
其固定下来。

例如古希腊阿格桑德罗斯、波利多罗斯、阿塔诺多罗斯联合创作的
雕塑作品《拉奥孔》,取材于古希腊诗歌《荷马史诗》中的故事,叙事诗中的情
节是: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作战,十年不分胜负,后来希腊人巧用木马计,攻入特
洛伊城,该城祭司拉奥孔,事先曾向特洛伊人提出过警告,但他此举违背了神的
意旨,所以宙斯便派巨蛇将拉奥孔父子三人活活绞死。

雕塑《拉奥孔》选择的恰
恰是拉奥孔父子三人濒临死亡痛苦挣扎的最后一瞬的形象,表现出人物激情的顶点,达到了“寓动于静”、“寓瞬间于永固”的至高境地。

又如我国画家罗中立创作
的《父亲》,也选取了勤奋、慈祥的父亲的瞬间形象,创造出震撼人心的永恒的
艺术形象,
由此可见,永固性作为美术的审美特征,既是重要的,又是辩证的。

三、再现性
美术的基本特征是再现空间(平面或立体)形象,因此再现性自然也是美术
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美术家都十分注重再现生活中的形象,并以写生、速写作
为素材的积累,这无疑都是正确的。

许多成功的美术作品,也的确以再现性为基本审美特征。

例如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就再现了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神圣的历史瞬间,成为史
诗性作品。

又如摄影作品中《二次大战时的邱吉尔》、《周恩来》等,更凸显出
美术作品再现性的审美特征。

当然,这种再现性也是与表现性辩证统一的,即通过再现性体现表现性内涵-
表现美术家主观的思想、情感、意愿。

正如德国美学家黑格尔所说:“艺术作品比起任何未经心灵渗透的自然产品要高一层。

例如一幅风景画是根据艺术家的情感
和识见描绘出来的,因此,这样出自心灵的作品就是要高于本来的自然风
景。

”②例如我国国画中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就分别寄托了画家的情感、情操、志向、志趣,达到了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的完美结合。

由此可见,再现性作为美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也是辩证的。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159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3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