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动静结合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看。 他是 会有 这些疑 问的 . 而悟 不 出“ 积 少成 多” 的 哲
理. 实践 才 是 一切 活 动 的 出发 点
雪花堆积所造成的树 丫折 断的后果 。诚然 , 仅 以教化为
目的 而 忽 略 客 观 规 律 的寓 言故 事 .很 难 让 高 中 学 生 接 受。 因 此 学 生 以 科 学 严 谨 的 态 度 论 证 了 事 实 的 不 可能 。 话 说 回来 . 那 么 多 开 口说 话 的动 植 物 寓 言 故 事 , 不 用 你 去论证 。 它就是一个伪命题 。 可 我 们 需 要 提 炼 的 是 形 象
首先 . 是来 自高 考 的 压 力 。高 三 学 生 , 复 习到 后 期 , 可谓 “ 压力山大” .而 且 老 师 和 家 长 为其 减 压 的方 式 有
“ 异 曲周工 ” 之妙 : 坚持 这几个 月 . 挺过 去 。 前 方 就 是 光
其天马行空 . 任其思想驰骋 、 自由 发 挥 , 语文教学 的“ 人 文性 ” 要求我们求善 、 求美 、 而“ 工具性 ” 要求我们求真 。 当人 文求 善遇 到 科 学 求 真 的 时 候 .我 们 可 以 大 胆 的 从 科 学 视 角去 判 断 其 合 理 性 .然 后 以人 文 的视 角 提 取 善
象 。 如 以 下 三例 : 7 ,
① 鸟不住啼天更静 , 花 多晚发地应偏 。 ( 王庭硅《 移
居 东村 作 》 ) ( 水 满有 时观 下 鹭 , 草 深无 处不 鸣 蛙 。( 陆游 《 幽居
的艺 术效 果是什么?” 等等诸如 此类的问题 。 而要 回答
这 些 问题 又远 非 三 言 两 语 所 能 说 得 清 楚 .所 以 我 想 有
火” . 自然 而 然 的 就将 这 股 怨 气 发 泄 到 信 息 承 载量 极 大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1.直接抒情: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2.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3.托物言志: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5.动静结合:通过动态和静态的结合,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6.比喻: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

7.拟人:通过想象把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描绘生动形象,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表意更加丰富。

8.夸张: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以上都是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手法,诗人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诗歌更加生动、深刻地反映生活和人性。

诗歌鉴赏动静结合讲解学习

诗歌鉴赏动静结合讲解学习

诗歌鉴赏动静结合诗歌鉴赏动静结合动静手法指的就是在一首诗中既写动态,又写静态。

从考察角度看,常见如下几种:①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②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阔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

④以动衬静: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来,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典范。

⑤以静衬动:如唐·李颀《琴歌》一诗中:“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这是写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

⑥以动衬动: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⑦动静互衬: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境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又闹又静,烘托出一片浓郁的“丰年”喜庆气氛。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动静结合(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动静结合(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动静结合一、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4)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5)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二、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下阕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充满生机,请从动静的角度对之进行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曹组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静,人静。

风动一庭花影。

请从动静的角度,分析本词的写景特色。

(3分)4、简析诗人为什么“不胜情”。

(4分)(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5、“迟日江山丽”的“丽”字写出了春天怎样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6、诗的三、四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先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杨万里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7、本诗语言“常中见巧、平中见奇”。

试简要赏析“随”“着”两字的妙处。

8、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从全诗的角度简要赏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先成后面的题目。

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动静结合”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维的《山居秋暝》 李白《秋浦歌其一》 刘禹锡《途中早发》 王籍的《入若耶溪》
(三)明确作用
动静结合的作用:
1. 使得描写的对象动者更动,静者更静,一动一静,相映 成趣; 2. 使得描写的对象显得更加有声有色; 3. 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增强如亲历其境 的现场感; 4. 使形象鲜明可感,更真实地表现事物的特点; 5. 能更好地渲染环境气氛。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 动静结合
一、明确概念
(一)概念
动静结合:诗歌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就是对事物、
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别 有意味的情趣。有以静衬动的,有以动衬静的,也有动 静互相衬托的。
(二)认知动静
诗人将动与静巧妙地统一在诗歌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动静手法的一项是( B )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 首诗进行赏析。
三、学以致用

兰溪棹歌

戴叔伦
•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1分); 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静()。 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与 蓬勃生机(1分)和渔民欣快欢畅之情(1分)。
①点手法
答 ②析运用(结合诗句分析):分别具体表述诗中所

描绘的静景、动景。
步 ③明效果:在营造意境、突出主旨、表情达意方面 的作用。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优秀文化
诗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鉴 赏诗歌,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 优秀文化传统。
增强民族自豪感
诗歌鉴赏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 的辉煌成就和深厚底蕴,从而增强我们的 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加强文化交流
增进国际友谊
诗歌鉴赏可以作为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增 进国际友谊和文化交流。
意象选择
分析诗歌中所使用的意象是否典 型、贴切,是否能够表达出诗歌 的主题和意境。
意象组合
分析诗歌中意象的组合是否巧妙 ,是否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 象空间。
意象烘托
分析诗歌中意象的烘托是否有效 ,是否能够突出诗歌所要表达的 情感和意境。
意境分析
1 2
意境感受
分析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是否深远、含蓄, 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社会文化
分析诗歌所处的社会文化对诗歌的 影响,以及诗人在诗歌中所反映的 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
04
诗歌鉴赏实践
阅读鉴赏题目
题目来源与背景介绍
题目解析与内容概述
分析题目要求
题目的考察目标分析
VS
题目所给材料解析
鉴赏实践及分析
鉴赏思路与角度分析 鉴赏方法与技巧总结 鉴赏结果与答案解析
05
诗歌鉴赏的意义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 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通过动静结合,表 现出作者对花儿的怜爱之情。
动静结合在诗歌中的作用
动静结合可以丰富诗歌的意象 和情趣,使诗歌更加生动活泼
,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动静结合可以营造出诗歌的意 境和氛围,更好地表现诗人的
情感和思想。
动静结合可以使诗歌的结构更 加严谨,更好地表现出诗歌的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典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可见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有“飞动之趣”。

又可以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欣赏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获得充盈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方法而言,有详写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当前为实,追忆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客观为实,想象为虚等等。

本文拟就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作初步的探讨。

1、详写为实,简略为虚。

详写可以细致入微,如在目前,略写则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中,实写作者与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却省略掉了,采用虚写。

隐者是什么样子,采药去了哪里,多久回来都没有介绍。

但山峰高峻,云海茫茫,童子天真纯朴,隐者仙风道骨,诗人寻访隐者时平和的心情与闲雅的态度,则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的。

诗歌通过虚写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读诗时我们通过补充(即想象)能得到美妙的审美愉悦和享受。

2、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抽象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哲理和志向二端。

①哲理为虚:在诗歌中,抽象的哲理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表现出来。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中,作者登楼所见的具体形象为实,抽象的说理为虚。

前二句写登楼所见万里之广阔景象,使人视界为之一开,精神为之一振,是实写。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解析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解析

请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参考: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 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 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 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 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 转溪桥忽见。
课堂演练:
漫成一绝(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请赏析第三、四两句。 参考: 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 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 (静)意境安宁祥 和。 第四句以动衬静,用动态的跳鱼衬托 静态的江月、凤灯、宿鹭。描绘了一种江 面上安谧平和的景象。
• 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 有动,而偏重于静景的描绘,鹊惊、蝉鸣, 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 融,而着重于动景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 一片,又闹又静,烘托出一片浓郁的“丰年” 喜庆气氛。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 句写动。全词挑选了明月、惊鹊、清风、鸣 蝉、稻花、蛙声、星斗、夜雨、茅店、溪桥 等典型的农村景物,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动静相映,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气氛恬静, 富有野趣、丰收在望,欢快活泼、优美动人 的江南乡村月夜图。
【鉴赏示例】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此诗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 此诗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 檐幢槛”,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起”、“垂杨舞”及杨叶上的雨 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 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抒发了作者愉悦欢欣的心情。

2013.9.11诗歌鉴赏手法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2013.9.11诗歌鉴赏手法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论诗 (清代)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直抒胸臆
•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2.托物言志 3.借事抒情 4.借古讽今
• 1.借景抒情: 情在景之先。是将已有的情附着在景物 上借以抒发。这里的景物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 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 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 诗人处于相对客观、超然的地位,读者只有品味、 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 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 一.答案: • 13、3分(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 情。(2分) 3分(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 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 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二、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 精神?(2分) ▲ 2..“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 名句的原因。(3分) ▲
• 诗歌中的实: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 象、实事、实境。
例如: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zhú],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 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3分)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动静结合在古诗中的作用

动静结合在古诗中的作用

动静结合在古诗中的作用
"动静结合"是一种修辞手法,常常在古诗中运用,通过对动态与静态的结合,营造出生动而富有节奏感的意境。

这种手法在古诗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形象生动:动静结合可以使诗中描绘的场景或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动态的描写,可以使读者感受到画面的活力,而通过静态的描写,可以使读者感受到画面的深沉和静谧。

两者结合,使诗歌中的事物更加具体而有力。

2.节奏感强烈:动静结合有助于创造出丰富的节奏感。

动态的元素常常带有韵律感,而静态的元素则带有平和的氛围。

交替运用可以形成富有变化的韵律,使整体诗篇更加生动有趣。

3.情感表达:通过动静结合,诗人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

在描述动态时,可以表达出激情澎湃、奔放豪迈的情感;而在描绘静态时,可以表达出深情缱绻、宁静沉郁的情感。

这种对比强化了情感的表达力。

4.意境丰富:动静结合有助于创造出丰富的意境。

通过对动态与静态元素的精妙搭配,可以使诗歌中的景物、情感更具层次感和丰富的内涵,给读者留下深刻而独特的印象。

5.引发联想:动静结合的运用常常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

通过对动态与静态的交融,诗歌中的意象更加开放,读者可以在联想的空间中自行构建更为丰富的图景和情感。

总的来说,动静结合在古诗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丰富了诗歌的表达手段,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使诗歌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03
引发读者的共鸣
以静衬动的手法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读者在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
感和主题的同时,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动静相生,情景交融
融合动态与静态的元素
通过将动态的元素与静态的元素相互融合,创造出一种 动静相生的效果,使诗歌的表现更加丰富和立体。
表现复杂情感和场景
特点
动静结合的诗歌往往具有画面感,能够生动地展现出诗人想 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动静结合在诗歌中的作用
1 2
增强表现力
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诗人可以更生动地表现 自然景象、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使读者产生 共鸣。
丰富意象
动静结合的诗歌通常具有丰富的意象,这些意 象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效果。
3
深化主题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诗歌中的动静结合概述 • 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 动静结合的意境营造 • 动静结合的审美体验 • 动静结合的现代应用 • 诗歌鉴赏的实践与思考
01
诗歌中的动静结合概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动静结合是一种诗歌创作手法,指在诗歌中同时描写动态和 静态的事物,以达到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效果。
文化内涵
03
动静结合的诗歌传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和谐思想,强调人
与自然的融合、动态与静态的统一。
02
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以动衬静
表现静谧、宁静的氛围
通过描写动态的景物或事物,来强调或衬托出静态的环境或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一种静谧 或宁静的美感。
增强诗歌的意境
通过以动衬静的手法,可以增强诗歌的意境,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和主题。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自然意象
选取大自然中的景象,如山川、 河流、花卉、鸟兽等,来表现动 静结合的美感。
人物意象
选取人物形象或人类活动的场景 ,如劳作、舞蹈、歌唱等,来表 现动静结合的美感。
文化意象
选取具有文化内涵的元素,如传 统艺术、民俗文化等,来表现动 静结合的美感。
动静结合在诗歌创作中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手法
发展方向
静中有动
描述了静态景物中蕴含的动态元素。
这些动态元素往往赋予静态景物生命和灵动感。
例如,在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是静态景物,而钟山只隔数 重山则是动态景物,展现了山脉的连绵起伏。
03
经典诗歌中的动静结合实例分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动静结合
01
02
总结词:李白在《望庐 山瀑布》中通过巧妙地 描绘动态和静态景象, 展现出瀑布的壮丽景色 和作者的浪漫情怀。
3. 结合方式:动静结 合的手法在该诗中相 互衬托。通过对雨中 小巷幽深的静态景象 与雨滴滴落、丁香飘 散的动态景象的交融
05
动静结合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从语言层面鉴赏
总结词
关注诗歌中的动静描绘,理解其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详细描述
在语言层面,鉴赏动静结合的诗歌需要关注诗人如何通 过描绘动态和静态的景物来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例如 ,通过描绘流淌的溪水、飘动的云彩等动态景物,诗人 能够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而通过描绘静止的山 峰、冰冷的石壁等静态景物,诗人则能够突出诗歌的沉 静和深沉。动静结合的描绘方式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 形象,同时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心 境。
06
创作诗歌中的动静结合实践与运用
在创作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静态描绘

(完整)诗歌鉴赏动静结合

(完整)诗歌鉴赏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动静结合动静手法指的就是在一首诗中既写动态,又写静态。

从考察角度看,常见如下几种:①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②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阔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

④以动衬静: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来,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典范。

⑤以静衬动:如唐·李颀《琴歌》一诗中:“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这是写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

⑥以动衬动: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⑦动静互衬: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境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又闹又静,烘托出一片浓郁的“丰年"喜庆气氛。

诗歌鉴赏-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动静结合

动与静关系类诗歌的答题模式:
动静结合: 1. 指出手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2. 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什么是动和静, 动和静分别写什么; 3. 手法效果:本诗动和静的关系及表达作 用。
的请 夜兰 中凉பைடு நூலகம்兰
角从 鲤溪 山月 溪
度“ 鱼三 色如 棹
来动 来日 镜眉 歌
解” 析和
上桃 滩花
[诗文注释]平:指水涨与地面平。 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做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淡, 轻。磨,拭。 檐楹:指塘边房屋的瓦檐、楹柱。 荷心:荷叶。
一试、从二“两静句”与以““动水”面的平角”度对、这“首明诗镜进”行、赏析“照檐楹” 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 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 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 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 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 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表现手法 ——动静结

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姓名
01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请从“动”和“静”的角度
来赏析颔联和颈联。
02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 是静景, 是所见,写的是月光 透过松枝洒遍大地; 而“清泉 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 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 可爱的风景画。 第三联是诗人 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 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 见闻 交错,“喧”幽互衬,颇 具艺术感染力。
中挂 看柳

这“ 首静 诗” 。
。雨 , 半
。湾 , 越
戴 叔 伦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动静结合 课件23张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动静结合 课件23张
7
4.化动为静,化有声为无声。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 挂前川”,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将流 动的水比作挂在山间的巨大白练,突出了 瀑布的色泽和气势特点,生动形象。
8
典题例析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9Leabharlann 【参考译文】 你闲居在家时不用出门,睁开眼就能望见云 雾缭绕的山峰。落日西垂,鸟儿在晩霞中飞 去;人们离开之后,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 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没想到登上这 间茅檐的小台,同样可以欣赏到美景。好客 的主人啊,我会经常乘着月色登门造访;照应 门户的僮仆,也不要总把院门闩上。
10
【题目】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 【答案】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 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 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11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哪些”表 明表现手法不止一种。颔联“落日鸟边下, 秋原人外闲”为景物描写,可以从景物描写 的手法与情景关系上考虑:“落”“下”分 别形容“日”“鸟”,为动态描写;“秋原人 外闲”意指秋野空阔,是静景。这里运用了 动静结合的手法。同时,诗人寓情于景,以这 种闲适的景物来表现自己闲适的心境。
学习目标:
掌握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系统地掌握 动静结合的表达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动静结合就是在写景时对景物 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 衬,构成一种情趣。根据动静结合 的方式和艺术效果,把这种手法大 致分为以下几类:
4
1.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动景和静景皆为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二 者没有侧重。如《敕勒歌》中“天似穹 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是静景, 写出了天空的空阔、辽远,原野的碧绿、 无垠。“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动景。诗 人由静而动,变单调为多彩,使得草原的 勃勃生机呼之欲出。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赏析这首词动静结合的艺术特点。
• 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 重于静景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 四两句动静交融,而着重于动景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 片,又闹又静,烘托出一片浓郁的“丰年”喜庆气氛。 • 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全词挑选了明 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星斗、夜雨、茅店、 溪桥等典型的农村景物,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相映, 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气氛恬静,富有野趣、丰收在望,欢 快活泼、优美动人的江南乡村月夜图。
• 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 有动,而偏重于静景的描绘,鹊惊、蝉鸣, 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 融,而着重于动景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 一片,又闹又静,烘托出一片浓郁的“丰年” 喜庆气氛。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 句写动。全词挑选了明月、惊鹊、清风、鸣 蝉、稻花、蛙声、星斗、夜雨、茅店、溪桥 等典型的农村景物,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动静相映,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气氛恬静, 富有野趣、丰收在望,欢快活泼、优美动人 的江南乡村月夜图。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兰溪:今浙江兰溪市,在金华市东北,因境内有兰溪而得名。棹 歌:乐府瑟调曲有《棹歌行》,指渔民的船歌。“凉月”二句:意思 是如眉的新月挂在柳梢,越地山色倒映水中。 “兰溪”二句:“三 日”,农历三月初三,上巳日,和“凉月如眉”扣紧。春日鲤鱼溯水 上游产卵,因此在寂静的夜中能听到鱼儿上滩泼剌声。
请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参考: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 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 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 了兰溪山水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 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 转溪桥忽见。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答案:夜已很深,诗人惊坐床上,只凄怆,作者那惋 惜、愤懑、悲痛相互交织的情感,全都 蕴含在景语之中。
寒食寄京师诸弟 唐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分析这首诗结尾一句在表情达意上的 特色。
结尾一句,把诗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 的寒食景色,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 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既透露了 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 的怀念。人与地的双重怀念交相触发, 融合为一体。
参考答案:上阕起首两句写微风使金兽炉 中的一线香烟袅袅飘动是动态描写;后 两句写倚栏望远,皓月流辉,是静态描 写。上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表现出 主人公内心的孤寂、苦闷之情。
以景结情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首诗尾联在写法上与前三句有什么 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题 步 骤
①先分析“动与静”在诗句中分别写什么
②分析“动静” 关系:以静衬动、以动衬
静、动静结合。
③阐明“动静” 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简言之:分动静+点关系+说效果
实战演练
秋蕊香
张耒(lěi)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栏倚遍 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 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上阕寓情于景,请从“动”与“静”的 角度分析景中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一、动静结合
这就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 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 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鸟鸣山 更幽”“鸣”为声)。因此,动静结合的 写景手法,与衬托密切关联。
1、景物运动与否,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 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其 中“佛寺楼台”是静的,“烟雨”是动的。烟 雨的飘忽空蒙,衬托出佛寺楼台的岑寂。 2、景物发声与否,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 更幽”(王籍《入若耶溪》)。这是以蝉与鸟 鸣叫的喧闹来映衬山林的幽静,给人以悠远寂 静的恬淡空灵之感,山水田园风情跃然纸上。 3、景物氛围的舒缓与激烈,如“绿杨烟外晓 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赋予了静态舒缓的春 意以激烈和蓬勃的特征,化静为动,写尽了春 的热烈与生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动静结合
动静手法指的就是在一首诗中既写动态,又写静态。

从考察角度看,常见如下几种:
①化动为静,以静写动: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②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阔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

④以动衬静:
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
来,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
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典范。

⑤以静衬动:
如唐·李颀《琴歌》一诗中:“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这是写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

⑥以动衬动:
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⑦动静互衬:
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境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又闹又静,烘托出一片浓郁的“丰年”喜庆气氛。

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

全词挑选了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星斗、夜雨、茅店、溪桥等典型的农村景物,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相映,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气氛恬静,富有野趣、丰收在望,欢快活泼、优美动人的江南乡村月夜图。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鹭图·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中的第一句作简要赏析。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2.本诗前两句与后两句均为写景,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点?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3.赏析第二联。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就本诗的表现手法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
1.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

2.前两句着重整体描画,写静景;后两句着重个体(雨、鱼),写动态。

3.“万壑有声含晚籁”,实质指万壑涵盖所有的声音,突出了晚籁之静;“数峰无语立斜阳”,数峰本无语,这里经过强调,反而暗示数峰欲言又止,同样写出了一个静字,实为以动写静的典范。

4.这首诗通过描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 用“时”来修饰“鸣”,写鸟鸣的时起时落,时有时无,从听觉上写出了动与静的变化,使动与静和谐地融为一体,营造出春天的山谷中的一派生机,而这些动景更衬托出一片静谧的意境,以动衬静,韵味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