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动静结合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看。 他是 会有 这些疑 问的 . 而悟 不 出“ 积 少成 多” 的 哲
理. 实践 才 是 一切 活 动 的 出发 点
雪花堆积所造成的树 丫折 断的后果 。诚然 , 仅 以教化为
目的 而 忽 略 客 观 规 律 的寓 言故 事 .很 难 让 高 中 学 生 接 受。 因 此 学 生 以 科 学 严 谨 的 态 度 论 证 了 事 实 的 不 可能 。 话 说 回来 . 那 么 多 开 口说 话 的动 植 物 寓 言 故 事 , 不 用 你 去论证 。 它就是一个伪命题 。 可 我 们 需 要 提 炼 的 是 形 象
首先 . 是来 自高 考 的 压 力 。高 三 学 生 , 复 习到 后 期 , 可谓 “ 压力山大” .而 且 老 师 和 家 长 为其 减 压 的方 式 有
“ 异 曲周工 ” 之妙 : 坚持 这几个 月 . 挺过 去 。 前 方 就 是 光
其天马行空 . 任其思想驰骋 、 自由 发 挥 , 语文教学 的“ 人 文性 ” 要求我们求善 、 求美 、 而“ 工具性 ” 要求我们求真 。 当人 文求 善遇 到 科 学 求 真 的 时 候 .我 们 可 以 大 胆 的 从 科 学 视 角去 判 断 其 合 理 性 .然 后 以人 文 的视 角 提 取 善
象 。 如 以 下 三例 : 7 ,
① 鸟不住啼天更静 , 花 多晚发地应偏 。 ( 王庭硅《 移
居 东村 作 》 ) ( 水 满有 时观 下 鹭 , 草 深无 处不 鸣 蛙 。( 陆游 《 幽居
的艺 术效 果是什么?” 等等诸如 此类的问题 。 而要 回答
这 些 问题 又远 非 三 言 两 语 所 能 说 得 清 楚 .所 以 我 想 有
火” . 自然 而 然 的 就将 这 股 怨 气 发 泄 到 信 息 承 载量 极 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动静结合”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维的《山居秋暝》 李白《秋浦歌其一》 刘禹锡《途中早发》 王籍的《入若耶溪》
(三)明确作用
动静结合的作用:
1. 使得描写的对象动者更动,静者更静,一动一静,相映 成趣; 2. 使得描写的对象显得更加有声有色; 3. 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增强如亲历其境 的现场感; 4. 使形象鲜明可感,更真实地表现事物的特点; 5. 能更好地渲染环境气氛。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 动静结合
一、明确概念
(一)概念
动静结合:诗歌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就是对事物、
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别 有意味的情趣。有以静衬动的,有以动衬静的,也有动 静互相衬托的。
(二)认知动静
诗人将动与静巧妙地统一在诗歌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动静手法的一项是( B )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 首诗进行赏析。
三、学以致用

兰溪棹歌

戴叔伦
•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1分); 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静()。 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与 蓬勃生机(1分)和渔民欣快欢畅之情(1分)。
①点手法
答 ②析运用(结合诗句分析):分别具体表述诗中所

描绘的静景、动景。
步 ③明效果:在营造意境、突出主旨、表情达意方面 的作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及动静结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及动静结合
①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②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阔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④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来,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典范。⑤以静衬动:即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动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唐·李颀《琴歌》一诗中:“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这是写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⑥以动衬动:就是用运动的事物来衬运动的事物(包括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⑦动静互衬:就是即描写运动的事物又描写静止的事物,二者相互衬托。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境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又闹又静,烘托出一片浓郁的“丰年”喜庆气氛。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全词挑选了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星斗、夜雨、茅店、溪桥等典型的农村景物,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相映,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气氛恬静,富有野趣、丰收在望,欢快活泼、优美动人的江南乡村月夜图。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解析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解析

请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参考: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 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 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 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 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 转溪桥忽见。
课堂演练:
漫成一绝(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请赏析第三、四两句。 参考: 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 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 (静)意境安宁祥 和。 第四句以动衬静,用动态的跳鱼衬托 静态的江月、凤灯、宿鹭。描绘了一种江 面上安谧平和的景象。
• 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 有动,而偏重于静景的描绘,鹊惊、蝉鸣, 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 融,而着重于动景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 一片,又闹又静,烘托出一片浓郁的“丰年” 喜庆气氛。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 句写动。全词挑选了明月、惊鹊、清风、鸣 蝉、稻花、蛙声、星斗、夜雨、茅店、溪桥 等典型的农村景物,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动静相映,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气氛恬静, 富有野趣、丰收在望,欢快活泼、优美动人 的江南乡村月夜图。
【鉴赏示例】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此诗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 此诗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 檐幢槛”,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起”、“垂杨舞”及杨叶上的雨 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 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抒发了作者愉悦欢欣的心情。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03
引发读者的共鸣
以静衬动的手法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读者在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
感和主题的同时,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动静相生,情景交融
融合动态与静态的元素
通过将动态的元素与静态的元素相互融合,创造出一种 动静相生的效果,使诗歌的表现更加丰富和立体。
表现复杂情感和场景
特点
动静结合的诗歌往往具有画面感,能够生动地展现出诗人想 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动静结合在诗歌中的作用
1 2
增强表现力
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诗人可以更生动地表现 自然景象、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使读者产生 共鸣。
丰富意象
动静结合的诗歌通常具有丰富的意象,这些意 象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效果。
3
深化主题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诗歌中的动静结合概述 • 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 动静结合的意境营造 • 动静结合的审美体验 • 动静结合的现代应用 • 诗歌鉴赏的实践与思考
01
诗歌中的动静结合概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动静结合是一种诗歌创作手法,指在诗歌中同时描写动态和 静态的事物,以达到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效果。
文化内涵
03
动静结合的诗歌传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和谐思想,强调人
与自然的融合、动态与静态的统一。
02
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以动衬静
表现静谧、宁静的氛围
通过描写动态的景物或事物,来强调或衬托出静态的环境或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一种静谧 或宁静的美感。
增强诗歌的意境
通过以动衬静的手法,可以增强诗歌的意境,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和主题。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自然意象
选取大自然中的景象,如山川、 河流、花卉、鸟兽等,来表现动 静结合的美感。
人物意象
选取人物形象或人类活动的场景 ,如劳作、舞蹈、歌唱等,来表 现动静结合的美感。
文化意象
选取具有文化内涵的元素,如传 统艺术、民俗文化等,来表现动 静结合的美感。
动静结合在诗歌创作中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手法
发展方向
静中有动
描述了静态景物中蕴含的动态元素。
这些动态元素往往赋予静态景物生命和灵动感。
例如,在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是静态景物,而钟山只隔数 重山则是动态景物,展现了山脉的连绵起伏。
03
经典诗歌中的动静结合实例分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动静结合
01
02
总结词:李白在《望庐 山瀑布》中通过巧妙地 描绘动态和静态景象, 展现出瀑布的壮丽景色 和作者的浪漫情怀。
3. 结合方式:动静结 合的手法在该诗中相 互衬托。通过对雨中 小巷幽深的静态景象 与雨滴滴落、丁香飘 散的动态景象的交融
05
动静结合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从语言层面鉴赏
总结词
关注诗歌中的动静描绘,理解其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详细描述
在语言层面,鉴赏动静结合的诗歌需要关注诗人如何通 过描绘动态和静态的景物来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例如 ,通过描绘流淌的溪水、飘动的云彩等动态景物,诗人 能够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而通过描绘静止的山 峰、冰冷的石壁等静态景物,诗人则能够突出诗歌的沉 静和深沉。动静结合的描绘方式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 形象,同时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心 境。
06
创作诗歌中的动静结合实践与运用
在创作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静态描绘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动静结合 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动静结合 学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动静结合【学习目标】掌握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系统地掌握动静结合的表达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一、课前导入《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多种手法来写景,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描写的是近处的静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描写的是远处的动景。

这几句诗采用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幽静淳朴的田园风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动静结合就是在写景时对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根据动静结合的方式和艺术效果,把这种手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动景和静景皆为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没有侧重。

如《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是静景,写出了天空的空阔、辽远,原野的碧绿、无垠。

“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动景。

诗人由静而动,变单调为多彩,使得草原的勃勃生机呼之欲出。

2.以动衬静,衬托出环境的静寂、幽深。

动景是陪衬,静景是重点,是基调。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本诗主要写春山夜晚之静。

但“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景,诗人以动衬静,收到了精妙的艺术效果。

3.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增强动感。

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群山万壑赴荆门”,一个“赴”字将静止的写成了动态的,突出了景物特点和诗人的心境。

4.化动为静,化有声为无声。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将流动的水比作挂在山间的巨大白练,突出了瀑布的色泽和气势特点,生动形象。

二、典题例析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参考译文】你闲居在家时不用出门,睁开眼就能望见云雾缭绕的山峰。

落日西垂,鸟儿在晩霞中飞去;人们离开之后,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

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没想到登上这间茅檐的小台,同样可以欣赏到美景。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赏析这首词动静结合的艺术特点。
• 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 重于静景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 四两句动静交融,而着重于动景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 片,又闹又静,烘托出一片浓郁的“丰年”喜庆气氛。 • 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全词挑选了明 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星斗、夜雨、茅店、 溪桥等典型的农村景物,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相映, 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气氛恬静,富有野趣、丰收在望,欢 快活泼、优美动人的江南乡村月夜图。
• 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 有动,而偏重于静景的描绘,鹊惊、蝉鸣, 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 融,而着重于动景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 一片,又闹又静,烘托出一片浓郁的“丰年” 喜庆气氛。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 句写动。全词挑选了明月、惊鹊、清风、鸣 蝉、稻花、蛙声、星斗、夜雨、茅店、溪桥 等典型的农村景物,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动静相映,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气氛恬静, 富有野趣、丰收在望,欢快活泼、优美动人 的江南乡村月夜图。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兰溪:今浙江兰溪市,在金华市东北,因境内有兰溪而得名。棹 歌:乐府瑟调曲有《棹歌行》,指渔民的船歌。“凉月”二句:意思 是如眉的新月挂在柳梢,越地山色倒映水中。 “兰溪”二句:“三 日”,农历三月初三,上巳日,和“凉月如眉”扣紧。春日鲤鱼溯水 上游产卵,因此在寂静的夜中能听到鱼儿上滩泼剌声。
请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参考: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 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 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 了兰溪山水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 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 转溪桥忽见。

最新公开课-:诗歌鉴赏动静结合课件ppt

最新公开课-:诗歌鉴赏动静结合课件ppt

• 到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医药学 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 《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 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
• 从明代开始,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一批医 学家们主张"中西医汇通",成为当代中西医 结合的先声。
现状
• 中医药学是祖国五千年来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但是自金、元之后的七八百年间中 医中药并没有得到长足发展,原有的中医 中药绝技渐渐失传。特别是清末民初,国家 经济落后,国际地位不高,中国的文明文化不 但没有得到发扬,反而受到诋毁,神圣的中医 中药事业也就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
上阕寓情于景,请从“动”与“静”的角度分 析景中包含了怎样的感情。(5分)
参考答案: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 上阕起首两句写微风使金兽炉中的一线香烟袅袅飘 动是动态描写;后两句写倚栏望远,皓月流辉,是静 态描写。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苦闷之情。
中医
中医的影响
• 中医的模糊理论和辩证施治,中药的神奇 组合和一药多治,填补了西医的很多缺陷, 给医学界增添了新的活力,为人类健康作 出了非凡的贡献。对于很多西医无可奈何 的疾病,中医治疗都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 果。在治未病和食疗方面,中药的作用和 中医理论更是西医所不及的。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维的《山居秋暝》 李白《秋浦歌其一》 刘禹锡《途中早发》 王籍的《用
动静结合的作用:
(1)使得描写的对象动者更动,静者更静,一动一静, 相映成趣; (2)使得描写的对象显得更加有声有色; (3)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增强如亲历 其境的现场感; (4)使形象鲜明可感,更真实地表现事物的特点; (5)能更好地渲染环境气氛。

诗歌鉴赏手法之动静

诗歌鉴赏手法之动静

动感,活灵活现地描写出景物什么特点。 ③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以动衬静 ①运用以动(声)衬静的手法。 ②说明什么动(声)反衬哪儿的静
4、练习1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请就动静的角度对诗歌三、四句进行赏析。
备考答案: 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第三句燕子翩飞是 动态描绘,第四句鸳鸯慵睡是静态写照。 一动一 静,相映成趣,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祥和宁谧的画面, 流露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
练习2
楚江怀古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 除对仗外,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赏析。 备考答案: 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广泽即广阔的 洞庭湖面,苍山即苍茫的青山,二者是静的;明月 冉冉升起,江水滔滔流淌是动的。 两句动静结合, 描绘出了一幅阔大苍凉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烘托了 作者楚江怀古孤寂悲凉的心情。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3、答题模板: ①运用以动写静,化静为动的手法。 ②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一个“ ”字,赋予描 写对象以动感,活灵活现地描写出景物什么特点。 ③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备考答案: 运用以动写静,化静为动的手法。描绘出雨后嵩 山高耸如云的景象,一个“出”字赋予山峰以动感, 活灵活现地描写出嵩山的清秀高挺,表现了对雨后嵩 山的赞叹与喜爱以及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 气质。(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柳 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请就动静的角度对诗歌中间两联进行赏析。 3、答题模板: ①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②哪句是静景,哪句是动景。 ③二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 面,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备考答案: 中间两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颔联描绘出十里 柳堤环笼晴苑、千条柳枝遮蔽旧时营垒的繁茂景象, 是静景;颈联描绘晓燕急飞、雨香花落的盎然景象, 是动景。 二者相映成趣,描绘出柳堤之上春意正浓 画面,体现出作者之于柳堤的喜爱之情。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之动静手法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之动静手法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动与静所谓“动与静”,是对事物特征做动态或静态的描写,两者互相映衬,形成一种情趣。

在运用时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下面我们可结合具体诗歌略做分析。

一、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在诗歌中既有对动态的描绘,又有对静态的刻画,这两者结合,往往是作者笔下的景物显得丰富多彩,而且对比辉映,相得益彰。

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考查了《雨后池上》一诗: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诗中要求考生从动与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诗歌前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静迷人的静态;后两句用“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又如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的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的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三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宁静。

二、以动衬静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里显出静态。

如王维的《鸟鸣涧》一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以动衬静,以有声写无声,使人联想到春山的空旷,桂花的清新,月光的明朗,鸟鸣的悦耳,从而体会大自然的静美。

又如05年高考全国卷Ⅰ考查的唐诗《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是唐代诗人李华的一首景物小诗。

作者春天经过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诗前两句直接写景,为下文铺垫,后两句更进一层,“花自落”“鸟空啼”表面上刻画了“花落”“鸟啼”的热闹景象。

诗词中动静结合艺术手法

诗词中动静结合艺术手法

诗词中动静结合艺术手法醉月诗苑在古典诗词中,经常通过对事物特征做动态或静态的描写,并把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互相映衬,从而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化动为静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

“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二、化静为动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此诗前两句写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两山排阔送青来”,意思是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它不只青翠欲滴,竟似扑向庭院而来,兴奋热烈地送上礼物。

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

三、动静结合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所作的一首七绝,写夜泊江边之景,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诗歌鉴赏动静结合演示文稿

诗歌鉴赏动静结合演示文稿

陌上桑
• 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 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 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 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 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 罗敷。
第一步:本联两句诗采用了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的手法。
第二步: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 然落下;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 呼叫;叶子落下是动景,露草是静景 ,百虫叫是动景。
第三步:全联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细 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 凄清的氛围。
动与静关系类诗歌的答题模式
• 1、 第一步:指出手法——动静结 合//以动衬静;
• 2、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 法:什么是动和静,动和静分别写 什么;
• 3、 第三步:手法效果:本诗动和 静的关系及表达作用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16、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静”与“动”的角度对这
• 译文:新雨过后,池塘的 水面与池边齐平,仿佛刚 磨好的明镜一般映照着房 檐楹柱,忽然一阵风起, 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 仿佛乘风起舞,舞动时抖 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 叶,传来千万点声响。
•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 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 枝洒遍大地; 而“清泉石上流”, 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 构成一幅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 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 ,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 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 具艺术感染力。
兰溪棹歌 唐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诗歌鉴赏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动静、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动静、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动静、虚实结合课本回顾:简述本诗颔联和颈联描景时用到了什么表现手法?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考点解读:表现手法之动与静、考点解读:表现手法之动与静、虚与实动与静:诗歌描景常用的一种手段,动静是相对的,分三种情况。

动与静:诗歌描景常用的一种手段,动静是相对的,分三种情况。

1、景物运动与否,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景物运动与否,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绝句》)。

其中佛寺楼台”是静的,烟雨”是动的。

其中“ 牧《江南春绝句》)。

其中“佛寺楼台”是静的,“烟雨”是动的。

烟雨的飘忽空蒙,衬托出佛寺楼台的岑寂。

烟雨的飘忽空蒙,衬托出佛寺楼台的岑寂。

2、景物发声与否,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景物发声与否,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耶溪》)。

这是以蝉与鸟鸣叫的喧闹来映衬山林的幽静这是以蝉与鸟鸣叫的喧闹来映衬山林的幽静,耶溪》)。

这是以蝉与鸟鸣叫的喧闹来映衬山林的幽静,给人以悠远寂静的恬淡空灵之感,山水田园风情跃然纸上。

远寂静的恬淡空灵之感,山水田园风情跃然纸上。

3、景物氛围的舒缓与激烈,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景物氛围的舒缓与激烈,绿杨烟外晓寒轻,宋祁《木兰花》字而境界全出,闹”(宋祁《木兰花》)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赋予了静态舒缓的春意以激烈和蓬勃的特征,化静为动,写尽了春的热烈与生机。

的春意以激烈和蓬勃的特征,化静为动,写尽了春的热烈与生机。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动衬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营造出生动真切的意境。

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营造出生动真切的意境。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12)动静结合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12)动静结合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12)动静结合古诗表达技巧讲析(12)|动静结合原创:王珏珏哥讲语文 2017-07-03动静结合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的写景方法。

动静结合既是写景抒情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也是高考古诗鉴赏题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按照动态写景与静态写景的关系,动静结合可分为以下六种写法。

1.以静写动以静写动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

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中第二句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好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中间,李白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来写,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2.以动写静以动写静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

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最后两句诗运用拟人修辞赋予山水以人的情感,化静为动,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护”加以“绕”字,写出小溪像母亲双手呵护着小孩一样环绕绿油油的农田的美景,“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写出深翠欲滴的山犹如刚从远道而来的朋友兴冲冲闯向庭院来的情景。

3.以动衬静以动衬静是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突出静态,营造出清幽意境的写景手法。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全诗紧扣一“静”字描绘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动态景物突出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以动衬静是古诗出现频率较高的写景方法之一,运用此种手法而形成的名句很多。

4.以静衬动以静衬动是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突出动态的写景手法。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段落: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动静结合
动静手法指的就是在一首诗中既写动态,又写静态。

从考察角度看,常见如下几种:
①化动为静,以静写动: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②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阔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

④以动衬静:
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
“敲”来,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
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典范。

⑤以静衬动:
如唐·李颀《琴歌》一诗中:“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这是写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

⑥以动衬动:
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⑦动静互衬:
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境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又闹又静,烘托出一片浓郁的“丰年”喜庆气氛。

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

全词挑选了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星斗、夜雨、茅店、溪桥等典型的农村景物,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相映,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气氛恬静,富有野趣、丰收在望,欢快活泼、优美动人的江南乡村月夜图。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鹭图·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中的第一句作简要赏析。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2.本诗前两句与后两句均为写景,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点?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3.赏析第二联。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就本诗的表现手法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
1.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

2.前两句着重整体描画,写静景;后两句着重个体(雨、鱼),写动态。

3.“万壑有声含晚籁”,实质指万壑涵盖所有的声音,突出了晚籁之静;“数峰无语立斜阳”,数峰本无语,这里经过强调,反而暗示数峰欲言又止,同样写出了一个静字,实为以动写静的典范。

4.这首诗通过描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 用“时”来修饰“鸣”,写鸟鸣的时起时落,时有时无,从听觉上写出了动与静的变化,使动与静和谐地融为一体,营造出
春天的山谷中的一派生机,而这些动景更衬托出一片静谧的意境,以动衬静,韵味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