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动静结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动静结合(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动静结合一、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4)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5)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二、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下阕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充满生机,请从动静的角度对之进行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曹组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静,人静。
风动一庭花影。
请从动静的角度,分析本词的写景特色。
(3分)4、简析诗人为什么“不胜情”。
(4分)(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5、“迟日江山丽”的“丽”字写出了春天怎样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6、诗的三、四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先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杨万里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7、本诗语言“常中见巧、平中见奇”。
试简要赏析“随”“着”两字的妙处。
8、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从全诗的角度简要赏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先成后面的题目。
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古诗表达技巧之描写(写景)手法1718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 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 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 象。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 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 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 去蕊花,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 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 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 的幸福欢乐。
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 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 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 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 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 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衬托出人物 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2、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指眼 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 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 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 某种思想感情。
虚实结合
实写: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虚写:
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 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幻想的神怪世界和梦境 2、设想的未来之境 3、回忆的过去情景 4、由此及彼的联想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中调动了哪些感觉?
七.全景与特写景: 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结合 (点面结合)
“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 “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诗人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 体物,还写周围的联系物、背景, 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 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 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 里长。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及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解析
请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参考: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 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 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 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 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 转溪桥忽见。
课堂演练:
漫成一绝(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请赏析第三、四两句。 参考: 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 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 (静)意境安宁祥 和。 第四句以动衬静,用动态的跳鱼衬托 静态的江月、凤灯、宿鹭。描绘了一种江 面上安谧平和的景象。
• 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 有动,而偏重于静景的描绘,鹊惊、蝉鸣, 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 融,而着重于动景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 一片,又闹又静,烘托出一片浓郁的“丰年” 喜庆气氛。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 句写动。全词挑选了明月、惊鹊、清风、鸣 蝉、稻花、蛙声、星斗、夜雨、茅店、溪桥 等典型的农村景物,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动静相映,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气氛恬静, 富有野趣、丰收在望,欢快活泼、优美动人 的江南乡村月夜图。
【鉴赏示例】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此诗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 此诗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 檐幢槛”,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起”、“垂杨舞”及杨叶上的雨 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 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抒发了作者愉悦欢欣的心情。
表达技巧之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象征-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
•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又 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 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里“僧敲月下门”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 曲同工之妙。
本诗歌写了竹怎样的精神?
本诗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 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张 九 龄 的 《 和 黄 门 卢 侍 御 咏 竹 》 诗 言 简 意 赅 地 赞 道 “ 高 节 人 相 重 , 虚 心 世 所 知 。 ” 苏 轼 的 《 於 潜 僧 绿 筠 轩 》 有 咏 竹 名 句 : “ 宁 可 食 无 肉 , 不 可 居 无 竹 ” 。
表达技巧之渲染、烘托
----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
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结构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诗人 在塑造形象、营造 意境、表达思想感 情时所采取的特殊 方式。
学习 目标
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诗歌鉴赏术语,通顺的语 言,规范答题。
面展现隐者的形象。 诗歌第三句描写了这位“隐者”与渔樵为伍;诗歌第四句描写
了这位“隐者”日暮归来,被雨淋湿了衣衫。 此二句正面形 象真切地表现了隐者的生活。 这首诗使用正侧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隐者形象。
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 杨亿
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 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
首联“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写放假碰上了元宵节,宴会持续 了很久,叙述元宵佳节,休假饮宴的背景,“欣”是“高兴”的意思,表达 了参加夜宴之前的愉快心情。
诗歌表达技巧之二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之二二.“五结合”(针对写景而言)1.远近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2.声色结合(视听结合)这里的“色”,包括景色,场面,色彩,明暗,光泽等。
3.动静结合(化静为动或以动衬静)4.虚实结合(化实为虚或虚实相生)(“虚”包括联想、想象、回忆、憧憬、梦境等思维活动)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5.五官感觉和视角变化相结合五官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视角包括平视、俯视和仰视。
三.情景关系1.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指诗人看见眼前景象就引起了他心中长期郁积的情感的一种抒情方式,见景生情,通常前句写景,后句生情。
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时是归年?”这两首诗都是诗人从眼前的景物来触动他们情感闸门的,景物只是诱因,情感才是诗人要表达的主体。
2.情景交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景,北雁南飞。
”作者由天、地、风等大自然的景色继而大雁,描写了一幅清秋之景。
作者通过对秋天时眼前的景色,结合“天、花、风、地、雁”的意象给予人一种凄清的感觉,体现出别离的情景。
这两句话给前面两句抹上了了浓厚的离别时依依不舍的色彩,使全文成了,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言情”的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2、对比
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生查子〃元夕 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 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 湿春衫袖。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 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 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
课内自练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6、色彩的渲染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此诗写景极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具体的赏析。
参考答案: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 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 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7、点面结合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课外练习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Ⅰ)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 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4、抑扬结合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 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 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用了何种艺术手法来描写少妇的什么情感?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 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 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 怨”的主题。
试简析词中刻画主人公形象的手法。
【答案】诗人通过描写主人公闲逗鸳鸯、揉搓杏
诗歌中的动静结合
• 以动衬静:
• 这种技巧是对景物作侧面描写, 属于反衬手法的一种。
• 诗中所描述的景、物有主次之分 ,是为了用“动”物来反衬出“ 静”景,从而达到强烈的艺术效 果。
试题重现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 、黄莺以人的情感,借景抒情,移情 于物,通过对柳条、藤蔓、黄莺的描 写,表现惜别之情,巧妙而含借代。“今夜麛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霜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中,将情感移于云鬟 、玉臂、深闺(三者都借代妻子)之上, 从而流露出相思之苦。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yù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有人评说“主客移位”是这首诗的构思 巧妙之处。
漫成一绝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以动衬静,用动态的跳鱼衬托静态的 江月、风灯、宿鹭,描绘了一种江面 上安谧平和的景象。动态景物与静态 景物之间有主次之分,“动”是为了 写“静”,烘托出“静”。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动静结合:
古诗常常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景手 法。这种描写方法,往往与衬托不 可截然分开。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 态与静态,往往是以静为主,用以 动衬王维静《(田包园括乐以(声其衬六寂))》的“花方落式家,童 未达扫到,意莺境啼和山形客象犹的眠和”谐,统以声一衬。静,
动静结合,表现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月中山色镜中看。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动静结合 课件23张
4.化动为静,化有声为无声。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 挂前川”,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将流 动的水比作挂在山间的巨大白练,突出了 瀑布的色泽和气势特点,生动形象。
8
典题例析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9Leabharlann 【参考译文】 你闲居在家时不用出门,睁开眼就能望见云 雾缭绕的山峰。落日西垂,鸟儿在晩霞中飞 去;人们离开之后,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 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没想到登上这 间茅檐的小台,同样可以欣赏到美景。好客 的主人啊,我会经常乘着月色登门造访;照应 门户的僮仆,也不要总把院门闩上。
10
【题目】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 【答案】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 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 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11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哪些”表 明表现手法不止一种。颔联“落日鸟边下, 秋原人外闲”为景物描写,可以从景物描写 的手法与情景关系上考虑:“落”“下”分 别形容“日”“鸟”,为动态描写;“秋原人 外闲”意指秋野空阔,是静景。这里运用了 动静结合的手法。同时,诗人寓情于景,以这 种闲适的景物来表现自己闲适的心境。
学习目标:
掌握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系统地掌握 动静结合的表达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动静结合就是在写景时对景物 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 衬,构成一种情趣。根据动静结合 的方式和艺术效果,把这种手法大 致分为以下几类:
4
1.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动景和静景皆为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二 者没有侧重。如《敕勒歌》中“天似穹 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是静景, 写出了天空的空阔、辽远,原野的碧绿、 无垠。“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动景。诗 人由静而动,变单调为多彩,使得草原的 勃勃生机呼之欲出。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诗词中运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主要有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远、近、高、低按顺序,绘声绘色、声色并茂。
通过听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渠道多角度描摹。
①、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诗文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再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赏析这首词动静结合的艺术特点。
• 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 重于静景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 四两句动静交融,而着重于动景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 片,又闹又静,烘托出一片浓郁的“丰年”喜庆气氛。 • 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全词挑选了明 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星斗、夜雨、茅店、 溪桥等典型的农村景物,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相映, 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气氛恬静,富有野趣、丰收在望,欢 快活泼、优美动人的江南乡村月夜图。
• 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 有动,而偏重于静景的描绘,鹊惊、蝉鸣, 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 融,而着重于动景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 一片,又闹又静,烘托出一片浓郁的“丰年” 喜庆气氛。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 句写动。全词挑选了明月、惊鹊、清风、鸣 蝉、稻花、蛙声、星斗、夜雨、茅店、溪桥 等典型的农村景物,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动静相映,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气氛恬静, 富有野趣、丰收在望,欢快活泼、优美动人 的江南乡村月夜图。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兰溪:今浙江兰溪市,在金华市东北,因境内有兰溪而得名。棹 歌:乐府瑟调曲有《棹歌行》,指渔民的船歌。“凉月”二句:意思 是如眉的新月挂在柳梢,越地山色倒映水中。 “兰溪”二句:“三 日”,农历三月初三,上巳日,和“凉月如眉”扣紧。春日鲤鱼溯水 上游产卵,因此在寂静的夜中能听到鱼儿上滩泼剌声。
请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参考: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 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 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 了兰溪山水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 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 转溪桥忽见。
高中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高中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动静结合这种手法,在古典诗歌创作和鉴赏中使用频率都非常高。
其内涵似乎已经很简单明了,根本不必浪费笔墨去深加探讨。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两句为什么不是动静结合的手法?”“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又远非三言两语所能说得清楚,所以我想有必要“小题大作”一下,对这一手法试着做些归纳总结。
动静结合是运用动静相衬的方式来描写景物,进而形成一种情趣或境界的艺术手法。
在写景诗中常用。
通常由动景和静景两部分组成。
这里,需要格外强调的是动景,它不仅指声响,还包括动作以及化静为动等现象。
如以下三例:①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移居东村作》王庭珪)②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幽居初夏》陆游)③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行》姚范)①中以鸟的鸣叫声反衬东村环境的幽静。
动景为声响,这是最常见的一种。
②中,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此地环境清幽。
湖水涨满,有时能看到鹭鸟悠然飞下;青草深处,到处回荡着蛙鸣。
这两句的动景除了蛙鸣外,还有鹭鸟时而飞下的动作,它们共同衬托出初夏时节居处环境的宁静清幽,意境和谐。
③中“绿”字本是形容词,在这里带了宾语“蘼芜”,化静为动,意为“使……变绿”,似乎将蘼芜由黄变绿的过程真切地呈现在了眼前,具有了动感,同时使无形的春风变得有形,是它的魔力给蘼芜涂上了绿色。
根据动静结合的方式和艺术效果,我们把这种手法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以动衬静,衬托出环境的静、寂、幽、深。
动景是陪衬,静景是重点,是基调。
如孙觌的《吴门道中》(其二):一点炊烟竹里村,人家深闭雨中门。
数声好鸟不知处,千丈藤罗古木昏。
这首诗着力呈现乡村恬静宁谧的风光。
黄昏细雨,宅门深闭,古木藤萝,翠绿幽深,村落掩映,炊烟袅袅,一派静谧的乡村烟雨图。
静,是基调,是诗人要着力表现的,而不知从何处传来的鸟鸣更加衬托出这一基调。
再如郑协的《溪桥晚兴》: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理论指导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一、常见描写手法:(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动静结合(3)虚实结合(4)明暗相衬(5)视听结合(6)点面结合(7)远近结合(8)声色结合(9)细节描写(10)渲染烘托(11)白描二、描写手法的具体含义(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
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2)、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诗人精心是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
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接受主题思想等的作用。
(3).动静结合客观事物有动有静,动和静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和转化。
静的境界是不容易表现的,古代诗人常常用恰当的动态来衬托渲染,把动和静对立统一的情态摄入诗歌,使得诗中的人、事、景的动与静有机地结合,构成或动中有静,或静中有动,或动静相称的和谐画面。
(4)、渲染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诗歌通过多角度用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5)、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6)、白描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7)、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8)、点面结合:“点”,指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景物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运用动静结合方法描写景物的诗句示例: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李白《望庐山瀑布》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些诗句通过动态和静态的相互映衬,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维的《山居秋暝》 李白《秋浦歌其一》 刘禹锡《途中早发》 王籍的《入若耶溪》
(三)明确作用
动静结合的作用:
1. 使得描写的对象动者更动,静者更静,一动一静,相映 成趣; 2. 使得描写的对象显得更加有声有色; 3. 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增强如亲历其境 的现场感; 4. 使形象鲜明可感,更真实地表现事物的特点; 5. 能更好地渲染环境气氛。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 动静结合
一、明确概念
(一)概念
动静结合:诗歌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就是对事物、
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别 有意味的情趣。有以静衬动的,有以动衬静的,也有动 静互相衬托的。
(二)认知动静
诗人将动与静巧妙地统一在诗歌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动静手法的一项是( B )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 首诗进行赏析。
三、学以致用
•
兰溪棹歌
•
戴叔伦
•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1分); 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静()。 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与 蓬勃生机(1分)和渔民欣快欢畅之情(1分)。
①点手法
答 ②析运用(结合诗句分析):分别具体表述诗中所
题
描绘的静景、动景。
步 ③明效果:在营造意境、突出主旨、表情达意方面 的作用。
骤 简言之:点手法+析运用+明效果
三、学以致用
•
兰溪棹歌
•
戴叔伦
•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1.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 2.棹(zh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上阕寓情于景,请从“动”与“静”的角度分 析景中包含了怎样的感情。(5分)
参考答案: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 上阕起首两句写微风使金兽炉中的一线香烟袅袅飘 动是动态描写;后两句写倚栏望远,皓月流辉,是静 态描写。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苦闷之情。
二、探究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 首诗进行赏析。 (5分)
参考答案:①本诗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②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 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之美(1分)。三、 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 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 一种动态之美(1分)。③本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 动态,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组成了一幅优美的雨后池 塘春景图(1分),表达了诗人悠闲怡然的心境(1分)。
四、内容小结
• 运用动静结合手法的答题步骤:
1、明手法。 2、理运用:分别具体表述诗中所描绘的静景、动景。 3、析效果:在营造意境、突出主旨、表情达意方面
的作用。
五、练习
秋蕊香
张耒(lěi)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栏倚遍黄昏后, 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 色年年如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