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及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中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诗歌鉴赏中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主要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4、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冲淡、飘逸、沉郁、豪放、婉约等。
语文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说理透彻、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委婉含蓄。
语文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点明中心、突出主题
语文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伏笔、做铺垫、承上启下、前后呼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高中语文_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精编版
起兴
托物引喻,
兴是先言他物以 引起所咏之辞。
婉转曲折, 明朗浅显, 耐人寻味, 有民歌风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
一柱思华年。(李商隐 此而思及“华年”,委婉含
《锦瑟》)
蓄,耐人寻味。
格。
名称
说明
作用
例句
赏析
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 写的内容作必要 的回答。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
使结构显得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
上片除了“念去去千里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 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情 实事,写词人和他心爱的人 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 凄楚,是实写;下片写对别 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 意描绘了词人孤独寂寞的 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 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名称
说明
作用
例句
赏析
用典
用事作典,“想当年,金戈
正面、 侧面描 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 正面的、直接的 描写是正面描 写;通过对描写 对象周围人物或 环境的描绘来表 现所要描写的对 象是侧面描写。
突出描写对 象,烘托环 境气氛,丰 富意境形 象。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 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 这首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 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 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 谁?(白居易《杨柳枝 树的娇美形态。 词》)
语言简练含
蓄。以简代 繁,以实代 虚,以奇代 凡,以事代
诗中用“绿”和“红”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 红瘦。(李清照《如梦
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 令》)
了诗人的伤感情怀。
情。
名称
说明
作用
例句
赏析
反问 叠字 记叙
用疑问的形式表 达确定的意思。
鉴赏诗歌的手法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分钓的析”诗写来:歌法表颈的不联达颈同自“联己垂,描纶热这写爱雨样了田结写渔园两在生乡个情活思具感,的体表情吹场趣木达景,风和,用传结与大雁构雁夜其安夜魂他排半。各方乘”联面风用直来典有抒归故什胸,“么臆表垂 达角使作读渴度【用望 来者答?能看更案(加收,6】分到写直情好出观) 感地消 了表息 作感达, 者受到即 虽:对 有作颈取 求者联的得 仕所功 之心写名 心志场的,。景渴但从是望高结。洁构作这耿安者两介排孤句情来高从怀看耿情没,介感有首情表改联怀达变、, 颔的联形,象表化达表了求达仕,的可心使。读尾者联更表加达接直收观恩地惠感一受定到要作符者合自的己心的志原。 则从容。结颈之构联致安。起排到:过舒渡缓的诗作用歌,全舒篇缓的全节篇奏的,节使奏,整使首整诗首歌诗有歌委有婉委从婉 容之致。
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 家的栋梁。
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 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逊之辞。 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 感。
分夕别久阳久满逗舟留楫在,这但野爱外微的寺波院清,。走出寺院,莲发花现界:夕佛阳寺已,诗经中照指着洛阳孤 山举(孤酒山林的月光上照,面解发衣生沙改变鸟,鸣指。时间推移,白过马去寺。很久)。向前望, 数夜千里来之莲中花,界没,有梦蒲里草金和稗陵草城,。夕阳照在舟楫上,只见水面清澈, 微上叹波 水荡 鸟息漾鸣此。叫离举。别酒今,道夜悠别 我悠, 在江树 洛林 阳海之 ,行上 梦。月 中亮 和已你经在升金起陵。城解相衣见入。睡想,起沙此滩次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虚实结合 对比、照应、衬托、
表现手法 渲染、双关、铺垫、抑扬、联想、
写
想象、象征、渲染(烘托)、铺垫、
作
过渡、伏笔、照应、抑扬
技 巧
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设问、反问
篇章结构 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照应、悬 念、铺垫、卒章显志等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类题的答题要领:
1.题目类型: 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古代诗歌鉴赏
修辞 定 义
例句 作用
先提出问题,
问题引入,
丞相祠堂何 带动全篇,
设问
接着自己把看 法说出。
胜火, 春来江水绿 如蓝
言简练,整 齐对称;从 内容看,意 义集中含蓄。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 写叫拟人,把人 当作物来描写叫 拟物。
有情芍药 含春泪, 无力蔷薇 卧晓枝。
形象生动 化静为动 表意丰富
古代诗歌鉴赏
是把两种对立 的事物或者同 一事物的两个 对立方面放在
朱门酒肉臭,组感织受更更突深出切 路有冻死骨 区别更鲜明
比喻的作用之四: 化深奥为浅显
古代诗歌鉴赏
比喻类题的答题思路:
1、找到相关语句, 明确修辞手法:比喻。
2、明确本体和喻体,概括出通过喻体所 表现出来的本体的特点。 3、概括表达效果 (意境、情感等)。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I)
记叙、议论、说明
表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全(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全)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1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⑴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B.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1、比喻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
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一、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鉴赏及答题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2013.9.11诗歌鉴赏手法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论诗 (清代)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直抒胸臆
•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2.托物言志 3.借事抒情 4.借古讽今
• 1.借景抒情: 情在景之先。是将已有的情附着在景物 上借以抒发。这里的景物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 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 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 诗人处于相对客观、超然的地位,读者只有品味、 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 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 一.答案: • 13、3分(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 情。(2分) 3分(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 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 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二、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 精神?(2分) ▲ 2..“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 名句的原因。(3分) ▲
• 诗歌中的实: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 象、实事、实境。
例如: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zhú],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 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3分)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诗歌鉴赏--动静、虚实结合
1、结合诗句分析,具体指出诗中所描绘的实与虚的景象。2’ 2、简要指出实景与虚景联系起来营造了意境 1’ 术语: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虚写实、化虚为实 3、简要点出对于表现诗人情感或主旨,有何作用。 1’ 术语:富有意趣,内涵丰富,拓展想象空间
请从虚实角度对本词略作赏析(4分)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 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 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正侧结合 3、烘托映衬
试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本诗的三、四句。(4分)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步骤1 ———— 此二句,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 结合诗句分析,具体表述诗中所描绘的动态景象。1’ 步骤2————
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结合诗句分析,具体表述诗中所描绘的静态景象。 1’ 步骤3————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 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简要指出动景与静景是如何联系起来营造意境的 步骤4———— 1’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 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 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营造出生动真切的意境。
典例解析
例1: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赏析(4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梳理:雨后的池塘水面平静,雨水洗涤过的池面像经人轻磨拂拭的明镜映照着
门柱,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欣喜中乘风起舞。舞动时抖 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 1、雨后池塘的水面平静,明镜一样照在檐楹,忽然东风吹动柳舞,非常自然地 动静结合。 2、前两句写水面平,如明镜一般是静,后两句写东风吹杨舞,荷心万点是动。 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写出了雨后池上的美。
诗歌表达技巧之二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之二二.“五结合”(针对写景而言)1.远近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2.声色结合(视听结合)这里的“色”,包括景色,场面,色彩,明暗,光泽等。
3.动静结合(化静为动或以动衬静)4.虚实结合(化实为虚或虚实相生)(“虚”包括联想、想象、回忆、憧憬、梦境等思维活动)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5.五官感觉和视角变化相结合五官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视角包括平视、俯视和仰视。
三.情景关系1.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指诗人看见眼前景象就引起了他心中长期郁积的情感的一种抒情方式,见景生情,通常前句写景,后句生情。
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时是归年?”这两首诗都是诗人从眼前的景物来触动他们情感闸门的,景物只是诱因,情感才是诗人要表达的主体。
2.情景交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景,北雁南飞。
”作者由天、地、风等大自然的景色继而大雁,描写了一幅清秋之景。
作者通过对秋天时眼前的景色,结合“天、花、风、地、雁”的意象给予人一种凄清的感觉,体现出别离的情景。
这两句话给前面两句抹上了了浓厚的离别时依依不舍的色彩,使全文成了,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言情”的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鉴赏诗歌的结构技巧
答
案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即以景结情。
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 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照”“秋 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Βιβλιοθήκη 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 怅之情。
结构手法——(四)以景结情
• 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 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 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 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结构手法——(二)以景结情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 答问题。
①该词采用了对比、重章叠唱的手法。 ②本词以“愁”为线索,贯穿全篇。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 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却报国无门的“哀愁”。“少年” 与“而今”对比,以昔衬今。 ③上下两片采用重章叠唱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 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渲染了作者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 痛苦,含蓄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和愤懑。
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此词作于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上饶带湖时期。在此居住期 间,常到博山游览。简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结构手法——(三)以小见大
• 在表现重大的题材时,诗人避开大事件的铺排与大内容的 叙述,而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的描述。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诗歌结构手法
1.衬托2.虚实结合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析】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例2:李白《蜀道难》:【析】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例3:李商隐《锦瑟》:【析】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3.白描例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组合,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修饰点缀。
即所谓白描手法。
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例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析】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4.对比5.细节描写例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析】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2: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行宫》)【析】此诗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
诗云《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
”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
诗歌的十大表达技巧
十五夜望月
王 建(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请对这首诗的主要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 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 “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 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 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 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 这一诗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 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主要用什么表现手法的?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 末句写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前三 句的“静”对比鲜明。这里是以动衬静。
技巧二: 以动衬静
品味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 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 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 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 包含着辩证法。
技巧一: 借景抒情
小结
技巧一: 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 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 的感情。
诗歌表达技巧色彩与角度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 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 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简要评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贾生 唐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②。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③。 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 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 郁不得志。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 被贬之臣。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 宣室。才调:才华气格。 ③可怜:可惜,可叹。苍 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 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 9.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 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
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 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 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 生中的诗意美。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 【唐】杜甫
江城子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问:简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解析】虚实结合。 苏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 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虚实结合,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 之苦。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 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 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 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 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 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写:
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
虚写:
遥远的潇湘凄清的猿啼
效果:
烘托氛围
表达情感
参考答案:
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
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愁苦的情景,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依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4.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有人说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何处?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5.赏析第二联。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有人评论此诗“运笔如神”,试选择一句进行赏析。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就本诗的表现手法进行简要赏析。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8.试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方法。
针对性训练: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上看山·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江上看山·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惟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虚景与实景的关系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二者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中心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及动静结合
一、虚实结合
何为诗歌中的“实”与“虚”?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
“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2、二者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突出中心
虚实结合: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虚实结合可以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
二、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江西高考)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虚写当年杨贵妃缢死马嵬的悲剧,交待驰驿传送荔枝的劳民之举。
虚实对比,含蓄点出统治者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历史教训。
总结:要分清诗歌中的虚和实,注意规范答题。
诗歌鉴赏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中的动静结合手法例说:下面是2005年全国卷Ⅲ的诗歌鉴赏题及答案:《雨后池上》刘攽bā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参考答案: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本题涉及的是古典诗歌常见表现手法中的动静手法。由于山川景物有动态有静态,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的形态、神态和音响;静态是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动态和静态包含了景物存在的全部态势和主要特征,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却容易使文章呆滞,写动态,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又可能失去稳定,因而,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往把静态与动态的景物描写构想在同一个意境中,构成一种情趣,使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形成“应物象形”、“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因此,动静手法指的就是在一首诗中既写动态,又写静态。从考察角度看,常见如下几种:
浪淘沙
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注释】(1)开元;天宝,说天宝只是为了音律上的考虑。(2)驿使;送荔枝的驿站官差。
请从虚实角度分析下片最后三句。
实写眼前所见的这是苏氏兄弟在游三峡时写的同题诗,都是写江上看山,但描写的方法不同,说说其不同点。
一鹭图·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2.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中的第一句作简要赏析。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3.本诗前两句与后两句均为写景,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点?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国家南北分离。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人民不能自由来往,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分离的痛苦与无奈以及对国家统一强烈渴望。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9.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就其中一点作简要分析。
答案:(三) 1.苏轼诗着重动态描写,以动衬动,以动写静,节奏急促、迅捷。苏辙诗着重静态描写;层层铺垫,注重色彩;节奏舒缓从容。2.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3.前两句着重整体描画,写静景;后两句着重个体(雨、鱼),写动态。4.既写出了山的动态,又写出了山色变化,更表现了云、山的浑然一体。5.“万壑有声含晚籁”,实质指万壑涵盖所有的声音,突出了晚籁之静;“数峰无语立斜阳”,数峰本无语,这里经过强调,反而暗示数峰欲言又止,同样写出了一个静字,实为以动写静的典范。6.李白以“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一个“开”字,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写静,静中有动,“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动中有静,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全诗动静相衬,有力量的对抗,有宁静与和谐,运笔如神。7.这首诗通过描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用“时”来修饰“鸣”,写鸟鸣的时起时落,时有时无,从听觉上写出了动与静的变化,使动与静和谐地融为一体,营造出春天的山谷中的一派生机,而这些动景更衬托出一片静谧的意境,以动衬静,韵味无穷。8.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人语响——空山)的方法外,还用了以动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9.答案一:这首词运用了“起兴”手法,先写杜鹃的鸣叫,从而引出羁旅之人的愁思和感慨。答案二:这首词运用了衬托(或反衬)的表现手法,以夜阑人静,林莺巢燕无声,衬托杜鹃的啼鸣,突出了由杜鹃鸣叫传递出来的悲凉。答案三:这首词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春夜风雨淋漓,人静灯暗,莺燕无声,唯有杜鹃悲鸣的自然之景触发身世苍茫、半生飘零的羁旅之人悲凉、寂寞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