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观后感_小学作文
沂蒙红色故事读后感600字左右
![沂蒙红色故事读后感6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5ff0f63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e.png)
沂蒙红色故事读后感600字左右篇一:《读沂蒙红色故事有感》在我读沂蒙红色故事之前,我就听爷爷说过沂蒙那片土地很不一般。
等我真的翻开这些故事,哎呀,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充满热血与感动的大门。
沂蒙的故事里有好多勇敢的人。
就说那些沂蒙红嫂吧。
其中有一位叫明德英的红嫂,她可是特别了不起。
当时有个小战士受了重伤,生命垂危。
她呢,毫不犹豫地解开自己的衣衫,用乳汁去救那个战士。
这在咱们平常人的想法里,多难为情呀,可是在那种紧急时刻,明德英就像一位天使,她只想着怎么救下这个战士的命,根本顾不上那些世俗的眼光。
我就想啊,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呀。
如果是我,我能做到吗?我可能会害怕,会犹豫,可明德英就这么做了,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给那个小战士带来了生的希望。
还有六姐妹的故事呢。
这六位姐妹,她们在战争年代,家里的男人们都去打仗了,她们就承担起了家里和村子里的很多事情。
她们帮着部队摊煎饼、做军鞋,忙得不可开交。
想象一下,那一双双军鞋,都是她们一针一线地缝出来的,每一针都带着她们对战士们的关心和支持。
就好比战士们在前方打仗,六姐妹就在后方默默地为他们打造最坚实的后盾。
我仿佛能看到六姐妹坐在昏暗的灯光下,手里拿着针线,眼睛紧紧地盯着手中的鞋,嘴里还念叨着:“战士们穿着这鞋,可得跑快些,多打胜仗呢。
”这些沂蒙的乡亲们,对解放军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解放军呢,也把沂蒙当成自己的家。
他们相互依靠,相互帮助。
我在想,这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解放军为了保护沂蒙的乡亲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毫不退缩。
而乡亲们呢,为了解放军能有更好的条件去战斗,把自己能拿出来的都拿出来了。
这难道不就是鱼和水的关系吗?解放军就像鱼,沂蒙的乡亲们就像水,鱼离不开水,水也离不开鱼。
读着这些故事,我心里充满了敬佩。
我敬佩那些勇敢的战士们,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毫不畏惧。
我也敬佩那些沂蒙的乡亲们,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不愁吃不愁穿,还有漂亮的房子住,能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电视连续剧《沂蒙》的观后感
![电视连续剧《沂蒙》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d88eae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d.png)
电视连续剧《沂蒙》的观后感最近刚刚看完了电视连续剧《沂蒙》,这部剧以山东省临沂市的杂石山为背景,记录了沂蒙山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军队激烈斗争的历程,并描绘了普通百姓为生存、尊严而不懈抗争的故事。
下面进行个人的观后感。
第一部分:简明概括这部连续剧从1946年一个关于杨家岭的故事中展开,内容主要围绕杨家岭这个小村庄的居民来展开。
于承惠和黄琼曲作为党员,带领村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抗日斗争。
后来在国共内战中,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够投入到人民军队的战斗之中。
在战争中,军民团结、爱国奋斗的精神贯穿始终,而且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总能够依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取得胜利。
对于杨家岭的村民而言,战争是一场灾难,但是在痛苦和牺牲中,他们闯出一条革命、历史和人性的道路。
最终,70年的时间过去了,故事的主人公们都已经离开了人世,唯一留下的是他们的革命传统,和一段不可逝去的历史。
第二部分:电视连续剧《沂蒙》的理解、感受和评价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被这个系列剧中所展现出的那种深深的感情和无尽的磨难所动容。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应该是具有鲜明性格和魅力的,而这部连续剧中,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鲜明性格和魅力,他们带给我们强烈的感情冲击力、道德价值感、也带给我们关于人性和生命的思考。
对于那些在战争期间奋斗的人来说,他们是面临巨大挑战的,但是他们从没有放弃,这就展示了他们的信念。
从这部作品里可以看到,一个人的信仰可以支持他不屈不挠、奋战到底。
即使临死前,他们也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因为那是他们内心深处的信仰。
那种无所畏惧的力量和崇高的信念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在这部连续剧中,还展现了一种宝贵的品质:自我牺牲。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总是为了集体的利益而作战,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即使在极端困难的时刻,他们还会毫不犹豫地为了同伴牺牲生命。
电视剧中这个情节的表现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表现出了革命者必备的坚韧和毅力。
第三部分:引用台词、画面和音乐等元素这部连续剧中的画面和音乐都让人感受到它的力量和美感。
《沂蒙》观后感
![《沂蒙》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c79dc1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b.png)
《沂蒙》观后感《沂蒙》观后感《沂蒙》观后感1演一个不一样的土匪其中山东籍演员韩志的表演在一群“红花”中尤为抢眼,他饰演的“混世魔王”刘黑七得到了导演管虎的好评,韩志说:当时没想到管导能选上我,我查过刘黑七的有关史料,他是一个恶霸,势力遍及山东、山西、河北等地,自称“司令”,当地谁家小孩不听话,大人就会拿‘刘黑七来抓你’这样的话吓唬孩子,我觉得我长得还不够凶悍,有些稚嫩,而管导看着我说,我有一种内秀,几分钟内就定下我了,管导给了我两个要求,第一希望我能够演出一个不一样的土匪来。
第二让我晒黑。
接下来的日子韩志就在烈日下狂晒,甚至想过去烤黑,更让他苦恼的是什么是“不一样的土匪”?后来他几乎翻阅了有关刘黑七的所有史料,刘黑七虽然很恶,见谁抢谁,但他又特别孝顺,而且亲眼目睹日本人狂杀中国老百姓后狂吼:娘的!老子改抗日了!韩志说我和这个人物越走越近,刘黑七几乎快成了我偶像了。
怀着对刘黑七此人的敬仰,韩志用土、狠、孝、义四字定义刘黑七这个角色。
设计吃大葱自找苦吃为了让人物鲜活,体现出刘黑七土生的山东汉子,韩志给刘黑七设计了一口气吃一根大葱的习惯动作,这样还能表现他粗野豪爽的一面,而让土匪不喝酒改成喝茶,则体现他粗中有细的一面。
这些想法都得到了导演的赞许。
韩志回忆说,当时现场表演时可能是道具买的大葱实在太辣,他一口气一根葱后,半天说不出一句词儿,呛得两眼热泪盈眶,连话都说不出来,只能朝镜头摆手,引得全场大笑。
后来找来山东大花生就着吃稍微缓解了辣味。
韩志说,演完刘黑七后的一个星期吃任何东西都没味,口腔一直麻着没知觉,食物对他来讲只为填饱。
普通话版的《沂蒙》没味了导演管虎为《沂蒙》定位为记录片式的抗战戏,他坚决的一反常规,所有演员选择山东的,全部说山东话,甚至是沂蒙话。
而身为青岛人的韩志为了说好鲁西南的山东话,拍摄期间亲自将临沂籍的司机师傅请到房间聊天,把台词一句句录下来,再一句句模仿,然后变成人物式的语言风格。
不过,令韩志感到可惜的是,观众不能在首播时收看到方言版本的《沂蒙》了。
《沂蒙》观后感_五年级作文
![《沂蒙》观后感_五年级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680c7ff8762caaedd33d487.png)
《沂蒙》观后感
什么地方山清水秀?什么地方鸟语花香?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一部关于战斗的电视剧—《沂蒙》,让我们感知以前的战斗故事。
“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这一句歌词唱出了沂蒙山的山和水,唱出了人们的心声,沂蒙山上好风光啊,沂蒙人民更是伟大,从《沂蒙》中我们一起体会。
《沂蒙》演的是抗日救国的故事,父老乡亲们个个英勇善战,击溃日军。
有一名叫于宝珍的好公民,她为了救共产党的孩子,竟然把自己的孙女宁宁送给了山寨。
山寨说:“你怎么不把共产党的孩子交给我呢?”于宝珍说:“孩子的父母是打日本鬼子牺牲的,我们不能看见共产党的孩子受苦啊!我们只好把我的孙女交给你了,如果把共产党的孩子交给你,我怎么对得起孩子死去的父母呀!”这种无私的大爱深深触动了我,我不禁感动得流下了泪水,而在那个纷争的时代“于宝珍”又何止一位!
那时的生活很艰苦,没有铅笔,没有黑板,他们只能用简单的木板教父老乡亲们写字,学的第一个字就是“人”老师说“:人要学会做人,人也要帮助人,人长大以后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我们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多彩的粉笔。
而这些,是用战士与人民的鲜血换来的,多么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沂蒙山观后感500字
![沂蒙山观后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21ade4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6.png)
《沂蒙山观后感》小朋友们,我最近看了一部特别棒的东西,叫《沂蒙山》,心里有好多好多的感受,想跟你们说一说。
在《沂蒙山》里呀,我看到了好多勇敢又善良的人。
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乡,为了让大家能过上好日子,一点儿都不怕困难,也不怕坏人。
有个叔叔,他为了把敌人引开,让大家能安全地躲起来,自己一个人跑出去,跑得可快了,敌人在后面怎么追都追不上。
最后,他把敌人带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自己却被敌人抓住了。
还有个阿姨,她家里本来就没多少吃的,可是看到有受伤的战士,还是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粮食拿出来给战士吃,自己却饿着肚子。
小朋友们,他们是不是很了不起呀?我觉得他们特别勇敢,特别善良。
看完《沂蒙山》,我就在想,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勇敢,一样善良。
要是我的小伙伴遇到了困难,我也要去帮助他们。
小朋友们,你们说好不好?《沂蒙山观后感》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聊聊《沂蒙山》。
在《沂蒙山》里,有好多让我感动的画面。
比如说,有一群小朋友,他们虽然年纪小,但是也想为保护家乡出一份力。
他们就帮着大人们送消息,一点儿都不害怕。
还有一个爷爷,他的腿受伤了,走路都不方便,可是看到有人需要帮忙,还是一瘸一拐地去帮忙。
我看到这些,心里暖暖的。
我觉得他们都是大英雄。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有的同学摔倒了,其他同学会马上跑过去扶起来,这也是一种小小的勇敢和善良。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做这样勇敢善良的人哟。
《沂蒙山观后感》小朋友们,今天再来说说《沂蒙山》。
《沂蒙山》里的那些人真的太厉害了!有个姐姐,为了保护重要的文件不被敌人抢走,把文件藏在自己的衣服里,不管敌人怎么吓唬她,她都紧紧地护着,一点儿都不松手。
还有好多好多的战士,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一点儿都不退缩。
哪怕受伤了,也咬着牙坚持。
我看完以后,觉得自己也要变得很坚强。
比如说,做作业的时候遇到难题,不能轻易放弃,要像那些战士一样勇敢地去面对。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向《沂蒙山》里的英雄们学习,好不好?。
电视剧《沂蒙》观后感
![电视剧《沂蒙》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0e1ab971711cc7930b716e0.png)
电视剧《沂蒙》观后感[电视剧《沂蒙》观后感]看电视剧《沂蒙》我的泪水是从眼窝里喷?来的,自觉的想起了七十年代电影《红嫂》中的?曲《沂蒙颂》,部队开饭时每天必唱这首歌,那歌词中的每句词,深深打动战士,鼓舞战士苦练杀敌本领,可以说这首歌教育了一代人,也使我从一个农村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而且我一生爱吃的两种食品,与山东老乡拥军有关,嚼着脆香的花生,仿佛看到新四军、八路军?发前,老乡守候在村囗端着鸡蛋、花生、苹果,一个劲儿往战士进囗袋里塞慰问品,吃着青红色的枣子,就象坐在大娘屋前的枣树下和老乡拉家常那么亲切,电视剧《沂蒙》观后感。
一幕幕军民鱼水情的故事,通过莹屏展现在现代人的眼前,主旋律弘扬了苏区人民把最后一块布送到前线做军装,最后一把米送到前线当军粮,最后一个娃送到前线?打仗,老百姓用朴实的语言,用无声的行动一个晚上烙上五千斤煎饼,累得于宝珍直不起腰,部队要开赴战场,桥断了,马牧池村的妇女,用她们柔弱的肩膀,扛起了胜利的希望,一脚踏在门板上,重心落在站在齐腰深冰冷河水中妇女的肩上,她们咬着牙,牙齿咬破了嘴唇,凛冽的风皲裂了久经风霜的脸,寒冷么,一团团从心窝里吐?的热气,是那么执着,躲在山洞中缺水缺粮的伤员,?根不知山下有鬼子在?剿,他嘶喊着生命之水,心甜含羞的掀起衣襟,把鲜红的奶头塞进战士的嘴里,有人说乳汁是女人的血交融的,是吗?战争年代,军队和老百姓是鱼和水的关系,难以舍割,一位大首长把自己保命的盘尼西宁匀给病重的岁岁,为了那句承诺,祖孙三代辗转数百里把钟慧临刑前的封亲手送到王晨光的手中,李月的行为在婆婆不知情的情况下屡遭辱骂,李阳为了兑现生离死别的约定,从荣军医院接回伤残的孟奎,电视剧中《沂蒙》,体现?山东人的大?,只要你打鬼子家仇放到一边,要说冲突处理最好的是李继周与李忠厚一家的矛盾,这样的镜头和情节,难道不让你动容吗?我为编剧的大手笔叫好,我为导演细腻的手法而折服,电视剧主题明确,通篇用十分浓烈的笔墨重彩了沂蒙山区老百姓拥军支前的热情,就在即将看到全国胜利,曙光就在前头的老落后李忠厚,推着独轮车一直推到了长江边,他多想看看南下的儿子继成一眼啊!沂蒙山的老乡啊你付?的太多太多,善良的老区人民不是为了感恩和回报,观后感《电视剧《沂蒙》观后感》。
沂蒙红色故事读后感600字左右
![沂蒙红色故事读后感6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e52ef48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d.png)
在沂蒙这片土地上,每一个故事都让我热泪盈眶。那些普普通通的百姓,他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本领,却有着一颗无比坚定的心。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享受着幸福的生活。可是,我们怎能忘记那段历史?怎能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而付出生命的英雄们?
我们要把沂蒙精神永远铭记在心,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去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沂蒙的红色故事,是我心中永远的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示例文章篇四:
《沂蒙红色故事读后感》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璀璨的星星,而沂蒙的红色故事,就像是其中一颗特别耀眼的星,照亮了我小小的心灵。
当我翻开那记载着沂蒙红色故事的书籍,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热血与深情的世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沂蒙地区的人们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勇气和坚韧。
沂蒙红色故事读后感600字左右
示例文章篇一:
《沂蒙红色故事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好多沂蒙红色故事,心里头就像被点着了一把火,热乎得很!
那些故事里的人啊,一个个都那么勇敢,那么坚强。就说红嫂明德英吧,她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受伤的战士,这是多么伟大的举动啊!我就在想,换成是我,能有那样的勇气和爱心吗?
还有“沂蒙六姐妹”,她们为了支援前线,日夜不停地做军鞋、摊煎饼、送弹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却一点都不抱怨。我忍不住问自己:“我能像她们那么吃苦耐劳吗?”
那些沂蒙的老百姓,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战士们做鞋、送粮,哪怕自己饿着、累着,也毫无怨言。这难道不是最真挚的爱吗?这就好比我们的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能过上好生活,拼命地工作,默默地付出。
《沂蒙》读后感
![《沂蒙》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221462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0a.png)
《沂蒙》读后感朋友!今天我就来跟你唠唠我读了《沂蒙》那本书后的感受。
哇,不得不说,我第一次拿起这本书的时候,还真没想到会被它深深吸引,那感觉就像是发现了一个藏在山里的宝藏。
我记得那是一个慵懒的午后,我捧着这本《沂蒙》,本想随便翻两页瞅瞅。
结果没想到,一翻开就像掉进了一个故事的海洋。
书里的那些人物和故事就像活过来一样,在我脑海里飘来荡去。
里面有一个主角儿叫老铁,那可真是个牛人。
据说他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关键时刻比谁都靠得住,简直是个在平凡中见伟大的典范。
我就在想,当年那种艰难的岁月,他那份坚定和执着可不容易啊。
我一个普通人,一时之间还真有点儿敬佩得不行。
《沂蒙》这本书吧,不光是讲述个人的故事,那大背景也够震撼。
你想啊,那是个多么艰苦的年代,可书里的每一个人物都那么生动,每一段历史都那么真实。
你看着那些为了理想而拼搏的人们,就仿佛能感受到他们那份火热与激情。
我都忍不住想问自己,换作我能做到这种程度吗?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沂蒙》里的那些先辈能穿越到现代来,他们会怎么看待我们这个时代呢?我觉得他们肯定会感慨“哎呀,现在的人是太幸福啦!”哈哈,我那点小烦恼跟他们比起来,根本算不得啥。
还有就是,看完书后我对沂蒙山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
老听人家说沂蒙山风景如画,等哪天我一定得去看看。
想象着自己站在那辽阔的山顶,沐浴着阳光,山风轻轻拂过,那感觉可不得了。
读完《沂蒙》,我觉着这不光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长辈为你娓娓道来的家族故事。
我好像有时候都能闻到那阵阵浓郁的生活气息,仿佛自己也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
这篇读后感也是我胡乱唠叨的一阵,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点阅读的乐趣。
要是你也有机会读到《沂蒙》,也来跟我唠唠你自己的感受呗。
我可是一直翘首期盼一场大聊呢!。
急:《沂蒙》观后感
![急:《沂蒙》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6984ad2aaea998fcd220e31.png)
急:《沂蒙》观后感这几天一直在观看大型电视剧《沂蒙》,这部剧真的很好,再现了革命老区沂蒙人民真实的抗日生活,沂蒙人民在过去的保家为国的战争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真实,感人,于宝珍~~一个普通的母亲,表现出的淳朴,善良,坚强,大义,舍得和包容让人感动,为了支援前线,自己可以不吃不喝,为了八路军的孩子,她们可以舍弃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亲人牺牲了,他们收起悲伤,支援前线,尤其是沂蒙的妇女们,为了革命和解放默默的奉献着她们的青春和家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不屈的脊梁,沂蒙人民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当永远的记住他(她)们。
《沂蒙》电视剧,讲述的是我们上辈人和大上辈人真实发生的故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巨大的奉献,其中的每一个故事主人公都有原型。
只是,多少年过去了,沂蒙人依然是默默奉献,那段历史,也就被掩埋了。
剧中的马牧池就是沂南县的一个乡的名字。
作为沂蒙人,我是眼含热泪看完《沂蒙》的。
曾经发生在沂蒙这片热土上耳熟能详的老辈人亲身经历的故事,熟悉的场景,熟悉的话语,一下子聚焦了我和电视剧的距离。
除了亲切感,更感到出了一口气,出了扬眉吐气的一口气。
忍辱负重,在战争年代做出巨大牺牲和巨大奉献的沂蒙山人终于得到了一个言说历史,言说自己的机会。
被逐渐淡忘的那段历史终于从历史纵深处走入走入前台,那种心灵的震撼,是无以言表的。
《沂蒙》堪称一部沂蒙山女人的史诗。
它还原了一段历史,一段历史中的真实。
孙犁在他的小说中,曾展示了一群勤劳纯朴、内秀委婉、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体现着特定时代的人性之善和人情之美。
我们沂蒙山女人,与她们相比,作出的牺牲和奉献,不能说超过她们,但至少也不会逊色于她们。
可多少年过去了,沂蒙山女人在特殊年代的所作所为,除了在沂蒙山区的历史中提到外,几乎不为外界的人知晓。
近10年来,高军在小小说中塑造了一些战争年代沂蒙山女人的形象,不过,那也只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没有形成群的气候。
《沂蒙》观后感
![《沂蒙》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158219731b765ce0408143d.png)
《沂蒙》观后感《沂蒙》主旋律是抗战戏,色调土灰土灰的,主角看不出是演员还是一群真实的沂蒙人,身上的尘土好像要从电视机里扑出来,质朴的声音好像是当年的当地人发出来走出电视机的。
每个人都太生动了,每个小故事都太感人了,给人一种心灵的洗涤与全身的冲击。
我甚至都喜欢,沂蒙一个个飞扬的人儿。
《沂蒙》是不是管虎从解构灰暗到构建完美的最好见证,我想:就是!我呢,也就是好喜欢管虎的《沂蒙》。
《沂蒙》让人看到了真正的“军民鱼水情”,八路军的孩子就是老百姓自己的骨肉,即使再艰难,也“不能亏着八路军的孩子”。
于宝珍接受新任务,带着两个八路军的孩子回到家。
因为心甜有奶,便将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孩黎明交给心甜照顾。
抗战时期条件非常辛苦,哪能有这幺多奶水?以至于自己的亲骨肉牛牛饿的嗷嗷哭,不管牛牛怎幺哭,心甜心疼地一边流着泪,一边也要先喂饱黎明,多幺崇高高的母爱,多幺无私的付出,看到这个场景,让人心酸。
更令观众感动的是心爱,一个没有生育过的女人,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
在沂生得了重病后,心爱抱着沂生跑了7、8公里的路才找到卫生院,在无法确诊破伤风还是败血病的情况下,医生都手足无措,而沂生的亲生父母接到命令又不得不扔下孩子回到部队,出于一种女人所独具的“母爱”天性,心爱不顾一切,发了疯似的抱着孩子回到了自己的老屋,守着,唤着,不怕被传染的给孩子喂药。
终于,沂生的病好了,虚弱的沂生开口叫了一声“娘”,万般的艰辛与折磨此刻具有了意义与价值,母性的光辉在心爱身上闪烁。
可以说,平日我看电视一般一夜要跳跃地看三个以上频道,不会紧盯一个台,因为我知道下一个结局,下一个人物,也没有那幺个电视值得我坚持的理由。
可,《沂蒙》是一个例外,真是一个例外,我自己都始料不及。
那些残酷的镜头是我害怕的,那些涂得黑炭一样的脸蛋并不好看,但正是那一幕幕真实的残忍,让我更增添了对日本鬼子的仇恨(我一直最不肯原谅地讨厌日本),我把拳头握成地球看电视;而正是那不加粉饰的沂蒙人的灰头灰脑,让我感受了素朴醇厚的美与博大。
《沂蒙的故事》的读后感想
![《沂蒙的故事》的读后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ac53038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7.png)
《沂蒙的故事》的读后感想
唉呀呀,我读了《沂蒙的故事》之后,心里特别激动呢!故事里面讲了好多好多沂蒙山的奶奶们,她们可真厉害,真是了不起的英雄!她们为了保护家园,冒着危险,帮忙藏东西,做饭,甚至还照顾伤员,真是又勇敢又聪明!我读了后,心里咚咚跳,好像我也变成了一个小小的英雄呢。
书里有一段说到奶奶们在山里藏粮食,还要小心敌人来抓她们的故事。
奶奶们不怕,捏着嗓子小声说话,手脚麻利地把粮食藏起来。
唉呀,那样的故事让我心里“扑通扑通”地跳,好像我也在和奶奶们一起跑呀,藏东西呀,好刺激呢!我觉得,奶奶们真的好勇敢,给我好多勇气呢。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也要像沂蒙山的奶奶们一样,勇敢、聪明,做个有用的人!嘿嘿,我也要努力,长大了做个大大的英雄!
—— 1 —1 —。
读《沂蒙》有感.Doc1
![读《沂蒙》有感.Doc1](https://img.taocdn.com/s3/m/fde8573b2af90242a895e5f8.png)
缅怀先烈读《沂蒙》史书有感“4月4日”,今年的清明节,作为一名沂蒙人,我怀着激动的情怀读了《沂蒙》这本书。
沂蒙,是一片神圣的土地,也是一片红色的沃土。
历史属于过去,却可以昭示未来。
《沂蒙》这本书讲述了党中央根据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革命斗争的新形势,先后派遣徐向前、罗荣桓率八路军115师深入山东,开辟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
自1937年至1945年,沂蒙党政军民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斗争,付出了巨大代价。
书中介绍著名的白彦战役,发生在1940年年初,八路军115师向天宝山区发展,在连续十四个昼夜的三次激烈争夺战中,我军共打死打伤日伪军八百多人,缴获长短枪三百五十余枝及大批弹药和军用品。
白彦战役的胜利,大灭了敌人威风,鼓舞了我军民的士气,为鲁南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扩大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本书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讲述发生在1941年12月莒南县的渊子崖保卫战,在年轻的村长带领下,英勇的村民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铁叉和铡刀,与1000多名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了整整一天的殊死搏斗,以牺牲147人的代价,歼敌121名。
这是抗日战争史上,中国农民自发组织的一次激烈悲壮的浴血保卫战。
渊子崖民众英勇抗敌,保卫家园的事迹,在沂蒙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后的今天,我们尤须铭记历史,长忆国家之殇,深思抗战精神,夯实那段烽火硝烟的历史记忆。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
作为身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
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周鲁端)。
沂蒙观后感(新)
![沂蒙观后感(新)](https://img.taocdn.com/s3/m/b62da82ea5e9856a56126019.png)
《沂蒙》观后感
我们全家看了电视剧《沂蒙》,爸爸不止一次地对我说,《沂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那个时候日本鬼子占领了我们中国,人们吃不饱、穿不暖而且住的也很差,日本鬼子常常来扫荡、抢粮食,老百姓生活非常困苦,但是为了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勤劳勇敢的沂蒙人民全力支援咱们八路军打日本鬼子。
看这部电视剧,我哭了好几次,我从心里觉得:我们沂蒙人真是太伟大了!故事发生在我们这里,我从心里感到特别自豪。
《沂蒙》里的许多人都令我感动,特别是村长李爷爷为了保护八路军留下来的粮食,为了不让日本人抢走粮食,为了不连累其他人,更为了有充足的粮食给八路军,早一天打败日本鬼子,村长李爷爷勇敢地站了出来并且和他的媳妇一起喝下了自己亲自熬的毒粥,和日本鬼子同归于尽。
粮食留下了,他们却倒下了,看到这里我忍不住哭了,多么伟大的村长,多么伟大的沂蒙人,不怕牺牲,坚强不屈。
还有于奶奶,她是一位普通的沂蒙母亲,朴实、善良,她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女儿送进了八路军队伍,她带领儿媳掩护伤员,保护八路军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倒在了支援前线的路上,她宁愿自己饿着也要将自己家里的粮食全部交给八路军,只要是能打败日本鬼子,她什么都能舍得。
通过观看电视剧《沂蒙》,我真正懂得了老师常常给我们讲的沂蒙精神----不求回报,无私奉献! 我也懂得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真的是来之不易啊!作为一名当代小学生,我们吃得好、穿得好、过得好,还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辈们比,我们生活的是多么幸福!我从心里暗暗下了决心,要珍惜每一粒米,珍惜每一分钱,好好学习,听父母和老师的话,继承和发扬沂蒙精神,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临沂五小三年级五班张雨晴
辅导老师周荣花。
《沂蒙》观后感
![《沂蒙》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d17a5d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3.png)
《沂蒙》观后感
《沂蒙》是一部以中国东北抗日战争为背景的电视剧,通过讲述一家沂蒙山区的农民家庭的遭遇,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抗争和牺牲奋斗的历程。
这部电视剧让我深刻理解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也让我看到了抗日战争中无数勇敢的军民个个都是英雄的事实。
而家庭与爱情这样的主题也使我领会到,正是因为那个时代特殊的历史背景,才使得这些平凡的人变得不平凡。
除此之外,这部电视剧的拍摄和制作也相当出色。
配乐和画面的处理都非常精美,尤其是角色的塑造及演员的表现也倾尽了心力。
总之,这部电视剧不仅展现了历史,更是展示了人性的深度。
它即能打动人心,又能引起共鸣,对我来说也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好作品。
沂蒙红色基地观后感500字左右
![沂蒙红色基地观后感5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2b564eb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8.png)
沂蒙红色基地观后感500字左右示例文章篇一:《沂蒙红色基地观后感》哇塞,去了沂蒙红色基地之后,我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撞了一下,满脑子都是那些震撼人心的画面。
一走进沂蒙红色基地,就感觉像走进了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
那里的一草一木,好像都在跟我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看到了好多老照片,照片里的人们虽然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可是眼神里透着一股坚定劲儿。
那些沂蒙的老百姓啊,他们就像大地一样朴实,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个小屋子,屋子里摆着简陋的家具。
讲解员阿姨说,就是在这样的小屋里,沂蒙的乡亲们为解放军战士做鞋、缝衣服,把自己家里仅有的粮食拿出来给战士们吃。
我当时就想,要是我,我能做到这样吗?我可能会有点舍不得自己那点吃的吧,可是沂蒙的乡亲们呢,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解放军战士。
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家里有困难了,大家都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毫不吝啬。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听到了好多英雄事迹。
有个叫明德英的红嫂,她居然用自己的乳汁救伤员。
我的天呐,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啊!在那个时候,她看到受伤的战士,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根本没想那么多,就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拿出来了。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妈妈对我也是无私的爱,可红嫂对战士的爱更伟大,那是跨越了血缘关系的爱。
我就问同行的小伙伴:“你说我们现在能为别人做这么伟大的事吗?”小伙伴说:“我们可能很难做到像红嫂那样,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呀。
”还有那些战场上的英雄们,他们勇往直前,就像一群不怕虎的牛犊。
他们拿着简陋的武器,面对敌人强大的火力,却没有丝毫退缩。
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子弹在耳边呼啸而过,他们却紧紧握着手中的枪。
我就在想,他们怎么就这么勇敢呢?我平常被老师批评一下都会委屈半天,和他们比起来,我可真渺小。
从沂蒙红色基地回来后,我满脑子都是这些事。
我觉得沂蒙精神就像一颗种子,应该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我们现在的生活多好啊,不愁吃不愁穿,想要什么有什么。
电视剧《沂蒙》观后感(精选15篇)
![电视剧《沂蒙》观后感(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ccdfe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0.png)
电视剧《沂蒙》观后感电视剧《沂蒙》观后感(精选15篇)电视剧《沂蒙》观后感篇1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完《沂蒙》我发现:如果不写点什么就不能入睡。
这是看过上百部电视剧后的第一次。
沂蒙讲述的是故事都是我耳熟能详的。
毕竟,只要看过一点近代史,都知道沂蒙人大嫂喂奶、以子易子等数不清的故事。
只是,面对浮躁的演艺界,我从没有奢望能看到真实的再现这一经典的影视作品。
本剧的开始就让我震惊,朴实的剧情开端,一群黑脸膛的充满生活历练的非大牌演员,就让我知道,这是一部好剧。
随着剧情的发展,如我所料:没有伟人、没有战役、没有大场面。
就是朴实的家庭琐事,把人从俊男靓女的变态演绎中拯救了出来,我敢说这就是真实。
作者应该是本地人吧,他没有追求所谓的剧情跌宕起伏,把主人公一家人演绎的纷杂凌乱,我没有看到一家三个儿子一个成八路、一个当国军、一个当土匪。
这个功力我看比白鹿原的陈忠实还要深厚,没有牵强的编排,本剧也不乏亮点!没有男女之爱,是演不了42集的。
本剧表现的爱是多样性的,有两情相悦、有背信弃义、有不悔前言、有拌嘴吵架,唯独没有现代都市剧中变态的爱情的翻版。
这是作者的献给青年男女正确恋爱观的最好忠告吧。
如果说男女之爱是本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话,母爱父爱与爱国爱家是本剧的主旋律。
生活中,恋爱是三两年的事,母爱父爱、爱国爱家是一辈子的事,作者处理的如此简单,却反映出现代剧作者们的生活匮乏。
至于恨,作者同样没有变态的处理。
没有设计过多的巧合,都是大矛盾自然引发的小矛盾。
看过电视剧多了,能看到恨生有因,是我对小说作者的最高要求。
拜托大作家们和本剧的作者学学,如何正常的引入剧情,不要再无病呻吟了。
本剧没有什么大演员,难得的是他们有无数功力深厚的配角演员,这些演员配合起来,让观众感受到,没有香车美女,是演技为王的时代了。
让大演员的做作演出见鬼去吧!生活,是本剧的演员的必修课吧,从演员的脸庞、装束、口头语到神情、做派,看来深入生活是表演的灵魂。
剧情的延展,走的是流水账体系。
沂蒙红色基地观后感500字左右
![沂蒙红色基地观后感5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c8131d7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1.png)
沂蒙红色基地观后感500字左右示例文章篇一:《沂蒙红色基地观后感》哇塞,前几天我去了沂蒙红色基地呢,那可真是一次超级难忘的经历啊!一到沂蒙红色基地,就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段热血沸腾的历史当中。
那里的一草一木,感觉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看到了好多古老的房子,它们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可是啊,这里面有着太多太多了不起的事儿啦。
我走进一间屋子,就像走进了时光隧道一样。
屋子里面有一些很旧很旧的东西,像是那些带着补丁的衣服,还有粗糙的农具。
我就想啊,以前的人生活得多不容易呀。
这时候,有个讲解员叔叔走过来了。
他的声音可洪亮了,他开始给我们讲沂蒙人民的故事。
他说,在战争年代啊,沂蒙的老百姓那可真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出来了。
解放军战士们在前线打仗,沂蒙的乡亲们就在后方全力支持。
他们就像一群默默奉献的小蜜蜂一样,不求回报。
那些大娘们,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受伤的战士。
有的大娘把自己家仅有的一点粮食都拿出来给战士吃了,自己却饿着肚子。
我就想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要是换做我,我能做到吗?我心里有点打鼓呢。
然后我们又去看了一些展览的照片。
照片上的人们虽然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但是眼睛里都透着坚定的光。
那时候的沂蒙,到处都是枪林弹雨,可老百姓们没有一个害怕的。
他们就像坚固的城墙一样,守护着解放军战士们。
我在想,这是不是就是大家说的众志成城呢?就好比一群蚂蚁,如果有一个敌人来了,所有的蚂蚁都会团结起来去对抗,沂蒙人民就是这样啊。
再往前走,看到了一个小广场,广场上有一座雕像。
雕像刻画的是一位沂蒙的妇女,背着一个受伤的战士。
她的表情看起来很吃力,可是又很坚定。
就好像在说:“我一定要把这个战士送到安全的地方。
”这时候我旁边的小伙伴小明说话了,他说:“哇,这个雕像好震撼啊。
”我连忙点头说:“是啊是啊,这就是沂蒙精神的象征啊。
”我还听讲解员叔叔讲了沂蒙红嫂的故事。
红嫂们啊,为了战士们能喝上奶,自己饿着肚子也要喂给战士。
这得多伟大呀!这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沂蒙》读后感
![《沂蒙》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ad3d4e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2.png)
《沂蒙》读后感《〈沂蒙〉读后感》哎呀,最近看了《沂蒙》这本书,真的是感触挺多的呀。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那股浓浓的乡土气息给包围了。
书里描写的沂蒙地区,就像我小时候去过的那些个小乡村一样。
那泥土路啊,一下雨就变得泥泞不堪。
我记得有一次去乡下奶奶家,那时候也是刚下完雨,我穿着双小布鞋就往外跑。
没走几步,那鞋底就沾满了泥,沉得我都抬不起脚来,就像脚被泥给死死拽住了似的。
这和书里描写沂蒙的路一模一样,我一下子就有了画面感。
书里讲的那些沂蒙人民的故事,那可都是真真切切的。
就像那个王二嫂,为了给八路军送粮食,自己饿着肚子。
她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都拿了出来,小心翼翼地用布包好,就怕撒了一点。
我仿佛能看到她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出那个补丁最多的布,把粮食放在中间,然后紧紧地扎起来。
她背着粮食,走在那弯弯的山路上,眼神里透着坚定。
这让我想起我邻居张大妈,有一次小区组织给贫困地区捐衣服。
张大妈把她压箱底的那些好衣服都拿出来了,一件一件地叠得整整齐齐。
她说:“这些衣服放着也是放着,能给有需要的人多好呀。
”虽然张大妈和王二嫂做的事情不完全一样,但是那种善良和奉献的劲儿是一样的。
沂蒙的老百姓对八路军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他们把自己的屋子腾出来给战士们住,自己一家几口挤在一个小角落里。
我就想啊,要是我,能做到这样吗?在书里,有个场景特别让我感动。
一位大爷把自己的新被子给受伤的战士盖,战士们不要,大爷还急眼了,说:“你们在前线拼命,盖我这被子咋啦?”那股子热情和质朴啊,真的是让人心里暖暖的。
还有那些沂蒙的妇女们,为了支援前线,没日没夜地做军鞋。
我就想,做鞋可不是个轻松活儿啊。
我小时候看我奶奶做鞋,从纳鞋底开始就特别麻烦。
要先用浆糊把布一层一层地糊好,等干了之后,再用锥子扎眼儿,然后用针线穿过去。
那针得使好大的劲儿才能扎透呢,我奶奶的手都被磨出茧子了。
书里的那些妇女们肯定也是这样,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一线地做着军鞋,心里想着战士们穿上就能跑得更快,能打更多的胜仗。
纪录片新沂蒙第一集观后感
![纪录片新沂蒙第一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24599d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6.png)
纪录片新沂蒙第一集观后感
这一集刚一开始,那沂蒙大地的风貌就把我给吸引住了。
那山山水水的,感觉每一寸土地都藏着故事。
我就想啊,这地儿看着普普通通,可实际上是个充满传奇的地方。
然后就讲到沂蒙的人民了。
这些老乡们可太实在、太有劲儿了。
他们那种质朴的热情,就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
以前光听说沂蒙人民的伟大,这一看啊,那可真是眼见为实。
不管是种地的大叔,还是织布的大妈,脸上都透着一股坚韧。
感觉在他们眼里,就没有啥克服不了的困难。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战争年代的片段重现。
看到沂蒙人民为了保卫家乡,为了革命胜利,那真是全家老小齐上阵。
男的在前面冲锋陷阵,女的也不示弱啊,抬担架、送物资,忙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特别是看到那些沂蒙红嫂的故事,我的天,那是真的伟大。
她们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把粮食省给战士们吃,自己的孩子顾不上,却把战士们当亲人一样照顾。
我就在想,这得是多深的情分啊,这种军民鱼水情可不是光靠嘴说的,那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
而且纪录片里的画面和音乐搭配得也特别好。
那画面一转,音乐就跟着气氛走。
紧张的时候,音乐就像鼓点敲在人心上;温情的时候呢,音乐就像涓涓细流,让人心里暖乎乎的。
看完这一集,我就觉得沂蒙精神真不是一个抽象的词儿。
它就像长在沂蒙大地上的参天大树,根儿深深地扎在每一个沂蒙人的心里,然后枝繁叶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我这心里啊,对沂蒙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那是满满的敬意,就盼着下一集赶紧播,我好继续了解这个神奇的地方和这里的伟大精神。
《沂蒙》观后感三百字 沂蒙的观后感
![《沂蒙》观后感三百字 沂蒙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3611fb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5.png)
《沂蒙》观后感导言近日,我观看了电影《沂蒙》。
该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沂蒙山区抗日斗争的艰辛历程。
影片以其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自己的观后感。
感受沂蒙的坚韧与勇敢《沂蒙》一片通过历史事件的再现,生动地展现了沂蒙山区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艰苦生活和顽强抗争。
电影中的主要人物们,如董存瑞、东宝、英雄等,展示了他们的坚韧与勇敢。
董存瑞的英勇牺牲董存瑞是个年轻的志愿军战士,电影中他勇敢地炸毁了一座敌军碉堡,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英勇牺牲让我深受触动,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他的形象使我明白,无论身处什么困境,只要我们有信仰、有勇气,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东宝和英雄的斗争电影中的东宝和英雄两个角色都是沂蒙山区农民,他们在压迫和困境中的坚持与抗争,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共鸣。
他们为了保护家园和亲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抗争,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他们的故事让人们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希望,勇敢面对困难,才能改变自己和改变世界。
反思历史与珍惜和平观看《沂蒙》使我深刻反思了历史,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电影中展示的那段艰辛的历史,那些牺牲的生命,让我更加坚定了珍惜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共同面对挑战的重要性电影中,沂蒙山区的人民虽然在遭受着困苦和痛苦,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团结和协作,共同面对来自敌人的挑战。
他们团结一致,不畏艰难困苦,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这让我明白,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应对挑战,我们才能取得胜利,实现自己的目标。
结语《沂蒙》这部电影真实地再现了历史,让我们看到了抗争和反抗的力量。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沂蒙人民的顽强与勇敢。
同时,它也对我们现代人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无论是历史上的抗战,还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挑战,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
愿我们铭记历史,勇敢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蒙》观后感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沂蒙》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人人都说沂蒙山好,山好水好人更好……”这句歌词,正是对沂蒙人们的真实写照。
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无以伦比的贡献,早已载入新中国的史册。
陈毅将军曾说过“我就是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车推小米养活了十万大军。
”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视剧《沂蒙》,讲的正是我的家乡沂蒙,剧中所表现出的沂蒙人们无私无畏的精神,感动了无数观众。
《沂蒙》与以往战争题材不同,没有庞大的演员阵容,也没有华丽的战争场面,整个故事围绕一个普通的沂蒙家庭展开。
剧中的主角是娘仨,于宝珍、心爱、心甜,——三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
她们从足不出户的农妇一步步踏上革命的道路,她们发自内心的那份革命热忱,来自于对亲人和祖国的爱,还有对日寇的切齿痛恨。
她们虽然没有前往前线英勇杀敌,但对军队的贡献却不亚于任何一位战士。
她们筹军粮、做军鞋、养伤员,成为整个大军的生命支柱。
剧中最令我感动的一幕是心甜乳汁喂养伤员的情景。
心甜去给山洞的伤员送汤,不小心被昏迷的伤员把汤打翻了。
而此时搜山的鬼子已经来到了山洞外面,如果出去就会暴露山洞,伤员必死无疑,如果没有东西吃,伤员也会面临生命危险,情急之下,心甜解开了上衣,用自己的乳汁来喂养了伤员。
这份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无数沂蒙红嫂的真实再现啊!
于宝珍更是一位让人敬佩的母亲。
有一次,她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一天之内做出五千张煎饼,她和几个妇女一起熬了一个通宵,于宝珍满眼的血丝,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
这时却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她的儿子继成在战斗中牺牲了,
面对这个灾难性的打击,悲痛不已的于宝珍鼓励家人坚强地活下去,并立刻接下了五千件军装的又一项艰巨任务。
还有不幸被丈夫遗弃的心爱,主动抚养了丈夫和另一个女人所生的孩子宁儿,后来又抚养了许部长的儿子沂生。
沂生当时病情严重,许部长夫妇狠心让医院放弃了对孩子的治疗,含泪离去。
可心爱不放弃沂生,日夜守候在他的身边,精心照料他,把药含在嘴里,嘴对嘴地喂给沂生,终于救活了他。
面对鬼子对八路军后代疯狂的搜索残杀,为了救沂生,心爱把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当作亲生女儿养大的宁儿交给了鬼子,将沂生留下。
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啊!那份无私奉献的精神,怎能不令人敬佩万分!
作为一个沂蒙人,我是含泪看完这部电视剧的,虽然剧中的人物本身都有明显的缺点,但是他们崇高无私的精神却令人敬佩,他们都是一些有血有肉的平凡小人物,正是他们的平凡,更彰显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伟大精神。
现在,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拥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默默无闻的老师,用自己一生的心血教育了一批批的学生,让他们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起早贪黑的清洁工,用自己的双手清洁美化着我们的家园。
还有医生、工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剧中的那个年代,人们生活十分艰苦,没有铅笔,没有黑板,他们只能用简单的木板教孩子们写字,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我们宽敞又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多彩的粉笔。
这些,都是用无数先烈们的鲜血换来的,多么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他们学的第一个字就是“人”,老师说:“人要学会做人,也要学会帮助人,而且人长大以后也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生在新时代的我们,一定要好好
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来回报父母老师,报效祖国,服务于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