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竞赛辅导-机械振动与波动2015
2015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机械振动》
![2015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机械振动》](https://img.taocdn.com/s3/m/51afc09e76eeaeaad1f3309a.png)
• ●学法指导
• 1.本章是力学内容的进一步延续和拓展,是 运用力学和运动学规律分析、判断具体问题 的典范,要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分析方法来 理解简谐运动过程中力、加速度、速度的变 化特点,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理解动能和势 能的变化规律。
• 2.要学好本章知识,还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及 研究方法处理物理实际问题,要学会通过图 象分析质点的运动规律。
• 3.本章知识比较琐碎、概念较多,且振动的 规律与直线运动规律存在很大差异,应在理 解概念和本章规律上多下工夫。要通过实例 理解振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充分利用这些 特点解决振动问题。
• 4.在阅读教材时,对教材中出现的“做一 做”“思考与讨论”“实验”“科学漫步” 等材料,要认真研读,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与 合作。
周期公式 受迫振动和共振
要求 Ⅰ Ⅱ Ⅰ Ⅰ
实验一: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
学习导言
• ●情景切入
• 钟摆的运动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时的方法, 共振筛的运用提高了人们的劳动效率,车箱 与车轴间的减振板使车辆的运动更加平稳, 声带的振动可使我们通过语言交流思想感情, 地震则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振动是 一把双刃剑,由此可见学习机械振动的重要 性。振动是一种运动的形式,并不仅仅局限 于力学,在电学中同样有它的身影,这在3- 2教材中已经有过体现,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 融会贯通。
• ●知识导航
• 机械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平动、转 动、振动、波动等形式,这一章主要学习机 械振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周期性运动— —简谐运动。
• 本章首先讲述了简谐运动的基本特点,然后 通过图象介绍简谐运动的规律和特点,简谐 运动的实例——单摆、受迫振动等知识。
• 本章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简谐运动的规律, 掌握简谐振动的公式和图象,应用单摆的周 期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对于简谐运动 中的力、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变化特
公开课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物理机械振动、波和波动
![公开课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物理机械振动、波和波动](https://img.taocdn.com/s3/m/73dbce4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9.png)
振动和波动在其他领域应用
振动筛分
利用振动使物料在筛网上产生相 对运动,从而实现物料的筛分和 分级。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
化工等领域。
波动能源
利用波动(如海浪、潮汐等)产 生的能量进行发电或供能。例如 ,海浪发电装置可将海浪能转化 为电能,为沿海地区提供清洁能
源。
振动控制
通过控制振动来改善机械系统的 性能或降低噪声和振动对环境和 人体的影响。例如,在航空航天 、汽车制造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振
波动方程应用举例
01
声波传播
声波是一种典型的纵波,其传播遵循波动方程。通过波动方程可以分析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衰减等特性,进而应用于声学、医学等
领域。
02
光波干涉
光波是一种横波,其传播也遵循波动方程。通过波动方程可以分析光波
的干涉现象,如双缝干涉、薄膜干涉等,进而应用于光学测量、光学器
件设计等领域。
THANKS
01
03 02
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
01
波长和传播速度。
02
数据处理方法
1. 对波形图进行分析,提取振动的振幅和频率信息。
03
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
2. 根据波长和传播速度的关系,计算 波动的传播速度。
3. 对多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 究振动和波动的基本规律。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 结果
介质温度
温度对波速和波形都有影响,一般温度升高波速 增大。
纵波和横波在介质中传播特点
要点一
纵波传播特点
要点二
横波传播特点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平行,波形为疏密相间的波形 。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波形为高低相间的波形 。
2015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含解析)
![2015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5baf40ad02de80d4d84024.png)
2015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机械振动和机械波(2015新课标I-34(2))【物理—选修3-4】(10分)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波速均为25m/s,两列波在t=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求(i)t=0时,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的所有质点的x坐标(ii)从t=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的质点的时间【答案】(i) X = (50 + 300n)cm n = 0,1, 2······(ii)t = 0.1s【考点】横波的图像;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解析】(i)t = 0 时,在x = 50cm处两列波的波峰相遇,该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16cm, 两列波的波峰相遇处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均为16cm 。
从图线可以看出,甲、乙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λ1 = 50cm , λ2 = 60cm ·······○1 (2分)甲、乙两列波波峰的x坐标分别为:X 1 = 50 + k1λ1 , k1 = 0,1, 2······○2 (1分)X 2 = 50 + k2λ2 , k2 = 0,1, 2······○3 (1分)由○1○2○3式得,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为16cm的所有质点的x坐标为:X = (50 + 300n)cm n = 0,1, 2······○4 (2分)(ii)只有两列波的波谷相遇处的质点的位移为 -16cm ,t= 0 时,两列波谷间的x 坐标之差为:Δx/ = [50 + (2m2 + 1)] ······○5 (1分)式中m1和m2均为整数,将○1代入○5式得:Δx/ = 10(6m2– 5m1) + 5 ·······○6由于m1和m2均为整数,相向传播的波谷间的距离最小为:Δx/ = 5cm ······○7 (1分)从t = 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的质点的时间为:t = ·······○8 (1分)代入数值得: t = 0.1s ······○9 (1分)【2015新课标II-34】(2)(10分)平衡位置位于原点O的波源发出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x轴传播,P、Q为x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x轴正向),P与Q的距离为35cm,此距离介于一倍波长与二倍波长之间,已知波源自t=0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T=1s,振幅A=5cm。
大学物理竞赛辅导-机械振动与波动2015
![大学物理竞赛辅导-机械振动与波动2015](https://img.taocdn.com/s3/m/801141770b1c59eef8c7b454.png)
决定。
10
2.弱阻尼、临界阻尼和过阻尼
0
:弱阻尼;x
2 0
A 0 e t cos( t )
2
0
x
:临界阻尼;
临界阻尼是物体不作 往复运动的极限,从周期 振动变为非周期振动。
弱阻尼 临界阻尼 过阻尼
O
t
0
:过阻尼;
振动从开始最大位移缓慢回到平衡位置,不再做 往复运动,非周期运动。
i
3
例1. 如图,用六根拉伸的长度均为10cm的弹簧将 一质量m为10g的物体悬挂起来。每个弹簧上的拉 力均为5N,如果将物体垂直于图面向外稍微拉动 一下,然后释放,则该物体m振动的频率为___Hz 解: 设物体相对图面的垂直位移为x, (1986.二.1) 弹簧相对面的倾角为θ, 物体受弹簧合力(指向图面)为F 则:x=lsinθ, F=6fsinθ≈6fθ 其中l为弹簧长度,f为一根弹簧拉力 d2 x d 2 由m 2 F , 得ml 2 6f 0 l
波的频率为ν=50Hz,则在t=1/3s时的波形曲线为( ) 2y 解: 驻波 x x1 x 2 2 A cos t cos
两个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运动合成 频率较大而频率之差很小的两个同方向简谐运动的 合成,其合振动的振幅时而加强时而减弱的现象叫拍.
2 1
拍频(振幅变化的频率)
*3、 相互垂直振向简谐振动的合成
合振动轨道一般不是封闭曲线,但当频率有简单整数比 关系时,是稳定的封闭曲线,称为“李萨如图形 ”。
11
例4.一个弹簧振子的质量为1.0kg,自由振动的本 征频率为2Hz ,当存在某个大小与振子速率成正 比的阻尼力时,恰好处于临界阻尼振动状态,则 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阻尼力大小与 速率的比例系数 = ————kg/s。 (十七届.一.4) 解: 已知m=1.0kg,ν0=2Hz, K 2 临界阻尼振动条件 β ω0 ω0 m 2 2 2 K m ω m ( 2 π v ) 1 . 0 ( 2 π 2 ) 158( N m) 0 0
2015届高考物理:专题七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光
![2015届高考物理:专题七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光](https://img.taocdn.com/s3/m/268a13e5e009581b6bd9ebd8.png)
专题复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光天一中学杜展【考纲解读】【专题定位】本专题解决两大类问题:一是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二是光.作为选修模块的必考内容,.《考试说明》中除对简谐运动的规律及振动图象;单摆的周期,波动图象、波速公式的应用和光的折射定率要求较高外,其他内容要求较低,命题方式以选择题为主.高考对本部分内容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简谐运动的规律及振动图象;波的图象;②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相互关系;③光的折射及全反射;④光的干涉、衍射【应考策略】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抓住----波的传播和图象、光的折射定律这两条主线,强化训练、提高对典型问题的分析能力.单摆加深问题可放置在实验专题中复习。
【复习方法】教师:根据考纲要求,通过梳理基础知识方式,让学生回归课本。
利用例题对应的方式逐一地让学生体会考题与知识点是如何结合的。
尤其是二级要求的内容,在例题选取上要兼顾基本规律和发散考查,至于一级要求的可以以例题的形式明确基本考查方向。
根据学生现有的资料,教师根据考纲要求筛选题目针对训练。
学生:1、学生再次捋顺本部分的基础知识,按照教师筛选题目针对训练。
2、题型专练:每周的物理晚自习,要求学生进行选择题(20分钟)、实验题(15分钟)、计算题(40分钟)专项训练,训练后立即评价,错题进行纠正。
尤其是选择题教师进行相应的方法指导,突破常规解法,争取快解、正解。
3、综合训练,每周六的晚自习进行理综训练,全批全改,培养学生的综合得分能力。
训练批改后,学生针对错题作试卷分析。
【基础回顾与对点训练】------学生自主复习,教师针对重点强调。
第1课时 机械振动考纲解读 1.知道简谐运动的概念,理解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和图象.2.知道什么是单摆,知道在摆角较小的情况下单摆的运动是简谐运动,熟记单摆的周期公式.3.理解受迫振动和共振的概念,掌握产生共振的条件.1. [对简谐运动的理解]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 =A sin π4t ,则质点( )A .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位移相同B .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速度相同C .3 s 末至5 s 末的位移方向都相同D .3 s 末至5 s 末的速度方向都相同答案 AD 解析 由表达式x =A sin π4t 知,ω=π4,简谐运动的周期T =2πω=8 s .表达式对应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质点在1 s 末的位移x 1=A sin(π4×1)=22A 质点在3 s 末的位移x 3=A sin(π4×3)=22A ,故A 正确.由前面计算可知t =1 s 和t =3 s 质点连续通过同一位置,故两时刻质点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B 错误;由x -t 图象可知,3 s ~4 s 内质点的位移为正值,4 s ~5 s 内质点的位移为负值,C 错误;同样由x -t 图象可知,在3 s ~5 s 内,质点一直向负方向运动,D 正确.2. [对单摆特点的理解]做简谐运动的单摆摆长不变,若摆球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减小为原来的1/2,则单摆振动的( )A .频率、振幅都不变B .频率、振幅都改变C .频率不变、振幅改变D .频率改变、振幅不变答案 C 解析 由单摆周期公式T =2πlg知周期只与l 、g 有关,与m 和v 无关,周期不变,其频率不变.又因为没改变质量前,设单摆最低点与最高点高度差为h ,最低点速度为v ,mgh =12m v 2.质量改变后:4mgh ′=12×4m ·(v 2)2,可知h ′≠h ,振幅改变.3. [对受迫振动与共振的理解]如图1所示,A 球振动后,通过水平细绳迫使B 、C 振动,振动达到稳定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A 、C 振动周期相等B .C 的振幅比B 的振幅小 C .C 的振幅比B 的振幅大D .A 、B 、C 的振动周期相等答案 CD 解析 A 振动后,水平细绳上驱动力的周期T A =2πl Ag,迫使B 、C 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施加的驱动力的频率,所以T A =T B =T C ,而T C 固=2π l Cg=T A ,T B 固=2π l Bg >T A,故C 共振,B 不共振,C 的振幅比B 的振幅大,所以C 、D 正确. 考点梳理1. 简谐运动(1)定义: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2)简谐运动的特征 ①动力学特征:F =-kx .②运动学特征:x 、v 、a 均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发生周期性变化(注意v 、a 的变化趋势相反).③能量特征: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振幅A 不变.(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①位移x :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②振幅A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它表示振动的强弱. ③周期T 和频率f :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叫做周期,而频率则等于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它们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T =1f .(4)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①动力学表达式:F =-kx ,其中“-”表示回复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反.②运动学表达式:x =A sin (ωt +φ),其中A 代表振幅,ω=2πf 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ωt +φ)代表简谐运动的相位,φ叫做初相.2. 单摆(1)定义:如图2所示,在细线的一端拴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上,如果线的伸长和质量都不计,球的直径比摆线短得多,这样的装置叫做单摆.(2)视为简谐运动的条件:摆角小于5°.(3)回复力:小球所受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即:F =G 2=G sin θ=mgl x ,F 的方向与位移x 的方向相反.(4)周期公式:T=2πl g.(5)单摆的等时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取决于摆长l和重力加速度g,与振幅和振子(小球)质量都没有关系.3.受迫振动与共振(1)受迫振动: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的周期(或频率)等于驱动力的周期(或频率),而与物体的固有周期(或频率)无关.(2)共振: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的固有频率与驱动力的频率越接近,其振幅就越大,当二者相等时,振幅达到最大,这就是共振现象.共振曲线如图所示.4.[用图象法描述简谐运动]如图所示为弹簧振子P在0~4 s内的振动图象,从t=0开始()A.再过1 s,该振子的位移是正的最大B.再过1 s,该振子的速度方向沿正方向C.再过1 s,该振子的加速度方向沿正方向D.再过1 s,该振子的加速度最大答案AD解析振动图象描述质点在各个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的情况.依题意,从t=0开始,再经过1 s,振动图象将延伸到正x最大处.这时振子的位移为正的最大,因为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所以此时回复力最大且方向为负方向,故振动物体的加速度最大且方向为负方向.此时振动物体的速度为零,无方向可谈.所以正确的选项为A、D.5.[用图象法描述简谐运动]图5是某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在1.5 s和2.5 s这两个时刻,质点的位置各在哪里?(3)在1.5 s和2.5 s这两个时刻,质点向哪个方向运动?答案(1)10 cm(2)在1.5 s时,质点的位置在7 cm处.在2.5 s时,质点的位置在x=-7 cm处.(3)这两个时刻,质点都向位移负方向运动.方法提炼1.简谐运动的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景结合:解决此类问题时,应把图象信息与质点的实际运动情景结合起来.考点一简谐运动的图象及运动规律振动图象的信息:(1)由图象可以看出振幅、周期.(2)可以确定某时刻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3)可以根据图象确定某时刻质点回复力、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①回复力和加速度的方向:因回复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故回复力和加速度在图象上总是指向t 轴.②速度的方向:速度的方向可以通过下一时刻位移的变化来判定,下一时刻位移如增加,振动质点的速度方向就是远离t 轴,下一时刻位移如减小,振动质点的速度方向就是指向t 轴.例1 如图所示为一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试完成以下问题:(1)写出该振子简谐运动的表达式.(2)在第2 s 末到第3 s 末这段时间内,弹簧振子的加速度、速度、动能和弹性势能各是怎样变化的?(3)该振子在前100 s 的总位移是多少?路程是多少?解析 (1)由振动图象可得:A =5 cm ,T =4 s ,φ=0 则ω=2πT =π2 rad/s故该振子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 =5sin π2t (cm)(2)由图可知,在t =2 s 时,振子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此时加速度为零,随着时间的延续,位移值不断增大,加速度的值也变大,速度值不断变小,动能不断减小,弹性势能逐渐增大.当t =3 s 时,加速度的值达到最大,速度等于零,动能等于零,弹性势能达到最大值.(3)振子经过一个周期位移为零,路程为5×4 cm =20 cm ,前100 s 刚好经过了25个周期,所以前100 s 振子位移x =0,振子路程s =20×25 cm =500 cm =5 m. 答案 (1)x =5sin π2t (cm) (2)见解析 (3)0 5 m突破训练1 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7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第5秒末,振子的速度最大且沿+x 方向B .在第5秒末,振子的位移最大且沿+x 方向图7C .在第5秒末,振子的加速度最大且沿-x 方向D .在0到5秒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10 cm 答案 A考点二 单摆的回复力与周期 1. 受力特征:重力和细线的拉力(1)回复力:摆球重力沿切线方向上的分力,F =-mg sin θ=-mgl x =-kx ,负号表示回复力F 与位移x 的方向相反.(2)向心力:细线的拉力和重力沿细线方向的分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F 向=F T -mg cos θ. 特别提醒 1.当摆球在最高点时,F 向=m v 2R=0,F T =mg cos θ.2. 当摆球在最低点时,F 向=m v 2max R ,F 向最大,F T =mg +m v 2maxR.2.周期公式:T =2πl g ,f =12π gl(1)只要测出单摆的摆长l 和周期T ,就可以根据g =4π2lT 2,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2)l 为等效摆长,表示从悬点到摆球重心的距离,要区分摆长和摆线长,悬点实质为摆球摆动所在圆弧的圆心. (3)g 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例2 如图所示为一单摆及其振动图象,由图回答:(1)若摆球从E 指向G 为正方向,α为最大摆角,则图象中O 、A 、B 、C 点分别对应单摆中的__________点.一周期内加速度为正且减小,并与速度同方向的时间范围是________,势能增加且速度为正的时间范围是__________. (2)单摆摆球多次通过同一位置时,下述物理量变化的是( )A .位移B .速度C .加速度D .动能E .摆线张力(3)求单摆的摆长(g =10 m/s 2,π2≈10).解析 (1)振动图象中O 点位移为零,O 到A 的过程位移为正,且增大,A 处最大,历时14周期,显然摆球是从平衡位置E 起振并向G 方向运动的,所以O 对应E ,A 对应G .A 到B 的过程分析方法相同,因而O 、A 、B 、C 对应E 、G 、E 、F 点.摆动中EF 间加速度为正,且靠近平衡位置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即从F 向E 的运动过程,在图象中为C 到D 的过程,时间范围是1.5 s ~2.0 s 间.摆球远离平衡位置势能增加,即从E 向两侧摆动,而速度为正,显然是从E 向G 的运动过程,在图象中为从O 到A ,时间范围是0~0.5 s .(2)经过同一位置时,位移、回复力和加速度不变;由机械能守恒知,动能不变,速率也不变,摆线张力F T =mg cos α+m v 2l也不变;相邻两次过同一点,速度方向改变.(3)由题图可知:T =2 s ,由T =2πl g 得l =T 2g4π2=1 m. 答案 (1)E 、G 、E 、F 1.5 s ~2.0 s 0~0.5 s (2)B (3)1 m突破训练2 如图9所示,一单摆悬于O 点,摆长为L ,若在O 点的竖直线上的O ′点钉一个钉子,使OO ′=L /2,将单摆拉至A 处释放,小球将在A 、B 、C 间来回振动,若振动中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小于5°,则此摆的周期是 ( )A .2πLgB .2πL2gC .2π( L g+ L2g) D .π( L g+ L 2g) 答案 D 解析 根据T =2π L g ,该单摆有12周期摆长为L ,12周期摆长为12L ,故T =πL g+π L2g,故D 正确. 考点三 受迫振动和共振1.自由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的关系比较(1)共振曲线:如图10所示,横坐标为驱动力频率f ,纵坐标为振幅A .它直观地反映了驱动力频率对某振动系统受迫振动振幅的影响,由图可知,f 与f 0越接近,振幅A 越大;当f =f 0时,振幅A 最大.(2)受迫振动中系统能量的转化:受迫振动系统机械能不守恒,系统与外界时刻进行能量交换.例3 一砝码和一轻弹簧构成弹簧振子,图11所示的装置可用于研究该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匀速转动把手时,曲杆给弹簧振子以驱动力,使振子做受迫振动.把手匀速转动的周期就是驱动力的周期,改变把手匀速转动的速度就可以改变驱动力的周期.若保持把手不动,给砝码一向下的初速度,砝码便做简谐运动,振动图线如图12甲所示.当把手以某一速度匀速转动,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砝码的振动图线如图乙所示.若用T 0表示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T 表示驱动力的周期,Y 表示受迫振动达到稳定后砝码振动的振幅,则( )A.由图线可知T0=4 s B.由图线可知T0=8 sC.当T在4 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4 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D.当T在8 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8 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解析由题图可知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T0=4 s,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根据受迫振动的特点;当驱动力的周期与系统的固有周期相同时发生共振,振幅最大;当驱动力的周期与系统的固有周期相差越多时,受迫振动物体振动稳定后的振幅越小,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答案AC突破训练3某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f0,在周期性驱动力的作用下做受迫振动,驱动力的频率为f .若驱动力的振幅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f<f0时,该振动系统的振幅随f增大而减小B.当f>f0时,该振动系统的振幅随f减小而增大C.该振动系统的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f0D.该振动系统的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f答案BD解析物体在外界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没有关系,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所以B、D正确.52.单摆模型问题的特点和应用单摆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周期公式T=2πlg,其中l为等效摆长:摆动圆弧的圆心到摆球重心的距离.如图13甲所示的双线摆的摆长l=r+L cos α.乙图中小球(可看做质点)在半径为R的光滑圆槽中靠近A点振动,其等效摆长为l=R.图13例4如图14所示,ACB为光滑弧形槽,弧形槽半径为R,R≫.甲球从弧形槽的球心处自由落下,乙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问:(1)两球第1次到达C点的时间之比.(2)若在圆弧的最低点C的正上方h处由静止释放小球甲,让其自由下图14落,同时乙球从圆弧左侧由静止释放,欲使甲、乙两球在圆弧最低点C处相遇,则甲球下落的高度h 是多少?解析 (1)甲球做自由落体运动R =12gt 21,所以t 1=2R g乙球沿圆弧做简谐运动(由于≪R ,可认为摆角θ<5°).此振动与一个摆长为R 的单摆振动模型相同,故此等效摆长为R ,因此乙球第1次到达C 处的时间为t 2=14T =14×2πR g =π2R g ,所以t 1∶t 2=2 2π(2)甲球从离弧形槽最低点h 高处开始自由下落,到达C 点的时间为t 甲= 2hg由于乙球运动的周期性,所以乙球到达C 点的时间为t 乙=T 4+n T 2=π2Rg(2n +1) n =0,1,2,…由于甲、乙在C 点相遇,故t 甲=t 乙 解得h =(2n +1)2π2R8(n =0,1,2,…)答案 (1)2 2π (2)(2n +1)2π2R 8(n =0,1,2,…)突破训练4 一个半圆形光滑轨道如图15所示,半径是R ,圆心是O ,如果拿两个物体分别放在O 点和B 点(B 点离A 点很近),同时从静 止释放,问这两个物体谁先到达A 点?图15答案 放在O 点的物体先到达A 点解析 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看这两个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什么物理模型.对于放在O 点的物体,可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于是可以求出从O 到A 的时间t 1,由R =12gt 21,得t 1=1.41R g对于放在B 点的物体,从受力情况来看,受到了重力与指向圆心O 的轨道面的支持力的作用,这个运动物体与单摆摆球的受力情况相似.又由于B 离A 很近,相当于摆角很小,于是,可以把它的运动看成单摆运动,从B 到A 经历14个周期,设为t 2,由T =2πR g得t 2=14T =1.57Rg,即t 2>t 1,所以,放在O 点的物体先到达A 点. 第2课时 机械波考纲解读 1.知道机械波的特点和分类.2.掌握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会分析波的图象.3.理解波的干涉、衍射现象和多普勒效应,掌握波的干涉和衍射的条件. 1. [波的形成与波的分类]关于波的形成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时,形成的波是纵波B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时,形成的波是横波C .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随波一起迁移D .波可以传递振动形式和能量 答案 ABD2.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如图1所示,实线是沿x 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t =0.05 s 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波速是80 cm/s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这列波有可能沿x 轴正方向传播B .这列波的波长是10 cmC .t =0.05 s 时刻x =6 cm 处的质点正在向下运动D .这列波的周期一定是0.15 s答案 D 解析 由波的图象可看出,这列波的波长λ=12 cm ,B 错误;根据v =λT ,可求出这列波的周期为T =λv =1280 s =0.15 s ,D 正确;根据x =v t =80×0.05 cm =4 cm 可判断,波应沿x 轴负方向传播,根据波的“微平移”法可判断t =0.05 s 时刻x =6 cm 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A 、C 错误.3. [波的图象的理解]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t =0时的波形图,介质中的质点P 沿y 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 =10sin 5πt cm.关于这列简谐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列简谐波的振幅为20 cmB .这列简谐波的周期为5.0 sC .这列简谐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25 cm/sD .这列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即振幅为10 cm ,A 错;由该质点P 振动的表达式可知这列简谐横波的周期为T =2πω=2π5π s =0.4 s ,B 错;由题图可知,该波的波长为λ=4 m ,波速v =λT =40.4 m /s =10 m/s ,C 错;由质点P 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可知,t =0时刻质点P 正在向上运动,由此可判断波沿x 轴正向传播,D 正确. 考点梳理1. 机械波的形成条件:(1)波源;(2)介质. 2. 机械波的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迁移.(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3)各质点开始振动(即起振)的方向均相同.(4)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4A ,位移为零.3. 波长、波速、频率及其关系(1)波长: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用λ表示.(2)波速: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3)频率: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4)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v =fλ.特别提醒 1.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变,波速、波长都改变.2. 机械波的波速仅由介质来决定,波速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大.波速的计算方法:v=λT 或v =Δx Δt. 4. 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了某一时刻介质中各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4 .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的关系应用]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t =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则从图中可以看出( )A .这列波的波长为5 mB .波中的每个质点的振动周期都为4 sC .若已知波沿x 轴正向传播,则此时质点a 正向下振动D .若已知质点b 此时正向上振动,则波是沿x 轴负向传播的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波长为λ=4 m ,选项A 错误;波速未知,不能得出机械波的周期,选项B 错误;若已知波沿x 轴正向传播,则此时质点a 正向下振动,选项C 正确;若已知质点b 此时正向上振动,则波是沿x 轴正向传播的,选项D 错误.5.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的关系应用]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t =0时的波形如图5所示,质点A 与质点B 相距1 m ,A 点速度沿y 轴正方向;t =0.02 s 时,质点A 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由此可知( )A .此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B .此波的传播速度为25 m/sC .从t =0时起,经过0.04 s ,质点A 沿波传播方向迁移了1 mD .在t =0.04 s 时,质点B 处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 轴正方向答案 ABD 解析 根据图象,由t =0时A 点速度沿y 轴正方向可判断,此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选项A 正确;根据题意,波长λ=2 m ,周期T =0.08 s ,波速v =λT=25 m/s ,选项B 正确;沿波传播方向上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而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选项C 错误;t =0时刻质点B 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经过0.04 s 即0.5T ,质点B 处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 轴正方向,选项D 正确. 方法提炼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互判方法(1)上下坡法沿波的传播方向看,“上坡”的点向下运动,“下坡”的点向上运动,简称“上坡下,下坡上”,如图6所示.图6(2)带动法:如图7所示,在质点P 靠近波源一方附近的图象上另找一点P ′,若P ′在P 上方,则P 向上运动,若P ′在P 下方,则P 向下运动.图7(3)微平移法图8原理:波向前传播,波形也向前平移.方法:作出经微小时间Δt 后的波形,如图8虚线所示,就知道了各质点经过Δt 时间到达的位置,也就知道了此刻质点的振动方向,可知图中P 点振动方向向下.考点一 波动图象与波速公式的应用1. 波的图象反映了在某时刻介质中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图象的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如图9:图象的应用:(1)直接读取振幅A 和波长λ,以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2)确定某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并能比较其大小.(3)结合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或由各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 向. 2. 波速与波长、周期、频率的关系为:v =λT=λf . 例1 (2011·海南·18(1))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的波形图如图10所示.介质中x =2 m 处的质点P 沿y 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 =10sin (5πt ) cm.关于这列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0A .周期为4.0 sB .振幅为20 cmC .传播方向沿x 轴正向D .传播速度为10 m/s解析 由题意知ω=5π rad/s ,周期为:T =2πω=0.4 s ,由波的图象得:振幅A =10 cm 、波长λ=4 m ,故波速为v =λT=10 m/s ,P 点在t =0时振动方向为正y 方向,波向正x 方向传播.答案 CD考点二 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例 Q 是平衡位置为x =4 m 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 的振动图象,则 ( )A .t =0.15 s 时,质点Q 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B .t =0.15 s 时,质点P 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C .从t =0.10 s 到t =0.25 s ,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了6 mD .从t =0.10 s 到t =0.25 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30 cm解析 A 选项,由乙图象看出,当t =0.15 s 时,质点Q 位于负方向的最大位移处,而简谐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与位移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所以加速度为正向最大值;B 选项中,由乙图象看出,简谐运动的周期为T =0.20 s ,t =0.10 s 时,质点Q 的速度方向沿y 轴负方向,由甲图可以看出,波的传播方向应该沿x 轴负方向,因甲图是t =0.10s 的波形,所以t =0.15 s 时,经历了0.05 s =T 4的时间,图甲的波形沿x 轴负方向平移了λ4=2 m 的距离,如图所示,因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则此时P 点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C 选项中,由题意知λ=8 m ,T =0.2 s ,则v =λT=40 m /s.从t =0.10 s 到t =0.25 s ,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距离为0.15 s ×40 m/s =6 m ;D 选项中,由图甲可以看出,由于t =0.10 s 时刻质点P 不处于平衡位置,故从t =0.10 s 到t =0.25 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不为30 cm ,本题正确选项为A 、B.答案 AB突破训练2 如图13所示,甲图为沿x 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动图象,乙图是x =2 m 处质点P 的振动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13A .该波的传播速率为4 m/sB .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C .经过0.5 s ,质点P 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2 mD .若遇到3 m 的障碍物,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答案 AD 解析 由题图可知,机械波的波长为λ=4 m ,周期为T =1 s ,则v =λT=4 m /s ,该波的传播速率为4 m/s ,选项A 正确;由乙图可知,t =0时刻质点P 经平衡位置往下振动,由甲图可知,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选项B 错误;质点P 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选项C 错误;由于波长大于障碍物尺寸,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D 正确.波的多解问题的处理方法1. 造成波动问题多解的主要因素有(1)周期性:①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Δt 与周期T 的关系不明确;②空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Δx 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2)双向性:①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②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2. 解决波的多解问题的思路一般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找出一个周期内满足条件的关系Δt 或Δx ,若此关系为时间,则t =nT +Δt (n =0,1,2…);若此关系为距离,则x =nλ+Δx (n =0,1,2…). 例4 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17中的实线所示,t =0.02 s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
大学物理竞赛辅导振动和波
![大学物理竞赛辅导振动和波](https://img.taocdn.com/s3/m/1ca9759a4afe04a1b171de59.png)
1000Hz的声波外,还能接收到频率为
Hz
的声波;B除了能收到频率为1000Hz的声波外,还能
接收到频率为
Hz的声波。
多普勒效应
8.飞机在空中以速度u=200m/s作水平飞行,它发出频
率为 n0 2000Hz 的声波,静止在地面上的观察者在飞机 飞越过其上空时,测定飞机发出声波的频率,他在4s
的时间内测出声波的频率由n0 2400Hz 降为n0 1600Hz , 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v=330m/s,由此可求出飞机
z (a)
z (b)
z (c)
解:两列行波叠加形成驻波时,它们在各波腹处 引起的分振动必同相,而在波节处的必反相,据 此可绘出另一列行波相应时刻的波形图。
z (a)
z (b)
z (c)
7. 两个实验者A和B各自携带频率同为1000Hz的声源,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设A静止,B以
速率20m/s朝着A运动,则A除了能收到频率为
p C p
|v|T
T
由归一化条件:
A2 x2
C
C
A2 x2 2 A2 x2
A
C
dx 1 C 2
A 2 A2 x2
p(x) 1
A2 x2
10.一房屋坐落在一条东西向公路的南面距公路100m 的地方,屋内的电视机正接收远处电视台的讯号,讯 号频率为60MHz,方向如图所示。一汽车沿公路自东 向西匀速行驶,使屋内电视机讯号的强度发生起伏变 化。当汽车行经房屋正北面O点的瞬时,屋内电视讯 号的强度起伏为每秒两次,求:汽车的行驶速率。
v 1 d cos dt
d 2
dt
大学物理竞赛辅导振动与波动-精品
![大学物理竞赛辅导振动与波动-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2d70341524de518964b7db5.png)
2 m
质点每秒通过原点为 1 2次k 。
m
2020/7/23
二、简谐振动的特征量 xA cos(t)
1、振幅 A :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A
x
2 0
v
2 0
2
由振动系统的初始状态决定。
2、角频率(圆频率)ω : 2秒内质点的振动数。
2 2 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
T
对弹簧振子:
k, m
由牛二定律:m d d 2 tx 2 k dx td d x t, d d 2 tx 2 m d d x t m kx 0
为方便计,规定: (或 0 2 )
注:角频率ω就是相位的变化速率。
2020/7/23
4、两个同频率简谐振动的相位差:
x1A 1cos(t1)
x2A 2cos(t2)
它们的相差为:
(t2 ) (t1 )2 1
(也可写成 12) 若 2k(k为)整 ,两质点振动步调相同 (同相)
若 (2k1)(k为)整 ,两质点振动步调相反 (反相)
ω
1、矢量 (A模与振幅等值)以匀角速
度ω(与角频率等值)逆时针旋转。
ωt
A
M (t =0)
2、t
=0时,A 与x
轴正向夹角为
。O
x x0 x
3、t =t 时,A与x 轴正向夹角为(ωt + )。
这样,矢量逆时针匀角速度旋转过程中,其端 点M在x 轴上的投影点坐标为:
x = A cos (ωt + )
0.1%0.05%2 n2
解得: n100
同类型的题:(1989.二.1), (1991.二.12)
2020/7/23
物理竞赛课件12:机械振动二三事
![物理竞赛课件12:机械振动二三事](https://img.taocdn.com/s3/m/56e09d2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f.png)
详细描述
为了全面描述一个振动现象,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键参数。振幅是衡量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的量, 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相位则决定了振动物体的具体运动状态。此外,波长也是描述振动的重要 参数,它与频率和介质有关。
简谐振动
02
简谐振动的定义
阻尼振动
03
阻尼振动的定义
阻尼振动
物体在振动过程中受到阻力,使得振 幅不断减小,最终停止振动的现象。
阻尼振动与无阻尼振动
无阻尼振动是指物体在振动过程中不 受阻力,可以持续无限期的振动的现 象。
阻尼振动的特性
01
02
03
能量耗散
阻尼振动过程中,由于受 到阻力,振动物体的能量 不断耗散,最终转化为热 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
物理竞简谐振动 • 阻尼振动 • 受迫振动 • 共振
机械振动的基本概
01
念
振动的定义
总结词
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
详细描述
振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不断重复的周期性 运动。振动物体通常会围绕一个平衡位置进行往复运动,这个平衡位置可以是 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振动的分类
总结词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振动分为多种类型。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振动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例如,按照振动幅度的大小, 可以分为微幅振动和大幅振动;按照振动是否与时间有关,可以分为时域振动和 频域振动;按照振动是否具有周期性,可以分为周期振动和非周期振动。
振动的描述参数
总结词
受迫振动的应用
总结词:受迫振动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许多领域 ,如机械工程、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
2015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名师总复习课件52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2015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名师总复习课件52机械振动与机械波](https://img.taocdn.com/s3/m/e7c568017cd184254b3535e4.png)
(1)由图象可以得出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 幅、周期. (2)可以确定某时刻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3)可以根据图象确定某时刻质点回复力、加速度和速度的 方向. ①回复力和加速度的方向: 因回复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故 回复力和加速度的图象上总是指向 t 轴. ②速度的方向: 速度的方向可以通过下一时刻位移的变化来 判定, 下一时刻位移如增加, 振动质点的速度方向就是远离 t 轴, 下一时刻位移如减小,振动质点的速度方向就是指向 t 轴.
(2013· 安庆模拟)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 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
A.在 0.015 s 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x 方向 B.在 0.01 s 至 0.03 s 内,速度与加速度先反方向后同方向, 且速度是先减小后增大,加速度是先增大后减小 C.在第八个 0.01 s 内,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同,且都在不断 增大 D.在每 1 s 内,回复力的瞬时功率有 100 次为零
考 情 分 析
本部分考查的热点有简谐运动的特点及 图象、波的图象以及波长、波速、频率 的关系,光的折射和全反射,题型以选 择题和填空题为主,难度中等偏下,波 动与振动的综合及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的 综合,有的考区也以计算题的形式考 查. 复习时应注意理解振动过程中回复力、 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各物理量的变化 规律、振动与波动的关系及两个图象的 物理意义,注意图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
解决振动图象的最有效的方法是: 先要明白 振动图象的物理意义, 然后把振动图象跟实际的简谐运动情景有 机结合起来(一般以水平方向弹簧振子的振动作为模型).养成 “看到图象想振动”的良好研究方法.
(2012· 北京理综)一个弹簧振子沿 x 轴做简谐运 动,取平衡位置 O 为 x 轴坐标原点.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经过 四分之一周期, 振子具有沿 x 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 能正确反 映振子位移 x 与时间 t 关系的图象是( )
2015高考真题汇编: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2015高考真题汇编:机械振动和机械波](https://img.taocdn.com/s3/m/52bb9c5ffe4733687e21aab0.png)
2040 0x /my /cmP高考真题汇编: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单选题(15北京)1.周期为2.0s 的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该波在某时刻的图像如图所示,此时质点P 沿y 轴负方向运动。
则该波A .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 =20m/sB .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 =10m/sC .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 =20m/sD .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 =10m/s(15福建)2.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 .若某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位于平衡位置的两质点a 、b 相距为s ,a 、b 之间只存在一个波谷,则从该时刻起,下列四幅波形图中质点a 最早到达波谷的是(15上海)3.如图,P 为桥墩,A 为靠近桥墩浮在水面的叶片,波源S 连续振动,形成水波,此时叶片A 静止不动。
为使水波能带动叶片振动,可用的方法是 A .提高波源频率 B .降低波源频率 C .增加波源距桥墩的距离 D .减小波源距桥墩的距离(15上海)4.一简谐横波沿水平绳向右传播,波速为v ,周期为T ,振幅为A .绳上两质点M 、N 的平衡位置相距3/4波长,N 位于M 右方。
设向上为正,在t =0时M 位移为+A /2,且向上运动;经时间t (t <T ),M 位移仍为+A /2,但向下运动,则A .在t 时刻,N 恰好在波谷位置B .在t 时刻,N 位移为负,速度向上C .在t 时刻,N 位移为负,速度向下D .在2t 时刻,N 位移为–A /2,速度向下 (15四川)5.平静湖面传播着一列水面波(横波),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相距3m 的甲、乙两小木块随波上下运动,测得两小木块每分钟上下30次,甲在波谷时,乙在波峰,且两木块之间有一个波峰。
这列水面波A .频率是30HzB .波长是3mC .波速是1m/sD .周期是0.1s (15天津)6.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a 、b 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2a x m =和6b x m =,图乙为质点b 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my/m O 0.5 –0.52468 10 图甲 t/sy/mO 0.5 –0.52468 10 图乙A .该波沿+x 方向传播,波速为1m/sB .质点a 经过4s 振动的路程为4mC .此时刻质点a 的速度沿+y 方向D .质点a 在t =2s 时速度为零 二.多选题(15海南)1.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谱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P 的x 坐标为3m .已知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s 。
大学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ppt课件
![大学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b27ad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a.png)
天文学家通过观察恒星光谱的多普勒效应来判断恒星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进而研究 恒星的运动规律和宇宙结构。
音乐合成
在音乐制作中,可以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来模拟乐器声音的空间感和运动感,使音乐更 加生动和立体。
05
干涉和衍射现象在机械波中表 现
Chapter
干涉现象产生条件及类型划分
产生条件
两列波频率相同,会出现稳定的干涉现象。
波源。
多普勒效应在医学诊断中应用
超声诊断
医生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检测人体内部器官的运动状态,如心脏跳动、 血流速度等。
胎儿监测
孕妇在产前检查时,医生可以通过多普勒超声仪监测胎儿的心跳和血流情况, 以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
其他领域多普勒效应应用案例
交通测速
交警使用雷达测速仪测量车辆速度时,利用了多普勒效应原理。当车辆靠近或远离测速 仪时,反射回来的微波频率会发生变化,从而计算出车辆的速度。
数据分析
根据测量数据,分析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验证 相关理论。
06
非线性振动与混沌理论简介
Chapter
非线性振动概念引入和分类
非线性振动定义
描述系统振动特性不满足叠加原理的振动现象。
分类
根据振动性质可分为自治、非自治、周期激励和 随机激励等类型。
与线性振动的区别
线性振动满足叠加原理,而非线性振动则不满足。
振动的特点
周期性、重复性、等时性。
简谐振动与阻尼振动
简谐振动
物体在回复力作用下,离开平衡位置 后所做的简谐运动。
阻尼振动
物体在振动过程中受到阻力作用,振 幅逐渐减小的振动。
受迫振动与共振现象
受迫振动
物体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振动。
【步步高】(浙江专用)2015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1课时机械振动课件
![【步步高】(浙江专用)2015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1课时机械振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0575d9c1c708a1284a4474.png)
么公式求解呢? ④巧布局,详解析:由甲、乙运动的时 间相等可求甲球自由下落的高度.
图11
学科素养培养
【例 4】 如图 11 所示, ACB 为光滑弧形槽, 弧形槽半径为 R, C 为弧形槽最低点, R≫ AB . 解析 (1)甲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甲球从弧形槽的球心处自由下落, 乙球从 A 点由 静止释放,问: (1)两球第 1 次到达 C 点的时间之比. (2)若在圆弧的最低点 C 的正上方 h 处由静止释
由于甲、乙在 C 点相遇,故 t 甲=t 乙
2n+12π2R 联立解得 h= (n=0,1,2,…) 8
答案 π 2n+12π2R (2) (n=0,1,2,…) 8 2 (1) 2
图11
学科素养培养
课堂探究
【例 3】 如图 8 所示,A 球振动后,通过水平细绳迫使 B、C 振动,振动达到稳定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 A、C 的振动周期相等 B. C 的振幅比 B 的振幅小 C. C 的振幅比 B 的振幅大 D. A、B、 C 的振动周期相等
解析 A 振动后,水平细绳上驱动力的周期 TA=2π
图8
( CD )
lA ,迫使 B、C 做 g
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 A 施加的驱动力的频率,所以 TA=TB= TC,而 TC 固=2π lC =TA, g TB 固=2π lB >T ,故 C 共振,B 不共 g A
物理竞赛--振动和波复习
![物理竞赛--振动和波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e6f940302d276a200292edb.png)
1 cos 0
3
cos
2
1(m)
tan 0
Asin 0 A cos0
3
0 3或4 3 据题意 0 3
27
[解法二] 因为x x1 x2 cos t 3 cos( t 2)
x
12
3
2
1 cos t
12 32123来自32sint
2 1 cos t 3 sin t
0
作t=0时刻矢量图
AArr22
ArAr
20
x2
100
rr AA11
x
x1
x
A A12 A22 2 A1 A2 cos( 20 10 )
tan 0
A s in 0 Acos 0
A1 sin10 A1 cos 10
A2 sin20 A2 cos 20
注意:
Asin0 0
Acos0
0 (0,
xB 5
5cm
2;
5 4
5
Acos(
2
)
Asin
振动方程为: x 5
2
cos(
4
t
5 4
)cm
v x
t 6s
t 4s
5
2
4
sin(4
t
5 4
)
vA v0 5
2
4
sin
5 4
A
B
o
x
5 cm s1
4
t0
t 2s
习题集p50题2. 如图为用余弦函数表示的一质
点作谐振动曲线, 振动圆频率为
E1212kkAx22mEp1022ckoA12s2k2cA(o2s02t(120mt)02 A) 2
机械振动与波动:谐振动与波的传播和干涉现象
![机械振动与波动:谐振动与波的传播和干涉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1cadc66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7.png)
实验设备:振动台、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实验目的:验证机械振动与波动的理论知识
实验设备与器材
振动台:用于产生机械振动
实验软件:用于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计算机:用于控制实验设备和处理实验数据
加速度计:用于测量振动加速度
信号处理系统:用于处理和显示实验数据
激光干涉仪:用于测量波的传播和干涉现象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谐振动的描述方法
谐振动的定义: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进行的往复运动
谐振动的周期性:振动周期与频率的关系
谐振动的振幅:振动的最大位移
谐振动的相位:振动的起始位置和方向
谐振动的特性
频率:谐振动的频率是固定的,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
能量:谐振动的能量是守恒的,与系统的初始条件无关。
振幅:谐振动的振幅是固定的,与系统的初始条件有关。
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进行的往复运动
波动: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谐振动:振动的频率、振幅和相位保持不变的振动
波的传播:波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干涉现象:两列或两列以上的波动在相遇时产生的叠加效果
机械振动与波动的基本概念
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进行的往复运动
波动: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谐振动:振动频率与驱动力频率相同的振动
相位:谐振动的相位是固定的,与初始条件有关。
谐振动的应用
机械设备:利用谐振动原理进行振动筛分、振动压实等
电子设备:利用谐振动原理进行信号处理、滤波等
建筑工程:利用谐振动原理进行地震监测、结构健康监测等
航空航天:利用谐振动原理进行飞行器振动控制、航天器姿态控制等
波的传播与干涉现象
4
波的传播原理波的传Fra bibliotek: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波动
大学物理竞赛辅导之机械振动
![大学物理竞赛辅导之机械振动](https://img.taocdn.com/s3/m/5220167225c52cc58bd6be7c.png)
E ( x, υ) 常数
2 E0 A k
d x m 2 kx 0 dt
2
两边求导
2
k ω m
理学院物理系 张晚云
五、 简谐振动的合成
1、同方向同频率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
x1 A1 cos )
Mg kx
(m M ) g k( x x0 )
(1) 由动量守恒
mg x0 k
x
M
x0
01
m01 (m M )0
m 01 得: 0 (m M )
理学院物理系 张晚云
o
mg m k x0 0 01 k (m M ) m M
x N (t ) A0 cos[ t ( N 1) ]
x x1 x2 x N A cos( t )
sin N 2 A A0 sin 2
理学院物理系
N 1 2
张晚云
3、同方向不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x1 (t ) A cos(1t )
x2 (t ) A cos(2t )
2- 1 2+ 1
形成“拍”
x x1 x2
2 A cos( 2
随t缓变
2 1
t ) cos(
1 2
2
t )
ω2 ω1 合振动的振幅: A合 2 A cos( t) 2 2 拍 2 1 T拍 2 1
理学院物理系
解:(1)在平衡位置时
Ncosq0 = mg Nsinq0 = mR sinq0ω2 g cosq0 = R ω2 g 1 q0 = cos R ω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机械振动
一、简谐振动的定义
1、定义:物体运动时,如果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或角 位移)随时间按余弦(或正弦)函数的规律变化,称这
个物体在作简谐振动或简谐运动。
2、两个特例:“弹簧振子”和“单摆” 。
弹 簧 振
单 摆
子
2
弹簧振子
单摆
动力学特征: f kx
M mg sin l
O
t
0 :过阻尼;
振动从开始最大位移缓慢回到平衡位置,不再做 往复运动,非周期运动。
11
例4.一个弹簧振子的质量为1.0kg,自由振动的本
征频率为2Hz ,当存在某个大小与振子速率成正比
的阻尼力时,恰好处于临界阻尼振动状态,则弹簧
的劲度系数K= ————N/m,阻尼力大小与速率
的比例系数 = ————kg/s。 (十七届.一.4)
ω=2(2ν0),
经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为: V=ωA。
撤去策动力后,速度仍为V,做自由振动,其圆频
率ω`=2ν0,仍有关系V=ω`A`
∴ωA=ω`A`, A`=ω/ω`A=2A
16
五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 1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合成后仍为简谐运动
x x1 x2 A cos(t ) A A12 A22 2A1A2 cos
x2 A12
y2 A2 2
2 xy A1 A2
cos
(
2
1)
sin2 (
2
1)
0
4
2
3 4
5 4
3 2
7 4 18
例7. 两个线振动合成一个圆运动的条件是——— ————————————(1984.二.2) 答案:
同频率;同振幅;两振动互相垂直;位相差为
2k 1 k=0,±1,±2,……
2
由m
d2 x dt 2
F,
得ml
d2
dt 2
6f
0
l
f 阻碍θ的增大,∴f < 0
x
振动频率:v 1
6 f
1
6 5 27.6Hz
2 2 ml 2 0.01 0.1
4
二、简谐振动的特征量 x Acos(t )
1、振幅 A :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A
x02
v02
2
由振动系统的初始状态决定。
弹性力: k x , 阻尼力: v , 驱动力: H cos t
受迫振动的运动微分方程:
m
d2 dt
x
2
kx
dx dt
H
cos
t
x
d2 x dt 2
2
dx dt
2 0
x
h cos
t
O
t
微分方程的解为
x A0 e t cos (
2 0Biblioteka 2t0)Acos
(
t
)
A
h
(
2 0
2 )2
4
2
2
阻尼振动
解:已知m=1.0kg,ν0=2Hz,
临界阻尼振动条件 β ω0
ω02
K m
K mω02 m(2πv0 )2 1.0 (2π 2)2 158(N m)
γ m 2β 2ω0 2
K m
γ 2 Km 2 16π2 1.0 8π 25.1(kg s)
12
四、受迫振动与共振
— 系统在周期性外力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振动。
19
机械波
一 机械波的基本概念
1 机械波产生条件:1)波源;2)弹性介质.
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波,波是运动 状态的传播,介质的质点并不随波传播.
2 描述波的几个物理量
波长 :一个完整波形的长度.
*2 两个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运动合成
频率较大而频率之差很小的两个同方向简谐运动的 合成,其合振动的振幅时而加强时而减弱的现象叫拍.
2 1
拍频(振幅变化的频率)
*3、 相互垂直振向简谐振动的合成
合振动轨道一般不是封闭曲线,但当频率有简单整数比 关系时,是稳定的封闭曲线,称为“李萨如图形 ”。
17
相互垂直的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
由振动系统的初始状态决定。
arctan(
v0
x0
)
为方便计,规定: (或0 2 )
注:角频率ω就是相位的变化速率。
7
三、阻尼振动
1. 阻尼振动运动微分方程
有粘滞阻力时弹簧振子:
k
阻力:
fr
v
dx dt
动力学方程:
m
d2 dt
x
2
kx
dx dt
kx
m
m
fr
O
x
运动微分方程:
d2x dt 2
2、角频率(圆频率)ω : 2秒内质点的振动数。
2 2 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
T
对弹簧振子:
k ,
m
1
2
k, m
T 2 m
k
对单摆:
g/l,
1
2
g l
,
T 2
l g
6
3、 相位(位相,周相): x Acos(t )
( t + )是 t 时刻的相位,反映质点的运动状态。
t =0 时位相值 ,称初相,
运动方向相同。
O
0
ω共15
例6.固有频率为ν0的弹簧振子,在阻尼很小的情况 下,受到频率为2ν0的余弦策动力作用,作受迫振
动并达到稳定状态,振幅为A。若在振子经平衡位
置时撤去策动力,则自由振动的振幅A`与A的关系
是____A_`_=_2_A__.
(1996.一.2)
解:稳定振动时振子频率即策动力频率,圆频率为
一质量m为10g的物体悬挂起来。每个弹簧上的拉
力均为5N,如果将物体垂直于图面向外稍微拉动
一下,然后释放,则该物体m振动的频率为___Hz
解:设物体相对图面的垂直位移为x, (1986.二.1)
弹簧相对面的倾角为θ,
物体受弹簧合力(指向图面)为F 则:x=lsinθ, F=6fsinθ≈6fθ
其中l为弹簧长度,f为一根弹簧拉力
2
dx dt
02 x
0
其中:
0 k m , 2m ,
称阻尼因子,由阻力系数 决定。
10
2.弱阻尼、临界阻尼和过阻尼
0 :弱阻尼;x A 0 e t cos( t )
02 2
x
0 :临界阻尼;
临界阻尼是物体不作
弱阻尼 临界阻尼 过阻尼
往复运动的极限,从周期
振动变为非周期振动。
简谐振动
14
共振 — 驱动力的角频率为某定值时受迫振动的振幅达到
极大值的现象。
共 02 2 2 ,
A共
2
h
02 2
★ 分析:
A
(1) 越小时,ω共 越接近于ω0 ,
A共 越大。
(2) = 0 时,共 0 ,
无阻尼 = 0 弱阻尼 > 0 大阻尼 > 0
A共 尖锐振动。
★ 强迫力的方向永远与物体
l
mgl
动力学方程:d2 x
dt 2
2 x
d2
dt 2
2
运动方程:x Acos(t ) Acos(t )
k/m
g/l
注1:弹簧振子水平放置, 注2: 竖直放置或放在固定的光滑
1
1
k串 i ki
斜面上都可以做简谐振动。
k并 ki
i
3
例1. 如图,用六根拉伸的长度均为10cm的弹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