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法

合集下载

发现法和讲授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比较实验

发现法和讲授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比较实验

发现法和讲授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比较实验常言道:“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有好法,贵在得法。

”无论选用什么样的教材,教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针对什么样的年级,对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学习和研究,对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发展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尤为突出。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教学法和讲授教学法是两种常用的教学法。

发现法是一种新教学法,又称问题教学法,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得知识。

以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演示,实验,解答问题等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

而讲解法是传统教学法,主要是教师对教学内容作重点,偏于讲述和分析,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加强训练的一种方法。

针对两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对教学质量有哪些影响,如何改进,进行了教学实验。

一、实验方法(一).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照下,做好学生家长、学生和其他任课教师的工作,对所任两个班级(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认真的排队和调配,每班36人,男生和女生、家庭情况和环境、学习成绩、智力和心理、体质和个人表现等方面都进行了认真的考虑,综合考察各种情况基本相同,做为实验(一)班和实验(二)班。

(二).一人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使用相同的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

安排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基本选用相同的习题和作业。

(三).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在备课时,对实验(一)班和实验(二)班对同一教学内容,编写两个不同的教学设计,实验(一)班选用发现法,实验(二)班选用讲授法。

实验(一)班的教学设计突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模型,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实验(二)班的教学设计突出:老师创设问题景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进而进行练习巩固阶段。

前者侧重学生的主体,老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和“问”。

如何比较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发现法和讲授法

如何比较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发现法和讲授法

如何比较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发现法和讲授法一、实验课题:比较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发现法和讲授法二、实验背景:1.发现法:在论及“发现教学”时,人们很容易想起杜威和布鲁纳的建议。

确实,发现教学或发现法虽不是杜威或者布鲁纳首创,在他们之前的卢梭、斯宾塞等人都倡导过发现法,但只是到了杜威那里,发现法才被系统地得到阐释;而到了布鲁纳那里,发现法才明确地被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策略和理论并设计了相应的课程结构,又得到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的支持。

不过,这里所讲的“发现”并不局限于杜威或布鲁纳的解释。

我们认为,“发现”至少可以从两个意义上来理解和操作:第一、发现即主动学习基础上的创造,它含自学的意义,但不仅仅是学生自学,而是自学基础上的创造。

发现学习是学生与教材的直接“对话”,与教师“独白式教学”相对,也与学生被教师不断追问的“对话”相对。

它的基本假设是,凡学生可以自学的知识,学生就可能更有效地领悟这些知识,教师不必独白式地讲授,也不必勉强学生限定在教师的“提问”范围内思考。

第二、发现即“课题研究”与“问题解决”,它与记忆性知识学习相对。

它的基本假设是,知识具有不确定性,凡知识学习,都可以将它作为一个不确定性“问题”来处理。

即使某些知识是确定的,它在学生没有理解之前,它仍然具有不确定性。

因为学生可以这样理解和使用它,也可能以另外的方式理解和使用它。

对学生而言,知识获得程序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程序。

问题解决的高级形式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参与的“课题式学习”或“研究式学习”、“研究型学习”。

2.讲授法:对知识传授的注重,不仅注重知识内容,而且注重传授方法。

同理,不是任何传授方法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很好地研究。

从广义而言,一切学习都要有传授,因为要有外部提供客体;否则学习便无从发生。

学生更不同于一般学习者,学生的学习更都是在教师传授之下进行的,没有传授就没有学习。

讲授(教)包括两种基本形式,就是刚刚说过的知识内化中两种展开、简化形式,也就是言语的形式和物质的形式,在教学实际工作中,两者都是同时运用的,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当代流行的教学方法

当代流行的教学方法
(二)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形式
适当的课堂教学形式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所采用的是“知识点试题导学法”,具体来说就是根据选用复习材料中的“单元掌握目标”,即:重点词汇、重点句型、语法、交际用语,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学,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再进行提炼、解读、讨论,直到弄懂为止,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做引导、矫正的工作,这样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有利于落实知识和把握范围,也有利于掌握水平程度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发现法的基本学习过程
1.掌握学习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引起探究兴趣;
2.制定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提供学习的教材和查阅的材料;
3.从理论与实践上检查假设,发现补充修改,对不同观点可以争辩,指导学生思考,启发独立钻研;
4.对争论作出总结,得出必要的结论,检验假设,从而获得科学探索全过程的体验。
范例教学法是德国的教育家瓦根舍因所创立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是为了解决知识的量的急剧膨胀与人的有限的学习时间、能力之间的矛盾,从另一角度讲,也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所谓范例教学即教师利用“范例”材料教育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范例是针对学科教学内容而言。可以称为“范例”的内容有以下三个特点:
4.启发学生彼此协商,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自我评定,使不明确的得到充实和理解。
5.运用发现法需要和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如谈话法、讲解法等。
发现法的出现,使教学重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开发智力方面,从记忆转到探索方面,而通过探索发现获得的知识又有助于保持记忆。但发现法也有一定局限性,因为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宜设计探索发现的过程,也不是任一学生每堂地理课都会有所发现;同时发现法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方法及提供学习内容的教学手段相配合,如结构化的教材(目前国内尚未编出);此外发现法占时较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大量教学任务比较困难;同时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也很难只用一种方案去启发其发现等,因而发现法在美国尚未得到普遍推广。然而发现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实施方法中某些指导思想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我们可以结合地理教材内容予以选择地运用。

实施发现法的步骤有哪些

实施发现法的步骤有哪些

实施发现法的步骤有哪些简介在进行研究、调查或解决问题时,实施发现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和发现问题的本质,最终解决问题或达到研究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实施发现法的步骤。

步骤一:明确目标在使用实施发现法之前,必须明确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或达到的目标。

明确目标是实施发现法的第一步,它能够为后续步骤提供指导。

步骤二:收集信息收集相关信息是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的基础。

在这一步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查、阅读文献、采访专家或观察等方式,收集与目标相关的信息。

步骤三:制定假设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我们可以根据所获取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制定假设。

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它可以帮助我们围绕特定的方向进行思考和研究。

步骤四:设计实验为了验证假设的有效性,我们需要设计实验。

实验设计应考虑到实验的可行性、控制变量和采样方法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我们能够收集到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数据,为后续的分析奠定基础。

步骤五:进行实验观察在实施发现法中,实验观察是关键的一步。

通过进行实验观察,我们可以获得数据和信息来验证或反驳我们的假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及时进行整理。

步骤六:数据分析与解读收集到实验数据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通过对数据的解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或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步骤七:总结与归纳在完成数据分析和解读后,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通过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或达到目标。

总结与归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结果与之前的目标进行对比,以判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步骤八:推广应用在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后,我们可以考虑将所得到的结果推广应用。

推广应用可以帮助其他人或组织解决类似的问题,实现更广泛的社会价值。

结论实施发现法是一种有效的研究和问题解决方法。

通过明确目标、收集信息、制定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数据分析与解读、总结与归纳以及推广应用等步骤,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和发现问题的本质,并最终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

发现法名词解释

发现法名词解释

发现法名词解释发现法是一种刑事诉讼的程序,它在刑事案件调查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发现法的目的是确保被告的权利得到尊重,保护其合法权益,同时也为检方提供充足的证据来支持起诉。

发现法确保了被告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能够知晓控方的证据和案情,以便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准备自己的辩护。

它也确保了诉讼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防止检方滥用权力。

发现法可以促进检察官和被告之间的平等对话,并保证双方的权益得到平等对待。

发现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传唤证人和要求控方提供相关证据。

传唤证人是指被告或其律师能够要求法庭传唤证人出庭作证或提供相关证词。

这样可以确保被告能够听取证人的证词,并有机会进行交叉审问。

控方提供相关证据的要求是指被告或其律师能够要求控方提供与案件相关的证据,包括书面证据和物证。

这样可以确保被告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了解案情,并准备自己的辩护。

发现法还可以限制控方在审查过程中搜查被告的权力。

这意味着控方需要事先获得法院的授权,才能搜查被告的住所或办公地点,并查封或扣押任何与案件有关的证据。

这项限制旨在防止控方滥用权力,保护被告的隐私权和财产权。

发现法的实施也需要保护证人的权益。

证人在刑事案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证词可以对案件的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发现法确保了证人的安全和隐私,防止被告或其律师对证人进行骚扰或威胁。

证人可以要求法院限制对其个人信息的披露,以及采取其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其安全和隐私。

总之,发现法在刑事诉讼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确保了被告的权利得到尊重,控方提供了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起诉。

发现法也保障了诉讼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防止滥用权力的发生。

通过保护被告和证人的权益,发现法促进了刑事审判制度的公正和平等。

发现法名词解释

发现法名词解释

发现法名词解释发现法是一种新型的国际法正义理论,它是维护国际共同体、调节国际关系以及维护国际法和维护其和平稳定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发现法起源于17世纪,当时英国和美国两国发现了“发现原则”,即发现者可以合法占领和运营未受任何国家的殖民地,但要遵守国际法和殖民地公民的权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法也发展成一种国际法正义理论,它不仅强调维护发现者的权利,还强调尊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主权,以及保护受到破坏或威胁的公民的权利。

如今,这一理论已经成为国际法上的经典理论,和国内法一样受到各国承认和尊重。

发现法的主要原则是以发现者的名义把未受任何国家控制的未发现的领土划入发现者的版图,并对殖民地的管理制定一些规则。

根据国际法,发现者应该接受自然界有多种主权,不能滥用自己的权力,也不能瓜分他人的领土或主权。

发现者也不能擅自行使政治权力或经济控制权,而应该尊重殖民地及其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发现者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占领殖民地,并对殖民地的发展和管理拥有一定的责任,但同时也要尊重殖民地居民的权力和利益,维护殖民地公民有权利及自由。

发现法要求发现者承担特定义务,这项义务是:1、维护公民的权利,遵守公民和民众的自由和尊严;2、努力促进殖民地发展,促进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3、尊重殖民地公民的民族意识,不得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视;4、尊重殖民地公民的宗教信仰,不得损害殖民地公民的宗教自由。

发现法还规定,发现者不得把发现的领土以任何方式转移给其他国家,以防止因殖民地的非法失去而造成的国家主权的损失。

发现法的概念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公正权利、开拓国际关系及维护国际和平稳定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提供了一种合乎道德的殖民自由及民主发展的办法,而且也为不同国家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法律支撑。

另外,发现法还有助于发现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殖民地文化、宗教和习俗,从而促进国与国之间更加和谐的友好发展。

因此,发现法的意义十分重要,它的发展将是国家和国际社会朝着更加公正和和谐的发展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法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法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法的应用近年来近年来,,有些教师在小学数学课试验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有些教师在小学数学课试验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这是小学数学教法改革的一项新的尝试。

随着教法改革的深入学数学教法改革的一项新的尝试。

随着教法改革的深入,,不少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发现法什么是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必须具有某些独有的特征必须具有某些独有的特征,,能与其他教学方法相区别。

为了便于教师进行研究法相区别。

为了便于教师进行研究,,现根据所了解的一些材料现根据所了解的一些材料,,对发现法的特点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做一简单介绍现法的特点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做一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考。

一、发现法的特点一、发现法的特点发现法是近二十多年来国外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是近二十多年来国外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有人称为探究问题法。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究问题法。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根据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养人才的需要,,国外在提出改革传统教材的同时国外在提出改革传统教材的同时,,相应地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有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倡导“发现”的学习方法方法,,强调要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创造知识。

例如强调要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创造知识。

例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提出杰就提出::“要引导儿童去重新发明他们能够发明的事物。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更完整地提出发现学习的理论。

他强调理学家布鲁纳更完整地提出发现学习的理论。

他强调,,学习是发现知识、理解一个学科的基本认识结构、运用直观和分析推理以及依靠内在动机的过程。

他认为靠内在动机的过程。

他认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式。

”因此,他提倡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发现法。

他提倡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发现法。

倡导者们认为发现学习的优点主要是倡导者们认为发现学习的优点主要是:1.:1.:1.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智力;2.;2.;2.可以较深地理解知识可以较深地理解知识可以较深地理解知识,,并且较好地保持在记忆中忆中;3.;3.;3.使学生更容易迁移使学生更容易迁移使学生更容易迁移,,并且提高学习和研究较难的教材和问题的兴趣和信心题的兴趣和信心;4.;4.;4.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技能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技能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一、发现式教学法的历史探源发现式教学法就其思想渊源而言,可以追溯到很久.早在19世纪中叶,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曾提出:“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其后,英国的著名教育家斯宾塞也指出:“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些观点,无疑为发现式教学法奠定了思想基础.作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倡导的.他认为:“提出一个学科的基本结构时,可以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学生通过发现来掌握学科基本结构,易理解、记忆,便于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发展”;“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由于他的倡导,使得发现式教学法引起了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二、发现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发现式教学法主要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建构主义学派的建构原理与顿悟学说.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其元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主动建构学习实际上就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所以,发现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其本质正是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还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盲目地尝试与试误,而是突然的“顿悟”.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试误与顿悟是学习中互补的两个过程,常常是穿插进行的.一般说来,在数学学习中掌握数学技巧、试解习题等常以试悟的形式出现,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及创造性地探索问题则多表现为顿悟.因此,发现式教学法否定通过大量练习与强化形式形成反应习惯,提倡主动地在人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其实从它的定义,我个人觉得探究式教学是对现在新课标的一种很好的诠释,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来指导学生,所以能将探究式教学有效的运用到教学上,那地理课将变得轻松而愉快。

探究性讨论与一般课堂讨论相比较,探究性讨论具有以下特点?(1)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

这里所谓的开放性是指允许对讨论的问题做出多种可能解释或结论具有开改性的探究讨论主题,会刺激学生萌发富有新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的创造性思维及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发展。

(2)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为主要目的。

利用探究性讨论对某个问题进行探究时,教科书上往往没有现成答案,教师通过提问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引起学生提出种种问题和推测,进一步收集和处理相关资料,最后有所发现,得出自己探究的结论。

参与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究知识、探究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

(3)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

探究性讨论主要以小组为组织形式,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让每一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集思广益,而不是要他们重复教科书、教师或他人已有的结沦。

参加讨论的人,不必考虑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是否恰当,讨论不由教师支配,也不是少数几个学生唱主角,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

在讨论中,要考虑并欣赏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

(4)提问贯彻讨论全过程。

教师在恰当的时候以递进式的、前后衔接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点拨,可以对讨论起到提示和调节作用,否则讨论达不到深刻理解的目的。

学生的提问主要集中在收集相关资料或证实某种观点上。

教师不要直截了当地回答学生的所有问题,那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成功的探究性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判断讨论内容是否恰当,一是看学生是否其备相应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二是看这个内容学生是否理解或在科学上是否巳成定论,如果某个问题学生已理解或已成定论,而且学生对此确信无疑,那就无法引起学生的探究;三是看所选问题是否有利于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

知识发现法

知识发现法

知识发现法
知识发现法是指通过探索、实践和研究,以积极的态度主动获取新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这种方法强调通过主动探索和学习来获取知识,而不仅仅是 passively接收信息。

它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 主动探索与实践:知识发现法鼓励个体通过实践、实验和探索来获取知识,不仅仅是接收信息,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和构建过程中。

2.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种方法认为,知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如观察、实验、研究、交流和体验等。

因此,它鼓励个体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3. 跨学科的综合应用:知识发现法鼓励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相互结合和应用。

通过跨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4. 持续反思和自我评价:这种方法注重学习者的自我反思和评价。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效果,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获取和提升。

知识发现法强调了主动性、实践性和多样性,在当今迅速变化的信息时代,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个体获取并应用知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法的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法的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法的应用发现法是近二十多年来国外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有人称为探究问题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要引导儿童去重新发明他们能够发明的事物。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更完整地提出发现学习的理论,他认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式。

”许多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了发现法,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进一步倡导发现法,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真正主人。

举例如下:例一:一位数除两位数的教学。

给出一道题如39÷3。

学生可以先拿39个物品,每3个一份,把它们分成13份。

做几个这样的题目以后,可以让他们把物品组成10个一组。

例如,给出这样一道题:“哈利买了4条糖果,每条有10块。

他吃了1块,把剩下的每3块包成一包,分给同学,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解法:1、每3个分成一堆,然后数出分得的堆数;2、从三个10中各先拿出1个,剩下的每9个分给3个同学,再把其余的也每3个分成一堆。

3、与第2相似,但他们看出有4个9。

4、他们看出3个10正好分给10个人,剩下的每3个分成一组。

5、与第4相似,但他们看出剩下的9个正好够分给3个人。

在学生得出解法之后,全班进行讨论。

教师对不同的算法不给出评价。

再出一道题,许多学生会选用比他第一次用的更为简便的方法。

进一步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促使学生找出更为有效的计算方法,形成一般的竖式计算。

例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

给出一道一个数乘以和的应用题,例如:“有3个男孩和4个女孩,分给每人2块饼干,一共需要多少块饼干?”让各小组研究这道题可能有几种方法。

学生想出下面的解法:每人的块数×(男孩数+女孩数)=2×(3+4),(每人的块数×男孩数)+(每人的块数×女孩数)=(2×3)+(2×4)。

还可以用长方形阵列的方法(即按照已知数画几行点子,再导出算式)。

发现法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现法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现法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标签:超声医学;创新型医学人才;效果超声医学是由多门学科共同组成,例如,电子工程技术、医学等。

超声医学主要是通过对人体的作用与反作用的规律进行研究,并能够由此实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通过超声学能够发现人体组织的作用和相关变化规律,并能够利用变化规律以及人体器官特有的解剖结构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

因此,在超声诊断学教育实践中,应保证知识的客观性、直观性、实践性,使学生们充分掌握人体生命规律,并能够将所学应用于临床中,通过教育改革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得以提升[1]。

为了培养和造就创新型医学人才,徐州医科大学在《超声诊断学》的教学中运用了“发现法”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发现法的含义发现法是由外国引进的一种教学模式,由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引导和启发作用,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高,并能够完成相关课题研究,从而掌握相应的原理以及结论[2]。

通过发现法,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并积极参与到教学课程中去,同时能够对现代科学手段加以利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升。

发现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由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探寻结论,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并通过收集资料等手段总结结论。

教师引导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得以提高,并能够主动参与到科学知识的探索中,是2学生所学内容记忆更加深刻[3-4]。

2 发现法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根据应根据职将所学内容设置相关病历,同时将超声诊断该阶段与所学内容相互融合,并由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思考以及分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开放式教学,该种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能够与实践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获得知识。

例如,在讲述时,教师可设置如下病例:病例一,女性,30岁,已婚,停经55天,阴道流血14天,下腹痛1天,自诉停经37天自测尿妊娠阴性。

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中的发现法

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中的发现法

数学教学中的发现法发现法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发现、去认识,自己求出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者。

发现法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给出一道题如39÷3。

学生可先拿39个物品,每3个一份,把它们分成13份。

做几个这样的题目后,可以让他们把物品10个组成一组。

例如,给出这样一道题:“哈利买了4条糖果,每条有10块。

他吃了1块,把剩下的每3块包成一包,分给同学们,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一:每3个分成一堆,然后数出分得的堆数。

学生二:从3个10中各先拿出1个,剩下的每9个分给3个同学,再把其余的也每3个分成一堆。

9+9+9+3+3+3+3=39(块)↓↓↓↓↓↓↓3+3+3+1+1+1+1=13(人)学生三:与学生二相似,但他们看出有4个9。

9+9+9+9+3=39(块)↓↓↓↓↓3+3+3+3+1=13(人)学生四:他们看出3个10正好分给10个人,剩下的每3个分成一组。

30+3+3+3=39(块)↓ ↓↓↓10+1+1+1=13(人)学生五:与学生四相似,但他们看出剩下的9正好分给3个人。

30+9=39(块)↓ ↓10+3=13(人)在学生得出解法之后,全班进行讨论。

教师对不同的算法不给出评价。

再出一道题,许多学生会选用比他第一次用的更为简便的方法。

教师进一步提出引导性问题,促使学生找出更为有效的计算方法,形成一般的竖式计算。

数学发现方法

数学发现方法

数学发现方法数学发现方法是指在数学研究中产生新理论、定理或方法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数学家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关于数学发现方法的50条内容,并对其中的一些进行详细描述:1. 数学发现方法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两种。

2. 归纳法是通过观察一系列现象或实例,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3. 演绎法是通过已知的事实和定理,推导出新的结论的方法。

4. 发现数学定理的方法往往需要数学家有深厚的数学功底和广阔的数学知识。

5. 有时候数学发现可能是偶然发生的,但这样的发现通常也需要数学家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直觉。

6. 研究者可以通过探索各种数学问题来激发数学发现的灵感。

7. 大多数时候,数学发现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的。

8. 数学发现的方法可能包括尝试多种不同的路径来解决问题。

9. 在寻找新的数学方法时,数学家常常会进行大量的实验和观察。

10. 数学发现方法需要结合数学家对于问题本质的理解和数学技术的运用。

11. 数学发现方法也可能涉及跨学科的思维,以获取新的灵感和观点。

12. 开展跨学科合作可以帮助数学家在发现新理论和方法时获得不同的视角。

13. 在数学研究中,美学的追求也可以成为启发数学发现的方法之一。

14. 利用计算机和现代技术可以加速数学发现的过程。

15. 适当的表达和沟通可以帮助数学家更好地辅助他人理解自己的数学发现。

16. 数学发现方法中重要的一环是进行充分的文献调研,了解前人的工作和研究成果。

17. 创新性的思维对于数学发现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18. 有时候,放松思维,让思路自由飘散也能有助于数学发现。

19. 解决一个数学难题可能需要数学家有坚毅不拔的毅力和耐心。

20. 数学发现的方法也包括批判性思维,以验证和完善已有的数学理论。

21. 培养数学直觉是数学发现方法中的关键一环。

22. 交流和合作可以成为激发数学发现的方法之一,通过与他人讨论探讨问题,或许可以激发新的灵感和思路。

布鲁纳发现法的一般步骤

布鲁纳发现法的一般步骤

布鲁纳发现法的一般步骤布鲁纳发现法可真是个宝贝,大家可能觉得听起来有点高深,其实它就是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的一种方法。

我们得聊聊它的基本步骤。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神秘的宝藏岛上,满怀好奇,准备去寻找那个藏着闪闪发光的宝物。

这个过程就像布鲁纳发现法,让你在探索中学到知识。

得有个问题,嘿,是什么吸引了你的注意?这就像你看到一块神秘的岩石,心里想着:“这是什么东西啊?”这个问题就像是你的灯塔,引导着你进入探索的海洋。

你需要认真观察,仔细想想,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

看,学习其实就是这么简单,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

动手实验,试试看。

说真的,谁不喜欢亲自动手的感觉呢?就像小孩子玩沙子一样,挖啊挖,最后挖到一个超大“宝藏”。

用你的手去触碰,用你的眼去观察,不要害怕出错。

每次错误都是通往真理的另一条路,就像摔了一跤也不会让你停止走路,反而让你更坚定。

然后呢,你得开始把这些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整理起来。

想象一下,搞一堆好玩的图表和笔记,像是画出了一幅美丽的画。

你可以用色彩斑斓的笔,标出重点,甚至加上搞笑的表情符号,学习从来就不应该是枯燥的嘛。

这时候,你会发现,原来那些“呃”的瞬间,都是通往最终理解的铺路石。

再来就是反思的时刻。

这个环节真的是超级重要,像是在审视自己的心灵之窗。

想想你刚刚经历的每一个环节,问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这可是自我提升的大好机会。

就像是在镜子前整理形象,你不是真的要整理外表,更多的是理清自己的思路。

分享你的发现。

没错,分享才是让知识发光的关键。

像是在一群朋友面前炫耀你找到的宝藏,听听他们的反馈,或许能激发出新的灵感。

让大家一起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嘛。

你会发现,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变得更加深刻,大家一起探讨,真的是乐趣无穷。

布鲁纳发现法让我们把学习变得活泼生动。

每一个步骤都是在探索未知的旅程,让我们从一个懵懂的小白,慢慢变成了一个充满好奇和智慧的探险者。

面对学习的挑战,别忘了保持那份初心。

对发现教学法的再认识

对发现教学法的再认识

关于发现教学法的认识新课程标准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贯彻课标的精神,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地学习,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得到统一和谐地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近年来,笔者开展了与探究式教学相关的“发现教学法”的探讨和实践,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布鲁纳的发现法发现法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首先提出。

发现法又称为“发现学习法”,用于教学则称为“启发教学法”或“发现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信息和资料,分析问题,进行有关探究,自己作出结论或找出答案,从而学会如何学习。

布鲁纳指出,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事物的行为,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学生学习的知识,尽管是人类已知晓的事物,但是如果这些知识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而获取的,那么,这对于学生来说依然是一种“发现”。

依照布鲁纳等专家当初的观念,发现法主要侧重于引导发现,强调学科知识与学科结构,高度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致力于培养智力超常的社会精英。

也就是说,传统的发现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新理念下的发现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几十年来,各国教育工作者对发现法深入进行探讨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结合课改大规模地开展探究式教学,对发现法作了大量创新性研究,他们将“探究学习”、“做中学”、“最近发展区”、“任务驱动教学”等教育观念、理论进行重新优化整合,提炼并赋予发现法以新时代的内涵和特色,使发现法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笔者认为,在新理念下,对发现法应有新的认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发现法认准人的本性,尊重人的本性,承认个体之间智商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有发现的本能、欲望和潜能,即人人有特长,有成功、成才的希望。

发现法及其应用

发现法及其应用

发现法及其应用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吴卫国摘要:图像变换是变量变换的形态反映,变量变换是图像变换的解析表示。

本文运用发现法教学,精心设计正弦曲线y=Asin(ωx+ )的教学过程,旨在使学生对形态各异的图像变换,达成更便于把握、更触及问题本质的统一认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发现法变量变换图像变换发现法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基本结构是不能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学习的,要通过学生的发现学习去构造。

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1、发现法的历史发现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倡导的。

他认为“提出一个学科的基本结构时,可以保留一些充人兴奋的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学生通过发现来掌握学科基本结构,易理解、记忆,便于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发展……”二战后,特别是1957年原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卫星,美国舆论强烈呼吁美国政府进行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为了继续保持世界强国的地位,美国政府提出要特别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大批有技术的劳动力,相应的措施是首先要改革中小学的数学和自然科学两门课程。

为此,195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在伍兹霍尔(WoodsHule)召开了一个由35位科学家、学者和教育家、心理学家出席的会议。

《教育过程》便是这次会议的一份总结报告,由会议主席布鲁纳起草,发现法就是在此书中公开发表的。

2、发现法的理论依据发现法因其思维方式不同,分为类比法、归纳法、剖析法、学习迁移法和知识结构法,这些都是使学生发现的方法。

布鲁纲是从青少年具有好奇、好学、好问、好动手等特点出发,提出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演示、实验、解答问题等手段,引起学生象数学家发现定理那样去发现知识,以便培养他们进行研究、探索和创造的能力。

发现法主要依据以下四条原理:2.1 建构原理建构原理是学生开始学习一个数学概念、原理或法则时,要以最合适的方法建构其代表。

教师招聘发现法的优缺点口诀

教师招聘发现法的优缺点口诀

教师招聘发现法的优缺点口诀
一、发现式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点: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力潜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的内在动机。

3、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的技巧。

4、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5、发现学习的结果有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

口诀:激智潜、培激动、获解探、增责、记保
二、发现学习教学理论不足之处:
1、学习与教学理论完全放弃知识的系统讲授,而以发现教学法来代替,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知识学习活动的特殊性,忽视了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在生产过程与知识的生产过程的差异。

2、布鲁纳认为“任何科目都可以按某种正确的方式交给任何年龄的儿童”,这是无法实现的;
3、发现学习在当时虽然尤其积极作用,然而人们指出,发现教学法运用范围有限。

4、发现教学法耗时过多,不经济,不宜用于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的机体教学活动。

口诀:夸能力、忽特殊、忽过程与差异,布鲁纳,范围限,耗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法
21蔡银河 22柯梦蝶 23刘晓明
24段凤飞 25陈梦珠 26王丹概念:发现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教学的初步知识和概念直接向儿童讲解,而是引导儿童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获得初步数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逻辑数学知识的获得是通过他们的动作,是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在自己的头脑中对事物的数、形、时、空等知识建构的结果,任何外部力量不能代替它。

发现法正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依靠自己的力量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途径。

在发现活动中,幼儿运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积累思考,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发现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幼儿通过自主活动,通过积极思考,独立地去发现并获取新的知识。

发现法的四种形式 :
⒈操作实验,即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自己发现获得数学的初步知识。

如讨论“轻重与材料,轻重与体积大小的关系”,我们可以让幼儿掂量或用天秤称量比较,最后,从大量的操作经验中发现“材料相同,体积越大,就越重;反之就越轻。

材料不同,虽然体积相同,但重量却不同。


⒉组织观察,即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再进行思索,然后抽象出概念,总结出规律。

如,认识“三角形”,我们
可以向幼儿提供大量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各种三角形,然后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有三个角,三条边”。

⒊运用比较,即新旧知识的比较、复杂问题与基本问题的比较,让幼儿在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领悟知识。

如,在教“基数和序数的区别”时,我们可以让幼儿从许多物体中分别拿出“第2个,2个某物”,“第3个,3个某物”……,让幼儿在操作比较中真正认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⒋设问,即教师通过设问引导幼儿探索发现。

如自然测量法的导入:先问幼儿如何比较两段线段(可以移动的)的长短,然后问不能移动到一起用“对应法”或“重叠法”比较长短的线段,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从而导入自然测量法,最后通过设问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测量的动作要领。

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可以运用发现法来进行。

如数学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如数的守恒、加法交换律、数的组成规律、相邻数、序数、单双数的特点、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的量数的关系、时钟长短针运动的速度关系、重量与材料、重量与体积的关系等。

除了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外,还有数学中的概念,量的比较的规则以及其它一些动手操作的规则也可以运用引导发现法来进行教学,如数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加法、减法、加法的含义,点数、自然测量法的动作要领,量的比较如多少、长短、大小、粗细、厚薄等,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分类、排序等都可以通过引导发现法来进行教学。

一般一个发现过程可以分为下列五个步骤:→准备阶段→初探阶段→交流与再探阶段→总结阶段→运用阶段。

⑴准备阶段。

正式进入发现过程前,要让幼儿明确探索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并做好物质和精神的准备。

⑵初探阶段。

幼儿根据老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操作或观察,主动概括出原理、法则、概念的定义,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是发现的过程的主要环节,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基础。

⑶交流阶段。

在教师的组织下,每个幼儿交流自己初探的成果,这些成果有些是对的,有些是错的,哪些是对哪些是错?引导幼儿讨论,并通过再次操作研讨。

⑷总结阶段。

在上述阶段的基础上,幼儿根据所要探索的问题,把探索中获得的知识、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

⑸运用阶段。

通过一系列的口头或书面练习,要幼儿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使幼儿初步获得知识迁移的能力。

发现法,特别强调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通过幼儿的积极思考和探索去发现新的知识。

为了充分发挥发现法的教育价值和发展价值,我们除了要严格按照发现法的各个环节的要点设计各个环节外,还应注意如下几点:
⒈注意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发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发现法,是教师引导过程和幼儿发现过程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强调一个的作用而忽视另一个的作用。

应让幼儿在教师启发下,独立地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

教师提出问题后,要鼓励每个幼儿独立
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让每个幼儿尽量作出智力上的最大努力。

在此前提下,也要创造条件开展幼儿之间的共同探讨活动。

因为有时幼儿之间对问题的讨论或争论更能启发幼儿的思维。

⒉教师要善于提问
提问要问到点子上,才能启发在关键处,使所提的问题起到引导幼儿的思路,引导探索方向的作用。

⒊教师要善于等待
由于能力和知识经验水平的限制,幼儿由探索到发现到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时间。

因此,我们要善于等待,要有足够的耐心。

⒋教师要注意到幼儿的个别差异性
应让每个幼儿都有积极探索和发现的机会,对有困难的幼儿可以多给予启发,但不要暗示答案。

应该多给幼儿以鼓励,除了表扬能独立探索并正确回答问题的幼儿外,更应该表扬那些虽未得到正确答案,但积极进行探索的幼儿,因为正处在挫折中的他们更需要得到鼓励。

⒌废除“注入式”,实行“启发式”
⒍教师不但要引导幼儿“知其然”,还要引导幼儿“知其所以然”有些发现学习是偶然的联系,而没有真正领悟其内在的因果关系,特别是我们提供的材料不当或引导不当时,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

⒎运用发现法要注意与其它方法的有机配合
发现法,并不排斥其它的教学方法,相反,还强调与其它教学方法的
有机配合。

如操作中的发现,游戏中的发现,讲解演示中的观察发现,讨论发现。

发现法与操作法、游戏法、讲解演示法并不矛盾,只不过它更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幼儿的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