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全装修产业化市场前景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全装修产业化市场前景浅析
摘要:我国的装饰装修业起步于70年代,那时的装饰装修工程很少,主要是一些涉外工程和数量不多的宾馆。进入90年代后,住宅的装饰装修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居民对原有的房屋或新交付的住宅,进行了程度不同的零散装修,各自为战的结果必然是增加装修成本,提高工程造价,加重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浪费也十分惊人。装饰装修业的爆发性增长是在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对住宅的装饰装修行业的积极引导和鼓励发展,住宅装饰装修行业实现了集约化、产业化,目前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数据表明我国的住宅装饰装修业是一个充满活力、“钱”途巨大的市场。
关键词:装饰装修产业化住宅全装修行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特别是建设部2002年7月18日《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导则》发布后,全装修商品住宅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及广州等发达城市的楼市产品中所占比重正以每年10%的增幅递增,在这些城市中销售最好的往往就是全装修商品住宅,可见全装修商品住宅在这些房地产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已经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广泛的市场接受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迹象表明,国内大城市的商品房开发正逐步进入“全装修时代”,据建设部门调查,上海在2005年以后的市区商品房开发中就已经完全进入了“全装修时代”。
1 传统装饰装修行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住宅装饰装修行业是近十年才蓬勃发展起来的,历史上没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可以借鉴,传统的装饰装修行业存在的不足之处诸如:整体水平不高,生产技术传统,工程质量差,材料以次充好,环境污染严重;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质量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一些无营业执照、无施工资质、无办公地点的“三无”装修施工队伍还大量存在;从业者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行业整体形象较差,市场诚信度较低等等,上述问题阻碍了消费者投资住宅装饰装修的信心和积极性,给市场的拓展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障碍,进而影响了专业装饰装修企业的发展壮大。
2 装饰装修产业化的优势所在
传统住宅装修的生产方式是手工作坊式、一家一户分散的操作模式,专业装饰装修企业很难对单套住宅的装修发生兴趣,而全装修房的生产方式是一步到位式的规模产业化操作模式,其最大优点就是大量半成品的加工实现了工厂化生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装饰装修企业的完成产值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从而大大增强装饰装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
以我公司木饰面为例,以前的木制品都是在现场加工制作完成的,
而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工厂制作,现场成品安装的模式,其优势主要表现为:能够保证质量、可以缩短工期、容易控制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节省项目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木制品加工完全按照流水作业的方式在亚厦产业园进行生产,统一的材料,统一的产品,统一的安装,统一的管理,减少了现场施工的不确定因素和随意性带来的质量弊病,使得我公司木制品的装修质量标准得到了统一。
根据上市企业公开发布的信息,目前国内5家上市装饰企业的财务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的主营业务收入已经基本与前一年持平,而2008年至2010年间主营业务收入较前一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说明这个行业的业绩增长性良好(如表1)。
3 住宅全装修行业的市场前景
据睿博数据研究中心对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全国住宅竣工面积数据的统计,合计竣工面积达到285164.53万平方米,按照新建住宅50%的装修率,单方平均造价800元保守计算的产值就高达11406.6亿元(不包括改善型及二手房)。
据统计2011年全国装饰装修行业实现产值约30865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6.55%左右,其中住宅装饰装修产值约占总量的55%,可以说住宅装饰装修已占建筑装饰行业的大半壁江山,专家预测近5年仍将以至少每年20%的速度递增。
4 结语
全装修商品房成为住宅市场的主流是大势所趋,经过专业装饰公司的精心设计及施工,在有限的室内布局中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空间利用率,目前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必将促使更多的商品房开发进一步迎合市场需求,拎包入住的全装修商品住宅正在逐步成为一种新的住房消费取向,是住宅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房产开发商手中的王牌。
一步到位式装修代表了商品住宅装修的消费方向,也符合行业产业化发展和工业化生产的原则,它既符合住宅开发国际通行的做法,又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因此住宅全装修产业化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 住宅产业.
[2] 中国房地产报.
[3] 北京房地产.2007(7).
[4] 中国房地产信息网.
[5] 浙江消费维权网.
[6] 睿博数据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