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三兄弟材料作文分析
扁鹊三兄弟材料作文分析
![扁鹊三兄弟材料作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f7b8c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e.png)
扁鹊三兄弟材料作文分析扁鹊三兄弟材料作文分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扁鹊兄弟三人都从医。
大哥擅长“防患于未然”,把病毁灭在萌芽之前,结果病人老是疑惑自己没病,大哥的名字天下不闻。
二哥擅长把病毁灭在萌芽之中,结果著名乡里。
扁鹊擅长在病入膏肓时让人起死回生,结果著名天下。
阅读这则材料可以有不同的感悟,请按照你的感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目文章。
注重:①要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挑选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一审题:阅读材料,兄弟三人医术凹凸,一目了然。
正如扁鹊所言:“我大哥治病,是治于未发之际,所以名气无法传出;我二哥治病,是治于初起时,普通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其名仅闻乡里,而我治病,是病人之病快入膏肓了,所以我就全国有名了。
”扁鹊的大哥有本领在没病时,看出病来,让病连发的机会都没有,使人从小到大从生到死都健健康康。
大象无形,眼观无状,这本领真的了得。
且成本底,为病人着想,医德高尚。
但愿天下人康健,哪怕柜上药生尘。
宅心仁厚的人常有这般菩萨心肠。
扁鹊比较而言,是技低一筹,病已浮现,是对症下药的问题了,固然要简单些。
可是,一个默默无名,一个声名赫赫,何则?没得癌症,要你百块钱,你可能跳起来,得了癌症,花十万百万你不在乎。
会生大病而暂没生大病,扁鹊大哥来给你治疗,你即使不把他乱棒打出,也会给他一顿好骂;得了大病,你急急喊扁鹊,大把大把地送大钱给他,求他为你治病。
三兄弟不同的医术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大哥医术水平最高,但不被人们认为是“神医”,甚至还误认为“欺诈”,他的诊所门可罗雀,业务很少,在当初没有知名度,后人也无从知晓;二哥医术比大哥差一些,在当地被认为是一个不错的医生,知名度较大哥为高,业务也可以;扁鹊本人医术最差,但被全国人认为是“神医”,不仅当初知名度高,业务进展快速,而且在今日,我们知道的古代名医中,扁鹊也是位居其中。
扁鹊大哥不有名,缘由在此;扁鹊出大名,缘由在此。
扁鹊三兄弟的心得体会感悟
![扁鹊三兄弟的心得体会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bfd8263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9.png)
扁鹊三兄弟的心得体会感悟扁鹊三兄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他们分别是扁鹊、华佗和李时中。
他们在医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令后人称颂不已,对于世人来说,他们不仅仅是医术高超的专家,更是值得学习的楷模。
通过对他们的事迹和人生经历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汲取医学知识,还可以在精神层面上受益。
首先,扁鹊三兄弟对于医学的贡献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扁鹊、华佗和李时中都是医学史上的巨擘,他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掌握了许多珍贵的医学知识和技巧。
他们深知学无止境的道理,通过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
这种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无论是在医学领域还是其他领域,我们都应该像扁鹊三兄弟一样,保持学习的态度,并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求。
其次,扁鹊三兄弟的助人为乐的精神也给我们以启示。
作为医生,他们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把救死扶伤放在第一位。
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应该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事开始,关心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与他们分享喜乐悲伤。
通过这样的行为,我们能够使自己变得更加善良和有爱心,也能够使周围的人感受到温暖。
再次,扁鹊三兄弟的坚韧不拔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在医学道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们从不向困难低头,而是积极面对和战胜困难。
这种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具备的。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有坚韧不拔、不畏困难,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正如扁鹊三兄弟一样,只有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才能最终实现心中的梦想。
最后,扁鹊三兄弟的医德医风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他们治病救人不计报酬,只是为了患者能够康复。
他们非常严谨和谦虚,时刻保持医者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这种医德医风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无论从事任何职业,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真诚为人民服务的心,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他人时尊重和关爱。
抓安全要学学扁鹊三兄弟范本
![抓安全要学学扁鹊三兄弟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0fa0e05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1.png)
抓安全要学学扁鹊三兄弟范本《抓安全要学学扁鹊三兄弟》第一章:安全意识的重要性(500字)安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安全意识。
然而,很多人往往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对安全意识的培养缺乏重视。
本章将以扁鹊三兄弟为范本,向大家介绍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扁鹊三兄弟是以中国古代医学家扁鹊为原型的三个形象,寓意着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性。
他们一直秉持着“治病救人,守护生命”的原则,获得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他们不仅懂得治疗疾病,更能通过普及安全知识,预防疾病的发生。
正是因为他们对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才能够保护大家的健康与安全。
安全意识是人们对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一个有良好安全意识的人,在面临危险事故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反应,有效避免事故发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缺乏安全意识的人往往对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问题漠不关心,缺乏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这样的人往往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在学校中,安全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警惕,遵守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
比如,走楼梯时要扶着栏杆,防止摔倒;实验课时要佩戴好安全帽和实验服,做好防护措施;禁止在校园内玩耍、追逐,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只有大家都能够时刻保持安全意识,才能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港湾,也是安全的基石。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安全教师,他们应该从小就教育我们认识危险、预防意外。
比如,教会我们如何正确使用电器、防止触电;教会我们如何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教会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预防网络陷阱。
只有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对安全问题保持高度警觉,才能够构筑一个安全的家庭。
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大舞台,安全意识更是不可或缺。
在社会中,我们需要时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防范能力。
比如,外出旅游时要注意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走错地方、遭遇陌生人的诈骗;在公共场所应该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防止被盗;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要冷静处理,及时报警。
扁鹊三兄弟案例分析题
![扁鹊三兄弟案例分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01a3789828ea81c758f57870.png)
xx三兄弟案例分析题
答:
首先,这个案例是一个非常好的有关有效沟通的案例。
题中,扁鹊作为一个医生同时也是国民与魏文王一个国君谈好医生的问题。
谈论过程中,从行医的角度反映了治国之道。
一个医生从自己行医的角度出发,从侧面反映一个国君的治国之道,不仅使国君不觉得扁鹊有教训自己之嫌,而且国君也乐于接受。
扁鹊从自身的经验与行业出发,采用隐喻的方式谈论治国之事,不失礼数而又论证充分,是一种非常有效合理恰当的沟通方式。
其次,扁鹊生动形象的讲述了管理学中有关过程控制的原理。
管理学中强调在过程中对于问题、风险等的有效控制。
扁鹊用行医的例子说明了,在控制过程中在问题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最优的,在问题发生了但还不至于很大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居于其次,而在问题发生之后才进行控制虽然看似控制能力很强,但是是比较糟糕的,因为控制的成本更高,损失也更大。
所以,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在问题发生之前预期可能发生的问题,从而制定相关措施进行控制,尽量在问题发生之前使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是企业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最后,从案例中可以发现,虽然扁鹊认为哥哥医术最高,二哥其次,自己最低。
但是事实上,扁鹊医术高明的名声却远胜于两位哥哥,正是由于扁鹊在医病过程中留给人的印象深刻。
这说明,营销方案与营销时机的选择有时候比能力更重要。
恰当的营销方案,尤其是在具有影响力的情况下选择营销,其营销效果更好。
扁鹊在病发严重之间进行医治,受到关注度很高,所以其医术高明的名声传播各地。
1/ 1。
材料作文分析及优秀作文示例
![材料作文分析及优秀作文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2c5afc90c22590102029dca.png)
扁鹊三兄弟材料作文分析及优秀作文示例阅读下列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扁鹊三兄弟皆从医。
大哥善防患于未然,结果病人老是怀疑自己没病,大哥的名字天下不闻。
二哥善把病消灭在萌芽之中,结果闻名乡里。
扁鹊善于在病入膏肓之时起死回生,结果天下闻名。
解析指导:这是一道给材料作文题。
给材料作文审题要注意“四清”原则:1、理清对象:这则材料涉及到三个对象(大哥、二哥、扁鹊),这三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既无主次之分,考生就应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对象切入来写。
3、辨清关系:这则材料涉及的三个对象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从行医时机上看,大哥是事前防范;二哥是事中控制;扁鹊是事后挽救。
从行医效果看都是治病救人。
从行医影响上看,大哥遭猜疑且天下不闻;二哥控小病而闻名乡里;扁鹊治大病而闻名天下。
虽然同样治病救人,时机不同,病情不同,对医术的评判迥异。
4、析清含义:这则材料故意不把“扁鹊三兄弟的故事”讲完整,是为了让考生以现有材料为依据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多角度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便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现提供以下角度:1、大哥角度:①防患于未然;②万事防为先;③慎初……2、二哥角度:①小中见大,预见未来;②防微杜渐;③慎微……3、扁鹊角度:①难度见证高度……4、综合角度:①无闻与无价;②默默无闻的高度;③事前、事中与事后④本色自我,过程人生……优秀作文不是每朵花都叫向日葵百花中,最让人羡慕的是向日葵,因为它可以始终面朝太阳,都认为它是最美丽的,最幸福的,最成功的。
有人说,扁鹊作为医生是成功的,他总能让人起死回生,但他的两个兄弟却只是小有名气而已,不算成功。
我不这么认为,大哥把病消灭在萌芽之前,让患者感觉始终健康,二哥把病消除在萌芽之中,让病人减轻不少痛苦,他们虽没有像扁鹊那样妙手回春,救人于生死边缘,但从医生这一职业来说,他们是成功的,因为他们治好了病。
扁鹊三兄弟范文
![扁鹊三兄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47e10a2f705cc1754270909.png)
扁鹊三兄弟范文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医生,他被很多人尊称为医祖,这位医生就是扁鹊。
扁鹊的医术非常高明,说的夸张一点甚至可以用超神来形容。
扁鹊这位神医的名声特别大,他有一点非常厉害,那就是扁鹊可以随着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来变换自己的医治范围和医治手段。
这一天,魏文王突然问扁鹊了一个问题,他说:“扁鹊你们家总共有兄弟三个人,你们三个人的医术都很棒,那么到底哪一位的医术水平才是最高的呢?”扁鹊回说:“大哥的医术最好,二哥的医术排名第二,而我则是最差的。
”魏文王非常疑惑,他又问道:“那为什么医术最差的你却如此出名呢?”扁鹊又回答说:“大哥主要是在病人的病情发作之前对她们进行治疗,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不知道他可以提前铲除病因,因此大哥的名气根本没有办法让很多人知道。
而二哥治病主要是在病人刚刚发作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他仅仅可以治那些很轻的小病,因此他的名气也不是很大。
而我跟他们两个不同,我治病主要是在人们病情都极其严重的时候,很多人都可以看见我在经脉上放血,穿针在皮肤上,做很多大的手术,所以大家都认为我的医术最为高明,所以名气很大。
”启示一:各有所长从上述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扁鹊的大哥最最擅长的是“提前控制”,他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和长久的眼光,因此他总是可以帮助看病的人们把病扼杀在摇篮里,让人们有效的减小了生大病的可能性。
扁鹊的二哥最擅长的是“中途控制”,他有着出手迅速,做事情果断干练的特点,他可以有效的帮助广大人民免受大病的折磨。
相信大部分人应该都多多少少有过感冒的经历,虽然感冒是一个小病,但是小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很容易就会引起鼻炎,肺炎之类的大病,会给病人带来特别大的痛苦和一定程度上的金钱损失。
所以扁鹊的二哥可以很及时的把大病扼杀在摇篮里,让人们免受痛苦。
而扁鹊先生则擅长“大病治疗”,他可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挽留人们的生命。
可以说,扁鹊并不是轻易出手,而是该出手时才出手。
他在一次次的手术中。
抓安全要学学扁鹊三兄弟(2篇)
![抓安全要学学扁鹊三兄弟(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25b41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0.png)
抓安全要学学扁鹊三兄弟《史记》载,魏文侯曾问扁鹊:你们三兄弟中谁最善于当医生?扁鹊回答说: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
文侯说:可以说出来听一听吗?扁鹊说: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
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乡里。
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所以都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天下。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对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要学扁鹊大哥,治病于未发之时,强化安全防范工作。
祸患常积于忽微,加强安全防范,就是要重视加强形势任务教育,通过大力宣传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典型人物和事迹、安全事故案例等,提高干部职工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筑牢思想防线;就是要重视加强安全技能建设,通过理论培训、技能训练、竞赛演习等,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管理和操作技能,筑牢能力防线;就是要重视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深入开展安全科技研究,筑牢本质安全防线。
二要学扁鹊二哥,治病于初起之时,强化隐患整治工作。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强化隐患整治,就是要加大事故隐患的查找力度,采取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专业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重点抽查与普遍检查相结合等方式,使安全隐患没有藏身之处。
通过建立和执行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制度、整改情况反馈制度、整改情况回访制度等,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彻底整改。
三要学扁鹊本人,治病于严重之时,强化问题处理工作。
重视问题处理,就是要重视强化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以制度的强制力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的发生;就是要重视强化管理机制的执行,把安全工作与评先评优、单位的经济利益、领导干部的政绩挂钩,坚持有成绩、有贡献必奖,有问题、有失误必罚,做到不迁就,不照顾,严考核,硬兑现;就是要重视强化安全责任事故的查处,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坚决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事故,对事故责任人要像扁鹊治病那样,敢于动刀子,下猛药,进行严肃处理,以事故的处理警醒和教育干部职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切实担当起应有的责任。
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作文扁鹊下猛药让人起死回生立意解析一例
![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作文扁鹊下猛药让人起死回生立意解析一例](https://img.taocdn.com/s3/m/5fd4496e240c844768eaee6a.png)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相传扁鹊兄弟三人都从医,大哥善于在病情尚未发作时施展医术,把病消灭在萌芽之前,结果病人老是怀疑自己没病,大哥的名字天下不闻;二哥善于在疾病初起病症较浅时施治,把病消灭在萌芽之中,结果闻名乡里;扁鹊善于在人病入膏肓时动手术、下猛药让人起死回生,结果闻名天下。
以上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文体自定。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3.【审题提示】材料的主要内容:大哥防患于未然天下不闻,二哥消灭于萌芽闻名乡里,扁鹊起死回生闻名天下。
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1)从大哥、二哥的角度:故事启示,事中防范好于事后防范,事前防范好于事中防范。
北宋欧阳修有言: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小节不拘,蚁穴不堵,往往是酿成大祸的前兆由此看来,防病治病于未发、始发之时,待苗头尚在萌芽或刚刚显露,便毫不留情斩草除根,效果最佳,否则,及至东窗事发后方动手术、下猛药惩戒、挽救,尽管对他人是一种最好的警戒,但对一些滑到深渊的个人来说,追悔方已迟矣。
这同时也提示我们,在制度上必须强化对有可能发生行为的领域的预防与监督。
可以由此立意:①做事也应该学习扁鹊的大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才是做事的最高境界/起死回生,妙手回春固然高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正的高手②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预防重于救治③成名不是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默默无闻的事前英雄同样值得推崇。
/赞颂技艺高超、品德高尚、不求名利的大师风范。
(2)从扁鹊的角度:④社会不仅需要防患,当危机出现时,还需要能够砥柱中流的人,敢当要任敢做大事。
(3)综合的角度:⑤比之现实,工作要加大预防力度,像扁鹊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像扁鹊二哥那样,治病于初起之时;对于问题,就要像扁鹊那样,动手术、下猛药,严肃查处。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启发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启发](https://img.taocdn.com/s3/m/4701412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0.png)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启发扁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医术精湛,治愈了无数人的疾病。
在扁鹊的家族中,还有两个和他同样出色的兄弟,他们分别是扁鹊的大哥扁叟和二哥扁平。
三兄弟的医术精湛,被誉为“扁氏三绝”,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医学史上的佳话,也是人生的启示。
扁鹊是三兄弟中最年轻的,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医术天赋。
他的大哥扁叟和二哥扁平也是医术高超的医生,他们在医学上的成就也很出色。
三兄弟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但他却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医学方面的知识。
他认为医学是一门神圣的职业,能够拯救人的生命,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子女都能够成为优秀的医生。
为了让三兄弟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他们的父亲不惜卖田借贷,一家人把所有的积蓄都用在了子女的教育上。
三兄弟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医学训练,他们的父亲还雇请了一位著名的医学家来教导他们。
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三兄弟不仅学到了医学理论,还掌握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们在医学方面的天赋和努力,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了医学界的佼佼者。
三兄弟的医术精湛,不仅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赞扬,也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当时的皇帝非常重视医学,他认为医学是国家的根本,所以他命令三兄弟在皇宫中为他治病。
三兄弟不负皇帝的期望,他们用自己的医术治愈了皇帝的疾病,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赞扬和奖励。
三兄弟的医术成就虽然很高,但他们的性格却截然不同。
扁叟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他对医学有着无限的热爱,但他也很自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
扁平是一个很豁达的人,他对待医学问题非常开放,喜欢尝试新的治疗方法。
而扁鹊则是一个很谦虚的人,他总是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三兄弟的性格差异,导致了他们在医学领域的表现也不同。
扁叟虽然医术高超,但他的自负让他错过了很多治疗病人的机会。
扁平虽然善于尝试新的治疗方法,但他的豁达也让他错过了很多重要的医学细节。
而扁鹊的谦虚和勤奋,让他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成为了医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启示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要保持谦虚和勤奋的心态。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启发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启发](https://img.taocdn.com/s3/m/e2ba735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0.png)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启发扁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医术精湛,被誉为神医。
在他的家族中,还有两个兄弟,他们同样也是医术高超,被称为扁鹊三兄弟。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医学史上的传奇,更是一段关于家族传承和人生追求的故事。
家族传承扁鹊三兄弟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他们的祖辈都是医学家。
从小,他们就接受了家族传统的医学教育,学习医术和医德。
他们的父亲扁鹊二世也是一位医学家,曾经担任过齐国的大夫。
扁鹊三兄弟在父亲的指导下,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渐成为了医学界的佼佼者。
家族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仅是一种血脉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扁鹊三兄弟所在的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医学世家,他们的祖先传承了医学文化,他们的父亲也是医学家,这些都为他们的医学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天,也有很多家族在传承自己的文化,比如书法、绘画、音乐等等。
这种传承不仅仅是一种家族的荣誉,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人生追求扁鹊三兄弟的医学之路十分艰辛,他们不仅要学习医学知识,还要不断实践和探索。
尤其是在当时,医学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很多疾病都无法治疗。
但是,扁鹊三兄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医术。
除了医学之外,扁鹊三兄弟还有自己的人生追求。
扁鹊长兄扁鹊大夫曾经说过:“我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医学的卓越,更是内心的平和和人生的意义。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追求,他希望自己的医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内心可以得到平和和宁静。
扁鹊三兄弟的人生追求,不仅仅是医学之路,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在今天,我们也应该思考自己的人生追求,不仅仅是物质的追求,更要关注内心的平和和人生的意义。
家族传承和人生追求,是扁鹊三兄弟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注重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时也要思考自己的人生追求,不断追求内心的平和和人生的意义。
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b2f9a156edb6f1aff001f21.png)
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最黑暗是的一丝光亮,即使微弱, 也会让疲惫的跋涉者心头为之一热,眼 睛为之一亮,将之视为世间最美丽的色 彩;最饥渴时的一滴水,即使稀少,也 会让憔悴的奔波者心头为之一喜,精神 为之一振,将之视为世间最甘甜的清泉。 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忘记了在黑暗降 临前为自己准备一只烛火,在启程时在 自己预备一个行囊。
古人说:“宜未雨而绸缪, 毋临渴而掘井。”我们需要多一 份“超前”意识,有备方能无患。 (一)
人们记得洪水肆虐时,身先 士卒、抢险救难的英雄,却很少 想起风平浪静时为保护生态环境 而不断奔走呼告的专家们;人们 记得硝烟四起时,驰骋疆场、建 功立业的将领,却很少会想起治 平盛世为长治久安而屡屡建言献 策的诤臣。
我们应该常常反躬自问,是 不是被眼前的浮华蒙蔽了眼睛; 我们更应该常常居安思危,想想 “下一步”,该怎样走,方能一 路坦荡! (二)
大哥 二哥 扁鹊
防患于未然 消灭于萌芽 起死回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天下不闻 闻名乡里 闻名天下
《诗经· 豳风· 鸱号》:“迨天之 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清代朱用纯的《治家格言》说: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汉书· 霍光传》记载,有一户人家,灶
上装了个直直的烟囱,灶旁堆满了柴禾。有
人劝他把烟囱改弯,把柴堆搬开,免得发生
材料作文 的 审 题 立 意
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 三人,医术谁最高明?”扁鹊答道:“大哥 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王不解: “那为什么你名气最大?”扁鹊解释:“我 大哥治病,是治于未发之前。一般人不知道 他事先能铲除病根,他的名气也就无法传出 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一般 人以为他只能治些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 于乡里。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所 以大家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传遍全 国。”
以谦虚为话题的高考作文素材_高考作文素材
![以谦虚为话题的高考作文素材_高考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7e5db5f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8.png)
以谦虚为话题的高考作文素材名人谦虚的故事:扁鹊自认医术最差扁鹊是我国古代的名医,他家兄弟三人,都以从医为生。
有一天,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既然你最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回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已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里的人才知道。
我二哥治病是治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的村子里才小有名气。
而我扁鹊治病,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看见的都是我在经脉上的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他们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气传遍全国。
"文王连连点头称道:"你说的好极了。
"名人谦虚的故事:莱特兄弟的一句话演讲美国的莱特兄弟是飞机的发明者,他们为世界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是一对很善于思索、又刻苦钻研的兄弟,同时却是一对最不善于交际的难兄难弟。
他们最讨厌的就是演讲。
在一次盛宴上,酒过三巡,主持人请大莱特发表演说。
"这一定是弄错了吧?"大莱特不好意思地说,"演说是归舍弟负责的。
"主持人转向小莱特。
小莱特站起来说:"谢谢诸位,家兄刚才已经演讲过了。
"就这样推来推去,人们还是不放过兄弟俩。
经各界人士再三邀请,小莱特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
"这只有一句话的演讲,博得了人们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名人谦虚的故事:他是比尔.盖茨的榜样,却提倡三不要比尔.盖茨是美国首富,沃伦.巴菲特是仅次于比尔.盖茨的美国超级富豪。
但是,盖茨却是巴菲特的仰慕者,而非相反。
巴菲特有"股神"之称,但是他选股票进行投资的决策很简单,不但长期不变,还广为人知,在这种情况下,却从来没有人在这一方面超越过他。
抓安全要学学扁鹊三兄弟范本(2篇)
![抓安全要学学扁鹊三兄弟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87e6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c.png)
抓安全要学学扁鹊三兄弟范本当谈到抓安全这个话题时,我们可以从扁鹊三兄弟范本中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扁鹊三兄弟分别是扁鹊、扁离、扁乙。
他们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对于医学和安全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抓好安全工作。
首先,我们可以从扁鹊这位伟大的医学家身上学到如何建立起强大的防控能力。
扁鹊的医术高超,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并在战争中施行急救。
在他的治疗过程中,他总是能够快速地判断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说明扁鹊具备较强的危机意识和决策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在抓安全时应该具备的素质。
其次,我们可以从扁离身上学到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管理。
扁离是扁鹊的兄弟,他在医学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
扁离注重预防疾病的发生,提倡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他认为,只有通过预防,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抓安全也要注重预防,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宣传培训,减少事故的发生。
另外,我们可以从扁乙身上学到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
扁乙是三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他主要负责药物的配制和管理。
扁乙善于观察和思考,对不同药物的功效和副作用都非常了解。
他注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只有通过精确的配制和管理,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抓安全也要注重细节,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流程。
总之,通过学习扁鹊三兄弟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关于抓安全的启示。
首先,我们需要具备较强的危机意识和决策能力;其次,我们要注重预防和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宣传培训,减少事故的发生;另外,我们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流程,注重细节。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抓好安全工作,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抓安全要学学扁鹊三兄弟范本(二)扁鹊三兄弟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是扁鹊、扁鹊兄和扁鹊弟,三兄弟因智慧超群、医术高超而被称为医学界的神话。
最新-材料作文大圣无名构思演练 精品
![最新-材料作文大圣无名构思演练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db0bc06af45b307e9719705.png)
材料作文“大圣无名”构思演练材料作文大圣无名构思演练河南豆党锋【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哪一位最好?扁鹊答道长兄治病,是治于病发之前。
由于一般人还不知道自己有病,便觉得他没有做什么事,所以他的名声无法传播出去。
中兄治病,是治于病起之时。
一般人对自己病况不以为然,以为他只能治治轻微小病,所以他的名声只及本乡里。
而我治病,是治于严重之时。
一般人常见我施行大手术而让病情好转,疗效对比明显,所以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名声因此响遍全国。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导引】本材料是典型的叙事型材料,可从材料中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切入,分析材料对象的感情色彩,推出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进而准确审题、立意。
本题可做以下分析本材料的问题是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他们兄弟三人哪位医术最好,于是扁鹊对三兄弟治病的情况做了详细分析。
通过扁鹊的分析,特别是从所以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名声因此响遍全国中以为一词,可以明显看出扁鹊认为长兄医术最好。
所以本材料涉及的主要对象有长兄中兄扁鹊。
故本题可从以下角度构思长兄角度医学有语防病重于治病,当问题尚在萌芽状态或刚刚显露,便毫不留情地斩草除根,效果最佳。
否则,在病入膏肓后方动手术、下猛药挽救,迟矣!从此角度可做以下立意①防患于未然,才是做事的最高境界;②预防重于救治;③赞颂技艺高超、品德高尚、不求名利的大师风范;④起死回生、妙手回春固然高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正的高手;⑤向平民英雄致敬。
中兄角度北宋欧阳修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小节不拘,蚁穴不堵,往往会酿成大祸。
二哥是在大病初起之时发现并施治,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只在乡里有名,而扁鹊认为中兄仍然比自己高明。
从此角度可做以下立意①防微杜渐;②亡羊补牢,为时不晚;③把祸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扁鹊材料作文
![扁鹊材料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e66756dd36a32d737581d4.png)
材料作文“扁鹊三兄弟从医”写作指导与范文示例【审题与点拨】大哥防患于未然天下不闻二哥消灭于萌芽闻名乡里扁鹊起死回生闻名天下扁鹊比较而言,是技低一筹,病已出现,是对症下药的问题了,当然要容易些。
可是,一个默默无名,一个声名赫赫,为什么?故事启示,事中防范好于事后防范,事前防范好于事中防范北宋欧阳修有言: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节不拘,蚁穴不堵,往往是酿成大祸的前兆由此看来,防病治病于未发、始发之时,待苗头尚在萌芽或刚刚崭露,便毫不留情斩草除根,效果最佳,否则,及至东窗事发后方动手术、下猛药惩戒、挽救,尽管对他人是一种最好的警戒,但对一些滑到深渊的个人来说,追悔方已迟矣这同时也提示我们,在制度上必须强化对有可能发生行为的领域的预防与监督。
比之现实,工作要加大预防力度,像扁鹊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像扁鹊二哥那样,治病于初起之时;对于问题,就要像扁鹊那样,动手术、下猛药,严肃查处。
比如说吧,平时根本不管环保,不搞植树,等到发大水灾,发大泥石流,就舍命救灾,三年五年不管事,到了灾时三天五天不睡觉,三过五过家门而不入,得,一下成了英雄——名来了,利来了,官帽子来了,当上了“名医扁鹊”了还有一个故事,那是关于人口的问题。
马寅初先生早早就提出了,但是由于那时候还是“病”发之前,而且受“左”的思想的影响,没有得到认可,而酿成了中国现在不得不动“大手术”之后,才使人口稍稍得到控制这算是沉痛的教训。
【最佳立意参考】1、做事也应该学习扁鹊的大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2、防患于未然,才是做事的最高境界3、起死回生,妙手回春固然高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正的高手4、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5、预防重于救治6、成名不是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默默无闻的事前英雄同样值得推崇7、社会不仅需要防患,当危机出现时,还需要能够砥柱中流的人,敢当要任,敢做大事8、如何看待社会评价,对社会的评价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心理不平衡,要了然于心,无愧于心9、赞颂技艺高超、品德高尚、不求名利的大师风范防患于未然扁鹊的大哥有本事在没病时,看出病来,让病连发的机会都没有,大象无形,眼观无状,为病人着想,医德高尚但愿天下人康健,哪怕柜上药生尘。
哲理故事:扁鹊三兄弟-作文
![哲理故事:扁鹊三兄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778fc020066f5335a8121c8.png)
哲理故事:扁鹊三兄弟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里的人才知道。
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的村子里才小有名气。
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看见的都是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他们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文王连连点头称道:你说得好极了。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
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对企业高级领导来说,最重要的才能莫过于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而这种特殊才能将是电脑永远无法取代的。
扁鹊三兄弟治病的故事启发
![扁鹊三兄弟治病的故事启发](https://img.taocdn.com/s3/m/e53fc16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9.png)
扁鹊三兄弟治病的故事启发
从前,有三个兄弟,他们的名字叫扁鹊、秦明和华佗。
他们都是聪明过人的医术大师。
某一天,一位患者来到他们的门前,希望他们能治愈他的重病。
三兄弟见状,立刻展开治疗。
首先出场的是扁鹊。
他细心地询问了患者的症状,并仔细观察了他的舌苔、脉搏等指标。
扁鹊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病因,并开出了一剂草药方子。
不过,患者服用后并没有明显的好转。
接下来是秦明登场。
他则采用了穴位刺激的方式来治疗。
秦明揣摩着患者的病情,准确地找到了穴位,并进行了一番细腻的按摩。
然而,患者的病情依旧没有任何改善。
最后是华佗的出场。
他专门研究解剖学,对疾病的原因和机理非常熟悉。
华佗运用自己的知识,找到了病灶的位置,并进行了一次精确的手术。
患者感到疼痛的同时,却也逐渐感到康复的希望。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领悟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
对于医生而言,需要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和经验,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来治疗患者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而对于患者而言,选择正确的医生和治疗方式非常重要,不仅要关注医生的专业水平,还需根据自身病情来做出合理的决策。
总之,在医疗领域中,不同的医术和治疗方法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我们能够不断提高医疗水平,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医学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鹊三兄弟材料作文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扁鹊兄弟三人都从医。
大哥善于“防患于未然”,把病消灭在萌芽之前,结果病人老是怀疑自己没病,大哥的名字天下不闻。
二哥善于把病消灭在萌芽之中,结果闻名乡里。
扁鹊善于在病入膏肓时让人起死回
生,结果闻名天下。
阅读这则材料可以有不同的感悟,请根据你的感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目文章。
注意:①要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
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一审题:阅读材料,兄弟三人医术高低,一目了然。
正如扁鹊所言:“我大哥治病,是治于未发之际,所以名气无法传出;我二哥治病,是治于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其名仅闻乡里,而我治病,是病人之病快入膏肓了,所以我就全国出名了。
”扁鹊的大哥有本事在没病时,看出病来,让病连发的机会都没有,使人从小到大从生到死都健健康康。
大象无形,眼观无状,这本事真的了得。
且成本底,为病人着想,医德高尚。
但愿天下人康健,哪怕柜上药生尘。
宅心仁厚的人常有这般菩萨心肠。
扁鹊比较而言,是技低一筹,病已出现,是对症下药的问题了,当然要容易些。
可是,一个默默无名,一个声名赫赫,何则?没得癌症,要你百块钱,你可能跳起来,得了癌症,花十万百万你不在乎。
会生大病而暂没生大病,扁鹊大哥来给你治疗,你即使不把他乱棒打出,也会给他一顿好骂;得了大病,你急急喊扁鹊,大把大把地送大钱给他,求他为你治病。
三兄弟不同的医术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大哥医术水平最高,但不被人们认为是“神医”,甚至还误认为“欺诈”,他的诊所门可罗雀,业务很少,在当时没有知名度,后人也无从知晓;二哥医术比大哥差一些,在当地被认为是一个不错的医生,知名度较大哥为高,业务也可以;扁鹊本人医术最差,但被全国人认为是“神医”,不仅当时知名度高,业务发展迅速,而且在今天,我们知道的古代名医中,扁鹊也是位居其中。
扁鹊大哥不出名,原因在此;扁鹊出大名,原因在此。
古人说,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中国自古就讲“万事防为先”“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等道理。
人们总认为能解决“大问题”的人才是“大专家”,殊不知能在歌舞升平时、杜绝“出问题”的人(或制度)才是最了不起的。
人们总高度评价在“痛定思痛”之后“亡羊补牢”,却不屑一顾于“防微杜渐”之中“未雨绸缪”,这都是一种“情有可原”的错觉。
所以"防范于未然"才是真正最高明的。
无论是治病救人也好、治国安民也好,都应该像扁鹊的大哥看齐。
由扁鹊三兄弟行医联想到我们时下官场的反腐倡廉,不禁感慨系之!透视当今官场的腐败现象,其实也不乏这三种“患者”:一种是廉政意识淡薄,思想防线脆弱而极易产生腐败的官员;一种是伸过手、湿过鞋,已经算不上“干净”的官员;还有一种则是在腐败的泥潭越陷越深已不能自拔的腐败分子。
毋庸讳言,我们现有的反腐方式,重点往往是在查处大案要案,也就是说,主要是对付那些“病情”严重恶化,甚至已经“病入膏肓”的重症“患者”,诸如成克杰、胡长清、慕绥新、马向东、王怀忠、刘方仁等等重量级“腐败大亨”无不在此之列。
殊不知这些严重的腐败分子在我们党和干部队伍中只是少数人,而相对更多的则是第一种、第二种“患者”。
然而,时下那种“注重事后查处多于事前预防”的“救火式”或者“重打老虎,轻拍苍蝇”的反腐方式,正是忽略或错过了对第一种、第二种“患者”进行积极医治的最佳时机,以致在许多地方、许多部门出现腐败现象泛滥甚至前“腐”后继、串案窝案等一发而不可收的尴尬局面。
假如我们在开展反腐败斗争中,既让“扁鹊”们大力救治那些重症腐败分子,又能充分发挥“扁鹊的大哥二哥”们的特长,积极医治那些“尚未发病”和“病情尚不严重”的“准腐败”、“小腐败”患者,力争将腐败隐患
消灭在萌芽状态,那么我们的反腐倡廉工作无疑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成效,不仅可以从中挽救更多的失足干
部,同时还将大大降低反腐成本。
观点:做事也应该学习扁鹊的大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防患于未然,才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起死回生,妙手回春固然高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正的高手。
不妨多些“扁鹊的大哥二哥”们。
反腐倡廉可借鉴扁鹊三兄弟治病的办法:像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像二哥那样治病于初起之时,
对腐败分子,则要像扁鹊那样,动刀子,下猛药。
联系现实:郑庄公对太叔段行不义,开始是不管的,为什么?太叔段所行不义还不多啊,病不重啊,
灾不大啊。
比如说吧,平时根本不管环保,不搞植树,等到发大水灾,发大泥石流,就舍命救灾,三年五年不管事,到了灾时三天五天不睡觉,三过五过家门而不入,得,一下成了英雄——名来了,利来了,官帽子
来了,当上了“名医扁鹊”了。
还有一个故事,那是关于人口的问题。
马寅初先生早早就提出了,但是由于那时候还是“病”发之前,而且受“左”的思想的影响,没有得到认可,而酿成了中国现在不得不动“大手术”之后才使人口稍稍得到控
制。
这算是沉痛的教训。
“胜于无形”更该奖
今年,重庆、四川等地成功抗击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按照惯例,各地、各级政府肯定要表彰、奖励一批在抗旱救灾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单位。
这是应该的,也有利于鼓舞先进,激励士气。
不过,奖励也有学问。
需要提醒的是:奖励,不要忘记“胜于无形”者!
何谓“胜于无形”?
一条河的两岸分别坐落着李家村和张家村。
一年冬天,李家村的领导从天气预报中得知明年可能发大洪水,就带领村里的人奋战一冬,修好了堤坝,备好了物资。
张家村的领导也得到了大洪水的信息,但是,他们认为,洪水未必真来,来了再想办法也不迟。
所以没做准备。
第二年,大洪水来了,张家村因为没有准备,虽然村领导积极带头抗洪,人员没受损失,但庄稼、财产的损失却不小;而李家村由于堤坝完好、物资准备充足,没受一点损失———李家村的领导就是“胜于
无形”。
“胜于无形”是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提倡的一种博弈境界。
他认为,对领导者指挥打仗而言,预见胜利没有超过普通人的眼界,不算最高明;指挥部队力战获得胜利而天下人都叫好的,也不算最高明。
就像举得起毫毛算不上大力士,看得见日月算不上目光特别敏锐,听得见雷声算不上听力特别好一样。
真正最高明的人,他取得胜利的局面就是应该胜,既显不出智谋的名声,也看不出勇武的功劳。
这就是“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
”
但是,两个村后来的情况却颇有戏剧性:张家村的领导由于努力抗洪抢险、抢救群众、抢修堤坝,又上报纸电视,又被评为先进,受到重奖。
而李家村的领导因为早作准备,洪水来时,既不需要抢险,也
不需要救灾,没有那些惊险的、激动人心的场面,所以,反而没有得到任何奖励———印证了孙子对“胜于
无形”者的预言“无智名,无勇功”。
其实,这也符合普通人的认识规律,古代名医扁鹊曾谈论他家三兄弟的医学水平和知名度的关系———据说扁鹊三兄弟都精于医术,扁鹊自己认为大哥医术最好、二哥次之、自己最差。
扁鹊说:大哥治病,发现并治疗在病发生之前,由于一般人都不懂他事先铲除了大病的苗头,所以他没名气;二哥治病,在大病初起之时就发现并施治,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只在乡里有名;而自己是在病人病情已经很严重时才发现并治疗,因此,一般人认为自己的医术最高明,享誉天下。
但是,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哪一种利益最大?就算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病人身体受损害、
受痛苦,又何如不得病,或者在小病阶段就治疗好?
公共管理者的奖励是一种价值导向,如果奖励时忽略“胜于无形”者,就有可能出现“常常有灾常常救,
常常救灾常常有”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