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三兄弟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鶡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
暖曰:“ 王独不闻魏文王之问扁鹊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魏文侯曰:‘善。使管子行医术以扁鹊之道,曰桓公几能成其霸乎!’凡此者不病病,治之无名,使之无形,至功之成,其下谓之自然。故良医化之,拙医败之,虽幸不死,创伸股维。”
读完这篇故事立即生出很大感慨,说与媳妇听后,她问我:“那你想做兄弟三个当中哪一个呢?”,“这个我要想一下,互有利弊。”。
《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大哥治的正是这里所说的“未病”,也正是医术中最高明之境界,病尚未发作即已控制。可现实中除了家人,一般人因为没看到病甚至都不知道大哥是位医生,以至于“名不出于家”。漂亮活儿干了,却得不到名。功利心驱使之下,我由此大发感慨。反过来一想,果真如此则天下无病,显然不符合现实,人生病由自然规律决定,可以避免部分的发生,但不能杜绝。因此“治未病”是可追求的完美理想,只能部分做到。再者,“无名”一定程度上等于“无用”,空有一身才能,而英雄无用武之地,不亦悲乎!
二哥治病,是在病除发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感受不到多大痛苦,二哥即能药到病除,将病痛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使之向下发展。普通人眼中,二哥只是会看小病的大夫,以至于“名不出于闾”。干的是大活儿,却被认为是雕
虫小技。功利心驱使之下,我为二哥抱不平。反过来一想,果真如此则天下无要命之病,生老病死无可逆转,可以控制部分病情发展,但总有病入膏肓而回天乏术之时。同样“治初病”也是可追求的完美理想,只能部分做到。再者“小名”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小用”,大才无大用,不亦悲乎!
扁鹊治病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家属心急如焚。扁鹊又是扎针又是放血,又是下猛药又是贴膏药,让人眼花缭乱,病人和家属由不得心生佩服:“这大夫行,有两下子!”。如果病真的被治好则必然会被奉若神明,不止百姓颂扬,以至“名出闻于诸侯”而名满天下。干了活儿,得了名。功利心驱使之下,吾心甚向往之。可是治病行医为的是解除病人痛苦还是为得到名?究竟哪个更重要!
这则故事真实性无从也无需考证,文章作者恐怕是在借事说理。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扁鹊也不只是只会看大病的医生,他即能发现未病,也有办法医治初病,只不过是那位蔡桓公不信罢了。
在我看来,大哥达到“治之无名,使之无形”的医术最高境界不是空中楼阁,是由二哥和扁鹊的成就做为基础的。学医应先学病理和药理,然后是治病实践,当实践到一定程度,即经验总结到一定程度,才会懂得“治初病”,最后才是“治未病”。即先懂得治病才能懂得防病。这样一来,大哥不大可能只是“名不出于家”,二哥也不会只是“名不出于闾”,更加不太可能只有扁鹊能够做到“名出闻于诸侯”。一个人总会有与其自身才能相对应的名,这里的问题是,名往往是虚名,并不是这个人才能的真实反应,名不能副其实。我最初的感慨是功利心下的本能反应,但不是我本性使然。有了名,可以更好的去发挥自己才能。这点固然重要,但不必刻意追求。现实中善治大病更容易出名,但是要清醒的明
白这仅仅是虚名,我内心更向往善治未病的名声。三兄弟中想做谁呢?我做我自己。
想到这里心里暗暗升起一种小欣喜,“治未病”的道理正好多多少少印证在我刚刚总结的设备维护核心观念当中:一切电气故障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可以避免的。最初设计问题以及产品质量问题由相关厂家解决;电气维护人员通过定期维护避免所能避免的问题;定期维护不能避免的要通过巡检及时发现;不能提前发现的发生后要快速处理。而且也符合一些曾国藩所说的“然后求先儒所谓考据者,使吾之所见,证诸古制而不谬”的道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