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的细部构造
墙体细部构造—墙体保温构造(建筑构造)

墙体保温构造
EPS聚苯板外保温施工步骤
墙体保温构造
优势
1、保温效果好 2、改善室内环境 3、对墙体保护好 4、应用范围广
特点 1、防火 2、保温
墙体保温构造
放置要求
• 设有外墙外保温材料的建(构)筑物全部列入烟花爆竹 禁放范围,其中属于重点消防单位的高层建(构)筑物 及其周边60米范围内为禁放区域,其他10层以上或高于 24米以上的建(构)筑物周边30米范围内为禁放区域
墙体保温构造
定义
• 外墙保温是PS)等 材料复合而成,现场粘结施工。
墙体保温构造
外墙保温构造做法(EPS聚苯板外保温施工)
基层处理→测量放线→粘贴EPS聚苯板→聚苯板打磨→涂 抹面胶浆→铺压耐碱玻纤网格布→涂抹面胶浆→涂耐水弹性 腻子和→面层涂料或面砖施工。
墙体一般构造与细部构造及设计

墙体的一般构造和 细部构造及设计
墙体的一般构造和 细部构造及设计
3.2.3.6 圈梁
圈梁:沿建筑物外墙、内纵墙及部分横墙设 置的连续而封闭的梁。
作用: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及墙体的稳定 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 墙体开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当圈梁被门窗洞口(如楼梯间窗洞口)截断时, 应在洞口上部设置附加圈梁,进行搭接补强。附加 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两梁高差的两倍, 亦不小于1000mm(图3.19)。
墙体的一般构造和 细部构造及设计
• 按施工方法分:
叠砌墙:将各种加工好的块材用砂浆按一定的 技术要求砌筑而成的墙体
板筑墙:直接在墙体部位竖立模板,在模板内 夯筑粘土或浇筑混凝土,经振捣密实 而成的墙体
装配式板材墙:将工厂生产的大型板材运至现 场进行机械化安装而成的墙
墙体的一般构造和 细部构造及设计
9度 屋盖处及 每层楼盖 处
屋盖处及 每层楼盖 处;各层 所有的横 墙
4φ12 150mm
圈梁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 两种。
钢筋混凝土圈梁宜设置在与楼板或屋 面板同一标高处(称为板平圈梁);或紧贴 板底(称为板底圈梁)(图3.20(a)、(b))。
钢筋砖圈梁(图3.20(c))
墙体的一般构造和 细部构造及设计
如进一步利用混凝土的塑性变形及材料构成特点在墙体构件成型时采取措施使其表面具有装饰性的线型不同的质感并尽可能地改善其色彩效果从而满足立面装饰要求形成装饰混凝土饰面
墙体的一般构造和 细部构造及设计
墙体的一般构造和 细部构造及设计
3 墙体构造
本章提要
本章内容:墙体的一般构造和细部构造;墙体 的保温、隔热及节能构造;隔墙和 墙体装饰装修构造。
抓墙的细部构造

抓墙的细部构造
抓墙的细部构造主要包括墙脚、门窗洞口、墙身加固措施、变形缝构造以及其他构造等部分。
以下是一些具体内容:
1. 墙脚构造:墙脚是指室内陆面以下基础以上的这段墙体,内外墙都有墙脚,外墙的墙脚又称为勒脚。
由于墙脚位于地下,砌体本身存在很多微孔,常受到地表水和土壤中水的侵袭,致使墙身受潮、饰面层脱落、影响室内外环境。
因此,必须做好墙脚的防潮、增强勒脚的坚固及耐久性、排除房屋四周地面的水。
2. 门窗洞口:墙身的门窗洞口设计应考虑其功能需求和使用安全。
洞口的大小和位置应符合建筑规范和设计要求,同时应考虑到采光、通风等因素。
在洞口四周应设置固定或可开启的遮阳设施,以减少阳光直射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3. 墙身加固措施:对于高度较大、跨度较广的墙体,或是在地震、风荷载等外力作用下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墙体,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常见的加固方法包括增加构造柱、设置圈梁、在墙体内部加设拉结筋等。
4. 变形缝构造:墙体在温度变化、地基沉降等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为避免因变形造成的墙体开裂等问题,需要在适当的部位设置变形缝。
变形缝的位置和构造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
5. 其他构造: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设计要求,还可能需要在墙身上设置其他构造,如装饰线条、通风口、检修孔等。
这些构造的位置和形式应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和设计。
在进行抓墙细部构造时,需遵循相关设计规范和施工要求,保证构造的安全性、耐久性和功能性。
同时,应注重细部构造的美观性和环保性,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期望。
墙体细部构造—圈梁(建筑构造)

圈梁是沿房屋外墙、内纵墙和部 分横墙在墙内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 它的作用是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加强 房屋的空间刚度及整体性,防止由于 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震动荷载等引起 的墙体开裂,提高房屋抗震性能。
墙体的细部构造——圈梁
(1)圈梁的设置数量 圈梁的数量与房屋层数、高度、地基土状况及地震烈 度(指地震波的传递,使某一地点建筑受到影响的强弱程度)等因素有关。
(2)圈梁的位置 圈梁常设于基础内、楼盖处、屋盖处。圈梁的具体设置位置 与圈梁的设置数量有关。
(3)圈梁的种类、断面尺寸及配筋要求 圈梁有钢附加圈梁 圈梁应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
墙体的细部构造——圈梁
圈梁分类
(1)钢筋砖圈梁 它多用于非抗震区,结合钢筋砖过梁沿外墙形成。钢筋砖圈梁在楼层标高的墙身上, 其高度为4-6皮砖,宽度与墙同厚,砌筑砂浆不低于M5,钢筋水平间距不大于 120mm。 (2)钢筋混凝土圈梁 它的宽度宜与墙同厚,当墙厚为240mm以上时,其宽度可取为墙厚的2/3,且不小 于240mm;其高度不应小于120mm,且应与砖的皮数相适应,基础圈梁的最小高度 为180mm。
墙体的细部构造——圈梁
附加圈梁的设置
工程造价专业《24.墙体的细部构造》

设计说明
1.学生角色作为学生,在教师讲课时,认真听取介绍,遵守纪律,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在讲解知识点过程中的互动环节积极配合。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点名,学生分组,强调课堂纪律要求。
2教学内容
1简单介绍本次课主要的学习任务及学完后能到达的目标。
2介绍墙体的勒脚、散水、明沟、防潮层及窗台等细部构造的概念及构造要求。
75%以上的学生能理解墙体的勒脚、散水、明沟、防潮层及窗台等细部构造的概念及构造要求。
因该课直接与学生前面所学过的建筑材料及建筑制图知识有关,要求学生注意与已学知识的联系。
课
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记
3能正确陈述墙体防潮层根本概念及构造要求
4能正确陈述窗台的概念及构造要求
技能目标
1能识别勒脚、散水、明沟、防潮层及窗台;
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2培养学生的信心、恒心和耐心。
教学重点
及解决方法
重 点:本次课所受内容。
解决方法: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讲解
教学难点
及解决方法
难 点:本次课所受内容。
解决方法: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讲解
授 课
题目
墙体的细部构造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及地点
课 题
学习情境四墙体任务1墙体的细部构造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能明确本次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及考核要求等。理解墙体的勒脚、散水、明沟、防潮层及窗台等细部构造的概念及构造要求。
教学目标
分析
知识目标
1能正确陈述勒脚的概念及构造要求
2能正确陈述散水、明沟的概念及构造要求
3学习国内外建筑开展概况。
参考
《墙体的细部构造》课件

墙体的维护与保养对建筑的寿命和舒适度有重要影响,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墙体的细部构造》PPT 课件
墙体的细部构造是建筑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课件将介绍墙体的组成、结构和材料选择。
墙体的定义和作用
• 墙体承担着支撑结构和分隔空间的作用,是建筑的基础组成部分。 • 墙体的分类和材料选择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墙体结构
1
组成和构造
墙体由基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筑材料和胶结材料组成,需要合理的施工工艺。
2
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
墙体保温材料的正确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保证建筑的保温效果和安全性。
3
与墙体结构的协调
墙体保温材料在与墙体结构的协调上需要考虑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
总结
细节选择
墙体构造细节的选择需要考虑结构的合理性和美观度。
施工注意事项
墙体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工艺和材料的选择,确保质量和安全。
2
管线布置
墙体内部的管线布置需要考虑结构牢固、布线合理和维护便利。
3
装饰和保温
墙体外部的装饰和保温可以提升建筑的外观和保温性能。
墙体砖石的使用
分类和特点
墙体砖石分为实心砖、空心砖等,具有不同的坚固性和隔音性能。
环保性能
墙体砖石的环保性能对建筑空气质量和居住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
墙体砖石的正确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墙体涂料的选择
1 分类和特点
墙体涂料有乳胶漆、油漆 等,具有不同的颜色、质 地和防水性能。
2 耐用性和环保性能
墙体涂料的耐久性和环保 性能对建筑的维护和居住 舒适度有重要影响。
墙体细部构造

的整倍数。梁宽一般同墙厚,梁两端支承在墙上的长度不少于
240mm,以保证足够的承压面积。 过梁断面形式有矩形和L形。为简化构造,节约材料,可
将过梁与圈梁、悬挑雨篷、窗楣板或遮阳板等结合起来设计。
沉降缝设置举例
3、防震缝 防震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的各部分在地震时相互撞击造 成变形和破坏而设置的垂直缝。防震缝应将建筑物分成若干 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1)防震缝的位置 建筑平面体型复杂,有较长的突出部分,应用防震缝将 其分简单规整的独立单元; 建筑物(砌体结构)立面高差超过6m,在高差变化处须 设防震缝; 建筑物毗连部分结构的刚度、重量相差悬殊处; 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时,须在高度变化处设防 震缝。 防震缝应与伸缩缝、沉降缝协调布置。 (2)防震缝宽 防震缝宽与结构形式、设防烈度、建筑物高度有关。在 砖混结构中,缝宽一般取50~100mm,多(高)层钢筋混凝土 结构防震缝最小宽度(见下表)。
为了保证墙体的强度,砖砌体的砖缝必须横平竖直,错 缝搭接,避免通缝。同时砖缝砂浆必须饱满,厚薄均匀。常
用的错缝方法是将顶砖和顺砖上下皮交错砌筑。每排列一层
砖称为一皮。常见的砖墙砌式有全顺式(120墙)[如图],一 顺一顶式、三顺一顶式或多顺一顶式、每皮顶顺相间式也叫
十字式(240墙),两平一侧式(180墙)等(砖墙的组砌方
时一般设散水,但应加滴水砖(石)带。散水的做法通常是
在素土夯实上铺三合土、混凝土等材料,厚度60-70mm。散 水应设不小于3%的排水坡。散水宽度一般0.6-1.0m。散水与 外墙交接处应设分格缝,分格缝用弹性材料嵌缝,防止外墙 下沉时将散水拉裂。散水整体面层纵向距离每隔6-12m做一
墙体细部构造

①外墙、内纵墙及部分横墙 如何理解?
②连续而封闭
b:如果不连续而封闭,怎么办? 按要求圈梁应该在同一水平面上连续、封闭, 但当圈梁被门窗洞口(如楼梯间窗口洞)截断 时,应在洞口上部设置附加圈梁进行搭接补强。
附加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两梁高差的两倍, 亦不小于1000mm
C:附加圈梁与过梁有何区别?
3、圈梁的位置:板平圈梁、板底圈梁
板底圈梁
板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梁
4、圈梁的构造形式 钢筋砼圈梁: 钢筋砖圈梁:
5、圈梁的截面尺寸与最小配筋
截面高度
截面尺寸 截面宽度 最小配筋 与地震设防烈度有关
6、圈梁的设置要求 A 地震设防区 横墙承重
竖向布置(檐口部位必设) 一般要求层层设置。地基条件不好或多层 房屋需设地圈梁。
B:非地震设防区 1、单层房屋:砖砌体房屋,檐高为5~8m,在檐口 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大于8m时应增加数量; 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 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 加设置数量。 2、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 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 层设置。
墙 体 细 部 构 造
墙体细部构造包含的内容
1、墙脚节点(已讲) 2、窗台、过梁节点(已讲) 3、加固措施:圈梁、构造柱
一、回顾复习 1
1、墙脚节点细部构造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2、墙身水平防潮层的位置由什么决定? 水平防潮层常用做法有哪些?
回顾复习 2 墙体的细部构造之 窗台
过梁
什么是过梁? 过梁在墙上的搁置长度是多少? L型过梁的缺口一般朝外还是朝内?
二、新授 (六)圈梁(QL俗称“腰箍”)
a:圈梁在砌体结构建筑中有何作用?
墙体细部构造实践报告

墙体细部构造实践报告咱这回啊,就好好讲讲这墙体细部构造的实践情况。
先说这开始之前,那可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各种工具、材料都得备齐喽,像测量工具、砌墙的砖头、水泥、沙子啥的,一个都不能少。
而且还得把场地收拾干净,清清爽爽的,好干活儿。
真正动手的时候,先从基础部分开始。
这基础得打得扎实,就像盖房子得先把地基弄牢固一样。
我们特别注意了基础的深度和宽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来,一点儿也不敢马虎。
在砌砖的时候,砖与砖之间的缝隙要均匀,灰浆得饱满,这样墙体才能结实。
说到墙体的转角和交接处,那更是关键的地方。
得保证砖头交错搭接,增加墙体的稳定性。
还有门窗洞口周边,也得加强处理,安上预制的过梁,免得日后出现裂缝啥的。
在砌墙的过程中,还得时不时地用水平仪和铅垂线测量一下,看看墙体是不是垂直平整。
要是歪了斜了,那可就麻烦啦。
就好比一个人走路,得走得直溜,不能东倒西歪的。
说到墙体的防潮层,那也是不能忽视的。
我们按照要求,在合适的位置铺设了防潮材料,防止地下的潮气渗进墙里。
这就好比给墙体穿上了一层防水的衣服,保护它不受潮气的侵害。
另外,墙体上的各种预埋件和预留孔洞也都得精心处理。
比如说电线的线槽、水管的孔洞,位置得准,尺寸得合适。
不然等后期安装的时候,发现不对劲儿,那可就又得返工,费事儿又费钱。
这实践过程中啊,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有时候灰浆调配得不好,太稀或者太稠,都影响施工质量。
还有就是砌墙的速度没掌握好,导致部分墙体干得不均匀。
不过好在,发现问题后,我们及时调整,请教了有经验的师傅,总算是把问题都解决了。
通过这次墙体细部构造的实践,真是学到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东西。
明白了每一个小细节都关乎着墙体的质量和稳定性,一点儿都不能马虎。
就像过日子,每一个小环节都得认真对待,才能把日子过得红火。
也深深体会到了建筑工人的不容易,他们凭着自己的手艺和经验,一砖一瓦地盖起了高楼大厦。
墙体细部构造

墙体细部构造
表3.2
圈梁设置要求及配筋
设 计 烈 度
圈梁设置及配筋 沿外墙及内 纵墙
6、7度
屋盖处必须设置, 楼盖处隔层设置; 屋盖处必须设置, 楼盖处隔层设置; 屋盖处间距不大于 7m;楼盖处间距不 大于15m;构造柱对 应部位 4φ 8 250mm
8度
9度
圈
梁 设 置 沿内横墙
屋盖处及 屋盖处及每层楼 每层楼盖 盖处 处 屋盖处及每层楼 盖处;屋盖处间 距不大于7m;楼 盖处间距不大于 7m;构造柱对应 部位 4φ 10 200mm 屋盖处及 每层楼盖 处;各层 所有的横 墙 4φ 12 150mm
2、沉降缝
• 为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造成危害,在建 筑物某些部位设置从基础到屋面全部断开的垂直 缝称为沉降缝。 • (1)沉降缝的设置原则是: ①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转角处; ②地基不均匀,难以保证建筑物各部分沉降量一 致; ③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高度或荷载相差很大,或 结构形式不同; ④建筑物的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 毗连处。 • (2)沉降缝的缝宽 • 沉降缝的缝宽与地基情况和建筑物高度有关,其 沉降缝宽度一般为30~70mm,在软弱地基上其 缝宽应适当增加。
3、防震缝
• 防震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的各部分在地震时相互撞击造成变形和破坏而设 置的垂直缝。 • (1)防震缝的位置 • 建筑平面体型复杂,有较长的突出部分,应用防震缝将其分简单规整的独 立单元; • 建筑物(砌体结构)立面高差超过6m,在高差变化处须设防震缝; • 建筑物毗连部分结构的刚度、重量相差悬殊处; • 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时,须在高度变化处设防震缝。 • 防震缝应沿建筑物全高设置,基础可不断开。 • 防震缝应与伸缩缝、沉降缝协调布置。地震区需设伸缩缝和沉降缝时,须 按防震缝构造要求处理。 • 防震缝封盖作法与伸缩缝相同,但不应做错缝和企口缝。由于防震缝的宽 度比较大,构造上更应注意做好盖缝防护构造。
墙体细部构造

(一)墙身的细部构造为了保证墙体的耐久性和墙体与其他构件的连接,应在相应的位置进行构造处理。
墙身的细部构造包括墙脚、门窗洞口、墙身加固措施、变形缝构造以及其他构造等。
1、墙脚构造墙脚是指室内地面以下基础以上的这段墙体,内外墙都有墙脚,外墙的墙脚又称为勒脚。
由于墙脚位于地下,砌体本身存在很多微孔,常受到地表水和土壤中水的侵袭,致使墙身受潮、饰面层脱落、影响室内外环境。
因此,必须做好墙脚的防潮、增强勒脚的坚固及耐久性、排除房屋四周地面的水。
吸水率较大、对干湿交替作用敏感的砖和砌块不能用于墙脚部位,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a)墙身防潮墙身防潮的方法是在墙脚铺设防潮层,防治土壤和地面水渗入砖墙体。
1)防潮层的位置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等密实材料时,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垫层范围内,低于室内地面60mm处,同时还应至少室外地坪150mm,防止雨水溅湿墙面。
当室内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如炉渣、碎石等),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处。
当内墙两侧地面出现高差时,还应设竖向防潮层。
墙身防潮层的位置如图3—2所示。
图3—2 墙身防潮层的位置2)防潮层的构造做法(如图3—3、3--4所示)墙身水平防潮层的构造做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种:第一,防水砂浆防潮层,采用1:2水泥砂浆加水泥用量3%~5%防水剂,厚度为20~25mm或用防水砂浆砌三皮砖作防潮层。
此种做法构造简单,但砂浆开裂或不饱满时影响防潮效果。
第二,细石混凝土防潮层,采用60mm厚的细石混凝土带,内配三根φ6钢筋,其防潮性能好。
第三,油毡防潮层,先抹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上铺一毡二油,此种做法防水效果好,但有油毡隔离,削弱了砖墙的整体性,不应在刚度要求高或地震区采用。
如果墙脚采用不透水的材料(如条石或混凝土等),或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时,可以不设防潮层。
图3—3 水平防潮层的做法(a)油毡防潮层(b)防水砂浆防潮层(c)防水砂浆砌砖(d)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图3—4 垂直防潮层的做法b)勒脚构造勒脚是外墙的墙脚,和内墙脚一样,受土壤中水分的侵蚀,应作相同的防潮层。
砌体墙的细部构造

1、墙身防潮
墙体底部接 近土壤部分易 受土壤中水分 的影响而受潮, 从而影响墙身, 故设防潮层, 一般有水平防 潮层和垂直防 潮层。
1)水平防潮层
水平防潮层是在建筑物内外墙体室内地 面附近设水平方向的防潮层,以隔绝地下 潮气等对墙身的影响。
2、圈梁
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闭合 的梁。
(1)作用:是配合楼板可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及整 体性,增强墙体的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 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对抗震设防区,设置圈梁与 构造柱形成骨架以提高墙身抗震能力。
(2)位置:圈梁应设置在楼(层)盖之间的同一标高 处,或紧靠板底的位置及基础顶面和房屋的檐口处 。
4、空心砌块墙墙芯柱
当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时,应在外墙转角 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 墙交接处、隔12m或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楼梯间及电梯间四角设置墙芯柱,以保证墙体的 整体刚度和稳定性。砌块排列时应将空心砌块的 空洞上下对齐,在孔中插入2φ12通长钢筋,采 用细石混凝土填入砌块孔中。
过梁断面形式有矩形和L形。为简化构造, 节约材料,可将过梁与圈梁、悬挑雨篷、窗楣板 或遮阳板等结合起来设计。如在南方炎热多雨地 区,常从过梁上挑出300~500mm宽的窗楣板,既 保护窗户不淋雨,又可遮挡部分直射太阳光。
平拱砖过梁
半圆砖拱
钢筋砖过梁
钢筋混凝土过梁
1.3 墙身加固措施
多层砖混结构承重墙,由于砖 本身为脆性材料,其承载能力有限, 为了提高抗震和承载能力,需对墙身 采取加固措施,如增设门垛、壁柱( 墙墩、扶壁)、圈梁、构造柱等,以 提高墙身的强度和稳定性,来满足设 计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也称梅花丁)等。(如下图) 顺砖是指长边平行于墙面砌筑的砖 ; 丁砖是指垂直于墙面砌筑的砖 。
5
a)240砖墙 一顺一丁 (b) 240砖墙 多顺一丁(c) 240砖墙 十 字式(d) 120砖墙 全顺式 (e) 180砖墙 (f) 370砖墙
6
3.3.2 墙体的细部构造
1、勒脚
指位于室外地面与室内地面之 间的这段外墙体 。
作用:保护近地墙身,避免受 雨水直接侵蚀、受冻以致破坏,增强 建筑物立面美观。
构造做法: ①采用20~30mm厚1:3水泥砂 浆抹面,或用水刷石、斩假石抹面; ②采用天然石材或人工石材贴面 ,如花岗石板、水磨石板、面砖等; ③采用强度高,耐久性和防水性 好的材料砌筑,如条石、混凝土等。 (如下图所示)
(变形缝)。用粗砂或米石子填缝, 沥青胶盖缝,以防渗水(如图b所示)。
散水整体面层纵向距离每隔6~ 12m做一道伸缩缝,缝内处理同勒脚 与散水相交处。
坡度:一般为3%~5%。 宽度:一般为600~1000mm。
12
3.3.2 墙体的细部构造
a)
b)
散水构造做法
13
3.3.2 墙体的细部构造
2)明沟 是在散水外沿或直接在外墙根部设置的排水沟 。将
平拱砖过梁,由砖竖 砌和側砌形成。(如图 所示)高度为一砖长, 砂浆灰缝上宽下小,上 宽不大于20mm,下宽 不小于5mm。
15
3.3.2 墙体的细部构造
2)钢筋砖过梁 指配置了钢筋的平砌砖过梁 。 做法:底部厚度不小于30mm的水泥砂浆层内设φ6钢 筋(间距小于120mm) 钢筋,伸入洞口两侧墙内的长度 不应小于240 mm ,并设90度直弯钩,伸入墙体竖缝 内 (如图所示)。
铺油毡一层或做一毡二油(先浇热沥青,再铺油毡,最后再浇热沥青)。
②防水砂浆防潮层:在防潮层位置抹一层20mm或30mm厚1:2防水
砂浆。
③防水砂浆砌砖: 在防潮层位置用防水砂浆砌筑4~6皮砖(如图c所
示)。
④细石混凝土防潮层 : 在防潮层位置浇筑60mm厚与墙体等宽的
C15或C20细石混凝土,内配3φ6或3φ8钢筋。
第三章 墙 体
3.1 墙体的类型与设计要求
3.1.1 墙体的类型
3.1.2 墙体的设计要求
3.2 墙体材料
3.2.1 砖与砌块
3.2.2 砌筑砂浆
3.3 墙体的细部构造
3.3.1 墙体的尺度
3.3.2 砖墙的细部构造 1、勒脚 2、防潮层3、散水与明沟
4、门窗过梁 5、窗台
3.3.3 墙身加固措施 1、加门垛、壁柱2、圈梁3、构造柱
7
3.3.2 墙体的细部构造
勒脚的构造做法 (a)抹灰 (b)帖面 (c)石材砌筑
8
3.3.2 墙体的细部构造
2、墙身防潮层 作用:防止地下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墙上升和地表水对 墙体的侵蚀,提高墙体的坚固性和耐久性。按构造形式可 分:水平防潮层、垂直防潮层 1)水平防潮层 一般在室内地面不透水垫层范围以内 ( -0.060m),至少高于室外地坪150mm。 做法有: ①油毡防潮层: 在防潮层部位先20mm厚的水泥砂浆找平层,然后干
3
3.3.1 墙体的尺度
2)墙段长度和洞口尺寸 实心粘土砖的模数为125mm,多孔粘土砖墙的厚度是按 50mm进级 。而我国现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规 定房间的开间、进深、门窗洞口尺寸为3M的整倍数 。两 者有冲突。 在实际工程中,可通过调整灰缝大小(施工规范允许竖 缝宽度为8-12mm)来解决这个问题。当墙段长度超过1M 时可不考虑砖模数,当墙段长度小于1M时,应使墙段长度 符合砖模数。
3)砖墙高度 按砖模数要求,砖墙的高度应是53+10=63的整倍数。但 现行统一模数协调系列多为3M 。为此,砌筑前必须事先 按设计尺寸反复推敲砌筑皮数,适当调整灰缝厚度,并制 作若干皮数杆以作为砌筑的依据。
4
3.3.1 墙体的尺度
2、砖墙的组砌方式 指砖在砖墙中的排列方式。 砌筑要求:砖缝横平竖直、上下错缝、内外搭接、避免形
3.3.1 墙体的尺度
一、砖墙的构造 1、砖墙的尺度 1)砖墙的厚度 砖墙的厚度应根据其在建筑物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有
所不同,同时还应考虑与砖的规格相适应。 对于规格为240mm×115mm×53mm的实心粘土砖来
说,所砌墙的厚度:习惯上以砖长为基数来称呼,如半 砖墙、一砖墙、一砖半墙等。工程上以它们的标志尺寸 来称呼,如12墙、24墙、37墙等 。 对于D型多孔砖所砌的墙厚按50mm进级制,如:100、 150、200、250、300、350、400mm等。 对于P型规格为240×115×90mm多孔砖来说,其墙 厚多采用120、240、370、405mm等。
做法:在需 设垂直防潮层的 墙面先用水泥砂 浆抹面,刷上冷 底子油一道,再 刷热沥青两道; 或采用掺有防水 剂的砂浆抹面。
11
3.3.2 墙体的细部构造
3、散水与明沟 作用:防止室外地面水、墙面水及
屋檐水对墙基的侵蚀。 1)散水 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地面作倾斜坡
面。 可用水泥砂浆、混凝土、砖、块
石等材料做面层(如图a所示)。 在勒脚与散水交接处应留有缝隙
9
3.3.2 墙体的细部构造
水平防潮层的做法 (a) 油毡防潮层 (b) 防水砂浆防潮层 (c) 防水砂浆砌砖 (d) 细石混凝土防潮层
10
3.3.2 墙体的细部构造
2)垂直防潮层: 当相邻两房间之间室内地面有高差或室内地坪低于
室外地面时,应在墙身内设置高低两道水平防潮层, 并在靠土壤一侧设置垂直防潮层。(如图所示)
水有组织地导向集水井,然后流入排水系统。(如图 所示)。
沟底应有不小于1%的坡度。
14
3.3.2 墙体的细部构造
4、门窗过梁 过梁:是指设置在门窗洞口上部的横梁。 作用:承受洞口上部墙体和楼板传来的荷载,并把 这些荷载传递给洞口两侧的墙体。 形式: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三 种。
1)砖拱过梁 (有弧拱和 平拱)
3.3.4 砌块墙
3.4 隔墙
3.5 墙面装修
1
3.3 墙砌方式
3.3.2 墙体的细部构造
1、勒脚 2、防潮层 3、散水与明沟 4、门窗过梁 5、窗台
3.3.3 墙身加固措施
1、加门垛、壁柱 2、圈梁 3、构造柱
3.3.4 砌块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