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形态、对外贸易
D类行测历史常识总结
D类行测历史常识总结中国史知识点1、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
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
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汇编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汇编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农业发展的三种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石器锄耕(商周时期)、铁犁牛耕(春秋战国)2、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主要的耕作工具:西汉赵过的耦犁,西汉的耧车。
隋唐时期的曲辕犁,使我国的耕犁技术达到完善。
4、主要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5、主要灌溉工具:曹魏—翻车(需要人力),唐朝—筒车(不需要人力),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6、小农经济出现的时间:战国时期7、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铁犁牛耕(生产力的进步)直接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8、小农经济的特点:①男耕女织②自给自足③以家庭为单位④精耕细作⑤封闭保守9、小农经济的地位:占据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因此中国以农立国10、小农经济的影响:积极—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调动生产积极性消极—①受到国家、政府剥削②规模小、无法承受较大的自然灾害③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古代手工业的三中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2、官营手工业冶金业:原始社会晚期—已掌握冶铜技术;商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西周晚期—已有铁器;两汉—高炉炼铁技术和炒钢法;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灌钢法(最为先进)3、官营手工业制瓷业: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元朝—青花瓷;明清—明朝:五彩瓷,清朝:珐琅彩,粉彩;瓷都“景德镇”4、丝织业:原始社会已开始养蚕缫丝;西周—斜纹提花织物;唐朝—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吸收花鸟画写实风格;清朝—细致精密的缎5、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明朝中后期6、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雇佣关系7、春秋战国时期民营手工业兴起,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飞钱:把铜钱等兑换成半联票;邸商:兼营旅店、货栈的场所;柜坊:专为富贵大贾、贵族官僚、高利贷者储存金银财富(银行)2、宋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四川)3、元朝: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4、明清:出现“商帮”(徽商、晋商)5、“市”的变迁,宋朝为分界点:宋以前—①坊市分离,有地点限制②管理严格③开市和闭市有时间限制;宋以后—①坊市混杂,没有地点限制②管理宽松③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出现了早市和夜市6、宋朝出现专业性城市和“草市”7、朝贡贸易的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8、朝贡贸易的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二、“工官”和“匠户”(官营手
工业) 1、“工官”制度:
(1)形成: (2)特点:
(3)影响:
①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却对民间市场没有明显影响
②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革新不能 服务社会
③行业间的隔绝使新生产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 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各种行业的封闭性
二、“工官”和“匠户”(官营手
工业) 1、“工官”制度:
2、匠户
(1)“匠户”: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
(2)沿革 ①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 ②宋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 ③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 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必须世代相袭。 (3)影响: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受到 严重的束缚。劳动者缺少积极性
1.制陶业
(1)原始时代的彩陶和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表 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2)中国古代独特的美术陶制品“唐三彩”曾风行 一时。
五、陶瓷业的成就
2.制瓷业
(1)原始时代:早期的瓷器是一种釉陶,即原始青 瓷。 (2)商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3)唐代: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一) 操 作 方 法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三种经营形态:家庭手工业、官营 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主要生产部门是纺织业、冶金业、 陶瓷业。
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1、家庭手工业:
长期依附于农业;自给自足;产品有时也进 入流通领域
2、田庄手工业:
(1)出现: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豪强地主 控制下的田庄 (2)性质: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 手工业属于自然经济
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
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物质文明(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一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一、生产工具的质的演变、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开始,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生产资料的演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一)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1、井田的由来:夏商周时期,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故称井田。
2、井田制的内容:①所有土地属于所有;②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③诸侯经济上要向国王交纳贡赋,政治上要跟随周王派兵打战;④劳动者。
3、井田的实质:是土地国有有制。
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4、井田制与分封制:分封制是商周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制是建立在制的基础之上的。
5、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时间:时期过程: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的使用,私田被大量开垦,公田(井田)被抛荒,私田主人隐瞒土地,使国家赋税收入减少。
②为了扩大政府收入,一些诸候国实行税制改革,规定无论公田私田都按土地实有数目收税,实质上承认了土地。
③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尤其是变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二)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的主体——土地私有制备注:春秋战国以来,政府手中也掌握着少部分的国有土地,但是主体。
1、两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几种形式:一是君主土地私有制,二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三是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其中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2、封建社会中的土地兼并问题:(1)根本原因:制(2)后果:A、经济:影响国家赋税收入;B、政治:阶级矛盾尖锐,引发农民起义,造成社会动荡(3)抑制土地兼并的典型措施:实行均田制①实施的朝代:北魏开始实施,隋唐沿用。
②内容:A、所有权:政府将部分国有土地按性别、年龄将土地分配给农民。
B、使用权:这些土地只准使用,不准转让和买卖。
C、义务: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4)、作用:有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历史常考判断题,易错易混汇总5
历史常考判断题,易错易混汇总50例不管是什么样的考试,都会有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高中历史也不例外,今天历史君就带你看看中国的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这三个阶段中的易混淆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西周分封制的对象主要是姬姓王族,故被分封的诸侯都与周王有血缘关系。
(×)提示:西周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而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与周王并无血缘关系。
2.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固定的。
(×)提示: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的。
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是士的大宗,士对卿大士而言是小宗。
3.秦推行郡县制,故郡县制最早出现在秦朝。
(×)提示:秦推行郡县制,但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4.君主专制就是中央集权。
(×)提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
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5.“封建专制”等于“封建制度”。
(×)提示:“封建专制”专指封建社会的个人独裁统治;“封建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等。
6.元朝中央设置中书省,其职能与唐朝三省制的中书省职权相同。
(×)提示:唐朝的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经门下省审议,再经皇帝决断,其职能是参与决策;而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故与唐朝中书省的职权不同。
7.明清内阁制是前代宰相制的延续,是法定的一级中央机构。
(×)提示:明代以前丞相制下,丞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是“百官之首”;明代内阁制并非法定机构,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尽管有的阁臣一度大权在握,但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和信任,对皇权也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制约作用。
中国古代的经济
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基准考点一中国古代的农业主题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经济格局上起源于多个中心、形成南稻北粟地域特征2、经济结构上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3、生产模式上是精耕细作4、经营方式上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5、耕作方式上铁犁牛耕6、土地制度上主要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主题二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1、从材质方面:由木、石、骨到青铜、铁;2、从制作工艺方面: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3、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到畜力、自然力。
主题三关于小农经济1.小农经济的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3)生产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
2.小农经济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在小农经济下,农民自给自足,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了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②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③奠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保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性和延续性。
(2)消极影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特点,导致人们具有“安土重迁”的思想,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史料引证】史料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主题四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视角1 土地制度的沿革(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
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古代中国手工业类型(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代表,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2)民营手工业: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并产生雇佣劳动关系。
(3)官营手工业:①历程: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春秋时期继续发展;西汉时将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
②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最高水平,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工官”制度(官营手工业制度)使得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技艺的传承也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技艺失传。
(4)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地位:①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②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③民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古代中国手工业成就(1)纺织业:①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原料最初是麻和葛。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②商周时期: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
③汉代:丝织业发达,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中国有“丝国”之称。
④唐代: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丝织品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⑤宋代: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地区;纺织品种类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⑥明清时期: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2)制瓷业:①商到东汉:是陶向瓷发展的过渡阶段。
②东汉晚期:出现青瓷。
③魏晋南北朝:出现白瓷。
④唐朝:出现唐三彩;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首创釉下彩绘;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和钧窑)。
⑥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瓷都”,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佳;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雍正时期粉彩瓷器烧制技术达到顶峰;中外闻名的珐琅彩也出现了。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含义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开始从属于农业,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脱离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二、原因1、农业的发展;(1)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2)农业生产力发展革新的要求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2、商业的繁荣也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3、国家权力的支持(统治阶级日常生活中对手工业品的需要——官营手工业);4、生产技术的进步;5、对外贸易的发展;6、明朝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7、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三、表现【思维拓展】1、资本主义的萌芽和缓慢发展(1)原因①封建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②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表现(教材p10学思之窗)①明朝中后期出现:A、地区:江南的苏杭、松江;B、部门:苏州的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江南松江的暑袜制造业——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C、特征: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②清朝缓慢发展:具有资义萌芽的部门和职能增多了云南的采铜业、四川的井盐业、台湾的制糖业、山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景德镇的制瓷业以及许多地方的造纸业。
(3)资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②具体原因:A、小农经济的束缚;B、封建政府的政策;重农抑商——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闭关锁国——限制或禁止海外贸易;C、农民遭受残酷剥削,无力购买手工业品;D、地主和商人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4)影响:①经济:严重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②政治:未形成足以推翻封建统治的经济力量,封建统治异常顽固;③国际关系:使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导致近代被西方国家侵略;2、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繁荣行业,加之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3)政策限制:重农抑商政策之下,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政府征收重税(只是征税,不是禁止商人谋取暴利);(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形成冲击;四、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历史常考判断题,易错易混汇总50例
历史常考判断题,易错易混汇总50例一、中国古代史1.西周分封制的对象主要是姬姓王族,故被分封的诸侯都与周王有血缘关系。
(×)提示:西周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而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与周王并无血缘关系。
2.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固定的。
(×)提示: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的。
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是士的大宗,士对卿大士而言是小宗。
3.秦推行郡县制,故郡县制最早出现在秦朝。
(×)提示:秦推行郡县制,但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4.君主专制就是中央集权。
(×)提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
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5.“封建专制”等于“封建制度”。
(×)提示:“封建专制”专指封建社会的个人独裁统治;“封建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等。
6.元朝中央设置中书省,其职能与唐朝三省制的中书省职权相同。
(×)提示:唐朝的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经门下省审议,再经皇帝决断,其职能是参与决策;而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故与唐朝中书省的职权不同。
7.明清内阁制是前代宰相制的延续,是法定的一级中央机构。
(×)提示:明代以前丞相制下,丞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是“百官之首”;明代内阁制并非法定机构,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尽管有的阁臣一度大权在握,但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和信任,对皇权也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制约作用。
历史第一单元复习
(四)秦汉: 1、农业:汉朝的主要水利工程有漕渠、白渠 2、手工:(1)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2)汉朝丝织品远销欧洲,号称“丝 国”。 3、商业:(1)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 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商人经商受到 时间、地点的限制。 (2)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 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3)西汉初,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一)原始社会: 1、农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2、手工业:制陶业,有了丝织品。 (二)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 1、农业:(1)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2)土地归国王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被称为井田制。 2、手工业:(1)夏商周时期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3)西周时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品种丰富。 3、商业:(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 (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
• 二、重要结论 农业: 1、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 2、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 方式; 3、自然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4、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犁耕的成熟;
手工业: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是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2、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开始占 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并诞生了“资本主义 萌芽”。
• (八)明清时期: 1、农业: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超过自耕农成为我国 主要经营方式 2、手工:(1)明清制瓷技术进一步发展(明五彩、斗 彩;清粉彩、珐琅彩)。 (2)明中以后,民营手工业开始占据手工业生产 主导地位。在江南的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 义萌芽” 3、商业:(1)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出现 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出现专门的工商业市 镇 • (2)明清时期,由于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外贸渐趋萎缩,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3)明清两代继续实行专卖制度,阻碍商业的发 展,以致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精品】2020高考历史一轮教案:第12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含答案)
第12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考点1|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土地制度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①农业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②地域差别: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③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主要家畜: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
(2)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的改进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
②春秋战国: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③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④农具改革:唐代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⑤灌溉工具: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①上古时代: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②春秋战国: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兴修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
③西汉时期: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理黄河工程。
④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其中的代表。
⑤经验总结:在300多种古代的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小农经济的形成①千耦其耘:商周时期,由于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②个体农耕a.产生原因: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b.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c.历史地位: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土地所有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文明古国之一,从早期城镇化时代到商周时期再到封建社会,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和钦定世界格局。
早期城镇化时代早期城镇化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比较模糊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当地的手工业和农业得以发展,贸易也开始慢慢发展。
说明了商业和贸易在中国早期文明中的地位。
对外贸易政策也经常改变着。
在汉朝的时候,中国加大了对外贸易的力度,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亚、欧洲进行大量的商品贸易。
南方的邦国也逐渐被纳入朝廷的控制之中。
商周时期在商业和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货币在这个时期得以诞生。
商周时期是中国帝国的起点,这时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化。
商周时期,中国经常派遣使者到周围的邦国之间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吸收外来文化,这种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在秦汉时期,商业和贸易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商人和旅行家在丝绸之路上来往频繁,将文化和商品交换给予别人。
中国也逐渐成为了全球最繁忙的贸易港口之一。
为了保持和扩大对外贸易,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例如,设置海关,监管与扶持对外贸易等。
唐宋时期唐宋两朝政府鼓励海上贸易和海上交通,促进了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发展了海上船运、造船、制图、航行技术陈前沿。
唐宋时期的海外贸易路线有两条:东南亚线和南亚线。
其中,东南亚线更为繁盛。
唐朝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更为繁荣。
商人们在海上贸易,摩登的货物通过丝绸之路,随车经过交易站点去往各地。
宋朝时期,海上贸易更为发达,中国的孔法队曾走出10万人之多。
由此可见,中西交流的交流和文化的交往有着其继续久远的历史鸿沟。
清朝时期清朝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清政府对外贸易的政策主要是开放,特别是在经济贸易上进一步加强了对外市场的开放。
2021高考人民专题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6 第12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时空坐标专题主旨世界领先、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根本模式。
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历史悠久,部门齐全,多种经营模式并存。
明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古代中国商业不断开展。
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开展。
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开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第12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考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刀耕火种〞:中国古代农业的原始阶段。
2.铁犁牛耕形成春秋战国时期,这一耕作方式开场形成开展汉代时期,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并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和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成熟唐代出现了构造更为完备的曲辕犁(1)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开展。
(2)消极:小农户个体经营使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开展。
[形象记忆]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二、土地制度——贫者无立锥之地1.制度沿革(1)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曾经推行均田制。
2.土地兼并(1)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2)表现: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土地高度集中。
(3)影响①造成地权和劳动者的别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
②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乱不安。
③开明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社会矛盾,但最终未能成功。
三、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2.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徭役是强制民众承当的无偿劳动,多至农民无法忍受,以致引发社会动乱。
[轻巧识记]对土地兼并问题的理解认识四、水利灌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原始社会大禹开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立战国时期李冰和郑国分别主持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至今流行于新疆;王景治理黄河,根本解除了水患隋唐五代北方以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创造了高转筒车宋代出现以水力为动力的水转翻车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小农经济史料一①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2016年北京自主招生历史模拟试题: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2016年北京自主招生历史模拟试题:古代中国的手工业【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1:元代中国陶瓷业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此时又出现了:A、彩陶B、青瓷C、白瓷D、彩瓷2: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说明当时()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3:明代有一个笑话,说是朝廷宴请外国元首和使节,结果宴会所用580件官窑瓷器全部被使节们顺手牵羊带走了。
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当时()A、政治非常开明B、制瓷技术精湛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奉行对外开放政策4: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基本特征是()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②官营手工业规模大、行业多、分工细,长期占统治地位③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④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5:。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A、工匠愿意为统治者服务B、工匠积极性高C、中央集权的作用D、市场需求6:在(何时)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7: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是指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当时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请回答:比较礼单一、二,提取两项关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的信息,并予以说明。
9:阅读下列材料:(共10分)材料一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多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在昌江及其支流汇合处,四面环山。
中国古代手工业
4. 官营手工业旳代表行业 ①技艺高超旳冶金业 ②享誉世界旳制瓷业 ③异彩纷呈旳丝织业
时期
•
丝织业技术旳发展
原始社会 已经养蚕和织丝
商朝
已经有织机
西周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
纺织品旳花色达20多种,行销欧洲
唐朝
吸收了波斯旳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
吸收了花鸟画中旳写实风格
明清
苏杭丝织品超出前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 展。
(3)西汉武帝后来,煮盐、冶铁、铸钱 等最有利可图旳行业,都收归官办。
(4)因为管理落后,明朝中期后来,在 某些行业,被民营手工业超出。
一、素称发达旳官营手工业
1. 官营手工业旳发展历程 2. 官营手工业旳经营特点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 集中旳大作坊生产。
真题体验
1.(2023年广东卷)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旳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旳生产。根据 当初旳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2.(2023年安徽卷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23年度十大考古新 发觉”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旳是
在16世纪此前 一直领先世界
4. 官营手工业旳代表行业
①技艺高超旳冶金业
②享誉世界旳制瓷业
时期 •
制瓷技术旳发展
商朝
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 北朝 唐朝
宋朝
明清时期
烧出成熟旳青瓷
烧出成熟旳白瓷
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越窑秘色瓷最为名贵
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明宣 德青花瓷 成为珍品,景德镇是著名瓷都
中国古代经济的结构与特点
中国古代经济的结构与特点 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坏境, 孕育了中华 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经济形态。
尽管中国古代的生产力水平 和经济总量随着政局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但就经济结构来说,从 战国秦汉以后,就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
具体来说,中国古 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三部分。
1.农业经济的特点: 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模 式;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 地位;以种植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精耕细作是农业生产技术 的主流。
2.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 工越来越细:手工业生产技术高超且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 不断扩大,使工场手工业产生;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中经 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到明清时期日益兴盛;古代中国手工业 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国家和地区。
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产生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 空前繁荣;国内、边境、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于银行、汇票 的柜坊和飞钱及纸币很早就出现;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 影响,同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官营商业和专卖制度 长期存在,商人政治地位低下。
4.中国古代经济的结构与特点: 以农业为主题的自然经济占 据主导地位;历代王朝都不同程度的对私有土地实行管理,以稳
定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工商业发达,并在明清时期以此为基础,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明清时期的闭关锁 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在近代的转型与发展。
。
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介绍
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介绍对外贸易的发展1、汉代:中国与⽇本、朝鲜、越南等国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
张骞通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接踵西⾏,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频繁的经济⽂化交流。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诸国即印度半岛等地进⾏经常的贸易往来。
2、唐朝:对外贸易繁荣。
唐政府在⼴州设置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史实略。
3、两宋:①北宋政府在⼴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和事务,征收商税。
②南宋海外贸易的重要港⼝有⼴州、泉州、明州等,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的国际贸易港。
③南宋政府采取⿎励外商的政策,在⼀些港⼝设有番坊,有外商长期在此居住。
同南宋通商的国家众多,以阿拉伯⼈最多。
④对外贸易东达⽇本、朝鲜,西⾄⾮洲⼀些国家。
4、元朝:泉州是最⼤的对外贸易港⼝。
5、明朝:郑和下西洋与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贸易,最远到达⾮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
明朝著名的对外贸易港⼝有⼴州、泉州、宁波、福州。
6、清朝:政府实⾏闭关政策,⼀⽅⾯禁⽌国⼈出海贸易,另⼀⽅⾯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只开放⼴州⼀地对外贸易,还⼏次下令实⾏海禁。
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出现贸易顺差。
影响:①中国出⼝商品数量少,对外贸易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极⼩,难以促进⼯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化交流。
②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在世界潮流后⾯。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①先陆路为主,后海路为主。
原因:其⼀,是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如西夏。
其⼆,陆上丝路本⾝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
陆上丝路位于我国西北,地处内陆,只能向西运输商品,⽽我国传统的外销商品如丝绸、瓷器、茶叶等的产地都在东南沿海。
陆路西运,远离商品产区,既不经济,⼜不⽅便。
何况对于环太平洋各国,陆上丝路⽆法到达。
陆上丝路的⾃然条件⼗分恶劣,要越过葱岭和⼽壁沙漠,风沙弥漫,⾏程艰巨,⼜只能*骆驼运输,运输量有限,⽽且时间久,运费⾼。
其三,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对外贸易中丝织品占很⼤⽐例,⽽两宋时期陶瓷制品⽐重很⼤,其易碎不适合于陆上长途运输。
公共基础历史常识(必备)
历史常识一、中国历史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
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
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壹 济中
结国 构古
代 的 经
贰 展中
模国 式古
代 的 发
叁 济中
政国 策古
代 的 经
肆 济中
思国 想古
代 的 经
伍 济中
影国 响古
代 的 经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
农业经济结构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关系 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私有土地、集体土地 农业技术的发展:灌溉、耕作、育种等
商业发展模式
商业贸易:丝绸之路、海上丝 绸之路等
商业组织:商帮、商会等
商业活动:集市、庙会等
商业政策:重农抑商、海禁等
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关系
城市与乡村的 经济分工:城 市以商业、手 工业为主,乡 村以农业为主
城市与乡村的 人口流动:城 市人口密集, 乡村人口分散
城市与乡村的 交通联系:城 市是交通枢纽, 乡村是交通末
开放政策:清朝后期实行的开放政 策,鼓励对外贸易
第四章
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
重农抑商思想
起源:春秋战国 时期,儒家思想 中的重农思想
发展:秦汉时期, 重农抑商思想逐 渐形成
特点:强调农业 的重要性,抑制 商业的发展
影响:对中国古代经 济结构产生了深远影 响,影响了中国古代 的经济发展模式
富国强兵思想
端
城市与乡村的 文化交流:城 市文化繁荣, 乡村文化质朴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土地政策
井田制:西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将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归国家所有,私田 归个人所有。
均田制:北魏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鼓励农业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 班级_____ 小组________ 姓名_______ 编号:02
1
专题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形态、对外贸易
【专题线索】
【主干问题提示】
3.手工业的成就、特点。
1、领先世界,广受赞誉,但没有实现重大突破。
2、生产部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3、明中后期出现了专门的工商业城镇;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4、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5、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相应变化
二、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人教版)
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
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
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三、丝绸之路
㈠.概念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海上丝绸之路。
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并开始发展。
西汉时期,南方南粤国与印度半岛之间海路已经开通。
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凭借海路拓宽了海贸规模,这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汉书·地理志》记载,其航线为: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境内)、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境内)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
这是目前可见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文字记载。
[
㈡. 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汉代:陆路为主;海路发端;唐代:陆海并举,全面繁荣;
宋代:海路为主,陆路中断;元明:陆路一度恢复;海路再度繁荣并走向衰落;
【补充】宋代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的原因。
1、政治:
(1)实力下降,陆路中断;(2)政府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
2、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
3、文化(科技):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
4、比较: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
5、国际:周边环境的和平安定与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衰落的深层原因
1、经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决定作用;(保守封闭、外部需求有限)
2、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束缚;(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
㈢、思想:儒家思(理学)的消极影响。
(重义轻利、天朝上国观念)
㈢影响:1.促进了内地和边疆各族经济的交流、经济的发展,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班级_____ 小组________ 姓名_______ 编号:02
1.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的交流和双方的经济发展;
2.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㈣启示
1、维护国内和国际秩序的和平稳定,是经济交流的重要前提;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4、坚持和平交往、互利共赢,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的持续发展。
【练习】
1.材料丝绸之路不是一哄而上的什么运动,也不是只对中国有什么好处,它对全世界、对各个国家部是有好处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将促进这条经济带上的国家和地区相互进一步的扩大自由化、扩大市场化、扩大法制化。
丝路不是在建一个什么路,而是一整个市场的对接,涉及到关税门槛的降低,限制和管制的减少,它意味着在法制和经济制度层面的一些改革。
——何茂春《丝绸之路战略意义堪比入世》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现实意义。
(6分)
答案:(对世界)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相关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完善自由化、市场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人民的传统友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消除分歧,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
(对中国)有利于深化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空间与规模;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地位。
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
根据材料提取关于南方海上丝绸的至少2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
信息1,后代路线比前代更发达。
(1分)
说明:汉代可达东南亚和南亚,唐朝和两宋可达波斯湾、红海,两宋还可达非洲东海岸。
这主要是由于唐朝及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造船与航海技术的提高,经济重心的南移。
(4分)
信息2,朝贡贸易转化为市舶贸易,贸易的经济职能增强。
(1分)
说明:汉、唐、宋三朝都有朝贡贸易,如汉有外国使者“进献”,唐朝对朝贡使团的限制,宋朝官营贸易。
宋代市舶司专司货物税,外贸以私营为主,商品种类多有生活用品。
这些说明对外贸易的经济职能增强了。
从原因上看,唐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宋朝偏安东南,财政开支大,因此重视海外贸易,通过商业税解决。
(4分)
信息3,管理越来越规范。
(1分)
说明:汉代设官员管理,唐朝设市舶司,到了两宋,不仅设市舶司,还有相关的法律,对官员也有一定的限制。
(4分)
理论提升:丝绸之路的繁荣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也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扩大了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提高国际地位。
(2分)(学生从其它角度回答,只要合理也可以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