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时间和标志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时间和标志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德意日建立法西斯统治,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时间:1939 年9 月1日标志:1939 年9 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易错微析二战中波兰失败的原因(拓展点):绥靖政策的结果、德国的闪电战、军事装备落后。
当欧洲二战爆发时,中国早已在进行抗日战争。
例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经济危机的打击C.德日法西斯的扩张D.英法等国实行缓靖政策答案:A解析:ABCD四项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但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20世纪二十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再次尖锐。
答案A。
例题2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慕尼黑阴谋B.德国进攻波兰C.德国进攻苏联D.日本偷袭珍珠港答案:B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答案B。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A.1937年7月B.1938年9月C.1939年9月D.1914年12月2.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
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
”签署该命令是为了()A.突袭波兰B.进攻苏联C.偷袭珍珠港D.包围斯大林格勒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英、法对德、意、日的法西斯侵略行为实行绥靖政策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④经济危机的影响⑤苏德战争爆发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②④D.②③⑤4.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法西斯势力掌握了国家政权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答案】C【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1939年9月,答案C2.【答案】A【解析】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故选A。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仍然是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在起作用。
2、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4、世界各国人民没有互相配合,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什么时候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是逐步打起来的:1931年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然后又于1937年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春德国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据统计,在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前,战争已席卷了五亿多人口,蔓延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土地上。
因此,确切地说,1939年9月3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日子,而不是开始。
从二战的历史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
2、全世界人民要团结战斗。
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
3、要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尽绵薄之力。
九下历史《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
九下历史《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
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时间:1914—1918
3、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
4、开始标志: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5、交战双方: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期成为协约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大利、美国、中国等
意大利后期成为协约国说明了: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6、战场:欧洲、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
7、首次使用的新式武器:飞机、坦克、毒气、远程大炮。
8、转折:凡尔登战役(1916年),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
9、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10、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引起的,大战是在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和德奥组成的同盟国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之间进行的(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因此,这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虽然塞尔维亚是为保卫主权和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但这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11、影响:
(1)一战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2)改变了国际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2、影响:⑴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⑵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①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②激化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矛盾二、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B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绪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③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人民、军队、资产阶级广泛的支持。
⑵建立:①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②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
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建立强权政治。
B不满华盛顿体系对其的压制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极度贫乏)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
③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了侵略,制造了一连串暗杀事件、加强了左右政局的能力。
⑵建立:①时间:1936年。
②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③影响: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3、对比日本和德国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有何异同?⑴相同点: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都有军事封建性的历史传统;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都有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⑵不同点: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的方式夺取政权。
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而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
三、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⒈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⑴原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35年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⑵时间:1935年——1936年⑶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⑷失败原因:①意强大装备先进,准备充分,训练有素,埃弱小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极其落后。
二战起因过程影响
战争前奏:
1919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组织。1921年9月,正式建立法西斯党。1922年10月,意 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开始建立。 1931年9月18 日,日本发劢九一八事变,霸占中国东北。 1932年夏天,德国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初,希特勒出 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功架政权。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取缔纳粹党以外 的一切政党。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 1934年,希特勒成 为国家元首,集总统、总理、军队最高统帅亍一身,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1935年,德国 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放手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1936年,德国开进莱茵非 军事区,进一步践踏《凡尔赛和约》。 1936年2月26日,日本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劢的“二二六”兵变,使军部实力大大加强。 丌久,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1936年5月,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正式吞幵了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协定,加强对外侵略战争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 “柏林——罗马轴心”形成丌久,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劢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意大 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1938年,德国 派兵占领了奥地利。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内维尔· 张伯伦达拉 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开会,签订协定,在没有 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 下,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1939年,德国威胁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8月,德苏两国秘密签订《苏德互丌侵犯条 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
4、希特勒自1939年闪击波兰之后,连连得手,他
自认为德军“天下无敌”,使希特勒的这个说法破
灭的是下列哪个事件 C
A.日军偷袭珍珠港
B.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C.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D.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成立
5、2002年9月11日,美国世贸组织大厦遭受到恐
怖主义袭击,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被偷袭,那么
2.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 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 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疯 狂 的 战 车
和平到来了吗
慕尼黑会议
时间: 1938年9月底 参与国:英、法、德、意 主要内容:签定《慕尼黑协定》
标志: 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后果:加速二战爆发
1、《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 A.重新划定德国东部和西部的国界
B.同意德国吞并捷克斯诺伐克D
C.承认德国与奥地利合并 D.将捷克斯诺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备战中考
2、德国入侵波兰的军事行动是按照下列哪一计划进行部署的
A.白色方案
B.巴巴罗萨计划 C.联合国家宣言A D.霸
王计划
B
3、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纳粹攻占莫斯科 B.1941斯大林红场阅兵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苏军攻克柏林
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防卫本土。我们 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的 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 我们决不投降。
-----丘吉尔
比较新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与前任首相张伯伦在 法西斯面前的态度和立场有何不同?
张伯伦: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
丘吉尔:坚决抵抗,誓不投降。
三、“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 争爆发(战争扩大)
3.3二战局部战争
②第二阶段:1939年8月23日,构筑集 体安全努力失败,苏联转而与纳粹德国 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
4.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
⑴原因:
①慕尼黑阴谋使苏联更加不信任英法;
②苏联在不能与英法迅速结成同盟的情况下, 转而追求避战自保,以赢得备战时间。
③德国提议苏德和解(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 避免两线作战)
4.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 ㈡美国(“中立政策”)
①忙于恢复经济,无暇顾及(同英法)
②孤立主义思潮,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③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驱动 ④外交需要: 阻止法西斯,压制英法,遏制苏联,利用 三股力量互相牵制削弱。
5.绥靖政策的危害
⑴对小国: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
⑵对英法:英法忽视了战争的准备,导致战 争初期受到严重损失 ⑶对法西斯: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 法西斯的实力, ⑷对世界: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团结对 敌,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绥靖政策表现
(1)德破坏《凡尔赛和约》,英法没有抗议 (3)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4)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5)德国吞并奥地利 (6)制造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7)“奇怪战争”、“静坐战”
--绥靖政策在战时的延续
(2)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二. 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
知识回顾
局 部 战 争
日军侵华
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 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
世界大战
绥靖政策的推动
一.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含义 (避战自保,祸水东引) 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的统治阶 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安全,对法西斯国 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 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同时企图把法 西斯祸水引向苏联的政策。 2.实质 西方大国仇视社会主义,无视小国利 益的极端自私的强权政治
两次世界大战及国际格局
7.战争的结束 (1)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攻克柏林战役) (2)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标志着欧洲战场战争结束
(3)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
弹,苏联红军对日作战。 (4)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5)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8.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全世界人民协同作战,相互支 持,共同对付法西斯;
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 合国力;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6、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启示
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②国与国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尊重、 和平共处 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战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
美苏冷战 两极格局
政治格局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趋势
一、一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6.重要战役 : 1916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 7.加速战争结束的事件:
8.结束:
1917年美对德宣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在不列颠之战中,德国为什么没有达到作战目的?
英国方面: 1、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 2、政府抵抗决心坚定; 3、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 德国方面:空军处于优势,但他在他国领 土作战,且作战目标的制定带有随意性。
不列颠之战什么作用和影响 1、致使在以后的战争中德军一直处于两 线作战的困境; 2、为后来第二战场的开辟盟军的反攻提 供了根据地; 3、打击了德国等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 也鼓舞了各地的反法西斯斗争
(三)不列颠之战(1940.7—10)
精品课件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 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 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 也要争取胜利;也要去争 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 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 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
1940年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我的野心 是。。。
希特勒从一开始就已制订出他的征服计划:首先是 波兰,其次是西欧,最后才是苏联。他按照这一计划行 事,并由此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全球通史》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的 全 面 爆 发
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闪电战” 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 1940年,德国占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1940年袭击法国 敦刻尔克大撤退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局部 → 全面
1931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日 本 侵 略 中 国 东 北
意 侵 略 埃 塞 俄 比 亚
德 意 干 涉 西 班 牙 内 战
日 本 全 面 侵 华
德割 国占 吞苏 并台 奥德 地地 利区
德 国 吞 并 捷 克 斯 洛 伐 克
作业13 两次战后的国际秩序(专题) -2021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
作业13 两次战后的国际秩序一、一战与战后国际秩序1.一战的背景(1)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亦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这一时期世界连为一体: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整个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形成密切联系的整体。
(2)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3)重新瓜分世界争斗: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霸权、殖民地)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列强矛盾激化及其表现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英德矛盾渐激化法德矛盾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德俄矛盾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奥俄矛盾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4)两大军事集团形成: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目的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表现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影响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5)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提供了技术基础。
(7)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2.一战后的国家秩序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Versailles-Washington System)概念:凡尔赛—华盛顿体系(Versailles-Washington System):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罗河流域,埃及人创造的是象形文字。
建筑杰作是金字塔。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它的性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2、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民主成果。
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罗马帝国。
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
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
西欧的奴隶制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崩溃。
3、646年,大和参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内政,实行中央集权史称大化改新。
它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端。
4、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到9的记数符号,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称阿拉伯数字。
5、佛教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得到发展。
基督教产生的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教会,后来基督教分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政教,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号召人们信仰真主安拉,地点麦加(或者阿拉伯半岛),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7、古希腊的文学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马史诗》,阿拉伯的文学名著是《天方夜谭》。
8、843年,查理曼的3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三分帝国。
此条约奠定了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基础,它们加上英吉利王国,成为西欧的主要封建国家。
9、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达·芬奇的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文艺复兴运动1.时间:最早兴起于14世纪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2.首先发生的地点:意大利3.主流思潮:人文主义4.方式: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一、法西斯主义、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法西斯主义的产生(1)背景:经济大危机;凡——华体系下的矛盾与冲突;德日意民主基础薄弱(专制、军国主义)(2)表现:①意大利: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政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②德国:1920年德意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纳粹是德文“民族”和“社会主义的”两个词缩写的音译),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③日本:1921年岗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3)基本特征:极端民族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
(4)主张: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二)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29年10月,从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价格狂跌开始,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进一步鼓励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概念阐释】绥靖政策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己利益,采取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手段,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所采取的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策。
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牺牲别国利益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二是祸水东引,牺牲苏联求得西欧无战事。
实质: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以换取本国和平;尽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缓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实质就是纵容侵略,维护既得利益。
影响:①最大的影响是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壮大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使他们做好了大战的准备,加速二战的全面爆发。
《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
《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 萨拉热窝事件D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答案:B解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产生尖锐矛盾,最终导致大战爆发。
A 选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表现;C 选项萨拉热窝事件是导火索;D 选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是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表现。
2、十月革命发生于()A 1917 年 3 月B 1917 年 11 月C 1918 年 3 月D 1918 年 11 月答案:B解析:十月革命发生于 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历 10 月 25 日)。
这次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巴黎和会的“三巨头”是()A 威尔逊、劳合·乔治、克里孟梭B 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C 列宁、斯大林、希特勒D 墨索里尼、希特勒、东条英机答案:A解析:巴黎和会的“三巨头”是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他们在巴黎和会上主导了会议的进程和决策。
4、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 对工业的调整B 整顿银行C 调整农业D 兴建公共工程答案:A解析: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5、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 德国突袭波兰B 德国进攻苏联C 日本偷袭珍珠港D 诺曼底登陆答案:A解析: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选项德国进攻苏联是二战规模扩大的标志;C 选项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标志;D 选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介绍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德国突然袭击苏联
1940年4、5月间
比利时
荷兰
卢森堡
挪威
丹麦
绕过马奇诺防线 1940年6月
英国 法 国
线建
1939、9月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立
扩张疆域 东
方
阵
波兰
德国
苏联
1939、9月对德宣战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
2、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6月到11月,德军占领 了苏联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 里的土地,控制了苏联大约 百分之四十的人口以及大部 分工业区。
遭空袭的伦敦街道
1940年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演讲:
■ 我要向下院说:“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 是热血、 辛劳、眼泪和汗水。” ■ 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 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 决不投降! ■ 我们决心要消灭希特勒,肃清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 什么也不能使我们改变这个决心。什么也不能!我们决 不谈判!
国联的无能,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 心,加促了二战的爆发。
第三帝国重建德意志昔日光辉的宣传海报 意大利重温罗马帝国迷梦 日本希图建立大日本帝国和东亚共荣圈
轴心国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阶段(爆发阶段) (1939年9月——1942年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阶段(相持和转折阶段) (1942年春——1943年12月)
3、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从1939年9月到1940年8 月,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了一条从波罗的海到 黑海的“东方战线”。
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册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知识点整理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德、日经济的发展急于打破原来体系的束缚。
(2)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最终促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把世界人民拖入战争的深渊。
(3)主要原因: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
(4)诱导因素: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5)苏联的政策: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导致祸水西引,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或(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①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②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
(2)历史原因:德、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仇视。
(3)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制造者。
(4)加速因素:一些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5)国际因素:世界各国人民虽然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配合起来,不能制止战争的爆发,从而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尖锐。
(2)直接原因: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及对外侵略扩张。
(3)具体原因: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各自为战,没有配合;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的推动;德日意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
2.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是一种结合了社团主义、工团主义、独裁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中央集权形式的军国主义、反无政府主义、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反共产主义政治哲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复习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复习教案一、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根本原因。
根源:由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
实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表现:①法德矛盾,由普法战争导致。
②俄奥矛盾,由争夺巴尔干引起;③英德矛盾,由争夺世界霸权引起,并成为帝国主义间主要矛盾。
二、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①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带有反俄性质。
②1882年。
《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订,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③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
三国协约:①1892年,法俄两国缔结军事协定,法俄同盟由此形成,标志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②20世纪初,英国分别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英法俄三国协约建立。
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
a.核心:英国。
b.1904年,英法协约——针对非洲(埃及,摩洛哥)。
c.1907年,英俄协约——针对亚洲。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②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1914-7-28③交战双方以同盟国和协约国为主;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日本以英日同盟为借口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而出兵中国山东。
同盟国集团: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协约国集团:英、法、俄、意、比、日、塞尔维亚等27国性质:①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②塞尔维亚为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进程:①第一阶段:1914年,德军的速决战汁划破产,西线转入阵地战。
②第二阶段:1915~1916年,1916年出现了三次大型战役:西线: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东线:俄军夏季攻势。
日德兰海战是规模最大的海战。
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③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国参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卜月革命,并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考点20: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主要史实
重大战役 : 凡尔登战役
地点:法国的凡尔登 交战双方:德国和法国
结果:双方伤亡近百万人
别名:“凡尔登绞肉机”
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
一战给人类带来惨重的损失, 结果和影响 :使帝国主义各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以及苏俄的诞生。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意
突尼斯问题
法
同 盟 国
德 英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结果
性 质
相同点
共同点之一:大量新式武器运用于战争,新式武器的出现说 明了科技的进步
共同点之二:他们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 重大的物质损失
共同点之三:两次大战都促使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
启示:
(1)不忘历史,反对战争,珍惜和平
(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起来, 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苏德战争转折点
标志:中途岛海战 (1942年6月)
美国在太平洋地区 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雅尔塔三巨头
意大利投降
德国投降 日本投降
意大利投降 1943年5月
德日法西斯溃败 德国投降:1945.5.8 日本投降:1945.8.15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德国纳粹共屠 杀了约600万犹太人。 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中, 约有110万犹太人遭 到杀害。
战争历时 参战国家 战争范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经济损失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超过15亿 7000多万 3000多万 3400多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有30个国家、占当 时世界2/3的人口共15亿人卷入战争,人员死伤达3000万, 直接经济损失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1516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 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 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在 战争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战后签定的帝国 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 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 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爆发埋下了祸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还诞生了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二战—黎明前的黑夜
林百欣中学高一(11)班:吴志辉郭伟豪陈泽铠郑泽鑫林沐生林锐斌周群煜吕浩杰许润钦指导老师:肖烁课题背景2014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
而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日本右翼势力却处心积虑为日本侵略翻案,美化侵略战争,编造歪曲历史事实的中学《新历史教科书》,企图修改《和平宪法》,严重伤害了世界人民的感情。
历史是不容篡改的!历史是不容忘却的!我们必须牢记这段历史!有人说:“战争带来的是伤亡,灾难,痛苦,不值一提。
”但是,战争表现了人类社会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展示了敌我双方斗智斗勇的精彩场面,又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也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战给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探索二战,感悟二战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帮助同学们认知有关的信息和内容,了解相关的历史事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在这一段历史中得到启迪,倡导和平。
课题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参考文献:《全球通史》《世界上下五千年》《二战风云》●调查研究法由小组相关成员制作调查问卷,对同学们进行调查;访问一些同学和老师。
●历史研究法研究成果Ⅰ.二战的起因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一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
㈡历史原因:德,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仇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媾和会议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
巴黎会议名义上有27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但会议被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首相克理孟梭“三巨头”操控。
对徳合约是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
经过长时间争吵,1919年6月28日,对徳合约即《凡尔赛合约》在凡尔赛宫签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争的爆发原因
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背景: 2、过程: 1941年 美 《租借法案》 1941年8月 美英《大西洋宪章》 1942年1月1日 美、苏、英、中
26个国家 华盛顿《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3、意义
三、战争的转折
1.斯大林格勒战役 ——欧洲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
1、祸水东引:仇视苏联。 2、一战中受削弱,遭受经济危机。 3、和平主义思潮。 4、根本原因: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1、战争的全面爆发
Q:第二次世 界大战全面爆 发的标志是什 么? A:1939年9月 1日,德国军 队对波兰发动 了突然进攻, 英法对德宣战。
1939-1942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张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英法美实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 爆发。(重要原因)
4、世界各国人民没有互相配合,使局部战争走向 了世界大战。
从二战的历史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 2、全世界人民要团结战斗。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
胜邪恶势力。 3、要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尽绵薄之力。 ……
①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 ②德国吞并奥地利
③敦刻尔克大撤退
④德国突袭波兰
A.④②③①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
材料一:“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
能仅仅为了它们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1938
年张伯伦的演说
材料二:“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
左→右:张伯伦(英)、达拉第(法)、希特勒(德)、墨索里尼(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德国发动战争时免 除两线作战解除了后顾之忧;苏联也避免了首先卷入 战争,赢得了备战的时间,给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以 沉重打击。 苏德签订条约使祸水西指,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爆发。 该条约附属的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和德国法西斯划 分势力范围,瓜分第三国领土,苏联把波罗的海沿岸 国家。波兰一些地区、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等列为 占领对象,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体现,与帝国主义 的强权政治无别。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 衡的规律。 (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 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 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 霸权。) 历史原因:德、日对“凡---华”体系的仇视
以戴高乐将军为首的一批爱国者 马赛 流亡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 1940年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 动,坚持抗德斗争。
6、英国抗战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 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 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 也要争取胜利;也要去争 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 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 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 遭空袭的伦敦街道
1940年7—10月,德军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德国突然袭击苏联
1940年4、5月间
比利时
荷兰
卢森堡
挪威
丹麦
建 立 东 方 阵 线
绕过马奇诺防线
1940年6月
1939、9月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扩张疆域
波 兰
英 国
法 国
1939、9月对德宣战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
1、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英 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波
兰
德军越过边境,侵入波兰
2、“奇怪战争”和波兰速 亡
占领波兰后德国为何停 止了向东进攻?
德法边境“静坐战争”
3、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从1939年9月到1940年8 月,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了一条从波罗的海到 黑海的“东方战线”。 占领波兰东部大部领土 从芬兰割得一部分土地
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签一 署九 了四 《二 联年 合初 国二 家十 宣六 言国 》共 同
一 《九 大四 西一 洋年 公八 约月 》发 表
世界各 国人民
世 界 反 法 西 斯 同 盟 正 式 形 成
日
本
德
国
一 九 四 0 年 正 式 结 成 军 事 同 盟
意大利
增强了德国实力,加速了侵略扩张步伐
苏联更不信任英法,与德国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小 结:绥靖政策的表现及其恶果?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8月23日,苏 联与纳粹德国签署互 不侵犯条约。
(纵容)
德国
(签订条约)
英 法
(祸水
慕 尼 黑 会 议
东引) 苏 联
捷克斯洛伐克
(不信任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一、慕尼黑阴谋
1、德国吞并奥地利
希特勒进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2、德国吞并苏台德区 和捷克斯洛伐克
1938年9月英、 法、德、意通过慕尼黑 协定强行把苏台德地区 割让给德国。
波 兰
第二年控制了捷 克斯洛伐克全境。
慕尼黑阴谋
背景:德国对捷领土要求;英法企图牺牲小国,祸水东引。 简况:1938年9月,英、法、德、意,在无捷方代表情况下, 强行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 实质:绥靖政策的顶峰。 影响:德国更加肆无忌惮,侵吞全捷
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 亚三国并入苏联
占领罗马尼亚的比萨比亚等地
苏
联
4、德国西线进攻和敦克尔刻撤退 1940年4、5月
在敦刻尔克被德军俘虏的英国士兵 敦刻尔克撤退
荷兰
敦刻尔克
比利时 卢森堡
马奇诺防线
5、法国沦陷
色当 巴黎 斯特拉斯堡
1940年6月17日战线
法
国
维希 日内瓦
根据停战条款 德国占领区域
德国
苏
联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
2、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6月到11月,德军占 领了苏联一百五十多万平方 公里的土地,控制了苏联大 约百分之四十的人口以及大 部分工业区。
芬 兰
1941年10月莫斯 科保卫战开始
列宁格勒
苏
莫斯科
联
波 兰
斯大林格勒
罗马尼亚 1941年夏,白俄罗斯地区一 栋房子被德军击中燃烧
黑
保加尼亚
海
3、日美矛盾的激化
亚 洲 各 国
增 加 援 助
“大东亚共 容圈”计 划
严重损害了英美 这一地区的利益
1940年 确 立
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出口战略物资
1941年12月7日6时,日军第一波飞机183架起飞,从瓦胡岛西部进入, 7时55分开始攻击。美军发现大批飞机抵临,误认为是己方飞机,未 予重视。7时15分 ,日军第二波飞机171架起飞,从瓦胡岛东部入, 8时55分开始攻击。整个袭击持续约两小时,只遇到轻微抵抗。日 军以损失飞机29架、潜艇1艘和特种潜艇5艘的微小代价,击毁击伤 美国太平洋舰队停泊在港内的全部8艘战列舰和10余艘其他主要舰 只,击毁美机232架,毙伤美军3681人。 日军在太平洋上掌握了制 海制空权.最大教训在于对战争的危险估计不足、疏于戒备。日军袭 击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计划周密,准备充分,采取了有效的战役伪装 和隐蔽措施,选定了适当的航线和突击时机。 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