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 17014-1-1988 钢铁材料热处理.概念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基础-钢的热处理-加热和冷却过程

机械制造基础-钢的热处理-加热和冷却过程
同冷速下过冷奥氏体的转变量获得的。可用TTT曲线定性说明 连续冷却时的组织转变情况。
共析钢CCT曲线
(Continuo机u械s-制C造o基o础冷li-却钢n过g的-程热T处r理a-n加s热fo和rmation)
细A
均匀A
A1
650℃ 600℃ 550℃
淬火 (油冷)
正火 (空冷)
退火 (炉冷)
淬火
之分,因此其界限也是相对的。
片间距越小,钢的强度、 硬度越高,而塑性和韧 性略有改善。
机械制造基础-钢的热处理-加热和 冷却过程
(2) 贝氏体转变 贝氏体用符号B表示。
根据其组织形态不同, 贝 氏体又分为上贝氏体(B上)和 下贝氏体(B下)。
上贝氏体强度与塑性都较 低,无实用价值。
上贝氏体
下贝氏体具有良好的综合
马氏体形态与含碳量的关系
机械制造基础0-.钢2%的C热处理-加热和 0.45%C 冷却过程
1..2%C
马氏体的性能
高硬度是马氏体组织 性能的主要特点。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
决于其含碳量。
C%
马氏体硬度、韧性与含碳量的关系
机械制造基础-钢的热处理-加热和 冷却过程
3、间
4、热处理工艺分类如下(根据加热、冷却方式及钢组织性能变
化特点不同)
退火
普通热处理
正火 淬火
回火
表面淬火—感应加热、火焰加热、
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
电接触加热等 化学热处理—渗碳、氮化、碳氮
共渗、渗其他元素等
控制气氛热处理
其他热处理
真空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
激光热处理 机械制造基础-钢的热处理-加热和 冷却过程
等温冷却 时间
二、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

1.0401热处理硬度 -回复

1.0401热处理硬度 -回复

1.0401热处理硬度-回复1.0401热处理硬度是指一种钢材经过热处理后的硬度值。

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材料的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工艺。

在钢材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热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使钢材获得所需的硬度、强度和韧性等性能。

首先,为了了解1.0401热处理硬度的含义,我们需要知道1.0401是什么材料。

在这里,1.0401是一种碳钢材料,也被称为C15钢。

C15钢是一种低碳钢,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碳、铁和少量的锰、硫、磷等元素。

低碳钢通常具有较低的硬度和高的韧性,适合进行热处理以增加其硬度和强度。

热处理过程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

首先,1.0401钢材需要被加热到适当的温度范围。

具体的加热温度取决于所需的热处理效果,通常在700-900摄氏度范围内。

加热时间一般根据材料的厚度和需求而定,可以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接下来,加热后的1.0401钢材需要保温一段时间,以使其内部的温度均匀分布。

保温时间的长短也取决于材料的厚度和热处理效果的要求。

最后,加热和保温完成后,需要进行冷却过程。

冷却方法主要有两种:空冷和淬火。

空冷是将材料自然冷却到室温,这种方法速度较慢,能保持钢材的一定韧性。

而淬火是将材料迅速冷却到室温以下,以使其快速凝固并产生一定的硬度。

具体的淬火方法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和热处理要求,可以用水、油或其他介质进行。

经过热处理后,1.0401钢材的硬度将得到增加。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压痕形成的能力,通常用硬度计进行测量。

常见的硬度计有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和维氏硬度计等。

硬度值表示材料抵抗压痕形成的能力,数值越高表示材料越硬。

总而言之,1.0401热处理硬度是指经过热处理的C15钢材的硬度。

热处理过程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改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韧性等性能。

热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艺,在制造和加工行业中广泛应用,能使钢材获得所需的性能。

了解热处理硬度的含义和热处理过程的步骤,对于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钢材选择和处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钢丝热处理

钢丝热处理

/C-TG162.85~1.html钢丝热处理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钢丝热处理(heat—treatment of steel wire)钢丝生产中为利于拉丝过程的进行和成品获得要求的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

钢丝热处理的目的(1)消除前一道冷拉工序中钢丝的加工硬化,以利于继续进行冷拉。

盘条或钢丝在冷拉时,由于加工硬化,抗拉强度不断增高,脆性也不断增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即无法顺利拉拔而会拉断。

此时钢丝应经过热处理使之重新获得利于冷拉的条件。

(2)使热轧盘条具有适宜于拉拔的组织,能正常地进行拉拔。

例如,过共析钢盘条热轧后存在游离渗碳体,性脆而无法正常拉拔,球化退火使渗碳体球化而适宜于拉拔。

(3)使钢丝具有特殊的组织,冷拉后钢丝具有良好的性能。

(4)使成品钢丝具有用户要求的组织和性能。

钢丝热处理时的组织转变钢丝热处理大多数是将钢丝加热到共析温度以上使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然后以不同的方式冷却而获得各种不同的组织和性能。

有些热处理(如再结晶退火或球化退火)则只将钢丝加热至共析温度附近或以下的温度。

钢在缓慢加热和冷却时,组织的变化可由Fe—Fe3C状态图(图1)看出。

其中“相为碳在体心立方晶格的铁中的固溶体,通称为奥氏体。

碳素钢的奥氏体在共析温度以下时不稳定,会分解成珠光体与铁素体或珠光体与渗碳体。

珠光体为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组织,其碳含量约为0.765%。

对热处理有意义的临界温度是A1和A3。

缓慢加热时温度刚超过A-,即开始转变为奥氏体,超过A1即完成这一转变;缓慢冷却时温度刚低于A3奥氏体即开始分解,低于A1时奥氏体即完全分解。

快速冷却时奥氏体处于过冷状态。

过冷奥氏体转变的温度不同,其转变机理、转变动力学、转变产物及其性能也均不同。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简称c曲线或TTT曲线),就是表示将奥氏体急速冷却到临界点以下各不同温度的保温过程中,过冷奥氏体的转变量与转变时间的关系曲线。

图2示出共析钢的c曲线。

1.0401热处理硬度 -回复

1.0401热处理硬度 -回复

1.0401热处理硬度-回复什么是1.0401热处理硬度?1.0401是德国标准化学编码(DIN)中给定的一种碳素钢材料的编号。

与此相关的热处理硬度则指的是通过对该材料进行特定的热处理工艺后所达到的硬度水平。

热处理是一种用于改变材料性质的工艺,在钢材的制备过程中非常常见,并且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处理时间来实现不同的硬度要求。

为什么需要对1.0401进行热处理?钢材的性能会受到其组织结构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几乎所有钢材在热处理之前都处于退火状态,即颗粒较大,结构均匀,硬度较低。

然而,在某些特定场景中,例如需要更高强度和更好的耐磨性等情况下,退火状态的钢材并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通过热处理工艺,我们可以控制钢材的组织结构,使其产生更高强度和硬度。

如何进行1.0401的热处理?1.0401钢材的热处理过程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加热(Austenitizing):将1.0401钢材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区间。

通常,对于大多数碳素钢来说,加热温度介于800至1000摄氏度之间。

这个温度区间被称为奥氏体化变形(Ac)点以上区域,达到此温度后,钢材的晶粒将完全溶解。

2. 保温(Soaking):将1.0401钢材保持在加热温度下一段时间,以确保晶粒的完全溶解和组织结构的均一性。

3. 冷却(Quenching):将1.0401钢材迅速冷却至室温或较低温度。

这一步骤是非常关键的,冷却速率将决定最终的组织结构以及硬度水平。

常见的冷却介质包括水、油、盐水等,选择适当的介质取决于钢材的组成和硬度要求。

4. 回火(Tempering):将冷却后的1.0401钢材再次加热到较低的温度,一般介于150-600摄氏度之间。

回火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组织结构来调节钢材的硬度和韧性。

回火时间和温度将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调整。

热处理后的1.0401钢材的硬度如何?经过以上热处理工艺后,1.0401钢材的硬度水平将根据实际处理参数而有所不同。

钢材的热处理介绍

钢材的热处理介绍

钢材的热处理介绍
一、铁碳平衡状态图
1、钢中铁碳合金基本金相组织及性能
2、铁碳合金基本组织分布状况-铁碳平衡状态图
注:①随着含碳量和所处温度不同,铁碳平衡状态的金相组织。

含量在1.0%以下,只有可能产生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和珠光体;含碳量>1.0%的,除上述四种外,还有莱氏体出现。

②同一含碳量的铁碳合金,随温升高或下降,金相组织的转变称为相变。

3、铁碳平衡状态图上的主要特性线
4、铁碳平衡状态图上的主要特性点
5、室温下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名称
二、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有淬火、回火、退火和正火四种。

1、淬火
注:淬火代号为C,C47表示淬火回火至HRC45~50。

2、回火
3、退火
注:退火代号为TH。

TH185表示退火HBS170~200。

4、正火
注:①正火代号为Z,Z195表示正火后HBS 180~210;
②亚共析钢的淬火、退火和正火加热温度均在Ac3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

冷却速度不同,可得到三种不同热处理结果;
③回火则视低温、中温、高温要求不同,加热温度亦不同。

5、钢结构焊接件热处理方法
注:对中、高碳钢,合金钢和铸铁的焊接通常都要预热和焊后热处理
三、钢中主要合金元素的作用和有害杂质的影响
1、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2、钢中有害杂质的影响
注:氢、氧、氮统称钢中的有害气体;硫和磷为杂质元素。

4.1-4.2钢铁材料热处理原理

4.1-4.2钢铁材料热处理原理

2)马氏体(M)转变
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的固溶体——M。 ①马氏体转变的特点(Feature of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非扩散型相变。冷速很快,过冷度Δt很大, Fe 、C原子都来不及扩散,由γ-Fe→α-Fe实现 晶格变化,A中C原子全部保留在α-Fe中。
是单一组织,先粗后细。
温度
PS K
A1

Pf
CCT曲线
续 冷
C曲线



MS(~230℃)

Mf(~-50℃)
线
.
O
时间lgτ
3
图4-20 共析钢CCT曲线与C曲线的比较 Fig.4.20 Comparison between CCT& C curve of eutectoid steel
4、过冷A转变曲线应用
4.1 工程材料的强韧化
Strengthening and toughening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材料强化的概念: 通过改变化学成分,进行塑性变形
以及热处理等,改变材料的内部组织结 构,从而提高材料强度的过程,称为材 料的强化。
4.2 钢铁材料热处理原理
②加热速度 V↑,可获得细化的晶粒
③碳及合金元素的影响 碳化物及Cr、W、Mo、V等阻碍晶粒长大。
二、奥氏体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The transformation of austenite in cooling process
奥氏体的冷却转变, 直接影响钢热处理后 的组织和性能。
常见的冷却方式有两 种,等温冷却和连续 冷却,见图4-4。
③M的性能(Properties of martensite) 高硬度、高强度。 低碳M,较高的强度,良好的δ、ak; 高碳M,高硬度,但韧性很差。

钢的热处理课件

钢的热处理课件

退火、球化退火等。
第一章
钢铁材料及热处理
2. 正火
加热到AC3(或 Accm )以上30℃ ~ 50℃,保温后在空气中 冷却。冷却速度比退火 稍快,组织较细,强度 硬度稍有提高。 对于不太重要的机 械零件,可作为最终热 处理;对于低碳钢,可 改善切削加工性。
第一章 3. 淬火
钢铁材料及热处理
将钢加热到临界点温度Ac3 (亚共析钢)或 Ac1 (过共析钢)以上 30℃~50℃ ,保温一段时 间,然后快速冷却,获得马氏体组织(碳在α—Fe 中过饱和的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冷却介质:
①水及水溶液,常用作碳钢的淬火。
②油,冷却速度比水慢,用于合金钢的淬火。
第一章
钢铁材料及热处理
淬火后得到马氏体组织。该组织是在快速冷
却时,奥氏体中的碳来不及完全析出,而以过饱
和的形式溶于α—Fe中。马氏体性能硬而脆,且组
织不稳定,内应力很大。
淬火后钢的硬度大大提高,但也会引起工件
的热处理变形甚至开裂,所以淬火后工件紧接着
要进行回火处理。
第一章
4.回火
钢铁材料及热处理
回火是将钢淬硬后,再加热到AC1点以下某一温
度(150℃—650℃),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
艺。
目的:减少残余应力和脆性,稳定组织和尺
寸,获得所要求的使用性能。
①低温回火(150℃~ 250℃)
目的:减少应力和脆性,保持高硬度和耐磨性。
应用:刃具、量具、模具、滚动轴承等。
第一章
1. 奥氏体化
钢铁材料及热处理
加热工件,使温度达到共析温度(727℃)以
上,使常温下的铁素体和渗碳体再转变回奥氏体。
奥氏体形成过程中,铁素体比渗碳体先消失。 待渗碳体完全溶解后,开始时奥氏体中碳的浓度 分布并不均匀 ,原先是渗碳体的地方碳浓度高,原 先是铁素体的地方碳浓度低。必须继续保温,通

钢的热处理要点

钢的热处理要点

1.3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工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还可以作为消除毛坯〔如铸件、锻件等〕中缺陷,改善其工艺性能,为后续工序作组织准备。

钢的热处理种类很多,根据加热和冷却方法不同,大致分类如下: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在Fe-Fe3C相图中,共析钢加热超过PSK线〔A1〕时,其组织完全转变为奥氏体。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必须加热到GS线〔A3〕和ES线〔Acm〕以上才能全部转变为奥氏体。

相图中的平衡临界点A1、A3、Acm是碳钢在极缓慢地加热或冷却情况下测定的。

但在实际生产中,加热和冷却并不是极其缓慢的。

加热转变在平衡临界点以上进行,冷却转变在平衡临界点以下进行。

加热和冷却速度越大,其偏离平衡临界点也越大。

为了区别于平衡临界点,通常将实际加热时各临界点标为Ac1、Ac3、Accm;实际冷却时各临界点标为Ar1、Ar3、Arcm,任何成分的碳钢加热到相变点Ac1以上都会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通常把这种转变过程称为奥氏体化。

1.奥氏体的形成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由珠光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第一阶段是奥氏体的形核与长大,第二阶段是剩余渗碳体的溶解,第三阶段是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奥氏体形成过程与共析钢根本相同,不同处在于亚共析钢、过共析钢在Ac1稍上温度时,还分别有铁素体、二次渗碳体未变化。

所以,它们的完全奥氏体化温度应分别为Ac3、Accm以上。

2.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及影响因素钢在加热时,奥氏体的晶粒大小直接影响到热处理后钢的性能。

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细小,冷却后组织也细小;反之,组织那么粗大。

钢材晶粒细化,既能有效地提高强度,又能明显提高塑性和韧性,这是其它强化方法所不及的。

〔1〕奥氏体晶粒度晶粒度是表示晶粒大小的一种量度。

(2〕、影响奥氏体晶粒度的因素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加热温度高、保温时间长,A晶粒粗大。

热处理术语

热处理术语
予以承认 凡与本欧洲标准相抵触的国家标准须在 1994 年 4 月之前收回 按 CEN/CENELEC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 的规程 下列各成员国应
采用本欧洲标准 比利时 丹麦 德国 芬兰 法国 希腊 爱尔兰 冰岛 意大利 卢森堡 荷兰 挪威
奥地利 葡萄牙 瑞典 瑞士 西班牙和英国 注 本欧洲标准包括了参照各文字版本定义的不同解释以及说明 因为各国专业术语有不同
A178 晶核
A179
无相应德文名称
A180 麦克奎德-爱恩晶粒度
A181 晶粒度
A182 晶粒生长
A183 过共析钢
A184 亚共析钢
A185 金属间的化合
A186 转变范围
A187 晶粒界
A188 莱氏体
A189 马氏体
A190
无对应德文名称
A191 亚稳的
A192 相
2 引用标准 本欧洲标准包括了引自其他出版物的规定 这些所引用的标准在正文的相关处作了注明 下
面列出的是所引用的标准名称 固定不变的引用时是这些出版物的最后修改或加工版 未注明日 期的是这些出版物的最近版
EU 23-71 钢的淬透性试验和正面淬火试验 EU 103-71 钢的铁氧体或奥式体粒度的显微测定 EU 104-70 非合金钢和合金钢脱碳深度的测定 EU 105-71 渗碳深度的测定 EU 114-72 奥氏体不锈钢耐受晶粒间的腐蚀的测定 在硫酸-硫酸铜溶液中的腐蚀性试验
12 渗硼 14 发蓝处理 16 渗碳化 18 虚拟渗碳 20 加热 22 加热时间 24 加热规则 加热程序 26 镀铬 28 化合层 30 淬火层 32 回火图表 34 时间/温度曲线 36 除碳 38 脱氢 40 人工时效 42 等温转变时间/温度转变图 44 等效直径 46 脉冲淬火 48 局部淬火 50 时效硬化 52 硬化 54 表面层淬火 56 直接硬化 58 二次硬化 60 正火形成处理 62 造型 64 石墨化 66 粗晶粒退火 68 无对应德文名称 70 变形珠光体化 72 保持 或停留 74 马氏体时效硬化 76 溶液处理 78 硝化渗碳 80 虚拟渗氮 82 正火 84 内部氧化

1-4钢的热处理

1-4钢的热处理
2012年2月17日星期五 1-4 钢的热处理
钢的回火
淬火后的钢加热到AC1以下温度,空冷或 水冷。 目的:清除淬火时因冷却过快而产生的 内应力,降低淬火钢的脆性,使之具有 一定的韧性。
2012年2月17日星期五
1-4 钢的热处理
低温回火
150 ~ 200°C 回火马氏体,过饱和程度 较小的α固溶体,不会降低钢的硬度, 但能消除一定的内应力。用于各种量具 和刀具的处理。
亚共析钢 过共析钢 Ac1 以上时,P+F → A+F→ A P+Fe 3 CⅡ→ A+Fe 3 CⅡ→ A
2012年2月17日星期五
1-4 钢的热处理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冷却方式和冷却速度对奥氏体的组织转变有直接关系。 有两种冷却方式: (1)连续冷却 加热到奥氏体的钢,在温度连续下降的 过程中发生组织转变。 (2)等温冷却 先以较快的速度冷却到A1线以下一定的 温度,这时奥氏体尚未转变,但成为过冷奥氏体。进 行保温,使奥氏体在等温下发生组织转变。对研究冷 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较为方便。测出过冷奥氏体在恒 温下开始转变和转变终了的时间,标注到温度、时间 坐标中去,可得共析钢的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钢的热处理
所谓钢的热处理,就是将钢在固态下进 行加热、保温及不同方式的冷却,以改 变材料内部组织和结构,从而获得满意 机械性能的过程。 钢的热处理就是铁碳合金同素异晶转变 的应用。 钢的热处理只改变钢的内部组织和机械 性能,而不改变工件的尺寸及外形。 钢的热处理要求钢的化学成分、加热温 度和冷却速度同时满足工艺要求。
2012年2月17日星期五 1-4 钢的热处理
完全退火
对于亚共析钢,加热到Ac3+(30~50)℃, 保温后钢的组织全部转变为单一均匀的 奥氏体,全部发生重结晶,即同素异晶 转变,而后随炉冷却。完全退火后的组 织为平衡态组织F+P。 完全退火用于细化铸锻件毛坯的粗晶晶 粒,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以防机加 工导致的钢件变形及开裂。

钢材的热处理及特性

钢材的热处理及特性

钢材的热处理及特性铸造1.熔融的液态金属填满型腔冷却。

制件中间易产生气孔。

2.把金属加热熔化后倒入砂型或模子里,冷却后凝固成为器物。

3.铸造对被加工才料有要求,一般铸铁、铝等的铸造性能较好。

铸造不具备锻造的诸多优点,但它能制造形状复杂的零,因此常用于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支称件的毛丕制造。

例如机床外壳等。

锻造1.主要是在高温下用挤压的方法成型。

可以细化制件中的晶粒。

2.用锤击等方法,使在可塑状态下的金属材料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并改变它的物理性质。

3.锻造时,金属经过塑性变形,有细化晶粒的做用,切纤维连续,因此常用于重要零件的毛丕制造,例如轴、齿论等。

热处理热处理是将工件在介质中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用一定速度冷却,以改变金属的组织结构,从而改变其性能(包括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的工艺。

改善钢的力学性能或加工性能。

1.退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温度(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后,一般随炉温缓慢冷却。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2.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要点:1.适用于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的锻件、焊接件以及供应状态不合格的原材料;2.一般在毛坯状态进行退火。

2.正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 以上30~50度,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2.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要点: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

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结构钢及低合金钢件,也可作为最后热处理。

对于一般中、高合金钢,空冷可导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为最后热处理工序。

3.淬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快速冷却。

17-4 热处理工艺

17-4 热处理工艺

标准:GB/T 1220-1992●特性及应用:0Cr17Ni4Cu4Nb是由铜、铌/钶构成的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

0Cr17Ni4Cu4Nb有较高的强度、耐蚀性、抗氧化性,0Cr17Ni4Cu4Nb这个等级具有高强度、硬度(高达300℃/572℉)和抗腐蚀等特性。

经过热处理后,产品的机械性能更加完善,可以达到高达1100-1300MPa(160-190 ksi) 的耐压强度。

这个等级不能用于高于300℃(572℉) 或非常低的温度下,它对大气及稀释酸或盐都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它的抗腐蚀能力与304和430一样。

●应用领域:1.海上平台、直升机甲板、其他平台2.食品工业3.纸浆及造纸业4.航天(涡轮机叶片)5.机械部件6.核废物桶●化学成分:0Cr17Ni4Cu4Nb化学成分:C Si Mn P S Ni Cr Mo Cu Nb 其他≤0.07 ≤1.00 ≤1.00 ≤0.035 ≤0.030 3.00-5.00 15.5-17.5 - 3.00-5.00 0.15-0.45 -美国ASTMS17400,AISI630,UNS630化学成分C Si Mn P S Ni Cr Mo Cu Nb 其他≤0.07 ≤1.00 ≤1.00 ≤0.040 ≤0.030 3.00-5.00 15.5-17.5 - 3.00-5.00 0.15-0.45 -日本SUS630化学成分C Si Mn P S Ni Cr Mo Cu Nb+Tao 其他≤0.07 ≤1.00 ≤1.00 ≤0.040 ≤0.030 3.00-5.00 15.5-17.5 - 3.00-5.00 0.15-0.45 -欧洲X5CrNiCuNb16-4化学成分C Si Mn P S Ni Cr Mo Cu Nb+Tao 其他≤0.07 ≤1.00 ≤1.00 ≤0.040 ≤0.030 3.00-5.00 15.5-17.5 - 3.00-5.00 0.15-0.45 -●力学性能:抗拉强度σb (MPa):480℃时效,≥1310; 550℃时效,≥1060; 580℃时效,≥1000; 620℃时效,≥930条件屈服强度σ0.2 (MPa):480℃时效,≥1180;550℃时效,≥1000;580℃时效,≥865;620℃时效,≥725伸长率δ5 (%):480℃时效,≥10;550℃时效,≥12;580℃时效,≥13;620℃时效,≥16断面收缩率ψ (%):480℃时效,≥40;550℃时效,≥45;580℃时效,≥45;620℃时效,≥50硬度:固溶,≤363HB和≤38HRC;480℃时效,≥375HB和≥40HRC; 550℃时效,≥331HB和≥35HRC;580℃时效,≥302HB和≥31HRC;620℃时效,≥277HB和≥28HRC●热处理规范及金相组织:热处理规范:1)固溶1020~1060℃快冷;2)480℃时效,经固溶处理后,470~490℃空冷; 3)550℃时效,经固溶处理后,540~560℃空冷; 4)580℃时效,经固溶处理后,570~590℃空冷;5)620℃时效,经固溶处理后,610~630℃空冷。

钢铁材料热处理讲解

钢铁材料热处理讲解

钢铁材料热处理讲解钢铁材料热处理讲解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那么饿,下文是由yjbys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钢铁材料热处理讲解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热处理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4、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5、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6、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

7、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9、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

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氰化,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

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调质处理(quenching and tempering):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钢材的热处理有以下几个方法

钢材的热处理有以下几个方法

钢材的热处理有以下几个方法※均质退火处理简称均质化处理(Homogenization),系利用在高温进行长时间加热,使内部的化学成分充分扩散,因此又称为『扩散退火』。

加热温度会因钢材种类有所差异,大钢锭通常在1200℃至1300℃之间进行均质化处理,高碳钢在1100℃至1200℃之间,而一般锻造或轧延之钢材则在1000℃至1200℃间进行此项热处理。

※完全退火处理完全退火处理系将亚共析钢加热至Ac3温度以上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c1温度以上50℃左右的温度范围,在该温度保持足够时间,使成为沃斯田体单相组织(亚共析钢)或沃斯田体加上雪明碳体混合组织后,在进行炉冷使钢材软化,以得到钢材最佳之延展性及微细晶粒组织。

※球化退火处理球化退火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藉由热处理使钢铁材料内部的层状或网状碳化物凝聚成为球状,使改善钢材之切削性能及加工塑性,特别是高碳的工具钢更是需要此种退火处理。

常见的球化退火处理包括:(1)在钢材A1温度的上方、下方反复加热、冷却数次,使A1变态所析出的雪明碳铁,继续附着成长在上述球化的碳化物上;(2)加热至钢材A3或Acm温度上方,始碳化物完全固溶于沃斯田体后急冷,再依上述方法进行球化处理。

使碳化物球化,尚可增加钢材的淬火后韧性、防止淬裂,亦可改善钢材的淬火回火后机械性质、提高钢材的使用寿命。

※软化退火处理软化退火热处理的热处理程序是将工件加热到600℃至650℃范围内(A1温度下方),维持一段时间之后空冷,其主要目的在于使以加工硬化的工件再度软化、回复原先之韧性,以便能再进一步加工。

此种热处理方法常在冷加工过程反复实施,故又称之为制程退火。

大部分金属在冷加工后,材料强度、硬度会随着加工量渐增而变大,也因此导致材料延性降低、材质变脆,若需要再进一步加工时,须先经软化退火热处理才能继续加工。

※弛力退火处理弛力退火热处理主要的目的,在于清除因锻造、铸造、机械加工或焊接所产生的残留应力,这种残存应力常导致工件强度降低、经久变形,并对材料韧性、延展性有不良影响,因此弛力退火热处理对于尺寸经度要求严格的工件、有安全顾虑的机械构件事非常重要的。

等离子渗氮的工艺研究和应用

等离子渗氮的工艺研究和应用

等离子渗氮的工艺研究和应用张斯琦【摘要】文章比较了等离子渗氮工艺相较其他渗氮工艺的优势,阐述了等离子渗氮工艺的特点及工艺设计,并对其应用范围进行了说明.【期刊名称】《江苏科技信息》【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6页(P54-58,67)【关键词】等离子渗氮;工艺特性;工业应用【作者】张斯琦【作者单位】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质量保证部,上海200041【正文语种】中文等离子渗氮的工艺研究和应用张斯琦(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质量保证部,上海200041)摘要:文章比较了等离子渗氮工艺相较其他渗氮工艺的优势,阐述了等离子渗氮工艺的特点及工艺设计,并对其应用范围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等离子渗氮;工艺特性;工业应用作者简介:张斯琦(1983-),男,安徽蒙城,本科,质量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质量管理,金属材料机械加工与成型。

1 渗氮工艺概述1.1 渗氮工艺通常所说的渗氮是指钢铁材料的表面区域强制渗入氮元素的热化学处理方法(参见DIN 17014标准)。

当氮元素扩散进入表面区域时,氮元素首先溶入到铁元素晶粒结构的缝隙中,如果氮元素的浓度超过了2.5%重量百分数的溶解度极限值,就会形成单相或多相渗氮层。

常规的渗氮处理工艺不仅可以提供优异的抗腐蚀性能,还具有显著的耐磨性能,同时也提高了钢铁材料工件的动力学性能。

1.2 渗氮和碳氮共渗只要氮元素化合到表面区域中,该种工艺处理就可以称作“渗氮”;如果在渗氮过程中,渗氮介质添加的碳元素也同时扩散到表面区域中,这种工艺就叫做“碳氮共渗”。

这两种处理方法主要用于提高零部件的耐磨性能,如果在渗氮气氛中再加入氧元素,这种工艺就可以叫做“氧氮共渗”,这种工艺方法可以用来形成多孔性的渗氮层,这种渗氮层对于随后形成的氧化层的粘附性能十分重要。

1.3 氧化“氧化”相对来说是钢铁材料的一种选择性氧化过程。

在氧化过程中,渗氮区域的最上层形成一层磁性氧化铁(Fe3O+),这种分层的化合物体系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

DIN-17115中文版-焊接圆环链用钢-交货技术条件之一部分(WZP译)

DIN-17115中文版-焊接圆环链用钢-交货技术条件之一部分(WZP译)

德国标准DIN-17115焊接圆环链用钢—交货技术条件高强度链条设计者WZP整理DIN1 应用范围1.1 本标准适用于表2 中规定的具有一个圆截面的非合金和合金钢,交货形式包括热扎钢棒、杆或光亮钢。

它们通常被用于制造焊接圆环链(见DIN685-第2 部分和DIN22252)。

表5 给出了相关直径;钢被交付时的处理条件见表1。

1.2 如果没有特殊规定,除本标准规定的条件外,DIN17010 规定的钢和钢制品的通用技术交付条件也适用。

2 概念2.1 产品形式EURONORM79 中规定的产品形式适用。

2.2 热处理的类型DIN17014 规定的术语适用于本标准中涉及的热处理类型。

3 尺寸、尺寸偏差和形式偏差产品的名义尺寸、尺寸偏差和形式的偏差应在订购产品时协议规定,必要时可以参照合适的尺寸标准(见附录A)4 质量本标准中钢材的质量是基于密度7.85kg/dm3 计算的。

5 牌号和订购5.1 符合本标准的钢,其牌号应按以下顺序规定:——产品的名称——本标准号——识别钢种的代号或材料编号——适用时,表明符合7.3.6 中淬透性要求的代号——鉴别热处理条件的代码字母(见7.2.1)例1:钢DIN17115-27MnSi 5 或钢DIN17115-1.0412例2:钢DIN17115-20NiCrMo2 H G或钢DIN17115-1.6522 H G5.2 在相关尺寸标准中规定的技术要求应适用于产品的标准牌号。

5.3 定单上应提供必要的信息,清楚地对所需产品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它们的条件和应用的试验方法.在5.1 和5.2 提供的牌号不充分的情况,例如协议规定标有·和··的条款,可将必要信息增加到这些牌号。

6 级别的分类6.1 钢种6.1.1 本标准规定的钢种被划分为优质钢和高级别钢(见EURONORM 20)高级别钢与优质钢比较具有以下不同特点:——淬火和回火状态的最小冲击值——端部淬火试验中淬透性的极限值——热处理效果更好——磷和硫的含量较低6.1.2 除表2 中所列的钢种外,DIN17100 中规定的钢种St52-3(1.0570)也适用于本标准。

世界钢号对照-金属材料工艺性能名词简介

世界钢号对照-金属材料工艺性能名词简介
(11):临界直径(临界淬透直径):临界直径是指钢材在某种介质中淬冷后,心部得到全 部马氏体或 50%马氏体组织时的最大直径,一些钢的临界直径一般可以通过油中或水中的 淬透性试验来获得。
(12):二次硬化:某些铁碳合金(如高速钢)须经多次回火后,才进一步提高其硬度。 这种硬化现象,称为二次硬化,它是由于特殊碳化物析出和(或)由于参与奥氏体转变为马 氏体或贝氏体所致。
(1):退火:指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 艺。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退火的目的: 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 织和成分的均匀化,或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2):正火:指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 Ac3 或 Acm(钢的上临界点温度)以上 30~50℃, 保持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钢的 力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项目
中国 日本
德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前苏联 国际
GB,YB JIS DIN(W-Nr.) ASTM AISI SAE BS
NF ГОСТ
ISO
(1)普通含锰 05F
1005
1005 015A03
05kn
08F
1006 1006 1006 040A04
08kn
量钢组
8 S09CK C10(1.0301) 1008 1008 1008 050A04
调质钢。它一般是指中碳结构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
(6):化学热处理:指金属或合金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 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有: 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铝,渗硼等。化学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 耐磨性,抗蚀性,抗疲劳强度和抗氧化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