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2024高考政治大纲
2024高考政治大纲一、前言本大纲旨在为2024年高考政治科目的命题和复习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明确考试内容、要求和考试形式,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考试要求,提高应试能力。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高考政治科目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测试考生的政治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政治基础知识(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政治经济学原理:包括商品、价值、剩余价值、资本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
时事政治(1)国际政治形势:包括主要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
(2)国内经济形势:包括经济发展状况、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内容。
(3)社会热点问题:包括教育改革、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热点问题。
运用能力(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或建议。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试卷结构: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占一定分值,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考试时间与分值: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题型与分值分布: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
其中,简答题约占非选择题的50%,论述题约占非选择题的50%。
五、复习建议与策略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考生应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基础知识,为分析和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注时事政治:考生应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了解国际政治形势、国内经济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现实依据。
提高运用能力:考生应通过大量练习和实践,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选择题) 15%形势与政策(选择题) 15%医疗法规 40%医学伦理 30%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20题,每题1分,共20分)多项选择(10题,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案例分析(2题,每题20分,共40分)Ⅳ.考查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科学发展观(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4、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2、依法治国“十六字方针”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任务方针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重要意义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九)祖国统一与外交战略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2、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二、形势与政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2010年年度间国际、国内重大时事。
政治考试大纲
政治考试大纲一、政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1 政治的概念和本质•政治的定义:政治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通过竞争、合作和斗争来规定、实施和维护社会秩序、权力分配和利益分配的一种活动形式。
•政治的本质:政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社会成员相互制约和协调的过程,涉及权力、利益、公共事务等方面。
1.2 政治学的基本理论•政治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比较、分析和理论化。
通过研究政治现象的共性和差异,提取普遍规律和原理。
•政治学的分支学科:政治哲学、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国际政治等。
1.3 政治体制和政权•政治体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各种政治组织、制度和规则的总体安排,如国家主权、议会制度、行政体制等。
•政权:指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党、政治集团或个人。
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2.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2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国家政权中始终占据核心地位。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的权益。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保障•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积极性•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党的领导制度•建立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3.3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民主: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权力公开、平等、有限和受约束等原则。
•法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考研政治大纲2024
考研政治大纲2024一、简介2024年的考研政治大纲是考研政治考试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于考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2024年的考研政治大纲进行简单介绍,帮助考生了解考试的重点内容。
二、考试科目考研政治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大理论问题3.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论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思想理论三、考试内容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和历史地位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成果3.2 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大理论问题1.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基本原则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3.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论1.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趋势2.社会主义本质和共产主义目标的判断和论证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4.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比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思想理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判断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总体布局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目标和任务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要求和战略安排四、考试要求2024年考研政治科目的考试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了解其产生背景和历史地位;2.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大理论问题,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3.掌握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论,了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趋势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4.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思想理论,包括新时代的总体布局、主要目标和实践要求。
考生需要通过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做到全面地把握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
考研政治大纲2024全文
考研政治大纲2024全文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物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的基本属性和形态变化1.物质的基本属性2.物质形态的转化第二节: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1.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2.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第三节:物质的发展规律1.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章: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节:历史唯心主义1.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2.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第二节:历史唯物主义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发展性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辩证唯物主义的起源和基本观点2.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第二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特点2.矛盾的特殊性和对立统一规律第三节:发展的辩证法1.发展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发展的辩证规律第四章: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阶段1.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和形式2.社会发展的基本阶段第二节:社会发展规律1.社会发展规律的实质及其基本内容2.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理论体系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基本经济制度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和基本任务第二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定义和特点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和发展战略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的内涵和基本要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的发展过程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和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目标和任务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第八章:党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党的基本理论地位和作用1.党的基本理论地位的意义和特点2.党的基本理论的作用和基本内容第二节: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1.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第九章:党的基本路线第一节:党的基本路线的意义和基本内容1.党的基本路线的意义和作用2.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第二节:党的基本路线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过程1.党的基本路线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党的基本路线的发展过程及其根本特点以上是考研政治大纲2024年版的全文内容。
思想政治考试理论大纲
思想政治考试理论大纲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其考试理论大纲旨在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知识、理论、方法和实践。
以下是思想政治考试理论大纲的主要内容: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1. 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2. 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特点3.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1.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 坚持群众路线原则4.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 爱国主义教育3. 法治教育4. 道德教育5. 历史教育6. 科学文化教育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4. 角色扮演法5. 社会实践法六、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1. 课堂教学2. 社会实践活动3. 校园文化建设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七、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1. 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结合2.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的融合3.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服务的联系八、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与反馈1.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方法2. 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机制3. 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改进九、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1.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2. 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3. 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十、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分析1. 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案例2.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典型问题与解决策略3.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结语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大纲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其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巧,为将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生还应不断更新知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姿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去。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考研政治大纲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考研政治大纲一、政治原理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部分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等。
重点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以及其对当代中国的指导作用。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本部分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重点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本部分主要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重点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特点,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
二、中国革命历史1. 近代中国革命的兴起和发展本部分主要介绍近代中国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重大历史事件。
重点理解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2.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包括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领导核心、党的基本路线等。
重点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
包括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九个全面的战略部署等。
重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发展道路。
三、中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1.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重点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包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治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径等。
重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实践和发展。
3.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包括全面依法治国、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管理等。
重点理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要素和优势。
101政治考试大纲
101政治考试大纲政治考试大纲是学生在准备政治科目考试时的重要参考,它涵盖了考试的主要范围、内容和要求。
以下是一份101政治考试大纲的示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考试内容和重点。
# 101政治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 理解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 评价政治制度和政策- 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见解二、考试范围1. 政治学基础- 政治的定义和本质-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政治学的主要分支2. 政治系统- 国家与政府-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威- 政治制度的类型3. 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 政治文化的概念- 主要政治意识形态: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等- 政治社会化过程4. 政治行为- 个人与集体政治行为 - 政治参与的形式- 政治动机与政治态度5. 政治组织- 政党与政治团体- 利益集团与社会运动 - 政治领导与政治精英6. 政治决策过程- 政策制定的阶段- 政策分析方法- 政策执行与评估7. 政治发展与政治变革 - 政治发展的模式- 政治稳定与政治动荡 - 政治改革与革命8. 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 全球政治经济- 国际组织与多边主义9. 政治伦理与法律- 政治伦理的原则- 政治权力的道德限制 - 政治与法律的关系三、考试形式- 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政治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简答题:评估学生对政治现象的分析能力- 论述题: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见解- 案例分析:应用政治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四、考试要求- 学生需要对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有深入的理解- 能够运用政治学理论分析和解释政治现象- 能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能够清晰、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五、复习建议- 系统复习政治学的基础理论和概念- 关注时事政治,理解政治现象背后的理论支撑- 练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政治学的经典和现代文献,拓宽视野六、参考资料- 政治学教科书- 政治学期刊和论文- 政治学相关的新闻报道和评论- 政治学案例研究七、注意事项- 考试时需遵守考场规则,诚信应考- 注意时间管理,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答题前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确保答题方向正确通过这份考试大纲,学生可以明确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准备。
北京科技大学2024年研究生自主命题考试大纲 《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111)考试大纲
《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111)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北京科技大学为招收单独考试(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自主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相关课程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并有利于本校相关专业(方向)择优选拔单独考试(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二、考查范围和目标1.考查范围。
《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本科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要内容。
2.考查目标。
准确认知和记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知识,正确理解课程相关的概念、范畴、命题和结论,能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与现实,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 20分(10题,每题2分)简答题 40分(4题,每题10分)材料题 40分(2题,每题20分)四、参考书目《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科目考试以大学本科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版)、《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为主要参考书目。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是不断发展这的理论,它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已换发成旺盛的生命力。
思想政治理论
考试大纲—《思想政治理论》一、考试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知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
二、考试内容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三大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的本质;实践的基本特征;真理与价值;社会基本矛盾与规律;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商品;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积累;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的条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及其原因和实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民主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共产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指导意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及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一国两制;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四个全面战略;五大发展理念。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早期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及其失败的原因;探索中国出路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新道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形成的若干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C}1.适应人生新阶段确立成才目标{C}2.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思想道德与法律。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C}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1.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二)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1.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做忠诚的爱国者。
3.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
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三)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与人生观。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学习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
道德的历史发展。
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
3.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高考政治考试的大纲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 政治思想理论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观点和基本内容。
2. 国家与政治部分:包括国家的概念与性质、国家的基本职能、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和性质、我国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织结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等内容。
3. 政党与政治机构部分: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的最高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党的生命周期和阶段性任务、党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和党的纪律,以及政府组织结构、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人民政协的任务和作用等内容。
4. 中外政治制度与比较部分:包括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差异、社会主义政权的理论基础、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特点,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改革与稳定等内容。
5. 政治经济学部分:包括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演变、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等内容。
6. 国际政治与外交事务部分:包括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国际
组织与国际社会、我国对外关系和外交政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核心外交思想和方针等内容。
上述内容为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每个部分均无标题。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于解答与政治相关的问题。
2024福建专升本思政考试大纲
2024福建专升本思政考试大纲2024年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如下: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本科目考核立足基础,突出应用,考查考生在高职阶段对于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
具体包括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等能力。
二、考核内容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括商品和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等基本原理。
4.毛泽东思想概论: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等。
5.近现代史纲要: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主要事件和人物等。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法律基础知识等。
7.时事政治:包括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政策。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满分:100分。
4.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选择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也可以采用其他符合学科性质和考试要求的题型。
四、考试要求1.考生应认真阅读考试大纲,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做好复习准备。
2.考生应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系统地复习相关知识点,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3.考生应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和政策,以便更好地应对时事政治部分的考试。
4.考生应认真完成试卷,按照要求填写相关信息,不得抄袭、作弊等违规行为。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111单独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111单独考试政治理论考试科目111单独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形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总分100分一、总体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内容和三大理论的关系,能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二、内容及比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2.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政治101考试大纲
政治101考试大纲一、政治学基础1. 政治学的定义与范围- 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与发展- 政治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和方法2. 政治权力与政治行为- 权力的概念及其在政治中的作用- 政治行为的类型与分析3. 政治制度与政治结构- 不同类型的政治制度(如民主制、专制制等) - 政治结构的组成要素二、国家与政府1. 国家的概念与功能- 国家的定义与特征- 国家的基本功能与角色2. 政府的形式与类型- 政府的组织形式(如单一制、联邦制等)- 政府的类型(如君主制、共和制等)3.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模式- 国家对社会的调控与影响三、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1. 政治文化的定义与影响- 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不同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的影响2. 意识形态的类型与作用- 主要的意识形态(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 - 意识形态对政治制度和政策的影响3. 政治社会化与公民教育-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与机制- 公民教育的目的与方法四、政治参与与政治过程1. 政治参与的形式与途径- 选举、示威、请愿等政治参与方式- 政治参与对政治过程的影响2. 政治决策过程- 决策的阶段与参与者- 决策过程中的权力动态3. 政治过程的民主性与效率- 民主政治过程的特点与挑战- 政治效率的概念及其与民主的关系五、政治组织与政治运动1. 政治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政党、利益集团等政治组织的类型- 政治组织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2. 政治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政治运动的定义与特征- 政治运动对政治变革的影响3. 政治领导与政治精英- 政治领导的角色与影响力- 政治精英的形成与作用六、国际政治与全球治理1. 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 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区别- 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2. 国际关系理论- 主要的国际关系理论(如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 理论对国际政治现象的解释3. 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 全球治理的概念与挑战-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的作用与局限七、政治变迁与政治发展1. 政治变迁的原因与过程- 政治变迁的动因分析- 政治变迁的类型与模式2. 政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政治发展的概念与评价标准- 政治发展的主要理论(如现代化理论等)3. 政治改革与政治革命- 政治改革的特点与策略- 政治革命的原因与后果八、政治伦理与政治责任1. 政治伦理的重要性- 政治伦理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政治伦理对政治行为的指导作用2. 政治责任的类型与实现- 政治责任的分类(如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等) - 政治责任的实现机制3. 政治透明度与问责制- 政治透明度的概念与重要性- 问责制的实施与挑战九、政治学研究方法1. 定性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历史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的优势与局限2. 定量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的应用与问题3. 混合方法研究- 混合方法研究的设计原则- 混合方法研究在政治学中的应用十、政治学的未来趋势1. 全球化对政治学的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学研究新议题- 全球化对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挑战2. 技术发展与政治学研究- 信息技术在政治学研究中的应用- 技术发展对政治学研究的影响3. 政治学教育的创新与挑战- 政治学教育的新模式与方法- 政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考试大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概念。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及参考书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及参考书
根据官方发布的信息,2024年考研政治科目的大纲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历史地位
4.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区分和基本问题
2.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
3.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4.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
三、中共党史:
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2.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
3.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
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历史地位
四、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
1.国际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发展
2.国际政治体系和主要国际组织
3.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学
4.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战略
参考书推荐: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中国共产党党史纲要》
4.《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概论》
以上是2024年考研政治科目的大纲及参考书的简要介绍。
请考
生按照大纲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参考书进行复习。
祝愿大家能够顺利备考并取得好成绩!。
2024年政治考研大纲
2024年政治考研大纲2024年政治考研大纲主要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部分。
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主要阐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和重大事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部分则重点讲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则强调了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形势与政策部分主要关注当前国内外重大时事和热点问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则涉及了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等内容。
总体来说,2024年政治考研大纲涵盖了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旨在考查考生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考生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大纲中的知识点,并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和练习,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应试能力。
除了上述内容,2024年政治考研大纲还可能包括以下方面的考察:哲学原理:大纲可能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考查,例如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关系。
政治经济学:这部分可能涉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等核心概念的考查。
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阶段、建设道路等方面的内容也可能出现在大纲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纲可能详细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时政分析:考生需要关注并分析当年的重要政治事件和政策,这可能包括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社会热点。
答题技巧:除了知识点的掌握,大纲还可能提供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帮助考生更有效地应对考试。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各个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还需要关注时事动态,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大纲
2024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一、前言
本大纲旨在为参加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复习指南。
本大纲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
二、考试科目
1. 政治理论(含时事政治)
2. 外国语
3. 专业基础课
4. 专业课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1. 政治理论:考察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2. 外国语:主要考察考生的外语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能力。
3. 专业基础课:根据报考专业的不同,考察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
4. 专业课:考察考生对所报考专业领域的深入理解和研究能力。
四、考试形式和时间
1. 考试形式:笔试
2. 考试时间: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复习建议
1. 系统复习: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系统地复习各科知识点,打牢基础。
2. 做好规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
3. 模拟练习:通过模拟试题进行实战演练,提高应试技巧。
4. 关注时事: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提升政治理论素养。
六、注意事项
1. 请考生严格遵守考场纪律,诚信应考。
2. 请考生提前准备好考试所需的文具和证件。
3. 请考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确保能够顺利完成考试。
七、结语
希望每位考生都能根据本大纲的要求,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最佳的状态迎接考试,祝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101思想政治考试大纲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2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世界的物质性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实践与人的存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人和自然的关系。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规律及其客观性。
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2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
发展的实质。
发展与过程。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
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3.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唯物辩证法与“ 四个全面” 的战略思想。
(三)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 .认识与实践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与基本形式。
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科目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考查目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核的在于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及运用水平。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使用教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约70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约20分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约1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 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 20分,共40分三、考查范围一、哲学部分1、物质范畴及列宁物质定义的重大意义、运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实践范畴及其特征、形式、作用。
2、发展及其实质、对立统一规律及其包含的主要范畴和辩证原理、质量互变规律及其包含的主要范畴和辩证原理、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包含的主要范畴和辩证原理。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主要范畴及其辩证关系(实践、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真理及真理的客观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二、政治经济学部分1、商品价值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及价值规律2、资本(定义、类型、周转)3、剩余价值(定义、如何生产)、经济危机4、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经济全球化三、历史唯物主义部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3、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会在落后国家和地区率先建成4、共产主义的特征、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51、简述物质范畴的含义及其理论意义。
答:含义:物质的含义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知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总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义:第一,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分清楚界限。
第二,指出物质是可以为人所感知的,所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区别。
第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52、简述意识的起源与本质。
答: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5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怎样的?答:1,辨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2,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3,物质世界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1,我们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相对静止。
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3,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坚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相关: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绝对性,这是因为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之中,而且每一事物自始自终都在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承认物质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状态。
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与平衡状态。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
54、为什么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答: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均依赖于条件而存在。
55、“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哲学依据是什么?答:哲学依据是: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
理论与政策,是普遍性;具体实际,是特殊性。
56、简述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答:本质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基本特征: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57、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58、试述人和自然的关系。
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19世纪中期,恩格斯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论述,其基本观点在今天看来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有些话已经成为经典言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
他讲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为自然的产物并始终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
事实上,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
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
虽然人类同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
理解人与自然的一体性,有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
虽然人同其他事物相比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但是人并非生活在自然之外,更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否则就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要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际上是人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
诚然,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
但是因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对自然的任何改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自身,所以绝不能把自然当作可以被随意改造的对象。
自然的某些部分通过改造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另一些部分则只有保持原貌,避免被人类改造和破坏,才能为人类所利用。
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方式和程度应当有一种自我约束。
59、简述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意义。
答:(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这是唯物辩证法同唯心辩证法、诡辩论的重要区别所在。
抛开联系的客观性,只讲主观概念的联系或者主观臆想的联系,就会从根本上背离唯物辩证法。
(2)联系的普遍性包含着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二是任何一个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三是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意义:(1)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2)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60、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69、试分析“长堤溃蚊穴,君子慎其微”诗句中包含的哲学道理。
答:1、质变和量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突破事物的度,就产生质变。
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开始一个新的发展过程。
2、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在总的量变中包含部分质变,在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81、为什么说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答: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是指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历史的,是指实践总是发展的,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相符合8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所谓真理的检验标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及符合的程度。
2、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只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而能够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
3、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正是实践这一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使人们的主观观念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是否取得预想的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结果,使它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
4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1)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这一物质定义的意义在于:①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②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教材40页。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它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
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现三种形式。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理性认识是深刻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为: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任何感性认识都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而且是用概念、判断等理性形式表达的,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的成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感性材料,理性认识就无法进行抽象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