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医学三基题库-免疫学
模拟考试(医师)(十七)---免疫学单选题(271题)1.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含义不正确的是A.IL—白细胞介素B.EPO—血小板生成素C.SCF—干细胞生长因子D.TNF—肿瘤坏死因子E.CSF—集落刺激因子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EPO为促红细胞生成素。
知识点1:固有体液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知识点2:细胞因子2.可溶性抗原定量测定常用的方法是A.免疫印迹法B.ELISA(夹心法)C.直接凝集试验D.ELISA(间接法)E.免疫荧光技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ELISA(夹心法)灵敏性强,特异性高,是可溶性抗原的定量测定方法。
知识点1: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知识点2:特异性3.抗原定性或定位常用的方法是A.免疫印迹法B.ELISA(夹心法)C.直接凝集试验D.ELISA(间接法)E.免疫荧光技术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免疫荧光法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样品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以适当检测荧光的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是抗原定性或定位常用的方法。
知识点1:医学免疫学简介知识点2:免疫学的应用4.测定HIV抗体确诊HIV感染常用的方法是A.免疫印迹法B.ELISA(夹心法)C.直接凝集试验D.ELISA(间接法)E.免疫荧光技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免疫印迹法将蛋白质转移到膜上,然后利用抗体进行检测,对已知表达蛋白,可用相应抗体作为一抗进行检测,是测定HIV 抗体确诊HIV感染常用的方法。
知识点1:医学免疫学简介知识点2:免疫学的应用5.血型鉴定常用的方法是A.免疫印迹法B.ELISA(夹心法)C.直接凝集试验D.ELISA(间接法)E.免疫荧光技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直接凝集实验用已知红细胞与血浆和被测血浆与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观察凝集反应,是血型鉴定常用的方法。
知识点1:医学免疫学简介知识点2:免疫学的应用6.与免疫原混合/结合后可提高免疫应答的物质是A.载体分子B.免疫佐剂C.激活剂D.催化剂E.抑制剂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免疫佐剂能非特异性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免疫反应类型使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更强烈。
免疫系统组成及基本功能
第一节 抗原旳性质与分子构造基础
三、决定抗原特异性旳分子构造基础:抗原表位
1. 抗原表位旳概念:
又称为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旳特殊化学基团,是 抗原与T/B细胞抗原受体(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旳 最小构造与功能单位。 构成: 5-15个氨基酸残基、多糖残基、核苷酸等 ▪ 抗原结合价: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辨认表位受体 TCR
BCR
MHC分子参加 必需
无需
表位性质
表位大小
表位类型 表位位置
蛋白多肽
蛋白多肽、多糖、脂多糖、 核酸等
8-10aa(CD8+T细胞表位) 5-15个aa 13-17aa(CD4+T细胞表位)
线性表位
构象表位或线性表位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一般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20
第一节 抗原旳性质与分子构造基础
39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旳原因
异种抗原
异嗜性 抗原
根据抗原与机体旳亲 缘关系分类
独特型 抗原
本身抗原
同种异 型抗原
40
第三节 抗原旳种类 一、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细胞参加分类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旳亲缘关系分类 三、根据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旳起源分类
➢ 内源性抗原 ➢ 外源性抗原
41
42
第三节 抗原旳种类 一、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细胞参加分类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旳亲缘关系分类 三、根据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旳起源分类 四、其他分类
43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一、超抗原(superantigen,SAg)
▪ 定义:
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非特异性激活人体总T细胞 库中2-20%旳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旳免疫应答旳抗原称 为超抗原。
《医学免疫学》第三章 抗原
(四)基因工程疫苗
1.重组抗原疫苗(recombinant antigen vaccine):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制备的只含 保护性抗原的纯化疫苗。首先需选定有效免疫 原的基因片段,导入原核或真核细胞,通过扩 增表达目的基因的产物,提取并纯化所需的抗 原。重组抗原疫苗不含活的病原体和病毒核酸, 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目前获准使用的有乙型 肝炎基因工程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 原)、口蹄疫疫苗等。
2 种 类 : 外 源 性 ( 肠 毒 素 staphylococcus enterotoxin,SE ) 内 源性(HIV),T超抗原与B超抗原
.
3 激活T细胞特点: (1).强大刺激能力(10-9M), 可激活
5-20%T , 普 通 抗 原 激 活 1/100001/1000000T细胞 (2).无需胞内抗原处理提呈 (3)1个SAg可选择性结合两个TCRVβ 外 侧 , 两 个 MHCIIβ 外 侧 ( 非 多 肽 区 ) 形成交叉连接,使T细胞活化 (4).非MHC限制性
antigen) 如病原微生物、肿瘤细胞 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半抗原(hapten) 如药物 超 敏 反 应 --- 变 应 原 (allergen), 致 耐 受 --- 耐 受
原(tolerogen)
.
抗原→免疫系统↗抗体------免疫原性
↘
↘效应T
〉完全抗原
↘特异结合 ↙----------抗原性 --半抗原
体免+细免
有免疫记忆
简单 重复表位
不需Th 无MHC限制 主要产生IgM 体免 无免疫记忆
.
三. 根据与机体亲缘关系(classification based on relationship with host): 1. 异种(Xenogenic antigen):微生物
02抗原2
TI-1 antigen
TD antigen
CD4
1 2 1 2
CD40/CD40L B cell B cell Th cell
首页
1
2
3
4
TD-Ag和TI-Ag特性比较
TD-Ag T细胞辅助 必需 组成 T和B细胞表位 应答类型 体液和细胞免疫 抗体类型 多种,主要是IgG
TI-Ag 无需 重复的B细胞表位 体液免疫 仅为IgM 无
首页
1
2
3
4
P26
C、功能表位和隐蔽表位
功能/优势(表面)
隐蔽性(内部)
首页
1
2
3
4
表位的化学组成 3.影响抗原特异性的因素:
首页
1
2
3
4
表位的位置
首页
1
2
3
4
表位的空间构象
首页
1
2
3
4
★4.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⑴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 :
1 2 1 3 1 4
A
B
29
★㈠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pendent antigen): 即胸腺依赖抗原/ T细胞依赖抗原 TI-Ag (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即胸腺非依赖抗原/ T细胞非依赖抗原 TI-1Ag和TI-2Ag
首页
1
2
3
4
4
㈢丝裂原/有丝分裂原:
是非特异的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 丝裂原
ConA PHA PWM
T细胞
意义: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细胞免疫功能。
首页
1
2
3
4
章节小结
癌症免疫疗法全综述
癌症免疫疗法一、免疫疗法简介癌症免疫疗法近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被《science》杂志评为:201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
按照经验,一般技术论文在学术界承认之后,在十年之内会形成比较成熟的商业产品。
目前,全球各大制药公司已纷纷介入免疫疗法产品的研发。
传统的手术或癌症药物是直接针对肿瘤细胞;而免疫疗法是针对人体免疫系统,增强免疫效应来杀灭肿瘤细胞,从而治疗癌症。
目前,广义上的免疫疗法包括四种: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免疫过继疗法、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癌症疫苗。
(狭义上的免疫疗法则指中间两种。
)1、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这种免疫疗法最为古老,也十分简单,早在上世纪就开始在临床上应用。
主要方法是利用细胞因子活化调节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反应,杀伤肿瘤细胞。
比如大家熟悉的白介素、干扰素、胸腺法新、胸腺五肽、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等,就属于免疫刺激剂。
这类产品技术简单,对疗效增强不明显,市场较为成熟稳定。
在此不做详细叙述。
2、免疫过继疗法就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免疫疗法,也是国内争议最大的疗法。
主要过程是:抽取患者自体免疫细胞——体外筛选并扩增——回输患者体内——杀灭肿瘤。
由于主要原理就是回输免疫细胞,因此也称为细胞疗法。
3、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目前最热门的免疫疗法研究领域。
因为人体内存在免疫抑制机制,防止激活的免疫反应在消灭抗原的同时,损伤到正常细胞。
肿瘤细胞则利用这种免疫抑制机制,在细胞外表现抑制性配体,减弱免疫系统的攻击,进行免疫逃逸,得以大量恶性增殖。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可以关闭这种免疫抑制机制,使得免疫系统可以对肿瘤细胞展开强有力的攻击。
其主要靶点有2个:程序性死亡-1 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
4、癌症疫苗最有吸引力的免疫疗法,目前只有极少数产品上市。
免疫学:抗原
构象决定基(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
序列上不相连续的多肽或多糖在空间构 象上形成的决定基。 顺序决定基(senquential determinant):
一段序列上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又称 线形决定基(linear determinant)。
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
构象表位 线性表位
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 巴细胞,并与之结合的物质。 )
2. 特 性
(1)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产 生抗体或致敏T细胞)。
(2) 抗原性(antigenicity): 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 合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或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
是什么东西决定抗原特异性?
抗原表位的概念 抗原表位的类型 抗原表位的影响因素 表位-载体作用 共同抗原表位和交叉反应
1.抗原表位(抗原决定基)
epitope / antigenic determinant
•
概念: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一种抗原决定基(表位)决定一种特异性,可刺激机体产生 一种相应的抗体。 a b A抗原 ----机体-----------抗体A :抗a、抗b
T细胞决定基
T细胞决定簇位于抗原分 子内部,必须由APC将抗原加工处理为 小分子多肽并与MHC分子结合,然后才 能被TCR所识别,为线性决定簇。
B细胞决定基
BCR能与未经APC加工 的抗原发生反应,其识别的靶结构主要 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表位,为构象或线 性表位。
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医学免疫学:抗原
B细胞表位-----能被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结合的表位,多在
抗原分子的表面或转折处,可直接被B细胞识别。一般存 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或转折处,呈三级结构。
-13-
表3-1 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特性比较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表面受体 TCR
BCR
完全抗原---即免疫原, 同时具备免疫原
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 如大多数蛋白质。
不完全抗原---即半抗原(hapten),只
具有反应原性的抗原。 如青霉素等药物。
-4-
载体蛋白----carrier, 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如鸡卵清蛋 白、牛血清白蛋白。
半抗原+载体蛋白=完全抗原
-5-
载体(Carrier,C) :大分子,Pro.等 半抗原(Hapten,H): H1、H2、H3 …… 完全抗原(Ag) = C + nH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1.含有不同化学基团的复合抗原只能与相 应抗体特异性结合。 2. 同种化学基团由于连接位置不同所获得 抗体也只能与相应抗原发生强结合反应。 3. 同种化学基团的空间构象不同特异性 亦不同。
-15-
3、抗原表位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含有不同化学基团的合成抗原
NH2
抗血清
苯胺
+
对氨基苯甲酸 —
第三节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 1. 分子大小: 以蛋白质为例:
强抗原: MW > 10KD; 弱抗原: MW介于5KD----10KD之间 无抗原性: MW<5KD --分子量越大,结构越稳定,越不易清除。
-20-
2. 化学性质:
鱼类非特异性免疫与免疫刺激剂研究新进展
1 1 1孙体 .. 胞 也有较 多的胞 质突起 。细胞 内含有较多的液 杀灭所 包 的细菌 。真 菌甘露 寡聚糖是通过发 补体 是 俘任 r鱼 类粘 液和 m液 中的一 组 泡和吞噬物 , 可进行活跃的变形运 动 ,具 有较 酵法 从富 露寡聚糖的酵母细 胞壁中提取出 蛋 白质。鱼类 的补体 夫约有 1 种 :C1 4, 强的粘附和岙噬 能力 ,能够在血流 中对异物和 来的 葡廿 露聚储蛋 白复合体 。首先 ,它能选择 1 ,C 而 C2 C3 C . , 5, C 6, C7 C8 C9 因 D和 衰老的细胞进行 吞噬 消化。单核细胞 是在造血 性促进 动物8 道有益菌如双歧 杆菌、乳酸杆菌 , , , 因 子R。鱼 类补体对热敏 感 ,4 2~4 ℃ F即失 组 织中产生并进 入血液的分化 不完 全的终术细 5 活。补体是机体非特 异性 免疫重要部分 。其主 胞 。它还可以随 血流进入各组织并 在适宜的条 要作用不是腱使靶细 胞溶解 ,而是促进 吞噬细 件 下 发 育成 不 同的 组 织 巨噬 细 胞 。 胞的吞噬作用【1 4。它的活化途} 有两 条 :一是 垒 12 2 粒 细 胞 ..
菌 ,如溶 菌酶 、补体 。②抑制细 菌或病 毒的复 要 作用鱼类的吞 噬细胞主要有单核 细胞、 巨噬 染 能 力 。 制。如急性期 蛋白能使真菌 、细 菌和 寄生虫的 细 胞 和 各种 粒 细 胞 。 2 2 12甘露寡聚糖 . .. 寡 聚 糖 也可以 增 加龟的 免疫 细胞 释放 细 糖 类和磷酸脂 产隹沉 淀。③作为调理素 增加吞 12 1 核 细 胞 .. 包 噬细胞的吞噬量或中和细菌。 单核细胞与哺乳动物的 相似。鱼类单核细 胞 因子 ,使组 增殖分化 ,并 活化巨噬细胞以
育管理
鱼类非特异性免疫与免疫 刺激剂研究新进展
抗原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TI-Ag
重复B细胞表位 IgM
应答类型
T细胞辅助
体液和细胞免疫
必需
体液免疫
无需
免疫记忆
有
无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 异种抗原(xenogenic antigen) 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 自身抗原(autoantigen)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
一、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分类
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
此类抗原种类较少,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不需要T细 胞的协助。刺激B细胞产生IgM,不能引起细胞免疫和 免疫记忆。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
一、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分类
• 超抗原的生物学意义: • 超抗原和普通抗原的比较:
一、超抗原
普通抗原 超抗原
单克隆T细胞应答 1:104 - 1:105
多克隆T细胞应答 1:5 - 1:50
一、超抗原
超抗原作用特点
1. 超抗原不需APC处理 2. 非MHC分子的限制 T 细胞
TCR 普通抗原 超抗原
3. TCRVβ特异性 4. 刺激T细胞释放大量细 胞因子
antibody
allergy
antigen antitoxin
同种异型抗原:典型范例是人类的ABO血型抗原。
RBC A型 血清抗体 人群比例
RBC B型
RBC O型
抗A抗B
RBC AB型
抗原特异性、种类和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基本概念概述 9.抗原决定基 (Antigenic determinant) 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能够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 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对应抗体的‘互补 位’或者‘抗体决定基’
8
基本概念概述 10.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 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 原决定基的总数。 半抗原为1价,天然抗原为多价 11.共同抗原(交叉反应抗原) 不同分子上存在相同或者相似的表位 12. 交叉反应 由于共同抗原的存在,其中一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 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者致敏淋巴细胞)可以与 其他的不同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9
共同抗原
10
交叉反应
11
基本概念概述 13. 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 种属不同的共同抗原。 好处:超敏反应;牛痘病毒预防天花。 坏处:
12
基本概念概述 14. 抗原的特异性 (antigenic specificity) 抗原与其受体(TCR, BCR)和免疫应答产物抗体专一 结合的性质
24
第一节、抗原的特异性
5、半抗原和载体效应
25
第一节、抗原的特异性
5、半抗原和载体效应
26
第一节、抗原的特异性
6、MHC控制对肽抗原的免疫应答
27
第一节、抗原的特异性
7、抗原受体的多样性决定抗原识别的特异性 淋巴细胞库 (lymphocyte repertoire) 体细胞重组 (somatic recombination)
B细胞表位: BCR识别或抗体识别并结合 直接识别 构象决定或线性决定表位
21
第一节、抗原的特异性
4、抗原的可降解性和表位识别 (3) 抗原的特异性 a) 化学基团的构成 b) 空间构型的改变 参见课本P53 表3-2和3-3
医学免疫学笔记汇总(1~15章)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①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 ):能力过弱可发生免疫缺陷;过强可导致超敏反应 ②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 ):监视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③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 ):通过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实现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
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
适应性免疫具有三大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免疫学发展时期可分为:经验免疫学时期、科学免疫学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2.1 中枢免疫器官一、骨髓(bone marrow ){ 血窦造血组织{ 造血细胞 基质细胞:提供造血诱导微环境(HIM )造血诱导微环境(HIM ):由基质细胞产生的造血生长因子(GM-CSF, SCF, IL-3、4、6、7)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和成熟的环境,称为造血诱导微环境。
HSC {髓样SC →RBC 、PLT 、粒细胞、单核细胞 淋巴样SC →B 细胞、T 细胞、NK 细胞人HSC 表面标志:CD34、CD117【骨髓的功能:】①产生各类免疫细胞和血细胞②B 细胞、NK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二、胸腺(thymus ){ 胸腺细胞: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T 细胞胸腺基质细胞(TSC ):TEC 、DC 、M∅皮质内多为胸腺细胞(85~90%);髓质内多为上皮细胞,常见胸腺小体。
胸腺微环境——决定T 细胞增殖、分化和选择性发育的重要条件【胸腺的功能:】①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②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③免疫调节作用(胸腺基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等可调节外周免疫器官)2.2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一、淋巴结(lymph node ){ 浅皮质区(B 细胞区)副皮质区(T 细胞区)髓质:髓索+髓窦:有DC 、HEV淋巴结的功能:①T 、B 细胞的定居场所(T :75% B :25%)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接受抗原刺激、发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主要部位之一③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④过滤作用(滤淋巴液)二、脾(spleen ){ 白髓:中央动脉+(PALS 、脾小结、边缘区)红髓:脾索+脾血窦脾的功能:①T 、B 细胞的定居场所(T :40% B :60%)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主要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应答③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成分和细胞因子等)④过滤作用(滤血)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主要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的主要部位。
第2章-抗原
26
(二)佐剂的作用机理
1.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延缓其降解和排除 延长抗原 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以更有效地刺激免疫系统。
2.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对抗原的处理和递 呈能力。
3.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三)佐剂的应用
1.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 可用于预防接种及动物的抗血清制备。
18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
1. 根据对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
◆ 胸腺依赖抗原(TD抗原):亦称T细胞依赖抗原 ◆ 胸腺非依赖抗原(TI抗原):亦称T细胞非依赖抗原
19
TI-1抗原: 具多克隆激活作用,成熟与不成熟的B细 胞均可对其发生反应,主要代表为细菌脂多糖。
TI-2抗原: 表面为多个重复表位,但只能刺激成熟的 B细胞,该类抗原包括肺炎荚膜多糖、聚合鞭毛 素等。
物抗原、变应原或过敏原、耐受原等 (4) 根据理化性质:颗粒性抗原与可溶性抗原,蛋白抗原、
多糖抗原及多肽抗原等
24
第四节 其它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nonspecific immunostimulator)
一、佐剂(adjuvant)
将其预先或与抗原一起注射给机体可增强免疫应答或 改变应答类型的物质。
17
1. 抗原异质性与共同表位
抗原异质性(heterogeneity)即抗原物质的非均一性, 同一分子 表面可存在不同的表位。
共同表位 (common epitope) : 即不同的抗原上存在
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
2. 交叉反应的意义
(1) 诱发自身免疫病:异嗜性抗原 (2) 诊断:排除交叉反应;利用交叉反应 (3) 治疗:终止免疫耐受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
香菇多糖的提取工艺开题报告
注意事项
1 氯仿有毒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2 注意凝胶柱装柱时不要有气泡存在于凝胶柱中
3 浓硫酸有强腐蚀性使用时注意不要溅出造成伤 害
Thank you!
多糖纯化
we取lc上om述e香to菇u多se糖th提es取e 物Po溶we于rP蒸oi馏nt水te中mp,la离te心s,除N去ew不溶物。 按照Co项nt目en三t dSespihgand,e1x0G5y0ea凝rs胶e装xp好er柱ie,nc用e 蒸馏水平衡48h (控制好流速:4滴/min),然后将上清液上柱分离,用蒸 馏水洗脱,洗脱速度5ml/min(可用恒流泵控制洗脱速度) , 200nm波长紫外检测,收集主要峰部分(当记录仪上出现波 峰时即用试管开始收集洗脱液),冷冻干燥得白色香菇多糖, 并称重。
实验原理
4 .乙醇沉淀法提取多糖时,乙醇的浓度及提取方式对多糖 的得率影响较大。最有效的方法是向多糖溶液中加入乙醇, 使乙醇的最终浓度依次达到40%、60%、70%、80%,离心 每次沉淀,乙醇沉淀得到的不一定是纯的多糖,还需用凝胶 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
5 .用苯酚—硫酸法显棕色,可以对多糖进行 定性检测。
香菇多糖的生产
概述
1. 香菇多糖(简称LNT),存在于香菇中,分子量为100万,是一 种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2. 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T细胞促进作用)
3. 香菇多糖几乎无任何副作用,是目前已知最强的 免疫增强剂之一
4. 香菇多糖仍是从香菇子实体中提取,受环境条件的 影响与限制、产量低,从而导致成本高,价格昂贵。
性质
1. 香菇的主要成分是多糖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经热水提取的 香 菇 多 糖 可 调 节 人 休 内 有 免 疫 功 能 的 T细胞 活性 ,可 降低 甲 基胆蒽诱发肿瘤的能力。 2. 香菇对癌细胞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的 抑制率为97.5%,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0%。
免疫学复习题
第三章抗原(一)抗原: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1.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包括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2. 抗原性——指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免疫原,又称完全抗原,即通常所说的抗原。
(蛋白质、细菌、病毒);只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即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即免疫原性)的物质称半抗原(hapten)。
(多糖、类脂、药物)能使半抗原变成完全抗原的物质称为载体。
(大分子蛋白质、非抗原物质) 常用载体:BSA(牛血清蛋白);OV A(卵清蛋白);BGG(牛血清丙种球蛋白)。
第一节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一、抗原的异物性二、抗原的特异性特异性是指物质之间的相互吻合性或针对性、专一性特定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定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免疫原性的特异性);特定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只能与刺激它产生的抗原结合(抗原性的特异性)A B;B+A AB。
抗原的特异性主要是由抗原决定基的特性所决定。
抗原决定基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与TCR / BCR或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也称表位。
通常一个抗原性物质含有一个或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基,每种抗原决定基仅具有一种抗原特异性。
一个抗原决定基的特异性由组成它的所有残基共同决定。
抗原决定基的类型•构象决定基——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等物质,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基,见于BCR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位于分子表面•顺序决定基——一段序列连续的氨基酸片段,位于分子内部在初次与再次免疫应答时,半抗原须结合在相同的载体上,才能产生抗半抗原的抗体,此现象称为载体效应。
载体本身也具有特异性,一个完全抗原分子必须既具有载体决定基也具有半抗原决定基。
半抗原主要为B细胞所识别,决定抗体的特异性;载体则主要为T细胞所识别,与细胞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超抗原(superantigen,sAg); 由细菌外毒素和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的抗原,极低浓度即能活化大量 T、B细胞,并诱导强烈应答的抗原物质(一种超抗原可活化多数T细胞)
作用特点: 无需加工、提呈
结合部位:TCRVβ链, APC细胞上MHC-II类分子非多态区外侧,因此无MHC限制性
佐剂 :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的物质。
佐剂的作用:
1、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2、抗肿瘤和抗感染的辅助治疗
丝裂原(mitogen):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淋巴细胞转变为淋巴母细胞和有丝分裂
T细胞: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 ConA)和美洲商陆(PWM )
B细胞:美洲商陆(PWM )、葡萄球菌蛋白A(S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