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景德镇明代青花瓷钴料之鉴赏

合集下载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明代官窑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瓷窑之一,其青花瓷器更是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不同的时期,明代官窑所使用的青花钴料也有着明显的演变和特征变化。

本文将对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进行分析,以期能更好地了解明代官窑青花瓷器的制作特点和历史演变。

一、元代至永乐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在元代至永乐时期,明代官窑的青花钴料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色。

在元至元初期,官窑青花钴料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线条简洁、线描稳重、轮廓清晰、造型简洁优美。

在蓝色釉上常常有色调变换丰富、明暗相间的特征,青花的色泽明朗夺目,晶莹洁净,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

而在当时的官窑青花瓷器上,常以花卉、人物、山水为题材,线条流畅自然,富有生气,构图合理,精致细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到了元代中后期至明代永乐时期,官窑青花钴料的特色逐渐趋于成熟和稳定。

在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上,线条纹理更加丰富,色泽层次感更加清晰,青花的装饰纹样更加丰富和多变,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绘画风格,并且具有了更高的审美价值。

同时在这一时期的青花钴料中,还可以看到加入了一些红色或紫色的色彩,使得整体的色彩更加饱满,形成了更加复杂的色彩层次。

整个永乐时期的官窑青花钴料,呈现出了色泽浓郁,笔法熟练自然,惟妙惟肖的艺术特色,并且具有了较高的收藏价值。

在宣德至嘉靖时期,官窑青花钴料的特征更加丰富多变。

在这一时期的青花钴料中,除了沿袭了元代至永乐时期的传统风格外,还加入了更多新的元素和创新。

在这一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器上,线条更加工整、清晰,纹样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花卉、人物、山水等传统题材,而是加入了更多的天文、地理、神话传说等题材,使得整体的题材更加广泛化和丰富化。

同时在这一时期的官窑青花钴料上,还可以看到创新的装饰手法和技法,例如骨镂、浓淡劲深、轻重相济等手法的运用,使得整体的装饰效果更加出色,更加具有观赏性。

在宣德至嘉靖时期的官窑青花钴料中,还可以看到了红彩的大量使用。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是中国古代官方窑场之一,主要生产陶瓷器物,其中以青花瓷最为著名。


代官窑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是探究明代官窑青花瓷特点与发展历程的重要内容,以
下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初期(1403年-1424年)是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

此时的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特点主要
包括:钴料颜色鲜艳,呈现出深蓝色;钴料绘制的纹饰丰富多样,有草虫纹、花卉纹、人
物故事纹等;纹饰轮廓线条粗劲有力,层次感较强;绘制的纹饰明快流畅,生动活泼;采
用的青花装饰较为简洁,重点突出,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感觉。

中期(1424年-1620年)是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发展阶段。

此时的钴料特点主要表现为:钴料的颜色由初期的深蓝色逐渐变浅,呈现出浅蓝色或浅紫色;纹饰风格更加多样化,除了初期的纹饰外,还出现了山水纹、几何纹、动物纹等;纹饰线条更加细腻、精致,层
次感更强;绘制的纹饰渐趋于成熟,技巧更加纯熟,具有艺术性和装饰性。

后期(1620年-1644年)是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衰落期。

此时的钴料特点主要体现在:钴料的颜色逐渐变淡,呈现出淡蓝色或灰色;纹饰趋于简单化,以几何图案为主;钴料绘
制技法降低,纹饰线条变得稚嫩,层次感降低,呈现出略显粗糙的特点;总体上,后期的
青花钴料与初期和中期相比,质量有所下降。

明代官窑青花钴料在不同时期有着明显的演变和特征。

从初期的鲜艳多样到中期的细
腻精致再到后期的简化,明代官窑青花钴料呈现了逐渐成熟和衰落的过程。

这些特征不仅
展示了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变化与发展,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经济环境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明代官窑是中国古代的名窑之一,以其工艺精湛、器型优美、釉色典雅、色调高贵而著称于世。

其中,青花器是明代官窑的重要代表,被誉为中国陶瓷的瑰宝之一。

青花钴料是青花器制作中的关键元素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应用和演变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下面就来详细分析一下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

1、官窑早期青花钴料明代官窑早期青花钴料主要应用的是传统的“天青”,这是一种天然铜矾,通常用于制作低温陶瓷器物。

官窑早期采用的“天青”青花钴料呈现出浅蓝色或深蓝色,色调清新自然,清晰明亮,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

在形态上,早期的官窑青花器型一般较为朴素简单,以钵、盘、瓶为主,通常以线条为主导,勾勒出结构简洁、比例协调的美感。

明代官窑中期开始采用“坛青”的钴料,这是一种来源于江西铜矿的含铜矿渣,色泽呈现蓝紫色,比早期的“天青”更为丰富鲜艳。

官窑中期青花钴料使用更为广泛,不仅应用在陶瓷器物上,还被用于书画作为颜料。

中期青花器的形制多样化,器型通常较完整,细节刻画更为精细,瓶身的彩绘与发色具有独特的银灰光泽。

明代官窑后期是青花钴料的发展高峰,其青花钴料的特点在于越釉色的使用。

越釉色是釉上画的一种绘画技法,也是后期官窑青花器制作中比较常用的技法之一。

它可以将青花钴料的光泽和发色透过釉面发挥到极致,使整个器物呈现出一种高雅的气质和高贵的品位。

后期官窑青花器的器形多样,品种丰富,其华美程度在整个历史时期中是极为鲜明的。

综上所述,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早期主要采用天青青花钴料,色调清新自然;中期开始采用坛青钴料,色泽丰富鲜艳;后期则被越釉色技法的运用,呈现出一种高雅的气质和高贵的品位。

这些钴料的应用和演变不仅代表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陶瓷艺术的发展方向,也对明代官窑青花器的景品和收藏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1 朦胧幽暗的洪武青花——以元代遗留的钴料为主洪武时期由于朝纲不稳,百废待兴,御窑厂未开始大规模烧造。

学界目前普遍认为御窑厂创烧于洪武二年(1369)。

此时期的青花瓷不见至正型青花浓艳的呈色,普遍发色灰暗,晕散严重,有深入胎骨的铁锈斑,当是进口的高铁低锰型青料。

根据景德镇考古所对出土的洪武地层青花瓷器检测结果来看,这一时期的青花料与元代部分质量上乘的民窑所使用的青花料的钴铁元素总量和百分比接近。

此外,洪武时期烧窑温度和气氛以及透明釉的配制技术尚未成熟,所以彩瓷发色欠佳,包括这一时期的釉里红瓷器,都有一种模糊朦胧的感觉。

元代是否有独立的御窑厂尚未得到证实,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元代的浮梁瓷局并非专职烧造瓷器的机构。

《元史》记载:“浮梁磁局,秩正九品。

至元十五年立。

掌烧造磁器,并漆造马尾棕藤笠帽等事。

大使、副使各一员。

”由此可见,元代浮梁磁局是工艺品交易管理机构或税收机关,而当时的御土窑更像是元廷的官窑机构。

元代孔齐《至正直记》书中“饶州御土”记载:“饶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垩,每岁差官监造器皿以贡,谓之御土窑,烧罷即封土不敢和也。

或有贡余土作盘、盂、碗、碟、壶注、杯、盏之类,白而莹色可爱,底色未着釉药处,犹如白粉,甚雅薄,难爱护,世亦难得佳者。

”元代御土窑使用的青花料分为上等、中等和下等三个级别,结合以上洪武时期瓷器的资料和数据,可知御窑厂创立之初的青花料大概率使用的是元代景德镇剩余的中等和下等进口钴料。

2 沧桑斑驳的永、宣青花——进口的苏麻离青占主导永乐皇帝在位期间,明代国力昌盛,经济繁荣,这一时期青花瓷器上的龙纹最为凶猛,气势如虹,身形矫健,皆为盛世之征,景德镇御窑厂在这一时期更是开创了惊世骇俗的新篇章。

郑和下西洋从中东地区带来了质量上乘的进口钴料——苏麻离青,由此产生了永、宣时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青花风格:晕散洒脱、沧桑斑驳、雄健豪放。

1958年中国科学院陶瓷研究所对宣德青花进行化学分析,主要发色成分含量:MnO为0.25%,CoO为24%,Fe2O3为2.17%。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明代官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盛行的瓷器烧造窑口之一,其所产生的瓷器被誉为瓷器中的顶级精品。

青花瓷是官窑瓷器中最为著名和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因其低调奢华的装饰风格和独特的钴料配方而备受青睐。

本文将从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明代官窑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演变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早期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颜色较浅,呈现出一种深蓝釉色,通常称为“钴料青花”。

这种钴料青花的钴石主要来源于江西龙虎山,其成分中富含铁元素,因此烧制出的瓷器呈现出一种深沉而低调的蓝色。

到了明代官窑青花的中期,随着福建莆田龙山窑的兴起,明代官窑开始采用了莆田产地的龙泉青瓷原料,即所谓的“龙泉青花”。

这种龙泉青花钴料具有玻璃质的深蓝釉色,呈现出一种更加明亮和透明的效果。

到了明代官窑青花的后期,由于江西再次成为青花钴料的主要产地,官窑采用的钴石又回到了江西所产的高岭土钴料。

这种高岭土钴料因含铁量较低,使得青花瓷器呈现出一种较为纯净和明亮的蓝色。

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明代官窑青花的钴料运用非常讲究,注重对钴石的选择和配比。

早期的钴料通常含有较高的铁元素,钴蓝色呈现较深沉的效果。

而到了中后期,官窑逐渐采用了含铁量较低的钴料,使得青花瓷器呈现出一种高雅而纯净的蓝色。

明代官窑青花的钴料运用数量适度,不浮盖登峰。

早期的钴料运用较少,局部点缀在瓷器表面,增强了青花纹饰的神秘感和稀有感。

而到了中晚期,钴料运用逐渐增加,瓷器表面呈现出更多的蓝色装饰,增强了青花纹饰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明代官窑青花的钴料运用技法非常讲究,具有细腻而自然的效果。

明代官窑青花瓷器的钴色通常呈现出一种渐变的效果,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变浅,流露出一种凝固和渗透的效果。

钴料在瓷器上的绘制也非常注重细节,能够表现出细而坚韧的线条和温润的笔触。

明代官窑青花钴料在演变过程中呈现出了从深蓝到明亮的变化趋势,早期的钴料呈现出一种深沉而低调的效果,而中后期的钴料则呈现出一种高雅而纯净的效果。

元明清青花瓷钴料分析

元明清青花瓷钴料分析

元明清青花瓷钴料分析青花料,用钴土矿提炼后的矿物料,钴的氧化物燃烧后呈现的钴蓝色,最早出现在战国以前的陶胎琉璃珠上已经发现,唐三彩陶器的蓝彩,也是钴的呈色。

唐青花和宋青花的出现证实钴蓝的使用不再从元代开始,但是青花成熟及大量烧造确实从元代开始,元明清,釉下彩青花大放异彩,发挥到了极致,每个朝代皆有不同的美。

从青花的绘画、造型、发色均有不同。

我们今天着重讲青花发色的问题。

影响青花发色的主要3个问题是1、青料内钴、铁、锰的含量多寡,必然影响青花发色的色泽。

凡是含锰含量高的钴矿,烧成后的青花颜色往往呈灰黑色。

2、烧成温度对青花发色有一定的影响。

3、同一种青料,由于挑拣方法不一样,及去杂石的方法不同,也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一:灿烂成熟元青花元青花采用国产(土青)钴料和中东地区进口钴料(苏麻离青)、进口国产钴料混合使用,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发色青蓝偏黑。

用于画小件器物,进口料为低锰高铁青料,发色青翠浓艳,并自然形成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褐斑微微下凹,带有锡光,且晕散。

主要是用于元代宫廷和出口瓷器多数用于画瓶、大罐等器物。

元代缠枝牡丹纹瓶苏麻离青料(上海博物馆馆藏)元代缠枝牡丹纹瓶苏麻离青料(上海博物馆馆藏)元青花缠枝菊小罐此罐的青花上虽颇多深色黑疵,却没有进口苏青那种手能摸得出的凹凸不平的感觉,青花料似为国产与进口的混合料元代进口国产混合料二:空前鼎盛明青花1、洪武朝官窑用进口料和国产料,民用瓷用国产料。

国产青料高锰低铁,呈现三种色调:钴料中有锰、铁等杂质,呈浅灰色,部分铁锈斑深入胎骨:呈淡蓝色,发色稳定,无晕散,浓密处散步小杂质点,表现出青花的层次;淡色中有深蓝色点,少有晕散。

2、永宣时期基本采用了国外进口的苏麻离青(据说是郑和下西洋是带回),少部分用国产青料。

进口钴料含铁元素较高,其他元素少不需要过高的提炼技术。

特点:发色明艳,多带铁锈斑。

胎与钴料的结合性非常好,钴料往往吃入胎骨。

手感又凹凸不平的感觉。

永乐:发色稍淡雅,线条较细;明永乐青花山茶花纹扁壶明永乐青花缠枝牡丹纹碗宣德青花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香炉(故宫藏)明宣德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故宫藏)这件宣德青花天球瓶上的青花色泽淡雅,当为使用国产青料描绘而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摘要】明代官窑青花钴料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演变特征。

元代官窑青花钴料传承了前代技艺,并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明代官窑青花钴料在初期呈现出独特的发展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达到成熟时期,但在晚期则出现衰落。

本文通过对各个时期青花钴料的特征分析,探讨其演变原因,总结整体特征,并探讨其历史意义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发展历程,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明代官窑、青花钴料、演变、特征分析、历史背景、传承、创新、初期发展、成熟时期、晚期衰落、演变原因、整体特征、历史意义、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明代官窑的历史背景明代官窑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窑厂之一,位于当时的景德镇。

明代官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开始大规模生产陶瓷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官窑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时期最重要的窑厂之一,特别是在青花钴料的生产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

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器物的色彩丰富鲜明、线条流畅自然、笔墨写意传神等方面,成为了当时瓷器行业的代表之一。

明代官窑在钴料的使用和施釉工艺上也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为后世的陶瓷工艺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当时,明代官窑的产品除了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外,还出口到诸多国家,为明代中国的陶瓷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青花钴料的概念青花钴料是指在陶瓷制作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特殊装饰颜料,具有青瓷的特征。

青花钴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钴,通过在瓷器表面涂刷、绘画或浸染等方式施加,经过高温烧制后形成美丽的蓝色图案。

青花钴料在明代官窑陶瓷制作中起到了重要的装饰作用,其深受人们喜爱的独特艺术风格使之成为官窑瓷器的代表之一。

青花钴料在明代官窑中的应用,不仅展现了瓷器制作技艺的高超水平,更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的理念。

青花钴料的运用丰富了瓷器的造型,增强了其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青花钴料的特殊性也赋予了明代官窑瓷器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内涵。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重要一环,其青花世界闻名于世。

青花是指在白瓷器皿的表面上用钴料绘制的蓝色花纹,是明代官窑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

然而,明代官窑的青花钴料在不同时期却呈现出不同的演变和特征,下面将就此进行分析。

明代初期的青花钴料,通常为青铜矾矿烧制的钴料,色调偏淡,呈灰蓝或暗蓝色,称为“灰青”。

青花纹饰通常简约优美,笔画流畅,风格古朴素雅,代表作品有永乐年间的“寿桃纹盘”。

明代中期的青花钴料,钴矿烧制工艺开始普及,钴料色泽加深,呈纯蓝色调,称为“玄青”,青花纹饰细腻精华,笔法细腻,色泽浓郁,代表作品有宣德年间的“八仙过海图瓷器”。

总体而言,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体现了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同时,明代官窑的青花瓷器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更体现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具特色的审美观念。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摘要】明代官窑作为中国瓷器史上的瑰宝,其青花钴料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和特征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

本文通过对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早期特征分析、中期演变与特征、晚期演变与特征、特殊特征以及在瓷器制作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总结出明代官窑青花钴料在不同时期的演变与特征。

研究发现,明代官窑青花钴料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和工艺水平的发展变化。

这对于了解明代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和商业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未来关于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启示。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样本和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探究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特性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特征分析、演变、瓷器制作、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明代官窑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官窑之一,其青花钴料作品以色彩深邃浓郁、线条细腻流畅、造型优美著称于世。

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通过对明代官窑青花钴料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官窑青花钴料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进一步探讨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早期特征分析是研究的基础,可以发现其最初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中期演变和晚期演变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这反映出时代背景和制作工艺的变化。

明代官窑青花钴料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特征,如图案设计的独特性和纹饰的精湛技艺等,这些特征为我们理解官窑青花钴料的独特魅力提供了重要线索。

通过探讨明代官窑青花钴料在瓷器制作中的应用,可以揭示官窑青花钴料在中国瓷器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对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深入了解,也可以为今后的瓷器鉴赏和收藏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1.2 研究目的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浅析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二)

浅析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二)

浅析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二)明代前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这时民窑从胎釉到制作技术比元代有了进一步提高,胎土淘练精细,胎体温润细腻,轻重适度,釉面平净,釉层晶莹肥厚、青花发色深兰苍翠,明艳深厚,料色透入釉骨,线条往往有晕散现象,很象中国写意画在宣纸上形成的墨晕,使画面显得深融沉着。

永乐、宣德民窑青花料有的采用进口原料,即文献记载中的“苏麻离”青料,价格昂贵,但呈色好。

据从湖田出土的青花瓷片看,虽然早在宣德年间,民窑青花器也有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烧制的宗教用器和民用品,但明初到成化以前的产品,用得较多的还是国产料、其色泽比“苏麻离”青稍灰,没有黑色的斑点。

这样民窑青花的发色也就有呈色上的区别,不如官窑器色泽鲜亮。

人们总认为民窑无论是技术还是工艺都比较粗劣,实际上民窑生产在装饰、器型上已日趋丰富多变,制作工艺也日臻成熟。

在装饰上,明代早期民窑青花装饰采用一笔勾划的技法,执笔连贯,一气呵成,青花色晕圆润,笔法简洁,风格古朴淳厚,如:明代吉祥纹饰蝙蝠、鱼纹、如意纹都几乎是一笔连划而成,仿佛书法之行草,意到笔到,这种大写意的中国水墨画技法运用到青花装饰上,使得青花装饰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正应合谢赫《画品》中的意韵。

这种技法的形成即受中国画的影响又与明代民窑陶瓷器皿大批量生产有关,由于绘瓷匠人劳作的强度大,使得一些青花纹饰装饰程序化、纹样也由繁复变为简略,这样既降低了绘制的难度,又增加了瓷器的产量。

装饰题材上纹样,较之元代变化也大。

植物纹样和动物纹样都很丰富,植物纹中的牡丹、莲花、蔷薇、山茶花等形态比元代生动、富于写生趣味。

动物纹流行龙纹、凤纹、麒麟纹、鱼藻纹,特别是龙纹比之元代,具有装饰形式化的倾向,龙的整体比元代龙纹丰满、粗大。

到了明代中期,以成化宣德为代表,景德镇民窑逐渐改变了朴素凝重的风貌,胎体轻薄,近光透视呈牙白或肉红色,青料采用国产青料“平等青”,也叫“陂塘青”。

烧成后呈现柔和、淡雅而透彻的兰色,并且装饰技法上以勾勒渲染为主,并适应青花色料如水墨的特性,用渲染填色的技法使得所绘纹饰层次丰富,典雅柔和,装饰轻松愉快,疏简轻柔。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明代官窑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瓷器窑口之一,官窑青花钴料的演变与特征反映了明代官窑工艺和时代特色的变化。

下面将对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进行分析。

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演变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明代官窑的青花钴料以海螺青釉为主,颜色较浅,呈现宝蓝色或浅蓝色。

这一阶段的青花钴料由于在釉下掺入了铁质的颗粒,釉面晶莹剔透,钴料色彩鲜明。

早期青花钴料的特征是线条流畅、造型简洁,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中期明代官窑的青花钴料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钴料的使用和烧制工艺的改进上。

在这个时期,明代官窑开始使用更多的钴料,以增加青花的浓度和饱和度。

钴料的颜色由宝蓝色逐渐转变为深蓝色,呈现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效果。

与此烧制工艺也得到了改进,青花钴料的色彩更加均匀,纹样更加丰富多样。

而且,在这个时期的青花钴料中有一种常见特征是“缸底墨斗”,即在器底或花纹内如同墨斗般的暗斑。

这种特征是在装饰烧制过程中出现的自然流溢和污染。

晚期明代官窑的青花钴料的演变主要表现在色调和纹样的变化上。

晚期的青花钴料颜色较为深沉,呈现出一种浓艳的效果。

纹样方面,晚期明代官窑主要采用的是仿工、枝蔓、谷纹等纹样,与前两个时期的简洁和装饰性不同,晚期的纹样更加细腻和复杂,展现出了当时工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的青花钴料演变和特征的变化反映了时代背景和工艺技术的发展。

从早期的海螺青釉,到中期的钴料饱和度增加、纹样丰富,再到晚期的深沉色调和复杂纹样,它们都是明代官窑工匠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结果。

明代官窑的青花钴料无论在色彩还是纹饰方面,都展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成为中国瓷器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明代官窑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瓷器窑场之一,其制作的瓷器以青花钴料装饰的瓷器尤为著名。

明代官窑的青花钴料经历了不同的时期演变,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明代官窑的青花钴料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时期。

早期的青花钴料在成分和技术上都相对简单,主要以钴为主要的颜料,通过罩在釉层下或在釉层上描绘纹饰。

这种青花钴料的颜色鲜艳、浓重,但在描绘细节和修饰方面相对简单。

早期的青花钴料纹饰一般是单一的图案和纹路,没有过多的背景装饰。

早期的青花钴料的特征是线条流畅,绘画风格简练。

而中期的青花钴料则成为了明代官窑青花瓷器的黄金时期,在成分和技术上有了更大的进步。

中期的青花钴料主要由含有钴的豆蔻石、尖晶石等矿石研磨而成,与早期的制作工艺相比,这种钴料成分更加纯净,色彩更加鲜明。

中期的青花钴料的纹饰更加复杂多样,增加了背景装饰的层次感,既有人物、花鸟等传统图案,也有山水、建筑等风景图案。

中期的青花钴料的描绘细节更加细腻,画工更加精湛,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成分上,早期的青花钴料主要以钴为主要颜料,而中晚期的青花钴料则采用含有钴的豆蔻石、尖晶石等矿石制作;第二,在纹饰上,早期的青花钴料的纹饰简单,主要以单一图案为主,而中晚期的青花钴料的纹饰更加复杂多样,增加了背景装饰的层次感;在描绘细节上,早期的青花钴料相对粗糙,画工简练,而中晚期的青花钴料描绘细节更加细腻,画工更加精湛。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代官窑的青花钴料在成分、纹饰和描绘细节上都有了不同的演变和特点,这些特点也反映了明代官窑瓷器制作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明朝成化、弘治、正德年制青花“平等青”(陂塘青)钴料独具特征!

明朝成化、弘治、正德年制青花“平等青”(陂塘青)钴料独具特征!

明朝成化、弘治、正德年制青花“平等青”(陂塘青)钴料独具特征!展开全文说起青花料,喜欢陶瓷的人都知道它是青花瓷生产的必需原材料,属于釉下高温颜料,大体可分为含锰量高含铁量低的国产青花料和含锰量低含铁量高的进口青花料。

国产的青花料主要有:珠明料、浙料、石子青、平等青等。

国产料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产地有江西赣州、上高、乐平、上饶等,进口料主要是来自古代波斯的苏麻离青(也叫苏料)和回青料(产地是现在的新疆地区)。

乐平地图据史料记载,国产青花料中的平等青又称为陂塘青,产于江西景德镇乐平,是明成化至嘉靖中期时青花瓷的主要色料之一。

平等青,国产青料名.产江西乐平,是制釉下彩瓷工艺中所用的青花料中的一种,亦称“陂塘青”。

明成化时用以描绘瓷器,呈色淡雅青亮,与明初永乐,宣德浓重青翠的苏麻离青截然不同,成为这一时期青花瓷的特色。

《江西大志·陶书》中云:“旧陂塘青产于本府乐平一方,嘉靖中,乐平格杀,遂塞。

”平等青是一种含有钴、锰、铁、铝的矿物,其中含钴2%,明朝成化(1465—1487)后期景德镇官窑采用的青花料。

清《陶说》卷三说,明朝瓷器宣德窑,此明窑极盛时也。

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

青花用苏泥勃青,至成化,其青已尽,只用平等青料。

此青料较少或不再出现宣德青花那种黑斑,由于经过精细加工,在适当的温度中,能烧成柔和、淡雅而又透彻的蓝色。

在弘治(1488—1505)朝,青料仍以平等青为主。

只是由于配料成分及烧成温度的不同,也仍有较浓和较淡的不同色调。

已发现乐平县青花窑址有华家、匣厂和张家桥三处。

出土的青花产品有粗细之分,细的青花色调清新明晰,粗的青花较淡,产品底款有“大明年造”,说明当时民窑也用陂塘青料。

平等青发色淡雅,没有结晶黑斑,色泽平和均匀。

明成化开始,制青花瓷用此青料,瓷器釉色多呈蓝中泛灰青,清澈而明晰。

明中期很长时间中,都保持着这种青花釉色风格,至正德后期才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系江西乐平县出产的一种含铁量少的青料。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明代官窑是中国唐、宋时期以及元代以后的明、清两代在中国南方的景德镇地区所设立的官方瓷窑,制作的瓷器被誉为“天下第一瓷”。

其制作历程悠久,发展历程内所经历的各个时期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貌,而其中钴料的改良和演变也是早期制瓷过程中的重要变化之一。

一、钴料的演变青花瓷器中的钴料是一种含有氧化钴的蓝色颜料,是青花瓷器上绘制青花图案的主要颜料之一。

而明代官窑中的钴料则是经过多年的改良和演变而来的。

1.早期钴料早期的明代官窑钴料含有的钴元素比较少,对钴元素浓度的要求也相对较低。

此时制作的钴蓝色呈浅蓝色,色泽也比较淡,没有后来的明亮和鲜艳。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良,明代官窑的钴料开始显现出明亮和鲜艳的颜色。

此时,钴元素浓度的要求逐渐提高,虽然还是相对较低的钴元素含量,但已经能够制作出相对亮丽的蓝色釉面了。

后期的明代官窑钴料相对于早期和中期的钴料来讲,除了锰元素的添加之外,包括锡、钨等元素的加入也越来越广泛。

此时,钴元素浓度大量提高,也使得钴蓝色的色泽明亮饱满,具备了较高的鲜艳度和润泽感。

二、钴料的特征分析明代官窑钴料在进行演变和改良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一些特征和表现:1.风格钴料的风格也是明代官窑中重要的特征之一。

早期和中期的钴料色泽相对较淡,比较柔和,而后期钴料的色泽明亮饱满,色泽纯正,专门用于制作精美细致的青花器物。

2.工艺明代官窑中的钴料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工艺细致、烧制透彻,使得钴蓝色釉面的质感感觉沁人心脾,在搭配器物时具有出色的美学效果。

特别是后期钴料,发挥了钴元素的优势,使得工艺表现和质感更加精细。

3.范围另外,明代官窑钴料不仅在明代的青花瓷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之后的清朝文物中有着广泛的使用。

可以说,明代官窑钴料在中国古代制瓷史中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性。

总之,明代官窑钴料的演变和特征都体现出了其在古代制瓷史上的重要性和翘楚地位。

无论是从颜色、风格、工艺,还是从使用范围上来看,都对古瓷器的制作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明代青花瓷钴料来源与中外文化交流

明代青花瓷钴料来源与中外文化交流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045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下)1 引言1.1 研究目的、背景有明一代,奉行海禁政策,且因奉行海禁,明代中后期发生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倭寇之乱及抗倭战争。

同时,永乐宣德年间,明王朝却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这不得不说是明代历史的一个矛盾。

青花瓷始于唐代,用的是中亚进口钴料。

唐代河南省矾县窑就曾在同一时期既生产唐三彩又生产青花瓷。

至元代,青花瓷已风行海内外。

钴料有进口料和国产料之分。

元代青花瓷在艺术上已有很高水准,为明清两代青花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明初至清初是中国古代青花瓷黄金时代,这一时期青花瓷是瓷都景德镇釉下彩的主流产品。

各个时期使用的钴料都有其特点,从钴料中不但可以看到各个时代青花的特点,还可以看到中外文化交流的缩影。

在鉴别明代不同时期青花的真伪和时代时,除了依据款式、纹饰、胎土、造型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鉴别要素,即青花钴料。

通过研究青花瓷所使用的钴料来鉴别青花瓷,无疑是一把打开青花瓷大门的金钥匙。

明代是青花瓷发展黄金期,本文将就明代青花钴料的来源和特点进行研究,为收藏和鉴定明青花瓷寻找一条科学有效的道路。

1.2 研究现状青花瓷的研究一向是国内外文物界的显学,由于元青花大量外销,至今在中亚、西亚等地还存有大量稀世元青花珍宝,元青花鬼谷子下山青花人物罐在拍卖会上更是刷新了中国艺术品最高价格。

明青花虽然不具元青花那么多传奇色彩,但是青花钴料本身有不少也来自国外,从钴料在不同时期选取国产或者进口之不同,可以窥探出不同时期明代中外文化交往状况。

而在青花瓷的故乡—景德镇,传承了千年的青花工艺至今仍十分昌盛,国内专家对于青花瓷的著述也汗牛充栋,不过单独只论述钴料来源特点及从中窥探中外文化交流的专门著述似乎并不显见。

故本课题具有较高的国内国际关注度,却又有很多细节工作欠缺,亟须研究。

1.3 研究内容依据大量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研究明代青花在不同时期钴料的来源和特点,尤其是其中涉及进口钴料的部分,总结不同时期钴料的主流原产地,并且结合当时青花瓷的特点进行归纳。

收藏:北京故宫藏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收藏

收藏:北京故宫藏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收藏

收藏:北京故宫藏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收藏话题:收藏兴趣爱好青花故宫收藏的民窑瓷器达数万件。

这些藏品从新时期时代到清代,包括各地窑口的历代瓷器。

这些瓷器主要来自收购、捐赠、上级文物部门拨交等。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收藏数量也很丰富,约数千件。

早期洪武、永乐、宣德时期非常少见,其余历朝都有一些,主要以嘉靖、万历时期最为丰富。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特点与鉴别与明代官窑青花相比较,民窑青花瓷器的制作因系民间日常使用的器皿,生产数量大,制作工艺普遍比官窑器略显粗糙,胎料总体上比清代瓷器略粗,修坯工艺略显草率。

但也有不少精美之作。

特别是在纹饰方面,民窑青花题材更加丰富,凡山水、人物、动物、花卉,应有尽有,即便同样一种纹饰,也能画出不同的效果,纹饰一气呵成,更具有激情和感情色彩,纹饰或粗犷奔放,或简约明快、或充满情趣,或极具亲和力,因而更具有活力,从各方面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思想与风貌。

对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与其他瓷器一样,仍要从造型、纹饰、原料、胎釉、款识、工艺诸方面综合考虑。

特别是要参考带有纪年的瓷器或是纪年墓出土的瓷器,以这些瓷器为标准进行排比分析,找出其时代特点。

同刚参考、对比同时期官窑瓷器的特点来鉴别其时代。

但由于民窑瓷器的制作工艺比较草率,花纹相对简单,有些花纹沿用一朝或多朝,再加上青料变化在某段时期不太明显,故要精确的断定其年代仍有一定困难。

1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造型。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造型主要以生活用具为主,最常见的是各式盘、碗,数量最多,净水碗、诸葛碗较有特色。

其他器形有各式杯、碟、炉、瓶(双耳瓶、梅瓶、长颈瓶、蒜头瓶、环耳瓶、葫芦瓶、筒瓶)、罐(盖罐、瓜棱罐、方罐、六方罐、莲子罐)、执壶、提梁壶、花觚、军持、灯、绣墩、香筒、器座、果盒、香插、笔筒、笔架、笔舔、笔插、水盂等。

器形多小件,除绣墩及部分陈设的瓶类等,大件器物数量较少。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纹饰丰富,有花卉、人物、动物、花鸟、禽兽、山水等。

植物花卉有缠枝、折枝牡丹、莲花、菊花、松竹梅、鸡冠花等。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明代官窑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其青花钴料在不同的时期有着明显的演变和特征。

本文将深入分析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

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演变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1368年-1450年)的青花钴料色泽呈浅青色,钴石呈色深蓝色,釉面光亮而透明。

而中期(1450年-1550年)的青花钴料色泽逐渐加深,钴砂呈色深蓝色,釉面质感较为细腻,增加了一定的厚重感。

到了晚期(1550年-1644年),青花钴料的色泽更加深沉,钴砂呈色深紫蓝色,钴料在高温下熔化更加均匀,釉面更加浓重。

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特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早期的青花钴料图案简洁明快,线条流畅,装饰手法具有浓厚的装饰性。

中期的青花钴料图案更加复杂多样,装饰内容更加丰富,不再只局限于花鸟纹,包括人物纹、山水纹等。

晚期的青花钴料图案更加细腻,背景空白的比例增加,装饰技法更加多样化,有红花点缀的钴料亦逐渐出现。

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还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早期的官窑,受到了南宋官窑的影响,青花钴料技法高超,清新自然。

到了中期,官窑成为了明代官窑的代表,青花钴料的制作更加成熟,成为明代陶瓷青花瓷器制作的主流。

晚期的官窑,受到了国内外陶瓷技术的影响,青花钴料图案更加精致,多样化,显示出了明代官窑在青花钴料的制作上的高超技艺和艺术品味。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从颜色、质感、装饰手法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

从早期的浅青色到晚期的深沉紫蓝色,从装饰简洁到复杂多样,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演变与时代背景和陶瓷艺术发展的趋势密切相关。

它们不仅展示了明代官窑在青花钴料制作上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明代陶瓷艺术的演变和发展。

青花瓷器上不同钴料的特征鉴定

青花瓷器上不同钴料的特征鉴定

青花瓷器上不同钴料的特征鉴定
青花瓷器上的蓝色是矿物钴料的成色,每个时期所使用的钴料不同。

苏麻离青(进口料):低锰高铁类钴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稳定,在适当的温度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会出现银黑色四氧化三铁结晶斑,即“铁锈斑痕”,主要在永宣时期使用。

(大明永乐-苏麻离青料青花)
平等青(国产料):含铁量较少,烧成后,色泽淡雅、清丽而明澈、晕散不严重,呈色淡雅青亮,主要在成化时期使用。

(大明成化-平等青料青花)
石子青(国产料):色沉不亮,明正德时烧制的浓中带灰的青花器,使用的钴料就是石子青。

(大明正德-石子青料青花)
回青(进口料):纯然一色,蓝中透紫,多与石子青配制,主要在嘉靖、万历时期使用。

(大明嘉靖-回青料青花)
珠明料(国产料):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
不俗,呈宝石蓝色,主要在康熙时期使用,珠明料可以分出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

(大清康熙-珠明料青花)
浙料(国产料):青花色彩稳定,发色艳丽,分水层次不如珠明料,一般可以分出三个层次的色阶,主要在清代中期使用。

(大清康熙-浙料青花)
青花洋蓝(进口料):晚清民国瓷器上面的蓝色是进口蓝色化学
颜料,俗称洋蓝。

蓝色非常的艳,但它的颜色显得很漂浮,颜色毫无层次之感,只是一块鲜艳的蓝色。

(民国-洋蓝青花)。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明代官窑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瑰宝,其中的青花钴料在不同的时期有着明显的演变和特征。

下面将从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原料和烧制工艺、色彩特征和表现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原料和烧制工艺有所变化。

明代初期,官窑的青花钴料主要由硬质的蓝料制成,这是一种从天然的蓝矿石中提取的颜料,矿石硬度较高,颜色较深,烧制时需要高温才能充分熔化。

到了明代中后期,官窑开始采用软蓝料,这是一种从钴矿石中提取的颜料,与硬蓝料相比,软蓝料颜色较浅,容易熔化,烧制时温度相对较低,使得笔触线条更加细腻,绘画更加精细。

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色彩特征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明代初期的青花钴料呈现出深蓝色调,色彩浓郁,具有一定的神秘感。

到了明代中晚期,特别是万历朝,青花钴料逐渐从深蓝色向浅蓝色转变,这种浅蓝色被认为是明代官窑的经典色彩,被称为“官窑蓝”,其色泽宛如天空般湛蓝,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觉。

明代官窑青花钴料的表现形式也有一些特点。

明代初期,青花钴料主要用于勾线描绘,线条流畅有力,勾勒出了鲜明的形象轮廓。

到了明代中晚期,随着绘画技法的不断发展,青花钴料开始出现了“皴法”和“劈草法”等更加复杂的表现方法,例如将线条交错重叠、勾勒出不同的纹理和斑点效果,使得绘画更具层次感和动态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

明代官窑青花钴料在原料和烧制工艺、色彩特征和表现形式上都有一定的演变和特征。

这种演变体现了时代背景和技术进步对青花钴料瓷器的影响,也展示了明代官窑瓷器在青花钴料的运用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这些特征使得明代官窑瓷器成为了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大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

明代官窑不同时期青花钴料的演变和特征分析作者:薛冰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17期摘要:元代景德镇成功烧制出了真正的青花瓷器,至此,青花瓷成就了瓷都,而瓷都也丰富和发展了青花瓷。

青花瓷的魅力主要在于它的青色花纹和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表现特征十分相近,就像墨色各有各的类别和呈色,青花料也因为所含的金属氧化物不同和精纯度不一样而产生出不同的发色和装饰风格。

文章从明代不同时期钴料的产地、历史背景、化学构成、提纯方法等视角出发,探究其发色、晕散状况以及总体演变过程,为研究明代青花瓷的工艺以及相关鉴定工作提供更加系统、全面和具有针对性的资料。

关键词:明代;青花瓷;钴料;铁斑1 朦胧幽暗的洪武青花——以元代遗留的钴料为主洪武时期由于朝纲不稳,百废待兴,御窑厂未开始大规模烧造。

学界目前普遍认为御窑厂创烧于洪武二年(1369)。

此时期的青花瓷不见至正型青花浓艳的呈色,普遍发色灰暗,晕散严重,有深入胎骨的铁锈斑,当是进口的高铁低锰型青料。

根据景德镇考古所对出土的洪武地层青花瓷器检测结果来看,这一时期的青花料与元代部分质量上乘的民窑所使用的青花料的钴铁元素总量和百分比接近。

此外,洪武时期烧窑温度和气氛以及透明釉的配制技术尚未成熟,所以彩瓷发色欠佳,包括这一时期的釉里红瓷器,都有一种模糊朦胧的感觉。

元代是否有独立的御窑厂尚未得到证实,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元代的浮梁瓷局并非专职烧造瓷器的机构。

《元史》记载:“浮梁磁局,秩正九品。

至元十五年立。

掌烧造磁器,并漆造马尾棕藤笠帽等事。

大使、副使各一员。

”[1]由此可见,元代浮梁磁局是工艺品交易管理机构或税收机关,而当时的御土窑更像是元廷的官窑机构。

元代孔齐《至正直记》书中“饶州御土”记载:“饶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垩,每岁差官监造器皿以贡,谓之御土窑,烧罷即封土不敢和也。

或有贡余土作盘、盂、碗、碟、壶注、杯、盏之类,白而莹色可爱,底色未着釉药处,犹如白粉,甚雅薄,难爱护,世亦难得佳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化时期,历经进三十年正统、景泰、天顺之动荡后,社会稳定,经济日趋繁荣,官窑恢复生产,由于成化皇帝艺术鉴赏水准颇高。绘画亦有相当功力。青花与斗彩独树一帜,尤其是斗彩,堪称明瓷第一。此时民窑亦深受官窑作风影响,制作精美优良。形成了明代青花自永乐、宣德以来第二个高峰时期。
(2) 弘治(1488—1505 A·D·)
A、最普遍,呈色灰暗并有晕散。浓郁中掺染黑斑,与明初青花自然产生那种黑斑不同。晕散严重,会影响到图纹及款识的清楚,模糊莫辨。此时的青花瓶、罐、炉、砚、盘碗,时时可见。笔者曾藏一崇祯干支年款青花瓷砚、秋江策杖图,写意草率,青花晕散且有漏釉之缺点现象。落款笔道遒劲,与清初写款近似。
钴料:多数是国产料。亦有宣德时留下的苏尼勃青进口料,色调浓艳,浓郁处有钴铁斑,深入胎骨。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文物馆新收藏正统一景泰青花人物大罐。国产料前期呈色蓝中偏黑,后期发色淡雅的较多,铁锈斑晕散较少。
三、成化、弘治、正德时期
(1) 成化(1465—1487 A·D·)
钴料:此时进口料已用完,没有进口补充。改用国产平等青料,发色浅淡而呈灰蓝。色泽稳定,轻淡柔和,对后来青花器烧制有着深远影响。由于釉厚润泽(俗称猪羔釉),而使青花纹饰十分含蓄,少数有因青花浓郁而造成的黑斑点。因斗彩的出现而推动了淡描青花的技法和品种。明代青花瓷以宣德,成化二朝最为享誉和影响久远。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官民窑况竞相仿造,盛极一进,传为佳话。
A、 嘉靖时期青花颜色深沉发灰。呈黑蓝色调,图纹有晕散效果,类似正德晚期,为钴料中回青配方比倒过高或者窑火温度过高的缘故。
B、 中期青花颜色浅淡发蓝,并且有精细之作。及至万历,越发浅淡,而图案线条更显细密。颇有成化遗风。
C、 晚期青花色调颜色鲜发红发紫,亦称“青金蓝”颇像产于阿富汗之青金石色泽。为嘉靖时青花典型上品,这中回青料配以石青料产生的效果。朱琰在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A·D·)利行的“陶说”里便提到:“嘉靖尚浓,回青之色幽菁可爱。”
A、青花发色不稳定,绘画的线条与釉面混淆不清,与明初之青花不同,没有渗入胎骨,无凹凸感,和万历民窑青花相类似。此类青花多为宗教祭品,如香炉、供瓶、罐类等。
B、青花色调清淡,呈色稳定,青中闪浅灰,绘图工整,线条纤细。淡描技法与万历晚期如出一辙。还有更浅淡者,影响到清代。
C、青花色调浓郁,带泛黑蓝及黑灰,此类多见于厚重青花器,彩瓷及写款上。其釉面多数稀薄且泛青色。
鉴藏瓷器,“青花”是一个专题,有些藏家为了目标集中,便一生只收集“青花”而不及其他。数十年,兴趣始终不减,可见青花瓷确有迷人之处。青花料是艺术家们出神入化之物。
明景德镇青花用料,各个时期都不同。形成千姿百态的艺术效果和观感。为了鉴赏历朝的青花瓷,首先须掌握他的不同时期用料。下文浅析明清青花瓷的用料。
D、 青花颜色浅蓝、鲜艳、稳定。其青花泽明快类同万历时特征,在工艺及图纹颜色上,又有明清过度的特点,多见于罐炉类器物。
(2)崇祯(1628—1644 A·D·)
钴料:沿用石子青,色泽鲜明的少见。一般发色清淡、呈青灰色。崇祯至清初顺治、康熙年间,有一些花瓢、简瓶、笔筒上的青花颜色,分水浓淡。从勾勒点染向斧劈皴法过度。颇有明末陈老莲画风影响,色泽向青翠欲滴方面发展,创新风格。常见有如下四种青花呈色:
C、 青花色泽泛灰 ,釉面承灰乳色。由于钴料中含有较高的锰杂质,所以纹饰中常有较大斑状的黑青色,深入胎骨,手感凹凸。八十年代以前研究不深,易与无元代混淆,现在已较为清楚鉴别,如上海博物馆藏青花“春寿”篆书铭文云龙纹梅瓶原定为元代。现更正为明洪武以往谓“洪武无瓷器”,较元人为更珍稀。
(2) 永乐(1403—1424A·D·)
B、 国产钴料:发色清淡,蓝色不稳定,并有流散走釉,明初青花釉面常显影青型,特别是浅色的青花常与釉面混淆不清,如菱花口缠枝莲纹盘就有此现象。
C、 进口料苏尼勃青与国产料合用:取其优点、去其毛病。发色明快,浓郁与淡雅相辉。浓郁者,色泛黑蓝或深蓝;淡雅者,色灰暗犹如隐身云雾中;亦有浅淡鲜明的色调。这种二合一青花钴料,以浓郁的进口料渲染为主,国产料轻描为辅,突现纹饰层次的效果。
一、洪武、永乐、宣德时期
(1) 洪武(1368—1402 A·D·)
钴料:主要使用淘洗纯度不等的国产料,但亦有使用元代存留的进口料。大体可分为三:
A、 清新明快的淡蓝色,色调稳定,不晕散,纹饰浓重之处也能呈现出青花的层次。
B、 青花发色浅淡,少有晕散,纹饰中常有明显的深色小点无规律的星布其中。似群星遍布。
B、另一类,呈色清淡而雅致,很少甚至没有钴(1425—1435 A·D·)
A、 钴料与永乐相同。品质则各有千秋,但永乐还是稍胜一筹,青花用料宣德时更多进口优质料,使用更普遍,技艺更娴熟,永乐注型,宣德重纹。存世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对后世影响颇大,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自宣德以后,仿品日增。已故陶瓷鉴定专家孙瀛先生,在三十年代,就已能精确地鉴别永宣青花。仿制宣德青花非常成功、维妙信肖、形神兼备、今时景德镇黄云鹏先生主持“黄窑”及熊氏,向氏等众多窑口、技艺颇高。流传海内外。
(3) 万历(1572—1620 A·D·)
钴料:万历青花早期用料与嘉靖、隆庆相同,颜色与嘉靖、隆庆基本一致。亦系蓝中泛紫;像隆庆时那种浓艳深重色调日趋少见。中期开始回青料消失,代表以石子青,蓝中带灰,呈色渐浅;晚期使用石子青,蓝色灰暗,多有晕散。及至万历末期青花颜色更加浅淡,一直延伸至天启。万历时期是晚期最常见及数量最多时期,外销驰誉海内外,欧洲、亚洲、非洲、美洲都见踪迹。东南亚印尼巴达维亚(今首都雅加达)更是兴盛中国陶瓷及香料交易中心,各国沿海,更是众多沉船藏宝海域,近年更有陆续打捞发现。
(3) 正德(1506—1521 A·D·)
钴料:早期用平等青,与成化、弘治青花有相同之处。大部份呈现浅淡灰蓝色调,虽然不浓郁,但较稳定匀净。成化、弘治时期除淡雅的颜色外,还有发灰黑色的器物,有甚带褐色铁锈斑。到了正德,这种现象更是日趋增多。青花晕散,纹饰模糊。勿看作元及明初青花,须仔细观察。这类多呈色滞重,飘浮流散。还有一类是色调深沉而不减鲜艳的青花器。
四、嘉靖、隆庆、万历时期
(1) 嘉靖(1522—1566 A·D·)
钴料:嘉靖时期,烧制年代长,数量大增,新采用最具特色的回青料。淳回青,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加多,则色沉而不亮,每回青一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中青,四六分加,谓之中青。中青用以设色,则笔路分别,上青以混水,则颜色明亮(见“古铜瓷器考”)所以调配钴料不同,青花的呈色也就不同,由于嘉靖陶工改进制工艺,巧妙地控制了它的科学性能,所以创新了一种“特色幽青”的风格。嘉靖青花呈色浓重鲜艳。浓处呈深紫色,往往图案轮廓的笔道和后加盖的青色,润化为一体。构成了鲜名的时代 特色。呈色可分为三种:
钴料:大体与成化相同,使用平等青料,发色浅淡雅致。其中少数浓艳者,则呈现深沉的灰蓝色调,接近于正德时期的青花色阶。民窑青花亦是使用平等青,发色青淡,没有成化典雅质感。有晕散现象。另一类型,线条奔放,发色浓艳。
弘治青花,早期有成弘不分之感,纤巧舒展,比成化青花更为柔和飘逸。有异工同曲之妙。后期则与正德相比。随着纪年器物的不断发现,弘治青花风貌逐渐被认识。英国大维德基金博物馆收藏一件青花缠枝莲狩耳大瓶。高62.1cm,瓶外口沿青花写款:江西饶州府浮梁县里仁都程家巷信士弟子程彪喜舍香炉花瓶三件共壹付送到北京顺天府关王庙永远供养专保合家清吉买卖享(亨)通弘治九年初十吉日信士弟子程存二造。瓶上粗犷的纹饰、浓郁的青花色调及纪年的写款,显示了弘治时期部分民窑青花的风貌。此瓶与该馆所藏另一对元代至正十一年款青花龙汶双耳大瓶相似。弘治青花除与成化相似外,有时还容与空白期景泰青花混淆。在八十年代有一些藏家还将弘治青花看成是元末期明初之物。
景德镇明代青花瓷钴料之鉴赏
(杨永曦 2003.01.17)
青花瓷始于唐代,用的是中亚进口钴料,与唐三彩中蓝彩使用有着密切的系。唐代河南省矾县窑就同一时期在生产唐三彩同时又生产青花瓷。宋代浙江省出土的青花瓷用的是国产料不及唐代艳丽而较为灰淡。与明代国产料青花瓷类似。元代青花瓷已风行海内外。有进口料和国产料之分。我们从观看新加坡国家博物院天民楼青花特展就可以鉴赏到这一特点。元代青花瓷在艺术上已有很高水准。它为明清两代青花瓷发展提供极其良好的基础。明初至清初是中国古代青花瓷黄金时代,是瓷都景德镇釉下彩的主流产品,其艺术的魅力迷倒不少古今收藏家。
正德中晚期改用回青料:也称佛头青,它的来源:“事物绀珠”说是:“正德间大当镇云南,得外国‘回青’。”天工开物说:“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青料的输入是西亚回教民族地区或域外的回教国家是较为统一的说法”。“回青”不能单一使用。它要渗用石青(又名石子青)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正德中晚期青花使用回青后,出现与嘉靖时相似的那类淡紫色和鲜艳浓郁的深紫色。绘画风格从明中期淡雅飘逸向明晚期粗犷豪迈写意方向演变发展。
五、天启,崇祯时期
(1) 天启(1621—1627 A·D·)
钴料:天启时期青花料与万历后期青花用料相似,以石子青为主,青花颜色多种多样,有万历时的淡描青花,亦有纯净艳丽与浓郁的色调,有着明清过度时期的特色。一些青花器物有浓郁的东邻日本和风即所谓的“日本风”别具一格、别有情调两支笔的分水(混水)技法流行与当时青花料十分配合。天启官窑青花极之罕有常见多为民窑产品,绘纹草率写意,青花晕散或带有浓褐现象,很像明清青花瓷,而民窑中青花精品,绘画别致,工艺精细尤为别致可爱。青花常见以下四类:
钴料:有分为进口料和优质国产料和进口国产的混合料。其表现为:
A: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从南洋群岛带回的“苏尼勃青”或称“苏麻里青”的钴料使景德镇地处珠山官窑烧制的青花瓷,非常富有特色。以青花料绘出的纹饰多带有伊斯兰细密文化装饰影响:线条有粗有细,或二者兼用。运用一笔点画技巧,藉以呈现青花色泽的浓淡层次;效果极为绚丽鲜艳,清新明快;纹饰中常带有高铁低锰的结晶斑点。渗入胎骨,用手扶摸可感凹凸之处。此为“苏尼勃青”钴料在高温中自然晕化现象。清及近现代仿品均有着重涂染,刻意摹仿。触摸不到凹凸感。因为"苏尼勃青"有晕散的特点,所以永宣青花少绘人物,多写走狩、花鸟、海涛、庭园等而收到绝佳的渲染效果。有件典型永乐青花胡人奏乐起舞纹扁瓶堪称精绝品。往日是“永宣器不分”今人总结为永乐器青花“体轻、色雅、纹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