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家公园体制

合集下载

国家公园的运作模式与管理研究

国家公园的运作模式与管理研究

国家公园的运作模式与管理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自然保护作为重要问题。

国家公园就是一种很好的自然资源保护方式,既能够让人们接触自然环境,又能够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

但是,由于国家公园本身的复杂性和环保问题的严峻性,国家公园存在许多运作和管理上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国家公园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面着手,探讨如何改进和完善国家公园的管理和运作以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一、国家公园的基本概念国家公园是一种旨在保护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设施,在这些生态系统中进行科学研究、监测和管理,还可以作为旅游目的地和娱乐活动中心。

国家公园的运作模式是基于自然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的,包括自然保护区、多样性保护区、生物圈保护区和文化景观区等。

国家公园可分为三种类型: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和混合型。

自然景观型公园注重的是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平衡,文化景观型公园注重的是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二、国家公园的运作模式运作模式是国家公园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涉及到国家公园如何开展各项工作和管理自然资源的能力。

当前国家公园的运作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公益性运营模式、自营模式、外包模式和混合模式。

公益性运营模式是将国家公园的管理和运作完全交由政府部门负责,强调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价值,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自营模式则是建立在私营公司收费的基础上,以经济价值为导向,这种模式可以使公园更具竞争力和利润。

外包模式通常由第三方承包商负责管理和运营国家公园,政府机构监管并提供一定的支持。

混合运作模式则是将公益性运营模式、自营模式和外包模式相结合,综合考虑不同运营模式之间的优点。

三、国家公园的管理方面国家公园管理十分关键。

在国家公园运营中,为了让游客更好地参观和体验,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国家公园管理方面,包括生态环境管理、资金管理、游客管理、经济管理和社区参与等方面。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国家公园是国家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现国家公园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制定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总体目标。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现国家公园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文化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原则。

1. 依法保护。

依法确定国家公园的设立、管理和保护范围,依法保护国家公园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

2. 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国家公园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合理划分不同保护区域,确保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

3. 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国家公园的管理和保护,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4. 政府主导。

政府主导国家公园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多部门合作的管理体制。

5.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国家公园管理水平提升。

三、总体布局。

1. 设立国家公园。

根据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划,确定国家公园的设立范围和数量,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2. 划定保护区域。

按照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需要,划定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实行严格的保护管理制度。

3. 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公园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四、总体措施。

1. 加强立法保障。

制定国家公园管理法,明确国家公园的设立、管理和保护制度,确保国家公园管理的法治化。

2.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国家公园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管理程序和标准,加强对国家公园的日常管理和保护。

3. 强化科学研究。

加强对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为国家公园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国家公园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国家公园的认识和支持度,形成全社会保护国家公园的良好氛围。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1. 引言国家公园是一种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和保护功能的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和管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在许多国家,国家公园已成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为了推动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制定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是迫切需要的。

2. 目标和原则2.1 目标制定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目标是:•将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纳入国家公园保护范围,实现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众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确保国家公园的长期运营和管理。

2.2 原则制定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原则是:•科学性原则:依据科学评估和规划,确定国家公园的保护范围和管理措施;•公众参与原则:加强公众对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的参与,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效率原则:建立高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提高国家公园的管理效能;3. 确定国家公园保护范围3.1 划定保护核心区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重要程度,确定国家公园的保护核心区。

保护核心区将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限制人类活动并确保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3.2 确定缓冲区和合理利用区保护核心区外的区域划定为缓冲区和合理利用区。

缓冲区是为了缓解保护核心区压力,限制部分人类活动;合理利用区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但要在严格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3.3 公众参与在确定国家公园保护范围时,应充分听取公众和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意见,提高公众参与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共识和支持。

4. 建立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4.1 设立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议设立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负责国家公园的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

该机构应该拥有一支专业的工作队伍,包括自然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专家、管理人员等,并与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

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

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一、前言国家公园是一个自然古迹保护区,以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文化和历史遗产为主要任务的一个领域。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愈发迫切。

因此,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家公园的建设1.立法与政策支持国家公园建设需要立法和政策的支持。

国家应该制定专门针对国家公园的法律法规,明确公园审批和建设程序、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等相关政策。

在早期阶段,国家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专项补贴,资助国家公园的建设和运营活动。

2. 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是国家公园建设的基础。

国家应该成立专门的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整合资源、统筹规划、规范管理、督促落实、进一步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工作。

3.规划与布局国家公园的规划与布局应该紧紧围绕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

公园的规划和布局应遵循生态保护原则,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的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建设和配套设施国家公园的建设应该基于生态环保,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

建设必须严格制定完备的环保规范和标准,并注重低碳、绿色、可持续和创新的原则。

配套设施必须合理布局,保证游客与环境和谐相融。

三、国家公园的管理1.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公园的管理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原则,注重生态系统维护和赋能,从源头上遏制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

同时,要强化环境监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公园的生态环境不断完善。

2.资源保护国家公园的资源保护,包括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对于自然保护,需要加强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包括动植物、水源、土壤等自然资源的保护。

对于文化保护,需要加强对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保护。

3. 景区管理景区管理是国家公园管理的重点。

景区管理应该注重人文环境素质建设、公共设施更加丰富全面,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同时,应该注重协调旅游活动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塑造积极的生态形象,提高品牌影响力。

4.社区融合国家公园必须注重与当地社区的融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9.26•【文号】•【施行日期】2017.09.26•【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2017年9月26日)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加快构建国家公园体制,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借鉴国际有益做法,立足我国国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基础,以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目标,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健全法治保障,强化监督管理,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二)基本原则——科学定位、整体保护。

坚持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考虑保护与利用,对相关自然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合理确定国家公园的范围。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对国家公园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环境破坏和物种灭绝等环境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得到了广泛关注。

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实质上是一项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第二章: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家公园管理制度、公园规划与管理、生态旅游等。

一、国家公园管理制度国家公园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对公园的管理和运营机制,包括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扶持等。

二、公园规划与管理公园规划与管理是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园规划主要包括公园功能区划、资源利用规划、生态修复和保护规划等。

公园管理包括生物保护、资源利用、旅游开发和管理等方面。

三、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生态旅游是指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结合旅游开发,推动旅游与环保风险的平衡发展。

第三章: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在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可以学到以下几个例子:一、长江三峡国家公园长江三峡国家公园是我国首个国家公园,创立于2016年。

国家公园以长江三峡地区为核心保护区,包括长江上游地区的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和生态永续发展等元素。

长江三峡国家公园的建设,对于推动沿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著名旅游景点,也是国家公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公园以石林、漏斗洞、河谷和火山地貌等各类自然景观等为特点,成为教育、研究和旅游等领域的重要资源。

三、卧龙国家公园卧龙国家公园是我国亚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代表性地区,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该公园以森林和岭谷的原始生态系统为特点,建设在保护生态多样性、生态旅游开发和维护公园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探索。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报告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报告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报告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报告是指关于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一份报告。

目前,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该报告旨在总结当前进展,提出建设方向和政策建议。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从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阐述了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国际经验。

2.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进展情况:总结了各地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方面的进展情况,包括试点地区的选择、建设目标与任务、组织架构与管理体制等。

3.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分析了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等。

4.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政策建议: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加强立法保障、落实顶层设计、加强公众参与、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措施。

5. 建议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未来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发展方向,包括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优化管理体制、推动绿色发展等。

总体而言,该报告旨在系统分析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供参考。

该报告的发布对于积极推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功:中国是一个以自然资源丰富而著称的国家,拥有众多珍稀的生物物种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一宝贵的自然遗产,中国政府于2015年启动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旨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国家公园体制是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国家公园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综合保护核心自然区、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公益林地、湿地等,统一管理、统一保护的自然保护地。

它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守护者,也是生态环境的修复者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成功构筑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体系。

首先,国家公园的设立有效地整合了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利益方的资源和力量,形成了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治理模式。

这样的模式有助于解决过去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实现了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有机结合。

其次,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它以生态功能的恢复和栖息地的保护为核心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实施生态重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修复退化生态系统,提高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此外,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强调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

它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加强公众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推动公众对国家公园的保护意识和行动。

同时,国家公园也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带动了周边社区的产业升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大熊猫国家公园是试点工作的典范。

大熊猫国家公园位于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超过2.7万平方公里。

它是中国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受关注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在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作为大熊猫的栖息地和重要保护区,该公园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也保护了众多其他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

解读《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解读《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解读《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为海南永续发展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人解读《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

《试点方案》按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要求,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为基础,以热带雨林资源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为重点,以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目标,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健全法治保障,强化监督管理,推进热带雨林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围绕《试点方案》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等,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有关负责人。

问:《试点方案》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有何重要意义?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研究设立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为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与海南省着手推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着力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这是继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的又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是我国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是筑牢海南绿色生态屏障的关键举措。

我国热带雨林资源极其稀缺,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南部、台湾南部、广西南部及西藏东南河谷地带。

海南热带雨林是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岛屿型热带雨林,资源极其宝贵。

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对筑牢海南绿色生态屏障极其关键、十分必要。

二是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有效途径。

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破坏的加剧,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

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成为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围绕国家公园体制的总体方案展开讨论,旨在提出可行的管理模式,以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和鼓励可持续发展。

二、背景国家公园是指依法保护和管理自然生态系统和其内包含的自然遗产资源、文化遗产资源的特定地域,以及为公众提供生态环境教育、科学研究和休闲旅游等服务的特定区域。

自然保护地是国家公园体制的前身,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试点设立自然保护地,然而大多数自然保护地长期面临着碎片化管理、缺乏经费和人力资源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保护作用。

国家公园体制的提出,旨在形成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的保护区域,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三、总体目标1.建立健全国家公园体制,强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2.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3.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四、主要任务1.修订完善国家公园管理条例,明确公园的权限、职责和管理机构的设置;2.制定公园划定和管理要点,明确公园的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合理利用区的范围;3.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推动保护区内的生态监测和生态修复工作;4.加强公园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保护区管理的专业化水平;5.加大公园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游客接待和服务能力;6.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促进公园保护区和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五、核心措施1.建立健全国家公园的监管机构,明确公园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公园的整体规划和管理;2.加强公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开展生态修复等工作,提高公园的生态环境品质;3.制定公园的保护规范和管理标准,加强对公园内各类活动的监管和控制,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加强公园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5.加大对公园保护区的投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6.推动公园保护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发展。

中国国家公园管理制度

中国国家公园管理制度

中国国家公园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加剧,各国都在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力度。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中国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也一直在不断加大力度。

国家公园作为生态保护的一种重要形式,已成为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的环保措施。

中国的国家公园管理制度,作为国家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国家公园的概念与特点、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经验与对策等角度进行剖析,希望能够为中国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国家公园的概念与特点国家公园是一种集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保护区,是国家级别的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的建设目的是为了保护和维护一定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对自然资源实行保护和管理,实现生态、环境与可持续资源利用的综合管理。

国家公园的主要特点包括:1. 自然区域性:国家公园的核心是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公共利益性:国家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是对全社会的环境责任。

3. 生态旅游性:国家公园可以通过生态旅游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自然生态,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4. 可持续性: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都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破坏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三、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的现状与问题1. 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的现状中国对国家公园的管理制度尚处在初级阶段,虽然国家对于生态保护越来越重视,但由于国家公园的跨部门性、多功能性、复杂性等特点,导致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家公园的管理制度缺乏归口化和专门化。

目前,国家公园的管理部门涉及多个部门,存在管理权责不清、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其次,国家公园的保护机制不够健全。

一方面,国家公园的保护范围和力度不够,仍存在一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了破坏。

走近中国国家公园

走近中国国家公园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幵启了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系的建设进程。

2017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确立了中国国家公园体制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涉及青海、吉林、黑龙江、四川、陕西、甘肃、湖北、福建、浙江、湖南、云南、海南12个省,总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

2020年,我国将结束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本期杂志通过解读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展现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记录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分布示意图(祁连山国家公园)新区甘区肃青海省三江源国家公园省西自治区四南山国家公园:猫国家公园贵位于我国南岭dj 地交汇地带,主要由原湖南南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湖南金童LU 国家自然保护区、湖南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地处我国甘肃、青海两省交界,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总面积5.02万平方干米,分为甘肃省和青海省2个片区。

其中甘肃省片区3.44万平方干米,青海省片区1.58万平方干米。

行政区划涉及甘肃省10个县(区、场),青海省4个县(市)。

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 源3个园区,总面积为12.31万平方干米,涉及治多、曲麻 莱、玛多、杂多四县和可可西 里自然保护区管辖区域,共12个乡镇、53个行政村。

吾尔自治园、湖南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等4个国家 级保护地和部分具有保护价值的区域整合 而成,总面积635.94平方干米。

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规划范围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涉及岷山片区、邛睐山-大相 岭片区、秦岭片区、白水江片区。

总面积为27134平方干米,涉及3个省、12个市(州)、30个县(市、区)。

其中,四川境内园区面积为20177平方干米,陕西境内园区面积为4386平方干米,甘肃境内园区面积为2571平方干米。

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境内,包括碧塔 海自然保护区、属都湖、弥里塘、洛茸村、尼汝村,以 及周边尼汝河上游地区,覆盖建塘镇、洛吉乡、格咱乡 3个乡镇。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意义与具体实施方案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意义与具体实施方案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意义与具体实施方案第一章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意义在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自然资源枯竭的背景下,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

国家公园是通过指定特定地区来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维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地方。

以下是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主要意义:1. 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现今,全球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系统遭受着巨大的破坏和破坏。

生态破坏不仅会破坏自然资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人类的生存基础。

建立国家公园可以有效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进行精细化管理,降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并为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2. 保护和维护文化与历史遗产国家公园内不仅有着珍贵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也保存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对于国家公园的保护,不仅能够维护文化和历史遗产的完整性,更加能够激励公众对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保护和认知,提高其保护和维护的意识。

3.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国家公园可以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对于生态文明的认知和保护,鼓励私营企业意识到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在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行动中来,为国家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章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具体实施方案我国的自然风景和文化资源丰富,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对于我国生态系统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维护也极为重要。

针对我国现状,制定以下国家公园发展实施方案:1. 制定国家公园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生态系统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国家公园分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则和标准。

在制定国家公园分类时,应综合考虑保护区的自然地理要素、生态系统、文化和历史等因素,确保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的协调。

2. 设计国家公园的规划根据保护性自然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在国家公园的设计和编制中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注重碳汇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同时,优化国家公园的旅游设计,提高游客接待质量和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旅游品牌。

多方共治、各尽所长才能形成生命共同体——解读《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之八

多方共治、各尽所长才能形成生命共同体——解读《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之八

多方共治、各尽所长才能形成生命共同体——解读《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之八◊苏杨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否成功.也要看对策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治理结构和利益结构。

在对策层面上,须准确把握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构建多种形式的利益共享机制和多方共治机制:多方先形成有话语权、有获利渠道的利益共同体.才能真正形成共抓大保护的生命共同体;在实践层面,这些体制机制必须有具体的操作形式,这种操作形式必须有广泛的接受面。

就像当年凤阳搞的那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高大上的制度,在操作层面就是大包干。

在改革任务本已复杂繁重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要形成生命共同体.怎么才能有这样落地方便的制度操作形式呢?像保护地役权这样听上去不错但操作较复杂的制度在基层怎么才能操作起来呢?可以借鉴一下中国革命的经验: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是统一战线,在延安这个具体的区域形成统_战线的标志之一是“三三制”O国家公园的利益相关多方形成保护的“统一战线”,共同操作包括保护地役权制度在内的多种体制机制创新.各尽所长.共同将保护出的绿水青山可持续地转化为摸得着的金山银山,才可能使国家公园的山水林田湖草人成为身脑兼备、血肉相连的一条生命。

延安为何要搞“三三制”?国家公园的系列文章写到这篇,突然有了“统一战线”“三三制”这样的政治学习用词,这实在■3苏杨,环境科学博士。

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管理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

主要专注于人口、资源、环境政策的研究。

是因为中国革命形势当时有多危急、延安后来有多成功!中国的自然保护形势也希望是这样:现在多危急、未来很成功。

延安的成功经验中,有一条是在一个特区率先搞的“三三制”。

与国家公园本质上就是一个特区一样,这个特区在当时也很特别——陕甘宁边区,这个特区的治理结构是特别的,其治理结构的转变与星星之火向燎原之火的转变大体同步。

用学术语言来描述治理结构,政权人员如何组成,是政权建设的大问题,其既表明了政权的性质,也直接关系其阶级基础是否巩固和群众基础是否广泛。

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

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

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
中国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中央管理模式:由中央政府负责主要管理和规划,设立国家公园管理局或类似机构进行管理。

这种模式下,国家公园的规划、监管、设施建设等都由中央政府统一决策和推进。

2. 分级管理模式:中央政府负责主要的整体规划和政策制定,地方政府负责具体的管理和运营。

中央政府将国家公园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分别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负责管理。

3. 合作管理模式: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社区以及相关利益相关者合作共同参与国家公园的管理。

这种模式下,政府与其他方面共同制定和实施管理计划,并通过协商和合作解决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4. 委托管理模式:政府将国家公园的管理交给专业的管理机构、民间组织或企业进行。

这种模式下,管理机构负责公园的规划、管理和运营,政府则负责监督和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模式并非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可以相互结合和调整的。

实际上,中国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更多的是根据具体情况和地方条件确定的。

国家公园制度在我国的战略可行性

国家公园制度在我国的战略可行性

国家公园制度在我国的战略可行性(一)林洪岱国家公园制度已形成世界性规律国家公园制度是一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实现双赢的先进管理模式,是让生态环境与旅游消费达到共存的国际惯例和普遍适用的规律。

1872年3月1日,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其基本思想是,国家公园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能被少数盈利者掌管,而应“让人民得益、供人民享受”,只能由全体人民所信任的政府为着国家的长久利益行使管理权利。

1916年8月25日,美国依法在内政部设立国家公园管理局,制订了以景观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双重任务的基本政策,同时积极帮助扩大州立公园体系以缓解国家公园面临的旅游压力。

1935年通过的历史遗迹法案,规定将国家重要的自然与历史性旅游资源统一交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

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人员一律由国家公园管理局任命、调配,有固定员工和临时员工的区别,一般要求有较高的学历,统一着装,配备先进设备,以保证国家公园的资源保护和服务质量。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管理的有效性来自于国家对公园体系保护与利用的大量立法和行政规定,其详细程度达到了操作层次。

国会不仅针对国家公园体系作整体的立法,还针对各个国家公园分别立法,从经济开发浪潮中抢救出了一大批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推动了自然和文化保护运动的兴起。

如今,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已涵盖由内务部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的陆地或水域的总体,包括国家公园、纪念地、历史地段、风景路、休闲地以及白宫景点等20多个不同类型区域的所有土地、水面,还包括了369种受威胁或濒危物种的栖息地、1亿多个博物馆收藏品、150万个考古地址和2.7万个历史遗址,幅员33.74万平方公里,占美国国土面积约3.64%。

其中核心部分遍及49个州、哥伦比亚特区以及太平洋与加勒比海上的岛屿,代表了全国近390个杰出的重要的自然与历史性旅游资源,每年接待游客近3亿人次,为地方经济提供20多万个工作岗位,并产生100多亿美元的产值。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国家公园是由政府主导、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特殊区域,其起到了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旅游发展、保障民众权益等多种功能。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已经成为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为此,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就显得相当必要。

以下是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建设方案。

一、制定公园划定标准和划拨制度
国家公园应该围绕优美自然风光、特殊生态区域和文化遗产等自然与文化资源进行划分,达到覆盖自然和文化各类型的目的。

具体而言,应按照以下标准来进行公园的划定:
1. 自然风景区指自然景观在面积、垂直高度和崖壁比例等方面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的区域;
2. 生态系统保护区主要对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土地生态等进行保护措施;
3. 文化遗产保护区则侧重于古建筑、文物、史迹等。

划龙制度主要要将划往公园的土地及其它资源产权移交或划拨至公园主体,并以合理的形式进行协调和扶持。

应当充分保障原有使用者的生产生活和合法权益,严格规范入园经营管理、义务及福利等福利。

划拨方式可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多元化的方案,包括土地流转、公有资产转让等等。

二、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管理机构。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政策解读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政策解读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政策解读王蕾;苏杨【摘要】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但从功能发挥而言,普遍存在没有保护好、没有服务好、没有经营好等共性问题。

国际经验说明,国家公园体制是解决其中多数顶级遗产地管理问题的最佳方式。

但各方对国家公园的相关概念认识不统一,对中央要求的体制试点工作理解不到位,相关试点工作存在不针对管理问题、不区别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不聚焦资金机制等共性问题。

为此,应根据试点文件,紧扣“统一、规范、高效”做好体制设计,并加强遴选标准、区划方法、资金机制及权属变通控制制度设计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以确保实现“保护为主、全民公益性优先”的体制建设目标。

%There are many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in China with various resources, but also have common problems from functional performance perspective. They are inefifcient protection, incomplete service and poor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global experiences, building national park system is the best approach to solving the problems in most of heritage sites, and thus China central government initiated to pilot the national park system development in Jan. 2015. However, the stakeholders of national park system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upon related deifnitions and concepts, as wel as misunderstanding the instructive ifles issued by central government. The existing pilots are facing 3 common chalenges: not exactly aiming at their management issues, confounding the national park with nature reserve and not focusing on the ifnancial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ifles,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pilot provinc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uniifc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high efifciency”, and streng then the technical aspects of selection criteria, zonation, ifnance mechanism and land easement etc., to make su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objective of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ment, which is described as “conservation ifrst and for people’s beneift”.【期刊名称】《风景园林》【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7页(P78-84)【关键词】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政策【作者】王蕾;苏杨【作者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北京10000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北京10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最近两年,国家公园体制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首次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5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生态文明意见》)也明文“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行分级、统一管理,保护自然生态和自然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国家公园体制
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就在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强化对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国家公园体制建立的根本出发点。

国家公园是指国家为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

第一,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核心突破点在于建立补偿机制。

世界上各种类型的国家公园一般都以天然形成的环境为基础,以天然园林景观为主要内容,而且这些园林景观资源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特征。

因此,国家公园的空间区位较为偏僻,面积范围较大。

如由国家环保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汤旺河国家公园就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汤旺河区境内,总面积2154 平方公里。

在这么大的空间尺度范围内,如何对这些当代社会较为稀缺的湿地、景区、林区等资源形态进行保护?笔者认为,必须建立以国家公园功能为核心职能的主体功能区,并建立系统匹配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完善对这些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园内各利益主体以及公园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社会的利益合理分配,最终实现国家公园的建立和顺畅运行。

第二,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根本出发点在于资源合理利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式较为粗放,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经济增长的单位能耗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一系列不协调、不平等、不可持续的问题较为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旅游资源开发强度过大、旅游资源缺少集约化利用等问题也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如对生态环境脆弱区游客流量缺少有效控制、温泉旅游资源利用浪费严重、各种名目的旅游度假区建设对原生态的海岸滩涂破坏等。

第三,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最终落脚点在于生态文明建设。

实际上,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经济发展中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很快,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如果生态系统不能持续提供各种资源,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会失去载体和基础,进而整个人类文明都会受到威胁。

因此,建立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不能脱离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宏观背景。

第四,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关键攻坚点在于破解部门利益。

从国际经验上看,即使在法制建设较为成熟和完备的欧美国家,国家公园也经常被作为旅游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设立国家公园机制对于协调各方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实践中,旅游资源在隶属关系和管理方式上存在多头管理、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大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资源潜力的发挥。

打破部门利益局限,构建有效率的资源管理与运行体系成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最大难点,也是改革得以进一步深化的攻坚点。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一系列表述,这充分体现了国家试图彻底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

因此,只有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并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才能够找到自己的落脚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